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整理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辨析题)
答:错误。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就是世界观(辨析题)
答:错误。因为(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当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没有经过逻辑论证,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的时候,还不是哲学。(2)只有把人们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一定思想体系时,才能称为哲学。(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辨析题)
答:错误。客观实在性和根本属性是揭示物质的本质和物质的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术语,具有不同的意义。(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就物质和意识相比较而言,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这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坚持唯物论;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就是坚持辩证法。因此,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混同为物质的根本属性。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辨析题)
答:错误。(1)矛盾的普遍性为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为矛盾的个性,是指不同一事物的矛盾过程、阶段各有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普遍性作为事物的共同本质是不能离开矛盾特殊性的。(3)由于矛盾特殊性是事物的特殊本质,虽然与普遍性相联系,但是它表现出来的事物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却不可能都在矛盾共性中存在,因此,矛盾特殊性不寓于矛盾普遍性中。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辨析题)
答:错误。事物的发展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虽然矛盾两次向对立面转化,但绝不是简单的循环,因而决不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因为,它仅仅是某些特征,特性的回复;它只是仿佛向旧的东西的回复,并不是真的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它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回复和更高阶段上的综合。因此,事物的周期性、回复性并不排斥事物发展总趋势、总方向。
试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论述题)
答: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则寓于同一性之中。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即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总包含着某种共性。
这一规律主要是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第一,在分析矛盾发展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第二,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考察问题。
第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实践出真知,每上人要想获得科学知识都必须事事经过实践。(辨析题)
答:错误。(1)它不符合一个人获得知识的实际情况;每个人的知识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直接认识,即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一部分是间接知识,即从前人、他人和书本那里学来的知识。由于人的生命、精力、实践的范围有限,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所以就个人的知识组成来说,大部分知识是间接知识。
(2)上述论断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它只片面强调个体实践,忽视了学习理论、继承前人知识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十分有害的。
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辨析题)
答:错。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辨析题)
答:错。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而不是两个真理。任何一个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辨析题)
错误。唯物主义包括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机械反映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真理就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辨析题)
答:错误。真理同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密切相关的,但真理并非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真理是思维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本身并不存在正确
与错误的问题,只有当人的思维去认识、去反映这一客观规律时,才有一致不一致、正确不正确的问题。只有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认识,才是真理。客观规律作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的这一正确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一致和统一。
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其基本形式。(论述题)
1)什么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动。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有哪些基本形式?
第一,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实践。
第二,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实践。
第三,创造精神文化的科学实验。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论述题)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世界上的事物无限多样,但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同时或同等重要地进入到人的认识活动领域中来,其中,哪些事物能够成为人们关注和认识的对象,是由实践活动的需要决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到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通过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人的认识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不仅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而且还通过实际地作用于对象,使人的认识不断地由可能转化为现实。首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感知事物的现象。其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不能依人们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最终还要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经过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得以纠正、正确的认识得以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总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首要和基本的观点。人的认识,从它的产生、发展、检验标准到归宿,归根到底都离不开实践,离开实践,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正确的认识。
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评述下述观点,(论述题)
在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和哲学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