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

合集下载

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十五):三黄(大黄黄连)泻心汤腹证

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十五):三黄(大黄黄连)泻心汤腹证

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十五):三黄(大黄黄连)泻心汤腹证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十五) :三黄(大黄黄连)泻心汤腹证大塚敬节原著王宁元译1 鼻衄不止的患者有一年岁末的一天,接到了一位很早以前就熟识的患者的电报,称“鼻血不止,很严重,请速来”。

于是就急忙出诊了。

该患者为五十一岁男性,十几年前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来诊,其后稍微有些不适便来就诊。

这次是在公司上班时突然出现鼻衄,就近在医院做简单治疗后回家,请附近的医生到家里诊治。

该医生给予药物纱条压迫鼻腔、注射止血药物治疗,并嘱其尽量多食动物胶质。

但四天过去了,鼻衄仍不止,患者非常不安,恐怕这样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这种不安感也是使用泻心汤的指征之一。

患者肤色偏白,鼻头部压以冰袋,但颜面仍潮红,脉浮大。

进流食,大便每天一次。

因为一活动鼻血加重,便卧床不起,连小便也使用便器。

即使不进食也有心下痞塞感,但无胸胁苦满和腹直肌的拘挛。

因为具有这些症状,便投予了三黄泻心汤。

服药三四天便基本上治愈。

三天后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患者派人来取药,说还有少量出血,便又给予三天药物。

正月初六,收到了患者的贺年卡,写有一首俳句:“未成骸骨去,庆幸合掌举额前,元旦之日出。

”三黄泻心汤可应用于伴有颜面潮红、轰热感和不安感的出血症,但出血时宜冷服。

如果服用刚煎好的热药,有时会发生出血加剧的情况。

前些年,我也曾患鼻衄,服用刚煎好的三黄泻心汤,好像加了一把火,出血犹如喷出,势头很猛,一直流到喉咙里。

另外一例是一位妇人肺结核的咯血,服热药后,一时出血量反而增加了。

三黄泻心汤里的大黄,比起泻下作用,更主要的治疗目的在于疏导炎症和充血状态,宜以此为着眼点来加减使用。

2 因脑出血而行走困难、言语蹇涩的患者患者为颜面发红、身体呈结实体型的五十六岁男性,由夫人搀扶着来诊。

主诉三年前患轻度脑出血,其后便行走不自由,左手麻木,话语不能流畅地说出。

另外,整日烦躁不安,容易发火。

脉弦大,全腹部呈紧张状态。

投予三黄泻心汤治疗。

失眠,头痛,口糜,口疮,鹅口——大黄黄连泻心汤

失眠,头痛,口糜,口疮,鹅口——大黄黄连泻心汤

失眠,头痛,口糜,口疮,鹅口——大黄黄连泻心汤29失眠——大㙇敬节标题:伴高血压的失眠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五日,三十八岁的妇人以顽固性失眠为主诉来诊。

该患者于前年九月出现眩晕,持续注射维生素B治疗而有好转,但现在于月经期仍有眩晕症状。

从去年七月起出现失眠,同时伴有肩凝、腰痛等。

血压最高为160 mmHg。

失眠症很顽固,即使服用大量催眠剂也只能带来短暂的睡眠,并且服用催眠剂后胃部不适,食欲下降,所以渐渐消瘦下来。

尿蛋白、尿糖均阴性。

该妇人肤色偏白,腹部肌肉如绷紧样发硬,有便秘倾向,足冷,左眼视力减弱。

针灸师采用针刺和按摩治疗,肩凝和腰痛得以去除,但失眠依然存在,严重地影响到工作,几成废人。

八月和九月的月经量少,目前正在接受激素注射治疗。

对于该患者,投予了三黄泻心汤,大黄0.5克加栀子2.0克治疗。

服完十天的药物又来诊时,患者与前判若两人,表情开朗,说失眠症已经完全好了,很是高兴。

在接诊该患者的前十天,另有一例失眠症。

为某公司的重要管理人员,患轻度脑出血,脑出血症状好转,但失眠症却怎么也不见减轻。

于是邀我往诊。

自诉非常想睡觉,但即使服用催眠剂,合上眼,也无法入眠,很痛苦。

患者为肤色浅黑而肥胖的五十多岁男性。

腹部略胀,心下部膨满,但无抵抗和压痛。

大便一天一次。

我投予三黄泻心汤,大黄0.5克,加栀子治疗,服药后情绪安定下来,能够入睡了。

三黄泻心汤加栀子,即黄连解毒汤去黄柏加大黄。

当然,对于上述的患者使用黄连解毒汤也应该是有效的。

三黄泻心汤多于颜面潮红、头面烘热感、眩晕、烦躁不安、失眠等患者兼有便秘倾向和心窝部有痞塞感时使用。

所以常用于多种出血、高血压、神经性疾病、习惯性便秘、胃炎、胃溃疡和脑出血等疾病。

《汉方诊疗三十年》论:第一个病例,主症为失眠,怎么治的,也没看懂。

黄煌教授30苔癣——黄煌医案春节前,我接到某女士的病情反馈。

她说口腔黏膜疼痛特别严重,不仅无法进食,而且连说话也感到困难;晚上睡不着,自己观察口腔颊黏膜通红。

黄煌泻心汤

黄煌泻心汤

泻心汤一.【方证概述】经典的止血方,有清热泻火、除痞、通便等功效,适用于以出血、心烦悸、心下痞为特征的疾病。

二.【经典配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黄煌经验:生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沸水泡服,日分3-5次服用。

三.【经典方证】(1)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六篇·十七条》)(2)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七条》)四.【方证分析】1、吐血衄血:以身体上部的出血为主,如咳血、吐血、鼻衄、肌衄,有出血倾向者也应考虑。

2、心气不定:指烦躁不安,心动过速、心悸亢进等。

3、心下痞:上腹部的不适感,或疼痛,或嘈杂等,但按压局部没有肌紧张及肌卫现象。

五.【适用人群】(1)面红油亮:体格壮实,面色潮红而有油光;头发粗黑油亮,口唇厚实暗红。

(2)腹部充实:腹部有力,或上腹部不适、疼痛,或按压有明显脐跳,或腹皮灼热,大便干结或黏腻。

(3)上火出血:头痛头昏,易鼻衄、齿衄、吐血、皮下出血等,易头面部感染、口腔溃疡以及多汗等。

(4)舌红:舌质暗红坚紧,舌苔厚或黄。

(5)三高:血压、血脂、血粘度高。

六.【适用病症】(1)呼吸道出血:如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气管淀粉样变等。

(2)鼻衄:如血小板无力症、高原反应出血等。

(3)上消化道出血:如胃炎胃溃疡出血、饮酒过量导致出血、门静脉高压出血等。

附:三黄四逆汤,即泻心汤与四逆汤合方,治疗壮实男士胃病久久不愈,有食欲但进食后腹中不适或容易腹泻,局部糜烂出血。

(4)下消化道出血:如结肠癌出血、痔疮出血等。

痔疮出血:多见血色鲜红,有时呈喷射状出血,肛门疼痛、肿胀,大便干结,颜面发热而红,烦躁,舌质红苔黄腻者。

(5)紫癜(6)颅内出血:笔者业师叶秉仁先生治疗中风昏迷见舌苔黄厚、大便粘臭者,多用三黄泻心汤加减灌服,有利于病人的苏醒,并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6g 黄连3g上2味,以滚开水400ml,浸渍30分钟,绞之去滓,分温再服。

注:1。

《伤寒论》载本方只有大黄、黄连二味。

据宋代林亿:“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

故后云附子泻心汤。

本云加附子也.”又据《金匮要略。

惊悸吐衄篇》泻心汤亦黄芩并用。

再者<<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

故本方有黄芩,方为臻善。

2.麻沸汤即百沸汤,即沸水(开水)是也。

汪芩友曰:“麻沸者、熟汤也。

汤将熟时,其面沸泡如麻,以故云麻。

”大黄泄胃热。

黄连清心火,用滚汤浸渍一会儿,即温服,而不用煎者,取其气薄之性味,以清之火,泄胃热,而消痞满,如久煎之,则味厚走于肠间,起泻下作用,迭不到治疗目的。

临证宜遵此法,不应煎熬之.但《金匮要略》之泻心汤三味同煎,顿服之,取其降火止血之功.因此,煎制法不同,作用各异,医者临证当于此处留心焉.(功效]清热消痞,泻火解毒,苦寒燥湿。

(主治]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但不痛。

副证:发热烦躁,甚则发狂,大便不爽,溲色深,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临证加减)1.加味泻心汤治疗溃疡病出血:用生大黄30g,黄芩9g,生赭石18g,花蕊石工2g,黄连、乌贼骨(为末,分2次兑服)各6g。

每日1剂,水煎服。

用药至大便潜血转阴为止。

[湖北中医杂志,1991,(5):13~14]2.加味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以大黄、黄连、黄芩、白芍、陈皮炭为基本方。

若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旋覆花;若心烦、急躁易怒者,加丹皮、栀子;若头晕、汗出、心悸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9,:2133。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吐血衄血:主治因心中阴气不足,阳气独盛,迫血妄行而吐血、衄血者,疗效显著。

但必须辨明病机是“气盛火旺”,表现在起病急骤,突然发作,来势凶猛,血出如喷射,量多色鲜红。

大黄黄连泻心汤——肾炎,胃胀,丹药中毒,带状泡疹,三叉神经痛

大黄黄连泻心汤——肾炎,胃胀,丹药中毒,带状泡疹,三叉神经痛

大黄黄连泻心汤——肾炎,胃胀,丹药中毒,带状泡疹,三叉神经痛38肾炎——张琪医案赫某,男,65岁,退休干部,1997年4月10日初诊。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5年余,近半年来,出现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口中氨味,胃脘胀满,大便秘结,检查:血肌酐475umol/L,尿素氮25.4mol/L,CO,结合力20.5mmol/L。

尿常规:蛋白(+~+),血红蛋白100g/L,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氨质血症期。

来门诊求治。

如上述症状舌苔厚腻,干黄少津,脉弦滑,血压150/97mmHg,辨证为湿邪化热犯胃上逆,宜化湿浊,苦寒泄热法。

处方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醋炙大黄10g,黄芩10g,川连10g,草果仁15g,藿香15g,苍术10g,紫苏10g,陈皮15g,半夏15g,生姜15g,茵陈15g,甘草10g,水煎服。

服上方十剂,呕恶、脘胀等症均除,大便日行1~2次成形不溏,继以上方化裁,连续服药三个月,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下降,至本年9月3日复检血肌酐200umol/L,尿素氮10mmol/L,血红蛋白110g/L,食欲增,精神尤好,全身有力,舌苔转薄,脉弦,病情稳定,迄今远期疗效巩固。

解析:《伤寒论。

太阳病》:“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临床见呕恶、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口气秽味、大便秘结等症,为湿邪蕴结日久则化热,或体内脾胃素热,与湿相搏结,则脾胃运化受阻,形成湿热痰浊中阻,此时须化湿浊与苦寒泄热合用。

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

大黄苦寒,为推陈致新,清热通便,荡涤肠胃之药;黄连、黄芩苦寒,于清心胃之热而能厚肠胃;霍香、草果、苍术辛香开散,驱除湿邪,两类药熔于一炉,相互调济,既不致苦寒伤胃,又无辛燥耗阴之弊,使湿浊毒热之邪得以竭除。

大黄虽为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之有效药物,但必须结合辨证,属湿热毒邪蕴结或痰热瘀血者,方为适宜。

在临床上用之才有良效。

使大便保持每日1~2次,不可使之过度。

大黄黄连泻心汤案转

大黄黄连泻心汤案转

大黄黄连泻心汤案转
大黄黄连泻心汤案
叶某,男,56岁。

主诉:心烦、多言、上腹部胀痛、便秘3个月。

患者3个月前开始自觉心烦、便秘,说话较前明显增多,有时自已唠叨不断。

前天,因与人发生争吵,自觉胸痛,并扬言要对方付以后一切生活费用,由家人带来诊。

接诊时,患者诉胸部灼热感、胸痛、上腹部胀痛、口干,已3天未排大便,患者多言,不断诉其不适,要求全面身体检查,并说要对方负责。

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

查心电图、胸片、腹部B 超、腹部透视,皆未见异常。

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开水泡服,每日一剂,3剂。

患者见处方药少,甚为怀疑。

二诊,患者高兴地说,这几天心情特别舒畅,上方症状已明显减轻,唯大便烂,每日两次。

处方大黄6克、黄芩6克、黄连3克,开水泡服,每日一剂,5剂。

电话随诊,诸症已缓解,大便转软,日行一次。

按:《伤寒论》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本方为治疗火热邪气痞塞心下之方。

火热上炎,则心烦、多言,火邪下移则便秘。

至于舌脉皆火热之象。

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清泄心胃无形之邪热,开水泡服,取其气而薄其味,直走气分,以利清上部无形邪热。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诸陷胸汤、丸及白散之外,又有泻心汤数方,虽曰泻心实亦治胸中之病,盖陷胸诸方所治者,胸中有形之痰水为病,诸泻心汤所治之病,胸中无形之气化为病也。

《伤寒论》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

人之上焦如雾。

上焦者膈上也,所谓如雾者,心阳能蒸腾上焦之湿气作云雾而化水,缘三焦脂膜以下达于膀胱也。

乃今因外感之邪气深陷胸中,与心火蒸腾之气抟结于心下而作痞,故用黄连以泻心火,用大黄以除内陷之外邪,则心下之痞者开,自能还其上焦如雾之常矣。

至于大黄、黄连不用汤煮,而俱以麻沸汤渍之者,是但取其清轻之气以治上,不欲取其重浊之汁以攻下也。

大黄黄连泻心汤讲解

大黄黄连泻心汤讲解

大黄黄连泻心汤讲解一五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方十七。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味苦寒)黄连一两(味苦寒)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1.心下痞,部位肯定了。

证状明确了,痞是病人自己感觉一个堵塞不通的感觉,按之濡,——是医生诊查的结果,这个按之濡和那个按之硬满,前面小陷胸汤提到的不一样,和硬满疼也不一样,和柴胡汤的胁下硬满,也不一样,十枣汤的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疼,也不一样,这就是辨证,心下痞,按之濡,后面特征性的是:其脉关上浮者,——关在中间,一般的照《金匮要略》上诸积大法辨脉的时候,关是指肚脐这个位置,关上,指上腹,浮主虚。

那不应该说是主表,关上应该是看的部位,前面提到这个痞是怎么形成的,因为内虚以后,邪气入,你从外面还没有解,还有的时候,你又从里面虚了他。

他邪气就入了,入得不是很深,在关上,在上腹部位,他不是五苓散的水证,也不是结胸证的阳气结实,也不是脏结的阴结,所以叫关上浮。

2.煎法特别,先把水烧开,把两味药一冲,泡一泡,象泡茶一样泡透了,这个须臾多长时间,没讲,你象泡茶那个时间就短了。

泡铁观音第一泡一般半分钟到一分钟,第二和一般一分半左右,每次加半分钟左右。

我听说过的,看过的,好象是这么个过程。

你泡花茶呢,80度水还要短一些,对大黄,黄连来说的话,质地比较硬,比铁观音的老茶叶要老,所以这个须臾应该超过一分半或两分钟的,否则泡不透。

大黄,你要切成片,好泡,要是根,就不好泡,打碎了。

那个块,相对泡的时间要长一些。

泡透了,使劲挤压,分两次服。

3.这还有一个按: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他这看法是很对的,从这考虑上来看,有可能是大黄、黄连、黄芩加上了附子,原先一个本是加附子也。

4.而实际运用之中呢,三味有效,二味也效,一味大黄也有效,照现在的说法,黄芩清上焦热,黄连清中焦热,黄柏清下焦热。

大黄黄黄连泻心汤、桂枝加葛根汤医案(名医验案)

大黄黄黄连泻心汤、桂枝加葛根汤医案(名医验案)

大黄黄黄连泻心汤、桂枝加葛根汤医案(名医验案)桂枝加葛根汤一、项背拘急刘渡舟医案:刘某菜,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问其大便则称稀搪,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16克,生姜12克,炙甘草lo克,大枣12枚。

服药后,不须吸粥,连服7剂,诸症霍然。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40)按语:本证在项背强急的同时,并见下利、下坠与脱肛,实补原方之所略也。

后世用本方治疗外感不解,又有下利之证,每获效验。

刘老认为,本方用于治疗风寒背部痹痛,以及下颌关节炎等,亦有较好疗效。

二、痢疾蒲辅周医案:陈某某,男,4岁半。

1963年8月15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入院。

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

翌日,面色转灰暗,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

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上午发生寒战,且有紫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语妄躁动,每日下利脓血便20余次,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

血栓:白血球逐渐减少,出现粒细胞减少征(白血球总数600/立方毫米,中性0%)。

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

耐药试验:对多种抗菌素等药物不敏感,于26日请我院中医会诊。

诊时息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

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

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更甚,病为正虚邪实。

幸胃气尚存,津液末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

方用桂枝加葛根汤: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解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解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解
【方剂组成】大黄9克,黄连5克。

【用法】以沸水一杯渍之片刻,去滓,顿服。

【方解】此于泻心汤去黄芩,固亦泻心,但以沸水溃之不煎,气味俱薄,故只能泻热而解心下痞,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解析:心下痞,即胃口处有痞塞不通的自觉证。

痞属气结,不似结胸证的实结,故按之不硬而濡,关上脉亦应之浮而不沉,故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解析:见桂枝汤方证。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者。

三黄泻心汤泄心火,也是治脾胃

三黄泻心汤泄心火,也是治脾胃

三黄泻心汤泄心火,也是治脾胃三黄泻心汤泄心火,也是治脾胃如果有人跟你说,中药的寒热温凉是杜撰的,根本不存在,那么我建议让他在夏日炎炎的时候服用一下三黄泻心汤,分分钟让人领略所谓的中药的寒凉之剂。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治疗人体热证经典方中药的寒热温凉是有现实依据的,如果怕冷,服用大量的桂枝、附子、生姜,人的身体马上就会变暖;如果怕热,那么可以服用黄连、黄芩、大黄、石膏,人体的温度也可以马上降低,这就是中医所谓的中药药性寒热。

三黄泻心汤其实就是一个治疗人体热象明显的经典方剂。

一般来说热象的出现都是三阳病中的阳明病,出现时一般会有手足心热、脸部灼热、心烦、口渴等症状;如果是气分之热,一般还有胃口特别大,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使用白虎汤;如果是血分之热,一般还有心下痞、心烦的现象,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三黄泻心汤。

《金匮要略》中说“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其实这只是从侧面说了三黄泻心汤治疗的是血分热。

而《伤寒论》中的“心下痞,寸口脉浮者,泻心汤主之”,才是真正指明了三黄泻心汤所主之部位和疾病的性质。

三黄泻心汤方解三黄泻心汤的主要药物组成为黄芩、黄连、大黄,都是苦寒的药物,且各有各的优势,黄芩是去全身三焦之火,特别是胆火和肺火,所以出血的情况都需要用到黄芩;而黄连主要针对的是中焦湿热,因为苦寒可以燥湿。

可以清热,黄连兼而有之,所以中焦因为有湿热会出现发高热,非用黄连不可;大黄其实是针对中焦有实热的情况,如果中焦没有实热,使用大黄的时候需要视情况而定。

三者的共同作用则是去相火,除湿热,去实热,而这些火从哪里去呢,主要还是从两便排出,一直吃到大便溏泻,或者小便清长,一般人体的热气就可以排出了。

三黄泻心汤的拓展应用三黄泻心汤的泄热作用很强,同时“火气即是气”,所以在泄火的同时也是泄气的,如果气虚的患者,还是不要泄得太过。

对于现代很多的“富贵病”来说,其实都是因为补得太过,气太旺了,所以“三高”患者如果适当泄一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验三则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验三则

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1月第54卷第1期大黄黄连泻心汤治验三则张洁吉赵国仁(指导)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浙江宁波315500关键词大黄黄连泻心汤自汗失眠面热医案《伤寒论》154条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笔者有幸随浙江省名老中医赵国仁老师临诊四年半,赵老除用此方治热痞外,还灵活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现总结病案3例如下。

1自汗案胡某,女,20岁。

2010年6月20日初诊:高三学生,家中独女,父母甚钟爱之,自幼偏嗜,喜肥美,弃果蔬。

近年来汗多,濈濈然而无时,静则稍可,稍动辄涌而湿衣。

大便偏难,数日一行,或中脘作胀。

多处求医皆云体虚,予参、枣之类,每每食用而未建寸功。

观其形体肥胖,头面、肢体汗出较多,动则出汗,面色樱红,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滑偏数。

仿喻嘉言治杨季登长女汗多闭经案意,投以苦寒之剂:川连、黄芩各10g,生军、木通各6g,淡竹叶5g。

5剂后,汗得大减,心胸旷达,大便得通。

复诊加生地30g,玄参10g,又服7剂,二诊告愈。

按:此例自汗,经各种检查而无异常发现,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属中医自汗证。

盖多食肥甘,胃中积热,热逼汗泄。

热积于胃,上熏心肺。

蒸于肺则皮毛疏松,腠理不固;炎于心则心火炽盛,迫液为汗(汗为心液),此即《内经》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也。

阳热升散,阴津不固。

热积于胃,而见胸痞,津血不足,则为便秘,治宜清泄胃中积热,而用苦寒之品。

寒能清热,苦能坚阴。

取《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意,方中黄连清心胃之火,黄芩清太阴内热,大黄泻热开结,引火从大便而出;加木通、淡竹叶以清心火,导热从小便而出。

然苦寒之品,久用伤阴,故加生地、玄参以养阴津,得效即止,二诊不再。

此例之治正如张景岳所云“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者也。

2失眠案杨某,男,45岁。

1989年7月21日初诊:近年来,夜不成寐,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曾四处求医,服药罔效。

观其所服之方,皆归脾汤、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之类,总以补益为要务。

古方之第六方: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

古方之第六方: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

古方之第六方: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
大黄一钱黄连一钱黄芩一钱
麻沸汤渍少顷,热服。

沸水多时,泡如麻子细,为麻沸汤。

治心火不足,吐血衄血者,脉洪,重按不空。

(血从鼻出,谓之衄。


此治心经火气不降之法也。

人身水气在下,火气在上。

水气在下,应往上升。

火气在上,应往下降。

火者,动气也。

火气不降,动而上逆,则吐血、衄血。

手之三阴(少阴心经、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在手臂内侧),其气主降。

心气不足,降气不足也,有三黄以降心火。

渍而不煎,取味最轻(水浸为渍,火干为煎)。

麻沸汤,性轻而浮,使三黄之性缓缓下行也。

曰泻心汤者,只降上脘以上之火,不降及中脘之意。

如泻及中脘,便生大祸矣。

心火不降,心包相火不降也(心经君火不病)。

脉象洪,洪乃上盛之象。

浮多降少,故上盛而洪。

重按不空,故可用三黄。

火气最易直上,全赖金气收敛而降之,入于土下。

吐血、衄血者,金之降气,被火之升气所伤,金这收令不行也。

三黄苦寒,将火降下,肺金乃收。

运动复圆,故病愈人安也。

病愈人安者,四维升降,中气复旺也,此运轮复轴之法。

此方初学时,由于对衄血,麻沸汤等概念不清,所以不得要领,后慢慢思考,方明白其中的道理。

大黄黄连泻心汤临证新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临证新用

大黄黄连 泻心汤临证新用
李 璇 ,刘春 芳 (山东省威 海市 中 医院肝胆 病科 ,山 东 威 海2 6 4 2 0 0)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9 .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8) 0 1 — 0 1 2 1 — 0 2
买 用甲 医蜀 杂 志 2 0 1 8 干1 月 第3 4 卷1 期 ( 总 第3 0 0 期)
J OU RNAL OF P RAC TI C AL T RADI TI ONA L C HI NES E ME DI C I NE 2 01 7 . Vo 1 . 3 4 No . O1
苦 、反酸 、头晕及头痛减轻 ,尤感尿频 、尿急 、排尿不 畅 较前 改善 。嘱平 素 间断 以此 代茶 饮 ,若 出现 大便 稀 且 次数 多 、胃脘不 适等 情况则 停服 。 体 会 :球 结 膜 下 出血 是 由球 结 膜 下 微 细 血 管 破 裂 所 致 , 因结 膜 压迫 及 自身凝 血 反应 ,故 出血量 少 、呈 鲜 红 的 点状或 片状 。大 多数 患 者没有 症 状 ,少数 患 者 因 出 血 量 多 而 有 肿 胀 不 适 。通 常 结 膜 下 出血 7 ~ 1 4 天 可 自行 吸收 。如有 高 血 压病 、糖 尿病 或 血液 病等 则结 膜 下 出血 可 反 复 出现 。本病 属 中 医 “ 白睛溢 血 ” ,当属 “ 血证 ” 范 畴 。 当辨证 论 治 ,若 跌 扑损 伤者 治 宜 活血 祛瘀 ,热 迫 血行者治宜清热凉血 ,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降火 ,脾虚 不 摄 者治 宜健 脾 益气 。 《 伤寒 论 》大 黄 黄连 泻心 汤本 为 治疗 火热 结 于 中焦 、 胃气 不 和所 致痞 证 ,现 临床 用 治 中 上 焦 火热 之证 如 吐血 、咯血 、衄 血 等均 有 良效 。大 黄苦 寒沉降 ,可泻热 、凉血 、逐瘀 ,可用于血热吐衄 、目赤 肿痛 、血 瘀 闭经 、跌 打损 伤 等 。黄 连苦 寒 ,可 清热 、泻 火。可用于湿热痞满 、血热吐衄 、目赤等。两药合用 , 治疗外伤 、火热所致 的白睛溢血效果较好。另大黄有逐 瘀功效 ,可促进瘀血消散。不论何因所致 “ 白睛溢血” 均有 血 离经 脉而 产生 瘀 血 ,故用 大 黄 以逐瘀 。原方 “ 以 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 ,后去滓 ,分温再服”。麻沸汤 是指 将 沸 的热水 。所 以临床 中用 大 黄 、黄 连热 水浸 泡 代 茶饮 ,是根据原文中用法演变而来 ,旨在 “ 取其气 ,薄 其味” ,防止苦寒泻下败 胃 J 。例2 患者因情绪波动 , 肝气 郁结 ,气郁 化火 ,结 于 中上 焦 至热 迫血 行 、血 液 不 循 常道 故而 出现 血 证 ,表现 为 球结 膜下 出血 ,故 给予 大 黄 黄连 泻心 汤 以清 热泻 火止 血 。用 药后 不仅 球 结膜 下 出 血症 状 改善 ,因前 列腺 肥大 、慢性 前列 腺 炎所 致 尿频 、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方药】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6克)黄芩一两(3克))【煎服】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滚水浸渍)。

【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64)【解说】本证为热痞证,由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窒不通而成。

盖心下居中焦,乃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邪气阻滞,则气机痞塞,故临床以心下痞满为特征,因无实物结聚,故按之不硬不痛。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热消痞。

本方不必煎煮,以沸水浸泡片刻,然后绞汁去渣,即可服用。

此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以利清上部无形邪热。

本方临床运用广泛,不仅治疗热痞,而且可治疗火邪所致诸般血证,以及上焦有热的目赤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胸膈烦躁之证。

【运用】一、热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刘渡舟医案:王某某,女,42岁,94年3月28日初诊。

心下痞满,按之不痛,不欲饮食,小便短赤,大便偏干,心烦,口干,头晕耳鸣。

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其舌质红,苔白滑,脉来沉弦小数。

此乃无形邪热痞于心下之证,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热消痞:大黄3克,黄连10克,沸水浸泡片刻,去滓而饮。

服3剂后,则心下痞满诸证爽然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96)按语:“心下’’位居中焦,乃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火热邪气阻塞其间,气机不得畅通,而见心下痞,溲短、便干、口干、心烦,皆一派火热之象,故与本方泄热以消痞,乃正治之法也。

二、咳血(空洞型肺结核)黄耀人医案:柯某,男,48岁,1962年5月21’日入院。

有与肺结核患者长期接触史,去春咳嗽,咯少量血。

今年3月间,咳吐脓血痰,经X光透视,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

诊见面色苍黄,两颧微赤,舌苔粗白微黄,溺白便秘,痰出白腻而带腥臭,发音微嘶。

脉弦滑数,右手特大,甚则滑动搏指。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肝郁化火证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肝郁化火证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肝郁化火证
I导读: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

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

《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

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泻心汤
作者/门纯德
【组成】
川大黄9g、川黄连6g、黄芩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

【方义体会】
本方为治疗实热火毒之基本方剂。

火热为患,充斥三焦,故多见大热烦扰,血为热迫,上逆于肺窍,则为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壅肌肤,则为痈肿:热伤心神,则狂乱错话。

故以川军泻热逐瘀,推陈出新,黄连、黄芩清实热,泻心火,祛湿热。

诸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临证中,凡见实热或急性上焦出血,如吐血、咯血、衄血,常以本方加味,其效颇捷。

肝郁化火证
治疗肝气郁甚,郁怒无常,头晕发胀,面红唇焦者,可与泻心汤加龙胆草6g、栀子6g、柴胡9g、滑石6g,水煎温服。

此方为治疗湿热火毒之急症、重症,临证往往只投一二剂则效,切不可久服之。

大黄泻心汤——瘀血贯睛,偏头疼,烦燥易怒,高血压,头晕发热

大黄泻心汤——瘀血贯睛,偏头疼,烦燥易怒,高血压,头晕发热

大黄泻心汤——瘀血贯睛,偏头疼,烦燥易怒,高血压,头晕发热23瘀血贯睛(外伤性前房积血)——南陆山医案孙某,女,44岁。

1976年1月2日初诊。

病史:右眼在20分钟前被棍棒击伤出血,视觉骤减。

检查与诊断:视力右眼光感,左眼废用性弱视。

右眼上睑轻度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表面荧光素染色呈大片阳性。

前房积血,色泽鲜红,溢满整个前房。

流泪疼痛。

诊断:右眼外伤性前房积血。

辨证与治疗:右眼受外伤后整个黑睛为瘀血所贯,因血生于心,心即是火。

欲求止血,必先清火,火清则血自止,血止则瘀可祛。

拟仲景泻心汤加味。

黄连3克,黄芩3克,酒制大黄6克,黑栀子9克,三七粉1.5克(另吞)另给西药:安络血1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Co.1克,每日3次。

二诊(1月4日):上列处方服2剂后,前房积血已十去其八,视力由光感进步到0.3,中药再处原方继服。

西药加复方路丁40毫克,每日3次。

三诊(1月8日):服上列处方5剂,右眼前房积血完全退尽,瞳孔等圆,角膜表面留有陈旧性云翳,前房与眼底均属正常,眼压指测正常。

远视力0.5,近视力0.8,(南陆山,眼科临证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21)按:唐容川曰:“止血,其法独取阳明。

”泻心汤乃泻火止血圣剂,三七粉乃金疮止血要药,更配以西药,则止血消瘀之力尤强,故此例前房积血迅速消退。

《经方临证集要》论:血瘀而阻卫气,即是血积则生热,大黄即能破瘀,又能泻热。

新伤之瘀,最宜大黄。

24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钟贵珍医案林某,女,56岁。

右侧头面部阵发性剧痛,反复发作2年余,经省级人民医院五官科诊为三叉神经痛,遍服中西药无效。

近来头面闪电样剧痛,如刀割火灼,突发突止,患者呻吟不止,坐卧不安,伴右侧面肌抽搐,流泪,口渴,大便干结,面红舌紫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处方用《金匮》泻心汤加味:大黄、黄芩各15g,黄连9g,加银花15g,蔓荆子18g,全虫9g,地龙15g,制川、草乌各8g(先煎),甘草6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
【方药】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6克)黄芩一两(3克))
【煎服】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滚水浸渍)。

【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64)
【解说】本证为热痞证,由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窒不通而成。

盖心下居中焦,乃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邪气阻滞,则气机痞塞,故临床以心下痞满为特征,因无实物结聚,故按之不硬不痛。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热消痞。

本方不必煎煮,以沸水浸泡片刻,然后绞汁去渣,即可服用。

此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以利清上部无形邪热。

本方临床运用广泛,不仅治疗热痞,而且可治疗火邪所致诸般血证,以及上焦有热的目赤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胸膈烦躁之证。

【运用】
一、热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刘渡舟医案:王某某,女,42岁,94年3月28日初诊。

心下痞满,按之不痛,不欲饮食,小便短赤,大便偏干,心烦,口干,头晕耳鸣。

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其舌质红,苔白滑,脉来沉弦小数。

此乃无形邪热痞于心下之证,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热消痞:大黄3克,黄连10克,沸水浸泡片刻,去滓而饮。

服3剂后,则心下痞满诸证爽然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96)
按语:“心下’’位居中焦,乃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火热邪气阻塞其间,气机不得畅通,而见心下痞,溲短、便干、口干、心烦,皆一派火热之象,故与本方泄热以消痞,乃正治之法也。

二、咳血(空洞型肺结核)
黄耀人医案:柯某,男,48岁,1962年5月21’日入院。

有与肺结核患者长期接触史,去春咳嗽,咯少量血。

今年3月间,咳吐脓血痰,经X光透视,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

诊见面色苍黄,两颧微赤,舌苔粗白微黄,溺白便秘,痰出白腻而带腥臭,发音微嘶。

脉弦滑数,右手特大,甚则滑动搏指。

入院5小时出血约500m1,当即灌服童便及十灰散,继与肃肺保金豁痰止血之剂。

血止后觉胸中热痛,怔忡盗汗,音低而嘶。

又进养阴清肺、咸寒降火宁心方5剂,仍大量出血,且较第一次更剧。

经急救止血后,尚频频咳痰带
血,脉洪数滑动,胸痛心烦,改投苦寒泻火方:
大黄15克,黄芩9克,黄连12克,生栀子12克。

连服12剂,血止,咳息,胸痛平,脉转缓滑,于6月11日出院。

追访两月余,未见再出血,X光透视,病灶已愈合。

(福建中医药1964;(6):23)
按语:本案多方治疗不效,观其频频咳血,胸痛心烦,脉洪数滑动,显系胃火刑金之候。

胃火不平,则咳不止,与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以泄胃火而止血,方证丝扣,是获良验。

三、鼻衄腹泻
刘景祺医案:于某,女,37岁,1982年11月17日初诊。

鼻衄腹泻已三月余。

胃脘经常憋胀,饭后胀满较剧,纳呆,大便稀,每日七八次,每天夜间大便二三次,且有五更泄。

血常规化验:RBC285万/mm3,Hb7%,WBC5600/mm3,屡治不愈。

舌淡,苔薄白,脉左右关上滑。

印象:鼻衄、下痢。

辨证:邪热壅聚,上逆下迫。

治则:泻热除痞。

处方:大黄6克,苦参9克(代黄连),黄芩9克,炒莱服子15克,藿香叶12克,竹茹12克。

二诊:药后诸症大减,鼻衄止,纳增,大便每日一二次,成形,夜间已不大便。

原方续服6剂,攻固疗效。

(《经方验))1987:36~37)按语:两脉关以上滑,乃中、上焦有火热也,火热炽盛,迫血妄行,至鼻衄不止。

以泻心汤之泻火凉血治之有
良效,法师于仲景也。

四、口鼻生疮
张从善医案:高某某,女,51岁,1985年9月14
日初诊。

素体阴虚,痰热内蕴,口舌糜烂,每年间断发作数次。

近日又复发,口鼻生疮、结痂、流黄涕。

伴心烦、寐差,口干舌燥,苔薄黄欠津,脉细滑。

证属心火上炎、肺壅温热,治宜清泻上焦郁热,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每日一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

连服4剂即愈。

(河北中医1986~(4)~37)
按语:邪热扰于上焦,上炎口鼻。

以本方用麻汤渍服,取其清扬轻淡,以利涤上焦之邪。

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也。

五、胃脘痛
张从善医案:景某某,女,66岁,1985年10月24日初诊。

主因吃花生引起胃脘疼痛,嗳气频作,大便干结,伴全身乏力,咳嗽,舌苔黄,脉沉缓。

证属食滞胃脘,郁而化火,治宜清热泻火,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日一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

10月30日复诊:自述初诊取药后,感药少量轻,心甚疑之,既服4剂,气降腑通,肠润痛止,始信药证相投。

(河北中医1986;?4):37)
按语:本案不惟热壅,亦挟食滞,故其证不痞而痛,
又大便干结,所幸方中有大黄一味,可去有形之实邪,邪气盛者,宜水煎服。

六、眩晕
刘渡舟医案:王某,男,41岁。

患高血压病多年,久服复方降压片、降压灵等药,血压一直未能控制,近日因生气而血压上升至190/130mmHg。

自述:头目晕眩,如坐舟车,而且心烦急躁特甚,有时彻夜不眠,且口渴欲凉饮,舌红苔黄糙老,脉弦滑数而有力。

病情加重后曾多方服药未效。

索取前方观之,尽为平肝、息风、潜阳之剂。

思之良久,断为阳亢火盛动风之证,乃处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煮令服3剂。

服后大便溏泻,但心烦减轻,且能入睡。

继服2剂,诸证皆轻,血压降至150/110mmHg。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
(3):34)
按语:高血压眩晕,多属阳亢风动之候,今人常以平肝潜阳息风法治之,虽能奏效一时,但终不能获其痊愈。

刘老认为,心主血属火,肝藏血属木,心火盛则肝火旺,肝火旺则阳亢而风动。

治疗与其平肝息风,莫如清泻血中之火热,火热得清,则阳平风灭。

故对阳亢风动之眩晕证,但见阳盛化热之症状,即用本方每取卓效。

七、偏枯
刘渡舟医案:一患者,一年前突然昏仆在地,不省
人事,经抢救虽然神志转清,但左侧肢体活动失灵。

据述曾多服丹参、赤芍、红花等药,效果不显。

近来终日烦躁不宁,大便秘结,数日不行,小便赤如浓茶。

舌红边有瘀斑,苔糙老起芒刺,六脉滑数挺指。

据此,诊为瘀热阻滞,血脉不通之证。

遂处: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

服3剂后,患者欣然来告,自谓进1剂,大便通;3剂尽而心烦顿消.肢体活动明显好转。

且当场示范,手足活动颇灵便。

复视其舌,糙老之苔已退,其脉已趋平缓。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3):34)
按语:偏枯,多起于情志不遂,气逆血瘀,《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因其气逆久瘀,必生瘀热,故治疗当抓住瘀热一环,用活血化瘀清热之法。

刘老常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因方中“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再以连、芩清热,则瘀通热去,经脉调畅,其证必减。

八、狂证(精神分裂证)
刘渡舟医案:张某,男,38岁。

两月前,因家事纠纷,而致精神失常,本市某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服氯丙嗪、泰尔登等药无效,遂邀余诊治。

就诊时,患者言语无羁,怒目视人,口味臭秽。

又询,知其大便数日不行,舌红苔焦黄而干,脉滑疾,诊为气郁化火,心火内盛之证。

处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服3剂。

二诊,服上药3剂,大便已通,且能入睡,烦躁诸证亦有好转。

又嘱其继服3剂,而告痊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3):34)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又“重阳则狂"。

因而本证每因情志不遂,或隐曲抑郁,五志郁而化火,扰乱心神。

轻者烦躁不安,重者登高逾垣,打人毁物。

据舌红脉疾等症,诊为气郁化火,使用本方清泻心火,火清神宁,诸症自愈。

九、脱发
刘渡舟医案:于1985年曾治一男性患者,一年前出现零星脱发,多次服用首乌片等养血之品无效,近来病情加重,每日起床后,枕上脱发甚多,心烦特甚,心情急躁易怒,口渴舌红,脉数而有力。

刘老诊为心火内盛,遂处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连服9剂而告愈。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
按语:心主血,其华在面,其荣在发,发为血之余。

若心火内盛,则因其血热而发不荣,使毛发枯脆脱落。

今人多用养血补血之法,其效欠佳。

刘渡舟教授常选用本方,令火热一清,则营血自充,其发得荣而自生。

【补述】
本方仅大黄、黄连两味,林亿于方后加按语日:“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又《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

足见本方可加黄芩,以增强清热消痞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