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阿里山导学案

合集下载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导学目标】1、欣赏如画的阿里山风光。

2、学会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品读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知识链接】1、认识阿里山: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2000公尺以上,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四周高山环列,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摄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气温6.4度。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全部属于国有林班地,总计面积高达1400公顷。

阿里山在台湾省台中市嘉义县东北,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地跨南投、嘉义二县,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称“五奇”。

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

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

登山途中,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

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

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

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吴功正1997年7月初写的,当时,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

台湾学者为他接风洗尘后就陪伴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

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

他想应该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了《阿里山纪行》,发表于是1997年12月4日的《人民日报》,编入教材时作者做了修改。

【自主学习】1、认识字词:2、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大都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谋篇成文。

十八课 阿里山纪行 导学案

十八课 阿里山纪行 导学案

十八课阿里山纪行导学案总目标导学:1、掌握字、词、成语,顺利读通课文,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总体把握课文,准确指认课文中描写阿里山美丽风光的语句;归纳各段段意。

3、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4、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树立为祖国和平统一为大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5、用移步换景写一写导游词:如果你是导游,请根据本文的写法,写一个150字左右的串丝中学解说词,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并注意礼仪常规。

第一教时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掌握字、词、成语,顺利读通课文,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总体把握课文,准确指认课文中描写阿里山美丽风光的语句;自学检测:一,积累运用(ABC类)1.下列加点字注音后选择没有后鼻音的正确的一项是( )(展示C类)A.莽莽(máng) 浓稠(chóu) 山岚(lán) 鱼鳖(biē)B.堪(kān)称风靡(mí) 谛(dì)听静谧(mì)C.茸茸(róng) 幢(chuáng)顶禅(chán) 纯粹(cuì)D.雄踞(jù) 红桧(huì) 模(mú)样镶嵌(qiàn) 接风()洗尘2.依次找出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句连贯的一组是( )(A,B类展示B类)⑴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滚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 .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一片.⑵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 ,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①真是浪沫激清,云奔雾涌②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③郁郁葱葱,绿满天涯④绿满天涯,郁郁葱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记忆取经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B类展示A类)A.《水游》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B.最初是作者出名全靠作品的力量,到后来是作品有名全亏作者的招牌.C.该厂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南市区政府连续五年授予该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授予”少宾语“称号”).D.凡在本店购货满300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惠"为敬辞,它修饰的动词必须表示对方发生的与自己腾的动作,而不是相反.)4.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语气通畅,表意正确.(A,BC类展示C 类)⑴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⑵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 与水江镇嵌在一起,(而是)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⑶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却)没有看到.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BC类展示C类)⑴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⑶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莽莽: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⑷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谛听:仔细听.自学质疑:1、个人大声读课文,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文章写了哪些阿里山美景,(ABC 类展示Bc类)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共有十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如何分?(展示AB类)合作探究:如果你是导游,请根据文章内容写一个150字左右的解说词,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并注意礼仪常规。

八年级语文: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2

八年级语文: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2

十八阿里山纪行吴功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自主导学】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风靡.()山岚.()骤.然()一泓.()谛.听()静谧.()濛.濛()雄踞.()2.填空。

《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

本文采用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写作思路,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写法叫做。

3.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语气通畅,表意正确。

⑴这种小火车我们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⑵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与水江镇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⑶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没有看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⑴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接风洗尘:(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风靡:⑶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莽莽:⑷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谛听:5.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由衷地赞美,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的共同愿望。

【自主合作探究】6.文章开头谈到两岸人民爱唱歌曲有什么作用?7. 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风光?这些风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8.文末再次出现《高山青》,有怎样的作用?9.本文描写景物语言精美。

请仔细品味下面的语句,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②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阿里山纪行》导学案第一教时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体会阿里山风光的共同特征,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3、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一、情景导入:1、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

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

(分组活动)2、自学口语交际“做一次导游”内容3、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1)、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

(2)、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再去这片神奇的土地游览一番吧。

二、自主探究1、字词检查注意加点字读音风靡山岚堪称谛听幢顶红桧禅的世界2、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阿里山的风光秀美如画,你能找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风景图吗?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语句,但不能照搬。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交流、评价3、思考讨论开头一段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作者进阿里山有什么独特的感受?用文中的话来说。

一路上,作者见到了哪些如画的风光?4、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三、展评析疑四、归纳拓展1、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组织交流,评选最佳导游楚州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经济的举措检测小结指板书小结本课内容B、布置任务1、完成《学习与评价》1——3题2、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阿里山纪行》导学案第二教时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爱意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情景导入学生搜集有关阿里山的资料或风光图片,在班上交流。

阿里山简介:阿里山在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古式的火车 板书 设计 清澈的水潭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林海 古老的树木
导学 反思
【 课前学习】 1.作者档案 吴功正,1943 年生,江苏如皋人。其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美 学史。 2.背景回望 1997 年 7 月初,吴功正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

台湾学者陪伴他游览了阿里山。作者深深的陶醉于阿里山的迷人风光,回 来后写下此文。

3.给加点字注音. 风靡 山岚 鱼鳖 参天 堪称 静谧 一泓
静心教学
班级 课题 学 习 目 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主备人 阿 学 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师导案
1、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体味融情于景的写法。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3、 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 激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体味融情于景的写法

镶嵌 谛听

4.解释下列词语. 接风洗尘 恍如隔世 人迹罕至 骤然 静谧 风靡
【课文导入】 创设情境,美图导入 播放歌曲《高山青》 、滚动阿里山图片,学生可跟唱,营造学习氛围,
感受阿里山的美丽。学生畅谈感受 【 问题导读】 自主学习 1、走近阿里山. 2、请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即将走的路线。 4、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学校. 5、阿里山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第三题。师归纳总结到移步换景。 (幻灯片出 示) 2、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的风光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 些地方呢?细读课文将它们找出来。给这些景点起个名字。 (温馨提示:可 采用 “形容词+景点名称” 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 即: “ 的 ” 的形式。 ) (幻灯片出示) 3、导游阿里 作为导游,为激起游客游览阿里山的游兴,你最想给游客介绍哪一处 景点,为什么?请以“游客朋友们,我最想带大家参观游览的是 , 因为 。 ”的句式来进行分组描述,来谈谈它的特征,来体味 它融情于景的写法。 【总结全文】 江山如此多娇,访名山大川,赏人间美景,真是人生一大乐事。海峡 那边的阿里山上有山有水,有潭有溪,无不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阿里山的风光真是太美了。 【 巩固练习】 谈一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 拓展延伸】 1、将作者游阿里山的路线写出来。 2、换景解说阿里山的美景。 3、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 4、让学生收集有关阿里山、台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做成卡片,互相交流, 共同学习。 5.这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堂课你有哪些困惑和问题?课下请以小 组为单位,汇总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苏教版
18.阿里山纪行
学习目标
1.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重点: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

2019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

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

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

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大陆后写下了此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泓(hóng) 莽莽(mǎng) 溢出( yì) 镶嵌
(xiāng)
山岚( lán ) 鱼鳖(biē) 静谧(mì) 红桧(guì)
孕生(yùn) 风靡( mǐ)
拓展:你知道有哪些字与下面的生字字形相近吗?。

八年级语文: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订正、笔记栏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感知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

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3.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二、预学导学(一)知识储备阿里山: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

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

(二)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给加点字注音山岚.()谛.听()雄踞.()鱼鳖()静谧.()一泓.()幢.顶()堪.称()红桧.()巨创()风靡.()无可匹.敌()2.理解下列词语接风洗尘:庞然大物:风靡一时:无可匹敌:恍如隔世:3.二读课文,勾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景顺序。

(三)三读课文,在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线索之美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示作者地点转化的语句,完成下列活动。

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结合课文,参照预习时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完善下列解说词。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然后改乘( )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 ),从订正、笔记栏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我们会看到(),迈过()间的(),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 )……在游览之后我们才会下山。

归纳:本文写景线索:(三)二读课文,欣赏画面之美1.阿里山给作者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回答)2.走在阿里山中,作者见到了哪些美如画的风光?请用偏正短语(修饰语+中心词,如古式的火车)依次概括。

阿里山行记

阿里山行记

《阿里山行记》导学案主备:陕县二高附中吉留峰一、学习目标:1、欣赏阿里山如诗如画的美景,理解海峡两岸人民心连心的情结;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

二、知识链接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

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风靡(mǐ)山岚(lán)堪称(kān )谛听(dì)咣当(guāng)镶嵌(xiāng )鱼鳖(biē)静谧(mì)参天( cān ) 雄踞(jù)一泓(hóng ) 幢(chuáng) 无可匹敌(pǐ) 红桧(guì)2\填空:吴功正(1943、10-),当代、文艺评论家、美学家。

《江海学刊》杂志社研究员,社长兼总编辑。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3、解释词语。

心驰神往:斑斓:善男信女:教化:戏嬉:妖媚:贿赂: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边读边划出表示作者地点转化的语句。

2、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快速浏览课文,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温馨提示:注意安排好说话的顺序。

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参考答案填空: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台北的松山机场)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阿里山站),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林区),我们会看到(姊妹潭),迈过(原始森林)间的(曲径幽路),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神木)……3、阿里山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风光美如画三、合作探究:1、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景点?请用五个字的短语来归纳一下,例如“古式的火车”。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述阿里山的风光。

2、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的情感。

3、欣赏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预习:1、读准加点字字音。

风靡.()咣.()当堪.()称山岚.()浓稠.()一泓.()姊.()妹谛.()听静谧.()濛濛..()幢.()顶红桧.()雄踞.()2、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句子。

3、读一读,比较语言异同:(1)A、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B、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声音,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2)A、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B、潭里面没有鱼鳖,林子里也没有什么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3)A、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

B、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青苔染绿。

课堂探究:一、导入:1、歌曲《阿历山的姑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台湾阿里山2、检测预习1二、文章研读1、思考:写了哪些风光?交流:表明作者行踪的句子,明确移步换景。

2、用原文中一句话概括阿里山风光的特点。

3、小组合作:用一到两个词语概括每一个风光的特点。

举《小石潭记》例。

交流:写景抓住特点,穿插语言赏析,读文。

(结合预习3)4、读文章首段与末段,结合全文,体会两岸情感。

5、小结:美如画:风光美、精神美、情谊美。

《阿里山纪行》导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导学设计

课题:阿里山纪行(教师版)编写:陈志彬审阅:孙秋云班级组别学号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品味富于音乐美情韵美的语言。

2.感受生态意识和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体会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3.学习采用多角度、多方位、有序的描写手法,描写生活中熟悉的景色风光。

【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1.本文作者吴功正,他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

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

在此期间,他游览了阿里山,并深深陶醉于此。

他想应把美丽的阿里山的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于是这篇文章就产生了。

2.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被誉为“三大奇观”,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

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依然凉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阿里山成为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导学提纲】1.自读课文,查阅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用精炼的语言概括“阿里山之美”,理清文章思路。

2.反复诵读课文,画出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地方?写写批注,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我们的校园,也有许多特色风景,你最喜欢哪一处?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把她表现出来。

【课堂展示】1.祖国的山山水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

那么阿里山呢?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阿里山之美”?并在。

2.对于阿里山景物描写的语句,你最喜欢哪一处呢?请用“”画出来,反复诵读,并思考:喜欢的理由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将“阿里山的风景美如画”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反复诵读——小组交流——分配任务——集体展示)3.结合以前学过的或是你读过的写景文章,总结本文中的写景方法,并用知识树的形式表现出来。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展示)【盘点收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画出知识树。

湖北省竹山县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湖北省竹山县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学习目标】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欣赏本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第一课时【前置学习】(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一、走近阿里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

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

小组内交流。

二、走进文本(一)、基础导航。

1、我会读:找出你不会读或认为重要的词语,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注音。

并记在下面。

2、我会写:我会写这些易错或重要的词语。

3、我会用:选择你喜欢的两个优美的词语造句。

(二)、整体感知。

1、读懂体裁题目中的“纪行”是什么意思?“阿里山”又点明了什么?“纪行”意思:“阿里山”点明了:2、读懂技法(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双横线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理清游览线路和景点。

(2)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开头一段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特点:写融洽场面的作用:(3)文中有两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推进文势的作用,使文章逐层深入、摇曳生姿。

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读出画面作者对阿里山总的感觉是什么?你能读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风景图吗?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景点特征。

你认为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的水潭总的感觉:的森林阿里山的青苔情感和愿望:的林海的神木4、积累句子: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稍做点评。

(可批注在书上)总结你的赏析方法分享给大家。

我的赏析方法:5、疑惑平台(能提出一个问题与能解决一个问题同样显出一个人的能力)把你发现的问题随时圈记下来与周围同学合作解决;在小组内把问题进行集中筛选,不懂的提出来?12 第二课时【交流展示】(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我们一起“畅游”阿里山。

) 一、排除语言障碍。

交流生字词掌握情况,分享积累的优美词语,并造句。

熟悉旅游路线。

3、总结归纳:三、品味沿途美景1、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品一品美在哪里?示例:我认为最美的句子是:“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因为: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潭比作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亮。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阿里山美丽的风光,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的赞美之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文中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语句。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品味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区——阿里山。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去领略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

2、阿里山简介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市以东,是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日出被誉为“阿里山三大奇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作者游览阿里山的行踪是怎样的?(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小组合作,讨论作者的行踪,并完成以下表格。

|行踪|景点|||||从进山到登山|||穿过森林|||下山路上||2、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这种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示例:“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

”这句话运用了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苔的茂密和柔软,给人以美的感受。

2、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六)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情感?(七)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阿里山。

2、写一篇短文,描绘你心中的一处美景,注意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阿里山,领略了那里的美丽风光,学习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和优美的语言表达。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学以致用,描绘出更多美丽的景色。

阿里山 教案

阿里山 教案

阿里山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阿里山的自然与文化之美教案目标:1. 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2. 掌握阿里山的特色植被、动物和地质景观。

3. 了解阿里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阿里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阿里山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阿里山相关的文章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等信息。

三、小组合作探索(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如植被、动物、地质景观、传统文化等。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自己主题的信息,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主题,分享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四、游览计划制定(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制定一个阿里山游览计划,包括参观哪些地点、了解哪些特色植被、动物或文化等。

2.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游览路线图,并解释他们选择的理由。

五、文化体验(20分钟)1.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阿里山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品尝当地特色食物、学习传统手工艺等。

2.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表演的形式,展示他们对阿里山文化的理解。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对阿里山的认识和体验。

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阿里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教案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宣传海报,向其他人介绍阿里山的自然和文化之美。

2.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阿里山实地考察活动,亲身体验阿里山的美景和文化。

教案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现评估。

2. 学生参与文化体验活动的积极程度评估。

3. 学生游览计划和路线图的设计评估。

4. 学生对阿里山保护与传承的意识表达评估。

教案拓展:1. 可以邀请阿里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或交流。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泾干镇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序号:审核人签名:王瑞春
课 题
阿里山纪行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赵红利
教(学)
目 标
1、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学习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能品味、分析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教学难点
学习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 程
教(学)补充
一、自主预习:
1、搜集有关阿里山的资料。
2、请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靡( )山岚( )堪称( )谛听( )
咣当( )镶嵌( )参天( )红桧( )
一泓( )幢顶( )无可匹敌( )鱼biē( )
静mì()雄jù( )
二、导学疑难:
跳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作者一行的游踪是什么?
对阿里山总的感受:
3、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把所看到的景物记录下来的?
4、神木是什么样子的?请用原文中的文字描述。
5、本文景美、情真、文笔美,请同学们从修辞、句式长短、内容、情感等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三、自主实践:
假如你是导游,带领游客们去阿里山游玩,请你为地方是台湾著名的景点阿里山
四、达标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静mì( )山lán( ) xiāng( )嵌幢顶( )
红桧( )雄jù( )鱼biē( )迂曲()
2、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曲。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结构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阿里山行学生用学案

阿里山行学生用学案

《阿里山行纪》导学案上津镇中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郑先丹[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一、自主学习1、标题探究:查字典词典理解“纪行”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2、作者简介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

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

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

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

他想把美丽的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此文。

3、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及解释词语一泓.()莽莽.()溢.出()镶.嵌()静谧.()红桧.(.)孕.()育禅.()宗幢.()顶谛.()听山岚.()接风洗尘:人迹罕至:4、自读课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5、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二、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游览线路的句子,本文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字里行间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的?“神木”已遭雷霹,为什么“他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3、作者把“情”寓于阿里山的风景中,这种“情”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从文中找一处,谈谈你的感受。

三、巩固提升1、阅读《阿里山纪行》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

大就成了“精”,成了“神”。

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

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导学案苏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导学案苏教版1

18<阿里山纪行>【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采纳移步换景的写法,描述了阿里山的漂亮风光。

2.学习融情于景的写法。

3.体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3.在拓展对照中学会阅读能力的迁移、知识的构建。

【课前活动】1.搜集的有关阿里山的知识。

2.生字词的积存。

(注音并默写)盛行( mǐ)嘉义( jiā)浓稠( chòu )山岚( lán )溢出( yì)很有( pō)骤然(zhóu )一泓( hòng )谛听( dì)静谧(mì)濛濛( méng )雄踞(jù)幢顶( chuáng )红桧( guì)孕生( yùn )参天(cān )堪( kān )称3.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梳理出作者的游踪.4.体味语言:用批注法,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语句,进行赏析【课堂活动】活动一交流分享(请将“课前活动”内容进行交流和分享)。

活动二文本探讨(请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品读语言,赏阿里山美景1.朗诵4—7节,找出每末节各写了阿里山的什么景物?各有何特点?潭水:清澈原始丛林:宁静青苔:绿、厚、密丛林:一望无际2.小组讨论,每一景物各选一句,讨论作者用了什么方式来写出景物的特点,进行赏析。

第4节: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水木相映的美景。

第5节:对偶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拍鲜明,读起来和谐悦耳。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中假设有假设无的声音,以声衬静,更表现了丛林中的静谧。

运用反复,节拍鲜明,富有音乐美,强调宁静。

第6节:运用比喻,从视觉、触觉描述青苔的密度、厚度、颜色。

第7节: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丛林一望无际的特点。

运用比喻(博喻),写出树木的高大、姿态各异和盘曲之势。

用助词“之”调剂音节,使句式整齐,而且运用比喻、拟人写出了丛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定稿)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定稿)

《阿里山纪行》教学研究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阿里山风光的图画美,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预学篇1、作者档案:吴功正,1943年生,江苏如皋人。

其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美学史。

2、背景回望:1997年7月初,吴功正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

台湾学者陪伴他游览了阿里山。

作者深深的陶醉于阿里山的迷人风光,回来后写下此文。

3、阅读课文后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莽莽..()山岚.()恍.()如隔世一泓.()堪.()称谛.()听禅.()院鱼鳖.()导学篇【活动方案】第1课时活动1:欣赏多媒体呈现的阿里山风景图片,同时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活动2:预习成果展示:1、生简介作者。

2、展示生字词的积累。

莽莽..()山岚.()恍.()如隔世一泓.()堪.()称谛.()听禅.()院鱼鳖.()活动3:朗读课文:1、听录音示范朗读。

2、阿里山美吗?请你自己来读一读这篇美文。

并思考阿里山的风景总体上有什么特点呢?在文章中找一句话概括阿里山的特点。

活动4:整体感知:1、文章中作者着重为我们描绘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景,那么作者带我们游览了那些如画的美景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来。

2.跟着作者的行踪我们游览了姊妹潭、原始森林、曲径青苔、木桧林海及各景点,作者是怎么安排这些景色介绍的顺序的?这种根据自己的行踪安排游览顺序的观察方法叫什么?第2课时活动1:品味语言:作者把阿里山的景色描写的很美,请自选一处你喜欢的景色欣赏品读,谈谈你的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温馨提示:(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3)拟声美:运用拟声词等。

)活动2:体悟情感。

这种精神的美丽来源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那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呢?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在文章中找一找,有没有哪里交代来阿里山的缘由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村一中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走进阿里山》
主备人:______ 授课人:______ 备课组长:_________ 领导审核:_______
八年级____班学生:________ 学习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学习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感知多彩多姿的大千世界。

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学习内容】
1、教材内容《阿里山纪行》。

2、相关内容《阿里山的云雾》、《阿里山的神奇》、《阿里山和日月潭》
【学法指导】
赏析语言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赏析语言:句中的“……”词生动地写出了……表现了作者……
2、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现了作者……
3、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语言: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式工整、使文章读起来整齐匀称、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显示音乐美。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感知美
《阿里山纪行》
1、阿里山的风光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概括)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阿里山风光,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景点特征。

(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


二、合作学习,品味美
1、《阿里山纪行》中有没有用得非常精妙的奇词妙句?请找出几例让你怦然心动的词句品读玩味并作简要分析。

(结合“学法指导”去分析)
三、阅读材料(一)
阿里山的云雾
华莎
雨停了,在去姊妹潭的途中,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山间的云雾。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

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

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尔后,山里慢慢起风了。

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匿藏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四、阅读材料(二)
阿里山的神奇
峦峰
阿里山以日出、云海、晚霞、森林、登山火车等五奇而闻名于世。

晨立山顶,高瞻远瞩,满目空旷,树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拂面的清风,令人心旷神怡。

脚踏茫茫云海,神奇的太阳犹如一颗耀耀生辉的钻石,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从云际腾腾升起。

为冷寂的山顶顿添许多温暖,令连绵起伏的群山焕发出勃勃生气,让立于山顶的人们充满着人生的希望。

缥缈的白云,弥漫于山顶,恰似阵阵波涛,汹涌起伏,令人感受高山临海的妙趣。

随着山风的缠绕,白云的形状千变万化,时儿象瀑布而一泻直下,时儿象泰山而巍然高耸,时儿象奇花而怒放天际,时儿象千军万马而驰骋疆场。

在夕阳的折射下,色彩斑斓的晚霞更是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阿里山森林公园可让人们沐浴于森林,感受清新的森林气息。

叶杆娇小,果实高挂的槟榔树遍布阿里山谷,上延至每个山坡;漂亮的槟榔西施身着民族服装,面带微笑,以高亢的山歌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枝繁叶茂的榕树葱笼翠绿,繁生在枝干上的树根犹如老人的胡须形成奇特的树状。

满山遍野的奇花异草散发出阵阵芳香。

生长于山顶的红桧、扁柏、铁杉、台湾杉、华山松,迎风而立,昂首挺拔,犹如坚守在海岸的勇士。

面对太平洋的汹涌波涛,以坚强的品性,伟岸的资,顽强的毅力而临危不惧,忠于职守。

立于热带的阿里山,林木葱翠,百花争艳。

春季的阿里山,花团绵簇、游人如织。

山樱、吉野樱、大岛樱、车锦樱、普贤象樱等诸多樱花烂漫于三月的阿里山。

台湾一叶兰、西洋苹果花、木兰、垂丝海棠,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奇花争相怒放,各显娇态,引人注目,美不胜收。

炎炎夏日,倘佯在森林里清爽宜人,听鸟语、闻花香、阴离子、芬多精处
处弥漫,令人享尽森林浴的乐趣。

调皮的阿里山山椒鱼跳跃于草丛间,冠羽画眉倚在枝头悠闲的唱着山歌,菊唐草、金钱薄荷、海芋、射干菖蒲等五颜六色的山花灿烂夺目。

阿里山的秋季,除了观赏日出朝阳与夕阳余晖璀璨绚丽的晚霞外,更是欣赏云海翻腾,波涛起伏的壮丽奇景的最佳季节。

那贴梗海棠盛开着彤红的花朵,面对奇特的云海展示出开心的笑容。

白耳画眉、青背山雀立于果实累累的枝头欢唱着美妙的山歌。

阿里山的冬季,枫叶红红,落叶缤纷,满山的青枫,红榨槭艳丽脱俗,耀眼夺目。

在眺望中央山脉雾景中,独放的腊梅傲雪而开,桃叶珊瑚结出红红的果实,争辉相印。

夕阳西下,观光车急驰在阿里山的盘山公路上,沉浸于阿里山故事中的我毫无晕车的感受,满心都是兴奋和满足。

阿里山的背后的故事令我动心,阿里山的美景令我陶醉
五、阅读材料(三)
阿里山风光
台湾最负盛名的风景区--阿里山,并非仅指一座山,而是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

从嘉义乘登山火车4小时可达阿进而山风景区。

区内群峰参峙,溪壑纵横,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飞瀑之秀丽。

最高处海拔2663米,山虽不算高,但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之说。

通往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合称“五奇”。

铁路全长72公里,
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

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

登山途中,尚可在几小时内历览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大类型的植被景观。

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

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凡是到阿里山的游客,都要亲眼看看“阿里山神木”的雄姿。

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车站东侧,耸立着一棵高凌云霄的大树,树身略倾侧,主干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却苍翠碧绿,树高52米左右,树围约23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

据推算它已有3000多年高龄,约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被称为“周公桧”,是亚洲树王,仅次于美洲的巨极“世界爷”。

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

第一代树龄已逾千年,在它老死干枯的躯体中出生的第二代,也已根老壳空,残存的树干上又生出的第三代却枝繁叶茂,碧绿青葱,有3米多高。

如此三代,同一根株,树中生树,枯而复荣,实乃世间罕见的神树。

漫山遍野的樱花是阿里山又一奇观。

樱花最盛处在阿里山“游客中心”一带,阳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了殷红、洁白的樱花,一堆堆,一丛丛,艳丽多姿,与森林的黛绿嫩翠交织成一片锦绣,阿里山群峰像穿上了绿底红花的盛装,令人如痴如醉。

黄昏的时候,阿里山经常出现景色壮丽的云海。

登上山顶平台,放眼远
眺,白云从山谷涌起,迎风飘荡,时而如汪洋一片,淹没千山万岭,露在云海上的峰类、树木好像一座座浮屿;时而如浪花翻飞,高潮迭起;时而如大地铺絮,足下一片白茫茫;时而如山谷堆雪,林海中山头若隐若现,颇似海市蜃楼。

若是晴天,落日的万道金光照射在云海上,闪耀出千万种色彩,茶色、杏黄、宝蓝、艳红、碧绿、变化无穷,更显神秘迷人。

游阿里山,不能不看日出。

在阿里山名峰祝山之巅的平台上,有一座漂亮的观日楼。

凌晨登临楼台,山中空气清新洁净,头上晨星点点,四周群山起伏,林涛声声。

东方微露一抹红晕,淡若无有,却又似弥漫天空。

刹那间红光蓦地增强,远方玉山苍色的轮廓突然镶上耀眼的金边,一瞬间,太阳似跳跃般地腾空出现在玉山上,万丈光芒四射,道道彩霞纷呈,青山翠谷,气象万千。

好一个“日出奇观”!
阿里山附近,还有姐妹潭和孔雀溪,也是游人访幽探胜之地。

姐妹潭是两个相距百来步彼此相依相偎的小湖,犹如阿里山的两只水汪汪的眼睛。

姐潭为长形,积水深黛,一往情深;妹潭呈圆形,积水清浅,明净似镜。

环潭树木倒影如画,并有凉亭、小桥点缀其间。

在阿里山林区,还有慈云寺、树灵塔、受镇官及高山博物馆、高山植物园等名胜。

阿里山的风光,名不虚传,游人无不醉然。

六、妙笔生花,抒情怀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悠远的歌。

同样,我们家乡林州的风景也是美不胜收,请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来书写家乡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