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内企业迅速发展,企业为引进、留住优秀人才,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需要完善、落实好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年金的制度规范。2017年,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企业年金办法》,并于2018年正式实行。该《办法》贯彻落实了政府对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企业年金的具体措施。
二、企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金以及企业年金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年金的概念及性质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政府强制施行的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及盈利水平而自愿为员工设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它由企业和职工按照特定的比例提取、委托保管于专业的年金中介机构的资金,它的目的主要是保障本企业的职工在退休时能够根据在职期间的薪酬和年限得到一定的退休收入。
浅析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
经济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
101012014059 陈艺影 指导教师 林姗姗
【摘 要】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越来越大,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企业年金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2016年国务院通过了《企业年金规定》,这一规定不仅加快了我国企业年金的普及率而且响应了政府为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号召。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的概念以及企业年金会计的现状,并对相关会计处理可能涉及到的概念以及我国企业年金的实施现状以及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年金;设定受益计划;设定提存计划;会计披露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背景
根据社科院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未来的15年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増长速度将会超过世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尽管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但是我国十三亿的人口基数较大并且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所以其远远满足不了正常老年生活的需求,因此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显得及其重要。因此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IAS10),并2014年修订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IAS9),重新界定设定受益计划的范围,这一举措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决心。
(二)企业年金会计研究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变得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养老金会计也引起了企业时时刻刻的重点关注,而企业年金作为重要的补充养老保险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例如:1948年,美国制定的养老金会计准则《养老金计划:基于过去服务的年金成本会计处理》为许多国家的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IAS19),此准则是在充分吸收了各国的研究精髓而制订成,并且于2011年重新修订,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该准则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年金下与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的会计核算,而且更加适应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因此不足之处较多,仍有待完善。基于财务绩效视角下,周艳(2012)重新设计了企业年金的缴费—投资、营运—发放三个环节的财务运行框架,并比较分析了DB模式和DC模式,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在对比分析了美国的养老金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后,林丽(2013)提出了要分清企业年金会计的主体、完善对于DC模式和DB模式下的会计核算规范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李露(2014)认为现有的会计准则在对于养老金会计处理的部分所设定的相关科目仍不够完善,养老金相关负债只在“应负职工薪酬”中记录的处理方式有欠妥当。通过对DB计划的企业年金会计举例研究,郑可人(2015)分析了精算损益的构成,该案例将“重新计量损益”进行了独立核算。这个会计处理方法和2011年新修订的IAS 19处理方法相统一,其优点是能更清晰的反映出企业年金计划缴费的企业当期损益报告,缺点是其他综合收益的波动很大。龙玉其(2015)对国外职业年金的发展与运行机制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国外职业年金制度中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郭剑平,黄健元,缪俊花(2016)在剖析了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现状后提出职业年金将在立法税收等方面推进企业年金的改革,并提出了通过税收等政策推动企业年金发展进而推进养老保险体系的供给侧改革。严复海与薛婷婷(2016)分析了我国的养老金会计体系目前的主要情况,认为现行的体系已远无法达到企业在进行相关养老金会计核算时所要求的标准,提出当前的会计核算以及信息披露过程中仍留存的一些问题及与之相对应的改善对策。张晶如(2016)对DB计划在认定和会计处理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明确划分我国企业年金的前提下,对不同混合型企业年金的归属认定进行补充;二是对DB计划义务的现值采用偿债基金的方法对其进行摊销;三是将过去服务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改为不在发生的时候就确认,而是在先记在工作底稿中,并且按照直线法摊销,然后计入以后年度企业年金的净成本中。在企业年金会计处理问题上,马东惠、卢静(2017)指出了企业年金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以及DB型企业年金的计量存在缺陷,并提出应合理选择企业年金的计量属性、确定DB型企业年金各项系数的解决办法。从企业年金改革的分析中,郑秉文(2017)认为企业年金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参与率较低,其后果既不利于提高替代水平,也不利于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得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关键时刻,应将扩大参与率作为改革重点的结论。通过对比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的发展特征,俞慧君(2017)提出了企业年金增速放缓的多方面原因,包括积累基金基数的影响,具有建立企业年金能力的央企、国企、外企、经营较好的民营企业已建立完毕;经济增速变慢,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新建企业年金计划意愿较低;钢铁、煤炭等能源行业持续低迷,导致企业缴费大幅减少或者中断。如果未来经济发展持续放缓,企业年金增速变慢的趋势将无法避免,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年金计划显得尤为重要。朱清洪(2017)指出了我国养老金实际情况和预估仍有着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养老金监管不足,据此提出了会计披露中所存有的主要缺陷及相应的建议。
二、企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金以及企业年金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年金的概念及性质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政府强制施行的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及盈利水平而自愿为员工设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它由企业和职工按照特定的比例提取、委托保管于专业的年金中介机构的资金,它的目的主要是保障本企业的职工在退休时能够根据在职期间的薪酬和年限得到一定的退休收入。
浅析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
经济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
101012014059 陈艺影 指导教师 林姗姗
【摘 要】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越来越大,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企业年金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2016年国务院通过了《企业年金规定》,这一规定不仅加快了我国企业年金的普及率而且响应了政府为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号召。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的概念以及企业年金会计的现状,并对相关会计处理可能涉及到的概念以及我国企业年金的实施现状以及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年金;设定受益计划;设定提存计划;会计披露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背景
根据社科院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未来的15年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増长速度将会超过世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尽管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但是我国十三亿的人口基数较大并且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所以其远远满足不了正常老年生活的需求,因此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显得及其重要。因此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IAS10),并2014年修订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IAS9),重新界定设定受益计划的范围,这一举措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决心。
(二)企业年金会计研究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变得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养老金会计也引起了企业时时刻刻的重点关注,而企业年金作为重要的补充养老保险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例如:1948年,美国制定的养老金会计准则《养老金计划:基于过去服务的年金成本会计处理》为许多国家的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IAS19),此准则是在充分吸收了各国的研究精髓而制订成,并且于2011年重新修订,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该准则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年金下与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的会计核算,而且更加适应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因此不足之处较多,仍有待完善。基于财务绩效视角下,周艳(2012)重新设计了企业年金的缴费—投资、营运—发放三个环节的财务运行框架,并比较分析了DB模式和DC模式,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在对比分析了美国的养老金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后,林丽(2013)提出了要分清企业年金会计的主体、完善对于DC模式和DB模式下的会计核算规范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李露(2014)认为现有的会计准则在对于养老金会计处理的部分所设定的相关科目仍不够完善,养老金相关负债只在“应负职工薪酬”中记录的处理方式有欠妥当。通过对DB计划的企业年金会计举例研究,郑可人(2015)分析了精算损益的构成,该案例将“重新计量损益”进行了独立核算。这个会计处理方法和2011年新修订的IAS 19处理方法相统一,其优点是能更清晰的反映出企业年金计划缴费的企业当期损益报告,缺点是其他综合收益的波动很大。龙玉其(2015)对国外职业年金的发展与运行机制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国外职业年金制度中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郭剑平,黄健元,缪俊花(2016)在剖析了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现状后提出职业年金将在立法税收等方面推进企业年金的改革,并提出了通过税收等政策推动企业年金发展进而推进养老保险体系的供给侧改革。严复海与薛婷婷(2016)分析了我国的养老金会计体系目前的主要情况,认为现行的体系已远无法达到企业在进行相关养老金会计核算时所要求的标准,提出当前的会计核算以及信息披露过程中仍留存的一些问题及与之相对应的改善对策。张晶如(2016)对DB计划在认定和会计处理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明确划分我国企业年金的前提下,对不同混合型企业年金的归属认定进行补充;二是对DB计划义务的现值采用偿债基金的方法对其进行摊销;三是将过去服务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改为不在发生的时候就确认,而是在先记在工作底稿中,并且按照直线法摊销,然后计入以后年度企业年金的净成本中。在企业年金会计处理问题上,马东惠、卢静(2017)指出了企业年金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以及DB型企业年金的计量存在缺陷,并提出应合理选择企业年金的计量属性、确定DB型企业年金各项系数的解决办法。从企业年金改革的分析中,郑秉文(2017)认为企业年金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参与率较低,其后果既不利于提高替代水平,也不利于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得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关键时刻,应将扩大参与率作为改革重点的结论。通过对比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的发展特征,俞慧君(2017)提出了企业年金增速放缓的多方面原因,包括积累基金基数的影响,具有建立企业年金能力的央企、国企、外企、经营较好的民营企业已建立完毕;经济增速变慢,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新建企业年金计划意愿较低;钢铁、煤炭等能源行业持续低迷,导致企业缴费大幅减少或者中断。如果未来经济发展持续放缓,企业年金增速变慢的趋势将无法避免,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年金计划显得尤为重要。朱清洪(2017)指出了我国养老金实际情况和预估仍有着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养老金监管不足,据此提出了会计披露中所存有的主要缺陷及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