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网络修真小说之中,常常有今不胜古的时代感慨——古代仙器法宝的价值和内涵力量,往往超过较近的时代;可对于网络文学本身参讲,却是古不胜今。

现在再看看十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是三四年前的作品,都会感到哪怕作者在文笔、内涵、火候等方面的深厚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现在顶级的网络小说创作者,可在创作的类型和形式上,却已经只能用“时代的眼泪"这个词汇来形容了。

随着2012年以来“超级IP时代”的到来,得益于文娱行业的深度介入,网络文学发展演化的速度,像是按下了一个十倍的加速按钮一样,我们完全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网络小说正处于它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有挑战的时代,或许可以用“白金时代”这个对网络小说创作者来说比较熟悉的词语来命名。

新的时代力量和平台力量,将不同领域的文学资源重新聚合了起来,并通过一种最符合市场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一种像山洪一样裹挟一切的强大合力。

在这种时代力量下,文学资源的重新聚合,正在达到甚至超过近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那种超强生命力,甚至攀越并“超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时代——获得比明清时代更高维、更多场景的孕育文学生命之力。

话说回来,明代通俗小说的兴盛与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有重要关系;民国时期现代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也同现代工业条件下印刷出版业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这种时代和平台的变革,是文学形态本身创新的一大主要推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变革力量和出版行业环境的整体变化,同样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石昌渝先生曾经评论说:“中国书籍形制,从甲骨、钟鼎、竹简到丝帛,都不可能、也不屑于承载供人们消遣的俚俗的白话小说。

它们的材料和书写成本都太昂贵……只有在印刷术发明之后,而且是在印刷业发展到商品化程度较高、一般出版物可以为社会有闲阶层购买而出版者又有利可图的时候,白话小说的写作和出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D.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猛。

C. 月亮躲进了云层。

D.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村庄。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冬天的雪。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能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B. 他的成绩为什么这样好?C. 他为什么能这样勤奋?D. 他为什么能这样成功?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勤奋工作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工作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快。

D. 他跑得像箭一样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

B. 他聪明且勤奋。

C. 他聪明,勤奋。

D. 他聪明,且勤奋。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星星一样闪耀。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农村,农业,农民永远是文学的活水之源和生存母体。

没有个性的农民集体一定不能成为农业文明的支点,自然也就无以构成乡土文学的核点。

鲁迅说,必须“将农民的生与死,移到纸上”,农民的生死就是土地的生死,就是农业文明的兴衰,就是乡土文学的枯荣。

故此,接力鲁迅衣钵的汪曾祺说,他毕生都在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那些农人,去发掘普通耕作人身上的美和诗意。

他以敬畏的、朴素的,不带任何理论色彩的人道去关注,尊重,并欣赏在他看来代表天道的农民。

乡土文学是一卷流动的农民合照剪影。

此与赵树理的理论一脉相承,赵树理说,“我所生活过来的劳动人民大海,时时刻刻起着变化,变化得使我的生活本领不适用起来。

我所熟悉的海,是痛苦不堪的苦海,而后来的海渐渐甜起来”。

农民是中国文化奋斗精神的根性,这种精神就是生成文学的根性,这也是全部乡土文学之根。

发轫于鲁迅时代的中国乡土文学寻根的动机乃源于此。

一个缺失改变命运意识的群体其本身也无文学的冲动性。

乡土文学的地方主义与世界乡土文学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体系如出一辙,即农村的颜色。

农村的自然颜色构成了农业文明的底色,是乡土亲情民族集体的物理家园的镜像,也是中国文化生长精神的养成所,更是中国乡土文学的生成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赣州市 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

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

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

《论语》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

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

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

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祛除“俗意”。

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为诗句所同化。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

散文的这种精神话语,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

庄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现“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现“无用”的语言形式称为“卮言”。

而他的散漫无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现的正是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文精神。

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庄子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态度,主张“丧我”“弃知”“物化”。

因此,他认为文章应“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杂篇·天下》)。

其三,诗性智慧。

这也是构成中国散文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诗性”,是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对于知识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种滋润僵硬知识和理论的调和剂。

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文以气为主”,以后的文论家又将“气”引申为“气势”。

所谓“气势”,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现出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主体精神因素为支撑的风骨底气,呈现在散文中则是作者的精神气象。

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国散文传统精神元气的标识,也是散文文体内在的张力。

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也是中国传统“言志”散文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实质上是强调散文“寓教于乐”中“乐”的维度,即强调让读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获得陶冶、教化和愉悦。

“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

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

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

”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

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

《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导语】202X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由无忧空啊网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浏览。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连续支持作者,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作者会尽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实用的文章!一、古诗文浏览文言文浏览(28分)(一)浏览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年龄左氏传》。

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

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东海徐摛为右卫率。

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落后,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词令,盛为邺下所称。

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

及景至,信以众先退。

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

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

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

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

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

出为弘农郡守。

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俄拜洛州刺史。

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

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群公碑志多相托焉。

唯王褒颇与信埒①,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大象初,以疾去职。

隋开皇元年,卒。

有文集二十卷。

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注释】①埒(liè):同等。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B.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C.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D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调动官职的词语有迁、转、徙、调、移、擢等B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家池的修禊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中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凿齿居焉,因名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混合默写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____,_____。

(《诗经·邶风·静女》)(2)《荀子·劝学》里的“_____,_____”这两句中,作者将“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3)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2.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

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

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卡)2023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卡)2023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典小说以及“旧历史小说”常常体现单一的、线性的时间观念,归根结底与传统的历史时间观念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关。

中国古代一贯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总是使古人时刻牢记要把天道、时间、人心交融为一体。

自然,与此相应的是,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

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一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

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

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

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

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

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

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

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150分。

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定事实。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两者是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

但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

血缘社群构成的家族,当人口繁殖扩大到一个程度,就要向外扩张土地。

但每个家庭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内向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就是否定了空间的分离。

就如同我们的籍贯取自我们的父亲,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但很多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因为想成为村里人,第一要在村里有土地。

第二是要从婚姻中进入当地的亲属圈子。

但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土地权受氏族的保护,不能自由买卖。

所以这些寄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并不能插入这村落社群中,他们不被视作自己人。

可是就在这个特性上却找到了他们在乡土社会中的特殊职业。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倚赖于相互间都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欠了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

来来往往,维持着互助合作。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

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

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

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

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

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

女人美了,才完整。

”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

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南充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普通高中一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受先秦以来“以山体仁”“以山比德”思维和言说方式的影响,加之山水文化的兴盛和文学走向独立,到魏晋时期,文学批评中大量出现“以山喻文”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是呈其大观。

在此,有必要先说一说魏晋时期的山水文化。

山川自然自古就存在,但将其作为审美对象,据钱钟书的观点,则始于汉末。

魏晋时期,随着精神领域崇尚自然的玄学之风盛行,以及物质领域大庄园的兴起,山水自然开始成为人的自觉的审美对象,山水诗、山水画逐渐兴盛起来。

在山水诗方面,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山川焕绮、林籁结响从此全面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在刘勰之前,也出现有“以山喻文”的现象,陆机在《文赋》中就以“石韫玉而山晖”论作文利害关键。

但总的来说,在刘勰之前,“以山喻文”还只是偶尔涉及。

只有到了《文心雕龙》,“以山喻文”的思维与言说方式才发展得比较全面、深入。

文学艺术和山之间本来没有瓜葛,但在刘勰看来,文学艺术和山虽异质而同妙,作家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所以《文心雕龙》中有许多“以山喻文”的言说。

例如,《原道篇》中以“山川焕绮”探文章自然大道;《宗经篇》中以“太山遍雨,河润千里”喻经典的深广影响,以“仰山而铸铜”喻经典海纳百川的精神;《辨骚篇》中以“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比楚骚描写自然之美妙,以“吟讽者衔其山川”喻不同读者从楚骚中看到不同的内容,以“山川无极”拟屈原山高水长的思想情感等等。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一)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一)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n)盥洗(guàn)B. 錾银(zàn)两靥(yè)桌帏(wéi)执拗(niù)C. 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吮吸(shǔn)D. 商贾(gǔ)喧豗(huī)幽咽(yè)间或(j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潦倒侯爵峥嵘委曲求全B. 寒喧砯崖马嵬渚清沙白C. 悯然放涎杜撰遍体鳞伤D. 踌躇环佩谪亲雕梁画栋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D. 本次冬奥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未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暧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达成了高度共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以造福子孙后代。

B. 要学好语文,必须重视阅读,而我们往往只是强调做题,其实,题目即使训练得再多,也是得不偿失的。

C. 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D. 三年来,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远在家乡为了让他顺利求学而省吃俭用的父母。

二、阅读理解(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试卷类型:A高一年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4.0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

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

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

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

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

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原文】《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群人物的命运。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人物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个性鲜明。

作者通过丰富的生活细节和个性化的对话,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贾宝玉: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生性纯真,热爱自然,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

他身上有着许多矛盾的性格特点,既同情弱者,又反对封建统治。

作者通过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宝玉的性格魅力。

2.林黛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才情出众,性格敏感多疑。

她与宝玉的爱情充满了悲剧色彩,体现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悲惨。

3.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另一位表妹,她贤良淑德,端庄大方。

她与宝玉的婚姻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二、情节安排《红楼梦》的情节安排错综复杂,跌宕起伏。

作者巧妙地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与主人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1.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相知、相爱,充满了浪漫色彩。

然而,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得他们的爱情无法走到一起,最终以悲剧告终。

2.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宝玉被迫与宝钗成婚,这场婚姻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也是宝玉对封建统治的反抗。

3.四大家族的兴衰:小说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

三、主题思想《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爱情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2.对爱情的赞美:宝玉与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悲惨,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爱的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每道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

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

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

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

“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别无选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1956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

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

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

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我们反对取之无度、用之过滥;我们不反对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但要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

今天的汉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下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各种键盘消解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让我们患上输入法依赖症,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便捷轻巧的同时失落了追根溯源的乐趣和咬文嚼字的味道;网络俚语带来简明晓畅、通俗风趣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

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呵护母语,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汉字变革”的一项是()(3分)A.公元1605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25年,金尼阁借鉴利玛窦的注音方案写成《西儒耳目资》注音书。

B.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个简体字;还公布了《推行简体字办法》。

C.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等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D.中考、高考中,语文学科成绩的比重在提高;语文测试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简化汉字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

然而,简化要考虑汉字自身的特点,注意不要伤害汉字结构之美、寓意之美等。

B.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汉字改革并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C.汉字输入输出方法、编码程序、智能终端、打印系统等难题的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成功,给汉字带来了神奇的生命力。

D.我们有容纳各种文明的文化自信,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不能取之无度、用之过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汉字的简化对汉字的普及意义重大,它不仅使古老的汉字重新获得生机,而且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

B.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汉语应该有接纳网络用语的胸怀,但是必须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允许它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C.当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人们与汉字的距离,使汉字面临着新的挑战。

D.汉语是中华文明的根,汉字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因为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它的旁边,指曲水之旁B.俯察品类..之盛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互相赠与D.或取诸怀抱..怀抱:胸怀抱负5.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3分)①暮春之初,修禊事也?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④无丝竹管弦之盛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写兰亭聚会,畅叙幽情。

描绘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从而有了“一觞一咏”的作诗情形。

B.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

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说到“俯”“仰”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

C.第三段兴感抒情,发挥议论。

先说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骸之外”;接着指出不管怎样不同,人总要死,从而提出“死生亦大”的观点。

D.文章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从一次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诞”“妄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5分)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5分)9、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道题2分,共6分)(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

”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3)、《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

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

《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

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

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

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

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

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

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

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

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

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

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

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

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

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

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

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

“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

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