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建设标准流程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集成与网络部署流程

信息系统集成与网络部署流程

信息系统集成与网络部署流程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系统集成与网络部署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介绍信息系统集成与网络部署的流程。

一、信息系统集成流程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独立的信息系统组合在一起,通过数据交换、接口对接等技术手段,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功能整合。

信息系统集成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当前系统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需求和目标。

2.设计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信息系统集成的整体方案和详细设计,包括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接口设计、数据传输方式等。

3.软硬件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适合集成系统的软硬件设备,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4.系统搭建与开发:按照设计方案,搭建集成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的完整性。

5.数据迁移和接口对接:对原有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将数据迁移至集成系统中,并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对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

6.系统部署与上线:将集成系统进行部署,配置相关参数,并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7.培训和支持:针对集成系统的用户进行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满意度。

二、网络部署流程网络部署是指将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过程,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功能。

网络部署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网络规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规模,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架构,确定主干网、分支网和终端设备的布置方式。

2.设备采购:根据网络规划的结果,采购适合网络部署的硬件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网络布线:根据网络规划,将网络设备进行布线,包括室内布线和室外布线,确保网络信号传输的稳定和高效。

4.设备配置与调试:将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调试,包括IP地址设置、路由表配置等,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互联互通。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规范第一篇: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规范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规范(内部讨论稿)总则为明确信息系统开发流程,清楚各阶段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从系统规划、系统整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与测试、系统内部实施、系统整体评价及系统内部验收八个方面说明公司对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主体要求。

对实际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流程可根据系统的规模与要求进行合理的剪裁。

本规范适用于软件开发部、软件项目部、系统集成开发部、系统集成项目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工作。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一、信息系统规划,完成信息系统立项和总体解决方案。

[1] 申请立项部门依据《立项控制规程》,提交与信息系统立项有关的书面或电子文档,立项部门申请信息系统项目立项。

信息系统项目立项主要从市场方面、技术方面及行业导向方面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2] 立项部门的上级部门或领导按《评审验收规程》组织业务专家、市场人员、技术人员等人员完成对信息系统立项相关文档的评审和检查工作,形成立项评审结论。

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3] 根据信息系统立项的相关文档,生成信息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文档。

文档中一般包括系统范围和目标、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系统网络拓扑图、系统部署方案、系统实施计划、系统费用概算等。

二、信息系统整体管理,建立项目管理章程。

[4] 建立基本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章程,指定信息系统项目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负责人),完成项目启动。

[5]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制定初步的项目管理计划,计划内容可包括项目最终目标、项目阶段性目标、项目进度计划、项目预算、变更流程和变更控制委员会、人力资源计划、项目风险、项目采购计划等。

[6] 依据《配置管理规程》和《变更控制规程》形成配置管理系统和变更控制系统,成立变更控制委员会。

[7] 项目经理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过程,包括项目完成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项目变更情况等。

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信息系统开发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软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将人员、设备、方法等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特定的规范和要求,开发和构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电算化领域中,信息系统开发流程是一种管理方法,它以一系列步骤和活动的形式,指导和推进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信息系统开发的起点,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开发团队与用户充分沟通,获取用户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确保开发出的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 用户需求调研:通过对用户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包括功能需求、业务需求、技术需求等。

- 需求规格说明: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详细、清晰、可验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用例模型、数据流程图、活动图等。

- 需求确认与评审:与用户进行多次确认和评审,确保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概要设计阶段概要设计阶段是在需求分析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的高层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

- 系统结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 模块划分与功能设计:将系统功能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职责,并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

- 数据库设计:设计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模型,包括表结构、关系、索引等。

3. 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是在概要设计阶段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概要设计中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现方案。

- 接口设计:定义系统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确保各模块能够协同工作。

- 算法设计:设计系统中涉及的算法和计算模型,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业务逻辑。

- 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使其直观、易用、良好的用户体验。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第一篇: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某某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阶段项目管理,规范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流程,及时提供满足管理和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某某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第三条某某单位办公室职责:负责受理各处室提交的信息系统需求的申请进行审核;负责对各处室提交的信息系统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同时需要进行安全分析,主持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演示版的审核;负责质量控制,组织信息系统验收和正式上线使用;负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整体协调工作。

负责对新建的信息系统、设备、配套设施进行监督及管理。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四条提出需求:各处室提出开发的应用软件的需求,具体包括:时间要求、功能要求、权限控制、安全要求和业务流程。

第五条受理:某某单位办公室在接到各处室的要求后,立即着手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任务计划,包括人力资源的考虑和时间要求的考虑,寻找软件开发商进行协商,向信息系统开发商提出开发要求。

第六条需求分析:信息系统开发商在接到开发要求后,与某某单位办公室共同进行需求分析。

第七条需求审核: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信息系统开发商共同进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审核,信息系统开发商提供审核所需的材料和需求规格说明书,负责技术问题的解释。

各处室应认真审核需求规格说书所描述的内容是否符合业务和管理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某某单位办公室和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进行需求分析,直到审核通过为止,各处室签字认可。

第八条概要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商对审核通过后的需求按软件建设标准开始进行概要设计。

第九条概要设计审核: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需求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发商的概要设计进行审核,包括:是否符合各处室提出的业务和管理要求,是否符合软件建设标准的要求,结构是否合理。

审核未通过,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进行概要设计。

第十条演示版建设:信息系统开发商对概要设计通过后的需求进行演示版的建设,完成所有界面设计、业务流程和功能规划。

信息化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内容

信息化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内容

信息化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内容哎呀,这信息化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内容啊,可真是个重要的玩意儿!就好像是给一座大厦搭建坚实的框架一样。

你想想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岂不是乱套啦!就好比大家都在各说各话,谁也听不懂谁,那怎么能行呢?信息化系统也是一样啊,得有个规范,让一切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技术标准内容首先得包括数据的规范吧。

数据就像是大厦的砖块,得整齐有序,大小合适。

如果数据乱七八糟的,那系统不就跟个迷宫似的,谁能搞得清楚呢?所以数据格式啦、编码规则啦,这些都得明确规定好,不能含糊。

然后呢,系统的架构也得有标准呀。

不能今天搭个这样的架子,明天又想换个别的,那不是瞎折腾嘛。

要有个稳定的架构,让各个部分都能紧密配合,就像机器里的齿轮一样,一个带动一个,高效运转。

还有安全方面,这可太重要啦!就好像你家得有个牢固的门锁一样,信息化系统也得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不被偷不被破坏呀。

防火墙啦、加密技术啦,这些都得跟上。

界面设计也不能马虎呀!得让人一看就明白怎么操作,不能像个谜团似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简洁明了,容易上手,这才是好的界面设计标准。

再说说性能标准吧。

总不能打开个页面都要等半天吧,那多让人着急上火啊!所以系统的响应速度啦、处理能力啦,都得达到一定的要求,不然用户可就不买账啦。

通信标准也很关键呢!各个系统之间得能顺畅地交流信息呀,不能互相“听不懂”对方说啥。

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得说同一种语言才能沟通顺畅嘛。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标准,那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就成了一盘散沙啦?大家各干各的,最后啥也弄不成。

所以啊,一定要重视这信息化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内容,把它当成宝贝一样对待。

只有按照标准来,才能建设出高质量、高效率、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系统。

这样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日常生活,都能从中受益无穷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呢!大家都得好好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呀!。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需求分析与规划流程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需求分析与规划流程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需求分析与规划流程一、引言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则是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计划的基础。

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需求分析与规划流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效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需求分析与规划流程。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确保信息系统设计能够符合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发展方向。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业务流程分析: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信息流动情况。

只有充分了解业务流程,才能更好地设计信息系统。

2. 现有系统评估:如果企业已经有一定的信息系统,那么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评估,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新系统,避免重复建设。

3. 用户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的重点是用户需求,因此需要与企业员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只有用户满意,信息系统才能得到有效运用。

4. 技术可行性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还需要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评估实施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风险。

只有技术可行,才能确保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三、规划流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规划流程是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规划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需要设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架构等方面。

系统架构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2. 数据库设计: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因此数据库设计至关重要。

在规划流程中,需要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管理策略,确保数据能够安全、高效地存储和管理。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和方法,设计、构建和实施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收集用户的需求、制定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等。

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实施工作,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信息系统进行整体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在系统设计阶段,开发团队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此外,还需要设计数据库结构、界面设计、算法设计等。

系统设计的结果应该是可行的、可实现的,并满足用户需求。

系统实施是将系统设计转化为实际的软件产品的过程。

在系统实施阶段,开发团队需要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编写程序代码、配置数据库、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等。

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用户培训和系统上线等工作。

系统维护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后一步,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系统维护阶段,开发团队需要负责系统的日常运维、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与用户保持沟通,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并进行相应的系统更新和升级。

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可以总结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

这四个步骤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系统实施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实施,系统维护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延续。

只有在每个步骤都认真、细致地进行工作,才能保证最终开发出的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是特别重要的环节。

需求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决定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与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与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与制度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与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和制度,以及如何确保其有效实施。

一、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是指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信息系统建设规范:1. 安全规范: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网络安全等,以确保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性。

2. 性能规范:针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确保信息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3. 可靠性规范: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

4. 数据规范:包括数据格式、命名规范、数据字典等,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管理性。

5. 标准化规范:建立统一的开发和维护标准,确保信息系统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二、信息系统建设制度信息系统建设制度是指组织内部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项目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系统建设制度:1. 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开发、测试等一系列流程,确保信息系统按时、按质完成。

2. 变更管理制度:规定了信息系统变更的流程和权限,避免随意修改引发的问题。

3. 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权限管理、日志监控、漏洞扫描等。

4. 用户管理制度:规定了用户账号的申请、权限分配等流程,以及信息系统的培训和使用规定。

5. 维护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维护和升级,包括备份策略、故障处理等。

三、确保规范与制度有效实施的方法要确保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与制度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 建立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制定和执行相关规范与制度。

2. 培训和提升员工的信息系统意识:通过培训课程和知识分享会等方式,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与制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顺丰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建设

顺丰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建设

1.顺丰速运业务流程1.1.信息系统建设概况SF先后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建立了Asura快递业务综合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35个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信息系统,其信息流程所图示。

通过4万余名收派人员配备手持终端、为4千余台车辆配备GPS系统等各环节的监控手段,能够对快件进行全程的即时信息监控。

2006年到2008年期间,SF在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就达5.5亿元。

1.2.顺丰标准化快件操作流程(Shipments Life)1.1.1.3大环节公司的标准化快件操作流程(Shipments Life)包含3大环节11项主流程。

1.SHL1快件收发:SHL1.1下单流程、SHL1.2收件流程、SHL1.3发件流程。

2.SHL2快件中转:SHL2.1中转流程、SHL2.2出港流程、SHL2.3出口关务流程、SHL2.4国际转运流程、SHL2.5进口关务流程、SHL2.6进港流程。

3.SHL3快件派送:SHL3.1到件流程、SHL3.2派件流程。

1.1.2.11项主流程各个流程的概要说明如下:1.SHL1.1下单流程,是指由客户端发起下单请求,客服代表按照公司规范流程将客户收件需求传达至收派员,属于收件业务流程的前端业务流程。

2.SHL1.2收件流程,是指收派员从接受订单到上门收取快件、填单、快件检查、做件、巴枪扫描并将快件运回分点部的过程。

3.SHL1.3发件流程,是指仓管员接收收派员收取的快件和运单,根据快件上的目的地代码将快件分拣、装车,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车参加中转,同时将“本公司收件存根”联运单直接或间接交给输单员,并由输单员完成录单的整个操作过程。

4.SHL2.1中转流程,是指从快件到达中转场开始,经卸车、分拣、扫描、装车等一系列动作,至快件离开中转场止的整个过程。

5.SHL2.2出港流程,是指航空组从接收到货物信息,通过货代或自行操作,将货物配载至航空器,并将出港信息录入航管系统的全过程。

(完整word版)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完整word版)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企业战略为核心,信息化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的持续改善的过程。

如图1所示,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选型采购和系统实施。

三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结果都会直接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图1 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企业战略确定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

2)确定系统建设的主体内容、时间计划、资金预算等整体框架。

3)通过对管理组织流程的梳理,形成详细的管理改善和需求分析文档。

选型采购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第一阶段成果确定技术路线,确定选型供应商。

2)供应商根据需求文档提交项目建议书,并组织产品演示。

3)通过评审或招标等方式确定最终产品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结合需求文档与实施提供方共同制订实施方案。

2)进行相关人员培训、系统配置及试运行。

3)系统上线、后续维护及调整。

实践表明,很多企业在规划及选型阶段和实施阶段会选择不同的咨询合作伙伴,这种做法会导致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方对前期需求把握不准确,造成实施与需求分析脱节,使实施偏离预先的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在系统的实施阶段应该由前期完成需求分析的咨询合作伙伴作为监理,全程参与实施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将前期成果和知识顺利转移到实施阶段,又可以保证企业控制实施方向与项目初期设定的建设目标保持一致。

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咨询的前期介入,帮助企业梳理当前的组织、流程,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订信息化的整体方案,并通过深入的需求提炼,帮助企业定义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文档,作为后续信息化系统选型和实施的基础。

需求分析阶段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第1步:成立项目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能否成功。

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与IT技术的结合,管理是核心和基础,IT技术是工具和手段。

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合理可行的项目目标、范围和需求,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ICS 35.080L 77SZDB/Z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i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Part 1:General rules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SZDB/Z 5.1—2007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程建设规范 (2)5 各部分内容及适用范围 (5)参考文献 (6)SZDB/Z 5.1—2007前言SZDB/Z X-2006《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规范》预计分为6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第3部分:《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第4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第5部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第6部分:《软件工程》本部分为SZDB/Z X-2006的第1部分。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深圳市诚信信息工程研究院、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负责起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徐福生、唐尖兵、周楚生、游启运、马文霞、张望、邓少斌、何建军、贺致远、刘燕青、刘威、苗茁、程燕、郝伟、冯大力。

SZDB/Z 5.1—2007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通用的名词术语、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工程建设基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信息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供各相关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标准一、机房场地和面积1、为防止水患,机房场地设于二层以上的楼层,楼层电梯通道应满足机房设备的搬迁运输;2、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存储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3、远离强振源,噪声源,避开强电厂干扰;无法避开可采取有效的降振和电磁屏蔽措施;4、机房矩形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梁下净高不低于3.5米。

机柜设备并列安装,正面通道宽带不低于1.5米,侧面和后面通道不得低于1米。

要求所有机柜配备双机柜5、机房面积必须足够预留UPS和空调设备的安装、维护(修)间距,具体空间要求以设备厂家要求为准。

二、机房设施(必配项目)1、机房必须配备UPS电源设备,以采用2+1方式(三台主机、两主一备)的UPS供电系统供电,UPS设备总容量在满足供电需求后应预留30%的冗余,且满载情况下电池后备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标准配置。

2、机房必须配备机房专用精密制冷空调设施,为防止空调滴冷凝水,避免使用天花吸顶空调。

空调配备至少按N+1方式配备。

机房开机运行时温度应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45%-65%,全年平均温度应保持在20-28摄氏度范围内。

3、机柜采用42U标准服务器机柜,柜门必需为通风网孔门,网孔密度应满足柜内服务器制冷要求。

4、机房必须按消防要求配备机房用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具备声、光、电报警功能,同时配备手持灭火器和防毒面罩。

三、机房基本装修1、机房隔断应使用轻质砖或红砖材料,表面水泥抹平刷白;2、机房装饰材料应选用环保、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3、机房若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金属密闭窗,同时做好防雨防水措施,并避免阳光直射或直接封闭外窗;4、机房门必须使用钢质防火门,建议采用不锈钢门为宜,门框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机房设备进出运输通道要求。

以净高2.05米,净宽1.2米为标准。

5、机房地面应铺设防静电地板,且表面应平整;6、机房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消防甲级要求;7、机房装修完毕不得因装修材料导致残留或持续发挥腐蚀性气体。

信息系统建设流程评审

信息系统建设流程评审

信息系统建设流程评审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需求分析、系统分析设计到编码、测试上线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建设质量和进度,合规顺利上线使用,需要对系统建设的每个阶段进行评审。

评审工作需要成立跨部门评审小组,成员包括业务专家、技术专家以及质量管理部门的代表。

评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需求评审
评审项目需求文档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包含所有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等重要内容。

对需求文档表述是否准确进行检查。

2. 分析设计评审
评审系统分析设计文档是否满足原需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高效,是否考虑了扩展性和维护性等。

3. 数据模型评审
评审设计的数据库结构和表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是否可以满足各类业务查询和分析的需要。

4. 原型评审
检查应用原型是否符合设计文档和用户需求,界面是否友好高效等。

5. 编码评审
验证代码是否完全符合设计文档,代码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包含必要的测试用例等。

6. 测试评审
评审测试用例的设计是否全面,测试过程和结果是否合格。

7. 上线评审
最后评审系统是否已经准备好上线使用,是否通过各项测试,是否解决所有缺陷等。

以上流程评审可以保证信息系统建设质量,为项目顺利完成和上线使用奠定基础。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完整版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完整版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信息化建设的步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企业战略为核心,信息化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的持续改善的过程。

如图1所示,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选型采购和系统实施。

三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结果都会直接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图1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企业战略确定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

2)确定系统建设的主体内容、时间计划、资金预算等整体框架。

3)通过对管理组织流程的梳理,形成详细的管理改善和需求分析文档。

选型采购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第一阶段成果确定技术路线,确定选型供应商。

2)供应商根据需求文档提交项目建议书,并组织产品演示。

3)通过评审或招标等方式确定最终产品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结合需求文档与实施提供方共同制订实施方案。

2)进行相关人员培训、系统配置及试运行。

3)系统上线、后续维护及调整。

实践表明,很多企业在规划及选型阶段和实施阶段会选择不同的咨询合作伙伴,这种做法会导致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方对前期需求把握不准确,造成实施与需求分析脱节,使实施偏离预先的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在系统的实施阶段应该由前期完成需求分析的咨询合作伙伴作为监理,全程参与实施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将前期成果和知识顺利转移到实施阶段,又可以保证企业控制实施方向与项目初期设定的建设目标保持一致。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咨询的前期介入,帮助企业梳理当前的组织、流程,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订信息化的整体方案,并通过深入的需求提炼,帮助企业定义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文档,作为后续信息化系统选型和实施的基础。

需求分析阶段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第1步:成立项目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能否成功。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一、概述信息系统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设备,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管理和应用的过程。

为了规范和管理组织内的信息系统建设,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组织内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管理依据和指导,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运营,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二、管理体制1.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委员会为了统一决策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组织成立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高层管理人员、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决策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审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和预算,协调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等。

2.信息技术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监督和评估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培训员工,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及时更新和维护信息系统。

3.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遵守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政策和规定;•积极协助信息技术部门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做好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和保密工作;•及时报告和解决信息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三、信息系统建设流程1.需求识别和分析阶段在需求识别和分析阶段,相关部门和人员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特性要求。

2.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信息技术部门根据需求识别和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和编码开发工作。

并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3.系统测试和验收阶段系统测试和验收阶段是为了验证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组织测试团队进行各项测试活动,并与用户代表共同完成系统的验收工作。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企业战略为核心,信息化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的持续改善的过程。

如图1所示,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选型采购和系统实施。

三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结果都会直接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图1 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企业战略确定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

2)确定系统建设的主体内容、时间计划、资金预算等整体框架。

3)通过对管理组织流程的梳理,形成详细的管理改善和需求分析文档。

选型采购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根据第一阶段成果确定技术路线,确定选型供应商。

2)供应商根据需求文档提交项目建议书,并组织产品演示。

3)通过评审或招标等方式确定最终产品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1)结合需求文档与实施提供方共同制订实施方案。

2)进行相关人员培训、系统配置及试运行。

3)系统上线、后续维护及调整。

实践表明,很多企业在规划及选型阶段和实施阶段会选择不同的咨询合作伙伴,这种做法会导致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方对前期需求把握不准确,造成实施与需求分析脱节,使实施偏离预先的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在系统的实施阶段应该由前期完成需求分析的咨询合作伙伴作为监理,全程参与实施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将前期成果和知识顺利转移到实施阶段,又可以保证企业控制实施方向与项目初期设定的建设目标保持一致。

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咨询的前期介入,帮助企业梳理当前的组织、流程,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订信息化的整体方案,并通过深入的需求提炼,帮助企业定义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文档,作为后续信息化系统选型和实施的基础。

需求分析阶段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第1步:成立项目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能否成功。

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与IT技术的结合,管理是核心和基础,IT技术是工具和手段。

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合理可行的项目目标、范围和需求,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国企信息化项目建设基本流程

国企信息化项目建设基本流程

国企信息化项目建设基本流程
1.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需要对国企的业务需求进
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各部门的业务流程、信息化需求和问题
点等。

同时,还需要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调研,以便更好地定位和规划信息化项目。

2.规划与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制定信息化项目的整体
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项目范围、目标、时间节点、预算等。

同时,还需要设计信息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数据流程等,确保项目能
够满足业务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3.系统开发与集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系统开发和集
成工作,包括软件开发、硬件采购、系统集成、数据迁移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需求。

4.培训与推广阶段,在系统开发与集成完成后,需要对国企员
工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新系统。

同时,还需要制定
推广策略,推动新系统在国企内部的推广和应用。

5.运维与优化阶段,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
日常运维和优化工作,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性能优化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总的来说,国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基本流程是从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系统开发与集成、培训推广到运维优化,这个过程需要全面考虑国企的业务需求和发展目标,确保信息化项目能够真正地为国企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总则二、第一部分施工流程图三、第二部分施工工艺及具体要求四、第三部分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细则五、第四部分附件总则为规范山西省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各个施工队伍的管理标准及服务标准,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障工程实施的进度、质量和安全,山西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特制定本施工管理细则,要求每个施工承建单位严格按照管理细则组织施工、文明施工。

一、管理细则编制依据:◆山西省政府第212号令◆山西省政府第224号令◆晋煤经发【2009】326号文件《关于全省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晋煤票函【2009】4号文件《关于山西省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单位运行方案(试行)的通知》◆晋煤经发【2009】68号文件《关于启用2009年版山西省煤炭销售票机打票的通知》二、实施目的:1、规范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流程;2、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形象;3、方便使用单位的完工验收;4、统一处罚尺度。

三、管理细则内容(一)、施工流程图:明细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和衔接关系(二)、施工工艺及具体要求:1、施工步骤及要求2、培训计划及考核办法3、质量验收标准及使用单位的工程完工验收程序(三)、质量承诺书四、实施管理细则的原则:公正、公平、公开(一)、各家施工队伍的统一施工标准(二)、按照管理细则,制定统一的处罚标准五、管理细则监管运行单位:(一)、山西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各地市煤管局(市票证中心)及集团公司负责煤炭销售票管理部门(二)、各级使用单位六、管理细则实施单位:(一)、施工承建单位第一部分施工流程图第二部分施工工艺及具体要求一、施工现场勘查(一)、勘查内容:1、硬件条件:(1)、与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的具体沟通,听取使用单位建议。

(2)、编制施工现场勘察表,表中各项内容必须详尽填写,该表内容作为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中项目描述的必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勘察表具体格式见附件1。

(二)、勘察程序(1)、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和省清正源煤炭票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与使用单位接洽联络,并到现场实地考查,编制考查报告。

(2)、施工单位勘察现场前必须向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汇报、由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联络好现场负责人后方可勘察现场(3)、勘察现场人员勘察现场后,详尽填写施工现场勘查表,一份留本单位编制施工方案,一份交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综合部备案(三)基础环境测试:施工承建单位施工前必须检测使用单位网络基础环境是否符合票控设备的使用二、编制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案内容(1)、编制依据(2)、项目描述A、项目基本概况B、施工难点C、解决难点的主体思路(3)、施工流程(4)、施工工艺及具体说明(5)、施工准备A、施工前设备、机具的准备及人员配备情况B、施工进度安排C、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办法及自检方法<1>、形成施工日志<2>、形成施工自检表<3>、监管单位能够随时抽检D、施工验收标准(6)、质量承诺书及售后服务承诺书(二)、施工方案报审方法:(1)、报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2)、报各地市煤管局所属部门(市票证管理中心)、集团公司负责销售票管理部门(3)、报使用单位三、施工进场前准备工作(一)、设备、及工具准备:设备、材料均应出具质量合格证或检验试验报告,到达现场后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规范要求进行进货检验与试验。

必须履行相应的交接手续,并填写交接表见附件2,供货单位、施工承建单位签字后方可确认设备、材料合格。

表格一式四份,供货单位一份、施工承建单位一份、使用单位一份,监管单位一份。

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管工作程序要求,积极做好设备材料到场的报验工作。

1、设备、材料验收及交接手续(1)设备、材料入库前,保管员严把验收关。

要求各种手续齐全,质保书、出厂检查证一应齐全,规格数量准确无误。

(2)履行相应的交接手续,并填写交接表见附件2,供货单位、施工承建单位签字后方可确认设备、材料合格。

2、施工承建单位自行准备工具,每组工作人员,必须配有笔记本电脑、万用表、网线钳等系统安装调试工具。

(二)施工人员的组织安排1、组织框架图2、各岗位的岗位职责(1)项目经理:A、与使用单位保持良好沟通,获得使用单位的支持B、协调各施工组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各自完成份内工作,保持良好协作。

C、合理安排工期,保证工程如期完成D、项目经理定期召开项目会议,根据情况做好鼓励和动员工作,分派相应的职责给每一个人。

并及时书面向省票证中心、省清正源公司、市煤管局(市票证管理中心)及集团公司相关部门通报项目的组织、进展等情况。

(2)设备安装调试人员:(3)网络布线人员:3、人员配备要求(1)施工人数必须满足施工工期要求(2)施工工种类别明细,各负其责(3)必须配备技术工程师,能够快速排除施工现场各类技术问题,项目经理可兼任该职务(4)项目负责人在施工期间必须在现场进行管理协调,不得无故缺席(5)施工人员必须文明施工,相关行为见施工服务规范四、施工现场管理细则(一)网络布线施工管理细则(见施工技术规程附件七)(二)网络设备安装规程管理细则(见施工技术规程附件七)(三)系统设备安装管理细则(见施工技术规程附件七)(四)施工周期管理细则1、施工人员进场后,项目经理必须按照实际工程量及合同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表,施工进度表格式见附表32、施工进度表一式五份,一份省票证中心,一份交市煤管局(市票证管理中心)、或者集团负责煤炭销售票的管理部门,一份交使用单位,一份交施工承建单位总部,一份由项目经理现场使用3、施工承建单位进场后需与省票证中心监管部门签定施工工期确认书来确定工程进度,施工工期确认书见附表4(四)施工过程自检管理细则1、施工承建单位每日必须就施工每个细节进行自检,并做自检记录表,自检记录表见附件5,自检记录表由项目经理及技术工程师签字确认,记录表留存项目部,以备省票证中心、市局或票证中心及施工单位抽查2、隐蔽工程每日应作隐蔽工程自检记录表,自检记录表由项目经理及技术工程师签字确认,记录表留存项目部,以备省票证中心、市局(市票证中心)、集团负责煤炭销售票管理部门及施工单位抽查,隐蔽工程自检记录表见附件5,隐蔽工程检测使用单位必须抽查3、项目经理及技术工程师应每日形成工作日志,工作日志留存项目部以备抽查4、技术内容变更或施工过程中需要调整方案施工承建单位应与票控设备使用单位协商解决5、施工完毕后项目经理及技术总工填写竣工验收申请单,具体内容见附件六(五)使用单位票控机操作人员及信息系统负责人培训管理细则1、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分片培训或一对一培训,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而定,但不能妨碍使用单位日常销售票出票工作2、培训内容及培训安排:说明:培训周期的安排视使用单位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而定,周期约2至5天,以能熟练操作为准。

3、培训考核管理细则:(1)笔试试题由各施工单位设置题库,由省票证中心随机抽取进行考核。

(2)机试以操作人员正常出票并熟练使用usbkey下载数据为准。

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格式由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统一制定,证书由市煤管局(市票证中心)或煤业集团制作颁发。

五、机打票试运行操作管理细则(一)机打票试运行操作流程(见下页)机打票试运行操作流程(二)机打票试运行工作准备1、由市煤管局或集团煤炭票证管理部门编写试运行方案并下发机打票试运行通知2、人员方面:选择能力强和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每个重要的节点都配置2至3人,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突发故障问题保证第一时间电话支持,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判断是否及时到达现场。

3、设备方面: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各节点的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在确定的地点设有备机,打印机,票控机若干台,做到科学合理。

4、工具方面:每组维护人员,都配有笔记本电脑、万用表、网线钳等系统安装调试工具。

5、车辆方面:配备多辆汽车。

6、制度方面:根据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保障事事有负责人,事事有反馈,事事有记录,事事有文档。

(三)机打票试运行管理细则1、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派专人到现场指导2、票控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在指定时间开始打票,不许私自提前或者延后3、票控机不能更新票段、票量的,要及时逐级上报上级管理单位,以便问题及时解决4、脱网打印票号、票量不能上传省票证中心的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脱网打票不能上传数据的原因及情况,网络畅通后必须按规定及时上传数据5、试运行期间,各煤炭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试运行方案执行机打票与实际销量同步开具。

省、市、集团公司煤炭票证管理部门将组建巡查组对全市集团公司所有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巡查,对没有按方案要求执行的煤炭生产企业将进行严肃处理。

各县、区煤炭销售票主管部门也要相应成立巡查组队本区域内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巡查6、试运行期间各县、区煤炭销售票主管部门、各煤炭生产企业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在岗,煤炭销售票领导组成员24小时开机,24小时轮流值班六、机打票正式运行操作管理细则(一)机打票正式运行操作流程(见下页)(一)机打票正式运行流程(二)机打票正式运行工作准备1、由省票证中心、市煤管局或集团公司负责煤炭销售票的部门下发正式运行通知、方案。

2、人员方面:选择能力强和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每个重要的节点都配置2至3人,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突发故障问题保证第一时间电话支持,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判断是否及时到达现场。

3、设备方面: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各节点的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在确定的地点设有备机,打印机,票控机若干台,做到科学合理。

4、工具方面:每组维护人员,都配有笔记本电脑、万用表、网线钳等系统安装调试工具。

5、车辆方面:配备多辆汽车。

6、制度方面:制定严格的应急制度,定岗定责,根据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保障事事有负责人,事事有反馈,事事有记录,事事有文档。

(三)机打票正式运行管理细则1、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派专人到现场指导2、必须在指定时间开始打票,不许私自提前或者延后3、票控机不能更新票段、票量的,要及时逐级上报上级管理单位,以便问题及时解决4、脱网打印票号、票量不能上传省票证中心的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脱网打票不能上传数据的原因及情况,网络畅通后必须按规定及时上传数据5、正式运行期间,省中心、市煤管局(市票证管理中心)及集团公司负责煤炭销售票管理部门将组建巡查组对全市、集团公司所属所有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巡查,对没有按方案要求执行的煤炭生产企业将进行严肃处理。

各县、区煤炭销售票主管部门也要相应成立巡查组队本区域内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巡查6、机打票正式运行期间省票证中心、市煤管局(市票证中心)、各集团公司及各县、区煤炭销售票主管部门、各煤炭生产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轮流值班七、竣工管理细则1、施工承建单位填写竣工申请单后交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依据合同约定进行验收,验收时,使用单位有权要求施工承建单位出具自检记录表及施工日志作为工程验收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