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2.1水的电离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3.2.1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变式训练 2 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B ) A.含 H+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D.pH<7 的溶液
知识点三
pH 与 Kw 的计算
【典例 3】 在 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
)=1×10-12mol/L,则该溶液的 pH 可能是( AD A.12 C.6 B.7 D.2
温加热到 90 ℃,溶液的 pH 不变的是( A.氯化钠 C.硫酸 B.氢氧化钾 D.葡萄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HCl 溶液中无 OH 有氯化氢分子 B.NaOH 溶液中无 H+ C.NaCl 溶液中既无 OH-也无 H+ D.室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 H+和 OH-,且 KW=c(H )· c(OH )=1×10
解析:B 选项只有在 25℃时,c(H+)=1×10-7mol· -1; L c1H+ c1 K + C 选项由于醋酸为弱酸, 所以 c(H )= cK, = = c2H+ c2 K 0.2 = 2,不是 2 倍。D 选项对于酸或碱溶液浓度大于 1 0.1 mol· -1 就不用 c(H+)和 c(OH-)的相对大小来表示酸碱性强 L 弱。
电离
与 c(H2O)都是常数,其乘积也必然
+ c(OH-) 。 是常数,通常用 KW 表示,则有 KW= c(H )·
KW 称为水的 离子积常数 ,简称 水的离子积 ,它反映 了水中 c(H+)、c(OH-)浓度的定量关系。
(3)水的离子积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水 的离子积 变大 , 与化学平衡常数类似, 水的离子积常数也 1×10-14 。 100 ℃时, 只与温度 有关。 在室温下, = K 在
教学设计1:3.2.1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离子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OH- 的关系分析,体会矛盾的对立统一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水溶液中c(H+)和c(OH—)的计算教学过程设计: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引入探究一:水的电离情况【演示实验】0.01mol·L-1 NaCl溶液,水的导电性教师演示实验,指导观察,要求描述现象,推导结论。
0.01mol·L-1NaCl0.01mol·L-1CH3COOH蒸馏水现象灯泡指针偏转(速度、幅度)解释及结论【提问】1、有什么现象?2、灯泡不亮说明了什么呢?3、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4、水中的什么在导电?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及结论①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偏转——水能电离,是电解质,能导电②灯泡不亮;——水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很小,水中离子浓度很小设疑启思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引入课题使学生亲身体会水的电离概念学习【板书】一、水的电离【板书】水是弱的电解质【展示】水的电离动画演示可简写为:H2O H++OH-【提问】水是如何电离的?【知识准备】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动画演示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2O H3O++OH-直观认识水的电离概念学习探究二:水的离子积常数?【过渡】即温度不变时K电离和c(H2O)都是一个常数【引出概念】那么,K电离·c(H2O)也是一个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用K w表示。
【板书】二. 水的离子积常数1、t℃K w= c(H+)×c(OH—)【阅读课本】P46,表3-2相关数据,分析有何规律?并解释之。
高中化学选修水的电离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水的电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电离过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掌握酸碱溶液中水的离子化程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水的电离性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进行相关计算。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电离及其离子化过程。
2. 酸碱溶液中水的离子化程度及其计算方法。
3. 水的电离性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实验探究:观察水的电离现象和探究水的电离度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电离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难点:酸碱溶液中水的离子化程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操作来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化学反应中水的作用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水的电离过程和酸碱溶液中水的离子化程度计算方法。
3. 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水的电离现象,探究水的电离度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总结:对水的电离进行相关练习,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导学问题:什么是水的电离?水有哪些电离反应?2.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计算题:针对水的电离度进行计算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课外拓展: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水的电离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开展相关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电离性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参加化学实验比赛,展示水的电离实验的操作技能。
以上为高中化学选修水的电离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值 1.水的电离 H 2O + H 2OH 3O + + OH —简写为:H 2OH + + OH—实验测定:25℃纯水中 C(H +)=C(OH -)=1710-⨯mol/L100℃ C(H +)=C(OH -) = 1610-⨯ mol/L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C(H +)·C(OH -常温下: k w = 3.影响Kw 大小的因素是:注意: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在常温时,K W = ,K W 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只与: 有关。
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 w 如何变化?(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1000C 时,K w = c (H +)·c (OH —)=1×10-1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 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 、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H +]=[OH -].(注:温度升高时K w 增大,所以说K w 时要强调温度。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 (H +)=2.0×10-7mol/L ,则此时溶液中c (OH -)为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 (H +)=5.0×10-6mol/L ,则c (OH -)为 。
〖针对性训练〗1.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H +)=2.4×10-7mol/L ,则C(OH -)为( )A .2.4×10-7mol/L B .0.1×10-7mol/L C .714104.2100.1--⨯⨯ mol/L D .C(OH -)无法确定2.水的电离过程为H 2O H ++OH -,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k w (25℃)=1.0×10-14,k w (35℃)=2.1×10-14。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_第二课时_教案[1]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进行溶液的pH的简单计算。
2.初步掌握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3.理解溶液的pH。
理解溶液的pH跟溶液中c(H+)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类型溶液pH的计算,掌握电解质溶液pH计算方法。
2.通过不同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掌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考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溶液pH的测试方法,掌握实验室测试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理解化学学科中对极小数值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特有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有关溶液的pH的简单计算。
难点:各类溶液、各类混合后的c(H+)、pH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回顾】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溶液的酸碱性。
【过渡】利用离子积计算溶液中的H+或OH-浓度【点击试题】例1 求25 ℃0.01 mol/L盐酸的c(H+)?【分析】1.在该溶液中存在哪几种电离2.c(H+)×c(OH-)中的c(H+)应等于两者之和3.HCl=H++Cl-0.01 0.01H2O=H++OH-x x所以,(0.01+x)x=10-14一般地,x与0.01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随堂练习】1.求25 ℃0.05 mol/L Ba(OH)2溶液c(H+)?2.求25 ℃0.05 mol/L硫酸溶液由水电离出来的c(H+)?【过渡】从上述数据,上述c(H+)、c(OH-)都较小,使用起来不方便,因此,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板书】三、pH1.定义:pH=-lg[c(H+)]【讲】溶液的pH指的是用c(H+)的负常用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即pH=-lg[c(H+)],要注意的是的,当溶液中c(H+)或c(OH-)大于1 mol时,不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3.2.1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
温度升高, Kw值增大
如: 25 ℃时, Kw =1.0× 10-14 ;
100 ℃时, Kw = 1.0×10-12
3.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 的影响
⑴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
向电离方向移动, KW增大。
⑵温度不变,加入酸或碱,电离产生H+或OH-,能抑
⑵25 ℃ 时,纯水中c(H+) = c(OH-) =1.0×10-7 mol/L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电离=
c(H+) •c(OH-)
c(H2O)
c(H+)•c(OH-)= K电离.c(H2O)=
Kw
Kw=c(H+)•c(OH-)
KW 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5 ℃ 时,纯水的KW = c(H+) . c(OH-) =1.0×10-14
碱性溶中:
c(H+)
Kw
= c(OH-)
练习. 常温下 ①在0.01 mol/L HCl溶液中,
c (H+)= 0.01 mol/L ,c (OH-)=1.0×10-12 mol/L,
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 1.0×10-12 mol/L,由水电离出的
H+ 浓度= 1.0×10-12 mol/L 。,
不移动
不变
不变
不变
升高30 ℃
正向
增大
增大
增大
c(H+)
变化
二.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任何水溶液中都是H+、OH-共存的。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Kw=c(H+).c(OH-)
( 25℃ 时, Kw=1.0 × 10-14 )
高中化学_《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理解掌握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及实质。
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4.初步掌握测定pH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pH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探究和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及实质.2.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学生对水的原有认识停留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和“纯水不导电”的基础上,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会更深入的了解“纯水中除了水分子,还有极少量的H+和OH-”以及“纯水具有微弱导电能力”的事实,在情感上,以原来的最为熟悉的水为研究对象,学会了从科学宏观角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树立更科学的生活观念和态度;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化学反应原理》总体原理较多,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而本节课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所设置的问题和实验探究都能认真积极思考,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错的,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这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发现学生对实验探究课兴趣高昂,课堂效果良好!教材分析:《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部分内容,它是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在第三章水溶液的离子平衡中的拓展与应用,水的电离平衡是建立在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理论的深入认识基础上的,而后续的盐类水解平衡则是前述两节内容的综合应用,它们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渐进的,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功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2.1 水的电离
1、表达式:
水合氢离子
H2O + H2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3O+ + OH-
简写为:H2O
2、水的离子积常数——Kw
H+ + OH-
c(H+)×c(OH-)
常数
c(H2O) K电离 . c(H2O) = c ( H+) .c( OH-)
+) .c( OH-) c ( H Kw =
K 电离=
注意:① Kw只与温度有关,T↑, Kw↑; 25℃时, Kw=10-14 ② 适用对象:纯水和稀溶液 ③ 由水电离出的c(H+)=c(OH-)
注意:不同T下,水的Kw不同, 比如25℃时 , Kw=10-14,故pH=7为中性; 100℃时,Kw=10-12,故pH=6为中性。
=
中性 溶液
c(OH-) = 10-7
c(H+) > 10-7
pH < 7
c(H+) < 10-7
pH > 7
四、溶液pH测定
1、酸碱指示剂:只能确定pH范围
指示剂 石蕊 <5 红色 变色范围 5~8 紫色 >8 蓝色
1、 c(H+,水)=c(OH—,水)
H+ 2、酸 酸电离 水电离(一般可忽略)
OH— :水电离 OH—
碱电离
水电离(一般可忽略) :水电离
3、碱 H+
4、25℃ Kw=c(H+)· c(OH—) =10-14
六、溶液pH计算
关键:① 25℃,Kw=10-14
② pH= - Lgc(H+)
1、已知浓度的溶液 ①已知c(H+) → pH= - Lgc(H+) ②已知c(OH-) → c(H+)=Kw / c(OH-) → pH= - Lgc(H+)
3.2.1水的电离(教学设计)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a.阅读材料:《水的电离与溶液酸碱性的研究进展》(《化学进展》期刊)
b.阅读材料:《溶液中离子的平衡与反应》(《化学教育》期刊)
3.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①pH值是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用于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②pH值越大,溶液酸性越弱;pH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③pH值范围:0-14,0-7为酸性,7-14为碱性,7为中性。
4.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平衡
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受温度、溶质、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②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离子浓度的乘积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表示,即c(H⁺)×c(OH⁻)= Kw。
知识点梳理
1.水的电离现象:水是一种极性分子,能够离解成H⁺和OH⁻,即水发生电离。水的电离是自发的,且其电离程度受温度、溶质等因素的影响。
2.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当H⁺浓度大于OH⁻浓度时,溶液呈酸性;当OH⁻浓度大于H⁺浓度时,溶液呈碱性;当H⁺和OH⁻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
其次,我发现在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课堂小结应该更加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记忆。课后作业的布置应该更加多样化和具有挑战性,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改进这些方面,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小结的简洁性和重点突出,以及课后作业的多样性和挑战性。
3.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值是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指标。pH值越大,溶液酸性越弱;pH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了解水的离子积的含义;掌握[H+]和[O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观察动画和问题探究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溶液酸碱性与[H+]和[OH-]的关系。
【教学过程】
计
H
H
H H
H。
3.2水的电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化学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学设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情境导入】海水,这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蓝色宝库,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渔业的重要资源,更是科学家们研究地球环境和生命起源的关键窗口。
而这个丰富而多元的世界还在不断的给我们新的惊喜。
通过探索和开发,人类已逐步发现和掌握海水的潜在利用价值,海水淡化技术更是使得它从蓝色的财富变身为拯救干枯大陆的重要武器。
这一转化不仅满足了我们日益增长的淡水资源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上探索之旅,一起学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一、水的电离探究【提出问题】纯水中有离子的存在吗?如何证明?【知识建构】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而电离出水合氢离子与氢氧根,也可简写为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
【实验探究】纯水大部分以H2O分子的形式存在,但其中也存在着极少量的离子。
【定义总结】水中没有独立存在的H+,所有的H+必须依附在H2O上,以H3O+的形式存在。
【电离方程式】【任务驱动】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在学案上写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学生书写】K电离=c(H +)×c(OH−) c(H2O)【提示】对于纯水和稀溶液,c(H2O)为常数,看作”1”K w=c(H+)·c(OH-)中的H+和OH-不一定都是由水电离出来的,而是指溶液中的c(H+)和c(OH-),即不仅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测量常温下纯水的pH。
【教师提问】请两位同学作为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测量结果。
【学生回答】常温下,纯水的pH约为7。
【教师讲解】1L水中只有1×107 mol水发生了电离。
可见水的电离程度极其微弱,c(H2O)可视为常数,K电离也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故c(H+)与c(OH)二、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思考交流】水的电离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回答】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3.2-第一课时-水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水的电离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H 2OH ++OH -。
2.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c (H +)·c (OH -)×10-14。
3.K W 只受温度的影响,不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温度不变,K W 不变。
4.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 2O +H 2O H 3O ++OH -,简写为H 2OH ++OH -,水的电离常数K 电离=c (H +)·c (OH -)c (H 2O )。
2.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改变条件 水的电离 平衡 溶液中 c (H +) 溶液中 c (OH -) 升高温度 右移 增大 增大 加入酸 左移 增大 减小 加入碱 左移 减小 增大 加入活泼 金属(如Na)右移减小 增大1.[双选题]下列微粒中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且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的是( ) A .HSO -4 B .C 2H 5OH C .Na D .[ O H]-解析:A 项HSO -4电离出H +使溶液显酸性抑制水的电离;B 项C 2H 5OH 是非电解质,对H 2O 的电离无影响;C 项金属钠使H 2O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D 项为OH -,抑制水的电离。
答案:AD水的离子积常数[自学教材·填要点]1.推导由精确的实验可知,25℃时,1 L纯水( mol)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则c(H2O)几乎不变,可视为常数,又因为K电离为常数,所以c(H+)·c(OH-)=K电离·c(H2O)为一常数,记为K W。
2.表达式K W=c(H+)·c(OH-);25℃时,K W=×10-14。
3.影响因素水的离子积K W,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K W增大。
4.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可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认识水的电离,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及pH,掌握检测溶液pH的方法。
2.学业要求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能正确测定溶液pH,能调控溶液的酸碱性。
能选择实例说明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位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之后,盐类的水解内容之前,是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内容的延伸同时也为盐类的水解作铺垫。
该节包含三个内容: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和酸碱中和滴定。
一开始,教材以“水的全部分子形成存在,还是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为问题,根据精确的导电性实验表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实验事实在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与旧教材设计不同的是,教材中给出了水的电离方程式后,直接给出水的离子积这一概念,同时给出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供学生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得出温度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加强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本节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教材指出了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稀的电解质溶液,并让学生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常温下,纯水以及酸碱溶液中c(H+)、c(OH-)的值或变化趋势,让学生通过比较三种水溶液中c(H+)与c(OH-)的大小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以及溶液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
同时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随即介绍了pH的计算公式,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随后,介绍了溶液的pH测量方法及相关仪器的介绍,并说明了pH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新版教材的内容编排环环相扣、层次递进,还安排了“资料卡片”、“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学情分析通过以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强弱电解质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 对可逆反应的平衡移动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对于使用pH对酸碱溶液中c(H+)、c(OH-)的计算还存在困难。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北京市第55中学张静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张静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100027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深和发展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体会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此为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利用“如何检测自动售水机中的水是否健康”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走进水的微观世界,学习与水的电离平衡相关的化学知识,完成饮用水的pH检测实验,从而体会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节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部分内容,它是前述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在水溶液中的拓展与应用,水的电离平衡是建立在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理论的深入认识基础上的,而后续的盐类水解平衡则是前述两节内容的综合应用,它们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渐进的,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功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分析:学生对水的原有认识停留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和“纯水不导电”的基础上,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会更深入的了解“纯水中除了水分子,还有极少量的H+和OH-”以及“纯水具有微弱导电能力”的事实,在情感上,由原来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将提升为关注饮水健康意识,从而进一步树立更科学的生活观念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会写水的电离方程式,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了解溶液的pH,知道pH与c(H+)的定量关系,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讨论,加深从平衡角度对水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利用推理和演绎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如何检测水质的问题讨论,进一步体会化学中的宏观与微观、分类观以及对立统一的思想,知道pH调控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体会化学科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优质课3.2.1水的电离
结论: 1、温度越高,Kw越大。 2、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对于中性水,尽管 Kw,电离程
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
问题与讨论
1、在水中加入盐酸后,水的离子积是否发生改变?
2、在水中加入强碱后,水的离子积是否发生改变?
3、在酸碱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是否相等?
4、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求[H+]为多少?
第二节
水的电离与 溶液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讨论: 纯水中有没有电离平衡? 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 在纯水及任何稀溶液中, 2H2O H3O++OH可简写为:H2O H+ + OH-
一、水的电离:
定量角度分析,水的电离有什么特征?
实验测定:
25℃ c(H+)= c(OH-)=1×10-7mol/L 100℃ c(H+)= c(OH-)= 1×10-6mol/L
H2O的电离常数K电离= = 1.8×10-16
一定温度下,在纯水和稀溶液中:
c(H+)· c(OH-)=KW(常数)
25℃时, c(H+)=c(OH-)=10-7mol L-1。KW=10-14
·
Kw决定于温度。 问题:分析表中的数据,有何规律,并解释之 温度 Kw 0℃ 1.14 -15 ×10 20℃ 6.81 ×10 -15 25℃ 50℃ -14 1×10 5.47× 10 -14 100℃ -12 1×10
5、求1mol/L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H+]为多少? 6、在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H+]和酸电离出来的[H+]什么 关系?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 +)、c(OH - )的关系 中性:c(H +)= c(OH - ) 酸性:c(H )>c(OH ) 碱性:c(H )<c(OH ) 课堂练习
水的电离教案
水的电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电离过程及其平衡常数。
2. 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和应用。
3. 理解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其应用。
2. 难点: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烧水时水壶中产生的水垢,引发学生对水的电离的思考。
2. 新课呈现
(1)介绍水的电离过程,即水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解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讲解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即水的离子积常数,其数值为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如温度、酸碱度等。
(4)讲解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应用,如计算溶液的酸碱度、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等。
3. 课堂小结
总结水的电离过程、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其应用,强调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4.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加强学生对水的电离及其平衡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的电离及其平衡,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布置,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
2、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
3、掌握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4、了解溶液酸碱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计算,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 +、OH -关系的分析,理解辩证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
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
教学过程:
【引言】在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往往涉及到溶液的酸碱性,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跟水的电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就要了解水的电离情况。
所以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水的电离。
【板书】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实验】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学生得出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水分子与水分子在相互碰撞作用中生成了极少量的水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时水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又可反应生成水。
【投影展示】通过精确的实验测到,在25℃时,1L 纯水中测得只有mol 1017-⨯的水发生电离。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G
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O H O H 22+
-++OH O H 3
通常简写为:O H 2-++OH H
【板书】
O
H O H 22+-++OH O H 3
通常简写为:O H 2-++OH H
【师】请同学生们分析: 纯水中)(H +c 和)(OH -c 之间的关系。
【生】相等。
【师】在25℃时,1L 纯水中测得只有mol 1017-⨯的水发生电离,推测)(H +c 和
)(OH -c 为多少?显什么性(提示:酸性、碱性和中性)。
【设疑】你能写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吗?
在数值上,)(H +c 和)(OH -c 的乘积称作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用w K 表示,)(OH )H (w -+⋅=c c K 。
w K 是一个只取决于温度的常数。
【板书】
2、水的离子积
)(OH )H (w -+⋅=c c K ,w K 只取决于温度的常数。
温度
00C 200C 250C 500C 1000C w K
1.14×10-15 6.81×10-15
1×10-14
5.47×10-14
1×10-12
(1)、温度越高,w K 越大;
K 电离
=
c ( H +) . c ( OH -)
c (H 2O)
K 电离 = w K c ( H +)
.
c ( OH -
) =
c (H 2O) .
【投影】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解释温度越高,w K 越大原因。
)
【讲述】出示w K 数据时,必须指明温度,一般室温(25℃)下的不标明温度。
【投影】(板书)
(2)、w K 是水的电离平衡的性质之一,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的稀溶液。
在室温时,Kw=c(H+) . c(OH-) =1×10-14(Kw 25℃ =10-14 );在1000C 时,w K 1000C =1×10-12
问题与讨论
1.在水中加入强酸 (HCl)后,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水的离子积是否发生改变?
2.在水中加入强碱(NaOH)后,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水的离子积是否发生改变?升温呢? 【讲述】 【投影】(板书) 想一想:
酸碱性 水的电离平 c (H +) c (OH -
)
c (H +)与c (OH -) K W
衡移动方向 大小关系
加 热 中性 正反应 增大 增大 c (H +)=c (OH -) 变大 加HCl 酸性 逆反应 增大 减小 c (H +)﹥c (OH -) 不变 加NaOH
碱性
逆反应
减小 增大 c (H +)﹤c (OH -)
不变
【讲述】(板书补充) 从表中可以看出,升高温度会促进水的电离,加入酸或碱则会抑制水的电离。
【投影展示】
1、水的电离过程为O
H 2-++OH H ,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w 25℃
=10-14 Kw 35℃ =2.1×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在35℃时,纯水中 c(H+) >c(OH-)
C 、水的电离常数K25 ℃ >K35 ℃
D 、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2、在1mol/L 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所 有的离子浓度均减小,对吗?为什么 做一做:
常温下,一种未知溶液,)H (+c =2×10-5mol/L ,计算)(OH -c 。
【生】解:据题意可知:
∵常温下,w K =)-OH ()H (c c ⋅+=1×10-14
∴)(OH -
c =)H (+c w K =)H (+
c w
K =514
10
2101--⨯⨯ mol/L =5×10-10mol/L
答: 常温下, 该未知溶液的)(OH -c 等于5×10-10mol/L 。
抢答题:
1、水是电解质吗?
2、水是强电解质吗?
3、加热促进水的电离吗?
4、在水中加酸或碱,水的离子积改变吗?
5、在水中加酸,会抑制水的电离吗?
6、 c ( H+) = 10-6mol/L 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总结】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加入酸、碱会抑制水的电离,而升高温度会促进水的电离;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存在W K = )-OH ()H (c c ⋅+,通过此关系可以求溶液中的c (H +)或c (OH -)。
【作业布置】教材第52页2、3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简写为:O
H 2-++OH H
2、水的离子积常数
)(OH )H (w -+⋅=c c K ,w K 取决于温度。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