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工艺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规定

合集下载

压力管道设计规范

压力管道设计规范

压力管道即指所有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因现被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如何设计很多人确是不太了解,所以,现整理了以下设计规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2 、操作介质温度<38C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3、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

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4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5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6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

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全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7、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

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 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逮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

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的设量不能按机器最大能力计算。

(2) 循环燃油系统,应按设备设计要求的125%流量考虑,以使其有25%的循环量。

(3) 间断操作的管道(如开车和旁路管道)的尺寸,应按可利用的压力降来设计。

2.3.2 一般不采用特殊尺寸的管道如: DN32 (1%”)、DN125 (5")、DN175(7")等。

对于这种尺寸的设备接管口,应由一个适合的管件把标准管和设备接管口连起来。

8、管道的布置要有一定的绕性,以降低管道的应力和推力。

9、一般管道均沿管架水平敷设,有坡度要求的管道,根据坡度要求单独支承。

10、输送无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一般配置在有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上面;有保温的管道一般配置在无保温的管道的上面。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1 总则1.1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2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2.1 概述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2.2 设计条件和准则2.2.1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2.2.2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2.2.3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

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2.2.4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2.2.5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2.2.6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

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2.3 管道尺寸确定2.3.1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

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

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的设置不能按机器最大能力计算。

(2)循环燃油系统,应按设备设计要求的125%流量考虑,以使其有25%的循环量。

(3)间断操作的管道(如开车和旁路管道)的尺寸,应按可利用的压力降来设计。

2.3.2 一般不采用特殊尺寸的管道如:DN32(1¼″)、DN125(5″)、DN175(7″)等。

工艺设计统一规定

工艺设计统一规定

潍坊科达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工艺专业设计统一规定(以纯碱工程为例)施工图设计工程代号:K10000前言本规定以纯碱工程施工图设计为例的工艺专业统一规定,本规定以化工部颁布的“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深度统一规定”为依据,并参照其它有关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不妥或错漏请及时联系。

所有的施工图图纸成品一律应用AutoCAD2004绘制。

表格成品一律应用Word 或Excel表编制。

所有成品文件均为电子文档,根据需要再制成纸质文件。

所有的同各专业往返条件关系都应执行科达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中“施工图设计的基本程序”文件。

目录一、设计标准及规定二、设计原则三、工艺流程图的内容及深度四、设备一览表的内容及要求五、工艺设备位号的编法六、管道一览表的内容及要求七、管道标注的规定八、工艺说明的内容及要求九、首页图一、设计标准及规定1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本工程设计规定2.1 工程名称纯碱工程,工程代号:K10002.3 主项名称及代号盐水工段501石灰工段502蒸吸工段503碳化工段504轻灰工段505重灰工段506压缩工段507全厂外管0832.4 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2.5 设计系数: 1.152.4 设计质量执行专业有关规定。

2.5 设计进度控制执行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设计调度有关计划进度要求。

2.6 专业设计计算书,执行各专业各类计算规定。

2.7 设计过程中专业之间设计条件的内容深度与格式,执行《设计条件内容深度与格式的规定》2.8 设计成品文件编号,执行《项目文件格式与编号规定》。

2.9 设计过程中应建立的质量记录和实施记录。

2.10 施工图图纸成品一律应用AutoCAD2004绘制,表格成品一律应用Word或Excel 表编制。

二、设计原则1 本工程为纯碱工程施工图设计,结合业主对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设计。

2. 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的确定除非有特殊的工艺及业主要求, 工艺设计的设计温度及设计压力应按下表进行确定。

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原则

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原则

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原则2.1 职责范围2.1.1 工艺系统专业根据化工工艺专业提供的正常工作过程中各种工况的工作压力数据,结合本专业该管道系统的附加条件(如管道系统压力变化、介质状况等)来确定管 道的最大工作压力(即为本章所指的由工艺系统专业确定的管道的设计压力),作为管道材料专业确定管道压力等级的基准压力和进行管壁厚度计算的依据。

2.1.2 工艺系统专业不确定管道设计温度,但需根据化工工艺专业发表的数据,向管道专业和管道材料专业提出在相应设计压力下的正常工作温度和/或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

如需工艺系统专业提出管道设计温度(作为设计条件)时,可参考2.6规定确定。

2.2 名词说明2.2.1 管道设计压力管道设计压力是指在工作条件下,管系中可能遇到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组合中最苛刻条件下的压力。

2.2.2 最大工作压力及最高工作温度正常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压力与其对应的工作温度的组合中最苛刻条件下的压力及温度。

2.3 适用范围2.3.1 适用于以下范围的管道:a) 压力管道:0MPa(表)≤设计压力≤35MPa(表);b) 真空管道:设计压力<0MPa(表)。

2.3.2 适用于输送包括流态化固体在内的所有流体管道。

2.4 管道设计压力的确定原则2.4.1 管道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大工作压力。

2.4.2 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管道,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

2.4.3 所有与设备相连接的管道,其设计压力应不小于所连接设备的设计压力。

2.4.4 输送制冷剂、液化气类等低沸点介质的管道,按阀被关闭或介质不流动时介质可能达到的最大饱和蒸气压力作为设计压力。

2.4.5 管道或管道组成件与超压泄放装置间的通路可能被堵塞或隔断时,设计压力按不低于可能产生的最大工作压力来确定。

2.4.6 工程设计规定需要计算管壁厚度的管道,其“管壁厚度数据表”中所列的计算压力即为该管道的设计压力,与计算压力相对应的工作温度即为该管道的设计温度。

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原则

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原则

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原则2.1 职责范围2.1.1 工艺系统专业根据化工工艺专业提供的正常工作过程中各种工况的工作压力数据,结合本专业该管道系统的附加条件(如管道系统压力变化、介质状况等)来确定管 道的最大工作压力(即为本章所指的由工艺系统专业确定的管道的设计压力),作为管道材料专业确定管道压力等级的基准压力和进行管壁厚度计算的依据。

2.1.2 工艺系统专业不确定管道设计温度,但需根据化工工艺专业发表的数据,向管道专业和管道材料专业提出在相应设计压力下的正常工作温度和/或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

如需工艺系统专业提出管道设计温度(作为设计条件)时,可参考2.6规定确定。

2.2 名词说明2.2.1 管道设计压力管道设计压力是指在工作条件下,管系中可能遇到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组合中最苛刻条件下的压力。

2.2.2 最大工作压力及最高工作温度正常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压力与其对应的工作温度的组合中最苛刻条件下的压力及温度。

2.3 适用范围2.3.1 适用于以下范围的管道:a) 压力管道:0MPa(表)≤设计压力≤35MPa(表);b) 真空管道:设计压力<0MPa(表)。

2.3.2 适用于输送包括流态化固体在内的所有流体管道。

2.4 管道设计压力的确定原则2.4.1 管道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大工作压力。

2.4.2 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管道,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

2.4.3 所有与设备相连接的管道,其设计压力应不小于所连接设备的设计压力。

2.4.4 输送制冷剂、液化气类等低沸点介质的管道,按阀被关闭或介质不流动时介质可能达到的最大饱和蒸气压力作为设计压力。

2.4.5 管道或管道组成件与超压泄放装置间的通路可能被堵塞或隔断时,设计压力按不低于可能产生的最大工作压力来确定。

2.4.6 工程设计规定需要计算管壁厚度的管道,其“管壁厚度数据表”中所列的计算压力即为该管道的设计压力,与计算压力相对应的工作温度即为该管道的设计温度。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总则本规定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制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2MPa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的设计。

非压力管道的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不适用于GB/《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第条规定的管道范围。

压力管道,是指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GA类(长输管道)长输(油气)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A1级和GA2级。

GA1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的长输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并且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地、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km的长输管道。

GA2级: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GB类(公用管道)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划分为GB1级和GB2级。

GB1级:城镇燃气管道。

GB2级:城镇热力管道。

GC类(工业管道)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为GC1级、GC2级、GC3级。

GC1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1)输送GB5044-85《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50160-199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的管道。

工艺管道设计管道布置要求

工艺管道设计管道布置要求

工艺管道设计管道布置要求首先,工艺管道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工艺要求。

工艺要求通常包括管道输送的流体性质、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这些要求选择合适的管材、管径、阀门和管件等,确保管道能够满足流体输送的要求。

其次,工艺管道设计还需要考虑管道布置的紧凑性。

紧凑的管道布置能减少管道的长度和体积,降低管道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设计人员需要合理利用场地空间,充分考虑管道的走向、高度和层数,避免不必要的回转和交叉,使得管道布置尽可能短小精悍。

此外,工艺管道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管道的通行和维修要求。

通行要求包括设计通道和通行平台,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进入管道周围进行操作和检修。

维修要求包括设置检修孔和阀门,以便对管道进行维护和修理。

设计人员需要确保这些要求满足操作和维修的需要,避免对正常运行和维护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此外,工艺管道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管道的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爆、防腐和防静电等要求。

设计人员应根据管道输送的流体特性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管道不会因为意外事故或者腐蚀而引发火灾、爆炸等问题。

最后,工艺管道设计还需要考虑管道的可维护性和可操作性。

设计人员应合理设置阀门和管件,便于对管道进行维护和操作。

同时,应考虑到管道的清洁和排污要求,确保管道能够方便地清洗和排污。

总结起来,工艺管道设计管道布置要求包括考虑工艺要求、紧凑性、通行和维修要求、安全性以及可维护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管道布置,能够提高工艺装置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运行成本和事故风险。

装置工艺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规定

装置工艺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规定

2 设计要求2.1 管道设计压力2.1.1 管道设计压力的定义根据GB 50316 规定,“一条管道及其每个组成件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运行中遇到的由内压或外压与温度(最低或最高)相偶合时最严重条件下的压力。

最严重条件应为管道强度计算中管道组成件需要最大厚度及最高公称压力(压力除注明者外,均指表压力)时的参数”。

2.1.2 管道设计压力的确定原则2.1.2.1 管道设计压力应大于最高操作压力。

2.1.2.2 按SH3059 规定,所有与设备或容器相连接的管道,其设计压力不应低于所连接设备或容器的设计压力。

2.1.2.3 装有压力泄放装置的管道,其设计压力不应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

2.1.2.4 没有压力泄放装置保护或与压力泄放装置隔离的管道,设计压力不应低于流体可达到的最大压力。

2.1.2.5 真空管道的设计压力按外压考虑。

2.1.2.6 输送制冷剂﹑液化烃等气化温度低的流体的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阀被关闭或流体不流动时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气化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2.1.3 管道设计压力的选取2.1.3.1 设有安全阀的压力管道,设计压力应等于或大于安全阀定压加静液柱压力。

2.1.3.2 与未设安全阀的设备相连的压力管道,设计压力应等于或大于设备设计压力与静压头之和。

2.1.3.3 泵入口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吸入设备的设计压力加上入口管道静压之和。

2.1.3.4 无安全泄压装置的离心泵出口与第一个带安全阀的设备间管道设计压力应不低于入口设备的设计压力加管道的静压及泵流量为零时的压差之和。

当缺乏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时,可按泵所需扬程的1.3倍替代泵流量为零时的压差。

2.1.3.5 往复泵出口管道的设计压力应等于或大于泵出口安全阀开启压力。

2.1.3.6 压缩机排出管道的设计压力应等于或大于安全阀开启压力加压缩机出口至安全阀沿程最大流量下的压力降。

2.1.3.7 真空管道应按外压设计,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应取1.25倍最大内外压差或0.1 MPa两者中的低值;无安全控制装置时,设计压力应取0.1MPa(外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设计要求2.1 管道设计压力2.1.1 管道设计压力的定义根据GB 50316 规定,“一条管道及其每个组成件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运行中遇到的由内压或外压和温度(最低或最高)相偶合时最严重条件下的压力。

最严重条件应为管道强度计算中管道组成件需要最大厚度及最高公称压力(压力除注明者外,均指表压力)时的参数”。

2.1.2 管道设计压力的确定原则2.1.2.1 管道设计压力应大于最高操作压力。

2.1.2.2 按SH3059 规定,所有和设备或容器相连接的管道,其设计压力不应低于所连接设备或容器的设计压力。

2.1.2.3 装有压力泄放装置的管道,其设计压力不应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

2.1.2.4 没有压力泄放装置保护或和压力泄放装置隔离的管道,设计压力不应低于流体可达到的最大压力。

2.1.2.5 真空管道的设计压力按外压考虑。

2.1.2.6 输送制冷剂﹑液化烃等气化温度低的流体的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阀被关闭或流体不流动时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气化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2.1.3 管道设计压力的选取2.1.3.1 设有安全阀的压力管道,设计压力应等于或大于安全阀定压加静液柱压力。

2.1.3.2 和未设安全阀的设备相连的压力管道,设计压力应等于或大于设备设计压力和静压头之和。

2.1.3.3 泵入口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吸入设备的设计压力加上入口管道静压之和。

2.1.3.4 无安全泄压装置的离心泵出口和第一个带安全阀的设备间管道设计压力应不低于入口设备的设计压力加管道的静压及泵流量为零时的压差之和。

当缺乏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时,可按泵所需扬程的1.3倍替代泵流量为零时的压差。

2.1.3.5 往复泵出口管道的设计压力应等于或大于泵出口安全阀开启压力。

2.1.3.6 压缩机排出管道的设计压力应等于或大于安全阀开启压力加压缩机出口至安全阀沿程最大流量下的压力降。

2.1.3.7 真空管道应按外压设计,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应取1.25倍最大内外压差或0.1 MPa两者中的低值;无安全控制装置时,设计压力应取0.1MPa(外压)。

2.1.3.8 常温下输送混合液化烃管道的设计压力除考虑操作中压力源的压力外还应考虑静止时液化烃的饱和蒸气压力。

管道设计压力应大于或等于50 ℃的混合液化烃组分的实际饱和蒸汽压来确定。

若无实际组分数据或不做组分分析,其管道设计压力应大于或等于表2.1.3.8-1规定的压力。

表 2.1.3.8-1 混合液化烃管道的设计压力混合液化烃50℃饱和蒸气压力设计压力,MPa无保冷设施有可靠保冷设施≤异丁烷50℃饱和蒸气压力≥50℃异丁烷的饱和蒸汽压力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异丁烷的饱和蒸气压力>异丁烷50℃饱和蒸气压力≤丙烷50℃饱和蒸气压力≥50℃丙烷的饱和蒸气压力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丙烷的饱和蒸气压力>丙烷50℃饱和蒸气压力≥50℃丙烯的饱和蒸气压力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丙烯的饱和蒸气压力几种常用烃类介质的饱和蒸气压见附录A。

2.1.3.9 除上述情况外管道设计压力也可根据管道中介质的最高操作压力按表2.1.3.9-1选取。

表 2.1.3.9-1 管道的设计压力最高操作压力(P),MPa(G)设计压力(DP),MPa(G)P≤1.77 DP=P+0.181.77<P≤3.92 DP=1.1P3.92<P≤7.85 DP=P+0.4P>7.85 DP=1.05P2.2 管道设计温度2.2.1 管道设计温度的定义根据GB 50316规定,“管道的设计温度应为管道在运行时压力和温度相偶合的最严重条件下的温度。

对于0℃以下的管道,应考虑流体及环境温度影响,设计温度应取低于或等于管道材料可达到的最低温度”。

2.2.2 管道设计温度的确定原则2.2.2.1 以传热计算或实测得出的正常工作过程中介质的最高(或最低)操作温度下的管道壁温作为设计温度。

2.2.2.2 在不易进行传热计算或介质为危险品不便实测管壁温度的情况下,应以正常工作过程中介质的最高(或最低)操作温度作为管道的设计温度。

2.2.2.3 管道的设计温度应是包括开工、停工等各种操作过程中管道所能达到的极限温度(最高或最低温度)。

2.2.3 管道设计温度的选取2.2.3.1 不保温管道2.2.3.1.1 介质温度为0℃~65℃时,管道设计温度可取65℃或取介质的最高温度。

2.2.3.1.2 介质温度大于65℃时,管道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95%的介质最高温度。

2.2.3.2 外部保温管道:除了经过计算、试验或根据测量所得的操作数据可以选取其它温度外,管道的设计温度应取介质的最高温度。

2.2.3.3 内部保温管道(用绝热材料衬里):管道的设计温度应由经传热计算的管壁温度或实测的管壁温度来确定。

2.2.3.4 安装在环境温度高于介质最高温度的环境中的管道(已采取防护措施除外),管道设计温度应取环境温度。

2.2.3.5 带夹套或伴热管的管道:带夹套的管道应取伴热介质温度为设计温度;带外伴热的管道应取伴热介质温度减10℃作为设计温度。

2.2.3.6 安全泄压管道:应取泄压排放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作为设计温度。

2.2.3.7 要求吹扫的管道:管道设计温度按SH3059规定应由设计者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管道的设计应同时满足操作工况和吹扫工况的要求。

对于需要吹扫的管道,当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和(或)操作温度比设计条件苛刻时,在管道表中除标注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外,还使用*号标注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可按以下情况选取:2.2.3.7.1 当吹扫介质为惰性气体、压缩空气、水等介质时,可取该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2.2.3.7.2 当吹扫介质为1.0MPa 蒸气时,若管道系统无背压,可根据管道介质的最高操作压力,选取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a) 管道介质操作压力小于或等于0.5MPa 时,可取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为0.6 MPa,操作温度为160℃;b) 管道介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0.5MPa时,可取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为1.0MPa,操作温度为180℃。

2.2.3.7.3 当吹扫介质为1.0MPa蒸汽时,若管道系统有背压,可根据管道介质的最高操作压力加背压值,按2.2.3.7.2选取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2.2.3.7.4 当管道系统进行试压时,此管道可按管道介质的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和吹扫介质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分别计算试验压力,取二者中较大值为管道的试验压力(管道系统试验压力的规定见附录B)。

2.2.3.8 工艺专业如知道管道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介质的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或最高工作温度下的壁温,就可将其作为管道的设计温度。

工艺专业如不知道管道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介质的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可将正常工作温度加上(或减去)一定裕量作为设计温度。

计算原则见表2.2.3.8-1。

表 2.2.3.8-1 管道设计温度的选取介质温度t,℃设计温度t<-20 ℃介质正常工作温度减0 ℃~10 ℃-20 ℃≤t<15 ℃介质正常工作温度减5 ℃(但最低仍高于-20 ℃)15 ℃≤t≤350 ℃介质正常工作温度加20 ℃t>350 ℃介质正常工作温度加15 ℃~30 ℃2.2.3.9 当介质温度接近所选材料允许使用温度极限时,应结合具体情况慎重选取设计温度,以免增加投资或降低安全性。

若增加温度裕量后会引起更换高一档的材料时,从经济上考虑,允许按工程设计要求,可不加或少加温度裕量,但工艺必须有措施,使操作中不至于超温。

2.2.3.10 当操作压力和相应的操作温度有各种不同工况或周期性的变动时,工艺设计人员应将各种工况数据详细列出并向配管专业加以书面说明。

2.3 其它2.3.1 确定管道的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时,除考虑正常操作工况外,还应考虑开工、停工工况、改变进料工况和预期实际操作可能波动的工况等。

2.3.2 管道组成件的材料许用应力,应按现行GB150的规定选用。

2.3.3 对于非正常操作工况,压力和温度可能有变动,在满足下列要求时允许按2.3.4的规定有适当波动而不影响设计条件的确定:a) 管道中无铸铁或其它非韧性金属材料制造的组成件;b) 操作压力在管道中产生的应力不超过材料在该温度下的屈服极限;c) 考虑临时荷载的管道,其纵向组合应力能满足对临时荷载的应力限制;d) 管道在全部运行期间,总的应力循环次数不超过7000次;e) 在任何情况下,提高后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的系统试验压力,且阀门和管道的连接点处的密封元件不会由于这种压力、温度的变化而降低或失去其应有的密封性能。

2.3.4 能够满足2.3.3各项要求的金属管道,超过设计条件的非经常性压力、温度变动应符合下列要求。

2.3.4.1 当任何一次发生变动持续时间不超过10h,且全年累计不超过100h时,允许超过其压力参数值或超过其在提高状态温度下的压力设计的许用应力,可在2.3.2规定基础上提高33%。

2.3.4.2 当任何一次发生变动持续时间不超过50h,且全年累计不超过500h时,允许超过其压力参数值或超过其在提高状态温度下的压力设计的许用应力,可在2.3.2规定基础上提高20%。

2.3.5 最高操作压力、最高(或最低)操作温度不同时出现在一种工况时,不应把所有的苛刻条件组合在一起来确定设计条件,这样做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经济的。

如某一工艺,其正常工况为高压低温,而再生工况为低压高温,应按这两种工况的温度和压力,分别计算管道壁厚和确定材料,管道壁厚和材料应能满足此两种工况的要求。

2.3.6 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的压力取决于主风机出口压力,主风机出口管道的压力应以主风机自保压力作为设计压力。

2.3.7 凡介质骤然气化会造成急剧降温的管道,如液化烃、氨等的节流阀或泄压阀后的一段管道,要取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作为设计温度。

如果因此导致材料升级,可采取局部伴热的措施,并在管道流程中注明最小伴热长度从而提高设计温度,避免材料升级。

2.3.8 管道中的“盲肠”、放空、排凝部分,当其预计最低温度是冬季最低环境温度时,应核对按照主管道所选的管道等级能否符合最低环境温度的要求;否则应修改管道等级或采取局部伴热的措施。

2.3.9 当一根管路中隔断阀两侧的管道等级不同时,该隔断阀应按较高等级来选取(如图2.3.9-1);如果阀门远离高温集合管(或设备)而在较低温度下操作时,阀门可按较低等级来选取(如图2.3.9-2)。

但阀门及其配对法兰应能承受阀门两侧管道的水压试验。

高温设备或管道图 2.3.9-1 隔断阀按较高等级选取高温设备或管道图 2.3.9-2 隔断阀按较低等级选取附录 A 几种常用烃类介质的饱和蒸气压表 A 几种常用烃类介质的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MPa(A)介质名称40 ℃50 ℃60 ℃顺-2-丁烯0.335 0.442 0.572 反-2-丁烯0.372 0.490 0.635 丁烷0.380 0.498 0.642 1-丁烷0.459 0.598 0.766 异丁烯0.469 0.611 0.783 异丁烷0.532 0.686 0.871 丙烷 1.377 1.723 2.128 丙烯 1.660 2.068 2.545附录 B 管道系统压力试验按SH 3501 规定,管道压力试验时,试验时温度、应力值应符合下列规定:a) 当设计温度高于试验温度时,管道的试验压力应按式(B)计算:(B)式中:P t——试验压力,MPa;K——系数,液体压力试验取1.5,气体压力试验取1.15;P0——设计压力,MPa;[σ]1——试验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σ]2——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