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汉藏语系假设
汉藏语系假设摘要:汉藏语系是有数百种有亲缘关系语言的总称,它的研究发端于十八世纪末,经过许多代境内外学者的不断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重大分歧,中国是汉藏语系语言分布的故乡,理应对汉藏语系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简要回顾了汉藏语系研究的历史经过,介绍了中国学者目前开展的一些工作,期望在本世纪为推动汉藏语系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汉藏语系;假设;历史比较研究一、汉藏语系研究的历史沿革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发凡于十八世纪,当时首先提出的是“印欧语假设”。
英国的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发现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古代英语等在形态和动词词根方面有明显的一致性,他假设这些语言来源于同一个母语,经过长期的分化以后,形成不同的语言。
其后丹麦的语言学家拉斯克(Rosmus Rask)在研究北欧日耳曼诸语言时,发现它们与希腊语、拉丁语之间有明显整齐的语音对应关系。
到1822年,德国的格里姆(Jacob Grimm)发现日耳曼语辅音大转移的规则,被语言学界称为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他在语言比较中发现的9条规律后,又发现这些规律主要有3组例外现象。
格里姆之后的一些语言学家对这些例外现象进行了攻关,其中较有名的是罗德纳(C.lottner)、格拉斯曼(Hermann Grassmann)和维尔纳(Karl Vetoer),他们对一些例外现象都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他们的成就引起了学术界巨大的兴趣,并且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历史比较法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汉藏语系概念的提出要晚于印欧语系,大概是十九世纪初。
汉藏语系的语言虽然主要分布在中国,或者说是由中国这块土地上迁移并扩展出去的,但它从提出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跨国界的学科。
开始人们对这个语系的概念并不清晰,有人叫它印度支那语系,有人叫它东南亚语系等等。
研究领域也仅仅是一些汉藏语系语言关系的个别问题的讨论,包括东亚地区的一些语言。
汉藏语语序类型学的若干课题
(原载《民族语文》2002年5期)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刘丹青一、语序类型学的重要参项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将众多的语言划成数量有限的类型,更重要的是要在研究语言的差异中发现人类语言的内在共性,服务于揭示人类物种共性的更大目标。
本文就想以语序类型学为背景,对照一下汉藏语言中的一些语序现象,讨论哪些课题具有类型学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规律,为人类语言共性的研究作出汉藏语言学应有的贡献,也以此促进汉藏语言句法研究特别是语序研究的不断深化。
本文所说的汉藏语言取国内通行的广义理解,即包括汉语、藏缅语、壮侗语和苗瑶语。
这只是为了方便,并不表明作者赞同或不赞同将后两个语族归入汉藏语系。
为什么共性研究和类型研究关系最密切?语言类型之所以能独立于谱系、地域而存在,就因为一种语言具有特点A经常也具有特点B乃至特点C。
这样就会有很多同源或不同源、相邻或不相邻的语言共同具有ABC,构成一种类型,与拥有特点DEF的语言构成类型的差别。
为什么有A的也会有B、C?这背后便是语言共性在起作用。
所以通过语言类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发现语言共性,进而引导学者去解释共性。
语序类型学的参项就是语序在不同语言间可以表现出结构差别的某种关系或范畴,如动宾结构关系可以有VO和OV两种语序表现,动宾关系就是一种参项。
并非所有的参项具有同等的类型学价值。
假如通过一种参项的语序可以多多少少预测其他结构的语序,比如动宾结构取VO语序的语言通常领属定语在后,通常使用前置词,等等,乃至可据以划分类型,那么这种参项就是类型学和语言共性研究中价值较高的参项。
我们把当代语序类型学比较重要的参项分为下面几个大类:(一)具有语序蕴涵性(单向)或和谐性(双向)的参项。
假如含一种结构的AB语序意味着另一种结构会是CD语序,这便是蕴涵性;假如有CD语序的语言也意味着有AB语序,则AB语序和CD语序就形成和谐关系。
这类参项有:VO-OV,前置词-后置词,介词短语和核心动词的相对语序(在后置词语言中就指后置词或称格助词短语和核心动词的语序),领属语和核心名词的语序,比较句中形容词、比较基准和比较标记的相对语序,方式状语和动词的语序(如“慢慢走”,walk slowly),助动词和主要动词的语序,等等。
羌语支在汉藏语系中的价值探讨论文
羌语支在汉藏语系中的价值探讨论文藏缅语族中的羌语支,包括羌语、嘉戎语、尔龚语、拉坞戎语、普米语、木雅语、扎巴语、却域语、贵琼语、尔苏语、史兴语、纳木依语等活着的语言及其文献语言西夏语,有的语言还有差异很大的方言,如羌语、嘉戎语、木雅语、尔龚语、尔苏语、普米语。
这些语言的方言,在境外一些学者看来,似乎都是不同的语言。
例如羌语分南北两个方言12个土语;嘉戎语分东部、北部和西北部3个方言;木雅语分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尔龚语分道孚、丹巴和壤塘3个方言;尔苏语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方言;普米语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
羌语支语言在汉藏语系中是一支比较保守的语言,也是保留古老面貌比较多的一些语言。
这个语支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沿六江流域的河谷[1],由北到南的狭长地带。
这个地区现在被学术界称为“藏彝走廊”[2]或民族走廊[3],是近20年来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考古学、语言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羌语支语言的调查研究,始于19世纪,首先报导这一带语言的是西方传教士或探险者。
20世纪以来,语言学者开始系统记录部分羌语支语言,主要集中在羌和嘉戎两种语言上,对其他语言也稍有报导。
20世纪40年代,对上述语言的调查研究进入深入记录阶段,报导的文章也日渐多了起来。
深入调查研究羌语支语言,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主要集中在羌语、嘉戎语和普米语上,每种语言各记录15-35个点,每个点记录了丰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资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了除上述3种语言以外的羌语支语言识别和调查研究,陆续公布了这三种语言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资料,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
目前羌语支的所有语言的基本描写研究已经大体完成,《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和《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已经对每一种羌语支语言都有一个基本特点的描述,有的语言还分析了它们的方言资料,如羌语、普米语有“简志”,还有方言专著;嘉戎语、拉坞戎语有不同方言描述的专著,而且已经出版;扎巴语、贵琼语已经出版描写性专著,一般都有25万字左右;木雅语、尔苏语、史兴语、却域语、尔龚语等已经有专著的初稿,即将在年内或稍后定稿出版。
汉藏语系
(四)古藏语研究
古今藏语的转折期大致在12-13世纪。 世纪。 古今藏语的转折期大致在 世纪 据研究,这段时期卫藏地区的藏语发 据研究, 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复辅音 生了明显的变化, 声母大量简化和声调音位的产生。 声母大量简化和声调音位的产生。 这可以说是藏语分期的一些主要标志, 这可以说是藏语分期的一些主要标志, 尽管各方言演变极不平衡。 尽管各方言演变极不平衡。
3、藏族和藏语
藏族基本上是个单语民族, 藏族基本上是个单语民族,绝大多数 居民以藏语为唯一交际和交流思想的 工具。 工具。 三大方言: 三大方言: 卫藏方言—以西藏自治区为中心 卫藏方言 以西藏自治区为中心 康方言——以川滇藏区为中心 康方言 以川滇藏区为中心 安多方言—以甘青藏区为中心 安多方言 以甘青藏区为中心
(二)藏文
藏文产生较早,距今约有1300余年的 历史。 松赞干布在位时,派大臣图弥三菩札 等创制。 吐蕃文献——多属八九世纪的遗物。 早期的一项重要用途是译经。 史学、文学作品也相应地大量问世。
仓央嘉措情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曾虑多情损梵行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住进布达拉宫,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那一月只为触摸你的指尖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三藏文结构及其特征其字母脱胎于梵文有30个辅音4个元音及若干体型别致的标点符号
汉藏语系四音格词语音模式及韵律和谐研究
对于语词的构成,学者们往往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声音为载体的语言,语词在生成过程中除了受到语法语义的制约外,还要受到语音的制约并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谐规律。
在汉藏语系诸语言中普遍存在由四个音节构成的语言单位,我们称之为四音格词,其突出特点是音节间具有语音重叠的关系。
汉语中的四字结构多是由语法和语义构成,但也有一部分四字结构是在一定语音制约模式下形成的。
四音格词已经成为汉藏语系语言区别于其它语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学界一般认为四音格词不是原始汉藏语保留下来的,而是在分化之后语言各自产生的,但它们却表现出共同的语音特征。
一方面,四音格词可以看作单音节为共性特征下的汉藏语系语言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它们遵循了语音构成中相同的和谐规律。
本文通过具体的语料归纳汉藏语系语言四音格词的语音模式,并分析探究每种语音模式遵循的语音和谐规律。
一、四音格词的界定及本文研究的对象四音格词与之相关的术语还有四字格、四字词、四音格的提法。
这些术语都是指由四个音节组成的语言单位,并作为一个整体高频地出现在语句中,但不同学者对这些术语内涵的认定存在差异。
首先对四字结构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关注的是陆志韦先生,他在《汉语的并列四字格》[1]以及专著《汉语的构词法》[2]66中都讨论了四字格的问题,认为汉语的四字格既是构词格,又是造句格,即四字格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语。
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也提到四字格,认为四字格主要指固定语:“四音节的音流,是汉语固定语最多见的语音形式。
传统上称为四字格。
”[3]171-172刘叔新的四字格主要指成语。
之后,有学者将新的语言学理论引入四字结构的研究中,如冯胜利在《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中运用韵律理论解释汉语的四字格,指出汉语的四字格是汉语韵律构词系统的产物。
他从汉藏语系四音格词语音模式及韵律和谐研究李春艳(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300354)摘要:以声音为载体的语言,语词在生成过程中除了受到语法语义的制约外,还要遵循韵律的要求。
10 汉藏语系
杜冠明(Graham Thurgood)
0.0 引言:汉藏语系最早的先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北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从语言学 的角度看,这群人首先分裂为原始汉语和原始藏缅语两个语群,然后又分别经历了更多的分化。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例如自然的音变、与其他语言的频繁接触、以及所有语言都不可避免的语 言学上的变化,汉藏语变得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今天这么一个丰富多样的 语言家族。
0.4 与其他语言的接触:语言接触对一种语言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那些不可能从该语
* 杜冠明是美国加州 州立Chico 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在汉藏语和南岛语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曾主编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Graham Thurgood & Randy J. LaPolla, 2003), 以及Linguistics of the Sino-Tibetan Area: the state of the art (Graham Thurgood, James A. Matisoff and David Bradley, 1985),著有From Ancient Cham to Modern Dialects: Two Thousand Years of Language Contact and Change(1999). 这篇文章是他专门提交民族语文的论文,使我 们有机会能够清晰了解目前西方学界对汉藏语系属分类的观点。杜冠明和其他西方学者(马提索夫 James A. Matisoff,罗仁地 Randy LaPolla等)对汉藏语分类与国内学者不太一样,这与他们接触较多东南亚、南亚等国藏 缅语言,以及人类学知识背景密切相关。例如他们构建了戎语支,包括嘉绒语、拉坞戎语、尔龚语、独龙语、阿 侬语等,而把羌语、普米语、木雅语、西夏语、扎坝语、却域语、贵琼语、尔苏语、史兴语、纳木义语等作为该 语支下的一个语组,与国内学者观念差别很大。
当代语法研究前沿观点之汉藏语系同源词研究
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员。
汉藏语系分布于全中国、印度北部地区以及缅甸一带,包括约两百多万种语言及其数倍的方言。
而汉藏缅三种语言则成为此语系的大宗。
属于此语系语言的共同祖先语言,我们称之为“原始汉藏语”。
所谓“同源词”,是指在亲属语言之间音义相同或相近的语词。
实际上,不太可能有音义完全相同的例子,一般的同源词几乎都是音义相近的,而且两者之间常有不同之处,因为两个不同语言之间常有由于“音韵变化”及“词义变化”所产生的“音韵变异”及“词义变异”的现象。
在确定同源词是有两个条件:第一,“音韵对应”的规律性;第二,词义的关联性。
所谓“音韵对应”,就是指的各种亲属语言或方言的词或词汇所构成的各个语音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音韵对应有全部的和局部的之分,全部的音韵对应,是指有关的词或词素在发音上完全相同。
这在任何亲属语言或方言的发展过程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如果音韵对应不够对当,就不能算是同源词;而所谓同源词应有语义上的关联,故语义无关者也不能算是同源词。
开展汉藏语系同源词研究,最根本的是要找出一批不同历史层次的同源词,以证明汉藏语系数百种语言是否有亲缘关系的远近。
经过近百年的研究,由于找到一批同源词,汉语与汉藏语的亲缘关系已经基本确定,虽然这些同源词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但是,汉语、藏缅语之间是否存在同源关系,由于缺乏可信的论证,分歧较大。
区分借词与同源词,是解决分歧的关键所在。
从语言研究角度看,要解决汉藏语言发生学问题,就需要建立大规模的语言资源数据,并采用先进语言资料处理技术才可能进行全面的语言资料分析和研究。
然而,找出一批不同历史层次有语音对应关系的同源词研究难度极大,当前最实用的方法只是利用现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做一些梳理和准备工作。
如建立一个包括有汉语古音构拟和汉语方言、藏缅语族语言、侗台语族语言、苗瑶语族语言、南岛语族语言、孟高棉语族语言等近400种语言和方言的计算机词汇语音数据库检索系统和数十种重要语言的词典库,为进一步开展同源词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第一篇: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语言类型学是当代语言学的一门“显学”,但目前还不能说已是汉语语言学中的“显学”。
单从语言学理念来看,类型学应当比形式学派甚至功能学派更具有与汉语语言学的亲和力。
形式学派从语法能力的先天性假说出发,通过假设、演绎和母语者的语感测试来寻求生与俱来的普遍语法。
功能学派则抱有与之对立的基本信念,认为语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满足交际或认知功能的需要,于是以此为出发点,致力从语言的使用或理解规则中去解释语言的结构及其演变。
两者不同程度地带有从假设出发、“主题先行”的特点。
语言类型学则更多保留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经验性学科的特性,注重材料、讲究实证、主张旁征博引、提倡归纳推理,力求以事实说话,在调查之前不假设任何东西。
这本是最容易为中国的语言学家认可的研究方法。
然而事实上,在形式、功能、类型三大当代“显学”中,偏偏是类型学在中国国内最少为人了解。
怪也不怪,这与中国学术界的另一些“国情”有深刻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学术包括语言文字之学,素有尊夏贬夷、厚古薄今、重文轻语的传统。
虽然华夏-汉民族数千年来就在众多民族部族的大交融中产生发展,中国也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但在汗牛充栋的传统中文典籍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对汉语以外语言文字的记述,更遑论研究了。
不要说非汉族语言,即使是各地的方言,除了作为“匡谬正俗”的对象偶尔一现,也很难引起历朝历代学者们的关注。
也就是说,正统的学术向来缺少对异族语言的兴趣,更没有进行语言比较的传统。
进入现代以来,外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都获得了强大了推动力,这本是孕育跨语言比较的很好时机。
可是,50年代过于追求专业分工的前苏联式教育科研体系,以及语言研究队伍和学术兴趣向普通话的高度集中,又强化固化了不同语种研究队伍间的壁垒,形成了纯粹语种导向的语言研究体系。
不要说汉语、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三大队伍很少有切实的交流,即使在古今汉语之间、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也缺少实质性的沟通,更谈不上在跨语言基础上对语言共性的追求了。
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
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存在”是一切事物的运动方式和表现形态。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
面对纷繁复杂的外在世界,人们需要不断地认识、感知这个世界、这个人类,从而达到认识自己。
而语言就是这种认识、感知的外化形式。
存在句就是以表现事物的存在性为主体的语言形式。
本文以汉语与非汉语相结合,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参阅等研究手段,从存在动词的类别差异、存在句的结构模式、分类、句法和语义、语用以及类型学等多个方面,对汉藏语系各语言及方言的存在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分析汉藏语存在句的结构模式、类别及各构成要素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揭示汉藏语存在句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探寻汉藏语存在动词的演变轨迹。
全文共分九章,各章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为绪论。
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和难点、语料来源和语料搜集情况。
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综述。
全面梳理迄今为止有关存在句和存在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汉语、非汉语存在动词和存在句的相关研究,汉语和其它语言存在句的比较研究等。
汉语存在句的研究成果较丰富,包括存在句的概念、范围、结构和分类等,既有共时平面的比较,也有历时平面的考察,还有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存在句的语义、语用特点等。
汉语存在动词的研究主要见于相关论文或著作,没有专门论述的文章。
民族语存在动词的研究,仅限于藏语、西夏语、哈尼语和羌语等几种语言,其它民族语存在动词的研究散见于各参考语法、语言研究和简志当中,没有专门研究存在句的文章。
汉语和非汉语存在动词、存在句的比较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第三章为汉藏语存在动词研究。
指出汉藏语的存在动词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别。
“有/在”类存在动词不仅单纯表“存在”,而且在藏缅语族的大多数语言里“有/在”同形,在表示不同的语义和范围时有动物和植物、有生命和无生命、固体和液体、可移动和不可移动、客观和抽象等类别差异,而汉语、壮侗语和苗瑶语的“有/在”不同形,没有类别差异,我们称之为典型存在动词;其他类存在动词形式都比较单一,没有类别范畴,我们称之为非典型存在动词。
汉藏语系词汇对比研究
汉藏语系词汇对比研究汉藏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之一,包含了许多语言,如汉语、藏语、缅甸语等等。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各种语言在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比较汉藏语系中几种语言的词汇,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首先,我们来比较汉藏语系中两个最为重要的语言,即汉语和藏语。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之一,其词汇量达到了十万以上。
而藏语则是一种在喜马拉雅山区广泛使用的语言,它的语法极其复杂,而其中的词汇却非常纯粹,几乎没有外来词。
在比较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词汇来源截然不同。
汉语中许多词汇来源于古代汉字,而藏语则几乎所有的词汇都来源于单词,这使得藏语的词汇非常纯粹,没有太多的变异。
其次,我们来比较汉语和缅甸语。
缅甸语是一种在缅甸南部广泛使用的语言,其特点是语法复杂,而且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和汉语相比,缅甸语的词汇量相对较少,但种类非常丰富。
在词汇上,缅甸语往往和印度语、泰语等南亚语言有着相似之处。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汉语和印度语。
印度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使得印度语的词汇在世界语言中也是一枝独秀。
在词汇方面,印度语经常使用复合词,这使得印度语的词汇量相对汉语而言更加丰富。
此外,印度语中的一些词汇也对汉语产生了影响,如“咖喱”、“香橙”、“卡马克”等。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汉藏语系中各个语言在词汇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的词汇量极大,而藏语则非常纯粹,而缅甸语和印度语则在种类和用法上较为独特。
尽管这些语言在词汇方面有着诸多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藏语是一种属于藏缅语族的语言,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对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需求日益增加。
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藏语,还可以促进藏语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藏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深入研究藏语语言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信息检索等领域。
研究者们通过构建大规模的语料库,利用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不断提升藏语语言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
当前的藏语语言模型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数据稀缺、语言风格变化等,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着重在完善藏语语料库、提高语言模型的适应能力和准确性。
可以借鉴其他语言模型研究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推动藏语语言模型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发展。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相信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藏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藏语是世界上少数民族语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意义日益凸显。
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和传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藏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藏语语言模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研究藏语语言模型可以为藏区的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藏语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的语言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藏语语言模型也是维护国家语言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深入研究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为藏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现有研究成果目前关于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语言模型的建模方面,研究者已经采用了深度学习技术来构建针对藏语的语言模型,使得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能够更好地处理藏语文本。
汉藏语系语言
汉藏语系语言一概说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早期曾称为“印支语系”(Indo—Chinese Family),也有的称为“藏汉语系”(Tibeto-Chinese Family),现在通称为汉藏语系。
这是由于这个语系中的汉语和藏语的历史文献最丰富,使用人口较多,因而用这两种语言的名称来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
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
壮侗语族在国外有的称为侗台语族或台语族。
最早提出这一分类法的是李方桂先生。
他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一文中就提出汉藏语系分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的论点。
1954年罗常培、傅懋勣先生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一文中提出的汉藏语系分类表与李方挂先生的分类法大致相同。
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老挝、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亚洲各地,此外,在世界各地还有不少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人。
中国是汉藏语系语言的集结点,据孙宏开、胡增益、黄行编的《中国的语言》,已确定的语言有120多种。
国外学者有的并不清语言和方言的区别,以族称或地理分布为依据,把方言也认作语言,认为中国的语言总数有三、四百种之多。
这个结论不可靠。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各民族杂居的较多。
汉藏语系各语族、语支的语言,形成许多语言交错的地区。
汉语分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等方言,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藏缅语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即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外分布在缅甸、印度、锡金、不丹、尼泊、泰国。
苗瑶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和东南地区,即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广东、海南;国外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1975年越南战争后,有一部分难民移居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西方国家。
壮侗族语分布在中南、西南地区,即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国外分布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
汉藏语系语言
汉藏语系语言一概说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早期曾称为“印支语系”(Indo—Chinese Family),也有的称为“藏汉语系”(Tibeto-Chinese Family),现在通称为汉藏语系。
这是由于这个语系中的汉语和藏语的历史文献最丰富,使用人口较多,因而用这两种语言的名称来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
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
壮侗语族在国外有的称为侗台语族或台语族。
最早提出这一分类法的是李方桂先生。
他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一文中就提出汉藏语系分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的论点。
1954年罗常培、傅懋勣先生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一文中提出的汉藏语系分类表与李方挂先生的分类法大致相同。
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老挝、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亚洲各地,此外,在世界各地还有不少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人。
中国是汉藏语系语言的集结点,据孙宏开、胡增益、黄行编的《中国的语言》,已确定的语言有120多种。
国外学者有的并不清语言和方言的区别,以族称或地理分布为依据,把方言也认作语言,认为中国的语言总数有三、四百种之多。
这个结论不可靠。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各民族杂居的较多。
汉藏语系各语族、语支的语言,形成许多语言交错的地区。
汉语分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等方言,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藏缅语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即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外分布在缅甸、印度、锡金、不丹、尼泊、泰国。
苗瑶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和东南地区,即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广东、海南;国外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1975年越南战争后,有一部分难民移居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西方国家。
壮侗族语分布在中南、西南地区,即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国外分布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
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戴庆厦;朱艳华【摘要】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照;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期刊名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5【总页数】7页(P131-137)【关键词】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经验;新动态【作者】戴庆厦;朱艳华【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08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211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又称类型语言学(typological linguistics),是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相同、相异的特点,从复杂的、无限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类型,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即共性),以深化对语言本质、语言特点的认识。
现代语言类型学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20世纪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的热点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语种国家,有极为丰富的语言资源,语言类型学理论与方法传入中国后很快就被一些语言学家所接受,用来研究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推动了中国语言的研究。
如何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的语言,近期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
汉藏语系语言(以下简称“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存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一类是汉藏语内部语言的比较;另一类是汉藏语和其他语系语言的比较。
两类对象性质不同,其方法也不同。
汉藏语系属研究概况
汉藏语系属研究概况汉藏语系的研究汉藏语系的研究概况概况⼀李⽅桂的李⽅桂的传统传统传统划分划分19世纪末,孔好古(Conrady)明确提出了汉藏语系的分类(Conrady,August,1896.Eine indochinesische causativ-denominati-Bildung und ihr Zusammemhang mit den Tonaccenten. Leipzeig ), 其分类为:20世纪后,⼈们对汉藏语的认识进⼀步深化。
1909年挪威学者科诺(Konow )在格⾥森(Grierson )主编的《印度语⾔调查》第三卷中以《藏缅语族》为论题界定了汉藏语的概念及范围,他对汉藏语的分类⼰很接近现在的分类。
差不多同时的法国学者马伯乐(Maspero )也有类似主张。
但仅是泛泛的看法,并未证明。
汉藏语系汉藏语系———— 1.汉台语 A 汉语汉语,,B 台语台语;; 2.藏缅语李⽅桂是汉藏语⾔研究的⼤师。
1937年,他在《中国的语⾔和⽅⾔》中将汉藏语系分为汉台语和藏缅语两⼤类,汉台语⼜包括汉语、台语和苗瑶语三族。
1973年李⽅桂在美国出版的《中国语⾔学报》⼜发表了该⽂的缩写修订稿。
修订稿对汉藏语的分类坚持了36年前的看法 ,只是调整为四个语族并列 ,即汉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
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族汉语族、、侗台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
李⽅桂对汉藏语分类的影响是深远的,整整影响了⼏代学⼈。
特别是在中国,通过罗常培、傅惫勣1954年《国内少数民族语⾔⽂字概况》的介述 ,该分类成为中国学者的共识 , 甚⾄在学科研究配置和⼤学课程中都依此设置机构和编纂教材。
李⽅桂将侗台语族归⼊汉藏语系,主要的理由是这个语族具有汉藏语系的共同特征:(1)单⾳节趋势,⼀个单独的⾳节是⼀个重要的语⾳单位,并且往往是⼀个词素的单位,⽤来作为构成词、词组和句⼦的基础。
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藏语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在语言模型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藏语语言模型的现状及展望。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现有研究现状、主要挑战、未来发展方向、技术创新和数据集建设。
藏语语言模型面临词汇量少、语法结构复杂等挑战,未来发展应注重数据集建设和技术创新。
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研究的重要价值。
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为藏语信息处理和文化传承提供重要支持,对推动藏语语言技术发展及民族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藏语、语言模型、研究现状、展望、数据集、技术创新、挑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总结、研究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蒙古藏语族是世界上现存语言家族之一,包含多种语言,如藏语、藏语、珞巴语等。
这些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
藏语作为蒙古藏语族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文学、历史等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藏语语言的特殊性和少见性,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在语言模型的应用方面存在不足。
对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藏语技术的发展,提升藏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传承。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藏语语言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旨在推动藏语技术的发展,为藏语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
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揭示主要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藏语语言模型的技术创新和数据集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为藏语语言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发展提供支持。
1.2 研究意义由于藏语是一种阿尔泰语系语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语法体系,其语言模型的研究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比较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藏语语言模型的深入研究,可以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丰富语言学理论,促进语言技术的跨文化应用。
研究藏语语言模型不仅有助于推动西藏地区的数字化发展和文化传承,也对语言学研究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语言比较研究的类型学思考——以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为例
基 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 金项 目课题 ( 1 2 B Y Y 0 0 2 ) ; 贵州省基础教 育科 学研 究项 目课题 ( 2 0 1 2 B 3 0 6 ) 。 作者 简介 : 余 成林 ( 1 9 6 5一) , 男, 河南光 山人 , 副教授 , 语 言学博 士 , 主要从 事语 言比较及 少数 民族语言研 究。
第2 4卷 第 4期
2 0 1 4年 8月
甘 肃 广播 电视 大 学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Ga n s u Ra d i o & TV Un i v e r s i t y
V o I . 2 4 N0 . 4
Au g. 201 4
对 语 言 比较 研 究 的 类型 学 思 考
— —
以汉 藏 语 系语 言 比较 研 究 为 例
余 成 林 ,
( 1 . 黔南 民族 师范 学 院 , 贵 州 都匀
5 5 8 0 0 0 ; 2 . 贵州 省社 会科 学 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2 )
[ 摘要 ] 语言 类型学经 过几代语言 学家 的不 断努力, 已经 发展 成 为一门显学。对语 言类型 的研 究, 既有不 同语
显 著 的和 不 显 著 的 。但 是 , 其 所 表 现 出来 的特 征
这个事物的特点到底是什么 , 也 不可能弄清楚其 个 性特 点 , 更 不 可 能 揭 示 其 本 质 特 征 。对 语 言 的 认 识也 同样 如此 。 英 国语 言 学 家 琼 斯 ( Wi l l i a m・ J o n e s ) 在 1 7 8 6 年就通过语言比较 , 发现 了梵语与拉丁语 、 希腊语 和E t 耳 曼语 之 间存 在 系统 的语 音 对 应 关 系 , 认 为 梵 语 同欧洲 的许 多语 言有 着 共 同 的来 源 , 从 而 认 识 到 亲属 语 言关 系 的存 在 。琼 斯 的发 现 开 创 了语 言 比较研究 的先河 , 并对后世 的语言研究产生 了 巨大的影 响。正因为如此 , 语言 比较研究不 断受 到 后世 语 言学 家们 的 高度 重 视 , 并 逐 步 对 不 同语 系、 语族 、 语 支 之 间 的语 言 进 行 广 泛 比较 , 语 言 学 中才 有 了 比较 语 言学 这一新 的分支 学科 。 语言类型学就是要通过不 同语言之间即跨语 言( 包括 亲属 语 言 和非 亲 属 语 言 ) 的 比较 , 从 大 量 的、 无限的、 纷 繁 的语 言现 象 中归 纳 出少 量 的 、 有 限的 、 简单 的类 型 , 从 而揭 示人 类 语 言隐 藏在 千 姿 百 态 的表 面形式 背 后 的 , 表 现在 语 言 结构 、 语 言 演 变、 语 言认 知 、 语 言 与 文 化等 方 面 的共 性 , 考察 人 类 在认 知 、 心理 方 面 的共 同特 点 , 进 而解 释产 生 这 些 共性 的原 因 和机制 。
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
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语言类型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相似之处和差异的科学。
它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包括语言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
在语言类型学的背景下,词汇语义研究的是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变化和差异,以及这些变化和差异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语言类型学中词汇语义的研究维度,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在语言类型学中,词汇语义的相似性是指不同语言中具有相似意义的词汇之间的比较。
这种相似性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包括概念意义、文化引申和语用功能等。
通过对比不同语言中词汇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与词汇语义的相似性相反,词汇语义的差异性的是不同语言中具有不同意义的词汇之间的比较。
造成词汇语义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语言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等。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揭示语言之间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必然会导致词汇语义的变化。
在语言类型学中,词汇语义的演变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变迁对词汇意义的影响。
这既包括历时层面上的词汇意义演变,也包括共时层面上的词汇意义变异。
通过研究词汇语义的演变,我们可以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来探究语言的本质和多样性。
通过研究不同语言中词汇的相似性、差异性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复杂性和魅力。
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语言的多样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维度来深入探究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问题,以期为语言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随着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语义图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表示和推理工具,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在语义图模型中,概念、实体和关系等知识以图的结构进行表示,从而能够有效地表达复杂的语义信息。
本文将从语义图模型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新视角下对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和贡献。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汉英法三种语言的定语异同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汉英法三种语言的定语异同杨丽婷【摘要】在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一外语,法语为第二外语的背景下,笔者依据语言类型学理论,从定语成分,定语和中心词的语序,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有载体标识以及是否需要性、数配合等四个方面挖掘汉语、英语、法语这三种语言的共性。
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汉、英、法这三种语言,从而避免母语对两种外语习得的干扰,以及减少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负迁移。
%On the basis of typological theo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sting in the attributes in Chinese, English and French from the following speech can serve as an attributive component, the word order between the language universals exfour parts:what part of attribute and the noun,whether there is a mark between the attribute and the noun, and whether the attribute should accord with the noun in terms of gender, singular form or plural form. The study aims to help learners have a better command of these three languages and avoid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ir mother languages in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and that of first foreign language i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as well.【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12【总页数】7页(P59-65)【关键词】语言类型学;语言共性;汉语;英语;法语;定语【作者】杨丽婷【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世界上现存5000多种语言,它们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对语言比较研究的类型学思考--以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为例
对语言比较研究的类型学思考--以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为例余成林
【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语言类型学经过几代语言学家的不断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显学。
对
语言类型的研究,既有不同语系、语族、语支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也有同一语系、语族、语支内部语言的不同方面的对比研究。
通过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模糊的、未确定的语言现象清楚明晰,使某些语言特点更为突出。
可以考察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揭示语言演变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为研究汉语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余成林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3
【相关文献】
1.陈寅恪的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观 [J], 木仕华
2.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J], 戴庆厦;朱艳华
3.时间隐喻的类型学试析--以汉藏语系语言为例 [J], 张燕
4.语言比较研究的类型学思考——以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为例 [J], 余成林
5.语言比较研究的类型学思考——以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为例 [J], 余成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折等形态手段及语法形式标记的研究等 。如: 孙 [23 ] 宏开的 《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 》 ,
[24 ] 李永燧的 《论藏缅语黏着语素与语言类型学 》 , 戴庆厦、 孙艳的 《景颇语四音格词产生的机制及 [25 ] 其类型学特征 》 , 戴庆厦、 朱艳华的 《景颇语 [26 ] 的重叠及其调量功能 》 , 陆丙甫的 《从宾语标 [27 ] 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 》 , 陈前瑞的 [28 ] 《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 》 , 张敏的 《从类
声调格局的类型学研究》 等。 — 132 —
[32 ]
第5 期
[39 ]
戴庆厦,朱艳华: 20 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藏缅语动词的人称范畴 》 对存在于独龙语、 羌 语、嘉戎语、普米语、 木雅语、 尔龚语、 扎巴语、 景颇语、载瓦语等语言中的动词人称范畴进行考 察,认为这些语言的动词往往用添加前缀或后缀的 方式表达 ( 有的语言里把动词后面成音节的人称 后缀处理成语尾助词 ) 与该动词有关的主语或宾 语的人称与数。 此外,从研究比重上看,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的 研究成果多, 而以非汉语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 少。这与非汉语研究的历史短、人数少有关。在语 言结构中,以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多, 而语音、 词汇方面的研究成果少。这与现代语言学理论重语 法研究有关。 二、20 年来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经验 语言类型虽是抽象的、概括的语言规则,但它 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根据不同的特点归纳出来 的。汉藏语的特点不同于其他语系语言 ,必然要有 适合汉藏语特点的类型学研究,这需要在研究中逐 渐积累和总结。20 年来, 学者们在汉藏语类型学 的比较研究上苦苦探索,摸索了一些经验。 ( 一) 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 非亲属型语言比较 语言关系有亲缘关系和非亲缘关系之分 ,所以 语言类型学比较必须有亲属型类型学比较和非亲属 型类型学比较之别。前者如汉语和藏语的比较,后 者如汉语和英语、维吾尔语的比较。二者研究的目 的、内容、方法有所不同,是不同质的。 拿比较目的来说,亲属型类型学比较的主要目 的是通过寻求语言间的共性和个性 ,揭示语言历史 演变的规律。亲属语言的共性,是由原始共同语的 共同 “基因” 沿袭下来的, 虽然后来的语言由于 语言的分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 ,但在共时上还存 在其内部的联系,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由于语言 间不存在语言亲缘关系, 没有原始共同语的共同 “基因” ,也就不存在亲属关系性质的语言演变规 律。其间虽存在共性但却是非亲属关系性质的 ,属 于人类语言的共性。 在比较方法上, 亲属型类型学比较总会带有 “共同基因” 的眼光看待不同语言的对应关系, 把 相互间的异同与 “共同基因 ” 的主线联系在一起; 而非亲属型类型学比较则是 “就事论事 ” 的, 或 者说是就语言现状论事的, 不去考虑它们的过去 怎样。
[37 ] 择疑问范畴句法结构的演变链》 ,根据选择疑问 范畴在 27 种藏缅语句法结构形式上的语言事实 ,
归纳出重叠问句、有标记的正反问句、有标记 的选择问句三种句法结构形式之间的蕴涵性共性 : 重叠问句有标记的正反问句有标记的选择问句 。这 一蕴含性共性表明, 一种语言如果存在重叠问句, 就会存在有标记的正反问句,还会存在有标记的选 择问句。 语言类型学分为传统语言类型学和现代语言类 型学。传统语言类型学是根据构词形态把语言分为 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等三种类型; 现代语言类 型学则是把语言放在一个由多种参项构成的 、连续 的类型等级序列中进行分类。类型学的这两种研究 方法在国外的语言研究中都有充足的发展 。 在我 国,由于汉藏语系语种丰富, 语言特点多样, 因 此,在对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特点的研究中, 传统语言类型学与现代语言类型学研究有不同的适 用范围。一般说来,对汉语、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以及藏缅语族南部语群等形态特征不丰富的语言 , 更多的是采用现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如李云 兵的 《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序类型研究 》 一书 以中国 南 方 98 种 民 族 语 言 ( 包 括 汉 藏 语 系 的 藏 缅、苗瑶、 壮 侗 等 语 族 及 南 亚 语 系、 南 岛 语 系 ) 为研究对象,对这些语言在语序类型方面的重要参 项进行了描写和跨语言比较。而对形态特征相对发 达的藏缅语族北部语群的研究,传统语言类型学的 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如孙宏开的 《我国
语言类型学 ( linguistic typology ) ,又称类型语 言学 ( typological linguistics ) , 是 通 过 比 较 不 同 语 言相同、相异的特点,从复杂的、无限的语言现象 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类型,寻找人类语言的 普遍现象 ( 即共性 ) , 以深化对语言本质、 语言特 点的认识。 现代语言类型学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是 20 世 纪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的热点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 语种国家,有极为丰富的语言资源,语言类型学理 论与方法传入中国后很快就被一些语言学家所接 受,用来研究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推动了中国语 言的研究。如何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 国的语言,近期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 ) 的类型 汉藏语系语言 ( 以下简称 “汉藏语 ” 学研究存在两类不同的对象: 一类是汉藏语内部语 言的比较; 另一类是汉藏语和其他语系语言的比 较。两类对象性质不同,其方法也不同。汉藏语内 部语言类型学比较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主要侧重在少 数民族语言之间、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类型 学比较。20 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 验主要是: 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 言比较; 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
[38 ]
指示词、语气助词等。 如: 蒋颖的 《汉藏语系语 [17 ] 言名量词比较研究 》 , 戴庆厦、 蒋颖的 《萌芽
[18 ] 型量词的类型学特征 》 , 陈玉洁的 《汉语指示 [19 ] 词的类型学研究 》 , 戴昭铭的 《汉语语气助词 [20 ] 的类型学价值 》 , 吴福祥的 《汉语语法化演变 [21 ] 的几个类型学特征 》 , 储泽祥的 《汉语处所词 [22 ] 的词类地位及其类型学意义》 等。 4. 语法形式的类型学研究。 包括重叠、 粘着、
( 1.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 100081 ; 2.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 ,北京 100083 ) 摘 要: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 、 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0
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 : 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 ; 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 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 ; 必须重视系统参照; 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 。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 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 ,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 。汉藏语系语言中的 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 汉藏语的类型 学研究大有可为。 关键词: 汉藏语系; 语言类型学; 研究经验; 新动态 【中图分类号】 H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67X ( 2011 ) 05 - 0131 - 07
【收稿日期】 2011 - 06 - 27 【作者简介】 戴庆厦 ( 1935 -
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 必须重视系统参数; 必 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汉藏语系语言多数都有 丰富的量词, 这需要从类型学的角度进行新的归 纳。其他如语音研究中的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 音和谐问题,语义研究中的多义分合问题,都是未 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总之,汉藏语的类型学 研究大有可为。本文主要介绍汉藏语内部语言类型 学比较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主要侧重在少数民族语 言之间、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进行类型学比 较。由于汉藏语究竟包括哪些语言学界尚未有一致 的意见, 本 文 使 用 的 是 “一 语 三 族 ” 的 分 类 法, 即汉藏语包括汉语、 藏缅语族、 苗瑶语族和壮侗 语族。 一、20 年来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20 年来,汉藏语类型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语法、 语音两个领域,以语法方面的研究为多。具体的内 容主要有以下一些: 1. 语序类型研究。 这是现代语言类型学研究 的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指示代词修饰名词的语序、 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语序、述语和宾语的语序、状语 的语序等。 如: 黄 不 凡 的 《藏 缅 语 “指 代 → 名 ”
[36 ]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词序类型 》 , 是较早运用 [34 ]
问句、差比句、 述宾结构、 述补结构、 连动句等。 [6 ] 如: 李洁的 《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 》 , 戴庆 厦、李洁 的 《从 藏 缅 语 族 语 言 反 观 汉 语 的 被 动 [7 ] 句》 ,戴庆 厦、 傅 爱 兰 的 《藏 缅 语 的 述 宾 结 构 — — —兼与汉语比较》 ,戴庆厦、 黎意的 《藏缅语 — —兼 反 观 汉 语 的 述 补 结 构 的 特 的述 补 结 构— 点》 ,戴庆厦、李洁的 《藏缅语的强调式施动句 [10 ] — — —兼与汉 语 被 动 句 对 比 》 , 戴 庆 厦、 邱 月 的 《OV 型藏缅语连动结构的类型学特征 》 , 张敏
型学 看 上 古 汉 语 定 语 标 记 “之 ” 语 法 化 的 来 [29 ] 源》 等。 5. 语音的类型学研究。 包括语音的共时特征 和历时演变的研究。 如: 胡坦的 《藏语历史音变
[30 ] 的几种类型 》 , 彭建国的 《吴语、 湘语主元音 [31 ] 链变类型比较 》 , 焦立为、 石锋的 《汉语方言
— 131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 偏正结构语序》 ,戴庆厦、 傅爱兰 《藏缅语的形 [2 ] 修名语序 》 , 刘 丹 青 的 《语 序 类 型 学 与 介 词 理 [3 ] 论》 ,唐正大的 《与关系从句有关的三条语序类 [4 ] 型原则》 ,潘国英的 《汉语状语语序研究及其类 [5 ] 型学意义》 等。 2. 句法结构的类型学研究。 包括被动句、 疑
) ,男,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泰国清莱皇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