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朗读有感情

合集下载

如何朗读有感情

如何朗读有感情

【篇一】如何朗读有感情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读,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一、运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

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日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如,在教学第11课《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

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

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

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

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

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特点,处理音变化的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首先,语调的高低。

处理语调的高低变化的标准在于文章的感情基调。

文章的感情基调有这几种:1、亲切爱怜,2、追忆缠绵,3、压抑悲愤,4、激情豪壮,5、深情赞扬等。

对于以上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可分两种情况,对于表现歌颂、斥责等强烈感情的文字,应采用高调,而表现低沉、婉约感情的文字,则宜用低调处理。

其次,节奏的快与慢。

朗读节奏的快慢变化,实质上是文章字、词、句、段间停顿的时间长短,这一点更多地取决于文字感情色彩的浓淡。

抒情色彩浓烈的文字,节奏应快一些,强烈些;而感情色彩的悲喜特点,也对节奏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文章朗读应该快慢适中,以便于听者对内容的理解和体味。

再次,语气的轻与重。

一般说来,重要的,有深刻意味的字词句朗读时语气应重一些、强一些;次要的意味平谈的,则轻一些。

如《船长》一文,“诺曼底号”被撞前,应用舒缓的语气朗读;被撞时,人们慌乱的场面节奏应快;船长和机械师的对话应高、重;最后船长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要读得慢些、低些。

船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会震撼同学的心灵。

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方法

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方法

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方法一、“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入境”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二、用自己的方式朗读。

要注重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要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三、可适当的根据文章加入一些动作,其实只要你进入文章加动作就很自然了四、不要通篇一个声调,要有适当的扬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

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

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

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朗读首先要正确。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

朗读正确,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要读得正确,必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

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看一句话读一句话。

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就看到下面一个词甚至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话。

三、朗读速度要适中。

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停顿,标点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

正确的读出标点的停顿,可以帮助理解词句的结构、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去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外,在读完课题后,也应稍作停顿,再读课文,每个自然段间也应有停顿。

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如果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

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可以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也可以在读完课文后自己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通过在读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

五、会适当运用朗读技巧。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好的基础。

但是,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解的东西正确的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思想感情的水平。

所以,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1.语调。

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

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重一点、轻一点……就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情感:犹豫、坚定、高兴、悲哀、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基本语调——基调。

如《祖父的园子》的基调是欢快喜悦的,《慈母情深》的基调是深沉、辛酸的,《桥》的基调是激昂的。

七年级语文朗读的技巧之如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朗读的技巧之如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朗读的技巧之如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七年级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朗读课文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七年级语文朗读的技巧,帮助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表达和理解。

一、选择合适的课文首先,选择合适的课文是朗读的第一步。

课文应该适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内容也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通过选择熟悉且感兴趣的课文,可以让自己更加投入到朗读中,提高朗读效果。

二、熟悉课文内容在朗读之前,要先对课文内容进行熟悉。

可以通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理解课文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对生词进行标注和注音,以便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三、把握语调和语速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速是朗读的关键。

语调是指对词句的音调把握,要根据词句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来调整声音的高低、升降。

语速要适中,过快容易使听者难以跟上,过慢则会引起听者的厌烦。

四、注重停顿和抑扬顿挫在朗读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和抑扬顿挫。

停顿可以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抑扬顿挫可以增加语音的变化,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来判断停顿的位置,同时也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决定停顿和抑扬顿挫的程度和方式。

五、感情真实表达朗读课文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地表达。

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可以让课文更加生动感人,增强听者的共鸣和理解。

可以通过音色、语气、声音的高低等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六、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为了确保朗读效果的准确性,需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要注意字母、音节和声调的正确发音,特别是汉字中包含的声调。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复听读,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质量。

七、注意声音的音量和节奏在进行朗读时,要注意声音的音量和节奏。

音量要适当,既要让听者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声音,又不要过于喧闹或过于低沉。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想朗读有感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
了解诗歌:学生应该先认真阅读诗歌,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诗歌解析,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及其情感。

熟悉词语:诗歌中有些生僻或古怪的词汇可能会让学生不知如何发音或者理解。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读音,同时解释词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把自己融入到诗歌情感中:学生可以试着把自己融入到诗歌情感中,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感受诗歌情感。

比如可以教学生在不同情绪下进行朗读练习,以此加深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把握语速节奏:正确的语速,以及音乐般的节奏感很重要。

教学生如何通过掌握语调、语气、音量、节奏等技巧来表达好诗歌中不同的情感。

反复朗读:学生可以多次朗读同一首诗歌,不断调整语速、语调、音量等因素,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和理解自己的表达。

怎么有感情朗读文章(技巧)

怎么有感情朗读文章(技巧)

怎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技巧)怎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技巧)真正的朗读要以理解为前提,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假如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怎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怎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默读几遍文章在我们开头朗诵之前,可以先不发出声音的,悄悄的念几遍,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为了待会朗诵更加流畅,对文章熟识了,念起来会通顺许多,顺便看看有没有我们不熟悉,或者很难辨认的生字、词语。

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在我们正式开头朗读之前,先理解一下文章的思想,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个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打算了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朗诵这一篇文章,很重要。

站起来朗读假如不限制的话,我建议你最好站起来朗诵,一方面人站起来了,发声会好许多,声音听起来会比较的沉稳、有力气。

另外站着朗诵也比较的正式,比较的端正。

留意自己的说话速度在朗读文章的时候,有时候需要有特意的停顿,另外语速也不宜过快,不然人家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特殊是在句号或者下一个段落,可以停顿一段时间,让别人知道文章的格式。

朗读文章技巧(1)线索清楚,也就是抓住作品的进展线索、层次。

记叙文的线索,有时表现在人、事、物、景的轴心上,有时则以的思想感情的贯穿作用为转移。

要特殊留意作品的内在联系。

(2)立意详细,作品的立意就是作品的主题。

(3)表达细腻,详细说:一是叙述要伸展,表达时不要结结巴巴。

二是描写要实在,朗读、朗诵时不宜过分夸张,不要给人极度的感觉。

三是人物要神似,不求形似。

肯定不要摹拟人物的音容笑貌。

特殊是人物对话,不应单纯考虑用什么样的音色说话,人物对话要服务于立意。

(4)在声音的运用上应当轻柔而明朗,声音实而不硬,柔而不粘,节奏稳中有变,变换自如。

不要高音大噪、粗声粗气,也不能虚声虚气,松散懈怠,应如小溪流水般清亮明快。

朗读技巧和方法一、引发情感,培育语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若何有情绪地朗读课文一.朗读起首要准确.“准确”指的是用通俗话读,发音清晰洪亮,不读错字.不失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朗读准确,是念书最根本的请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请求,稍不留意,就会出错.要读得准确,必须养成卖力念书的习惯,念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二.在读准确的基本上,要做到朗读得流畅.流畅指的是不竭读,不读破句,不反复字句.要做到流畅地读,就不克不及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看一句话读一句话.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刻,眼睛就看到下面一个词甚至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话.三.朗读速度要适中.在朗读进程中还要留意停留,标点是书面说话构成部分,它暗示了句子的不合语气和不合长短的停留,所以要能依据文中的标点读出恰当的停留.准确的读出标点的停留,可以帮忙懂得词句的构造.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惟情绪. 除去留意长句中央的停留外,在读完课题后,也应稍作停留,再读课文,每个天然段间也应有停留.四.要在懂得的基本上读.懂得是朗读的本质,也是朗读的目标,假如朗读的准确.流畅.速度也适合.停留也准确,但读完后不睬解内容,等于白读.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必定要边读边想,可以和课文后的思虑题联合起来,也可以在读完课文后本身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经由过程在读解决问题,慢慢养成念书动脑的习惯.五.会恰当应用朗读技能.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懂得,是朗读好的基本.但是,假如不克不及把从课文中懂得的器械准确的应用语调.速度.重音.停留等手腕表达出来,照样达不到读出思惟情绪的程度.所以,还要留意在懂得的基本上恰当应用朗读技能来神色达意.1.语调.语调对表达思惟情绪的感化很大.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重一点.轻一点……就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合的情绪:迟疑.果断.高兴.哀思.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根本语调——基调.如《祖父的园子》的基调是欢乐喜悦的, 《慈母情深》的基调是深邃深挚.辛酸的, 《桥》的基调是激动慷慨的.统一篇课文,不合部分.不合句子的语调也不合.2.速度.依据课文的内容,决议朗读的速度.一般紧迫.热闹.高兴.高兴的内容要读得稍快一些;肃静.沉痛.镇静.哀痛的内容要读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更的.3.重音.在表达情绪上起主要感化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合营音节的延伸来表示的,有时为了凸起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痛苦.暖和.欣慰.体谅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4.停留.这里说的为了神色达意的须要而作的停留.为了凸起某一事物或强调一种特别意义,可以延伸和缩短停马上间,还可以不按标点停留.在表达庞杂的思惟情绪时,为了加强沾染力也可以变更停马上间.有情绪朗读课文.(切记朗读时拖长腔.随便断句,没有情绪,跳着读)2.温习第4单元(89——100)生字.(达到会写.会认的程度,留意占格地位,书写笔顺)。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迁移体验,感情朗读。

即使低年级学生的经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

假设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使用图画,感情朗读。

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指导感情朗读是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思维创新水平,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手段。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

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

使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充分感知北京夜景的明亮与辉煌,再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带进文本,使学生进入一个迷人的境界,朗读的促动就是直接的、迅速的。

三、扮演角色,感情朗读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差,这样,表演的手段正好适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

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实行表演,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读《笋芽儿》一文,可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笋芽儿,学生在表演中能揣摩角色的神态、心理。

学生实行表演,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水平、实践水平、观察水平、审美水平都得到培养。

四、音乐渲染,感情朗读低年级生活阅历浅,对所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课文往往会产生情感情验的障碍,而跨越这个个障碍是凭借音像。

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范读引领,感情朗读。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最好引领。

学生模仿力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着老师读,他们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尤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学生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才能真正地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真正地去理解课文的内涵。

如何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首先做到读通并能熟读课文,再是创设情境并能身临其境,第三是有感情并能读出感情,最后是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

标签:熟读课文身临其境有感情品读词句一、读通并能熟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是借助拼音或字典自学生字,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课文并熟读课文,为下一步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

反之,课文都读不通,何谈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因此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通并能熟读课文不容忽视,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去评价,真正了解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为更深一层的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创设出好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能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达到了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拿著名的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讲授的《将相和》一课为例:课前徐老师出示了战国历史时期的地图,并对这一历史时期做了简介说明,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叫战国,当时在中原大地有许多个国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国家,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是最强大的,被称为虎狼之国,今天我们学习的将相和这个故事就是发生比较强大的秦国和比较弱小的赵国之间的故事。

这样一下子就引导学生进入了这一历史情境,身临其境使学生更好地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三、有感情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秋天的怀念》一课的阅读教学中,积极地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窦桂梅老师说:“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以及朗读时的轻重缓急只是朗读的一种技巧而已,最重要的是有感情。

”有了感情,读书才能读出韵味;有感情地朗读才能读出自己的感情。

四、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对字词地推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点的词句有画龙点睛之效。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坡头一小刘静《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可见,朗读已成为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手段及任务。

如何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时候,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了好几遍,仍然效果不好,学生语气平淡、表情漠然。

学生为什么读不出感情?要如何指导朗读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在这方面有一点小小的感悟,现与各位教师分享交流。

我觉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范读,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

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如果教师能先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体会到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谈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和体验文章感情的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通过朗读示范,运用比较和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自然的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而后自然的表现出来,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让感情自然生发。

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了解或了解不透,这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但是,如果通过课堂学习或自学,比较深刻的理解了课文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会自然而然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中要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氛围,给学生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设立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促进平等对话,让他们能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

二、通过教师范读启发情感。

学生的情感不会凭空产生,仅凭学生的生活阅历就把对文本的理解,转化为情感体验,也是有局限的,所以,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实践也证明,范读是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把握范读的最佳时机,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考,模仿,可以达到通过范读启发情感的目的。

如在课文重点处用范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或进入情境。

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的秋的世界,与学生一起品读词句,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课文长句处,范读能帮助学生模仿、品鉴,提示学生掌握停顿等朗读技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为学生感情朗读创造条件。

但是要注意的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的作用,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也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三、引导比较分析启发情感在指导感情朗读时,可以将课文中一些精妙的词句做适当地调整或删除,然后引导学生将变化后的语句与原句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意会,在比较中感受。

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替换句中的部分词语,再引导学生比较、朗读。

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八单元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我们一次次被作者所描绘的人间真爱所感动。

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

就是说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如果我们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那么,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下面几种方法你可以借鉴借鉴。

一、依据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如《掌声》这篇文章讲的是英子在同学掌声的鼓励下由忧郁自闭走向阳光自信的故事。

但是只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

还要透过内容去想一想:轮到英子讲故事时,同学们为什么要鼓掌?为什么经过掌声之后,英子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这掌声中到底有着一种什么力量?通过读课文,我们自然会明白同学们两次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以及给予英子的一种力量,那就是爱与鼓励,这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再去读课文,你的体验就会不一样,你就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了。

二、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这种流露有时是含蓄的,有时是直接的。

因而,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是抓住关键词。

如《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有这样一句话:“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个“不假思索”就可以看出女孩先人后己的品质,也写出了作者对这个小女孩的敬佩之情。

再如《掌声》一文中的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两个“一摇一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前面的“一摇一晃”是英子在别人的掌声中终于走上了讲台,也可能有无奈的意思;但后一个“一摇一晃”却是英子自信的体现。

两个“一摇一晃”就是作者刻意着笔,它写出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中的变化,表现的是爱的力量,传达的是作者对同学友爱的歌颂。

二是抓好关键句。

朗读,怎样有感情

朗读,怎样有感情

朗读,怎样有感情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唐代诗人白居易论诗,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之说。

同理,朗读也必须融入感情,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方能激动人心。

那么,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情动于中。

朗读,既不同于朗诵,也有别于“念读”。

朗读者不能只是把文字搬到口头,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而是需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理解,进而有自己的感情。

情动为中,发而为声,这样的朗读才能动人心弦,赢得学生。

从这个认识出发,我在朗读一篇课文时,心中会问自己:我心中是否有了要读的文字?我自己是否被它感动了?如果我们自己心中茫然,自己感情上漠然,就不能急于读给学生听。

硬要读,学生不能被感染,是起不到范读作用。

二、因文制宜。

朗读,要读出感情,须要因文制宜,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

朗读诗歌要把握情感的波澜,讲究节奏;朗读散文要探究行文的脉络,感悟意境;朗读小说要琢磨情节的变化,研究人物;朗读剧本要分析戏剧的结构,进入角色;朗读故事要注意前后的呼应,扣紧悬念;朗读寓言要推敲寓意的导出,品味哲理;朗读议论文要研究文章的逻辑性,体会作者的憎爱,等等。

朗读,要读出感情,必须因文制宜,掌握具体作品的感情基调。

无论什么作品,总要表现出作者一定的倾向性和感情色彩:或爱怜或憎恶,或肯定或否定,或批判或歌颂,或亲切或严肃,或坚决或犹疑,或直露或含蓄------朗读时,应把握好原作的感情色彩,才能有所依托,有所导引,融入朗读者自己的感情,艺术地创造出口中有声的“原作”。

例如《小露珠》,朗读时应体现童话色彩;《二泉映月》朗读时应凄凉而悲愤;《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朗读时应读出谈迁坚定不移的信念------朗读,要读出感情,还必须因文制宜,深入作品的局部进行研究。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集体教研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集体教研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集体教研内容: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集体教研中分享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理解情感表达:在朗读之前,通过讨论课文的情感色彩、故事背景、人物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感。

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感知情感,形成对人物、事件的深刻理解。

2. 感情投入: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投入感情,让他们体验到课文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导向的阅读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

3. 语音表达: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合理运用语音语调,通过改变音量、语速、语调等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通过模仿、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语音技巧。

4. 集体分享:在集体教研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分享朗读经验。

每个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体会以及遇到的困难。

通过分享,可以互相学习,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5. 评价与反馈:在分享中,老师可以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议,指导学生进一步改进。

同时,也可以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促使他们在共同的学习氛围中进步。

6. 多媒体辅助: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播放专业朗读者的演绎,帮助学生感受标准的语音表达和情感投入。

这可以作为启发和参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同时在集体教研中,
老师们也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课文美读方法30种有感情朗读技巧形式

课文美读方法30种有感情朗读技巧形式

课文美读方法30种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美读方法有以下四种:问答对读师生接读
生生接读填空背读
二、品词析句,细究文本的美读方法有以下五种课题巧巧读词句设比读译诗解文读文言对比读双篇对比读
三、语用实践,读写文本的美读方法有以下三种替换原句应用读补白想象发散读
读写联动创作读
四、渲染气氛、赏读文本的美读方法有以下六种退潮式朗读二部交替读滚雪球式读
激情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美点集合读五、激趣情读、多解文本的美读方法有以下9种描述情景读角色体验读评价激励读
分组接力读分组顶针读变换节奏读
吟唱游戏读剧本表演读文本变形读六、情感深化、体验文本的美读方法有以下三种回环复沓读回扣中心读拓展补充读。

如何有感情的朗读 内容

如何有感情的朗读 内容

如何有感情的朗读内容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技巧,以下将从理解文本情感、语音语调、停顿与连读、情绪投入和态势语言等方面进行介绍。

1.理解文本情感在朗读之前,首先要理解文本情感。

这可以通过细致的阅读和思考来实现。

在阅读时,要关注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理解文本中的情感。

例如,如果文本表达的是悲伤或痛苦的情感,那么朗读时就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调整为与之相呼应的状态。

2.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听录音、看视频等途径进行学习和模仿。

在朗读时,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快慢节奏等,这些都是语音语调的要素。

例如,如果要表达兴奋、激动的情感,那么语音语调可以稍微高亢、明快,声音可以稍微提高。

3.停顿与连读停顿和连读也是朗读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适当的停顿可以让朗读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突出文本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如果要表达一个句子的重点,可以在重点词语后面进行停顿。

而连读则可以让句子更加流畅、连贯。

通过反复阅读、听录音等方式可以练习掌握停顿和连读的方法。

4.情绪投入情绪投入是让朗读更加感人、动人的关键。

在朗读时,要把握好文本情感和语音语调,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

例如,如果文本表达的是爱国情感,那么朗读时就需要将自己的爱国情感融入到朗读中,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氛围。

同时,在情绪投入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于夸张或者过于平淡,要把握好尺度。

5.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指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让听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文本情感和语音语调的魅力。

例如,如果要表达感谢、感激等情感,可以使用微笑、点头等态势语言来配合朗读,让听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这种情感的表达。

综上所述,有感情地朗读需要多方面的技巧和投入。

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情感、掌握语音语调、正确运用停顿与连读、适度地投入情绪并配合态势语言的情况下,才能让朗读更加感人、动人,让听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朗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如何朗读有感情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读,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一、运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

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日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如,在教学第11课《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

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

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

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

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

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金黄的梨树,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粱。

”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课文的好,因为它写出了梨树的颜色、样子”,我们班一向不发言的傅敏仪说“课文的好,因为它还写出了动作,‘挂起,露出,翻起,举起’。

”我顺势说全班做动作表示,我说这里不仅写出了颜色、样子,还写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机。

请大家读出美,读出勃勃生机。

学生马上能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

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缺乏的是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引导。

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如,我在教学第27课《清澈的湖水》时,其中当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湖里,却惊喜地看到有许多小鱼在游,看到小鱼为她表演,她很高兴。

课文句子是“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

”学生朗读这句话时都能体会到小鱼很多,却没有读出当时小洁惊喜的语气。

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小洁看到这么多小鱼,不由地发出了“哟”的声音,你平时惊喜时,又会怎样说呢?学生纷纷想到平时自己惊喜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啊”“哇”“呀”“咦”等等,当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时,惊喜的语气和表情便水到渠成了。

因此,我们老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四、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

如果是朗读,还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

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

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课文《清澈的湖水》描写湖水清澈、湖水的美丽主要体现在文中“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学生知道这句写出了湖水的美,却不能读出美的感情。

是,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读完后,学生说“我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我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

”学生学着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赞美湖水清澈的感情就读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入情入境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体会。

总之,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应因文而异。

【篇二】如何朗读有感情朗读要有感情朗读要有感情晨曦小时候,邻居见我上学,总爱明知故问“你去干啥?”我也爽快“读书!”现在扪心自问到校后,我们真的读书了吗?没有,一到教室,我们就读生字,边念边用手在石桌上比画,为的是下午听写不挨棍子,至于读书没有,读懂没有都不用管,因为老师自然会用满堂满堂的时间来讲。

现在回想起来,老师讲了些什么呢?我的记忆好象一片空白,而清楚记得的只有自己似曾读懂几首古诗。

小时的老师讲的可谓头头是道,为什么现在没啥印象呢?现在想想,便有了如下认识书不是“讲懂”的,而是“读懂”的,这正印证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所以现在我们应该读百遍书——多读书,更何况现在我国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作为体现文化素质之一的读书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重要方面。

在跟踪调查中不难发现在小学能有感情朗读的学生到了初中及至社会。

口才往往也独领风骚。

而“口才、美元、电脑”是西方人士确认的三大战略武器。

纪晓岚——铁齿铜牙——烟袋才子,可谓童叟皆知。

他虽然没有金戈铁马,角逐沙场,但仍为大清帝国的吏治,整顿《四库全书》,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总理——周铁嘴的外交深厚,可说家喻户晓。

他尽管不像诸葛亮“前知三百年,后知五百年”,但也曾在万隆会议上“舌战群儒”,为中国乃至世界和平迎来了希望与转机。

因此本人认为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口才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现阶段,农村学生留守现在严重,隔代教育导致中高年级学生与祖辈没啥共同语言,作业完成后就把兴趣爱好转移到看电视上或围观别人打麻将;城市一部分学生爱上网、爱听CD、爱看VCD、欣赏MP3,同样地忽略了有感情的朗读,所以培养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势在必行。

那怎样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呢?首先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训练中。

至于怎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要因人而异,各师各教。

但大致如下1、激发学生自信心,使之认识到自己并不笨。

2、播放与朗读有关的磁带,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50篇朗读作品,学生可以从听中认识到别人的语调语气,能把作品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传给听众,多么美好啊。

3、观赏朗颂比赛方面的影碟。

朗诵是朗读的发展,朗诵比赛是朗诵的精华。

观看经典性朗诵比赛使学生从中悟道原来朗诵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魅力。

4、师生互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层次不一,教师有意识先选朗读一般的学生朗读,再抽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最后老师范读。

这样学生自会有所比较读得好的效果就是不一样,更能吸引人,打动人。

其次,教给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常识。

1、让学生坚持通读并读通。

如何朗读有感情学生只有通读,才能形成整体感知,形成整体印象,也才能把握全文总的基调。

学生通读全文,是为了扫除文字的障碍,为有感情朗读打造康庄大道。

2、教会学生节奏与停顿。

节奏与停顿好象与字音字意无关,但掌握的不好,直接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如“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小语九册第11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当初我抽张玉松来读,他就读成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又如“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罗伟同学把它读成了“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同一句子,节奏断错,句意无法理解。

可见节奏与停顿直接关系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我们必须把握好节奏与停顿。

另外,标点的停顿,假如顿号半拍,那么逗号一拍,句号、叹号、问号、破折号以及省略号两拍,段与段之间三拍。

3、教会学生读出相应的语速。

所谓语速,就是读得快与慢,一篇文章总不能用一种语速读吧一个劲儿的速读,读的人换不过气来,听的人换不过耳;一个味儿的慢条斯理,听者又容易打瞌睡。

所以都市要讲究恰当的语速,语速把握得好,有利于把握句意。

如“这山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小语十一册第2课《林海》)。

“横”与“顺”意思相反,其间应读快点儿,“高”与“矮”以及“长”与“短”也应当如此。

假如“横着的”与“顺着的”间隔一拍,那么“||”的位置就间隔两拍。

又如“多少中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深”与“浅”、“明”与“暗”读快些,而“深浅”与“明暗”之间则读慢些。

这样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的读,让读者不累,听者不忙,读者及听者才有机会在读听之时理解句意。

4、教会学生读出高音。

就汉字的声调而言,阴平为高音,就音量而言,分贝高就是高音,而有感情的朗读是两种高音的统一。

因为激情澎湃时,高音会情不自禁的涌出。

具体场合大致如下如“毛主席万岁!”“人民万岁!”这是高喊口号,一呼百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是全国人民渴望了几十年、奋斗了几十年的成果,如今实现了,在宣布时岂有不响彻云霄的道理;再如朗声大笑、开怀大笑“哈哈哈哈!”还有号召“让地球更好的造福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还有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太容易破碎了!”另外表达志愿“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教会学生读出重音。

本人认为重音沉重,有强调与突出的作用,加上社会俗成因素,决定了重音多用于生气与愤怒、责问与命令、否定与不满、讥讽与嘲笑如果读出了这些重音,自然就读出了感情。

如“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又如“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