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
EGDS--袁世荧

右美托咪定作为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 可唤醒的镇静
• 更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 减少镇静过度 • 便于觉醒 • 促进撤机,机械通气时间更短 • 减少镇静药物用量 • 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 减轻躁动和谵妄
EGDS基于以下原则
1. 镇静干预早期开始
2. 早期有效镇痛
3. 使用右美托咪定作为主要的镇静剂,丙泊酚微调镇静强度。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Early Goal-Directed Sedation (EGDS)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深镇静的危害
Early GoalDirected Sedation
• 72小时内多为深镇静
• 标准镇静方法能否达到浅镇静? • 如何达到浅镇静?
治疗中止: • 镇静持续到不再需要镇静/镇痛或治疗超过 28天。 • 如果临床需要,拔管后镇静镇痛可继续。
• 28 天后,如患者仍需要镇静,单独由主治
医生选择镇静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 主要的可行性结果是随机分组的时间、第一
个48小时内RASS镇静评分处于浅镇静和深度
镇静的比例 • 安全性结果是无谵妄的天数、血管活性药和 物理约束的应用,以及气管导管的拔除。
主要结果: • 患者插管或入住ICU后,随机分组的平均时间1.1小时(0.46~1.9) • 在第1,2,3天,EGDS组中处于轻度镇静病人的比例更高 (63.2%、90.5% 和 90% vs 14.3%、53.3%和 60%; p = 0.005, 0.011, 0.036)
• 在第一个48小时, EGDS组RASS镇静评分在-2到1的比例高于标准镇静组
(66% vs. 38%;p = 0.01) • EGDS组和标准镇静组相比,接受咪达唑仑的比例分别为 (3.5%和3.5%), 丙泊酚比例分别为 (76%和100%,p = 0.04) • 无谵妄天数分别为101/175 (58%) 和54 /114 (47%; p = 0.27),物理约束为1
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黄艳【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在ICU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7月在我院ICU住院的适合浅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方案,对照组采取标准镇静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的时间及ICU 住院日.结果试验组患者浅镇静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能提高患者早期浅镇静目标的达标率、降低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日,在临床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13【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重症监护病房;浅镇静;谵妄【作者】黄艳【作者单位】410008 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ICU【正文语种】中文ICU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为了消除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镇痛与镇静治疗已成为ICU患者基本治疗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镇静和镇静不足均会给患者带来损害,故近年来浅镇静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提倡,成为镇静治疗理念上的飞跃[1]。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维持机械通气患者处于浅镇静状态以及探讨由此带来的益处成为了ICU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由Shehabi提出的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early goal-directed sedation,EGDS)作为一种个体化、程序化、滴定式、最小化的镇静策略在解决这一重要课题提供了可行性、有效性的借鉴。
本研究为探讨EGDS策略在我国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选取我院适合浅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EGDS 策略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7月在我院ICU住院的适合浅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融入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病则称为身心障碍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甲状腺器质性病变或心理异常,若治疗不及时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采用手术治疗甲状腺患者,能有效切除病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早期康复㊂但围术期间患者与家属对该疾病知识与手术流程缺乏正确理解㊂造成患者极易产生心理负担,使得最终手术效果欠佳㊂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该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整体评估患者病情切实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严格按各护理流程执行㊂首先术前完善患者各项基础检查,提前准备好急救准备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包含疾病诱因㊁手术流程与注意事项等,消除其对疾病知识的错误误区,利用观看视频的形式向患者详细讲解典型的手术案例,重建疾病信心,同时术后嘱咐其保持营养均衡,促进病情康复㊂王金兰等研究[5]中指出,对甲状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㊂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与满意率均高,由此可证明,个性化护理能提高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㊂4 参考文献[1] 蒙真蓉.个性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274. [2] 孙芝梅.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甲状腺肿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5):604-605. [3] 邢立娜.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57-258. [4] 张 颖,杨 慧.甲状腺手术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措施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245+ 248.[5] 王金兰,张晨霞.个性化护理模式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8,33 (05):414-416.[收稿日期:2019-04-23 编校:王丽娜]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融入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价值评价柳春芳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西 玉山 334700)[摘 要] 目的:研究将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融入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价值评价㊂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镇痛镇静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指导下的镇痛镇静方法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㊂结果:观察组24h镇静剂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符合镇静目标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将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融入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与护理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与护理中进行推广和使用㊂[关键词]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颅脑外伤;治疗与护理;价值评价 颅脑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发病特点为病情变化迅速,容易导致患者的颅内压升高,产生躁动不安的情况,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加重脑出血的情况[1]㊂与此同时导致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增添了困难㊂通过镇静镇痛处理,可以基本的控制患者出现躁动的情况,还可以降低脑部的耗氧量,更好的保护脑组织[2]㊂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化的镇静镇痛方案,使得达不到预期的镇静镇痛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导致病情的突然加重[3]㊂本文中主要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进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将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融入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价值评价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进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8.76±14.30)岁,进入医院治疗的时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的平均评分为(7.93±2.01)分㊂对照组患者中男24岁,女6例,平均年龄为(47.09±13.19)岁,进入医院治疗的时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的平均评分为(7.81±2.31)分㊂纳入标准[4]:①60例患者均符合中度或者重度颅脑损伤的标准;②在进入科室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进行评分,分数均在6~12分之间㊂③患者对于研究均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排除在出现外伤之前服用安眠药㊁吸毒以及饮酒的患者;②二次入院的患者㊂1.2 一般方法1.2.1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镇痛镇静方法进行护理,患者的疼痛评估方法采用NRS疼痛评估法进行评估,患者在镇静治疗的时候一旦出现躁动的现象,应该立即通知主治医生,镇静药物选择:5%葡萄糖溶液50ml+咪达唑仑㊂护士要紧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躁动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情况,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药,或者停止用药㊂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镇痛和镇静护理,患者在进行用药治疗之前首先要排除外界导致患者出现躁动的干扰因素,然后遵循先镇痛后镇静的原则进行治疗,再对患者的疼痛以及躁动程度进行评估㊂患者的给药方法:首先给予负荷剂量2μg/kg,然后使用注射泵缓慢泵入15min以上,然后以0.5~1.2μg/(kg㊃h)的速率持续泵入㊂如果患者出现镇痛㊁镇静不足或者过度的现象,则按照0.12μg/(kg㊃h)的速率进行递增或者递减,分别在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的0.5h㊁1h㊁2h㊁6h㊁12h和24h对患者的镇静情况和镇痛情况进行评估与记录,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动态的调节对患者的给药速度,在达到预期的镇静效果以后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评估,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护理人员随时对其进行评估㊂1.3 观察指标[5]: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长,非正常拔管的情况,在24h内使用镇静剂的量以及镇静目标的符合率㊂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患者镇静剂用量和住院时长比较:观察组24h镇静剂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 两组患者镇静剂用量和住院时长的比较(x±s)组别例数24h镇静剂用量(ml)总住院时长(d)对照组30150.13±7.3212.53±3.09观察组30112.78±6.3110.98±2.84P值<0.05<0.052.2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和镇静目标符合率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符合镇静目标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3 讨论 将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应用于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能有效的提高镇静目标的符合率,极大的提升了治疗效果[6]㊂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7],将咪达唑仑使用于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其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而且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作用,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㊂表2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和镇静目标符合率的比较[例(%)]组别例数非计划性拔管符合镇静目标对照组304(13.00)18(60.00)观察组305(16.67)26(86.67)P值>0.05<0.05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24h镇静剂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符合镇静目标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综上所述,将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融入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综上所述,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理念引导下的镇痛镇静治疗与护理措施相比于之前传统的镇痛镇静策略,其明显的优势在于维持浅镇静状态,有明确的镇静计划和镇静目标,且具有个体性㊂降低过度镇静的发生率,利于颅脑损伤患者身体恢复和疾病的转归,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㊂4 参考文献[1] 陆 佳,罗庆莲.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 (4):1021.[2] 徐建宁,汪国建,冯洁惠.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 (10):25.[3] 温 顺,叶宏伟,冯玉峰.评估下腔静脉扩张指数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6,37(3):696.[4] 封燕莉.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对ICU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7,15(34):4262. [5] 辛绍斌,阎 皓,沈 莉,等.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在ICU 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2): 3468.[6] 肖华红,徐雪影,张银英,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1):211. [7] 郑毅隽,宣丽真,诸杜明.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体现精准医疗[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16,2(2):102.[收稿日期:2018-09-06 编校:王丽娜]。
EGDS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及诺扬与其余镇痛药对比区别

及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3%、
50%和50%
咪达唑仑
新版指南推荐谵妄治疗的首选药物
Maldonado JR, et al. Psychosomatics, 2009, 50:206–217
• 保持颅内压平衡
进行预镇痛
3 推荐治疗重症患者非神经病理性疼痛时,考虑以静脉用阿 片类药物做一线选择
4 认为所有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相同,不再优先 推荐芬太尼
ICU镇痛,一诺千金——诺扬
【名称】 商品名称:诺扬 通用名称: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
【规格】 1ml∶1mg;2ml:4mg
【性状】 无色的澄明液体
【包装】 棕色西林瓶,5瓶/盒,10瓶/盒
躯体依赖性 极低,在麻 醉药品管理 条例中为二 类精神药 品。
在具有阿片类药物的良好镇痛
作用的同时,很少有临床意义
1
的呼吸抑制;
5
诺扬®
2
的临床应用特性
很少引起胃肠活 动减少和平滑肌 痉挛;
4
很少引起尿潴留;
3
很少引起皮肤瘙痒;
诺扬在ICU的用法用量
➢ WHO?
• 模拟临床实际情况,是一项将药物潜在安全性与目标浅镇 静的优势相结合的措施;
• 要求频繁地监测患者的自主反应(“觉醒能力”),镇静 深度,以及谵妄;
• 所有干预治疗都是在开始机械通气不久后实施的,使其潜 在的优势最大化;
• 治疗由床边护士实施,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将会用于目前 ICU护理实践。
为什么用右美托咪定作为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
我们建议在成人ICU的与酒精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戒断无关的谵妄 患者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而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镇静,以在此类 患者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2B)——用右美!
目标导向程序化镇静策略流程

目标导向程序化镇静策略流程引言:在医疗领域中,镇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痛苦感。
目标导向的程序化镇静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基于患者的个体特征和治疗目标,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镇静计划。
本文将介绍目标导向程序化镇静策略的流程和步骤。
一、患者评估在制定镇静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等因素,以便确定最适合患者的镇静方案。
二、制定个性化的镇静目标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适合该患者的个性化镇静目标。
镇静目标应该明确、可量化,并与治疗目标相一致。
例如,对于一位进行手术的患者,镇静目标可能是使患者达到足够的镇静水平,以便进行手术操作而不感到痛苦或焦虑。
三、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镇静目标,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
常用的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麻醉药物和镇静催眠药物等。
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评估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制定具体的镇静方案根据选择的药物和镇静目标,制定具体的镇静方案。
方案应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速度和给药时机等。
此外,还需要制定监测措施,以确保患者在镇静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五、实施镇静策略在制定好的镇静方案下,开始实施镇静策略。
在给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
此外,还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六、评估镇静效果在镇静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镇静效果。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镇静水平、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镇静方案,以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
七、记录和总结在镇静过程结束后,应该对治疗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
记录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速度和给药时机等,以及患者的反应和镇静效果。
目标导向的镇痛镇静方案PPT课件

Absence of movements 无运动
0
Body movements 肢体动作
Slow , cautions movements , touching or rubbing the pain site , seeking attention 缓慢、谨慎移动、触碰痛处,通过运动寻求关注
Protection 防护
血气分析(FiO2 80%) :PH 7.21,PaCO2 51mmHg,PaO2 74mmHg, Lac 8.1mmol/L
第4页/共23页
病例
case
是否实施镇痛镇静? 如何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
第5页/共23页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
Intensive 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Indicator
Description
Score
指标
描述
分值(0-8分)
No musculat tension observed 无明显面部肌肉紧张
Relaxed , neutral 放松、自然
0
Facial expression 面部表情
Presence of frowning ,browlowering ,orbit tightening ,and levator contraction 皱眉、眉头降低、眼眶紧绷、提上睑肌收缩
Restlessness 坐立不安
2
Muscle tension 肌肉紧张度
(上肢的被动屈曲和伸展)
No resistance to passive movements 被动运动无抵抗
Resistance to passive movements 被动运动有抵抗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s-Directed Therapy,EGDT)是一种以早期干预为核心的治疗方法,旨在尽早识别和纠正患者的生理和代谢异常,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EGDT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早期主动干预,防止并纠正患者出现的生理失调,以保持患者的病情稳定,并改善治疗效果。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面部评估:EGDT强调早期通过面部评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面色苍白、浅灰、青紫,呼吸困难等。
这有助于尽早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早期给氧:呼吸困难是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及时给予患者氧气可以改善缺氧状况,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3. 早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存在血钠、血钾等异常的患者,EGDT强调早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4. 早期补液:EGDT通过早期补液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防止感染蔓延,保持循环稳定。
5. 早期行血液透析: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EGDT提倡早期行血液透析,以及时清除体内毒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6. 早期抗感染治疗: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EGDT强调早期行静脉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上述治疗措施,EGDT旨在迅速恢复患者的生理代谢功能,提高预后,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EGDT不仅强调早期干预,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治疗目标的实现。
总之,EGDT是一种以早期干预为核心的治疗方法,通过早期识别和纠正患者的生理和代谢异常,以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它的目标是在早期识别疾病的同时,通过早期治疗和调整,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理功能稳定,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深镇静或浅镇静

5
小结
1.镇痛可以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ICP和脑氧代谢率,改善大 脑血管自我调节作用,辅助低温治疗,缓解疼痛、焦虑和躁动, 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的耐受性 等。 2.为减少疼痛、焦虑和瞻望,应用浅镇静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感染发生率;为降低难治性颅高压 及脑代谢需要深镇静。 3.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本质是“规范化管理的浅镇静”, 在临床可有效实施。
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5秒钟
镇静后指标改善最可能的原因
颅脑损伤 大脑自动调节丧失,需要镇 静 血压升高 颅内压升高 缺血性脑损 害 缺氧
镇静
脑血容量
颅脑损伤患 者 躁动;疼痛; 吸痰; 咳嗽;插管。
胸腔内压升高
脑血流增加
脑氧代谢率增加
颈静脉回流受阻
镇静有效降低了颅内压,改善了脑氧代谢率
5. 避免和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
EGDS有利于早期拔管
EGDS组身体约束和7天内拔管率均优于STD组
早期目标镇静可以更好更快实现浅镇静目标。
目标导向镇静(EGDS)本质是“规范管 理的浅镇静”。
2016/11/29 38
早期目标镇静并不增加谵妄发生率。 早期目标镇静可以减少48小时内丙泊酚、咪达唑仑等镇静剂用量
8
利益1:镇静可以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ICP和脑氧代谢率
ICP为颅内压,CPP为脑灌注压,JOS为颈动脉血氧饱和度
Crit Care Med 2000 Vol. 28, No. 11
9
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的中心在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镇痛镇静药物可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氧输送和脑代谢。
利益2:镇静能够改善大脑血管自我调节作用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体现精准医疗

专家论坛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体现精准医疗郑毅隽 宣丽真 诸杜明DOI :10.3877/cma.j.jssn.2096-1537.2016.02.007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通讯作者:诸杜明,Emai l :dumi ng_zhu@【摘要】 近年来,由国家政府层面提出的精准医疗理念作为疾病诊疗、尤其是肿瘤诊疗领域得到极大推广。
作为最新的镇静理念,以右美托咪啶为基础的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arly goal directed sedation,EGDS ),和传统镇静方法比较,通过减少苯二氮唑类药物使用和最大程度延长浅镇静时间,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通过选择合适患者,使得重症患者从中获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精准医疗的理念。
【关键词】 精准医疗; 右美托咪啶;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arly goal directed sedation:reflects p recision medicin e Zheng Y ijuan,X uan Lizhen,Zhu Duming.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u duming,Email:duming_zhu@【Ab stract 】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medicine has been recently greatly advoca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oncology.Dexmedetomidine-based early goal-directed sedation (EGDS)is a promising novel approach than can extend the light sedation time,shorten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outcomes by reducing the usage of ben-zodiazepines,a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edation methods.In addition,selection of responders will greatly bene t the patients from the novel sedation management,which ful ll the accomplishment of Precision Medicine.【Key words 】 Precision medicine; Dexmedetomidine; Early goal-directed sedation一、精准医疗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 )这一理念近来得到医疗界关注。
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 Agitation, and Delirium in Adult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 翻译者:张翔宇、高成金、庄育刚、钱巧慧、王 启星、李从烨
•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一、疼痛和镇痛
疼痛 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
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觉。ICU患者疼痛的诱 发因素包括:原发疾病、各种监测、治疗手段 (显性因素)和长时间卧床制动及气管插管(隐 匿因素)等。
一、疼痛和镇痛
二、躁动与镇静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 (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 既往指南推荐使用所有 RASS)和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 经过验证的镇静评分量表 Agitation Scale, SAS)是评估成年ICU 新指南仅推荐使用SAS 患者镇静质量与深度最为有效和 或RASS 可靠的工具(B)。
无论在休息抑或接受常规治疗期间,内科ICU、 外科ICU和创伤ICU的成年患者通常都经历疼痛 (B)。 心脏外科患者中疼痛非常普遍,且很少得到治疗; 心脏外科术后,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经历更多疼 痛(B)。 操作相关的疼痛也很普遍(B)。
不再推荐采用NRS评估 不再根据生理指标评估疼痛
一、疼痛和镇痛
度的主要监测方法,这是由于这 些监测手段尚不足以替代主观镇 静评分系统(-1B)。
有关镇静的客观评估指标仅用于 无法进行主观镇静评估的情况, 如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后
早期目标镇痛镇静(2014.广州)

拔、拽各种插管,或对人员有过激行为
频繁的无目的动作或人机对抗 焦虑或紧张但无攻击性或表现精力过剩 不全警觉,但对呼唤持续清醒>10秒,能凝视 对呼唤有短暂(少于10秒)清醒,伴眨眼 对呼唤有一些活动(但无眨眼) 对呼唤无反应但对躯体刺激有一些活动 对呼唤或躯体刺激无反应
结
果
结
果
轻度镇静数
临床结果
国际镇静指南
第一份ICU镇静指南于1995年发表,其中 包含六条推荐意见,且仅仅基于13篇参考 文献。然而,还是首创提到了足够的镇痛 是首要目标,长时间使用劳拉西泮有持续 的临床疗效,引入了新的镇静药物(即咪 达唑仑和丙泊酚)作为短期镇静。
国际镇静指南
2002年SCCM发表的指南做出了28条推
0.04-0.2mg/kg/hr
Cardiac Output
• When hemorrhage was compensated for, the increase in propofol concentration was less than 20% of its prehemorrhagic value,and CO had only very little effect on the propofol concentration • When hemorrhage was uncompensated , the plasma 血药浓度升高 concentration of propofol was elevated 中央室容积减少 to life-threatening concentrations and 向外周室的分布减少 was remarkably influenced by the decrease in CO
早期目标镇痛镇静治疗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丙泊酚 mg 丙泊酚给药时间 天
535 # (150-1200)
1.23 (2.15)
2150 (880-4630)
1.42 (2.03)
吗啡 mg 芬太尼 ug
131.5 # (24-279)
420 # (140-1000)
110 (21-199)
1340 (512.5-1950)
用药时间 EGDS vs.
浅镇静
22±40 2.9±5 27.6 4 [1-129] 9(14)
14% 4% 46±29
深镇静 P 值
23±50 NS 5.5±10.8 0.02
26.6 0.03 5.5 [2-99] 0.03
9(14) NS 37% 0.02 18% 0.05 56±29 0.07
多长时间能够做到浅镇静?
• Supplementary material JAMA online
为什么用右美托咪定作为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
• 可唤醒的镇静 • 更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 减少镇静过度 • 便于觉醒 • 促进撤机
– 机械通气时间更短
• 减少镇静药物用量 • 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 减轻躁动和谵妄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是通往未来的桥梁
诱导外周血管收缩
• alpha-2C 受体与调节认知功能,感觉处理,情绪和兴奋性刺
激诱导自主活动,调节肾上腺素从肾上腺髓质外流。
31
右美托咪定对肾上腺素的影响
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镇静和镇痛效果
Alertness
记忆和疼痛
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
• 剂量依赖性的镇静效果(深度和时间) • 减少吸入麻醉药30%~50%以上 • 减少丙泊酚诱导剂量 40%~70% 以上 • 减少咪达唑仑有效剂量 50% 以上 • 与麻醉药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定义

深镇静
-舒适
现在
浅镇静
-舒适
传统药物
-苯二氮卓类,丙泊酚
新型药物
-α2受体激动剂
从麻醉衍生而来
-催眠/健忘
重症患者回顾性研究
-目标镇静
着眼于短期
-通气 -有效性
长期效果
-以患者为中心 -认知功能
如何选择镇静药物
上述研究中治疗组药物:
右美托咪定
维持剂量:1g/kg/hr ,逐渐减量 起效时间:5 ~ 10 min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2 Oct 15;186(8):724-31.
早期镇静深度可独立预测延迟拔管和死亡率增高。
ICU镇静策略的变化 2013ICU镇静、镇痛指南
对于成年ICU患者维持轻度镇静可 以改善临床预后(如缩短机械通气时 间及ICU住院日)(B)。 维持轻度镇静增加生理应激反应, 但并不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率(B)。 上述患者镇静深度与心理应激之间 的关系尚不明确(C)。 除非存在禁忌症,推荐成年ICU患者 调整镇静药物剂量维持轻度而非深度 镇静(+1B)。
(l)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 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 (2)环境因素:患者被约束于病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 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等),睡眠剥夺,邻床患者的 抢救或去世等。 (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 人的思念与担心等。
ICU镇静现状
第一次(day 0)镇静评分:76%(191/251)患者处于深镇静; 第4日镇静评分:>50%患者处于深镇静
ICU镇静现状
深镇静或浅镇静 PPT

Shehabi et al, Int Care Med Jan. 2013
习惯早期给予患者深度镇静,但这对患者的拔管往往不利。
早期深镇静可能是有害的
6个月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Shehabi et al, Int Care Med Jan. 2013
早期深镇静患者6个月的病死率明显升高
Shehabi et al, AJRCCM Oct 2012
4. 浅镇静目标:RASS评分-2到+1
5. 避免和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GDS有利于早期拔管
➢ EGDS组身体约束和7天内拔管率均优于STD组
早期目标镇静可以更好更快实现浅镇静目标。
目标导向镇静(EGDS)本质是“规范管 早期目标镇早静期可目以减标少镇48静小并时不内丙增泊加酚、谵咪妄达发唑仑生等率镇静。剂用量 理的浅镇静”。
应用深镇静可以降低顽固性颅内高压
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2013
4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
EGDS基于以下原则
1. 镇静干预早期开始
2. 早期有效镇痛
3. 使用右美托咪定作为主要的镇静剂,丙泊酚微调镇静强度。 – 实现合理镇静和降低整体的镇静深度 – 促进觉醒和脱机 – 降低整体的镇静药物和阿片类需求
深镇静或浅镇静
目录
1
概述
2
浅镇静
3
深镇静
4
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
5
小结
1
概述
镇痛镇静
气管插管
循环监测
肾脏替代
。。。
RASS镇静程度评估表 (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
Riker镇静、躁动评分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
早期活动干预联合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在机械通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早期活动干预联合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在机械通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伍峻仪;吴娜;彭玲英;朱瑛【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下旬刊》【年(卷),期】2022(29)2【摘要】目的评价ICU机械通气肿瘤患者给予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和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联合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某院ICU病房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4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和标准镇静策略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和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干预。
采用RASS镇静程度评估表评估患者48 h内镇静程度,比较两组预后效果和临床指标。
结果观察组48 h浅镇静达标率(56.45%)明显高于对照组(37.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谵妄发生率(11.29%)、ICU获得性衰弱率(22.58%)、物理约束率(20.97%)和气管插管拔管率(8.06%)均低于对照组,MRC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7 d内拔管率(85.48%)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和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联合干预,有助于ICU机械通气肿瘤患者尽早达到浅镇静目标,降低谵妄发生率,改善预后。
【总页数】4页(P93-96)【作者】伍峻仪;吴娜;彭玲英;朱瑛【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在4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2.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3.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在ICU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4.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理念联合早期活动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5.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去世等。(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
担心等。
不实施有效镇静镇痛的后果
休息睡眠不足
疲劳,定向力障碍,易激惹
应激反应加重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 呼吸浅快,通换气功能障碍,呼吸肌疲劳 免疫功能降低 持续高分解状态,病情加重甚至MODS
•临床实践指南:ICU中成人病人疼痛、躁动和谵妄的处 理(2013)
– 镇静与镇痛
证据等级:A,B,C;从A到C证据级别逐渐降低;专 家意见不做为证据采用。
推荐级别:-2,-1,0,1,2;推荐强度区分为强(1) 和弱(2);支持(+)和反对(-),0表示无法给出推荐意见。
成人ICU患者疼痛、躁动、谵妄处理
•一、疼痛和镇痛
•推荐静脉应用(IV)阿片类药物(opioids)做为治 疗危重病患者非神经病性疼痛的一线药物(+1C) 。
•当根据相似的疼痛强度目标调整药物剂量时 ,现有的所有IV阿片类药物疗效相同(C)。
•一、疼痛和镇痛
建议考虑使用非阿片类镇痛
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或避免使用IV阿片类药物)以 及药物相关副作用(+2C)。
镇静与脑保护
• 避免躁动加重颅内高压 • 降低脑氧代谢率(CMRO2)、颅内压 •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通过γ-氨基丁酸受体(GABA),阻断谷氨
酸的传导路径 • 抑制钙超载 • 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
•二、躁动与镇静
对于成年ICU患者维持轻度镇静可以改 镇静目标明确为轻度镇静,
善临床预后(如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而之前的指南仅提出需要根据
•一种副作用较多的解经止痛剂
•19
•二、躁动与镇静
•焦虑 • 是一种强烈的忧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50%以上 的ICU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其特征包括躯体症状(如 心慌、出汗)和紧张感。 •
•二、躁动与镇静
•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
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在综合ICU中,70% 以上的患者发生过躁动。 •引起焦虑的原因均可以导致躁动。另外,某些药物的不 良反应、休克、低氧血症,低血糖、酒精及其他药物的戒 断反应、机械通气不同步等也是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研 究显示最易使重症患者焦虑、躁动的原因依次为:疼痛、 失眠、经鼻或经口腔的各种插管、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 惧感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限制等。
•二、躁动与镇静
•躁动: • 躁动可导致患者与呼吸机对抗,耗氧量增加,意外
拔除身上各种装置和导管,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该及时 发现躁动,积极寻找诱因,纠正其紊乱的生理状况,如: 低氧血症、低血糖、低血压和疼痛等。并为患者营造舒适 的人性化的环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所作治疗的目的和意 义,尽可能使患者了解自己病情、参与并积极配合治疗。
轻患者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
•
ICU的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其常见原因包括:(l
)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
身伤病的疼痛。(2)环境因素:患者被约束于病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
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等),睡眠剥夺,邻床患者的抢救
•二、躁动与镇静
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成年ICU患 者,建议使用非苯二氮卓类(镇静 药物(异丙酚[propofol]或右美托 无论镇静时间长短,新 咪定[dexmedetomidine])而不是 指南不再推荐使用苯二氮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药物 卓类药物,转而推荐异丙 (咪达唑仑[midazolam]或劳拉西 酚或右美托咪啶 泮[lorazepam]),以改善临床预后 (+1A)。
对于所有成年ICU患者,推荐常规进行疼痛监测(+1B)。 对于不能自行描述疼痛但运动功能正常且行为可以观察的 内科ICU、术后或创伤的成年ICU患者(不包括颅脑外伤), 疼痛行为量表(Behavioral Pain Scale, BPS)和重症监护疼痛观 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是用于监测 疼痛的最为准确、可靠的行为量表。在其他ICU人群中使用 这两个量表,或将其翻译成法语或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效 度尚需证实(B)。
住院日)(B)。
患者情况设定镇静目标
维持轻度镇静增加生理应激反应,但 并不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率(B)。
上述患者镇静深度与心理应激之间的 关系尚不明确(C)。
除非存在禁忌症,推荐成年ICU患者调
整镇静药物剂量维持轻度而非深度镇静 (+1B)。
•二、躁动与镇静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 (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 既往指南推荐使用所有 RASS)和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 经过验证的镇静评分量表 Agitation Scale, SAS)是评估成年ICU 新指南仅推荐使用SAS 患者镇静质量与深度最为有效和 或RASS 可靠的工具(B)。
•二、躁动与镇静
对于未昏迷且未接受肌松治疗
的成年危重病患者,反对采用脑
功能的客观评估指标(如听觉诱
发电位[AEPs]、脑电双频指数[BIS] 、麻醉趋势指数[NI]、患者状态指 数[PSI]及状态熵[SE]等)做为镇静
仍不建议使用客观评估 指标,包括BIS等
深度的主要监测方法,这是由于 这些监测手段尚不足以替代主观 镇静评分系统(-1B)。
•二、躁动与镇静
•Riker 镇静和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
分值
7 危险躁动 床上
描述
定义
试图拔除各种导管,翻越床栏,攻击医护人员,拉拽气管内插管,在
6 非常躁动 5 躁动 4 安静合作 3 镇静
睡
挣扎 需要保护性束缚并反复语言提示劝阻,咬气管插管 焦虑或身体躁动,经言语提示劝阻可安静 安静,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但又 迅即入
•有关镇静的客观评估指标仅用 于无法进行主观镇静评估的情况 ,如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后
•二、躁动与镇静
– 镇静与镇痛
•对于已知或怀疑癫痫发作的成年ICU患 者,推荐使用脑电图(EEG)监测非抽搐性 痫样发作,EEG监测也可用于颅内压升 高的成年ICU患者调整脑电活动抑制药物 以达到爆发抑制(+1A)。
•二、躁动与镇静
•由于强调保持轻度镇静 ,因此无需进行每日唤 醒
•三、谵妄
•谵妄: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的意识混乱状态。短时 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能力改变是谵妄的临床特征,意 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是诊断的关键。 • 表现为精神状态突然改变或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 中,思维紊乱和意识状态改变;伴有或不伴有躁动状态; 还可以出现整个白天觉醒状态波动,睡眠清醒周期失衡或 昼夜睡眠周期颠倒。谵妄也可以表现为情绪过于低沉或过 于兴奋或两者兼有。情绪低沉型谵妄往往预后较差,情绪 活跃型谵妄比较容易识别。
谵妄的发病机制
• 病机制不清,可能有多种机制
• 可能的发病机制: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抗胆碱能药物导致谵妄,胆碱
酯酶抑制剂可逆转。 中枢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增强:左旋多巴可诱发谵妄,多巴
胺拮抗剂可治疗谵妄。 炎症介质: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神经传递。 应激反应:儿茶酚胺释放,皮质醇过度分泌。
•不再推荐采用NRS评估 •不再根据生理指标评估疼痛
疼痛行为列表(Behavioral Pain Scale , BPS)
面部表情
上肢
呼吸机的 顺应性
分值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描述 放松 面部部分绷紧(比如皱眉) 面部完全绷紧(比如眼睑紧闭) 做鬼脸,表情疼痛 无活动 部分弯动(移动身体或很小心的移动身体 ) 完全弯曲(手指伸展) 肢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permanently retracted 耐受良好 大多数时候耐受良好,偶有呛咳 人机对抗 没法继续使用呼吸机
临床实践指南
• 【该指南由美国重症医学院(ACCM),美国重症 医学会(SCCM)、美国健康体系药学家协会( ASHP)支持完成。该指南得到美国胸科医师学院 (ACCP)的认可,得到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 )的支持,得到新西兰重症医学会(NZICS)的审 稿。关于该指南的联系人:barrj@ ,出处:CCM,2013;41(1):263-306】
•无论在休息抑或接受常规治疗期间,内科ICU 、外科ICU和创伤ICU的成年患者通常都经历疼 痛(B)。 •心脏外科患者中疼痛非常普遍,且很少得到治 疗;心脏外科术后,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经历更 多疼痛(B)。 •操作相关的疼痛也很普遍(B)。
•不再推荐采用NRS评估 •不再根据生理指标评估疼痛
•一、疼痛和镇痛
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
2020年7月16日星期四
•概述
– 镇静与镇痛
•(一)镇痛和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基本治疗中的地位
•
重症医学的发生与发展旨在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重症患者
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持
患者的生活质量。镇痛和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患者疼痛,减
2 非常镇静 1 不能唤醒
对躯体刺激有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有自主运动 对恶性刺激*无或仅有轻微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
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5秒钟
Ramsay评分
分值 1 2 3 4 5 6
描述 患者焦虑、躁动不安 患者配合,有定向力、安静 患者对指令有反应 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 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 嗜睡,无任何反应
仍然推荐考虑使用非 阿片类药物,以减少 阿片类药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