同济大学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评价指标
2016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四年制
1、终身学习能力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 2、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能够理性综合分析各种设
3、逻辑思维能力 计条件,形成设计思路,并能突破传统条框,大胆设想,敢于创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学专业(含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四年制)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 筑系等,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1986年以来发展成为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 景观学系等组成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其中建筑系是各系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专 业设置最齐全的建筑系。
4、理想信念
4、能够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
5、国际视野
直。
6、人际交往 格
7、团队合作
5、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6、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7、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表 2 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
方面
内容
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1、数学知识
1、数学知识通过课程讲授、小组教学、课后作业及讨论等教学方式来完
能 3、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专业竞赛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思维和
4、现场工作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 4、通过分组课外实践环节提高现场工作能力。
力 6、表达、交流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通过实验室实验和项目作业来实现。
7、通用技能(包括 6、表达能力通过课程作业中设置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以及毕业设计答
同济大学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
学院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给水排水专业)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院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
目前共有教职工127人,截止至2006年9月,我院共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9人(含博导),学院目前教授42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副教授40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
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人,研究生190人。
学院与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主持了“水环境国际研讨会”、“国际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技术”、“中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环保学术研讨会”、“中德合作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讨会”、“中国-瑞士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日本城市环境研讨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等国际学术会议和双向交流活动。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2006年,联合国学院面向亚太地区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五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领域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校内优势”、“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国家及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已完成“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5项,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刘硕,张兰芳,上官强强(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是道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
目前该课程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模式。
其中道路线形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掌握道路线形与勘测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道路线形设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方法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技能,是学生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工程应用性。
一、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以往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往往能熟练掌握道路线形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但在实验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设计指标的选取尤其是线形组合或多或少存在按照规范生搬硬套,不够灵活的现象,同时随着行业发展,对于学生线形安全性评价技能的掌握也提出新的要求,该项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一直未纳入道路交通工程教学中;因此,有必要对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实验课程教学进行系统有效的改革,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二、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实验课程改革方案实验课程的改革是在原有24个学时课程设计进行后,学生完成约10公里的公路选线及线形设计基础上,增设12个学时道路线形设计安全性评价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适应道路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高培养质量,满足行业需求[1,2]。
本次实验课程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一)一体化的教学内容采用“集中指导、自主设计、协同实验、相互评价”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①对道路线形设计及安全评价理论及方法、道路线形课程设计、线形安全评价实验等内容进行集中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②学生根据路线设计起点和终点,结合道路线形设计理论及设计要点,独立完成道路平纵横线形设计。
③学生基于自主完成的课程设计成果,采用驾驶模拟软件进行三维仿真场景构建,分组开展面向线形设计安全性评价的驾驶模拟实验。
同济大学教务处
同济大学教务处关于开展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各学院(系):学校本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将于11月5日(第8周)开始。
期中教学检查由校、院(系)同时进行,以院(系)自查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监控。
要求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查出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采取改进措施,及时整改。
一、组织由学院(系)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要负责,主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和教务科本科教学负责人组成教学检查小组,制定并具体落实学院(系)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计划,确定本学期学院重点检查内容与检查对象(如:教师、班级、教研室等)。
本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要与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紧密结合,确保评估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二、检查内容1.教师教学工作(1)任课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质量: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书育人和教学改革等,通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评教、院(系)领导和督导听课、学校领导和专家听课等结果进行综合评价;(2)教师对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备课、讲课、作业、答疑、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的质量进行自查,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评教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院(系)教学工作(1)教学例会 (次数及内容):开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研讨;(2)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工作状况: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检查为教学服务的工作态度,找出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3)院(系)领导及督导听课制度的实施情况;(4)课堂授课、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5)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及实施的情况;(6)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实施情况;(7)教学档案建立与健全情况:教学管理制度及规定、管理内容及流程、管理成果总结及归档等情况自查。
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为使命的学科,致力于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环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环境伦理和环境法制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数理化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基础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3.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跨文化、多学科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规格1. 人才培养类型:本科生2. 培养年限:四年制。
3. 学分要求:学分制管理,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
4. 获得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总体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部分。
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制图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化学工程、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环境法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等。
3.专业选修课程环境统计学、环境模拟与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装备与技术、环境管理与审核、环境公共卫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工程、工业生态学、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等。
4.实践课程环境工程实验、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情况简介
目的:促进数学建模和应用能力提高 现代数学和教学改革讲座 目的:开拓眼界,提高数学修养 • 校内外资深教授主讲
将数学建模融入主干课程教学
(1)在每届三分之一学生(约1000人)的 高等数学教学中,引进数学实验,尝试微积分 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提高教学效能,加强能力培养
数学实验的内容
某些传统教学内容,如函数作图、函数逼近、近似计算
等,结合数学软件的应用进行教学,改进了教学效果 某些探索性的应用小课题,由学生运用微积分知识上机 解决,加强建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小课题成绩计入期终总分.
(2) 开设了面向全校的数学建模课程(数学 系物理系的必修课, 工科的选修课); 通过学生数学建模协会, 对参加学校、国内 和美国的建模竞赛的学生培训, 取得了较好 成绩. 近三年获得美国建模竞赛一等奖5队, 二等奖5队,全国建模竞赛一等奖2队, 二等奖4队.
教学服务网站
项目建设情况
努力争取学校、上海市和国家级的各类 教改项目, 近年来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有十几 项, 让青年教师广泛地参与进来,如目前的 科技部项目的成员就是以青年教师为主.
目前承担的全国性教改项目有:
基于强化数理基础的工程科技 人才培养 经管类数学及课程的教学改革 研究与实践 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等 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比如概念题,容易的有:
函数 f ( x ) 在 [ a , b ] 上可积是 f ( x ) 在 [ a , b ] 上连 续的 条件,函数 f ( x ) 在 [ a , b ] 上可导是 f ( x ) 在 [ a , b ] 上连续的 条件.
要求有一定读图能力的有: 如果一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从坐标 1 移动到 10 , 其中 f 关于位移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单位省略) ,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过程中所受到的平均作用力 为 . f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结构力学I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 I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3.5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授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制定人:赵腾飞、袁立群、孟昭博审定人:张绪涛、孟昭博、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结构力学I》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学生结构分析与计算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能够应用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掌握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等因素作用下结构强度、刚度等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结构的合理组成形式及分析方法;熟悉结构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近似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结构力学的相关分析方法。
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结构的力学思维方式,能正确应用力学知识对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结构合理组成进行分析。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能理解结构力学的一般概念及结构受力、变形等特点;(2)能正确建立力学相关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几何组成分析;(3)能正确利用多种方法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绘制相应的内力图;(4)能正确通过虚功法求解结构的位移,并能大致绘制结构的变形图。
2.能力目标(1)能熟练计算、绘制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2)能熟练求出指定截面的广义位移;(3)能判别平面杆系结构的几何组成合理性。
3.素质目标(1)能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着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2)引入前延、后续课程,做好课程衔接,形成课程体系,为后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3)培养学生的受力概念、直观受力感觉和力学意识,勇于担当结构安全和经济两大重任。
中国大学的核心机密-“六卓越一拔尖”!-它们才是真正的好专业
中国大学的核心机密-“六卓越一拔尖”!-它们才是真正的好专业中国大学的核心机密“六卓越一拔尖”! 它们才是真正的好专业备受关注的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版,有望于今年6月公布。
4月26日,在出席同济大学一流人才培养研讨会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根据“六卓越一拔尖”2.0版的相关方案——到2025年,在文、理、工、农、医、教等领域,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
继新工科之后,教育部还将全面推进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
“六卓越”具体指卓越工程人才、卓越法治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教师。
“一拔尖”是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实现文理基础学科全覆盖,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增加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入选。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原名:元培计划、元培计划实验班)北京大学已在数、理、化、生、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创新培养建设项目,项目将通过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兴趣和发展潜质,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培养计划。
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决定选拔优秀本科生开设“未名物理学子班”。
其目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素质教育培养机制,为年轻才俊迅速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物理学家和各领域的领军人物打下坚实基础。
而元培学院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自主设置专业”,即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不同院系的特定课程,经审核通过后即可按照这一量身定做的培养计划完成学分,获得学位证书。
北大曾经给一位学生专门开出一门课,这可谓真正的吃小灶。
同济大学青马工程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青马工程培养方案第一章:前言同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同济大学设立了青马工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方案旨在对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第二章: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够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趋势;2. 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协作;3. 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能够通过实践掌握技能,解决现实问题;4.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章: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政治、外语、数学、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2. 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3. 选修课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设置一定范围的选修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4. 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5. 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学术辅导和职业规划。
第四章:教学管理1. 课程评估:设立课程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质量的反馈,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2. 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师选拔机制,不断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3. 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4. 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5. 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实习实践1. 实习基地建设: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联系,开展实习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机会;2. 实习管理:建立健全的实习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指导和跟踪服务;3. 实践活动: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4. 实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提高实践结果。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审核评价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本纲要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列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1.1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
质量要求:由校长主持,明确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的地位,保证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2 质量目标1.2.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质量要求: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符合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②体现在办学中“以学生为本”、实现“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
1.2.2人才培养目标质量目标,也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其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子目标:(1)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2)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3)实践训练:实验/写作训练;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专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4)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5)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
质量要求: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与指导思想相符合;②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量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愿望和要求;③子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并明确具体实施的相关部门;相关学院(系)应对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具体化,在培养计划中反映。
1.3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定位。
质量要求:①有利于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②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同济大学教学教育改革项目结题报告
“工程工程力学试题库在视窗平台的力学试题库在视窗平台的力学试题库在视窗平台的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建设””————暨暨“视窗版工程力学视窗版工程力学通用通用通用试题库试题库试题库””研制研制报告报告报告(2007版)姜建华(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基础力学教学基础力学教学研究研究研究部部 邮编邮编::200092 200092 ))(E (E--Mail:Mail:tk985_j tk985_j tk985_j@@ ))一、本项目作为教改立项的意义和实施目标进入九十年代后期,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以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98/2000/NT )为平台的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已成为主流软件。
1991年由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小组委托清华大学组织十五所高校,主持开发了“全国通用材料力学试题库”。
该题库作为CAI 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命题、组卷的负担,同时还在配合材料力学课程内容、体系与方法的改革方面,以及在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估课程教学质量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国的影响相当大。
但经过八年的实际使用,发现该题库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题库题量偏少,仅3049题,历年命题时的重现率偏高;(2)题库部分试题明显存在错误;(3)题库的支持平台只能是DOS 模式,可用资源有限,题库只支持早期的点阵打印机,打印效果较差,随着点阵打印机的逐渐淘汰,该题库的继续使用将面临问题。
该题库自从1994年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其升级版本未再出版。
二、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技术问题1、视窗版工程力学通用试题库主要研究内容:(1)根据试题字符库结构(特殊字符等)和矢量图结构,构建题库程序框架;(2)利用视窗版系统资源,进行试题组卷后的映射处理,实现在视窗平台的试卷生成、自动分页和激光打印等功能;(3)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对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和建筑力学进行题库整合;(4)试题库加密。
同济大学2003-2005 教育与研究改革项目报告《 德语专业基础阶段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同济大学2003-2005教育与研究改革项目报告《德语专业基础阶段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负责人:黄克琴项目组成员:赵劲邓白桦张克芸项目参与者:德语2002、2003级全体学生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中期小结2000年9月-2002年年底,本人曾担任同济大学教务处教改项目《德语项目教学探索》的负责人,该项目以专业德语本科、德语职教班、大学德语强化班为研究者,结题后在学校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专家组的普遍好评,专家组同时还希望象类似这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项目能继续开展。
基于这个前提,本人于2003年申请了教务处教改项目《专业德语基础阶段主干课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于2003年立项,2003年10月开始实施。
指导教师均为一、二年级主干课任课教师。
在上一学年度中,项目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学生实践和学生成果方面,即在本科一年级学生中成立了多个学习小组,首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然后分小组进行两个子项目。
其中一个班的学生把《从英德语言对比的角度探索德语学习方法》作为他们研究的对象,分三个小组从德语和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写出了研究结果并在班上开展讨论,经过教师的修改后,该研究成果已整理成册。
另一个班的学生主要从事《德国文化一览》的研究。
由学生自行拟定小专题,围绕德国国情展开研究,该子项目也基本完成,成果正在汇总中。
本科二年级31位学生分两个班每人在班上做了一个论文小报告,过程是:自行选题-收集资料-论文撰写-公开报告-学生评价-教师讲评-师生评分,经过这几个环节后,最后将论文成绩计入学期考试成绩总分。
同时由学生自己修改和编辑的论文报告集已完成。
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调动,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承担编辑任务的学生积极性也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20日“全国专业德语指导委员会年会即基础阶段的教与学研讨会”上,本人就这一专题作了报告并展示了我校学生的成果,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不少学校还主动取经,索要我校学生的成果,该项目成果在国内同行中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也为同济大学的教学改革争得了荣誉。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卓越课程《交通规划》教学改革研究
来越灵活多样等特点 , 极转变传统 的 、 积 以理论 讲授为 主 的教学方法 , 着重培养 学生主动思考 的能力 , 使学生 具备发现 和分析各种交 通规划 问题 的基 本能力 ,能够 通过科学 的思维方式探 索交通问题 的本 质并 寻求解决 方案 。 在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方面 , 要求通过 系统讲
根据 《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同 , 济大学提 出了 《 同济大学创新 型工程科技人 才培养研 究》 报告 , 为落实 “ 卓越工程师 ” 十二五 ” 才培养规 和“ 人 划 中提 出 的培养 “ 创新 性 、 复合型 、 应用 型人才 ” 学校 , 组织实施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改 革 , 确保 “ 知识 、 能力 、 人 格” 的人才培养 目标 和专业标准落到实处 。 交通规划》 《 课程系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本科生必修 的专业核心 课程 ,已列入2 1年度 同济大学 和2 1年度 上海市教 00 01 委重点课程。该课程是交通工程 专业学科历史最悠久 、 影响最大 的重点课程之一 , 程建设 、 课 发展过 程与所依 托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 、 相辅相成 。17 年 中国大陆第 99 个“ 交通工程研 究 室” 的成 立 , 志着 同济大学 乃至 标 中国大陆交通工程学科 的诞 生 。在老一 辈学 科带 头人 杨佩 昆、 周商吾等 的带领下 , 当时 的主要研究 重点定位 于道路 交通 的规 划 、 计 、 设 管理与控 制相关 理论 、 方法 和技术等 。随着我 国教育部本 科专业和研究 生学科 的 调整 ,使得 同济大学成 为中国大陆最早开展 交通工程 专业本科教学 ,并培养交通运 输工程专业方 向博士和 硕士 的大学 。近年来 同济 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学科 围绕 综合交通运输 系统 的规 划 、设 计与管理 的信 息化与智 能化 , 国家“ 7 ” 在 9 3 子项和 “6 ” 目、 83项 科技攻 关重点课 题、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等 的支持下 , 在城 市群与大 都市 圈交通规划理论 与方法 、大都市骨 干交 通系统管 理智能化与信息化核心 技术 、基于道路 网络时空资源
创造力是广告学专业教改的核心指标——《品牌管理》课程教改初探
有非常多 的学生在抱怨 ,广 告专业 的老师讲 的理 “ 论太 老套 了” “ ,能不能讲点新鲜 的” “ ,能不能把世界 上 最新 的提案给我们分享一 下”……我不知道广告专业 的教师是否碰到过这样 的问题 ,想来 应该有不少教 师 曾经为此伤过脑筋 。笔者从 事教学丁作时间 尚短 , 经验 肯定谈不上 ,因此 ,我也实在想 不出何 以对待如此提
【 专题研讨 】
创造力是广告学专业教 改 的核 心指标
— —
《 品牌 管理》 课程教 改初探
戴 程 ( 闽江学院 , 福建 福 州
300 ) 5 1 8
摘 要 : 文把 学 生 的创 造 力 作 为教 改 的重 要 成 果 指 标 , 教 师 素质 、 堂教 学方 法 、 绩评 定等 方 面提 出 了改 本 从 课 成
【 沈清基 . 市生 态与城 市环境 【 . 海 : 1 】 城 M】 上 同济 大学 出版社 ,
1 98 9 .
【 蔡 湘文 , 2 ] 班莹莹 , 高崇辉 资源环境 与城 乡规划管理 专业学
生就 业 现 状 与 前 景 分析 科 技 风 ,00 (0 :4 2 1 ,1 )1 .
的专业 性 、 技术性 、 能性 特点 , 技 还具有 高 素愿 、 能 高 力、 复合型的特点 。部分 老师承接 了有关部门的土地 利 用 总体规 划项 目和生态市 ( ) 县 规划项 目, 生态环境 而
计和承接项 目打下很好 的基础。
四 、 应社 会 对 人 才 素 质 的 需 要 。 合 项 目改 进 教 适 结 学 内容
生态环境规划 的具体要求 ,在加深对理论知识 理解的 同时 , 增加学 习的兴趣 , 也为 以后的就业创造 了条件 。
重点专业建设佐证材料
重点专业建设佐证材料8.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随着我院省重点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进行,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和我专业发展建设的需求,对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实践能力,能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的指标为指导。
通过工学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课程模块优化、丰富教学资源,并通过营造人才培养的优良环境、促进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教学与培训能力的提高。
力争在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科研发展等方面为四川省相关院校相关专业提供示范,从而更好的服务四川及西南地区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行业、企业。
调研活动通过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使我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能够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缩短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滞后,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
调研方式主要通过与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院系、企业相关专家交流座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问卷调查、毕业生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A.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于2014年10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我校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成都瑞升设计有限公司、成都卓引设计事物所、成都川豪装饰设计公司、成都名室装饰设计公司、成都破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蓝石景观设计公司、四川海德建筑装饰公司等单位联合组成。
常务委员组成人员均为校企合作的负责人及本专业涉及到的行业领军人物、高技能专家等。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讨论行业和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参与本专业方向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优化,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调育人的模式,为本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实施给予具体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引入实际项目,提供实习和学生就业。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本专业定位更加准确,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市场,为本专业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作用。
面向一流本科建设的公共数学课教学改革
教科园地 145◊武汉轻工大学数计学院 党生叶面向一流本科建设的公共数学课教学改革当前教育部正在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结合我校公共数学课建设 一流课程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打造一流教 师队伍、更新课程教学大纲、优化线上教 学环境、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优化考试内容等五方面做了探讨。
1引言2019^4月,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2019-2021年将建1万个国家级、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2019年10月31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111 (以下简称《意见》),提 出要在2019~2021年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 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教授要到本科生课堂上讲课,淘汰'水课',奖励 '金课',把最好的资源给本科生。
”教 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质量革命。
"双万计 划”其中“一万”指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 一流本科课程。
三年间,完成4000门左右 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 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 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
注重创新型、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创新性、示范引领性和推广性。
另"一万”指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突岀 针对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解决当地高校长期存在的教育教 学问题。
2教学改革公共数学类课程作为理、工、文、农 科各专业大学生的首门核心必修课,面向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在眉睫。
如何让传统的公共数学类课程与一流专业建设的发展理 念相融合,如何让传统的公共数学类课程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相融合,如何将传统的公共数学类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一流、国家级一流课程成了各 高校数学基础课教师的首要任务。
交通工程 培养方案 同济
交通工程培养方案同济为适应交通领域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制定了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以期为我国交通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1.基本目标培养具备较全面素质,获得较深广且较坚实的基础、具备较强能力,能够在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科研、设计等领域从事专门工作的高级交通工程人才。
2.培养目标(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2)专业素养:具有扎实的交通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与交通运输工程相关的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3)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组织、协调、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方案的设计1.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学生需修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英语等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修读数学、物理、机械原理、力学、材料力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需修读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4)实践教育环节学生需进行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设计(1)实习在暑期或寒假期间,学生需进行交通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毕业设计在最后一年内,学生需选择一个交通工程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撰写毕业设计,并完成书面论文与答辩。
(3)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设计完成后,需选题并完成毕业论文,包括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指标
主要观测点
教学团队(10分)
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教学团队整体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20分)
教学思想和理念是否先进,是否着眼于解决教学质量这一关键问题
课程教学的
具体设计方案
(包含授课方式、训练方式和评价方式)
(30分)
知识的传授(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小班制等教学传授方式)
能力的培养(明确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人格养成(是否有助于塑造完整的人格)
成绩评定(多元化评价,知行合一)
课程实情况(是否落实到具体教师)
课程安排与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结合程度
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可行性
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教学效果
(10分)
预期教学效果可行性以及与课程设计的关联性
课程总评分及专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