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修订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应当公正、公平、公开、及时,遵循国家保障和社会帮扶、劳动自救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本行政区域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并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最低生活保障审批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和计划生育、审计、统计、物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最低生活保障有关工作。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最低生活保障
的申请受理、调查核实等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开展最低生活保障有关工作。
第六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第七条本省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平台,加强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应当加强协作配合,通过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平台共享有关数据信息。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发挥社会力量在政策宣传、对象甄别、家庭情况核对等方面的作用。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二章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第九条本省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第十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下列人员:
(一)配偶;
(二)父母和未成年子女;
(三)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四)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且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
第十一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月收入按照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前6个月内家庭月均收入除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数计算。
家庭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性支出后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收入和其他收入,但是下列收入除外:
(一)政府给予优抚对象和其他享受特殊照顾人员的抚恤金等待遇;
(二)政府、有关单位给予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的奖励;
(三)因家庭成员死亡或者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获得的补偿性收入;
(四)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原因得到的政府救济和社会捐赠;
(五)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其他特殊收入。
第十二条在法定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人员未就业的,按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其收入。但是,有怀孕、哺乳、照护重大疾病患者或者重度残疾人、单亲抚养学前儿童等情形的除外。
第十三条家庭成员根据法定义务向非共同生活的人员支出的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在计算家庭收入时相应
扣除。
第十四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的具体认定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执行。
第三章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和认定
第十五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应当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提出。在同一县(市、区)范围内,申请人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可以在经常居住地提出申请。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宣传和村民、居民生活状况走访调查,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
第十六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应当提供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本,填写申请表,并在申请表上签字授权有关部门对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对调查。
申请人提供的材料齐备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齐。
第十七条申请人与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有近亲属关系的,应当在提出申请时如实申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时应当对上述关系予以记录。
第十八条依靠家庭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
精神、智力残疾人,可以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时享受优待。
第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核查、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条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存在下列情形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人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的真实性在当地村、社区组织民主评议:
(一)申请人家庭情况较为复杂的;
(二)申请人主动要求进行民主评议的;
(三)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被提出异议且确有合理理由的;
(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认为有必要进行民主评议的。
民主评议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村民、居民代表等参加,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对民主评议中争议较大的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
第二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调查核实结果出具初审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在的村、社区公示7日后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最低生活保障资格进行认定,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确定保障金额;不符合条件的,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名单以及保障原因、保障金额等信息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办公场所和申请人所在村、社区长期公布。
第四章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数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差额确定,从作出审批决定之日的次月起按月发放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差额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0%的,按照30%计发。
第二十五条全省建立物价指数和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联动机制,当物价水平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可以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享受临时价格补贴。
第二十六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符合有关条件的,可以依法申请享受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社会救助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最低生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