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关系主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与手段
![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与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ec99fdae6529647d272852b3.png)
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1.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 3. 具备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具有严密的领导管理体系 5.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政治组织:是指为某种政治目的而建立的社 会组织。如政党、政府、人大、军队 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并 以经济活动为内容的社会组织。如工商企 业、银行、保险公司。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 素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及其特征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有计划、有 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社会组织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分工 越细, 组织的类型越复杂。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 众
一、公众的涵义及特征
公众:是指与某一特定社会组织具有
某种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群体 或组织。
1.关联性(相关性)
公众的特征:
2.层次性 同一类型的公众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 对 组织的作用及要求是不同。 不同类型的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是有差 异的。 3. 变动性 公众会因组织的任务和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公众本身情况的变化也会导致公众具有变 动性
文化组织:是指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要 为目标,以文化活动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机构. 如学校、科研机构、文艺团体、出版部门 等。 服务组织:是指以满足各类特定的服务对象 的 需要为目标而建立的社会机构。 医院、 社会福利机构. 宗教组织:是由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人组成 的社会机构。天主教协会、道教协会等
次 逆 要 意 公 公 众 众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教案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6450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3.png)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教案第一章: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1.1 课程目标了解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征认识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理解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密切关系1.2 教学内容社会组织的概念与分类公共关系的含义与要素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关系解析1.3 教学活动引入案例: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小组讨论:社会组织的特征与作用小组任务:分析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关系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第二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2.1 课程目标了解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掌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方法培养社会组织公共关系能力的提升2.2 教学内容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与原则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策略与方法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实际操作技巧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成功的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案例角色扮演:模拟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活动小组讨论:探讨有效公共关系策略的要素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设计一份社会组织公共关系计划书第三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3.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与特征认识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的重要性学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策略与步骤3.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与特征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流程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社会组织面临的公共关系危机案例小组讨论:危机应对策略与步骤角色扮演:模拟公共关系危机应对场景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第四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沟通技巧4.1 课程目标了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掌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提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能力4.2 教学内容有效沟通的原则与障碍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提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能力的方法与建议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沟通障碍与解决策略角色扮演:模拟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场景小组任务:制定一份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计划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第五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分析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评价公共关系策略的有效性培养分析与评估公共关系案例的能力5.2 教学内容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公共关系策略评价的指标与标准5.3 教学活动引入案例:介绍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案例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效果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公共关系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与深度第六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媒体关系6.1 课程目标理解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掌握社会组织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学习通过媒体传播社会组织信息的策略6.2 教学内容媒体类型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联社会组织与媒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媒体策略的制定与实施6.3 教学活动媒体环境分析:了解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与影响力小组讨论:探讨建立良好媒体关系的策略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应对媒体采访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设计一份社会组织媒体关系管理计划第七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社交媒体7.1 课程目标认识社交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掌握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技巧学习社交媒体策略的制定与实施7.2 教学内容社交媒体的类型与特点社会组织在社交媒体上的公共关系活动社交媒体策略的制定与执行7.3 教学活动社交媒体环境分析: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社交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策略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危机应对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设计一份社会组织社交媒体公共关系计划第八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利益相关者管理8.1 课程目标理解利益相关者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识别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方法学习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8.2 教学内容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类社会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建立与管理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策略与技巧8.3 教学活动利益相关者分析:识别和分析社会组织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小组讨论:探讨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的策略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第九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国际公关9.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公关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跨文化交流中的公共关系策略学习社会组织如何进行国际公关活动9.2 教学内容国际公关的定义与特点跨文化公共关系沟通的挑战与策略社会组织国际公关的实践案例9.3 教学活动跨文化沟通分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特点小组讨论:探讨国际公关活动的有效策略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公共关系活动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设计一份社会组织国际公关计划第十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评估与监测10.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关系评估的重要性掌握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方法学习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监测的策略与技巧10.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评估的原则与流程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工具与指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监测的实践案例10.3 教学活动公共关系评估方法学习:了解不同的评估工具与技术小组讨论:探讨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关键指标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进行公共关系监测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理解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征认识公共关系的含义与重要性理解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密切关系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掌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与原则学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方法掌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实际操作技巧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理解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与特征掌握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流程学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策略与方法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沟通技巧:理解有效沟通的原则与障碍掌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习提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能力的方法与建议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评价公共关系策略的有效性培养分析与评估公共关系案例的能力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媒体关系:理解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掌握社会组织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学习通过媒体传播社会组织信息的策略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社交媒体:认识社交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掌握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技巧学习社交媒体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解利益相关者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识别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方法学习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国际公关:理解国际公关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跨文化交流中的公共关系策略学习社会组织如何进行国际公关活动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评估与监测:理解公共关系评估的重要性掌握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方法学习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监测的策略与技巧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关系,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策略、危机管理、沟通技巧、媒体关系、社交媒体、利益相关者管理、国际公关以及评估与监测等方面。
第二章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第二章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1cb9a9ec2cc58bd63186bdff.png)
2.知识文化素养
公共关系人员要熟练掌握公共关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务方法,
同时具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 心理学等。 3.外型素质
身体健康,体形匀称,相貌端庄,风度优雅,言谈恰当、举止大方,
从而较好地代表组织的形象。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 1.气质 气质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表现在人的情感和活动发生的速 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是比较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
(二)按照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成三种类型:
产业组织:从事社会生产,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整合组织:维持社会文化、公正和秩序,协调社会关系 政治组织:行使社会管理职能
(三)按照社会组织获利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将社会组织划分为四 种类型: 互利性社会组织:使参加社会组织的所有人都能通过互助、合作而
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不同的气质在工作中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优
缺点。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公共关系人员应注重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
不断地完善自Biblioteka ,以便胜任公共关系工作。2.性格
性格是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世界上没有 绝对完美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在同一工作中可表现出不同的优缺点。 公共关系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以下特征: (1)开朗、耐心、宽容 (3)自信而勇敢 (5)富有幽默感 (2)热情,又不失冷静 (4)灵活而坚毅
获得好处。
营利性社会组织:追求、实现利润的增长和资本的增值。 服务性社会组织:通过为特定的对象提供服务而实现对方和自身的 利益,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公益性社会组织:主要是为社会公众谋求利益,提供帮助。
(四)根据社会组织主要的管理手段、机制,将社会组织划分为以 下三种类型: 强制性社会组织:主要通过纪律、责任、义务等强制性手段对成员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要素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20b29ca4daef5ef7ba0d3c7c.png)
(8)公共关系部的局限
容易有主观思想 部门建设流于形式 经验狭窄,缺乏突破与创新
46
2、 公共关系公司
公共关系公司是指由具有一定专业 特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及专业人员组成,专 门从事公共关系咨询或接受客户委托为 其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并收取费用的社会 服务性机构。
47
公共关系公司,也称公关咨询公司、顾问公司等,是 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咨询和服务或代客户进行公共关 系活动的服务性公司,由具备不同专业知识、能力、 经验的公关专家组成。 最早的公共关系公司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 “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创立的公关事务所。 世界上最早的以公关公司名义出现的公司是1920年 美国人N-艾尔创立的。 美国约有1/3的工商企业由公关公司代理公关业务
30
附属型
总经理
副总经理
业务部
财务部
副总经理
人事部 办公室 公关部 秘书科 文印部
31
副总经理 人事部
总经理
副总经理
业务部
财务部
宣传部 公关部
32
具体附属于哪个部门,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情况。 一般来说,公关部附属于传播沟通的业务较集 中的部门。
比如: (1) 归属于销售部门 (2) 归属于广告或宣传部门 (3) 归属于联络接待部门 (4) 归属于办公室
F
编辑、出版供员工阅读 的杂志或报纸,组织
其他形式的内部通讯, 诸如录像带、幻灯片 和墙报等
H
编写并提供各种资料, 诸如培训资料、企业 的历史年度报告、新员 工须知,以及供学校
用的教育招贴
21
公关部的工作内容
I
制作视听材料, 诸如纪录片、 同步幻灯片、录像带, 包括分发编目、 放映以及维护工作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c0078a8b6294dd88d1d26b31.png)
公关部地位与职能
1.公关部的地位 公关部在组织内充当的角
色(1)情报信息部 (2)整体形象策划部 (3)决策参谋部 (4)“宣传部”和“外交
部”
10
公关部地位与职能
2.公共关系部的职能 主要从事四类日常工作:
(1)长期工作:组织整体形 象的策划、调整、管理等。
11
公关部地位与职能
(2)日常工作:检测组织环境, 接待投诉;撰写新闻稿、演讲 稿;与媒体联系;注册域名, 设计主页,管理信息;同各类 公众保持联系;培训公关人员; 与各类公关公司、社团、协会 联系。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 从业人员
3
社
会 社会组织的涵义
组 织
的 社会组织的分类
涵 义 及 分 类
4
社会组织——指一定的人力、
社
物力、财力,按照一定的规范,
会
围绕一定的目标所形成的集合
组
体。
织 的 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涵 (一)目标性(二)协作性
义 (三)动态性
5
正式社会组织
按组织成员
的关系 非正式社会组织
类
5.宗教组织。
7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公共关系部 公关公司 公共关系社团 公关部、公关公司及公
关社团的优缺点
8
公共关系部
公共关系部——是一个组织内 部设立的、专门从事公共关系 活动的职能部门。. 它是组织的“参谋部”、“联 络部”、“情报部”、“外交 部”和“宣传部”。对组织的 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公共关 系的主 体—— 社会组
织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2020/11/1
1
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组织的涵义、分类; 了解公关部、公关公司和公关
第2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
![第2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d902970916fc700abb68fc41.png)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第一节组织的结构和特点一、组织的含义:(一)何为组织?我国——组织的愿意为编织、纺织,是动词。
(形象)西方——组织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
(科学)自然意义——→社会意义:社会组织——构成社会稳定关系的网格,社会秩序的基础。
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群体两种基本类型:A、初级——紧密、面对面结合;B、次级——为了特定目的结合,彼此按照特殊角色联系在一起社会组织属于次级群体,与初级群体的区别如下:什么是组织?法国奥古斯“共同的契合”英国斯宾塞“社会中经济、政治或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包括综合与分化)”美国库利精神或社会生活的不同单元……社会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包括四层含义:A、由社会中一些人员所组成的群体,为了一定目标B、组织结构是按一定的逻辑方式设计的,有严格的分工体系C、组织的功能在于有计划地组织、指挥、调节和控制各种活动D、组织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并变换以适应环境需求从系统的角度看:1、开放系统;2、具有都中目的或职能的系统;3、有许多不断相互影响的子系统;4、存在于一些其他系统所构成的动态环境之中(二)组织的形成条件1、组织目标——指一个组织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它是确定组织原则、宗旨、章程的依据。
A、组织目标是最基本的条件。
一个组织连目标都没有,又何来存在的意义?B、目标是判断组织性质的重要依据。
C、目标促使成员发挥合力。
2、组织成员——指承认和实践组织目标、宗旨、章程的相对固定的成员。
成员必须承认组织的目标,成员可以变动,但数量必须有一定固定3、组织对象——即公众,指与组织发生密切关系,组织开展活动、实现目标的对象。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2013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2013](https://img.taocdn.com/s3/m/2341521d5f0e7cd18425365f.png)
公共关系部门VS公共关系公司
相对于独立的公共关系公司而言,组织内公关部的优势和劣势体现在: 优势
劣势
①公关部植根于机构中,能充分了 ①公关部易受“当局者迷”的局 解机构的实际情况。 限。 劣势 ②公关部与机构利益目标具有完全 ②外部公众容易对机构的公关部 一致性,能够随时随地直接地站 产生心理距离,在短期内获得 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全力维护机构 公众的充分信赖。特别是在机 的利益,谨慎处置具有社会敏感 构与外部公众发生较尖锐的利 性的公共关系问题,处处着眼于 益冲突时,外部公众更容易对 提高机构的效率和效益。 机构内部公共关系机构的活动 ③公关部与机构成员具有更好的认 产生怀疑心理,出现不合作作 倾向。 同感。 ④公关部便于保证公共关系工作的 ③公关部活动能力易受限制。 连续性、稳定性和及时性。
公共关系部门与公共关系公司的比较
相对于组织内公关部而言,独立的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体现在: ①从服务的专业水平看,公关公司 拥有一批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经 验丰富的专家,具有明显的人才 优势 优势。 ②在分析、处理问题时,较为客观 公正。 ③有健全、有效的沟通网络。 ④公司的经营灵活、广泛,它可根 据委托人的要求,决定服务目标、 内容、方式。 ①对机构内部的情况了解不全,因 而其建议方案等有可能同委托机 构内部情况脱节。 劣势 ②作为局外人,公关公司一般只为 机构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和方案, 而不直接参与机构的决策管理过 程,这会使有关公关建议和方案 难以在机构内得以贯彻。 ③公关公司及顾问可能遇到很多的 障碍,包括机构内公关部和人员 的阻力,以及来自委托机构的管 理者及有关人员思维和行为惯性 的影响,致使公关公司的工作得 不到有力配合,方案难以落实。
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
![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0c9bd1252e3f5727a4e96212.png)
典型 案例
作为公关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和能 力。首先,公关人员应当具有的心理素质: 典雅的气质、风度和乐观的情绪。案例中公 关部的接待人员在客人过于“挑剔”的情况 下没有保持应有的风度和乐观的情绪。其次, 公关人员应具备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自信 心,优化个人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善解人意, 给对方以肯定、支持和赞扬。案例中的公关 人员,不仅没有上述几点要求,反而
1972年6月的一天,成群的渔民冲破保安人员的阻挡, 闯入了日本名古屋褚木电力公司的大楼,他们呼喊着、 叫骂着,发泄着心中的怨恨。原来这个公司下属的一座 发电厂没有处理好废水,使许多海洋生物遭了殃,严重 影响了渔民的生计。这家公司是有社会责任心的公司,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采取了低硫燃料,却使用电的成本 提高了,导致用户怨声载道。为此,公司积极筹建几座 核电厂改变这个局面。筹备工作相当困难,每次选定的 地点,都遭到当地民众的反对。渔民的抗议使公司意识 到,这种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业,必须首先获
目录
委员会处理,做出答复。 褚木电力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也随着亲善活动
而发生了变化。公众认定这是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 的公司!理解了公司的方针与困难,也谅解了公司 暂时的缺点与不足。
目录
你从褚木电力公 司的亲善公关案 例中得到了哪些 启示?
公共关系主体是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处在主导地位的各类社会组 织机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实施者。在公共关系中,社 会组织对公关活动起到决策、发动、组织、实施、控制、管理等决定 性作用。具体地说,它有三个层次:社会组织、代表社会组织行使公 共关系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代表社会组织具体执行公共关系职能的 公共关系人员。 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公共关系实用教程一、 社会组织的含义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2c869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c.png)
1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从公共关系的定义可以知道,公共关系的 基本要素包括:社会组织〔主体〕、社会公众 〔客体〕、传播媒介〔中介〕。
在公共关系的行为过程中,这几个要素是 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但由于研究的需要, 我们对他们进行分别得讨论。
2
✓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开展,进入21世纪 之后,公共关系的职能化、职业化、专业化特点 越来越明显,现在社会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 从事公共关系工作。
系公司代理显然是一笔较大的开支。
9
3、公共关系部的组建原则 〔1〕精简原则:
公共关系部下属的二级机构要精简;组织的公共关 系部的规模可大可小,一般来讲,公共关系部的规模 与组织规模呈现出一种正相关态势。
〔2〕效能原则:
界定公共关系部的职责和权利;赋予其一定的人、 物、财的决策权。
〔3〕灵活机动原则:
29
五大中国公关公排名 ✓ 第一、奥美公关 ✓ 1980年成立于 纽约的奥美公关是世界十大专业
公关公司之一,它和奥美广告等姊妹公司分享同一 企业品牌。1995年开始在中国大陆设立分公司,目 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公关企业。正是因为奥美 公关国际经验的优势,国外品牌抢滩中国时,很多 都选择了奥美公关作为自己的公关代理,比方BMW、 IBM、诺基亚、辉瑞、亚信等世界著名企业都是奥美 公关在中国的长期服务客户。1999年,《财富》杂 志在中国上海举行99财富论坛,奥美协助论坛的新 闻媒体宣传工作,并负责管理大会的新闻中心,协 调数十名著名企业CEO的采访安排,显示出奥美作为 国际性公司在国际资源方面的优势。
按公共关系对象设置公共关系部
公共关 系部
内部公 共关系
外部公 共关系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复习资料资料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复习资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41bb956d1f34693dbef3ef4.png)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内涵公共关系从业者是以一个中间人的身份,同时为其所代表的组织和所有与此组织有关的公众服务。
因此,公共关系从业者既要对组织负责,又要对公众负责。
他通过信息传递使组织公众理解其政策.公共关系包括所有与公众有关的研究:收集公众信息,对管理公众态度和反馈提供咨询建议;帮助制定政策以证明对公众责任的关注,并不断评估所有公共关系项目的效果。
这种包办角色涵盖了所有监测和影响公众民意的一切活动.一、国际公共关系定义综述传播管理说传播策略说公司形象说声誉管理说关系管理说关系策略说建立社区感说二、国内公共关系定义综述组织形象说: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一门学科和艺术。
(余明阳)关系协调说: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赢得支持与合作、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李道平)传播沟通说: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廖为建)关系生态说:公共关系是组织——公众—-环境系统的关系生态管理。
具体地说,就是社会组织运用调查研究和对话传播等手段,营造具有公共性、公开性、公益性和公共舆论性的关系生态,以确保组织利益和公共政策的和谐。
(陈先)三、公共关系内涵-—确立了基本内涵: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关系;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公共关系是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四、公共关系的内涵层次公共关系是—-状态→活动→思想观念→学科→事业公共关系观念是指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意识,既有显而易见的公共关系观,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与理解。
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五、公共关系的特征人情性、双向性、广泛性、整体性、长期性第二节公关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1.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2.公共关系的客体-—有关公众3。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https://img.taocdn.com/s3/m/bf7f8def87c24028905fc3d5.png)
决策公众
核心灵魂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案例:“IBM公司”的内部公共关系
“IBM”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缩写简称,该公司拥有25万 名员工,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学毕业生。
IBM公司没有工会,但每个员工都能全心全意地为公司工作 尽忠职守,从不懈怠,因为IBM公司制定了一套让员工充分施展 才华、发挥作用的完整措施。
周期公众 待日的家长
稳定公众 具有稳定结构和关系的公众。如:忠实顾客、 粉丝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二、公众的分类
❖ 5.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以划分为顺意公 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三类
顺意公众 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 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
逆意公众 态度的公众对象。
边缘公众 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 众对象。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二、公众的分类
❖ 6.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公众划分 为四类: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非公众 潜在公众
在某组织的影响范围之中,但却与该组织无关
某一社会群体面临着组织行为或环境引起的某个 潜在问题,由于这个潜在问题尚未充分显露,这 些公众本身还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知晓公众 公众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 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
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
![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32b1c10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9.png)
第一节 会计等式
等额增加,资产和权益总额增加,如业务1,业务2和业务6。 (2)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即会计等式两边同时
等额减少,资产和权益总额减少,如业务4和业务8。 (3)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内部两个项目,即会计等式左
边同时等额增减,资产总额不变,如业务3。 (4)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内部及负债与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40实收资本+40 (2)向银行借入资金20万元,存入银行。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会计等式
银行存款+20短期借款+20 (3)购买材料一批8万元,以存款支付。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原材料+8 银行存款一8
(4)企业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2万元,以存款支付。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银行存款一2实收资本一2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 织和公众人物
第一节 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 第二节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
第一节 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
一、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社会组织是指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具有特
定的社会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的独立单位。 社会组织必须具备如下要素: 1.具有特定的目标 2.具有一定数量的成员 3.具有规范性的规章制度 4.具有明确的管理体系 5.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5)将上述短期借款申请转为长期借款。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会计等式
短期借款一20 长期借款+20
(6)向东方公司购入材料一批15万元,货款尚未支付。 资产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https://img.taocdn.com/s3/m/da7775aa0029bd64783e2ca8.png)
(二)公众的特征
同质性 群体性 广泛性 多维性 变动性
(三)公众的分类
按照组织形态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疏密程度划分 按照公众与组织利益相关程度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隶属关系
(四)公众心理三要素
暗示——观念的传播 模仿——行为的传播 感染——情绪的传播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一、公共关系的主体概念、构成要素、 特征和类型 二、公共关系客体的概念、特征和分 类
一、公共关系主体 (一)公共关系主体的概念
广义 狭义
(二)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要素
明确目标 规范性的组织章程 一定得物质基础
(三)公共关系主体的特征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依存性 公共关系主客体之间的互联性 公共关系主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承办者
(四)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般类型 按功能划分 按成员关系划分 按受益情况划分
我国公共关系主体的基本类型 经济实体 政府机构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第2章)
![公共关系(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c012154f2e3f5727a5e96222.png)
(四)组织的环境及其构成
社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1、社会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 (1)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2)适应政治环境的变化 (3)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 2、社会组织要能动地影响环境 (1)真实地感知环境的信息 (2)预测环境的变化 (3)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组织的发展趋势
(1)组织具有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 成员; (2)组织具有特定的目标; (3)组织具有实现目标的结构和手段; (4)组织具有特定的功能。
二、公共关系的客体要素—公众
公共关系的公 众即那些与公共关 系主体有直接或潜 在关系,相互影响、 (二) 公众的分类 有互动关系的个人、 1.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2.同一个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3.同一种公众有不同的分类。 (一) 公众的特征 1.宏观恒定,微观渐变; 2.利益一致,欲求冲突; 3.群体概念,个体显现。
一、组织的特点 第一,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 第二,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 第三,组织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 第四,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 作。 第五,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 现的。
(二)社会组织形成的条件及 其特点
社会组织形成的条件:
1、社会职能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2、共同目标是维系组织的基础 3、组合方式是构建组织的重要条件 4、公众需求是组织价值的体现
(五)公众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一方面要受社会关系的支配和 制约,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关系而单独 存在; 另一方面,它又以个性化的独特 方式,体现、丰富着社会关系。两者具 有本质的区别,但在许多方面又相互影 响、相互联系,甚至有部分的重合。
(五)公众关系的特点
公共关系的结构和功能
![公共关系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cd3894e14791711cd79171c.png)
常用的分类标准有以下几种:
1)按公众与组织的归属关系的横向分类,可分成内 部公众、外部公众。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它是使用静态的、截取横 断面的方法进行分类。用这种方法将其公众划分为内 外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2、社会组织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努力争取达到和所 希望的未来状态。共同目标是维系组织的基础。没有 目标就不可能形成组织。
组织成员。组织成员是指认同和实践组织目标、宗旨、 章程的相对固定的成员。组织不是单个人,而是一个 团体。
组织对象。组织对象是指与组织发生密切关系,组织 开展活动,实现目标的对象,即公众。与公众的关系 是产生组织的条件。
潜在公众是指已面临由组织行为引起的某一 利害问题,但由于这一问题还未完全暴露,他 们本身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社会群体 或组织。
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指 那些已经意识到由组织行为所引起的问题的社 会群体或组织。
行动公众是由知晓公众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指的 是那些意识到与组织利益关系的存在并准备或已经采 取某种解决共同问题的行动的社会群体或组织。
快速性。借助科学技术的帮助,人 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递到组织 所需的地方去,造就即时传播和共时传 播的优势。
广泛性。公共关系传播希冀将公共关系 信息通过传播传递给社会公众,以影响 公众,打动人心。
3、传播的类型
按照传播的对象和手段可将传播分为人际传播、组织 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四种
*人际传播
这四种传播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结构,要素、形式和功能, 同时又相互联系、逐次涵容、互为补充,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与媒介
![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与媒介](https://img.taocdn.com/s3/m/b0645d78336c1eb91a375d57.png)
a、内部公众,如本单位职工员工 股东或投资者 员工:是指一个组织内部成员。是对组织的 生 存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最重要的公众。 股东公众:是指持有公司股权的投资者。
b、外部公众,如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 金融、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介、社区。
顾客:是指商业、服务业企业组织的光顾者 和产品及服务的购买者。 内容:1.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基础
2.与顾客积极的互动关系 3.积极引导顾客 4.妥善处理顾客投诉
(一)顾客关系的重要性 1、良好的顾客关系能为组织带来直接的经济
利益。 2、良好的顾客关系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为
组织创造社会效益。
(二)处理顾客关系的对策 1、树 立“顾客就是皇帝”的经营思想,即企业
的管理重点
经销商
经销商是指批发商、零售商、制造商代理 人 和经纪人等。 内容:1.建立互惠互利的原则
2.打磨“双品牌”战略 3.厂商双方要以长期合同为基础, 建 立一个契约式的 营销网络体系。
竞争者
竞争者是指与企业争夺原材料或者市场份 额 同行业竞争对手。 内容:1.公平竞争
2.重视友谊 3.寻求差异 4.专一化战略 5.合作竞争
① 双向传播 ② 真实性 ③ 时效性
2.传播媒介的种类
根据传播的广度来划分: (1)个体自身传播
(2)人际传播 交谈、演讲、说服、谈判、投诉 (3)组织传播 (4)大众传播 公关新闻传播、广告、网络
(2)按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可以分 首要公众:员工 股东商店顾客 次要公众:金融公众 社区公众 一般公众:距离组织工作比较远的.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将公众分为:
①顺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 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 ②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 态度的公众。 ③独立公众(中立公众),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 观点和意向不明确的公众。
公共关系主体
![公共关系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939ec6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7.png)
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与公众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互动的组织、企业、政府或个人。
他们的目标是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建立积极的关系,以促进业务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介绍公共关系主体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
定义公共关系主体是指与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互动的组织、企业、政府或个人。
他们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如媒体、社交媒体、公共活动等,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建立关系,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和回应反馈。
公共关系主体的目标是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树立信任,建立积极的声誉,以推动业务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用和重要性公共关系主体在社会和商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重要性:1. 建立信任和声誉公共关系主体通过与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信任和声誉。
通过透明度和开放性的沟通,公共关系主体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解答疑问,及时回应关切,并树立可靠和可信赖的形象。
2. 影响公众意见和舆论公共关系主体通过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能够影响公众意见和舆论。
他们可以传播积极的消息、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解释政策决策等,通过舆论引导和公众影响力,促使社会对其持有积极态度。
3. 解决问题和处理危机公共关系主体在处理问题和危机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公共关系主体能够通过及时、透明和有效的沟通,平息公众的担忧,解决问题,并避免或降低危机对声誉和业务的影响。
4. 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公共关系主体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环境。
他们可以与政府、媒体、潜在客户、供应商等建立紧密的关系,促进合作和共赢,推动业务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对公共关系主体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实践,可以帮助公共关系主体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1. 了解目标群体和利益相关者公共关系主体需要了解他们的目标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关注点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组利组织 独占性的营利组织
公共关系活动与营利性的、竞争性的组织关系密 切,一般有自觉的公关行为。
第二节 组织形象
一、组织形象的含义
日本学者八卷俊雄认为“组织形象指组织的关系者 对组织所抱的想法。”
“环绕组织各层面的关系者对组织的看法、观念构 成了该组织的组织形象。”
2、传达方式 把主体个性信息有效准确地传递到
公众方面的渠道和措施。
3、公众认识 主体个性确定以后,有效的传达方
式使用之后,真正达到形象定位完成的标志,应是 公众认知。
二、塑造组织形象的步骤
1、对现有的组织形象做评估; 2、选择组织形象的切入点; 3、树立组织形象; 主要是扩大组织知名度,提
5.有形性和无形性
有形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 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对象。
无形形象: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而形成的观念形象,这些形象虽然看不见,但可 能更接近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形象的最高层 次。
(四)组织形象的种类 1、单项形象和整体形象 2、实际形象和期望形象 3、真实形象和失真形象 4、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
❖ (2) 员工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及服务方式、 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人员素质因素;
❖ (3) 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经营方针、经营特色、 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经营管理因素;
❖ (4) 技术实力、物质设备、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
2.主观性与客观性
主观性:组织形象作为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 要受到公众自身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审美取向、 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主观性。
组织形象(Organizational Image)
即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
象,主要包括:组织的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
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经济
效益、福利待遇等 。
二、组织形象构成要素
1.外在形象
组织的产品、厂房、商标等外在有形的东西给人 留下的印象。
“组织形象是组织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的综合体 现。”
罗长海等认为:所谓组织形象包括3个方面:
客观组织形象、主体组织形象和社会组织形象。 客观组织形象是指一个组织实际存在着的文明总体
状态; 主体组织形象是指本组织的职工、管理者和股东对
组织综合认识后的总印象;
社会组织形象指一个组织在本组织人员以外的公众 心目中的所留下的印象。
❖ 二、公关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特点
❖ 1.集合性(整体性) ❖ 2.目标性(能动性) ❖ 3.发展性(动态性) ❖ 4.稳定性 ❖ 5.物质性
三、公关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按组织与成员的关系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二)按组织的社会职能
政治组织; 经济组织; 文化组织; 宗教组织; 群众组织
(一) 组织形象定位的三要素
1、主体个性 组织在品质和价值方式方面的独特
风格。 索尼:冒险、创新的精神 东芝:满足公众的各种需求而生产包罗万象的产品 松下:为生产象自来水一样廉价的家电用品而努力 日立:不断改革自身技术 三洋:在薄利多销上下工夫 劳斯来斯:不求廉价便利,只求高档奢华
2.内在形象(气质 )
社会组织在经营过程中处理问题时所体现的经营 理念、道德准则、企业文化、精神面貌和价值取 向等。
❖ 三、组织形象的特征
❖ 1.整体性与多维性 ❖ 组织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组织内部
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 形象包括:
❖ (1)企业历史、社会地位、经济效益、社会 贡献等综合性因素;
五、组织形象的指标
知名度和美誉度 知名度:即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 知名度=知晓人数÷调查人数×100%。 美誉度:即公众给予赞美、信任的程度 赞美度=赞美的人数÷知晓人数×100%。
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评价组织形象常用的指标。
六、组织形象塑造的内容
1.产品形象
产品形象是指组织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在 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产品名称是产品形象的代名词。
2.员工形象
组织员工在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言谈举止、 精神面貌、着装礼仪等方面综合体现。
3.环境形象
组织在生产、生活、工作和营业等各种环境的总 和。
4.社会形象
组织社会责任感、时代感是组织社会形象的重要 内容。
第三节 组织形象定位与CIS设计
组织根据环境的变化要求,本组织实力和 竞争对手的实力选择自己的经营目标、领域及 理念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想的独具个性的形象位 置。
客观性:组织形象存在是不以其规模的大小, 经营的差距而在公众心灵上的一个投影,具有客 观性。
4.相对稳定性可变性
相对稳定性:当社会公众对组织产生一定的 认识和看法以后,一般会保持一段时间,而不会 轻易改变或消失,这就是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可变性:社会公众的态度变化,对组织的看法 会逐渐改变。
上帝,顾客总是对的)
CIS的地位与作用
CIS的地位与作用可以通过企业生产力、行销力、形 象力的发展脉络及其与企业发展的三个不同侧重时期 (科技、利润、文化)的关系展示出来,
CIS一般是指组织将自身的经营理念、行为和视觉 识别系统全方位进行传播,塑造出富有个性的组 织形象,以加深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认识和印象。
❖第二章 公共关系主体
❖
--社会组织
第一节公共关系主体的概念、特点及 分类
❖ 一、公关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概念
❖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 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 体。它是公共关系的第一构成要素,是公共关系的 主导;也是公共关系的行动者、实施者与承担者。 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社会组织—实质主体,公共关 系专门机构和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实施主体。
高美誉度。
三、组织CIS 含义
企业形象设计又称CI设计。 CI.英语 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 CIS.英语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的缩写。 前者意为企业识别,后者意为企业识别系统。 CS--- Customer Satisfaction(顾客第一,员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