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PPT39页)
合集下载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1、环境的负荷 环境能够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的多少,称为环境的
负荷。 高负荷的环境就是传递大量感觉信息的环境; 低负荷的环境就是刺激信息量较少的环境。 高负荷环境比低负荷环境具有更高唤醒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 复杂性。
强度:感觉刺激的绝对值; 新奇性:指对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的熟悉程度; 复杂性:指环境包含不同信息的种类。
(2)新奇性——环境中出现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特 性的程度。
(3)意外性——环境出人意料的程度。 (4)不一致性——某一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致的程度
。 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不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的
对象,是被判断为最美的;过高或者过低的对象是不美甚 至是丑的。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2、个人应激物
个人应激物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物
应激量表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
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前者较为轻松自然,后者相对紧张和集中注意 。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2、不定性、唤醒与美学评价
不论广泛探索还是特殊探索,前提是环境中 必须有唤醒主体的刺激。
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 唤醒水平也随之升高,二者呈直线 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随着不定性的增加,唤醒 水平继续提高,探索的兴趣不 再增加,而对场所的偏爱反而 降低。
负荷。 高负荷的环境就是传递大量感觉信息的环境; 低负荷的环境就是刺激信息量较少的环境。 高负荷环境比低负荷环境具有更高唤醒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 复杂性。
强度:感觉刺激的绝对值; 新奇性:指对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的熟悉程度; 复杂性:指环境包含不同信息的种类。
(2)新奇性——环境中出现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特 性的程度。
(3)意外性——环境出人意料的程度。 (4)不一致性——某一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致的程度
。 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不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的
对象,是被判断为最美的;过高或者过低的对象是不美甚 至是丑的。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2、个人应激物
个人应激物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物
应激量表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
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前者较为轻松自然,后者相对紧张和集中注意 。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2、不定性、唤醒与美学评价
不论广泛探索还是特殊探索,前提是环境中 必须有唤醒主体的刺激。
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 唤醒水平也随之升高,二者呈直线 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随着不定性的增加,唤醒 水平继续提高,探索的兴趣不 再增加,而对场所的偏爱反而 降低。
环境心理学教学课件

行为场合 场所中的活动模式是固定的、规范的,且不随时间的改
变而改变,于是人们进入一个场所,就象进入一个存有预设活动程序的 地方,人们的活动只是按照程序表上的内容重复着。
交互作用理论
▪ 相互作用论 强调人和环境均是一个相互包涵着的实体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不论是人还是环境,不可能不参照对方而单独定义,并且 一方的活动必然影响另一方。我们影响环境,环境亦影响我们。
同的要求,当人们对环境有相似的环境目标时,他们也就一相似的方法 来形成场所概念和场所评价。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讲演场的讲演厅和作 为集会地的讲演厅,尽管实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但评价却是不同的。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数据的类型
数据类型
对 环 境 对 环 境 对 环 境 环 境 对 行 为 环境对行为有 对 环 境 方法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它 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 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 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定义: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 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 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
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 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 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 环境评价:描述、满意、喜爱、景观评价、情感评 价
✓ 用后评价
➢ 用后评价是环境设计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综而言 之,用后评价就是用系统而严谨的方法以使用者的 观点来评价建成环境的实际效果。
➢ 用后评价包括几个重要特性
➢ 后评价的目的
➢ 用后评价的方法
➢ 评价一种研究方法的效力主要看它的信度和效度
变而改变,于是人们进入一个场所,就象进入一个存有预设活动程序的 地方,人们的活动只是按照程序表上的内容重复着。
交互作用理论
▪ 相互作用论 强调人和环境均是一个相互包涵着的实体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不论是人还是环境,不可能不参照对方而单独定义,并且 一方的活动必然影响另一方。我们影响环境,环境亦影响我们。
同的要求,当人们对环境有相似的环境目标时,他们也就一相似的方法 来形成场所概念和场所评价。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讲演场的讲演厅和作 为集会地的讲演厅,尽管实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但评价却是不同的。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数据的类型
数据类型
对 环 境 对 环 境 对 环 境 环 境 对 行 为 环境对行为有 对 环 境 方法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它 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 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 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定义: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 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 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
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 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 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 环境评价:描述、满意、喜爱、景观评价、情感评 价
✓ 用后评价
➢ 用后评价是环境设计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综而言 之,用后评价就是用系统而严谨的方法以使用者的 观点来评价建成环境的实际效果。
➢ 用后评价包括几个重要特性
➢ 后评价的目的
➢ 用后评价的方法
➢ 评价一种研究方法的效力主要看它的信度和效度
环境行为心理学文档【共115张PPT】

A. 场所的环境特征:群体活动的场所,有些是专门设计的,比较复杂和封闭的,专门服 务于特定目的。有些场所,尤其是开放性场所,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往往不那么泾 渭分明。自然环境本身的某些特征常常也能诱发一些非个体行为,从而成为某些固定 行为模式的场所。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B. 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行为场所的人员配备理论(原来称the theory of manning,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Splendid split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这是一个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也可以说是围 绕某种物体,并对该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 事物;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 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我们 可将环境区分为个体出生前的先环境,即合子环境,和出 生后的后环境,即外环境。外环境又分物理环境和社会环 境。物理环境按人类干预的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环境 和人为环境。 先(合子)环境人为环境 环境物理环境自 然环境 后(外)环境社会环境。
2. 普罗夏斯基(Proshansky,1990)提出一个描述性定义:“环境心理学是关注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心理学之目标: 1. 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 环境心理学之任务:总的来说,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去研究环境和心理 的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两大任务。
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阻抗。当个体感到行为受限制时,
心理阻抗可以消除环境对行为的限制。习得无助感;行为局限理论还认为,当控制
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习得无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
环境心理学

浙江工商大 学运动场
周围时间段人流情况 8
云水苑幼儿园
社区周围入口情况
交警大队
5 2
广旺大药房
1 钱塘江
3
杭州学正中学
正京大药房
4
500m间距
• 社区1000米辐射范围以内有交警大队以及药房,如图 2线与5线
• 社区辐射2000米内依次有药房3线、文海中学6线、工商大学7线、幼儿园8线等,服务业与 教育业都齐全 • 社区2000米以外,便可到达钱塘江1线观赏、以及学正中学4线。
南入口以及东入口人车共流的情况下,交通较混乱,
对行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危险。
第二章
社区地理位置概况
社区周围环境概况
周围时间段人流情况
社区周围入口情况
入口情况分析
小区内,主入口分别为A、B、C三个主入口
根据人流量流动调查可知 •A入口人流量流动最为频繁。对面是一条商业街,
并且,A入口处有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人口集中。
第三章
内部道路
内部设施
内部景观
有些道路坡度过于陡 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 很危险(设计问题)
水池旁边没有灯,池中 间断开的小路走起来不 方便,对于老人与小孩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设计问题)
第三章
v v
内部道路
内部设施
内部景观
• 连接两边小区的两扇铁闸门设计不合理,出口刷 卡不便利,需伸手越门,给行人造成不便,对老 人小孩更存在一定危险性(管理问题) • 夜间周围环境过于昏暗,照明不够(设计问题) • 一进门发现老人和小孩都聚集在中间玩耍跳舞, 但是空间不够,很多小孩都在没有水的喷水池玩 耍,地方过于脏乱(管理问题) • 小区内沿路边没有休息的座椅(设计问题) v
第二章
周围时间段人流情况 8
云水苑幼儿园
社区周围入口情况
交警大队
5 2
广旺大药房
1 钱塘江
3
杭州学正中学
正京大药房
4
500m间距
• 社区1000米辐射范围以内有交警大队以及药房,如图 2线与5线
• 社区辐射2000米内依次有药房3线、文海中学6线、工商大学7线、幼儿园8线等,服务业与 教育业都齐全 • 社区2000米以外,便可到达钱塘江1线观赏、以及学正中学4线。
南入口以及东入口人车共流的情况下,交通较混乱,
对行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危险。
第二章
社区地理位置概况
社区周围环境概况
周围时间段人流情况
社区周围入口情况
入口情况分析
小区内,主入口分别为A、B、C三个主入口
根据人流量流动调查可知 •A入口人流量流动最为频繁。对面是一条商业街,
并且,A入口处有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人口集中。
第三章
内部道路
内部设施
内部景观
有些道路坡度过于陡 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 很危险(设计问题)
水池旁边没有灯,池中 间断开的小路走起来不 方便,对于老人与小孩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设计问题)
第三章
v v
内部道路
内部设施
内部景观
• 连接两边小区的两扇铁闸门设计不合理,出口刷 卡不便利,需伸手越门,给行人造成不便,对老 人小孩更存在一定危险性(管理问题) • 夜间周围环境过于昏暗,照明不够(设计问题) • 一进门发现老人和小孩都聚集在中间玩耍跳舞, 但是空间不够,很多小孩都在没有水的喷水池玩 耍,地方过于脏乱(管理问题) • 小区内沿路边没有休息的座椅(设计问题) v
第二章
环境心理学--高校学生宿舍环境心理研究 ppt课件

2.调研结果分析
3.3调查问卷数据整理
PPT课件
19
2.调研结果分析
3.3调查问卷数据整理
PPT课件
20
3.问题分析
3.4得出结论 影响宿舍私密性的原因: 1.宿舍学生集聚程度高 2.宿舍走道过于狭窄 3.宿舍的公共设施太少且分布过于集中 4.空间布局本身存在欠缺
PPT课件
21
5.改良及建议
图2.3宿舍内部私密空间分析
PPT课件 17
3.问题分析
保障个人空间私密性:
私密性是学生生活需 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寝室生活的集体性,让学 生在个人私密性方面无法 得到充分保障。通过调查 研究结果,我们决定给寝 室双层床设置床帘,营造 个人空间,解决寝室学习, 生活私密性的问题。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
调查研究工作:
1现场踏勘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 使用者性别 使用者年龄 6栋 女 应届毕 业生 12栋 男 应届毕业 生 25栋 女 非毕业生 10栋 男 非毕业生 研究生宿舍 男女混合 研究生
1.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观察,相关性实验。
PPT课件
2
调查研究工作:
2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PPT课件
23
5.改良及建议
5.3宿舍内部空间设计探讨 高校宿舍模式: 1)具有地方特色 2)优化合理利用面积 3)配备方便齐全的基础设施 设置一些小型书报亭、电视室、文娱室等内容茼单、面 积小的 用房,提供一些筒单的服务. 可以在床上按上床帘,在门上按上门帘。
PPT课件
24
thanks
PPT课件 25
PPT课件
14
3.问题分析
3.3宿舍内部空间 3.3.1使用私密性。盥洗池,卫生间
2环境心理学的理论ppt课件

17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局限理论 •适应水平理论
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 环境提供的刺激有一个最佳水平,然而,由于每个人过去的经验不同, 所以要求的最佳水平也不一样。把这种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当环境 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应的改变。
完全展现、一览无余)
•度的把握 (过分神秘、故能玄虚)
6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唤醒理论(实例) 唤醒程度与绩效的关系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当唤醒水平为中等时,绩效最佳;当唤醒水平在这一 最佳点上下浮动时,绩效就会逐步降低。 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关系随任务复杂程度而发生变化。 可通过环境引起唤醒的水平高低来预测绩效情况。
环境与空间认知
一、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 1. 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 2.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
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它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3. 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3、入迷,或是产生兴趣并且参与其中;
4、兼容,想要做的事能从环境中获得支持。
例如一次郊游就可以满足恢复性环境的需要,有研究表明,在处理那些导致 注意指向疲劳任务时,参与过恢复性环境活动的人兴趣和敏捷性都有所提高。
11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刺激负荷理论(实例)
•今人与古人在人体结构上没有多大差异,然而今人所承受的信息负荷却远 远高于古人。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四面八方涌来的各种信息常常 使我们应接不暇,信息处理技术的任务就是帮助今天的人们简化信息处理过 程,更有效地选择和控制信息。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局限理论 •适应水平理论
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 环境提供的刺激有一个最佳水平,然而,由于每个人过去的经验不同, 所以要求的最佳水平也不一样。把这种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当环境 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应的改变。
完全展现、一览无余)
•度的把握 (过分神秘、故能玄虚)
6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唤醒理论(实例) 唤醒程度与绩效的关系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当唤醒水平为中等时,绩效最佳;当唤醒水平在这一 最佳点上下浮动时,绩效就会逐步降低。 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关系随任务复杂程度而发生变化。 可通过环境引起唤醒的水平高低来预测绩效情况。
环境与空间认知
一、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 1. 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 2.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
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它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3. 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3、入迷,或是产生兴趣并且参与其中;
4、兼容,想要做的事能从环境中获得支持。
例如一次郊游就可以满足恢复性环境的需要,有研究表明,在处理那些导致 注意指向疲劳任务时,参与过恢复性环境活动的人兴趣和敏捷性都有所提高。
11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刺激负荷理论(实例)
•今人与古人在人体结构上没有多大差异,然而今人所承受的信息负荷却远 远高于古人。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四面八方涌来的各种信息常常 使我们应接不暇,信息处理技术的任务就是帮助今天的人们简化信息处理过 程,更有效地选择和控制信息。
环境心理学(PPT39页).pptx

1、寻求环境刺激的方式:广泛探索和特殊探索
b i
广泛探索:没有特定目标的探索。
l i
特殊探索:被特定刺激唤醒引起注意时进行的探索。
t
y
两种探索行为都是人的需要,而且不能截然分开—— 在广泛探索中可能有特殊发现,特殊探索中也包含多样、
一般和意外。从广泛探索中发现问题,在特殊探索在寻 求答案。
前者较为轻松自然,后者相对紧张和集中注意 。
布局对总体环境的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 自然要素占优势而且未被人工要素坏其和谐性的环境 仍被认为是美的。
I
B
M
L
o
t
u
s
S o
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提出分类和环境的维度:
f
t
w
a r
分类和评价的四种环境维度 :
e |
• 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M
o b
• 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i l
• 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i
t y
• 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着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
。
I
B
M
L
o
t
u
s
S o
(三)唤醒与绩效
f
t
w a
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
r e
理想的效率,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只
|
M o
有在唤醒处于中等水平时(即环境刺激
b i
适中时)达到最高绩效,即任务绩效与
再增加,而对场所的偏爱反而
o
b
降低。
i
l i
人对环境的情感评价与环
t y
境的不定性,呈倒U形曲线关系
2021环境心理学导论.完整资料PPT

乏集中性、整体性和独特性。
坚持应用的方向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环境问
6.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6.1环境知觉和空间认知
6.2几种对人类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噪声
1.个人空间2.领域性3.拥挤4.
6.3环境:是个体或群体直接地和真实地感知环境 信息的过程。这种感知是紧接着刺激发生的, 并和过去的知识经历密切相关。
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 密度和拥挤感的关系,高密度对 动物和人类的影响,拥挤感的不同体验以及如何减少拥挤
4.环境心理学的现有理论
4.1 认知心理学倾向——以认知心理学和现象学研究方 法作为其理论根据,把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决定因 素主要归结为人的经历及认知方式。
应激理论 唤起构建理论 环境超负荷理论
环境本身
被选择的间接线索
拥挤那么是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
被选择的直接线索
判断结果
社会环境:指人们所在的社会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总体,它包括社会的经济开展水平、生产关系及相应的政治、宗教、文化、教育、法律、艺
术、哲学等。
印印军军俘 俘虏虏了了英英军军及及家家眷眷共共114466人人,,并并把把树他他们们的囚囚数禁禁在在量3333平平方方米米的的黑黑漆漆漆漆洞洞穴穴般般的的监监牢牢纯里里朴,,仅仅的有有两两个个小 小铁铁窗窗让让空空气气流流通通。。
1.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1.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以人作为中心事物〔主体〕的外部
世界——是围绕着人群的充满着各种生命体和 无生命体的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开展、从 事生产和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
自然环境:指我们周围自然界中各种自然因素 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大局部,是一个 庞大而复杂的物质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高。
低
唤醒
高
I
B
M
L
o
t
u
s
S o
二、应激理论
f
t
w
a r
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e
| M
引起应激反应的环境刺激称应激物。
o b
应激包含主观反应和客观刺激两个方面:
i
l i
首先要看客观刺激的性质与强度是否有可能对
t y
主体构成威胁或干扰;另外还要看主体的认知评价
和承受力。
I
B
需要当事的人们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波及
范围广,影响人数多。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2、个人应激物
w a
个人应激物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r
e |
3、背景应激物
应激量表
M o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
b i
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l
i
t
布局对总体环境的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 自然要素占优势而且未被人工要素坏其和谐性的环境 仍被认为是美的。
I
B
M
L
o
t
u
s
S o
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提出分类和环境的维度:
f
t
w
a r
分类和评价的四种环境维度 :
e |
• 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M
o b
• 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M
L
o
t
u
s
S
o
f t
(一)应激反应
w
a r
应激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
e |
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
M
o b
1、生理反应
i l
生理反应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抗拒阶段、衰竭
i
t y
阶段,总称为—般适应症候群,简称GAS。
2、心理反应
并非所有应激性刺激都会引起警戒反应和抗拒反应。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个人心理因素和对特定刺激
M o
性,也称视觉丰富性。
b i
(2)新奇性——环境中出现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特
l
性的程度。
i
t y
(3)意外性——环境出人意料的程度。
(4)不一致性——某一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致的程度
。
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不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的
对象,是被判断为最美的;过高或者过低的对象是不美甚 至是丑的。
多样性和模式。
i
t
y
1、最优刺激---适应水平
每个人基于过去的经验都形成了自己最习惯的刺激,
称之为最优刺激水平,即适应水平。
IBML Nhomakorabeao
t
u
s
S
o
f
t
w a
2、适应和调节
r e
当环境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与
|
M o
环境重新达到平衡:
b i
一种是改变自身对刺激的反应去适应环境;
l
i t
i
t y
后来的行为。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三、环境负荷、刺激不足、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
w
a r
(一)环境负荷理论
e |
1、环境的负荷
M
o b
环境能够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的多少,称为环境的
i l
负荷。
i
t y
高负荷的环境就是传递大量感觉信息的环境;
低负荷的环境就是刺激信息量较少的环境。
高负荷环境比低负荷环境具有更高唤醒水平。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一)场所的环境特征
w
a r
1、 群体活动的场所,有些是专门设计的、比较复杂
e |
和封闭的、专门服务于特定目的的场所 ;
M
o b
2、有些(比如建筑小品)虽然也是人为设置的,但非
i l
常简单,而且是开放的,功能也比较多样。
i
t
y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w a r e | M o b i l i t y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w a r e | M o b i l i t y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w a r e | M o b i l i t y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
w
a r
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理论涉及到场所的大小和其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w
a
r e
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
|
M o
复杂性。
b
i
l
i t
强度:感觉刺激的绝对值;
y
新奇性:指对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的熟悉程度;
复杂性:指环境包含不同信息的种类。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2、信息负荷
w a
环境负荷指的是环境的特性;
r
e |
信息负荷指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
e |
中人员的多少。
M
o b
维持某一行为场景所需要的最少人员数量称为最
i l
小维持量;
i
t y
场所能容纳的最多人员数量称为容量。
场所中的人员分为执行者和非执行者。
那些满足行为场景对成员的要求,并试图成为其
中一员的人称为申请者。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最小维持量、容量和申请者三者组合成行为场
w
a 景中不同的人员配备状况:如果某一行为场所申请
I
B
M
L
o
t
u
s
S o
环境美学的判断,与新奇性、复杂性、意外性和不
f t
一致性呈直线关系
w
a
r e
• 新奇性和意外性水平越高,不一致性越低,环境越受
| M
偏爱。
o
b i
• 对于自然环境的实验也未能验证这种倒U形曲线的关系
l i
,纯自然环境越是复杂越受偏爱。
t y
• 在自然与人工混合的环境中,人工要素的位置和空间
e |
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个体所作出的第一反应是试图
M
o b
重新建立对环境的控制,这种现象成为:心理对抗。
i
l
i
t y
人对环境的控制感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不顺心的环境;
一是自己有条件避开干扰性的刺激。
I
B
M
L
o
t u
(五)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
s
S
o
f
t
w
a
r
e
|
M
o
b
i
l
i
t
M o
信息超载的特征:
b
i l
·个人处理信息能力有限;
i t
·输入信息超过个人处理能力,就会发生信息超载,有些信
y
息会被忽略,次要任务绩效降低;
·输入信息越强、越不确定、越难控制,越易引起人注意,
使人处于过度唤醒状态,绩效降低,易发生事故;
·长时间注意后易引起信息超载,导致注意力分散,很难集
中精神。
w
a r
所谓“行为约束”,即某些因素干扰或妨碍自己想
e |
做的事情,这种干扰或妨碍可能是实际的客观存在,也
M
o b
可能仅仅是 种不自由的感觉,员重要的是从认知角度
i l
把这种情境解释为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即失去控制感,
i
t y
这是应激反应的第一阶段。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w
a r
当人感觉到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
I
B
M
L
o
t
u
s
S o
2、不定性、唤醒与美学评价
f
t
w
a r
不论广泛探索还是特殊探索,前提是环境中
e
| M
必须有唤醒主体的刺激。
o
b
i
l
i
t y
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
唤醒水平也随之升高,二者呈直线
关系。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w a
随着不定性的增加,唤醒
r e
水平继续提高,探索的兴趣不
| M
y
I B M L o t u s S o f t w a r e | M o b i l i t y
返回
I
B
M
L
o
t
u
s
S
o
f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