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第三章酶
生物化学试题 酶
![生物化学试题 酶](https://img.taocdn.com/s3/m/6d94e204bb68a98271fefa72.png)
第三章酶.三、典型试题分析1.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的Km值应该是(1995年生化考题)A.最大B.与其他底物相同C.最小D.居中E.与K3相同[答案] C2.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6年生化考题)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B. 所有的酶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 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D.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E.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答案] A3. 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催化能力显著降低,其原因是(1997年生化考题)A. 酶蛋白变形B. 失去辅酶C. 酶含量减少D. 环境PH值发生了改变E. 以上都不是[答案] B4.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A. 酶以有活性(高活性),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B. 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B.两种形式的转变有酶催化D. 两种形式的转变由共价变化E. 有放大效应[答案] B5. .测定酶活性时,在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作用物的浓度越高越好B.温育的时间越长越好C.pH必须中性D.反应温度宜以3713为佳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答案] E6.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9年生化试题)A.是由一条多肽链中若干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以线状排列而成B.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只是酶的一小部分C. 仅通过共价键与作用物结合D.多具三维结构(答案] B和D7.酶的变构调节A.无共价键变化B.构象变化C.作用物或代谢产物常是变构剂D.酶动力学遵守米式方程(答案) A、B和C8. 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2000年生化试题)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B.缺乏辅酶或辅基C. 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D. 酶原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E. 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答案] C四、测试题(一)A型题1,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C. 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D.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是有绝对特异性E.少数RNA具有酶一样的催化活性2.在常温常压及中性pH条件下,酶比一般催化剂的效率可高A.10~102倍B.102~104倍巳104~108倍D.108~1012倍E.1020倍以上3.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点A.多数酶是细胞制造的蛋白质B.易受pH,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C.只能加速反应,不改变反应平衡点D.催化效率极高E.有高度特异性4.下列哪种酶为结合酶A.淀粉酶B.酯酶 C. 转氨酶D,核糖核酸酶E.脲酶5.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有活性A.酶蛋白单独存在B.辅酶单独存在C,亚基单独存在D.全酶形式存在E,有激动剂存在6.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核苷酸A.FAD B.FMN C,FH4 D.NADP+ E,CoASH7. 下列哪中种辅酶中不含维生素A. CoASH B.FAD C.NAD+ D.CoQ E. FMN8. 对340nm紫外光有吸收特性的辅酶是A. FADH2 B.NAD+ C.FMN D.TPP E. NADH9. 辅酶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A. 维持酶蛋白的空间构象B。
生物化学I 第三章 酶学
![生物化学I 第三章 酶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90576bddccda38376bafba.png)
根据国际生化协会酶命名委员会的规定,每一个酶都用 四个打点隔开的数字编号,编号前冠以EC(酶学委员会缩 写),四个数字依次表示该酶应属的大类、亚类、亚亚类 及酶的顺序号,这种编码一种酶的四个数字即是酶的标码。
例如:EC1.1.1.27(乳酸脱氢酶) 酶
乳酸:NAD+氧化还原
u u u u
第一大类 氧化还原酶 第一亚类 —CHOH被氧化 第一亚亚类 氢受体为NAD+ 排序 顺序号为27
4. 1878年, Kü hne赋予酶统一的名称 “Enzyme”, 其意思为“在酵母中”。
Enzyme 酶
德国生物化学家
5. 1930~1936年,Northrop和Kunitz先后得到了胃蛋 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结晶,并用相应方法 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酶是蛋白质。
为此, Northrop和Kunitz于1949年共同 获得诺贝尔奖。
(1)旋光异构专一性:
(2)顺反异构专一性:
例如: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活性中心,故对底物有严格的特异性。例如乳 酸脱氢酶是具有立体异构特异性的酶,它能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 的可逆反应:
A、B、C分别为LDH活性中心的三个功能基团
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
氨肽酶
(芳香) (硷性)
羧肽酶 羧肽酶
(丙)
Ser
His 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Ser195
Asp
(4)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形状不是正好互补的。
(5)酶的活性中心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 缝(Crevice)内。
(6)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的作用力与酶分子结 合,这些次级键为:氢键、离子键(盐键)、 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 (7)酶的活性中心具有柔性或可运动性。
第三章 酶 一、 名词解释 1 Km 2 限速酶 3 酶的化学修饰 4 结合酶 5
![第三章 酶 一、 名词解释 1 Km 2 限速酶 3 酶的化学修饰 4 结合酶 5](https://img.taocdn.com/s3/m/459fe7bf87c24028915fc39a.png)
第三章酶一、名词解释1.Km2.限速酶3.酶的化学修饰4.结合酶5.Allosteric regulation6.别构调节7.Activators8.辅基9.反竞争性抑制作用10.酶的特异性二、填空1.在酶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作图呈____________双曲线,双倒数作图呈线。
2.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时的________________浓度。
3.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具有下述特点:催化反应的速度,因此又称限速酶;催化反应,因此它的活性决定于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这类酶常受多种效应剂的调节。
4. 可逆性抑制作用中,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相结合,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相结合。
5. 酶的化学修饰主要有磷酸化与脱磷酸,,________________,腺苷化与脱腺苷及SH与-S-S-互变等,其中磷酸化与脱磷酸化在代谢调节中最为多见。
6. 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的一组酶。
7. 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的表观Km ,而Vmax 。
8. 酶的特异性包括特异性,特异性与特异性。
三、问答1.简述酶的“诱导契合假说”。
2.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何异同?3.什么是同工酶?请举例说明。
4.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有哪些作用?5.说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及其实用价值。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即米氏常数。
Km米氏常数是单底物反应中酶与底物可逆地生成中间产物和中间产物转化为产物这三个反应的速度常数的综合。
Km=k2+k3/k1 米氏常数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指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还可改变代谢方向,是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常受到变构调节和/或化学修饰调节。
3.某些酶分子上的一些基团,受其他酶的催化发生共价化学变化,从而导致酶活性的变化。
4.酶分子中除含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外,还含有非蛋白部分。
第03章酶催化作用机制
![第03章酶催化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f436fe00242a8956bece48d.png)
V
Vmax
[S]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 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
V
Vmax
[S]
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 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说明酶已 经被底物所饱和。
1. 米氏方程
第 三 章 酶 催 化 作 用 机 制
1913年,米彻利斯(Michaelis)和曼吞 (Mento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 著名的米氏方程: v——反应速度; S——底物浓度; v m —— 最大反应速度; K m —— 米氏常数,为 酶催化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的底物浓度。
(一)酶的刚性与“琐和钥匙”学说
第 三 章 酶 催 化 作 用 机 制
1890年,德 国化学家费舍 尔(Fisher) 提出了著名的 “琐和钥匙” 此学说认为:酶与底物都是刚性的,二者 学说。 结构间天然存在互补的关系,就像锁和钥
匙一样。此学说较好的解释了酶对底物选 择的专一性,但不能解释酶能够高效催化 反应的原因。
中间产物学说
中间产物
第 三 章 酶 催 化 作 用 机 制
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用 中间产物学说加以解释。 酶促反应模式——中间产物学说
E+S
k1 k2
ES
k3
E+P
推导过程
米-曼氏方程式推导基于两个假设:
第 三 章 酶 催 化 作 用 机 制
E与S形成ES复合物的反应是快速平衡反应,
Dixon plot
Cornish-Bowden plot
酶的转换数
定义 — 当酶被底物充分饱和时,单位时间内 (每秒钟)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变 为产物的分子数(微摩尔数)。 意义 — 可用来比较每单位酶的催化能力。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3)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a37e11e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4e.png)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3)第三章酶【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酶13.最适pH2.固定化酶14.不可逆性抑制3.同工酶15.可逆性抑制4.酶的特异性16.激活剂5.酶的活性中心17.抑制剂6.酶原及酶原激活18.核酶7.抗体酶19.变构酶8.活化能20.酶的共价修饰9.诱导契合假说21.酶的Vma某10.初速度22.结合酶11.Km值23.酶活力12.最适温度24.比活力二、填空题25.酶是由产生的对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26.酶加速反应的机制是通过降低反应的,而不改变反应的27.结合酶,其蛋白质部分称,非蛋白质部分称,二者结合其复合物称28.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相结合那些基团称,而起催化作用的那些基团称29.当Km值近似ES的解离常数KS时,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30.酶的特异性包括特异性,特异性和特异性。
31.米曼二氏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V与[S]的数学方程式简称为,式中的..为米氏常数,它的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一半时的32.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S]对酶促反应V作图呈线,双倒数作图呈线,而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呈型。
33.可逆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进行结合影响酶的反应速度,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
34.反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表观Km,Vma某35.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称其实质是的形成和暴露过程。
36.丙二酸是酶的抑制剂,增加底物浓度可抑制。
37、同工酶是指催化化学反应,而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的一组酶。
38.辅酶与辅基的区别在于前者与酶蛋白,后者与酶蛋白39.肌酸激酶的亚基分型和型。
40.最适温度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时间有关,当反应时间延长时,最适温度可以41.某些酶以形式分泌,不仅可保护本身不受酶的水解破坏,而且可输送到特定的部位与环境转变成发挥其催化作用。
42.不可逆抑制剂常与酶以键相结合使酶失活。
动物生化第三章酶.
![动物生化第三章酶.](https://img.taocdn.com/s3/m/8370f657561252d380eb6ed3.png)
用Fe3+ 催化,效率为6×10-4 mol/mol.S,而用过氧化 氢酶催化,效率为6×106 mol/mol.S。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1克结晶酶在65C条件 下可催化2吨淀粉水解。
3.反应条件温和
酶促反应一般在pH 5-8 水溶液中进行,反 应温度范围为20-40C。
1995年,Cuenoud等发现有些DNA分子亦具有催化活性。
核酶 (ribozyme) 1981年 T. Cech发现四膜虫 rRNA前体能通过自我剪接 (self-splicing)切除内含子 ,表明 RNA也具有催化功 能 ,称之为核酶 (ribozyme)。
抗体酶(abzyme)
是具有某种酶活性的抗体,它通过制备抗体的方法制备。它是专一 于抗原分子的、有催化活性的一类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 由抗原分子促进而大量产生,并与抗原分子之间有结合专一性。抗 体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抗体。它亦是球蛋白。
酶的定义: 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活性和特殊空间构
象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了酶促动力学原 理—米氏学说。
1926年,Sumner从刀豆种子中分离、纯化得到了脲 酶结晶,首次证明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1982年,Cech对四膜虫的研究中发现RNA具有催化 作用。
一、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和Ribozyme) :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 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
FAD FAD FAD FAD FMN FAD 血红素 钴氨素辅酶
金属
Fe Fe Fe ,Mo Fe, Mo Fe,Mo Mo Cu Co
第三章 酶
![第三章 酶](https://img.taocdn.com/s3/m/78c998d3c1c708a1284a44b1.png)
2H+
FMN FMN(黄素单核苷酸)和 FAD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
酸)是脱氢酶的辅酶,运 输氢原子(质子)。
3.维生素B3(泛酸)
CH3 ︳ HO—CH2—C—CH—C—NH—CH2—CH2—C—OH ︳ ︳ ‖ ‖ CH3OH O O
B3是辅酶A(CoA)的组成成分, CoA是生物体内转酰基酶的辅
酶 、 核酶(脱氧核酶)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nzyme
一、辅助因子 二、酶的活性中心
三、同工酶
酶的不同形式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多个相同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 键连接组成的酶。
(一)B族维生素
1.维生素B1(硫胺素thiamine)
噻唑环
TPP(焦磷酸硫胺素)
辅酶TPP含维生素B1,主要功能是转移醛基。
2.维生素B2(核黄素 riboflavin)
OH CH 2 CH H 3C H 3C N N O N O NH OH CH OH CH CH 2OH
维生素B2是FMN和FAD的组成成分。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binding group):与底物相结合
催化基团(catalytic group):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位于活性中心以外,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 和(或)作为调节剂的结合部位所必需。
底物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溶菌酶的活性中心
第3章
酶
生化三
![生化三](https://img.taocdn.com/s3/m/9405d840b307e87101f6962f.png)
一、A型题(每小题1分)
1.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E)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作用物
C.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所有的酶对其作用物都有绝对特异性
E.所有的酶均由活细胞产有多个亚基组成 B.有与作用物结合的部位
C.有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 D.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都处于同一亚基上
E.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既可处于同一亚基,也可处于不同亚基上
13.关于变构剂的错误叙述是(B)
A.可与酶分子上别构部位结合 B.可使酶蛋白与辅基结合
C.损伤前酶在组织中的合成速率 D.损伤时损害的面积与程度
E.损伤后采集血标本的时间
37.下列关于ribzyme 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即核酸酶 B.本质是蛋白质 C.本质是核糖核酸
D.最早发现的一种酶 E.其辅酶是辅酶A
Km+[S] Vmax[S]
E.υ= Km[S]
Vmax+[S]
21.Km是(D)
A.作用物浓度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B.是最大反应速度时的作用物浓度
C.作用物浓度达50%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D.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50%时的作用物浓度
32.反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一种动力学效应(E)
A.使Km值升高,V不变 B.使Km值降低,V不变
C.使Km值不变,V升高 D.使Km值不变,V降低
E.使Km值和V均降低
33.存在下列那种物质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不变、Km值减少(D)
A.无抑制剂存在 B.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C.有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A.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
生物化学试题 酶
![生物化学试题 酶](https://img.taocdn.com/s3/m/9ca9659ebb4cf7ec4afed0f0.png)
第三章酶.三、典型试题分析1.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的Km值应该是(1995年生化考题)A.最大 B.与其他底物相同 C.最小D.居中 E.与K3相同[答案] C2.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6年生化考题)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B. 所有的酶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 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D.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E.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答案] A3. 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催化能力显著降低,其原因是(1997年生化考题)A. 酶蛋白变形B. 失去辅酶C. 酶含量减少D. 环境PH值发生了改变E. 以上都不是[答案] B4.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A. 酶以有活性(高活性),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B. 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B.两种形式的转变有酶催化D. 两种形式的转变由共价变化E. 有放大效应[答案] B5. .测定酶活性时,在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作用物的浓度越高越好 B.温育的时间越长越好C.pH必须中性 D.反应温度宜以3713为佳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答案] E6.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9年生化试题)A.是由一条多肽链中若干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以线状排列而成B.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只是酶的一小部分C. 仅通过共价键与作用物结合 D.多具三维结构(答案] B和D7.酶的变构调节A.无共价键变化 B.构象变化C.作用物或代谢产物常是变构剂D.酶动力学遵守米式方程(答案) A、B和C8. 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2000年生化试题)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缺乏辅酶或辅基C. 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D. 酶原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E. 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答案] C四、测试题(一)A型题1,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C. 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D.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是有绝对特异性E.少数RNA具有酶一样的催化活性2.在常温常压及中性pH条件下,酶比一般催化剂的效率可高A.10~102倍 B.102~104倍巳104~108倍D.108~1012倍 E.1020倍以上3.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点A.多数酶是细胞制造的蛋白质B.易受pH,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C.只能加速反应,不改变反应平衡点D.催化效率极高 E.有高度特异性4.下列哪种酶为结合酶A.淀粉酶 B.酯酶 C. 转氨酶D,核糖核酸酶 E.脲酶5.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有活性A.酶蛋白单独存在 B.辅酶单独存在 C,亚基单独存在D.全酶形式存在 E,有激动剂存在6.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核苷酸A.FAD B.FMN C,FH4 D.NADP+ E,CoASH7. 下列哪中种辅酶中不含维生素A. CoASH B.FAD C.NAD+ D.CoQ E. FMN8. 对340nm紫外光有吸收特性的辅酶是A. FADH2 B.NAD+ C.FMN D.TPP E. NADH9. 辅酶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A. 维持酶蛋白的空间构象 B。
第三章 酶 习题答案
![第三章 酶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a3e84d336c1eb91a375dda.png)
参考答案:第三章酶一、填空题1、组成酶的蛋白质叫酶蛋白,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2、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酶分子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亲核基团主要有:组氨酸的咪唑基,丝氨酸的羟基及半胱氨酸的巯基。
4、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5、米氏常数的求法有L,B双倒数作图法和Hanes作图法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L,B 双倒数作图法。
6、1/km可近似地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Km越大,表明亲和力越小。
7、酶活性中心的特点:①是凹穴状、②体积小、③具有一定的、可变的几何形状。
8、酶的结合部位决定酶与底物的结合(或专一性),而催化部位决定酶分子的催化性质。
9、酶活性中心往往处于酶分子表面的凹陷部位中,形成疏水区,从而使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加强。
10、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便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11、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将不变,Km值将增大。
12、表示酶量的多少常用酶活力单位数表示。
13、酶原激活的本质是酶的活性中心的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14、酶催化的反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极高的催化效率和高度的专一性。
15、全酶包括酶蛋白和辅助因子。
16、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GSH能提高此酶活力,那么可以推测巯基基团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
17、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18、L-精氨酸酶只作用于L-精氨酸,而对D-精氨酸无作用,因此此酶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
19、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的Vmax,而非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Km。
20、同工酶是一类功能相同、组成或结构不同的一类酶。
21、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做为某些酶的辅基形式为FMN 、FAD 两种。
22、泛酸在生物体内主要作为CoA 、ACP 的组成成分存在,其组成物的功能基因是-SH __,可传递酰基。
23、NAD、FAD、COA的相同之处在于三者均有AMP 作为其成分。
第三章 酶化学
![第三章 酶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a331aafafab069dc5022015a.png)
5. 金属离子的催化效应
金属离子与底物形成络合物,稳定中间过渡态; 金属离子通过屏蔽底物的负电荷,使亲核反应更容易 进行。 6. 活性部位的疏水效应 活性部位通常位于疏水环境的裂缝中,使得酶和底物 的弱相互作用力变强,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理(了解) 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理(了解)
酯酶 酯酶
甘油+ 3 脂肪酸
R1-COO-R2+H2O 蔗糖+H2O 棉子糖+H2O
蔗糖酶
R1-COOH + R2OH 葡萄糖 + 果糖 果糖 + 蜜二糖
蔗糖酶
b. 基团专一性(族专一性)
(2)立体异构专一性 旋光异构专一性 L-氨基酸氧化酶只对L-氨基酸起作用,对D- 氨基酸无作用。 D-氨基酸氧化酶只对D-氨基酸起 作用,对L-氨基酸无作用。 精氨酸酶催化L-精氨酸;乳酸脱氢酶催化L-乳酸; 苦杏仁酶只催化β-甲基葡萄糖苷水解,对α-甲基葡 萄糖苷无水解活性。
3. X-射线晶体衍射法 X4. 定点诱变法 定点突变的方法改变编码蛋白质的DNA的顺序, 定点突变的方法改变编码蛋白质的DNA的顺序, 通过判断突变前后酶活性的变化来研究酶的活性中心。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1. 酶和底物的邻近和定向效应 邻近效应是指通过底物在酶分子表面的定位从而大大 提高底物的局部浓度,使反应速度加快的效应。 定向效应是指底物在酶的作用下,采取有利于反应进 行的取向。
2. 酶和底物的诱导契合
底物在酶的作用下,某些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发生改 变,产生电子张力,底物分子形变,导致反应易于进行 的效应。
3. 酸碱催化效应
酶通过向底物分子提供瞬时的质子或接受瞬时的 质子而稳定酶-底物复合物,加快反应进行的效应。
生物化学精彩试题酶
![生物化学精彩试题酶](https://img.taocdn.com/s3/m/e75221f9240c844769eaee64.png)
第三章酶.三、典型试题分析1.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的Km值应该是(1995年生化考题)A.最大B.与其他底物相同C.最小D.居中E.与K3相同[答案] C2.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6年生化考题)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B. 所有的酶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 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D.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E.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答案] A3. 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催化能力显著降低,其原因是(1997年生化考题)A. 酶蛋白变形B. 失去辅酶C. 酶含量减少D. 环境PH值发生了改变E. 以上都不是[答案] B4.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A. 酶以有活性(高活性),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B. 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B.两种形式的转变有酶催化D. 两种形式的转变由共价变化E. 有放大效应[答案] B5. .测定酶活性时,在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作用物的浓度越高越好B.温育的时间越长越好C.pH必须中性D.反应温度宜以3713为佳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答案] E6.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9年生化试题)A.是由一条多肽链中若干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以线状排列而成B.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只是酶的一小部分C. 仅通过共价键与作用物结合D.多具三维结构(答案] B和D7.酶的变构调节A.无共价键变化B.构象变化C.作用物或代谢产物常是变构剂D.酶动力学遵守米式方程(答案) A、B和C8. 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2000年生化试题)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B.缺乏辅酶或辅基C. 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D. 酶原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E. 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答案] C四、测试题(一)A型题1,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C. 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D.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是有绝对特异性E.少数RNA具有酶一样的催化活性2.在常温常压及中性pH条件下,酶比一般催化剂的效率可高A.10~102倍B.102~104倍巳104~108倍D.108~1012倍E.1020倍以上3.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点A.多数酶是细胞制造的蛋白质B.易受pH,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C.只能加速反应,不改变反应平衡点D.催化效率极高E.有高度特异性4.下列哪种酶为结合酶A.淀粉酶B.酯酶 C. 转氨酶D,核糖核酸酶E.脲酶5.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有活性A.酶蛋白单独存在B.辅酶单独存在C,亚基单独存在D.全酶形式存在E,有激动剂存在6.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核苷酸A.FAD B.FMN C,FH4 D.NADP+ E,CoASH7. 下列哪中种辅酶中不含维生素A. CoASH B.FAD C.NAD+ D.CoQ E. FMN8. 对340nm紫外光有吸收特性的辅酶是A. FADH2 B.NAD+ C.FMN D.TPP E. NADH9. 辅酶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A. 维持酶蛋白的空间构象B。
03.第三章 酶
![03.第三章 酶](https://img.taocdn.com/s3/m/bd661e3167ec102de2bd893b.png)
(二)必需基团
(essential group)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 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 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 基团。 1.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 (binding group) 与底物相结合 催化基团 (catalytic group) 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2.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是:在反 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只能催化热 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只能加速可逆反 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酶是蛋白质(或核酸),又具有一般 催化剂所没有的特征。
位于活性中心以外,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 构象所必需。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底物
+ +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二、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一)酶原
有些酶在细胞 内合成或初分泌时 无活性,此无活性 前体称为酶原。
(三)激活过程
酶原
在特定 条件下
特定的肽链水解 分子构象发生改变 酶的活性中心形成
(二)酶原的激活
一、高度的催化效率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 倍,比一般催化剂高107~1013倍。
二、高度的特异性
酶的特异性(specificity)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 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 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 性或专一性。
根据酶对其底物结构选择的严格程度又分为3 种类型。
(一)米氏方程式
1. 酶促反应模式——中间产物学说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https://img.taocdn.com/s3/m/a8041877312b3169a451a4ff.png)
2)高度专一性
• 酶的专一性 (Specificity)(特异性)
指酶在催化生化反应时对底物的选择性。
3)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变化敏感
• 酶促反应一般在pH 5-8 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温度范
围为20-40C。 • 高温或其它苛刻的物理或化学条件,将引起酶的失活。
4) 酶的催化活力受调控
如抑制剂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节、酶原激活 及激素控制等。
结构专一性 键专一
基团专一
1)绝对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 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个特定的 底物。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 例:脲酶、
O
2HN-C-NH2
• 精氨酸酶
2)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 酶的作用对象不是一种底物,而是一类化合物或
+ E
酶 与 中 间 产 物
3、决定酶专一性的机制
(a)锁钥学说: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
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
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b)诱导契合学说:
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但酶的活性 中心具有一定的柔性,两者相遇底物诱导酶构象发生变 化,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2)酸碱性基团:
CH2 H2N CH2 C
• Asp和Glu的羧基
• Lys的氨基
OH H2N
• Tyr的酚羟基
• His的咪唑基 • Cys的巯基等
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
• 只占酶分子总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 具有三维空间结构
• 酶的活性部位和底物的辨认和结合过程,称
为诱导契合(induced-fit)
生化习题_第三章__酶[1]
![生化习题_第三章__酶[1]](https://img.taocdn.com/s3/m/f99799c66137ee06eff9189d.png)
第三章酶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酶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酶有高度的的特异性B. 酶有高度的催化效能C. 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D. 酶具有代谢更新的性质E. 酶由活细胞产生,从细胞分离出来后仍有催化效能2. 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C.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D.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具有绝对特异性E.上述都不对3. 下列有关酶蛋白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属于结合酶的组成部分B.为高分子化合物C.与酶的特异性无关D.不耐热E.不能透过半透膜4. 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其活性大大降低或消失,这是因为:A.亚基解聚B.酶蛋白变性C.失去辅酶D.缺乏底物与酶结合所需要的能量E.以上都不对5. 有关酶原激活方式的正确叙述是:A.氢键断裂,改变酶分子空间构象B.酶蛋白与辅酶或辅基结合C.酶蛋白进行化学修饰D.亚基解聚或亚基聚合E.切除寡肽或肽段,酶分子构象改变6. 有关同工酶的正确叙述是:A.不同组织的同工酶谱不同B.催化的化学反应不同C.酶蛋白分子结构、性质、电泳行为相同D.同工酶的一级结构一定相同E.同工酶对同种底物亲和力相同7. 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B.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结合基团、催化基团C.酶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位于同一肽链上但一级结构相距很远D.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E.酶的活性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8. 酶的纯粹竞争性抑制刑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A. Vm不变,km增大B.Vm不变, km减小C.Vm增大,km不变D.Vm减小, km不变E.Vm和km都不变9. 磺胺药物治病原理是:A. 直接杀死细菌B.细菌生长所必需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生长某必需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D.细菌生长所必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E.分解细菌的分泌物10. 有机磷农药作为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A.巯基 B.羟基C.羧基 D. 咪唑基E. 氨基11. 酶原激活的实质是:A. 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B.酶蛋白的变构效应C.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D 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结构不变E.以上都不对12. 乳酸脱氢酶同于:A.氧化还原类 B.转移酶类C. 水解酶类D. 异构酶类E. 合成酶13.下列有关酶的辅助因子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是B族维生案B.是由活性部位的若干氨基酸组成C.决定酶的专一性D.不参与活性部位的组成E.是一类对热稳定非蛋白小分子物质14.唾液淀粉酶经透析后活性明显降低,其原因是:A. 酶蛋白变性B. 失去了辅酶C.酶被稀释 D.失去了C1-E.酶被水解15.某种酶活性需以-SH为必需基团。
(完整版)生物化学酶
![(完整版)生物化学酶](https://img.taocdn.com/s3/m/3c824ddce518964bcf847cf4.png)
第三章酶与辅酶一、知识要点在生物体的活细胞中每分每秒都进行着成千上万的大量生物化学反应,而这些反应却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且速度非常快,使细胞能同时进行各种降解代谢及合成代谢,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生物细胞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以极高的速度和很大的专一性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由于生物细胞中存在着生物催化剂——酶。
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不同于一般的催化剂,它具有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和酶活可调控性等催化特点。
酶可分为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六大类。
酶的专一性可分为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其中相对专一性又分为基团专一性和键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又分为旋光异构专一性、几何异构专一性和潜手性专一性。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底物浓度(S)、酶液浓度(E)、反应温度(T)、反应pH值、激活剂(A)和抑制剂(I)等。
其中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为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 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分别对Km 值与V max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酶的催化机理包括过渡态学说、邻近和定向效应、锁钥学说、诱导楔合学说、酸碱催化和共价催化等,每个学说都有其各自的理论依据,其中过渡态学说或中间产物学说为大家所公认,诱导楔合学说也为对酶的研究做了大量贡献。
胰凝乳蛋白酶是胰脏中合成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活性中心由Asp102、His57及Ser195构成一个电荷转接系统,即电荷中继网。
其催化机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反应的酰化阶段,第二阶段为水解反应的脱酰阶段。
同工酶和变构酶是两种重要的酶。
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不完全相同的一组酶;变构酶是利用构象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活性的酶,是一个关键酶,催化限速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酶本章要点生物催化剂——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1.单体酶:由单一亚基构成的酶。
(如溶菌酶)2.寡聚酶: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酶。
(如磷酸果糖激酶-1)3.多酶复合物(多酶体系):几种具有不同催化功能的酶可彼此聚合。
(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4.多功能酶(串联酶):一些酶在一条肽链上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催化功能。
(如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一)、酶的分子组成中常含有辅助因子1.酶蛋白主要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及其催化机制;辅助因子主要决定酶促反应的性质和类型。
2.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性,只有全酶才具有催化作用。
3.辅酶与酶蛋白的结合疏松,可以用透析和超滤的方法除去。
在酶促反应中,辅酶作为底物接受质子或基团后离开酶蛋白,参加另一酶促反应并将所携带的质子或基团转移出去,或者相反。
4.辅基则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将其除去。
在酶促反应中,辅基不能离开酶蛋白。
5.作为辅助因子的有机化合物多为B族维生素的衍生物或卟啉化合物,它们在酶促反应中主要参与传递电子、质子(或基团)或起运载体作用。
金属离子时最常见的辅助因子,约2/3的酶含有金属离子。
6.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的主要作用①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参加催化反应,使底物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形成正确的空间排列,有利于酶促反应的发生;②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形成三元复合物;③金属离子还可以中和电荷,减小静电斥力,有利于底物与酶的结合;④金属离子与酶的结合还可以稳定酶的空间构象。
7.金属酶:有的金属离子与酶结合紧密,提取过程中不易丢失。
8.金属激活酶:有的金属离子虽为酶的活性所必需,但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结合。
(二)、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执行其催化功能的部位1.酶的活性中心(活性部位):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2.酶的必需基团:酶分子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
3.有的必需基团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内,有的必需基团位于酶的活性中心之外。
4.5.酶活性中心内的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较远,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接近,共同组成酶的活性中心。
辅助因子常参与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6.酶活性中心具有三维结构,往往形成裂缝或凹陷。
这些裂缝或凹陷由酶的特定空间构象所维持,深入到酶分子内部,且多由氨基酸残基的疏水基团组成,形成疏水“口袋”。
7.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虽然不直接参与催化作用,却为维持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和(或)作为调节剂的结合部位所必需。
(三)、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1.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2.同工酶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基因趋异的产物,因此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同工酶也可解释为“由不同基团或复等位基因编码,催化相同反应,但呈现不同功能的一组酶的多态型。
”3.由同一基因转录的mRNA前提经过不同的剪接过程,生成的多种不同mRNA的翻译产物(一系列酶)也属于同工酶。
4.同一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中,编码不同亚基的基因开放程度不同,合成的亚基种类和数量也不同,这使得某种同工酶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以及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也不同,形成不同的同工酶谱。
二、酶的工作原理酶与一般的催化剂一样,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质和量的改变。
它们都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只能加速反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即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一)、酶促反应特点1.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2.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①绝对专一性:有的酶只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分子,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
②相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专一性不是根据整个底物分子结构,而是根据底物分子中特定的化学键或特定的基团,因而可以作用于含有相同化学键或化学基团的一类化合物。
3.酶的活性与酶量具有可调节性4.酶具有不稳定性(二)、酶通过促进底物形成过渡态而提高反应速率1.酶比一般催化剂更有效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①活化分子:只有那些达到或超过一定能量水平的分子,才有可能相互碰撞并进入化学反应过程。
②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1摩尔反应物从基态转变成过渡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即过渡态中间产物比基态反应物高出的那部分能量。
③活化能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化学反应的能障。
2.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酶与底物结合的过程是释能反应,释放的结合能是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主要能量来源。
①诱导契合作用使酶与底物密切结合。
诱导契合作用使得具有相对特异性的酶能够结合一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的底物分子,酶构象的变化有利于其与底物结合,并使底物转变为不稳定的过渡态,易受酶的催化攻击而转化为产物。
②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使诸底物正确定位于酶的活性中心。
酶在反应中将诸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使它们相互接近并形成有利于反应的正确定向关系,这种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实际上是将分子间的反应变成类似于分子内的反应,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③表面效应使底物分子去溶剂化。
表面效应:酶的活性中心多形成疏水“口袋”,这样就造成一种有利于酶与其特定底物结合并催化其反应的环境。
酶促反应在此疏水环境中进行,使底物分子脱溶剂化,排除周围大量水分子对酶和底物分子中功能基团的干扰性吸收和排斥,防止水化膜的形成,利于底物与酶分子的密切接触和结合。
3.酶的催化机制呈现多元催化作用△酶分子所含有的多种功能基团具有不同的解离常数,即使同一种功能基团处于不同的微环境时,解离程度也有差异。
①酸-碱催化作用:酶活性中心上有些基团时质子供体(酸),有些基团时质子受体(碱)。
这些基团参与质子的转移,可使反应速率提高10^2-10^5倍。
②亲核催化:酶活性中心亲核基团(如丝氨酸蛋白酶的Ser—OH等)释放出的电子攻击过渡态底物上具有部分正电性的原子或基团,形成瞬时共价键。
③共价催化:瞬时共价键形成后,底物被激活,并很容易进一步水解形成产物和游离的酶。
④亲电催化:酶活性中心内亲电子基团与富含电子的底物形成共价键。
由于酶分子的氨基酸侧链缺乏有效的亲电子基团,常常需要缺乏电子的辅助因子的参加。
★实际上许多酶促反应常常涉及多种催化机制的参与,共同完成催化反应。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现矩形双曲线。
⑴米-曼氏方程(米氏方程):ν= Vmax|S|/(Km+|S|)①|S|<<Km时,一级反应;|S|>>Km时,零级反应。
②米氏方程的前提a.反应时单底物反应b.测定的反应速率为初速率(即指反应刚刚开始,各种影响因素尚未发挥作用时的酶促反应速率)c.当|S|<<Km时,在初速率范围内,底物的消耗很少(<5%),可以忽略不计。
⑵Km与Vmax是重要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①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②Km值时酶的特征性常数:Km值的大小并非固定不变,它与酶的结构、底物结构、反应环境的pH、温度和离子强度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③Km在一定条件下可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a.Km越大,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小;Km越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b.并非所有的酶反应都是K3<<K2,有时甚至K3>>K2,这时的Km不能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④Vmax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度⑤酶的转换数(单位s^-1):当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Vmax),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或活性中心)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分子数。
⑶Km和Vmax常通过林-贝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求取2.底物足够时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①酶的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率达最大时的反应系统的温度。
②酶的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时间有关。
4.pH通过改变酶分子及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①原因:酶分子中的许多极性基团,在不同的pH条件下解离状态不同,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需基团往往仅在某一解离状态时才最容易同底物结合或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
许多具有可解离基团的底物和辅酶的荷电状态也受pH改变的影响,从而影响酶对它们的亲和力。
此外,pH还可影响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②酶促反应的最适Ph: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pH。
③酶的最适Ph也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受底物浓度、缓冲剂种类与浓度以及酶的纯度等因素的影响。
5.抑制剂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酶的抑制剂:凡能使酶活性下降而不引起蛋白质变性的物质。
⑴不可逆性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不可逆抑制剂和酶的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使酶失活。
⑵可逆性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遵守米氏方程。
①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②非竞争性抑制剂结合活性中心之外的调节位点Vmax 不变降低降低6.激活剂可提高酶促反应速率(1)酶的激活剂: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a.必需激活剂:大多数金属离子激活剂对酶促反应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将测不到酶的活性。
b.非必需激活剂:有些酶即使激活剂不存在时,仍有一定的催化活性,激活剂则可使其活性增加。
★必需激活剂参加酶与底物或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反应,但激活剂本身不转化为产物;非必需激活剂通过与酶或底物或酶-底物复合物结合,提高酶的活性。
四、酶的调节(一)、酶活性的调节是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快速调节1.别构效应剂通过改变酶的构象二调节酶活性(如血红蛋白)2.酶的化学修饰调节是通过某些化学基团与酶的共价可逆结合来实现的(如磷酸化和去磷酸化)3.酶原需要通过激活过程才能产生有活性的酶a.酶原(一种无活性的酶前体):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或在其发挥功能前处于无活性状态。
b.酶原的激活:酶原向酶的转变过程。
c.酶原激活的实质: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
(二)、酶含量的调节是对酶促反应速率的缓慢调节1.酶蛋白的合成可被诱导或阻遏a.诱导物:在转录水平上能促进酶合成的物质。
b.诱导作用:诱导物诱发酶蛋白合成的作用。
c.辅阻遏物:在转录水平上能减少酶蛋白合成的物质。
d.阻遏作用:辅阻遏物与无活性的阻遏蛋白结合而影响基因的转录。
e.一旦酶被诱导合成后,即使去除诱导因素,酶的活性仍然持续存在,直到该酶被降解或抑制。
f.与酶活性的调节相比,酶合成的诱导与阻遏是一种缓慢而长效的调节。
2.酶的降解与一般蛋白质降解途径相同①组织蛋白降解的溶酶体途径(非ATP依赖性蛋白质降解途径):由溶酶体内的组织蛋白酶非选择性催化分解一些膜结合蛋白、长半寿期蛋白质和细胞外的蛋白。
②组织蛋白降解的胞质途径(ATP依赖性蛋白质降解途径):主要降解异常或损伤的蛋白质,以及几乎所有短半寿期(10min-2h)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