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教案

第七章  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教案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浅表脓肿局部隆起,有红、肿、热、痛及波动感,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晰,压之疼痛剧烈。位置较深的脓肿,腔壁厚时,波动感可不明显,但病变区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且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结核性脓肿发展慢、病程长,表面无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症状,故称为冷脓肿或寒性脓肿。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与炎症刺激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六、脓肿病人的护理
【概述】
脓肿(abscess)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腔壁包裹。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3)影像学检查
5.治疗要点
轻度感染可采用外敷药物,物理疗法等措施,必要时应使用有效抗生素。若局部化脓或脓肿形成,则应手术切开引流。
严重感染或发生全身化脓性感染时,应积极处理感染病灶,加强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
【护理诊断】
1.焦虑与感染后的痛苦及对预后的担忧有关。
3.请给小王做好病情监测。
第一节外科感染概述
【外科感染的分类】
1.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病变性质分:化脓性感染和非化脓性感染。
2.根据病程长短和发病急缓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3.根据病原体侵入的途径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种。
【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
表8-1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及临床特点
二、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 染
-
1 引言 3 临床表现 5 治疗方法 7 总结 9 注意事项
2 发病机制 4 诊断 6 预防措施 8 预后与转归
1
引言
引言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是日 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疾病之 一,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疼 痛、发热等症状
本文将对该疾病进行详细介 绍,包括其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6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A
预防浅部组 织的化脓性 感染的关键 是保持皮肤 清洁和避免 皮肤外伤
B
在日常生活中, 应注意个人卫 生,勤洗手, 避免使用不洁 的化妆品和护
肤品
C
此外,应避 免搔抓和挤 压皮肤,以 免导致细菌
感染
7
总结
总结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 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 疾病,主要由细菌引

了解其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方法有助 于更好地预防和
胀和压痛
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高 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4
诊断
诊断
5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01.
治疗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医生 会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需要口服或外用抗生素,并可能需要配合局部清洁 和消毒措施
02.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皮肤清洁、避 免搔抓感染部位等。此外,应定期进行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
1
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
2
这些细菌在皮肤或黏膜表面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当感染进一步发展,炎症可能扩大到周围组织,甚至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病例:患者,女,46岁,因发作性胸闷、全身发紧4天入院。

患者于4天前因生气后出现发作性胸闷、全身发紧、言语不清,约持续3~5min。

此后反复发作,每受到一点刺激就发作。

患者回忆起14天前被带泥的锈钉刺伤左足跟部,当时未作清创处理,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目前伤口完全愈合。

心电图检查无异常,T 37℃BP 110/70mmHg,颈项强直,牙关紧闭,意识清醒,心肺(-),心率80次/min。

腹肌、背肌紧张,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正常。

诊断为破伤风,予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静脉滴注,应用青霉素、甲硝唑抗感染,地西泮、冬眠合剂解痉等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

住院21天治愈出院。

1.针对上述病例列出主要的护理诊断2.提出本病例的首优护理问题3.针对首优护理问题提出主要护理措施第一节概述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的感染,临床较多见。

【外科感染的特点】1.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2.大部分感染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感染常较局限,随着病理发展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

3.大部分常需外科进行引流,清创,切除等处理。

【外科感染的分类】1.按致病菌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

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拟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感染可由一种或几种病菌共同导致,一般先有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可致局部化脓,如:疖、痈、手部感染、淋巴结炎、乳腺炎、阑尾炎和腹膜炎等。

手术后感染多属此类。

﹝2﹞特异性感染是指由一些特殊的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不同的病菌可分别引起比较独特的病理变化过程。

2.按病程分类﹝1﹞急性感染: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多在3周以内。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护理发表时间:2011-11-02T14:52:39.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张萍[导读] 疖(boil furunck)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张萍(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 165300)【关键词】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护理疖丹毒痈急性蜂窝织炎一、疖疖(boil furunck)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颈部、腋窝、背部、会阴和臀部。

(一)护理评估1.临床表现疖初期,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硬节,范围约2cm;数日后逐渐肿大,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触之稍有波动感,继而破溃流脓,并可见黄白色的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出后,局部炎症即可消退,逐渐愈合。

疖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面部,尤其是鼻、上唇及鼻唇沟形成的三角区的疖,如被挤压或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经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可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意识异常甚至昏迷,病死率高。

2.处理原则争取在早期促进炎症消退,局部化脓时,及早使脓液排出并及时消除全身炎症反应。

(1)疖初期:可采用热敷或物理疗法(超短波或红外线),亦可外敷金黄散、鱼石脂软膏或玉露散等。

(2)已出现脓头者:在其顶部涂石炭酸,以加速脓栓脱落、脓液流出和局部病灶愈合。

(3)脓肿有波动感时:及时切开引流。

(4)对于全身反应严重的疖病者:应用抗生素、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适当加强营养。

(二)护理措施1.向病人讲解疖的自我护理知识。

保持疖周围皮肤清洁,以防止感染扩散。

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感染灶,尤其“危险三角区”的疖,避免感染扩散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

2.对于疖、痈等感染发生在“危险三角区”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颅内海绵状静脉炎表现,如寒战、发热、头痛、呕吐、意识异常甚至昏迷。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护理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是指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管、淋巴结、肌间隙及其周围疏松结缔组织等处,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常见类型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痈是指相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急性淋巴管炎是指病菌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或其他感染灶侵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网状淋巴管炎又称为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波及所属淋巴结时,即为急性淋巴结炎。

外科感染主要临床特点:局部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表现;感染重者常有发热、呼吸心跳加快、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

处理原则:局部治疗包括局部制动、物理疗法、外用药物,脓肿形成者需行手术切开引流;全身治疗包括应用抗菌药物、支持疗法、对症处理等。

【护理措施】1.控制感染,促进炎症消退(1)炎症早期处理:局部理疗、热敷或药物外敷(鱼石脂软膏、金黄散、50%硫酸镁等),促进炎症消退。

(2)遵医嘱及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创面护理:若表面已破溃或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者,应充分清洗创面、及时更换敷料,并充分引流脓液。

对厌氧菌感染者,予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面和湿敷。

2.休息与营养注意休息,鼓励进食高能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3.对症护理(1)高热者降温:物理或药物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2)缓解疼痛:抬高肢体并制动,严重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4.观察病情(1)观察有无全身性感染征象:注意病人有无突发寒战、高热、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心率及脉搏加快和呼吸急促,有无白细胞计数增加、血细菌培养阳性等。

(2)颌下急性蜂窝织炎者,可因喉头水肿和气管受压而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应及时发现并配合救治。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课件)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课件)
疼痛应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体温超过38.5℃时应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

的 疼痛护理


第一节 概述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婴幼儿、糖尿病病人尤应注意。


导 疼痛护理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护理评估
1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身体状况 2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处理原则
3
一疖 (furuncle)
唇痈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三 急性蜂窝织炎
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 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 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四 丹毒 (erysipelas)
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 的细小破损处侵入而引起的皮肤及
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迅速; 很少发生组织坏死或化脓; 有接触传染性,应注意接触隔离 容易复发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概述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概念
1
4
常见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因
2
5
3
6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概念
• 指发生在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管、淋巴结、肌间隙及周围疏松 结缔组织处,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常见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疖 痈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丹毒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脓肿
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迅速;
很少发生组织坏死或化脓,起水疱;
有接触传染性,应注意接触隔离 容易复发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ngitis)
致病菌从皮肤、黏膜破 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 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 其周围组织的急性感染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下)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下)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下)外科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4.丹毒①病因: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病溶血性链球菌经体表小伤口或足癣病灶处侵入,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②临床表现:起病急、进展快,先有全身症状,继之局部出现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央较淡、边界清楚并略隆起。

手指轻压红区颜色变白,松手后红色很快恢复,当红肿向周围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泡,局部有烧灼样痛。

常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疼痛。

反复发作可使淋巴管受阻而发生象皮肿。

③治疗原则: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局部消炎、消肿、止痛。

具有传染性,应予以接触隔离。

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①病因:大多继发于其他急性感染病灶。

致病菌从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或由其他感染病灶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

若急性淋巴管炎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感染经淋巴管蔓延至所属区域淋巴结,即为急性淋巴结炎。

致病菌常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②临床表现急性淋巴管炎: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

网状淋巴管炎即为丹毒。

管状淋巴管炎,可分浅、深两种(以皮下浅筋膜为界)。

浅层急性淋巴管炎,在病灶表面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

深层急性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压痛。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重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

③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以促进炎症消退。

急性淋巴结炎形成脓肿后,应切开引流。

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

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

二、气性坏疽
(一)定义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以肌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 染。 (二)病因 1.开放性损伤、伤口缺氧环境。 2.革兰氏阳性的厌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3.机体的免疫力低下。
(三)病理生理
梭状芽孢杆菌
缺氧环境 的伤口
生长 繁殖
外毒素和酶
一系列临床 症状和体征
二、气性坏疽
导入案例
马先生,42岁,因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伴头痛、头晕1d入院,经检查诊断为 破伤风。病人1周前在田间劳作时左脚被铁钉刺伤,在当地卫生院给予简单清创处 理。现感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背部、胸部肌肉较僵硬,全身肌肉 强直性收缩、阵发性痉挛,呼吸急促,呼吸道分泌物多。体格检查:T 38.6℃,P 95次/min,R 24次/min,BP 124/80mmHg。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腹肌紧张,全腹 无压痛和反跳痛。
二、病因
1.感染的来源 常继发于严重创伤。 2.机体抵抗力低下 3.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
三、临床表现
体征
并发症
体温或高或低;面色 感染性休克、多
症状
苍白或潮红,出冷汗; 器官功能障碍等
寒战、高热,伴有头 神志淡漠或烦躁、谵
痛、头晕、关节酸痛、 妄或昏迷等
大量出汗等中毒症状
四、处理原则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重点是处理原发感染灶。 1.处理原发感染灶 2.应用抗生素 3.支持疗法
外科护理学(第7版)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作者:李树雯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外科感染、破伤风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熟悉外科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3.了解外科感染的类型、全身性感染的概念。 能力目标:运用护理程序对外科感染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目标:具有协作护理全身性感染病人、破伤风病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一、疖病因和病理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

感染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关。

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

【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结,范围仅2 cm左右。

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触之稍有波动,中心处出现黄白色的脓栓;继而脓栓脱落、破溃流脓。

脓液流尽炎症逐步消退后,即可愈合。

有的疖无脓栓,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

面疖特别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常较重,病情加剧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毗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等,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

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且常受擦伤相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本病易于诊断。

如有发热等全身反应,应作白细胞计数或血常规检查;疖病病人还应检查血糖和尿糖,作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需与疖病作鉴别诊断的有:皮脂囊肿(俗称粉瘤)并发感染;座疮伴有轻度感染以及痈等。

座疮病变小并且顶端有点状凝脂;痈病变范围大,可有数个脓栓,除有红肿疼痛外,全身症状也较重。

预防保持皮肤清洁,暑天或在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勤洗澡和及时更换内衣,婴儿更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表皮受伤。

【治疗】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敷贴加油调成糊状的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

2.局部化脓时及早排脓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将脓栓剔出,或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

出脓后敷以吠喃西林、湿纱条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药膏,直至病变消退。

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胺肿切开引流者,注意无菌操作原则,及时更换 敷料,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遵医嘱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局部制动并抬高患肢,给予热敷或理疗。 全身应用抗生素。
(五)护理措施
1.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 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患部制动并抬高患 肢。局部红肿者,按医嘱给予中西药局部外 敷或热湿敷。胺肿切开引流者,注意无菌操 作原则,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创面干燥、清 洁。
外 科 护 理 学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
1.急性淋巴管炎:
✓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管状淋巴管炎:多见于四肢,下肢更常见,因 足癣而致。浅层—病灶表面出现一条或多条“ 红线”,沿红线可有红斑、压痛、硬结;深层 —无表面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
2.急性淋巴结炎:轻者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和触痛,与周围软组织界限清楚,表面皮肤正 常;重者局部有红肿热痛,多个淋巴结融合形 成肿块,可形成脓肿。
六、脓肿
护理措施
✓注意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易消化饮食。局部制动,脓肿一旦形成, 及时切开引流,术后及时更换敷料。
✓严密观察病情,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高热病 人予以降温处理,同时警惕脓毒症的发生。
✓按医嘱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好劳动保护,加强 锻炼。
学习情景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好发于颈部、皮肤厚韧部 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多见
临床表现
紫红色浸润区 1、局部症状 中央呈蜂窝状改变
火山口状溃疡 2、全身症状:发热、食欲不振
3、实验室检查:WBC↑N↑
唇痈可引起颅内化脓性海 绵状静脉窦炎

第八章外科感染护理

第八章外科感染护理
发热,全身不适、白细胞记数增高。
X线摄片提示骨质破坏,骨髓炎表现。
(三)治疗
初期全身与局部的抗炎治疗。如出现肿胀加重或出现搏动性疼痛时,则应及早行患指侧面切开,勿超过末节,以免损伤屈指肌腱鞘,要切断纤维间隔,保证引流通畅。必要时对口引流。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suppurative tenovaginitis)、化脓性滑囊炎(suppurative bursitis)与手掌深部间隙的感染。后者包括掌中间隙与鱼肌间隙感染。
(二)临床表现
感染的表现,常因致病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组织性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由厌氧菌及多种肠道杆菌所引起的,可检出捻发音,又称捻发音性蜂窝组织性炎。
(三)治疗
患部休息,局部用热敷、中药外敷或理疗。适当加强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特殊部位注意呼吸。如仍然未能控制,应作多处广泛的切开减压与引流。捻发音性蜂窝组织性炎,切口尚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
(三)治疗
正确处理伤口,消除毒素来源;使用TAT;控制和解除痉挛;中药治疗;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并发症。
(四)护理
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环境;急救准备与消毒隔离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并发症;气管切开护理;加强营养;保护病人;加强基础护理;人工冬眠护理
二.气性坏疽
(一)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梭状芽孢杆菌(G+)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第五节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一)概念
破伤风(tetanus),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不洁分娩的产妇与新生儿。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痉挛毒素与溶血毒素。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外科护理学》要点难点――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护理与第一节概括基真同样,现将常有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定义、致病菌、好发部位和人群、表现及治疗特色等概括以下: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个疖同时或频频发生在身体各部称疖病。

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好发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头、面部。

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糖尿病病人。

表现特色:红肿热痛小结节→渐增大呈锥形隆起→中央坏死、变软→黄白色小脓栓→破溃、流脓→康复。

危险三角区内的疖遇到挤压后,细菌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可惹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而危及生命。

治疗特色:有脓头勿挤压,局部涂碘附;脓肿形成者切开引流。

2、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考试大网站采集好发于皮肤韧厚的颈部、背部。

常见于成人、糖尿病病人。

临床表现特色:局部红肿浸润一片,略隆起,质地坚韧,界线不清,中央有多个脓栓,可形成蜂窝状溃疡;常有邻近淋奉承肿大;多伴浑身症状。

唇痈可惹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治疗特色:切开时做“ ++”字或“ +”字切口,皮肤缺损大时应植皮。

3、急性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或深部松散结缔组织的急性洋溢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

由皮肤或软组织损害后感染,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延伸或经淋巴、血流扩散介绍。

临床表现特色;感染位于皮下,局部红、肿、热、痛肿显然,与四周皮肤无显然界线,病变中央坏死;感染位于深层,局部红肿不显然,但有水肿和深压痛;多伴有浑身症状;厌氧菌感染,则浑身症状严重,脓液恶臭,局部捻发感。

口底、颌下及颈部急性蜂窝组织炎,可惹起喉头水肿或压迫气管,致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4、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奉承炎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常继发于其引流部位的化脓性感染。

临床表现:浅层淋巴管炎,感染灶向近心端走近一条或多条“红线” ,硬而压痛;深层淋巴管炎无“红线” ,但患肢肿胀,沿淋巴管有压痛,肢体活动痛。

外科护理学教案 07-1+2+3 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教案 07-1+2+3 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教案第次课
镁溶液湿敷物理治疗:局部热敷或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2.全身治疗
六、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
七、护理措施
第二节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案例导入何女士,20岁,因“寒战、发热、头痛、呕吐1小时”入院。

何女士自述1天前曾挤压上唇部一红肿的结节。

查体:T 39.2℃, Bp 100/80mmHg,P110次/分钟,R25次/分钟。

上唇肿胀明显。

血常规检查显示WBC18×109/L,N85%。

如果你是责任护士,请思考:
1.何女士发生了何种并发症?
2.应如何对何女士进行健康指导?
一、病因
二、护理评估
1. 疖
2. 痈
3. 急性蜂窝织炎
4.丹毒
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6.脓肿
三、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案例导入
一、解剖特点
二、病因和病理
三、护理评估
四、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
五、护理措施
自学比较不同致病菌的致病特点
讨论
制定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及教具: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外科护理学》
参考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外科护理学》本科《外科护理学》第四版。

【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

【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第一节概论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症。

特点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组织化脓坏死常见。

(一)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包括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等;致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特点先急性炎症反应,后局部化脓。

2、特异性感染致病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

3、感染时间急性感染:3周以内亚急性感染:3w~2月慢性感染:>2月4、其他原发性、继发性感染;来源:外源性、内源性感染;条件:条件性、二重、医院内感染。

(二)致病因素1.病菌的致病因素粘附因子;数量与增殖速率;胞外酶(蛋白酶、磷脂酶、胶原酶)、外毒素(溶血毒素、肠毒素、破伤风毒素)、内毒素(脂多糖: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2.宿主免疫天然免疫(屏障作用、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细胞因子)、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免疫破坏屏障不完整;留置血管、体腔内导管处理不当;管腔阻塞内容物聚集;局部血流障碍、水肿、积液;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休克;慢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使用免疫抑制剂、CAs ;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

(三)病理改变1.非特异性感染病菌侵入组织繁殖并合成多种酶和毒素;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血小板、巨噬细胞;炎性介质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性细胞聚集吞噬病菌、细胞组织。

特征表现红肿热痛;部分炎性介质可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反应。

⑴炎症好转(2)局部化脓⑶炎症扩展(4)转为慢性炎症2.特异性感染⑴结核病致病物质为磷脂、糖脂、结核菌素,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形成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引发变态反应;液化为局部无痛性冷脓肿。

(2)破伤风合成痉挛毒素,引起肌强直痉挛;无明显局部炎症反应。

⑶气性坏疽释放多种毒素,溶解血细胞、肌细胞,并产生气泡,发展迅速,波及全身。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脓肿形成:及早末节患肢侧面作纵行切开减压引流,不可待波动感出现后才,以免引起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
危险三甲区、颈项部
全身应用抗生素(青霉素);局部硫酸镁湿敷。
患肢制动并抬高;遵医嘱准确应用抗生素;观察体温、脉搏变化,注意疼痛、红肿症状的进展,警惕骨髓炎。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Β-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范围
单个毛囊
多个相邻融合
好发部位
毛囊皮脂腺丰富;头面部、颈部、背部
皮肤较厚;颈部和背部
皮下、筋膜下、肌间隙和深部疏松结缔组织
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破损皮肤和黏膜或(疖、足癣)
临床表现
单个脓肿
广谱抗生素(青霉素);十字切开引流(唇痈不宜采用)
局部制动,中西药湿热敷,理疗;抗生素;厌氧菌感染者;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和湿敷;脓肿形成;切开引流;口底、颌下与颈部:应及早切开。
抬高患肢,全身应用抗生素(青霉素),局部消炎、消肿、止痛
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应用抗生素。
甲沟脓肿:切开引流
甲下脓肿:拔甲术
红肿热痛,可蔓延形成脓肿。
初期指尖有针刺样疼痛,以后指头脓肿、发红、疼痛剧烈,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全身症状,若感染进一步加重,指头跳痛反而减轻。
急性淋巴管炎
局部表现
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管状淋巴管炎:
浅层“红线”,硬而有压痛。
深层:无红线,但患肢肿胀,压痛。
治疗
局部涂抹碘酊、鱼石脂乳膏外敷,若形成脓肿,切开引流。
全身症状轻
多个脓头、火山口状;全身症状重
红、(暗红、中央深界不清)肿、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都可以引起全身性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取决
于病菌的毒性和感染程度,常与原发感染有密切关系。
急性淋巴结炎发病时先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触痛,扣诊时肿大淋巴结可与周
围软组织相分辨、表面皮肤正常。轻者常能自愈,炎症加重时肿大淋巴结可扩展形成肿
块,疼痛加重,表面皮肤可发红发热,并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加等全身反应。淋巴结炎
膏,直至病变消退。
3.抗菌治疗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
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哇(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治疗,或用清热
解毒中药方剂等。有糖尿病者应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措施。
二、痈
病因和病理痈(carbuncle)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
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结,范围仅2 cm左右。数日后结
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触之稍有波动,中心处出现黄白色的脓栓;继而
脓栓脱落、破溃流脓。脓液流尽炎症逐步消退后,即可愈合。有的疖无脓栓,自溃稍迟,
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
面疖特别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常较重,病情加剧或被挤碰
等,若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口底及领下急性蜂窝织炎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
压迫气管;其他各型皮下蜂窝织炎,为缓解皮下炎症扩展和WE皮肤坏死,也可在病变处
作多个小的切口,以浸有药液的湿纱条引流。对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伤口应以3%过氧
化氢液冲洗、湿敷处理,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状态,高热时可行物理降温;进食困难者输液维持营养和体液平
敏感试验结果选药,或者使用一周后更换品种。中药应辨证处方,选用清热解毒方剂,以
及其他对症药物。有糖尿病时应予胰岛素及控制饮食。
局部处理:初期仅有红肿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等敷贴,也
可以碘附原液稀释10倍后每日涂布3次。同时静脉给予抗生素,争取病变范围缩小。已
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需要及时切开改善引流。在静脉麻醉下作
寒释臀捧彭黝攀薰彝
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感染与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不
足相关。中医称“疽”。
感染常从毛囊底部开始,沿阻力较小的皮下组织蔓延,再沿深筋膜向外周扩展,上传
人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的痈。由于有多个毛囊同时发生感染,痈的急性炎症浸润范围
大,病变可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使其表面皮肤血运障碍甚至坏死;自行破溃常较慢,
毒,防止医源传染;与丹毒相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以避免复发。
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50%硫酸镁液湿热敷。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如
青霉素、头抱类抗生素,静脉滴注等。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3^-5天,以防
复发。
五、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病因和病理病菌从皮肤、粘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人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
咽炎症、足癣、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
临床表现急性淋巴管炎分为网状淋巴管炎(丹毒)与管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管炎
多见于四肢,下肢更常见。淋巴管炎使管内淋巴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周围组织有炎症变
化。皮下浅层急性淋巴管炎在表皮下可见红色线条,中医称红丝疗。病变部位有触痛,扩
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伸。皮下深层的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有条形触痛区。两种淋巴管
感,脓液多时也可出现有波动。皮肤坏死时肤色呈灰褐色或黑色;并可破溃。患儿发热、
拒绝进乳、哭闹不安或昏睡,全身情况不良。
(四)领下急性蜂窝织炎小儿多见,感染起源于口腔或面部。口腔起病者,因炎症
迅速波及咽喉,局部肿胀而阻碍通气,病情甚为危急。患儿有高热,呼吸急迫、吞咽困
难、不能正常进食;领下肿胀明显,表皮仅有轻度红热,检视口底可见肿胀。蜂窝织炎起
(3)伤口内填塞纱布条
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一)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为多,病人可先
有皮肤损伤,或手、足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继之患处肿胀疼痛,表皮发红、指压后可稍褪
色,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邻近病变部位的淋巴结常有肿痛。病变加重时,皮肤部分变成
合。较大的创面在肉芽组织长出后:可行植皮术以加快修复。
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病因和病理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
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本病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
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由于受侵组织
随后皮肤硬肿范围增大,周围呈现浸润性水肿,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局部疼痛加剧,全
身症状加重。随着病变部位脓点增大、增多,中心处可破溃出脓、坏死脱落,使疮口呈蜂
窝状。其间皮肤可因组织坏死呈紫褐色,但肉芽增生比较少见,很难自行愈合。延误治疗
病变继续扩大加重,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唇痈容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危
熟爆掇舒犷儿戳臀影!截薪

巴结的急性炎症。浅部急性淋巴管炎(acute lymphagitis)在皮下结缔组织层内,沿集合
淋巴管蔓延。浅部的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好发部位多在颈部、腋窝和腹
股沟,或是肘内侧或胭窝。致病菌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可能来源于口
有触痛,但皮肤和淋巴结少见化脓破溃。病情加重时全身性脓毒症加重。此外,丹毒经治
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淤滞。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
肿,在含高蛋白淋巴液刺激下局部皮肤粗厚,肢体肿胀,甚至发展成“象皮肿”。
预防注意皮肤清洁,及时处理小创口;在接触丹毒病人或是换药后,应当洗手消
时,病菌可经内毗静脉、眼静脉进人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
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等,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病人的抗感
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且常受擦伤相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本病易于诊断。如有发热等全身反应,应作白细胞
时更换内衣,婴儿更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表皮受伤。
治疗
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敷
贴加油调成糊状的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
2.局部化脓时及早排脓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将脓
栓剔出,或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出脓后敷以吠喃西林、湿纱条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药
褐色,可起水疤,或破溃出脓。病人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严重时病人体温增高明
显或过低,甚至有意识改变等表现。
(二)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致病菌以厌氧菌为主,如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变形
杆菌、拟杆菌或产气荚膜梭菌。下腹与会阴部比较多见,常在皮肤受损伤且污染较重的情
况下发生。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皮下结缔组织,不侵及肌层。初期表现类
源于面部者,局部有红肿热痛,全身反应较重;感染常向下方蔓延,累及颈阔肌内结缔组
织后,也可妨碍吞咽和通气。
诊断根据病史、体征,诊断多不困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多。有浆液性或脓
性分泌物时涂片检查病菌种类。病情较重时,应取血和脓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威试验。
攀衬缈一褥铸戮彝
鉴别诊断:①新生儿皮下坏疽初期有皮肤质地变硬时,应与硬皮病区别。后者皮肤不
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一、疖
病因和病理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
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感染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毛
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关。
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
全身反应较重。随着时间迁延,还可能有其他病菌进人病灶形成混合感染,甚至发展为脓
毒症。
临床表现病人年龄一般在中年以上,老年居多;部分病人原有糖尿病。病变好发于
皮肤较厚的部位,如项部和背部(俗称“对口疗”和“搭背,,)。初起为小片皮肤硬肿、色
暗红,其中可有数个凸出点或脓点,疼痛较轻,但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
质地较疏松,病菌释放毒性强的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可使病变扩展较快。病
变附近淋巴结常受侵及,可有明显的毒血症。
临床表现由于病菌的种类与毒性、病人的状况、感染原因和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
呼墓:'h }4
图12-1痈的切开引流
(1)十字切口(2)切口长度要超过炎症范围少许,深达筋膜
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治愈后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起病急,开始即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
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
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有的可起水疤,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险性更大。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本病诊断不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可作脓液细
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注意病人有无糖尿病、低蛋白血症、
心脑血管病等全身性病症。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疖,以防感染扩散。
治疗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可先选用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以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
“十”或“++”形切口切开引流,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和尚未成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