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与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心理学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及调节方法,使之能够更好的预防心理疾病,生活更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失眠与健康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一)社会剧变:我们的未来确定吗?

1、环境变化(1)城市环境恶化(2)农村环境在恶化

2、科技发展

3、文化更新

(二)心理健康:

能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二、生活在矛盾和不安中

(一)成长的烦恼:个人自由的模糊性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的时间,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量最

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最早自信的来源),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目标品质。(4岁以后建立规则,性别角色,有了良心,羞耻感,主要影响来源父母,具有雄心,责任等主要来源于游戏)

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教师和同学占主导地位,教师父母的评价等;习得性经验)

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影响因素,形成自我意识,对自我接纳,价值观信仰问题,学校学习和同伴为主)

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爱的能力)

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

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人生智慧、贤明品质。

1、自由与孤独

A、人格特质: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压力:P313就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破坏性压力

三、学习的秘密

(一)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1、记忆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躯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2、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即不能加快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加快或再认叫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启示:从遗忘进程的规律我们应该得到启示,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

果,要做到及时的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内容就忘记了,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还没遗忘或忘得少的时候赶快复习,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人们如何解读世界

1、认知偏差

2、认知一致性

3、刻板效应

4、晕轮效应

5、投身效应

(三)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得成功或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可能依个人意志而转移。当某些事物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如:一些人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川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比这更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一种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

若人坚持这样的观念,那么当他认为遇到了糟糕透顶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如:有一个女孩,因得喉炎变得声音沙哑A,于是整个人变得很自卑和孤立C,在ABC理论看,声音改变的事实并不直接导致她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是她坚持认为女生的声音一定要娇柔清脆、富于女性化这种观念B,才使她处于情绪困扰的状态中。

四、情绪:你本来可以快乐一点

(一)情绪、情感:

1、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区别: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从这一点说,情绪这一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

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所以,情感代表的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

3、抑郁

五、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是各种心理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