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课前预习_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作业(B组)-长春版
主题积累。 “七绝圣手”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请根据
积累,填充下列诗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 。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 一片冰心在玉壶 。 2.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
二、细品,懂诗情
1.从诗中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来看,《从军行》是一首 ( A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一首( D )。 A.思乡诗 C.哲理诗 B.爱国诗 D.送别诗
2.《从军行》一诗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是“____”字, 愁 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中描写边人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 悲苦蹄”既写出了春色不尽、青青无际的美
依依不舍 之情。 景,更表达了对友人的____________
三、对比,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
1.《从军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首诗中,分 驿路 烽火 别提到了“______”和“______”这两种古代传递信 息的不同方式。 2.除了上面介绍的古代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你还知道 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飞鸽传书…… 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电子邮件、微信…… 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初读,明诗意 戍边士兵 在城楼上听 1.《从军行》描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 《关山月》 的曲子, 不由得想起了万里之外 见___________ 闺中的妻子 __________是怎样苦苦思念自己,于是愁绪萦怀。
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 七言绝句 。作品描述的是诗人送一位做判官的朋 ___________ 远赴润州军营 的情景。 友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长春版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北方 祭祀祖宗
忘告父 记诉亲
待到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平定中原的日子。
在家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代表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南宋 陆游
示儿
告诉自己的儿子 (儿子:子聿)
元:同“原” 本来就知道
只是
看不见
同:同 “统”, 统一的 意思
没有了
悲伤
指代全 中国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唯一令我悲伤的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宋朝 军队
中原的 日子
你
无:同“勿”, 们 不要的意思 的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 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 名的爱国诗人。坚决主战,可是 受到了南宋统治者的压制。一生 创作大量诗歌,是中国最高产的 诗人,共有九千多首,主要表现 出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国家统 一的强烈爱国热情。《示儿》一 诗相当于陆游的遗嘱。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 不投降,1282年三月,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 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 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
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
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 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 “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 天祥。
寥 惶 逢 絮
liáo huánɡ fénɡ xù
寥落 惶恐 相逢 絮叨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47岁。江西吉安人,民族
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20岁中状元。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围南 宋都城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 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 被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元军投降。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历经 艰辛危苦。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首联和颔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命运紧密相连,都历经艰辛危苦。
逐句讲解:
惶恐滩头说惶恐 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 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颈联:想到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 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 五坡岭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 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尾联: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 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逐句讲解: 辛苦遭逢起一经
2021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课件
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说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 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
诗词赏析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说“江春不肯留行客〞似乎它 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成心“不留〞了,衬托出送别者却情思深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歌注释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金陵:唐朝时把润州称为金陵,这里指润州。 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诗词赏析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 “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 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即
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 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
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
诗词总结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忧,以春 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诗歌注释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海:指青海湖。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
无那:即无奈。 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
全诗翻译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参考-古诗二首长春版
10—2古诗二首教材分析《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七绝送别小诗。
作者用恭维笔法,赞颂了对方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3.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有关古诗的作者、诗句相关背景的资料,为理解两首古诗做准备。
可以在学习两首古诗之前来读一读“小链接”中《我国古代的信息传递》一文,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闺”字的字形要与“闰”字加以区别。
2.朗读指导读诗要注意韵味,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朗读前一定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过程。
《从军行》一诗,要注意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强烈不满:战士由于长年征战在外,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那种寂寥、悲苦的情怀;家中妻子独守闺房的那种无奈的愁绪。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感情基调则完全不同,通过记叙、描写李判官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以及沿途的美丽景色,赞美了他报效国家的义举。
诗歌的感情应是赞美的。
3.阅读教学《从军行》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首诗被编写在“信息与生存”这一板块中,除了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从军行》主要体现了“烽火”这种在战场上所常用到的信息的传递方式;《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则体现了古代的邮驿制度。
在学生充分体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对这两方面的情况要了解清楚。
《从军行》理解: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边防线上隔一定距离修筑一座烽火台,备薪草、狼粪等可燃物于其上,发现敌人入侵,一台举火报警,则邻台亦相继举报,很快就可以传告全线守军。
白昼报警则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
长春版六年级上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课前预习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后两句诗是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念亲人 _____________ 的感情。《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作
刘长卿 是______ 唐 代诗人。诗歌描述了诗人 者__________
依依难舍 送别朋友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感情。
2.《从军行》一诗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用了
借代 的修辞手法,《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一诗中 ________ 拟人 的修辞手法。 “草色青青送马蹄”一句用了________ 3.《从军行》后两句诗是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听范读,正字音(微信扫码《点拨》
“朗读音视频”,听范读纠正字音。)
读课文,学字词(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新词,联系上下文并随时查阅《课课小字典》
理解字词,熟记生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生字:羌( qiāng ) 昏( hūn 陵( líng ) ) 闺( guī 鼙( pí 驿( ) ) 更( gèng )加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古诗两首作业(A组)_长春版 (共7张PPT)
更.吹(gè√ng gēng) 鼓鼙.(√pí pǐ)
金陵.(lín√g lín) 驿路.(yì√zé)
2.看拼音写词语。
jīn ɡu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iānɡ dí
金闺
羌笛
yì zhàn
驿站
mǎ tí
马蹄
3.按要求填写诗句。 (1)《从军行》中点明时间、地点的诗句是: _烽__火__城__西__百__尺__楼__,__黄__昏__独__坐__海__风__秋__。______________ (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中,表现男儿从军的豪 壮气势的诗句是: _万__里__辞__家__事__鼓__鼙__,__金__陵__驿__路__楚__云__西__。______________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6:22:18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从军行 [唐]王维 _____烽__火__城_西__百__尺__楼________,黄昏独坐海风秋。 ____更__吹__羌__笛__关__山__月________,无那金闺万里愁。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从军行长春版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边塞诗”,在唐代,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这些诗形成了所谓的“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盛极一时的 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 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 的。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 的一束奇葩。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 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 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 上。开元十五年(727),登 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 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 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 北还,路过亳州郡时,为刺史 闾丘晓所杀。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 效果: • 相互交织、映衬、相辅相成形成烘
托渲染,
• 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 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 们的审美趣味。
思想感情 :
寂寞、孤独、思归
从军行 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 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 其六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 七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烽火城孤独西百尺楼, 愁思
黄昏独坐征戍海风秋。 离别
更吹羌笛② 关山月①, 无那③金闺思之万亲情 里愁②。
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②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 辞。 ③无那:即无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0.2、古诗二首 ▎长春版 (共38张PPT)
jì
祭
从肉,从手,从示。
“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
【释义】①供奉神灵或祖先:祭天|祭神|祭祖。 ②对死者表示追念的仪式。
那么,陆游临终前会对儿子们说些什么?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解读诗句
1.朗读诗句,标出七言绝句的节奏。
南宋灭亡后,他再读陆游的《示儿》, 不由得感慨万端,于是沉痛地写下了一首 《书陆放翁书卷后》: “青山一发愁蒙蒙, 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已见九州同, 家祭如何告乃翁。”
作为林景熙,他亲眼目睹、亲身经历 了“统一”,但这却是在异族屠刀铁蹄之 下的残酷“统一”,而不是陆游念念不忘 的宋室的“统一”。是的,现在九州已经 “同”了,应该说这是陆游的理想,可却 是“同”在元人的干戈之下,子孙们在家 祭之时又怎么可以告诉陆游?
示儿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 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 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 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
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 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这首诗也是陆游的绝笔。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 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
为“不见九州同”而 为“遗民泪尽胡尘里”而 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
悲伤 悲愤 悲壮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套PPT课件
苏武牧羊
返回目录
生字学习
旄 máo 帏 wéi 匈 xiōnɡ 奴 nú
旄头 空帏 匈奴 奴隶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苏武苏,武留牧胡羊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
入耳痛心酸。
(4)想象一下,苏武还会遭受哪些折磨?
返回目录
读第二小节: (1)理解“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是什么修辞方
法? (2)“匈奴”是什么意思? (3)产生对苏武的敬意。有感情地读,感受苏武所遭受
的心里折磨。
返回目录
总结课文:
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 他说什么?
返回目录
苏武牧羊这首歌为什么能在民间代代相传?
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 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 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 大丈夫。
返回目录
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图
返回目录
谢谢
返回目录
过零丁洋
返回目录
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一是地名;
二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返回目录
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充分体现了他的民 族气节。
返回目录
诗歌主旨: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
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预习课件全册
部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默读课文,关注重点
香味: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 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香气直透毫端。
部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默读课文,关注重点
7.我的疑问。
例:课题“丁香结”中的“结”指的是什
么?“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
考?
想一想哦
部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句中的一“暖”一“寒”,你是怎么理解的?
想一想哦
部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六课 狼牙山五壮士
部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1. 会认字。(给下面生字补全音节)
崎·岖(q í )
叽里呱·啦(ɡ uā)
·嗖的一声(sōu )
2.会写字。(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xuán yá
( 日寇 )
下 阙
运用了 对偶的手法。
部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5.尝试解决。
默读课文,关注重点
(1)《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
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表现了诗人孤寂、愁闷的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 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部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 缀满 )
yōu yǎ
( 幽雅 )
fú àn
( 伏案 )
bèn zhuō
( 笨拙 )
dān bó
( 单薄 )
mó hu
( 模糊 )
部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huǎnɡ rán
( 恍然 )
chóu yuàn
(愁怨 )
3.四字词语。(补充词语,并试着说说词语的含义)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课件长春版
名师PPT课件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táo 同到牵牛织女家。
yá bo
理解词义: 名师PPT课件
1.浪淘沙:古代的曲子名。 2.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 3.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 样子。形容风大浪大。 4.直上:一直到达。 5.天涯:天边。 6.牵牛织女:指牵牛星和织女星。神话传 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
• _______怨杨柳, ______玉门关。 二、解释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片孤城万仞山。 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 何须:
春风不度玉门·关。 度: 三、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中“何须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1.指戊边士卒没有怨。 2.劝戊边士卒不要怨。 3.是说怨也没用。
名四师P、PT羌课笛件 为什么没必要总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呢?
说说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作者面对雄伟浩瀚而又源远流长的黄河之 水,联想到了浩瀚遥远的宇宙银河。
名师PPT课件
总结
九曲黄河万里沙
现实
夸张
浪
浪淘风簸自天涯
对美
淘
好生
沙
如今直上银河去
活的 向往
神话
想象
同到牵牛织女家
名师PPT课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拓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王之涣,字季陵,唐朝诗人。 他善于描写边疆风光,所写的 诗歌境界开阔,热情奔放。其中他 写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都是千古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
2020/9/20
第一步:听范读,正字音(微信扫码《点拨》 “朗读音视频”,听范读纠正字音。) 第二步:读课文,学字词(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新词,联系上下文并随时查阅《课课小字典 》理解字词,熟记生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生字:羌( qiāng ) 驿( yì ) 辞( cí ) 昏( hūn ) 闺(guī ) 蹄( tí ) 陵( líng ) 鼙( pí ) 多音字:更( gēng )替 更( gèng )加
2.《从军行》一诗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用了 __借__代____的修辞手法,《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一诗中 “草色青青送马蹄”一句用了____拟__人__的修辞手法。
3.《从军行》后两句诗是 _更__吹__羌__笛__关_山__月__,__无__那__金__闺__万__里__愁_________________;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后两句诗是 _江__春__不__肯__留__行__客__,__草__色__青__青__送__马__蹄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查阅资料(1.查阅王昌龄的相关资料,阅 读他的古诗;2. 搜集关于写思念亲人的诗和送别 的诗。) 第四步:抓主题,思问题(带着“核心问题” “串珠问题”读课文。) 第五步:梳理层次,理解内容
1.《从军行》的作者是__唐__代诗人___王__昌__龄____。这首诗 描绘了戍边战士独自____登__楼____的事情,表达了 _思__念__亲__人______的感情。《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作 者__刘__长__卿____是___唐___代诗人。诗歌描述了诗人 _送__别__朋__友____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__依__依__难__舍____ 的感情。
2.结合古诗理解下列词语,画线的词语重点理解 。 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烽火:_主__将__出__征__驻__扎__之__地__。___________从__事__军__务__。_ 行营:_又__叫__驿__道__,__古__代__传__递_ 政事府鼓文鼙书:等__用__的__道__路__, 驿路:_沿__途__设__有__驿__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