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研究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脾胃气虚证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从2021年1-12月选取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130例被确诊为脾胃气虚的病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
对照组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要求,采用四君子汤加减进行对应的治疗。
两组患者都接受了2周的治疗,在治疗完成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疾病复发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和72.3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在3个月后复发的例数比为1:7;观察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有效提高脾胃气虚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可以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复发率,非常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中医内科引言在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的疾病,其常见临床表现为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脉虚缓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等消化方面症状。
有研究表明,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饮食、劳累、熬夜等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使得中医内科疾病的脾胃气虚证的发生率呈现出了一种每年都在增加的趋势。
脾胃气虚没有具体的起病时间,而且病人的年龄范围较广,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病情会继续恶化,从而危害病人的身体和心理。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脾胃虚损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因此,我们提出了四君子汤方治疗脾胃虚损的理论假说。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脾胃气虚症130名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参与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5名患者。
对照组男性42名,女性23名;其平均发病时间为62.36±5.38;平均病程为13.28±2.18个月。
关于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分析目的主要是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四君子汤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相关的特点。
方法主要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人数为6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四君子汤的治疗方式。
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采取的四君子汤治理方式,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方式,并且在后期的随访中,实验组患者病症也无复发,对照组患者则是有复发患者4例。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医院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四君子汤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复发率较低。
标签:四君子汤;脾胃气虚证;治疗;分析四君子汤主要是由人参、白术、茯苓以及甘草四种基本中草药组成的古方剂,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证患者的基础方,目前医学界的很多治疗方都是由于该方衍生出来的。
临床治疗中四君子汤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则是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主要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人数为6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20~66岁,平均年龄为(21±67)岁。
实验组男性为40例,女性为20例,年龄在23~64岁,平均年龄为(20±65)岁。
两组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上的脾胃气虚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则是采用四君子汤的治疗方式,其人参10 g、白术10 g、茯苓10 g以及甘草5 g,用水进行煎服,1剂/d,分3次服用[1]。
之后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对比。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四味药材组成。
在中医内科疾病中,脾胃气虚证是一种常见的证型,四君子汤具有调补脾胃功能的作用,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中有很大的价值。
脾胃气虚证是指脾胃功能失调,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全身肌肉和脏器的营养供应,引发其他疾病。
四君子汤具有补益脾胃、健脾养胃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的主要成分人参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
人参是一种名贵的补益药材,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的功能。
在脾胃气虚证中,人参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促进食欲恢复,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气虚引起的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的成分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
茯苓能够健脾利湿,排除体内的湿气,改善脾胃气虚引起的乏力、浮肿等症状。
它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减轻湿气对脾胃的影响,促进湿气的排除。
四君子汤的成分甘草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药材,具有调和脾胃、健脾养胃的功效。
它可以缓解脾胃气虚引起的脾胃气滞和肝气郁结的症状,促进气血的正常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的药性可以调和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气虚引起的各种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四君子汤并非适用于所有脾胃气虚证患者,中医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用药调配,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患者在使用四君子汤时也要遵循医嘱,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四君子汤的剂量功效与作用
四君子汤的剂量功效与作用
四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具有调和脾胃、益气健脾的功效。
在中医临床中,四君子汤常被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引起的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脾胃虚弱等。
接下来将介绍四君子汤的剂量、功效及作用。
剂量
四君子汤的剂量一般是根据患者体质和具体病情而定,通常成人每次服用10
克左右,水煎服。
如果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较轻,剂量可适当减少;如病情较重或体质偏虚,剂量可适当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四君子汤,以确保剂量合适、疗效明显。
功效与作用
1.益气健脾:四君子汤主要功效之一是益气健脾,能够增强脾胃功能,
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特别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腹胀、泄泻等情况。
2.调和脾胃:四君子汤中的人参、白术、茯苓都具有调和脾胃、健脾
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加体内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脾胃失调引起的不适症状。
3.增强体质:长期服用四君子汤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
提升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疲劳等疾病的发生。
4.补益气血:四君子汤中的人参、白术等药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可以补益气血,调和气机,有助于改善体质虚弱引起的症状,如乏力、头晕等。
综上所述,四君子汤是一味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益气健脾、调和脾胃、增强
体质、补益气血等多重功效。
在使用时需遵循医师的建议,合理掌握剂量,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有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诊治。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
方法:该院收治的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56 例,将其随机平均分组,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n=28)使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对照组(n=28)使用常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疾病表征,对疾病控制更加有效,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复发率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
关键词:四君子汤;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是中医内科对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统称,主症为气短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大便腹泻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痛、胃胀、呃逆、少食、胀满等症状,是一种非典型的非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正气不足引起的脾胃气失调,从而诱发的一些列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西医则将本病列为消化不良范畴,多采用健胃消食的思路进行治疗,虽然这种对症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并不能纠正失调的脾胃功能,因此西医内科治疗本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脾胃气虚证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由当下生活压力与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所导致的,胃肠疾病作为脾胃气虚证的主要疾病形式,严重影响着国民生活的有效开展,为探究四君子汤在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价值,文章以我院5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四君子汤对胃肠疾病的药理作用脾胃气虚证是中医内科常见的一种证型,病机复杂,诱因多样。
一般来说,高龄、过度劳累、心思过重、饮食不规律,是引起脾胃气虚证的主要原因[2]。
患者可见精神萎靡、面色发黄、脉搏无力、消瘦、腹胀等,随着病情进展,易导致胃肠疾病。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
悦读社会·百态Family life guide -135-倪晗(瓮安县中医院)目的:研究分析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20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和四君子汤治疗。
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比对分析可以得知,常规的治疗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组的四君子汤疗法的效果更加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控制好了患者的治疗情绪,依从性有所提升,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四君子煎剂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病症减轻并逐步消失,在治疗中的情绪相对稳定。
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均有了显著的变化,导致中医内科疾病中脾胃气虚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这一疾病的出现不仅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生活,患者在接受传统的西药治疗时,针对性差,所以疗效也较差,而且长期的治疗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一情绪的影响使得患者不再积极配合治疗,饮食作息等的影响也会阻碍治疗进程。
随着临床对中医的重视,开始开展通过中医药治疗疾病,疗效显著[1]。
本次研究中采用了四君子汤这一药物,定期服用,观察患者的病情情况,然后和传统的方法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20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在取得了患者家属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随机分组,开展研究工作。
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及排除标准。
选定的患者已获悉此项研究,并且有加入的意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除脾胃气虚外,患者既往体健无病史,并且具有正常意识;排除其他严重的组织或器官器官疾病,抵触参加这项研究,并且对研究人员提出的与研究相关的问题难以清晰和自主回答,该患者家庭强烈拒绝这项研究,无法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在研究中期(例如转移或死亡)退出。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探析
后复发情况。 ③采用 SF-36 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
进行对比, 该 量 表 主 要 包 括 8 个 维 度, 分 别 为: 精 神 健 康
( MH) 、情感职能( RE) 、社会功能( SF) 、活力( VT) 、总体健
14.6402,P = 0.0001) 。
( 二) 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 MH、RE、SF、VT、GH、BP、RP、PF 等各
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
患者治疗后 MH、RE、SF、VT、GH、BP、RP、PF 等各项生活质
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用附子 8g,肉桂 3g;对于患者有痞满腹胀症状,在基础药方
上加用 枳 壳 10g, 陈 皮 10g。 以 上 方 剂 每 天 用 1 剂, 用 水
500mL 煎至 300mL,早晚 2 次温服,以 4 周为 1 个疗程。
( 三)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疗效评定:经治疗,患者的食欲不振、排便异常、面色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过敏体质;精
神异常。 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 49 例,男 29 例,女 20 例;平
均年龄(63.36±9.68) 岁,平均病程(9.25±1.68) 个月。 对照组
49 例,男 32 例,女 17 例;平均年龄( 65.29± 9.72) 岁,平均病
程(9.79±1.75) 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精神状态差及呃逆等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包括胃肠疾病、厌食。 虽然临床上采用
常规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能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其治疗过程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是指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气运不畅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
在中医治疗这一证候时,四君子汤是常用的经典方剂之一。
四君子汤是由陈仲弘创制的,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白术、茯苓和炙甘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作用。
本文将就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其临床价值。
一、四君子汤的配伍特点四君子汤的主治作用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调和营卫。
四味药物配伍互补,共同发挥作用。
人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对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非常适用;白术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强阳的作用,可增加脾胃运化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祛湿化痰的功效,对脾胃气虚导致的湿浊为患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炙甘草具有调和各种药性的作用,增强四味药物的配伍效果。
四味药物相互配伍,不仅能够互补、增强药性,还能够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整个方剂的效果更加全面、均衡。
二、四君子汤的临床应用1.治疗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主要适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引起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调配,如加减四君子汤,或者与其他方剂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2.调理虚弱体质四君子汤对于虚弱体质的人群也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饮食起居也不规律,很多人都存在脾胃气虚的问题。
长期服用或定期使用四君子汤,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3.改善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的问题,例如胃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改善这些消化不良的症状,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
三、四君子汤的研究现状1.临床研究目前,四君子汤的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国内外的各种中医内科疾病中,四君子汤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且疗效较好。
临床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对于脾胃气虚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1.四君子汤的组成与作用
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草药组成的方剂。
其中,人参具有补气、益智、降脂等功效,白术能温中健脾、益气健胃、止汗化痰,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
湿的作用,甘草能和中调和、止痛解毒。
四味中草药合用,可协同发挥它们的作用,达到
健脾益气、和胃固本的治疗效果。
脾胃气虚证是中医内科常见的证候,具有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减退、泄泻等症状。
传统中医治疗中,常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施治。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
振的患者,可加茯苓神曲汤以增加脾胃的功能;对于脾气虚弱伴有水肿的患者,可加十全
大补汤以促进水液代谢。
3.四君子汤的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表明,四君子汤中的各种组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例如:人参中的皂苷具有
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白术中的黄酮苷、黄酮类物质具有改善心
血管、神经系统等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茯苓中的神经酸、甘露醇等成分具有
利尿、降压、降血脂、抗炎等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半胱氨酸等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
氧化、解毒等作用。
4.四君子汤的安全性
总之,四君子汤作为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方剂,在治疗脾胃气虚证方面具有明
显的疗效和独特的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引言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和营养转化的重要脏器,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精微,脾胃气虚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机之一。
四君子汤是一剂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健脾胃,益气补中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相关疾病。
本文将从四君子汤的组方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分析探讨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
一、四君子汤的组方特点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组成。
人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白术能健脾胃、渗湿化痰,茯苓能健脾益气、利水除湿,炙甘草具有和中调胃、解毒作用。
四味药物相互配伍,共同发挥益气健脾、益体健身的作用。
二、四君子汤的药理作用1. 益气健脾四君子汤主要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人参、白术可以补益脾胃之气,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茯苓则有利水除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的湿邪,促进体内气血畅通。
2. 调和营养四君子汤对于调和营养、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促进食欲、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增强机体的营养吸收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三、四君子汤在临床应用1. 消化不良四君子汤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胃气虚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2. 胃痛对于脾胃气虚引起的胃痛症状,四君子汤能够健脾胃、益气和中,缓解胃痛不适。
3. 脾胃虚弱脾胃气虚证的病机主要是脾胃功能减弱,四君子汤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四、四君子汤的现代研究进展1. 抗疲劳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具有抗疲劳作用,可以增加人体的耐力和抵抗力,改善人体的体能疲劳现象。
2. 免疫调节作用四君子汤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 调节神经功能有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改善神经衰弱、失眠、焦虑等症状。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四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证,是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方剂之一。
本文将从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理学、临床应用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探析其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
一、四君子汤的组成及药理学四君子汤的组成为大枣、白术、茯苓、生姜。
其中,大枣和生姜为温补药,白术和茯苓为化湿药。
四者配伍,阴阳相济,补脾健胃,益气固表。
具体的药理学作用如下:1、大枣:性温味甘,有益气补脾、养血调中的功效。
3、茯苓:性平味甘淡,有清热解毒、利水除湿、安神健脾的功效。
4、生姜: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止呕止吐的功效。
综合四者的药理学作用,可以明确四君子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表现为食欲不佳、消化不良、乏力、面色苍白、腹部胀满等症状。
二、四君子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经典中药方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1、治疗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可以调和脾胃、补益气血,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在中医内科疾病中,脾胃气虚证非常常见,如脾胃虚弱、脾虚泄泻、儿童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这些临床表现均可以通过四君子汤治疗而得到缓解。
2、改善食欲不振四君子汤可以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道的机械运动,提高食欲,以达到调整身体营养代谢的效果。
因此,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障碍等症状,可以服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3、提高情绪低落症状四君子汤所含的茯苓具有安神健脾的功效,可以缓解情绪低落,改善精神状态。
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精神疲乏、失眠等症状,四君子汤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四君子汤的研究进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药理学作用,能够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胃肠道机械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但是它仍存在许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4、剂量与药物组合问题四君子汤的剂量和药物组合问题仍不确定,有些患者其剂量过大,出现了过度的脾气虚和消化不良等副作用。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症中的应用分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症中的应用分析目的针对内科疾病中脾胃气虚症患者治疗方法中四君子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内科就诊的脾胃气虚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意愿分为常规组与四君子汤组。
常规组按照传统脾胃气虚症方法进行治疗,四君子汤组则采用四君子汤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结果66例患者中,常规组康复20例,明显好转5例,稳定且有好转迹象4例,无任何效果4例,总有效率87.88%;四君子汤组康复28例,明显好转3例,稳定并有所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者1例、总有效率为96.97%。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上所述,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的脾胃气虚证治疗中,有明显的疗效,有重要推广价值。
标签:四君子汤;中医内科;脾胃气虚症;应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与精神压力不断增大,容易造成脾气不和,同时胃气失调,进而引发脾胃气虚症状,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
本次研究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症中的应用价值,探寻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内科就诊的脾胃气虚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意愿平均分为为常规组与四君子汤组,各33例。
常规组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4.51±5.71)岁;四君子汤组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35.64±6.14)岁;病程5个月~3年。
患者患病时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并保证除治疗方法外一切医疗住宿条件与四君子汤组相同。
四君子汤组在确保基础治疗的同时,运用四君子汤疗法进行治疗。
本次采用的四君子汤为中医方剂,药方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主要成分包括“去皮茯苓、白术、人参各15 g,炙甘草6 g”。
使用方法为水煎数小时后服用,3次/d,并坚持服用2星期。
四君子汤治疗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疗效分析
1 . 1 一 般 资料
等 进行 分析 , 将 其 随 机 分 为 两组 。实 验 组 有 4 O例 , 其 中男 2 3例 , 女 l 7例 , 患者 年龄 为 4 9~8 4岁 , 平 均 年龄 为5 9 . 3±1 . 2岁 , 病 程 在 1~ 6周 , 平均病程为 3 . 5± 2 . 4周 ; 对照组 有 4 0例 , 其 中男 2 4例 , 女 l 6例 , 患 者年 龄为4 0~ 6 6岁 , 平均 年龄 为 5 6 . 7- 4 - 0 . 8岁 , 病程在 1 . 2
床上 主要 表现 为 : 食 欲不 振 、 呕 吐等 , 给 患者 带 来 很 大 痛苦 。 目前 , 医学界 对 于 这 种 疾 病 缺 乏理 想 的根 治 方 法, 常规方 法 主要 以 : 西医 、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为主 , 但是
这些 治疗 方法 效果 不理 想 , 也不 具备 针对 性 , 部分 患者 治疗 过程 中并 发症 较 多 , 药 物依 从性 较差 , 给 患者 带来 很 大的痛 苦 。 因此 , 临床 上 探 讨 积 极 有 效 的 方 法 显得 至关 重要 。近年来 , 四君 子 汤 在 脾 胃气 虚 证 中 广 泛使 用, 并且 取得 理想 效 果 。为 了探 讨 四君 子 汤 在 中医 内科 疾病 脾 胃气 虚证 患 者 中 的 临床 效 果 。对 2 0 1 3年 4月至 2 0 1 4年 4月来 我 院诊 治 的 8 0例 患者 人 院 资 料 进 行分 析 , 分析 报告 如下 。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进行探析。
四君子汤的组成为人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人参具有补气、益阳、开胃、健脾等功效;白术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止呕等作用;茯苓可以利水消肿、健脾除湿、安神等;甘草有调和药物之性,增加药物之效力的作用。
四君子汤将这四种药物合用,能够综合调节脾胃气虚证的病机。
中医认为脾胃气虚是指脾胃功能不足,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的成分中,人参能够补气益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脾胃功能;白术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茯苓能够健脾除湿,减轻脾胃的水湿困滞;甘草则可以增加药物的效力,增强四君子汤的疗效。
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中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四君子汤属于温补类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体质的患者。
四君子汤的配伍较为合理,各种药物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明显。
四君子汤的用药量适中,能够达到补益脾胃气虚的效果,同时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四君子汤还具有补中益气、宁心安神、和中调中、健脾除湿的功效,使其在治疗脾胃气虚证时能够综合调节患者的整体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时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并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以提高疗效。
在使用四君子汤时需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的控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具有健脾益气、升降调和的功效。
它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组成,经过连续多代的使用与调制,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内科疾病的脾胃气虚证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脾胃气虚证是中医学中较为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四肢无力,食欲不佳,腹胀腹痛等,同时还伴有气短、乏力、嗳气、便溏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消化,若气虚则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精气亏损,食不化谷,水湿内滞等病理过程。
而四君子汤的应用,正是以健脾益气为主要作用,升降调和为辅助作用,对脾胃气虚证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
首先,四君子汤可以健脾益气,补中益气。
其中的人参和白术均有补气益中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促进吸收和消化,同时升提出产生的脾胃阳气,改善气虚的状态。
茯苓则能渗透入肌肤,除湿利水,升清热,清热利湿并不损气,有助于消除体内的湿气,促进水谷精微转化,并消渴治疗。
甘草则是滋阴益气的上品药物,能提升人体免疫力,加强脾阳的功能,在调和四君子汤各种成分之间的作用中,亦起到略微的助阳作用。
其次,四君子汤还能升降调和,调理胃肠。
四君子汤可以温中行气,使胃肠保持适宜的功能状态,激活失调的胃肠蠕动,促进五脏六腑之间的协调和谐,进而改善气虚所导致的胃肠不适症状。
同时,四君子汤中的人参和白术强化人体心脾肾三焦中的阳气,增强体质有助于调理胃肠运动功能,减缓气虚状态下引起的腹泻、排便不畅等情况。
总之,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治疗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疗效显著,被广大中医医师所推崇。
它通过健脾益气、升降调和、温中行气的方法,调理体内的气虚状态,恢复脾胃功能,促进身体康复,对于胃肠不适、水肿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极佳的效果。
因此,在日常的调理中,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脾胃虚弱症状的人,多喝一些四君子汤,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
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价值探析四君子汤是中医方剂中的经典方,最早出自《金匮要略》。
其组成药材为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属于一味以健脾为主的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由于中药的复方成份较多,其功效也会相对表现得较为全面和综合。
因此,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面就来详细探析一下。
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脾胃气虚证是指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如口干无味、纳差腹胀、便溏乏力、四肢倦怠、自汗等。
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脾胃本身功能疲劳、饮食失调、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了人体正常的脾胃运化,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全身的正常功能和代谢。
二、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的药理作用1.健脾益气:四君子汤里的人参、白术均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人参具有补气益力、健脾养阴、开窍醒脑、清心安神等作用,可以久服不倦、延年益寿。
白术则具有补中益气、止泻益肺、利脾化湿的功效,对于脾胃气虚、食欲不振、泄泻等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
2.陈皮扶正:四君子汤里的陈皮主要具有扶正祛湿、调和脾胃的功效。
在脾胃气虚证中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湿热症状,陈皮则可以通过其燥湿健脾的特性,辅助发挥其他药材的功效,消除病邪,达到养正固本的作用。
3.茯苓祛湿:四君子汤里的茯苓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
在脾胃气虚证中,体内的湿热常常会危害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运转,茯苓则可以通过利尿和祛湿的作用,排泄体内多余湿气,促进身体内部环境的清凉和干燥,从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三、适应证的广泛性四君子汤的适应症十分广泛,如脾胃气虚,口干口渴,食欲不振,呕吐干呕,泄泻便溏,体虚乏力,四肢倦怠,自汗盗汗,畏冷怕热等。
这些症状都是由于人体脾胃失去正常运化功能而产生的,四君子汤能够从多个方面协同作用,使身体受到一定的调理和调整,从而恢复正常的脾胃功能。
四、方剂的应用注意事项在应用四君子汤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适量应用:使用剂量应严格按处方用量或医生指导,不得随意用药。
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采用四君子汤的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采用四君子汤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在治疗时采用四君子汤发挥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文主要选取科室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66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
通过采取随机抽选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每组人数各占33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的情况和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组采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干预组的复发情况与对照组的复发情况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这就充分说明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在采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后不仅能够调理患者的身体机能,帮助患者恢复活力,还能够达到养生的功效,其治疗效果显著。
并且患者复发的情况等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不规律的饮食和过度劳累都会对人们的脾胃带来损伤,甚至还会引起其他的疾病。
之前,传统中医对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时并没有可行的方法,导致脾胃气虚证患者越来越多。
伴随着中医治疗的推广和发展,中医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以下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主要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66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在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后,我科室通过取得这些患者的知情和同意后,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每组患者人数各占33例。
对照组中男患者共有18例,女患者共有15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干预组中男患者共17例,女患者共有16例,年龄段在31-70岁之间。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后,其并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且P>0.05。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分析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4例脾胃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11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体有效率为82.98%;而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14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体有效率为93.62%。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有效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四君子汤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76-02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Four Gentleme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with Spleen Stomach Qi Deficiency of TCM Disease in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Internal MedicineCHEN Ruoyu1;CAO Bing2(1Tianqu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Treasure xingx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our Gentlemen Decoction on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medicine-patients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94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2014.04-2015.04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Four Gentlemen Decoction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deal effect in treatment of control groupwas 82.98%, including healed 11, markedly improvement 15, improvement 13. The ideal effect in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3.62%, includinghealed 14, markedly improvement 18, improvement 12.Thus, the ideal effectin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Four Gentlemen Decoction on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patients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effect, less morbidity, low recurrence rate, 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Key words: Four Gentlemen Decoction;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Qi deficiency syndro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ffect在中医内科疾病中,脾胃气虚证是常见的疾病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已获取
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在临床治疗长时间应用中,延伸出多种加味方,提高药物的针对性,扩大应用范围,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患者脾胃脏器的正常功能,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需进一步提高药方的应用价值,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
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1]属于我国临床治疗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具备诱因多、病机复杂等特征。
脾胃气虚证以年龄、心思重、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为主要诱因,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状态不好、腹胀、舌苔发白、呃逆、消瘦、面色发黄、脉搏无力等,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肠疾病、厌食等并发症。
在传统治疗中多以中西医结合、西医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未具备明显的针对性,因此多数患者的临床疗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患者并发多种并发症,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
在中医中,脾胃属于五脏的根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重视患者的脾胃。
四君子汤[2]属于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方剂,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四君子汤的概述
1.1 四君子汤组方
四君子汤在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最早被提及,主要包括四种药材,其组方如下:去皮茯苓:15 g、人参:15 g、白术:15 g、炙甘草:6.1 g,上述4种药材需水煎12 h,口服用药,并可在口服过程中,增加白汤或者是食盐少许以用于调味。
1.2 四君子汤功能与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四君子汤,主要是因为其具备益气健脾功能,在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治疗使用较为普遍。
四君子湯在运化、纳谷乏力、脉弱、食少等患者的治疗中适用。
脾胃虚弱的患者普遍存在气短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语言低微等情况;脾胃失调的患者会出现食欲降低、湿浊内生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中焦脾胃气虚患者普遍存在脉虚弱、舌淡等症状。
而四君子汤中的人参属于常用的一种强壮滋补的药物,以人参多糖、人参皂苷为主要成分,具备提高免疫力、健脾养胃、安神益智、补脾益肺等的功能,充分发挥甘温益气的作用,属于君药,在失眠、心悸等症状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普遍,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白术以维生素A、苍术酮、苍术醇、挥发油等为主要成分,具备增加食欲、止汗、燥湿利水、健脾和胃、安胎、化痰、补脾益胃等的功能,属于臣药,在食欲下降、虚胀、小便不利等症状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普遍;炙甘草性平、味甘,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
等,具备镇咳祛痰、抗炎、抗溃疡等的功能,属于该组方的使药,能够调和诸药,主要针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进行治疗;茯苓味甘、性淡,具备健脾宁心、缓解心悸、止咳化痰、消化通便、改善失眠与肩背酸痛等的效果,能够治疗惊悸失眠、心神不安、脾虚食少等症状,属于该组方中的佐药。
诸药联用,能够有效缓解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益气健脾作用明显,在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适用。
特别是白术和茯苓的联用,可有效保证健脾祛湿功能发挥的充分性。
2 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
2.1 四君子汤的应用
脾胃气虚症患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气不足,脾胃气虚症属于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其临床治疗中,四君子汤的应用较为普遍,常作为一种补气剂适用,尤其是在食少气短、脉虚弱、舌淡苔白、面色晄白等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适用。
在实际临床中使用时,还可用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脾胃疾病的临床治疗。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药物加减,以有利于患者调气、安神。
如果患者存在心悸失眠症状,需加入酸枣仁:5.1 g;如果患者存在呕吐症状,需加入半夏:3.1 g,以用于止吐;如果患者存在痞满腹胀的症状,需加入陈皮:10.1 g、枳壳:10.1 g等,以用于行气宽胸;如果患者存在肾阳虚证的症状,需加入附子:8.1 g,以用于温肾助阳;如果患者存在心神不宁的症状,需加入枣仁:3.1 g,以用于宁心安神。
就临床治疗疾病而言,该组方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均可使用,特别是加味方的临床使用极为广泛。
2.2 四君子汤加味方的应用
2.2.1 六君子汤最初出现在《医学正传》中,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再加入生姜:3片、大枣:2枚、陈皮:3 g、半夏:4.5 g,以充分发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等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排痰。
六君子汤在胸围痞闷、呕逆等的脾胃气虚合并痰湿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较为适用。
2.2.2 异功散异功散最早出现在《小儿药证直决》中,以四君子汤的组方为基础,加入大枣、生姜、陈皮等药材,餐前温服,3次/d,以充分发挥益气健脾、行气化滞的功能,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针对脾胃气虚兼气滞证进行治疗,尤其是呕吐泄泻、胸围痞闷不舒以及饮食减少等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极为显著。
在现阶段我国的临床治疗中,异功散在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普遍,且疗效良好。
2.2.3 保元汤最早出现在《博爱新鉴》中,其组方如下:炙甘草:3 g、肉桂:1.5 g、黄芪:9 g、人参:3 g、生姜:1片,用水煎服,以发挥益气温阳的作用,在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普遍,且对小儿痘疮的临床疗效也较为良好。
2.2.4 香砂六君子汤在《古今名医方论》中有对香砂六君子汤的记载,组方如下:人参:3 g、半夏:3 g、砂仁:2.5 g、木香:2 g、白术:6 g、陈皮:2.5 g、
甘草:2 g、生姜:6 g。
香砂六君子汤具备行气温中、益气化痰的功能,在呕吐痞闷、痰阻气滞、不思饮食、气虚仲满等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普遍。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日常饮食与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较大,且工作压力增加明显,造成胃气不调、脾气失衡等现象的出现。
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属于临床治疗中多发的一种疾病,以中医角度入手,常见脾胃气虚、正气不足的患者,以心思重、劳累过度、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为主要诱因,主要临床表现是脉搏缓慢无力、面色发黄、气短、大便较稀、消瘦、呃逆、舌苔发白、精神状态不好、腹胀、四肢寒冷、口唇干燥等,一旦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胃肠疾病、厌食等多种并发症。
现阶段,常规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远期疗效不理想,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起效时间较长,药物依从性不好,增加患者的身体痛苦与精神压力。
《黄帝内经》中将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形容为“脾气之虚形容而枯”。
在中医中,胃属于受纳水谷的主要器官,脾主要负责运送水谷精微物质至全身,人体中的脾胃健运,那么气机顺畅,有升有降,秩序井然,若脾胃气虚,那么气机升降不正常,秩序混乱,水谷不运,会导致腹泻、呕吐、呃逆、腹胀等疾病的出现[3]。
一般情况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不强,无法正常休息,影响患者身体机能。
患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显著,无法及时发现病症,女性患病初期,白带量增加显著,且暗黄,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治疗受到重视,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四君子汤得到广泛的应用,且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四君子汤中的微量元素、三萜类、茯苓含多糖、氨基酸等的含量较丰富,且主要成分是茯苓三萜茯苓聚糖,具备抗肿瘤、抗炎、提高免疫力等的功能。
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已超过数百年,功效顯著,且在长时间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延伸出六君子汤、异功散、保元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味方,其中六君子汤具备益气和胃、燥湿化痰等的作用;异功散具备行气化滞的作用;保元汤具备补气的作用;香砂六君子汤具备行气温中的作用,在寒湿气滞证的临床治疗中的使用较为普遍。
就四君子汤与加味方的主治疾病与功用而言,上述药方均能够治疗脾胃气虚证,但在具体使用时,存在较大差异,需医生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基础实施辨证施治,以增强患者临床治疗的针对性。
与佘继先[4]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可见,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备积极作用,能够将患者的脾气与胃气控制在正常范围中,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调整患者气血,缓解患者并发症,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而且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降低复发率,且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较小,维持患者脾气、胃气升降的平衡,促使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银柱.四君子汤治疗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5(9):1894-1895.
[2] 傅冬生.关于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0):214-215.
[3] 史守彤.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19):2775-2776.
[4] 佘继先.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