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车场设计71886
采区车场设计精品文档

加宽值与曲率半径和轴距有关
Δ s:取值10~20mm
加宽方法:外轨不动,内轨向内移动。
SgV 2
要求:线路在进入曲线段以前,
R
进行外轨的抬高和轨距加宽。
超前距离X`计算
X`=(100~300) Δ h
= SgV 2 X104 / mm
R
任务二 平面线路联接
车辆进入曲线由于车辆内伸和外伸 , (巷道必须加宽)
标准道岔共有七个系列
600轨距:615、622、630、643 900轨距:915、930、938
任务一 轨道、道岔选择
1)单开道岔基本结构
1 — 尖轨; 2 — 辙叉; 3 — 转辙器; 4 — 曲轨; 5 — 护轮轨; 6 — 基本轨。
道岔特征:道岔是一个刚性整体装置
任务一 轨道、道岔选择
1 2
3 4
5
6
7
任务一 轨道、道岔选择
(二)采区车场线路设计步骤
(1)确定车场形式 (2)绘制车场平面布置草图 (3)进行线路连接点、线路参数设计计算 (4)计算线路平面布置总尺寸 (5)绘制线路布置图
任务一 轨道、道岔选择
(三)矿井轨道
1.轨道 在巷道底板铺设 道床(道砟)、 轨枕、钢轨和联 结件等组成。
任务一 轨道、道岔选择
新型道岔型号与参数值(MT/T2—95)
型号 ZDK615/2/4 ZDK930/4/15 ZDC622/3/9 ZDC930/4/20
α
ab
L
T L0
26°33′54″ 1678 1922 3600
14°02′10″ 3942 4858 8800
18°26′06″ 2200 2800 4964
3)轨道线路中心距: 双轨线路中心线间距S
采区下部车场设计

一、采区下部车场设计概述采区下部车场是一种特殊的车场,它是为满足采矿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的。
它主要是为采矿设备提供运输和存储服务,并且要求车场空间尽可能大。
采区下部车场设计旨在满足采矿工作所需的车辆运输和存储服务,保证采矿设备的安全、可靠和有效的运输。
二、车场设计要点1、车场空间设计:采区下部车场的空间设计要求尽可能大,以满足采矿设备的运输需求。
车场的空间设计应考虑车辆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以及设备的配置和维护。
2、车辆设备:采区下部车场的车辆设备要求安全、可靠,并能够满足采矿工作的需要。
车辆设备应具备安全可靠的行驶和操作性能,能够满足采矿设备的运输需求。
3、车辆管理:采区下部车场的车辆管理要求安全、高效,并能够满足采矿工作的需要。
车辆管理应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和操作,同时记录车辆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问题。
4、车辆安全:采区下部车场的车辆安全要求安全、可靠,并能够满足采矿工作的需要。
车辆安全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和操作,同时记录车辆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安全问题。
五、车场设计方案1、车场空间设计:采区下部车场的空间设计应考虑车辆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以及设备的配置和维护。
车场空间应有足够的宽度和长度,以便车辆运输,同时应考虑车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并配备足够的车位,以便采矿设备的存放和维护。
2、车辆设备:采区下部车场的车辆设备要求安全、可靠,并能够满足采矿工作的需要。
车辆设备应采用高性能的柴油机、液力变矩器等设备,以满足采矿工作的需要,同时应具备安全可靠的行驶和操作性能,以便满足采矿设备的运输需求。
3、车辆管理:采区下部车场的车辆管理要求安全、高效,并能够满足采矿工作的需要。
车辆管理应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和操作,同时记录车辆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问题。
车辆管理应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车辆的远程控制,并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情况。
08 第八章 采区车场设计

本章重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采区车场的类型;采区中部车场甩车场的分类、线路布置 方式及斜面线路的联接计算;设置斜面曲线的目的; 单道起坡系统、双道起坡系统的线路联接参数计算; 平面线路高、低道设置; 甩车场竖曲线合理位置确定;平面存车线计算;采区下部 车场的基本形式及组成; 大巷、石门及绕道装车式车场线路布置特点和线路计算; 辅助提升车场线路布置形式及设计; 采区上部车场的基本形式及线路设计; 煤仓的基本形式、煤仓的容量、煤仓的结构及支护;绞车 房的布置形式、尺寸确定及断面尺寸和支护;变电所得位 置、形式及支护; 新型辅助运输方式的分类、车场特点;乘人车场的布置特 点;无极绳车场的形式。
O
P N
γ
Qθ F
提升牵引角
第二节 采区中部车场
4、线路联接参数计算
tg (costg )
1 '
tg
'
1
tg cos
(a)
o
(b)
(m) (b)
'' sin 1 (sin cos )
n R cos b sin R cos sin
第二节 采区中部车场
一、甩车场的分类
根据采区上(下)山和 斜井所担负任务 按照提升方式 按照甩车场所在位置 按甩车场的甩车方向 主提升甩车场 辅助提升甩车场 双钩提升甩车场 单钩提升甩车场
采区上部、中部、下部甩车场 单钩单侧甩车场
单钩双侧甩车场 分绕道式、石门式、平巷式
按甩入地点不同
第二节 采区中部车场
二、线路布置方式 1、斜面线路 第一道岔①分出一股线路,第二道岔②变为复线,到A—A 线达到规定的轨中心距,这些线路铺设在斜面上,叫做斜面 上的线路。 2、平面线路 ① C—C线以下到第三道岔③是 A 车场的线路,作为存车线 ② B C I A 3、竖曲线 A I I B A—A线到C—C线之间的线路。 B C 起坡点 C 起坡点:竖曲线的末端。 ③ I 甩车场线路系统包括:
第七章 采区车场设计(第3节)

1 (α1)
2 (α2)
二次 回转 方式
RP
(¦ ) Δ AD KD
AG KG
1
RP
1 (α1)
2 (α2) AG KG AD 2 P R KD R P1
斜面线路先变 平后转弯方式
很少采用
7
7.3.2.1 甩车场提升牵引长度角 甩车场的提升牵引角φ(矿车上提时,钩头车的运行方向 与提升钢丝绳的牵引方向间的夹角(如图7-4所示)不应 大于20°,以10~15°为宜。可采用下列方法减少场提 升牵引角: (1)采用小角度道岔(4号、5号)。 (2)单道变坡二次回转层面角δ或双道变坡二次回转层 面角(α1+α2)不大于30°。 (3)双道变坡方式的甩车道岔与分车道岔直接相连接。 (4)没置立滚。即在上山底板直埋一根钢管,管上套一 个长滚轮构成。
表7-8 甩车场空重车线坡度
矿车类型 1.0t、1.5t矿车 3.0t矿车
线路形式 直线 曲线 直线 曲线
空车线iG 7~12 11~18 6~9 10~15
重车线iG 5~10 9~15 5~7 8~12
11
7.3.2.5 甩车场的存车线 甩车场存车线有效长度可按表7-9选取。
单道 起坡
回转 方式
二次 回转方式
1 (α1) (R P ) (δ) A K (γ )
双 道 起 分车道岔向内分岔 坡 斜面线路一次回转方 道岔 式 | 道岔 系统
1 (α1)
2 (α2)
1-甩车道岔; 提升牵引角,交 2-分车道岔; 岔点巷道断面小, 围岩条件好, RP-斜面曲线半径; α1 - 斜 面 一 次 回 转 角 易于维护;空重倒 提 升 量 小 的 (甩车道岔角); 车时间长,推车劳 采区车场 α2 -斜面转角(分车道 动强度大;动量小 岔角); γ-斜面转角; 交岔点短,工程 K -起坡点(落平点); 量小,易于维护; A-竖曲线起点; 围岩条件差, 提升牵引角大,不 RP1-平曲线半径; 提升量小的 利于操车,调车时 RP2-平曲线半径; 采区车场 KG-高道起坡点(高道 间长,推车劳动量 落平点); 大 KD-低道起坡点(低道 落平点); AG-高道竖曲线起点; AD-低道竖曲线起点; δ-二次回转角;
采区车场设计

采区车场设计
四、 采区车场线路布矿置特山点:设计与优化
由甩车场线路、装车站和绕道线路、平车场线路所组成。 五 、设计步骤: (1)进行线路总布置,绘出轨道线路联接草图; (2)把它们解剖成一个个元件,计算各联接点的尺寸; (3)计算线路布置总尺寸; (4)作出线路布置平面图。 • 甩车场线路设计在采区中部车场中阐述; • 装车站和绕道线路设计在下部车场讲述;
采区上部平车场多用于采区上部是采空区或为松软的风化带,或在煤 层群联合布置时,回风石门较长,为便于与回风石门联系时亦可采用。若 轨道上山位于煤层时中,为减少岩石工程量,可采用甩车场,甩车场的线 路设计见7.3节采区中部车场设计采区。车场设计
4
1
3
5
K
2
图7-1(a) 顺向平车场
1.总回风巷 2.轨道上山 3.运输上山 4.绞车房 5.阻车器 6.回风巷 7.回风石门 8.转盘 K.变坡点
虑确定。
② 采区车场和硐室应根据围岩情况尽量布置在稳定岩层或煤层内。
③ 采区车场巷道断面形状应根据围岩情况确定,可为半圆拱形,跨度较大时视围
岩情况也可采用三心拱形。应优先选择锚喷支护,当锚喷支护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其
他支护方式。
④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摘挂钩段人行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单道布置时应设两侧人行道;
⑧ 井底车场布置图及卸载站调车方式。
采区车场设计
7.2 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7.2.1 采区上部车场概述
7.2.1.1 采区上部车场形式
根据按轨道上山与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回风石门)的连接方式不同, 采区上部车场基本形式:平车场、甩车场和转盘车场三类。
采区车场课程设计

采区车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区车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采区车场的定义、功能和组成部分;掌握采区车场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流程。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操作采区车场设备,进行正常的生产作业;能够对采区车场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生产安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区车场的定义和功能、组成部分、运行原理、操作流程、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等。
具体安排如下:1.采区车场的定义和功能:介绍采区车场的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2.组成部分:讲解采区车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运行原理:解析采区车场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原理。
4.操作流程:详细讲解采区车场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5.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教授学生如何对采区车场设备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采区车场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采区车场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采区车场设计》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采区车场设计概述 • 采区车场设计基础 • 采区车场设计实践 • 采区车场设计优化 • 采区车场设计案例分析
01
采区车场设计概述
设计理念与原则
设计理念
安全、高效、环保、经济
安全
确保采区车场运行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高效
优化车场布局,提高运输效率
设计理念与原则
采区车场经济效益优化
成本分析
对采区车场运输成本进 行详细分析,找出影响 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节能减排措施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 低采区车场运行过程中 的能耗和排放,提高经 济效益。
资源优化配置
合理配置采区车场内的 人、财、物等资源,实 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 高经济效益。
05
采区车场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矿井采区车场设计
案例三:现代化矿井采区车场设计
总结词
现代化技术与传统设计的结合
详细描述
该案例介绍了现代化矿井采区的车场设计, 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设计相结合,提高了车 场设计的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同时也
注重了车场的美观性和人性化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采区车场设计的重要性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规划车场布局,提高设备 利用率和运输效率
保障生产安全
通过科学的车场设计,降低安 全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提升经济效益
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提高采 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促进技术进步
推动采区车场设计技术的不断 创新和完善
02
采区车场设计基础
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的原则
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
实施提升方案后,对采区车场的运输能力进行再次评估,确保优化效 果。
第三章 采区车场设计(第二版)

第三章采区车场设计第一节窄轨线路一、轨道与轨型轨道运输是煤矿井下主要运输方式,矿井轨道由铺设在巷道底板上的道床、轨枕、钢轨和联接件等组成。
钢轨的型号简称轨型,以每m长度的质量(kg/m)表示。
窄轨线路的轨型有15、22、30、38和43kg/m等5种。
窄轨线路中心距有600mm、762mm和900mm 3种,使用时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大小和矿井运输方式选用。
大型矿井一般选用900mm轨距,使用3t、5t矿车;中、小型矿井多选用600mm轨距,使用1t、3t矿车。
新设计矿井轨型按表3—1选用。
除了上述规定外,《煤矿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分表》中规定;运行7t及其以上机车、3t及以上矿车、采区运输重量超过15t(包括平板车重量)及以上设备时线路轨型不低于30kg/m,卡轨车、齿轨车和胶轮车运行线路轨型不低于22kg/m。
表3—1 新设计矿井轨型选用表二、道岔1.道岔类别道岔是使车辆由一条线路上转到另一条线路上的装置,它是由尖轨、辙叉、转辙器、道岔曲轨、护轮轨和基本轨所组成,道岔的结构如图3—1所示。
1—尖轨;2—辙叉;3—转辙器;4—道岔曲轨;5—护轮轨;6—道岔基本轨图3—1 道岔结构常用道岔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渡线道岔3种,单开道岔和渡线道岔又有左向和右向之分(在平面线路上沿顺时针方向分出时为右向,沿逆时针方向分出时为左向)。
井下常用道岔有3号、4号、5号。
每种型号的道岔又配备了4m、6m、9m、12m、15m、20m、25m、30m、40m、50m、70m等11种曲线半径;渡线道岔和对称道岔按不同轨距和道岔类型,配备有1300mm、1400mm、1500mm、1600mm、1700mm、1800mm、1900mm、2200mm和2500mm等9种线路间距。
道岔手册中所列型号均为右向道岔,如ZDK622—4—12末注明左右,均为右向道岔。
右向道岔的分岔线在行进方向(由a→b)的右侧。
左向道岔必须在尾数后注上(左)字,如:ZDK622—4—12(左),岔线在行进方向(由a→b)的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