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概论课程内容
对旅游概论这门课的看法
对旅游概论这门课的看法一、引言旅游是一种全球性的行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概论作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对旅游概论这门课程的看法。
二、课程设置1. 课程背景旅游概论是一门介绍旅游行业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2. 课程内容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概念与分类、旅游市场与需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规划与管理等。
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到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3. 课程教材该课程通常使用《现代旅游概论》或《国际旅游概论》等教材。
这些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实践环节。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旅游企业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旅游行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2. 互动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
但是,在旅游概论这门课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例如,在讲解市场营销策略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在旅游概论这门课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例如,在介绍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四、课程评价1. 课程的重要性旅游概论是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旅游行业的机会,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难度旅游概论这门课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难度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提高其对旅游市场的敏感度。
4. 引导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关联产业。
5. 使学生熟悉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政策。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3.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4.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 我国旅游政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特点、主体、媒介、客体、旅游业组成部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关联产业,培养学生对旅游市场的敏感度。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旅游的主体、媒介和客体3. 第三课时: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关联产业4. 第四课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 第五课时:我国旅游政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特点、主体、媒介、客体等知识点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旅游业关联产业的认识。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旅游业发展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我国旅游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5.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内容6. 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7. 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8.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9. 旅游服务与管理10.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旅游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旅游市场营销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技巧。
3. 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与管理场景,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的认识。
4. 小组讨论法:讨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旅游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旅游学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和解释旅游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旅游的定义、类型、历史、发展、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作为旅游专业的入门课程,大一的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知识点:一、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旅游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指的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目的,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到其他地区或国家参观、游览、度假等活动。
旅游的特征包括时间性、空间性、人类活动性和移动性。
二、旅游的类型和流派旅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流派。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可以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等;根据旅游者的特征,可以分为个人旅游和团队旅游等。
三、旅游的历史和发展旅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朝圣活动和享受自然美景的行为。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旅游逐渐成为大众的休闲活动。
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的交通革命。
四、旅游的影响和作用旅游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
旅游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同时,旅游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影响,例如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可能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文化遗产的消失。
五、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发展。
旅游学采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
同时,旅游学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涌现出许多研究方向和领域。
六、旅游业的组织和管理旅游业的组织和管理是旅游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旅游企业和机构的组织结构、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管理也是旅游业组织和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七、旅游的未来趋势和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旅游业也面临着许多未来的趋势和挑战。
例如,可持续旅游和文化旅游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也在增加,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等。
《旅游学概论》课程介绍
《旅游学概论》课程介绍一、课程概述《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旅游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旅游的定义、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以及旅游市场的特点等内容。
同时,本课程还将介绍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日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1.旅游概念与发展:介绍旅游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分析旅游对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影响。
2.旅游经济学:介绍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解析旅游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讨论旅游对经济增长、就业和贸易的影响。
3.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旅游市场的组成、运作机制和特点。
研究旅游者的行为决策过程,包括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产品购买等方面的因素。
4.旅游规划与管理:探讨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绍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等内容。
5.旅游文化与社会:研究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旅游现象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讨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6.旅游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旅游研究的能力。
包括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1.授课:采用讲解、示范、举例等方式,讲解旅游学概念和理论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研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较小的团体中共同研究、探讨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旅游实地考察和实践实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同时,学生也将利用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探讨旅游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实践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作业、小组研讨和实践报告等。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旅游学导论》周恩来中国旅游出版社2024年版2.《旅游经济学》王庆华中国旅游出版社2024年版参考书目:1.《旅游学理论与实践》王宏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2.《旅游规划与管理》罗伟杰中国出版社2024年版3.《旅游市场学》王刚暨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六、预期成果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理解和运用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2024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通过学习与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通过旅游学概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以及旅游活动的历史、定义、特征、分类、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主要行业应有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组织作用,以及重要国内外旅游组织基本情况;理解旅游市场的含义、市场细分及其标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本情况规律;学会全面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一)知识目标通过旅游学概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以及旅游活动的历史、定义、特征、分类、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主要行业应有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组织作用,以及重要国内外旅游组织基本情况;理解旅游市场的含义、市场细分及其标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本情况规律;学会全面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二)能力目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际旅游问题分析解决能力;通过问题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掌握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广泛阅读了旅游相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素质目标(人文素质目标)本课程通过多学科角度认识旅游,广泛阅读,案例分析等突进,培养学生较宽泛的综合人文素质、综合辩证思维素养,培养紧跟旅游时代变化创新,不断进取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方法使用和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团队职业素养,激发爱国情操和使命感。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卫生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五、课程内容(一)课程设计思路《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旅游本质的内涵及其发展表现分类分为四大板块:旅游的历史发展、旅游活动基本概念与分类、旅游活动构成或参与要素、旅游活动的影响。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PPT课件
旅游事业:是特指那些由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教育部门等非营利性机构所从事 的旅游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如政策制定、行政管理、监督指导、学术研究、 宣传教育等,又称为旅游行政事业。
.
5
四、旅游业的特点
综合性 服务性 劳动密集性 季节性 脆弱性
.
6
旅游业的综合性
.
7
第二节 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概念
3、旅游零售商(Travel Agent):是代理旅 游经营商、交通部门或饭店等部门向旅游 者销售旅游产品、交通票据或预定客房的 中介组织,其主要工作是负责宣传、推销 和旅行服务。其收入来源是被代理企业所 支付的佣金。
.
11
(二)我国的旅行社
1、我国旅行社的分类
1985-1996年间,根据《旅行社管理暂行条 例》,按照经营业务范围不同,分为一类社、 二类社、三类社。(经营范围:一类招徕、接 待海外旅游者;二类只是接待海外旅游者;三 类只能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第五章 旅游活动的媒体 ——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业概述
.
1
一、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 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提供所 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是旅游需求取向的定义,不是旅游供给取 向的定义
作为一项产业,其界定标准是其服务对象, 而不是业务或产品
.
2
二、旅游业的构成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 的《旅行社条例》(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 规定,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 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 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 务的企业法人。
.
8
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旅游服务,主要包括:
旅游概论教案-旅游业
学科
旅游概论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三章第三节旅游业
教学目标
知识
旅游业的定义、特点及影响与作用
能力
1.了解旅游媒介的组成
2.理解旅游业定义、特点
3.掌握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情感
明确旅游业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旅游业的特点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与作用
3.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2)间接作用——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发展
包括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航空运输业、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国内财产的移动和再分配,收入高的地区的居民通过旅游把钱流向收入低的地区.
案例:如延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就带来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89年的1.89亿元上升到1994年的3。18亿元,增长了60.3%;个体工商户1989年仅有1141户,4500多人,1994年达4582户,19252人,户数增加到4倍,人数增加到4。28倍,其中不少从事为旅游服务的商业、饮食业、运输业、照相业、工艺美术业,解决了大量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乡镇企业总产值1989年为1903万元,1994年达2.8亿元,增长到14。7倍。1994年城市供水人口由过去的8万增加到13万,增长了5%,通讯设备大发展,开通了13000门程控电话和西延1920路光缆线路,建成一座无线电寻呼台,市话率达12%,超过了一般城市的发展水平。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计划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名称:旅游概论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掌握旅游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其相互关系。
3. 理解旅游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4. 掌握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5. 理解旅游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大纲:第一部分:旅游概述1. 旅游的定义和历史2. 旅游的类型和模式3. 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第二部分:旅游业1. 旅游交通2. 旅游住宿3. 旅游餐饮4. 旅游购物5. 旅游娱乐6. 旅游中介和服务第三部分:旅游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1. 旅游的经济影响2. 旅游的社会影响3. 旅游的文化影响第四部分: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 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旅游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旅游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 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和实践3. 旅游环境保护的策略和工具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介绍基本概念、理论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旅游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业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或相关机构,加深对旅游业的理解。
5.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评估方法:1. 平时作业:布置阅读、笔记、报告等形式的作业,以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期中考试:在学期中段进行一次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2.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旅游的产业链和旅游产品的分类,熟悉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和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
2.2能力目标学生应该能够分析旅游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掌握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客户管理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旅游经营管理能力。
2.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旅游概念、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旅游的历史和现状,旅游的产业链和分类,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和趋势,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客户管理的方法,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考核方式和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考核标准主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和素质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学及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尤其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更需要随时随地,贯穿于每一堂课。
教育学生从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做起,进而成为称职的旅游从业者。
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具备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行业价值观念和认知;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旅游者需求分析旅游市场的开发;能够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知识深入分析旅游资源实际应如何开发;能运用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所带来的系列影响分析如何引导旅游业实现有效可持续发展;能用旅游学基础知识分析某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3.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明确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掌握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了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3.1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一四学期【参考课时】:36学时【前导课程】:《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编制人员】:苑秀彬、王莉、付琳琳、郑艳【参与企业】:龙凡、王焕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打下专业背景知识与技能。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本课程对于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后续的工作过程中都会起到一种基础作用,并用对于学生实践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设计思路对不断发展的中国旅游事业,以提升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分析判断能力为重点,以塑造具有崇高职业道德修养、熟练旅游技能、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旅游从业者为目的,构建“基础理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总结反思”的课程教学体系,实施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学。
1、以旅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本课程涉及大量旅游学基础理论,它为分析旅游活动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教学中,根据教育部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基础理论部分不强调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基础理论部分占30%左右。
2、以旅游实践中的案例为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旅游实践案例,分析旅游活动各环节中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管理人员的旅游行为、服务行为、管理行为的规律及其根源,使学生逐步掌握旅游学学习和工作的方法。
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案例分析的内容占60%左右。
3、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
旅游从业人员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中,以旅游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以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为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相关问题;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教师来校结合他们的丰富经验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业
四、旅行社的作用
1、信息传递作用
旅游饭店 旅游交通
旅游资源 经营业
旅行 旅游者 行 游 娱 一次性购买 旅行社
食
3、组织协调作用
旅游供 旅游者 旅行社 • 在旅游者与各旅游供给者之间进行协调 给者
• 在各旅游供给者之间进行协调 旅行社 旅游饭店 旅游交通 旅游景 区(点)
• 问题提出:通过以上案例,请分析 旅游业的相关行业包括哪些?它们 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案例分析】
• 生意红火之时 危机悄然而至
• 本例来自上海一家大型旅行社企业处理‚非典‛ 危机的案例分析报告。当国内不少旅行社都遭受 到了突如其来的‚非典‛重创时,这家旅游企业 却能依靠完善的预警机制‚幸运‛地躲过了这场 ‚灭顶之灾‛。 • 春秋国旅是一家大型综合性旅游企业,其境内旅 游业务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2003年初,和国内 绝大多数同行一样,这家旅行社迎来了历史上最 兴旺的‚牛市‛。但3月下旬公司经营出现的异动, 让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正华隐隐感到一 丝不详:就在江浙旅游线路和外地市场十分火爆 的时候,公司针对白领市场精心开发的一些高端 旅游产品,如‚自由人‛、‚纯玩团‛等出现了 滞销的迹象。
(四)旅游业的特点
1、综合性
• 涉及到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 娱等综合性活动 • 涉及到国民经济若干部门和行业
2、依赖性
• 要以旅游资源为依托 • 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 有赖于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合作
3、敏感性
• 旅游业发展要受到各种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 相关行业和部门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由于旅游消费是属于一种高层次消费,因此,其需求弹性 大
知识链接——
• 广州最大旅行社成为‚海航旅业‛零售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英语(050222)专业(独立本科段)
旅游业概论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8963)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目录
编写前言
编写讲明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
2.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3.总体课程教学要求
4.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5.学时安排
二.自学考试大纲有关讲明和实施要求
1.考纲与教材关系
2.考核目标
3.命题原则
4.学习要求
5.自学教材
6.自学方法
7.社会助学
8. 网络支持
9.本课程训练内容及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旅游业简介
第二章旅游业中公共部门的结构和作用第三章旅游业销售渠道与组织
第四章旅游经济
第五章游者的旅游动机和行为
第六章旅游中的交通
第七章酒店业
第八章旅游胜地
第九章旅游的实务运作
第十章旅游零售业
第十一章旅游业的辅助服务
第十二章旅游业的社会和环境阻碍附录:题型举例
编写前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通过近20年的进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差不多制度之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落实宪法规定的“鼓舞自学成材”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需要,也是造就和擢升人才的一种途径。
应考者通过规定的考试课程并经思想品德鉴定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并按照规定享有与一般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的有关待遇。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