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保护空气2.1 空气的成分

合集下载

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题 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水不能
型 进入集气瓶内,因此实验所用的红磷不能用木炭代替;装置

破 右边量筒中的水的作用是进入集气瓶,显示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3)由题图可知,导管在水面以下,形成了液封,装
置内气体不会逸出,因此无需使用止水夹;(4)实验过程
中,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型 塞(或白磷要足量等合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第 1 课时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解题通法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有多种,但原


题 理一致,都是利用物质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
型 都需要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读数。


第 1 课时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液面下降,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
气,装置内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液面上升,
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
第 1 课时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点燃

[答案] (1)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题 (2) 不能 进入集气瓶,显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突 (3)没有

(4)先下降后上升
对点典例剖析


典例1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



解 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实验的过程中瓶内的气压一直在减小
C.反应停止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
松开止水夹

2024年秋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2 空气的污染 保护大气环境(课件)

2024年秋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1.2 空气的污染 保护大气环境(课件)
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2.1 空气的成分
第2课时 空气的污染 保护大气环境
学习目标
1.结合空气污染物的类别,分析空气质量报告,初 步尝试主动讨论空气保护等社会性科学议题。 2.认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和节约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责任。
学习目标
地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一 滴雨露,挽救一个生命;一片蓝天,拯救一个地球。我们 现在还能时时看到美丽的蓝天吗?请同学们看看外面的天 空,我们如何去爱护它?
二 保护大气环境
1.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 用清洁能源; ③工厂废气经处理后排放, 汽车安装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①首要污染物;②空气质量指数;③空气质量指 数级别。
目前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基本项目有:颗粒 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称PM10)、颗粒物(粒径 小于等于2.5μm,称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 氧化碳、和臭氧。
易错警示: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 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 于空气污染物。
(2)污染源: ①工厂废气:含多种有害气体 ②汽车尾气: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③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烟尘、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等(引起“酸雨”)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 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表2-1 空气质量指数及相关信息
空气质量指数 0~50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一级
空气质量指数类别 优
及表示颜色
绿色
51~ 100 二级

宜兴市第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空气的成分教案新版粤教版

宜兴市第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空气的成分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2。

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实验的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2〕了解空气的组成3〕初步认识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的测定;2混合物、纯洁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混合物、纯洁物的区别中考热点测定空气的成分实验教学工具化学仪器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课前预习:空气的组成教学情景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存在。

目前你知道空气有些什么?每种气体都有什么作用呢?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捕捉〞到它吗?学生举例:如用注满水的集气瓶、塑料袋、注射器等。

怎样将你捕捉到的空气弄到另外一个集气瓶中?师生互动:【演示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并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捕捉"到的空气【分析讨论】空气中各组成气体的含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探究】教师介绍所用仪器并演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3.红磷为什么要过量?假设红磷的量缺乏,实验结果会怎样?4.翻开止水夹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5.通过这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还能设计什么样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出可能的实验方案〕【内容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空气的成分,并强调: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引入概念】现在请你描述一下空气.学生: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形成概念】我们把象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以空气为例,引入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

并让学生举例〕.【拓展视野】学生阅读空气成分的发现史,从中你有什么启示?【问题设置】空气“大家族〞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其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认识空气,保护环境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认识空气,保护环境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认识空气,保护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是我们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空气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空气,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一、认识空气1.空气的组成我们看到的空气其实是由许多气体混合而成的。

它们主要包括氧气(O2)、氮气(N2)和二氧化碳(CO2),还有很少的其他气体,如水蒸气(H2O)、氢气(H2)和氦(He)等。

2.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是我们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气是我们身体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须的气体,呼吸进入身体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产生能量。

同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也会溶解到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到肺部被排出体外。

二、保护环境1.固体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固体垃圾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果皮、餐巾纸等,这些垃圾应该被分类处理。

可回收垃圾,如纸张、瓶子、金属等可以回收利用。

2.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

可以通过修理漏水设施,缩短淋浴时间和减少冲厕量来减少用水。

3.减少汽车污染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之一,在使用汽车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减少汽车污染。

可以通过使用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来减少汽车尾气的产生。

4.保护植被植被是地球的“肺”,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我们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中的植被,不要砍伐树木,多种树种。

同时,也可以在家里种植绿植,让空气更加清新。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实验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了解空气。

比如:1.研究氧气将一片薄片的白磷(P4)慢慢放入一个瓶子中,然后加入足够的氧气,我们会发现白磷燃烧起来,并且发出明亮的光。

这是因为白磷需要氧气来支持燃烧。

2.研究空气压力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加入一些热水和醋,然后加入少量小苏打,在封好盖子后,我们会看到压力在容器内积累,直到爆炸。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空气和氧气的作用,也可以探索科学的乐趣。

四、结语空气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元素。

2.1空气的成分

2.1空气的成分

2.1 空气的成分【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空气的成分和构成2.认识氮气、氧气、罕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淆物,能划分一些常有的纯净物和混淆物过程与方法 :1.经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操作、察看剖析、认识空气的成分2.经过对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镁等几种物质的比较,认识混淆物和纯净物的观点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教课重点:空气的成分、构成;混淆物和纯净物。

教课难点:空气成分确实定课时安排:3课时教课流程:设疑引入——实验研究——空气构成——氮气、罕有气体——纯净物和混淆物—拓展、提升教课过程:创建情境:在你眼前 10 公分内,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明什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四周有一层厚厚的空气。

空气不单起着调理天气的作用,同时仍是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可是,人们发现空气的成分却比较晚,原由就是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迹又问不到气味的气体。

那么空气是一种单调的物质吗?假如不是那空气终究是由那些物质构成的呢?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研究活动】:(实验 2—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介绍仪器:2、操作次序:(五平分集气瓶、检查气密性、点燃红磷立刻深入、冷却后翻开止水夹。

3、提示学生察看、操作重点:红磷焚烧时的主要现象,冷却后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

【反响原理】:利用红磷(过度)焚烧耗尽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致使水被吸入集气瓶内约五分之一体积。

(重申)【实验现象】:1红磷焚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批白烟。

2、冷却后翻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五分之一体积。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

议论与沟通:1.在什么状况下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时水进入集气瓶。

)2.红磷为何要过度?(将集气瓶内的氧气耗尽。

)3.实验结束为何等冷却后才翻开止水夹?(没有冷却瓶内温度高气体膨胀,进入水的体积会少,致使实验结果偏小。

2.1空气的成分

2.1空气的成分
空气 不透光的 玻璃罩
石灰水
石灰水
A
B
C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利用了下图的装置,即在 装置中盛约半瓶蒸馏水,A管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管 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在这里这个装置可能起的作 用是: a、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 b、观察输出气氧气的快、慢 c、防止盛氧气的钢瓶漏气 d、使氧气润湿有利病人 e、可洗涤钢瓶输出氧气中的尘埃 这些作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下列有关稀有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 氡六种气体。 B. 稀有气体一定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 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各种有色光 D. 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的气体。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1)纯净物: (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N2、O2、CO2、P、P2O5、H2O (2)混合物:由两种或者多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 海水 河水 矿泉水等
实验步骤
观察和思考
观察到的现象与 烧杯中水沿 解释: 导管进入到集气瓶 3、冷却后, 中,约占集气瓶容 松开止水夹 积的1/5。磷在燃烧 时消耗了集气瓶中 的气体约占1/5。
结论:证明瓶中的空气约有1/5 体积的气体支持燃烧,4/5体积 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支持燃烧的 气体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中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此外还有 少量其他气体,稀有气体、二氧 化碳、水蒸气等
1、了解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 性质和用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请说出图中各序号所指的仪器名称: ① 燃烧匙 ② 导管 ③止水夹 ⑤ 烧杯 ④ 集气瓶
① ④ ② ③

演示:实验【2-1】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观察和思考 1、用记号笔将 集气瓶里装的是什 集气瓶的容积划 么? 空气 分为5等份 瓶内出现现象是 2、点燃燃烧匙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中的红磷,插入 红磷燃烧消耗了瓶 集气瓶中 内的什么物质 氧气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1《空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

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策略分析】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2、对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3、对第三部分,可结合调查与研究,事先完成以下几件事:(1)调查在你身边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并完成调查报告;(2)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3)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近阶段的本地空气质量日报,然后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讨论。

空气 说课稿

空气   说课稿

空气说课稿引言概述: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空气的重要性和影响。

正文内容:一、空气的组成1.1 大气层结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磁层等,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气体组成和特性。

1.2 主要气体成份: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希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占领了绝大部份。

二、空气的功能2.1 维持生命:氧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呼吸过程中,我们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2 调节气候:空气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调节地球的气候和温度,维持生态平衡。

2.3 保护地球: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伤害。

2.4 传播声音: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媒介,没有空气,声音将无法传递。

2.5 运输物质:空气中的气流能够将气溶胶、颗粒物和微生物等物质传播到不同地区。

三、空气污染3.1 定义和来源: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了一定程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和焚烧等。

3.2 主要污染物: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3.3 健康影响: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四、空气质量监测4.1 监测方法:空气质量监测主要通过采样、分析和测量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来评估空气质量。

4.2 监测指标:常用的空气质量指标包括PM2.5、PM10、SO2、NO2、CO和O3等。

4.3 监测技术:现代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气象学模型和遥感技术等。

五、保护空气的措施5.1 减少污染源:通过控制工业排放、改善交通状况、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空气污染源的排放。

5.2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5.3 提倡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预空气保护。

2.1 空气的成分

2.1   空气的成分

2.1 空气的成分【教学地位】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化学第一次接触的具体物质,对其中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现象的描述、推理和归纳的方法的学习对后面学习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3.体会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4.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

5.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树立保护空气清新的环保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3.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的各种措施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思考]猜一猜:我的拳头里有什么?想一想:空气无色无味,不易察觉,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煽动扇子有风,给轮胎打气[设问]我们都知道空气不是单一的成分,那你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吗?氧气·····它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呢?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实验----课文P32(稍微介绍一下拉瓦锡这个实验的原理及缺点)今天我们就来模拟这个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30-P31,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师活动]1.播放“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视频2.演示“用木炭取代红磷”做的实验[思考]水为什么会倒流进集气瓶?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做这个实验吗?[归纳总结]实验原理: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的压强减少,所以水倒流进集气瓶。

[板书]一、空气成分1.氧气⑴实验原理P + O2═══P2O5⑵实验现象⑶实验结论⑷误差分析(水倒流少于1/5)a.红磷的量不足b.装置漏气或装置气密性不好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空气中剩余气体的哪些性质?[学生回答]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设问]科学家们通过许多实验证明,空气中除了能支持燃烧的O2,约占1/5;剩下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约占4/5,其中主要成分是N2,还有CO2、水蒸气H2O、稀有气体等。

2.1空气的成分.ppt

2.1空气的成分.ppt

A、新鲜空气 C、液态氧
B、澄清石灰水 D、矿泉水
2、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 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B )
A、糖水
C、生理盐水
B、冰水混合物
D、可乐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 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C )
A、糖水、白酒
B、铁矿石、氧气 C、冰水混合物、盐水
D、氮气、氧气
问题:我们一生中不断吸入空 气和呼出气体,吸入和呼出的 气体成分含量有没有差别呢?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 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不活泼)
用途:
超导试验车 冷冻剂
制氮肥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气包装 保护气
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巩固练习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 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__ 氧气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出现 二氧化碳 白膜,说明空气中有__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面附有一 水 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 4,在食品袋内充入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可 氮气 延长食品保质期,这种气体可能是__
假设:1、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大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2、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大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
实验探究
图示 实验步骤 现象结论
1、用排水法 收集两瓶人体 呼出的气体
2、将两个集 气瓶正放在实 验台上,收集 到两瓶空气
图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结论
现象:前者无 3、将燃着的 明显变化,后 木条分别插 者火焰变弱, 入一瓶空气 甚至熄灭 和另一瓶人 体呼出的气 结论:前者 体中 含有氧气较 多,后者含 氧气较少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课件(粤教版化学)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课件(粤教版化学)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4.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玻璃上有水珠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A.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B.氧化汞
C.食盐水
D.75%的医药酒精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 的是 ( C ) A.氮气 冰水混合物 B.铁矿石 食盐水 C.五氧化二磷 干净的空气 D.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3.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
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B )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了解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 4.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树立保护空气清新的 环保观念。
自主探究
温故知新
空气中含有氮气、__氧__气____、稀有 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__氮__气_____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占空气总体 积21%的是___氧__气_____。
六、保护大气环境
1.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 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分为6级)。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空气中直径≤2.5 μm的细 微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 臭氧。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是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2. 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育_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矶(CuS0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3 )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 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2.1空气讲义

2.1空气讲义

§2.1空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习内容】1.空气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⑴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⑵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拓展思考: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点燃后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塞子(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逸散),如果慢慢伸入会使测量结果偏大2.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红磷熄灭待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防止瓶内气体在受热时仍然膨胀)3.如果实验中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会使测量结果偏小4.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不变,无法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误差分析:偏低:⑴红磷量不足⑵装置漏气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⑷导管内未事先注满水偏高:⑴实验前没夹紧弹簧夹⑵插入燃烧匙过慢总结:反应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自我检测】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木炭 B.蜡烛 C.红磷 D.硫磺3.下列操作中,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小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导致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大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A.红磷的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的速度太慢了 C.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集气瓶漏气 E.预先在导管内也充满了水4.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1空气的成分

2.1空气的成分

监测空气环境的质量
为了监测各地大气环境的质量,我国已建立 了空气质量日报的制度。空气质量日报的主 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 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
2.2构成物质的微粒(1)— —分子
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 合物、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小结
•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 种微粒. • 分子的性质:
1.分子是不断运动地.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象空气这样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象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由一种物质组 成,都是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的,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 四、空气污染危害大
• 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 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 源的破坏以及对建筑物等的破坏
几种最为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及 生态环境的危害
状态变
固体 液体 气体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 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 改变,生成新的分子。即:同 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 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三.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否分子变了,化学性质也 变了?分子是怎样变的呢?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面附有一 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水蒸气 ; 4、在食品袋内充入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可 延长食品保质期,这种物质可能是氮气 .

2.1空气的成分

2.1空气的成分

课堂练习
4.人类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 染的是( C ) A.煤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 5.桂林市政府于去年底提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目 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化学污染的防 治。以下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C ) A.NO2 B.CO C.O2 D.SO2 6.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 题的是( A )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现象 结论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少
步骤(2) 取两个集气瓶,瓶内为空气和呼出气体,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 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现 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 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 体含量较多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人类认识空气成分的历程
舍 勒
(1742 —1786)
普 利 斯 特 里
(1733-1804)
瑞典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 一,同时对二氧化碳等多种气 体都有深入的研究。
英国化学家,自学成才的 气体化学大师。
拉 瓦 锡
法国化学家,他建立燃料燃烧理论,创立了化 学物质分类新体系,开创了化学发展新纪元。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结论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结论:假设正确
2、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的成分课件63张(共6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的成分课件63张(共63张PPT)

对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 对建筑物的危害
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开发清洁能源 改善燃料结构
煤脱硫处理
处理工厂废气
大力植树造林
1.污染空气的污染物有哪些? 2.目前面临的三大大气污染是什么? 3.空气被污染后的危害? 4.如何保护空气?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 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2 【中考•邵阳】实验室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3 【中考•怀化】人时刻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
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B )
(2)在空气中点燃①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无底集气瓶
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红__磷___
_燃__烧__,_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 _红__磷__+__氧__气___点__燃___五__氧__化__二__磷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
纯净物:只由 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可以用 化学符号表示
氮气:N2 氧气:O2
交流与讨论
Hale Waihona Puke 纯净物混合物特性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如熔点、沸点等
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表示 方法
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氧气(O2)、硫(S)、
举例 一氧化碳(CO)、冰
水混合物(H2O)等
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

科粤版九年级(上)化学 知识提纲

科粤版九年级(上)化学 知识提纲

四、胶头滴管
公用:用完洗净 1. 专用:不能清洗 使用:排气、吸液、悬空、慢滴 2.使用后不横放
五、量筒
1.就近原则 2.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点 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小 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大 3.不做反应容器
返回目录
六、天平
物理:未知物体质量求质量 化学:已知质量,增减药品 1.无腐蚀性:左右盘各放质量相同的纸片 2.腐蚀性(MaOH)小烧杯、表面皿等
返回目录
本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化学反应) 关系:物理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一定 不一定) 1.3 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三不” 3.剩余药品
返回目录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1.仪器:胶头滴管
塞子倒放 倾倒法 标签朝手心 瓶口紧接容器口 2.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一平二放三慢立 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钳 3. 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2
不能加热:量筒、量杯
4.固体药品加热 ①试管夹距管口1/3 ②试管口微朝下倾斜 5.液体药品加热
返回目录
①加入药品不能超过试管的1/3 ②试管与桌面成45° ③管口不对人
三、酒精灯
1.1/4<V<2/3 2.点燃:打火机、火柴 外焰:温度最高 3.火焰 内焰:温度较低 焰心:温度最低 4.失火:湿抹布(砂土)盖灭 5.灭火:用灯帽盖灭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色②状③味④熔点⑤沸点⑥密度⑦硬度⑧挥发性⑨延展性⑩导电性 返回目录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毒③氧化性④还原性⑤稳定性⑥酸、碱(pH值)
第二章 认识空气、保护空气 2.1 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现象
1.无色、无味、气
二、空气的真实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2.1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红磷。

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教学用具红磷。

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曾经学习过空气的有关常识。

那你能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中“捕捉”到它,并证明空气的存在吗?你知道空气里究竟有什么物质?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去测定空气的成分吗?实验的根据是什么?[板书]空气有哪些成分[观察活动]【实验2-1】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操作: 1.用记号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2.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

边观察现象,边思考,完成课本26~27页内容。

[阅读]课本P.29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检查] 完成P30.检查站[阅读]课本P.30“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空气组成的”[布置作业]P.60/ 10. 11.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

教学重点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空气中各成分的名称及体积分数。

[板书]氮气和稀有气体[讲述]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空气的组成,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板书]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注意:1.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去用纯净物,因为一种物质里如果含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

2.没有100%的完全纯净的物质。

通常所谓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

[探究活动]我们的呼吸作用[课堂练习]P.35 习题2.12.2 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目的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等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微观本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使学生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分别由有什么微粒构成的呢?[板书]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探究活动]【实验2-2】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味?假设:解释:许多物质由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

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精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

【实验2-3】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

观察:生成白烟。

问题: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生成浓浓的白烟?假设:解释:存在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白烟状的氯化铵。

讨论并完成课本35页下的表格[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观察活动]【实验2-4】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5】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试液,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

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A杯中的溶液由上向下逐渐变为红色。

解释:B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6】由两位同学各拿两只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然后交换做。

哪只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请你解释。

现象:吸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

解释: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容易压缩。

液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不易压缩。

[讨论交流]1.构成物质的分子微粒是静止停息的,还是不断运动的?你能举例说明吗?2.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固体、液体难压缩呢?[板书]分子具有的一些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3.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那么如果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何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课堂练习]P.41 习题2.2/ 1. 2.[布置作业] P.41/ 3. 4.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介绍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初步认识原子-分子论在发展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分子?如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入新课]世界上大多数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能不能分割呢?经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这些微粒就是原子,也就是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那么什么是原子?[观察活动]阅读课本42~43页[板书]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原子,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酒精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3.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4.原子的特征: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②原子在不断运动③原子间有间隙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检 查]完成课本42页“检查站”内容。

[阅 读]课本42页“知识视窗”。

[讲 述]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而且各种原子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板 书]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27kg 1 1.6611012kg 12kg-==⨯⨯-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一个该原子的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讲 述]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不能认为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45页表格2.P.52/1. 5. 6.[布置作业]P.52/4. 7.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了解原子质量是集中在原子核上教学重点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原子?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进行计算?[引入新课]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它是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内部有什么奥秘呢?[讲述]①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揭示了原子还可以再分。

②另一位科学家卢瑟福发现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提出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微粒。

③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类的原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彼此不同。

举例说明。

④原子核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力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核虽小,但仍可分,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就是利用原子核变化时所放出的巨大的能量。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讨论交流]阅读课本46页表格,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板书]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正电)中子:不带电(不显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性)(负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①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不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相等。

②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电子③并非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核外有一个电子。

[讲述]原子核虽然很小,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与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与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很小,仅仅约等于质子质量的1/1836,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给出一些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氢1,氦4,锂7,碳12,氮14,氧16,钠23,铁56。

观察课本46页表格中的数字,找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与表中某些数字的关系。

[板书]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课堂练习]P.52/1. 2.[布置作业]P.63/ 12. 13.第四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紧密相关。

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引入新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作高速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空间内运动,它的运动速度很快,哪怕一瞬间,在一定空间内,它也是无处不在。

那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板书]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讲述]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是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