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ppt课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核心要素,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的矛盾运动规律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一定条件下的劳动,通过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合理组织,创造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者与非所有者的关系、雇佣与劳动的关系等。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基础的演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
而上层建筑则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和艺术等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上层建筑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形成复杂的矛盾运动规律。
3.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往往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上层建筑的观念和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导致社会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
4.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律。
只有深刻理解这些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我们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相信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社会规律。
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规律的变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谢谢大家!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断扩大。
能力测评1 请你标出生产力的要素:
王小二利用拖拉机把荒山改造成果园。
劳动者
仍以原始社会为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
产 关 系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的
特
点
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
原
始
原始的互助合作
社 会
的
生
产
关
系
平均分配消费品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继 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而 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旧生 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的必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 系
• 生产力: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谁来改造
劳动者
人的因素
人
类
利
改
用
造 自
怎么改造
生 产 力
然 的 能 力
生产工具
加
生
工
产
物的因素
资
改造什么
料
劳动对象
原始人
劳 动
农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ppt课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注意: 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必 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中, 是通过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进行的 革命斗争而实现的。
.
16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起反作用
( 1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18
1958年到60年代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八
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
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
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
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轻率地发动了“大
二、上层建筑 简单得说,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等有关的就 属于上层建筑。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
础相适应。
.
23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土地
.
6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石器
铜器
铁器
机器
.
7
各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1)、河姆渡出土的石斧
(2)、殷代早期青铜斧
原始社会 石器
(3)、战国时期铁农具
奴隶社会 青铜器工具
(4)、18世纪初的蒸汽机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资本主义社会 大机器生产
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
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5.2社会历史的发展课件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 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 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 成为科学。
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
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
会 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历 础状况的___规__律_____。
(二)连一连
答案
(三)想一想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并列的吗?
答案 两者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_生__产__方___式__。生
展 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
的 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
规 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
律 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PPT48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生 决定
生
产
产 关
力 反作用 系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 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 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与要求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和形式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 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三)两个矛盾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 位和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 其解决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及其解决程度。
3、两个矛盾相互联结、相互制约, 共同支配人类社会发展。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斗争的概念
(二)社会改革
1、改革的含义: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 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的变革, 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
2、改革的作用:它是推动同一社会发展的重 要动力。
3、改革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 物,社会规律的客观要求。
4、改革的实质:它是同一社会形态的自我发 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运动及其规律
2024版经济政治与社会ppt课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ppt 课件目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政治制度及其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趋势•政治参与和公民责任•社会问题及其治理策略0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01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
生产关系02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0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组织的总和。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就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甚至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就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破坏作用。
因此,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2政治制度及其演变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
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 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 断扩大。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的生产关系,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仍以原始社会为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 产 关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系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的 特 点
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关系三要素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原始社原始的互助合作
会
的
生
产
关 平均分配消费品 系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 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 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 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 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 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 的必然。
极其简陋, 主要是石制生产工具
非常有限, 主要是果实根茎及小动物
原始社 会的生 产力水 平极端 低下
那么,“生产关系”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呢?
生产关系指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 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就是生产 关系。它包括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 面的关系。(最简单的说,生产关系就是指在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PPT演示课件
国际背景: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
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 平的差距明显拉大。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印度,只 有日本的1/20、美国的1/30,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40年左 右。与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 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距。
法国马赛钢厂年产350万吨钢,7000工人,中国武钢230万吨,67000工 人,相差14.5倍。
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1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 机场半小时1架。
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40—50平方米房子,全国平均每2户有一辆 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东京大型商场有50多 万种商品,而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只有2.2万种商品。
4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市民生活:
1957—1976年,全国职工在长达20年时间里几乎没涨过工资, 1957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624元,1976年下降到575元。 生活消费品供给不足,需凭票,粮票被称作为第二货币。 三转一响一咔嚓五大件,大多数人买不起。 服装:颜色款式单一——灰、蓝、白、黑、绿 住房:人均3.7平方米,40%人居住的是解放前的房子,50%— 70%住平房。
16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思想文化方面:
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开放 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
17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985年春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洛 朗时装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由于 理念超前,参观的人数寥寥无几
老人也喜欢“走秀”了
永久飞鸽凤凰车,胀闸包链三簧座。 蜜蜂标准缝纫机,丈母娘的好女婿。 红灯熊猫收音机,欲收短波没消息。 海鸥相机120,喀嚓时候要端平。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引言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构成社会形态的三个重要要素。
生产力是驱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分工和协作关系,而上层建筑则是指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
一、生产力的概念与特点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的一切物质、技术和劳动力的总和,是社会劳动力的物质体现。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分为生产力的实体和生产力的能力两个层面:实体生产力是指生产工具、技术设备和物质资源,能力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实体生产力进行生产的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产力发展是一种历史的、渐进的过程,通过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逐渐改善生产工具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生产力发展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物质媒介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为物质媒介的进步提供了条件。
最后,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过程,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二、生产关系的内涵与作用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分工合作的模式。
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依赖和互利共赢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上,并通过不断适应和调整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分为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两个层面。
所有制关系是指生产资料归属的关系,包括个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公有制。
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具有不同的生产关系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分配关系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收益的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的作用在于调节分配关系,保障资源效率和社会公平。
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财富创造和社会稳定。
三、经济基础的构成与作用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体系。
经济基础由两个组成要素构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 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主要
表现为两种情形: 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分工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重要的中 间环节。A、分工具有生产力属性:劳动者与劳动工具; B、分工具有生产关系属性:人与人的结合方式。
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
劳动资料,劳动者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或物的系统,
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
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 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 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 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所谓生产力,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使之适
应于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 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生产力也包括科学。
生产力包括三个主要要素,即劳动者、劳动
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所加工的事物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进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自然界,即自然界直 接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自然物; 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即原料。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人
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它 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 品分配关系构成的。具体体现在生产、分配、交换和 消费四个环节之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抉择,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40年来,中国共产党无惧风高浪急,无畏艰难险阻,聚精会神搞建设,卯足干劲谋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因此在我看来,谈起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经济建设是绕不开的一个大方向。
01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增量规模显著扩大。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转变。
02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发展的40年,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40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40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工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
区域结构优化重塑,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
03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40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速,工业生产能力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成效突出,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邮电、能源等方面也都有了长足发展。
04贸易规模稳步扩张,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竞争力不断提升。
进出口商品不断向“优进优出”转变。
外商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课堂PPT)
❖ 首先,经济基础是上层
建筑的根源。上层建筑
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
经济
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基础
产生
而产生的。
❖ 其次,经济基础的性质
和特征决定上层建筑的
性质
性质和特征。任何经济
基础都有与之相适应的
上层
上层建筑。
建筑
变革
❖ 再次,经济基础的变化 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很好地阐述了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 建筑这一观点。
迪拜
$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 反作用
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上层 建筑
反作用
经济 基础
促进 作用
阻碍 作用
对 的社 性会 质作
用
生产力 标准
上层建筑为落后反动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英国圈地运动
$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运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上层建筑一 旦形成又反作用于 经济基础。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辩证 统一,相互作用, 构成了社会形态内 部的矛盾运动。
2.上层建筑
$
上层 建筑
政治法 律制度
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法
骨
律设施
骼 系
观念上层建筑
统
经济基础
肌肉系统
社会 有机体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的矛盾运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
$
辩证统一!!!
经济 基础
上层 建筑
社会形态
$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观念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ppt课件
18
1958年到60年代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八 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 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 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 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轻率地发动了“大 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 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选要择求什工么农样业的主生要产产关品系的,产不量是成人倍们、随几心倍所、欲甚的至 结国业几 地 倾 严果 初 较十 泛 冒 重, 期 低倍 滥 进 的而人的地。导经是民生增从致济由公产长了困19生社力。 国 难58产 制 水高 民 。年力 的 平指 经“发 较 是标 济大展 高 不、 比跃水 的 相瞎 例进平 生 适指 的”决 产 应挥 大开定 关 的、 失始的系。浮调的。形由夸,三式此我风并年同可国全造“农见建面成左” 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二、上层建筑 简单得说,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等有关的就 属于上层建筑。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
础相适应。
23
8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9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 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 断扩大。
极其简陋, 主要是石制生产工具
非常有限, 主要是果实根茎及小动物
原始社 会的生 产力水 平极端 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测评1
请你标出生产力的要素: 王小二利用拖拉机把荒山改造成果园。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
11
“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它能精炼地表达 人在生产中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原始社会为例:
生产力各要素 原始社会生产力各要素状况 结论
人的因素 劳动者
生产工具 物的因素
劳动对象
经验少、技能低、 科学文化知识有限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上进 行了深入的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使之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取得 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20
21
22
一、经济基础 含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当然,这里的生产关系并不是一切的生产关系, 它是有界定的,首先,它必须是一个社会占统治 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次,这个生产关系还 必须得与生产力相适应,是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生产关系。
极其简陋, 主要是石制生产工具
非常有限, 主要是果实根茎及小动物
原始社 会的生 产力水 平极端 低下
那么,“生产关系”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呢?
生产关系指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12
生产关系: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 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就是生产 关系。它包括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 面的关系。(最简单的说,生产关系就是指在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大机器生产
8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9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 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 断扩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8
1958年到60年代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八 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 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 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 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轻率地发动了“大 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 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选要择求什工么农样业的主生要产产关品系的,产不量是成人倍们、随几心倍所、欲甚的至 结国业几 地 倾 严果 初 较冒十 泛 重, 期 低倍 滥 的进而人的地。经导是民生致增从济由公产长困了19生社力。 难国58产 制 水民高 。年力 的 平指经“发 较 是标济大展 高 不比、跃水 的 相瞎例进平 生 适指的”决 产 应大挥开定 关 的、失始的系。浮调的。形由夸,三式此我风并年同可国全造“农见建面成左” 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使用
动 农民
者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土地
6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石器
铜器
铁器
机器
7
各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1)、河姆渡出土的石斧
(2)、殷代早期青铜斧
原始社会 石器
(3)、战国时期铁农具
奴隶社会 青铜器工具
(4)、18世纪初的蒸汽机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二、上层建筑 简单得说,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等有关的就 属于上层建筑。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
础相适应。
23
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1
2
3
生产力: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 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4
人
类 谁来改造 劳动者 改
人的因素
生 产
Hale Waihona Puke 造利 用自 然
怎么改造
生产工具 生
力
的
加
工
产
能 力
改造什么
劳动对象
资 料
物的因素
5
原始人
劳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注意: 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必 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中, 是通过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进行的 革命斗争而实现的。
16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起反作用
( 1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它形成以后不到 100年的时间内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 了以往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 和,就是一个证明。
17
( 2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它就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阻碍作用分为两种情况:
① 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 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 当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 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的生产关系,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13
仍以原始社会为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 产 关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系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的 特 点
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
原
始
社
原始的互助合作
会
的
生
产
关 平均分配消费品 系
14
15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 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 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 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 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 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 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