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讲解
语文课后习题
语文课后习题《我学国文的经验》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么?请加以解析。
答: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颇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练出一种精神的趣味,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的根本。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国文,只有“多看书”。
你怎样看这位文章家的“经验”?答:小说多具有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异想纷呈之致对青少年吸引力大。
借助阅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不知不觉间受到文章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答:当然不是,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也是其文章风格特征所在。
其效果是,因为多有细节的观察和描摹,穿插有趣的轶闻,看似散漫,却使人感到文章很有趣味,有嚼头。
话里有话,不是一览无余,回味起来觉得趣味无穷。
《秦腔》本文以“秦腔”为题,但把笔墨放到排练、观众等方面,这样安排的效果怎样?答:写排戏演戏前的乡村舞台氛围,尤其是戏开演前人们火爆的言辞、情绪和行为,生动传达出关中人特有的豪放、粗烈的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也借此强调秦腔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扎根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语文课后习题《我学国文的经验》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么?请加以解析。
答: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颇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练出一种精神的趣味,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的根本。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国文,只有“多看书”。
你怎样看这位文章家的“经验”?答:小说多具有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异想纷呈之致对青少年吸引力大。
结合周作人的《我学国文的经验》围绕“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结合周作人的《我学国文的经验》围绕“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
所以教师必须利用丰厚的语言修养,把语文教成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发挥汉语音乐性强和青少年设记能力强的两大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大量精美的文章,积累语言材料,使千古流传的书面语言材料谐于唇吻,设记在心,获得语感,进而形成语言能力。
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
周作人先生在《我学国文的经验》中说:“我的国文都是看小说来的。
”一个“看”字正说出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
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
”所以,我们就是要通过语感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有趣味最有魅力,最让人心旷神怡又最为简单易学的学科。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几乎都是文学作品,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我们不必舍本求末(须知课文所选作品皆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那么在这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呢?教学大纲中特别提出“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确是一语中的。
培养语感也许有多条途径,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古人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
”(金元好问《与张中杰郎中论文诗》)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多读”,读出“语感”,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形成也就不值得怀疑了。
具体地来说: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诵读的主动权。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课堂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相信学生用他的年龄特点去阅读,感知作品的能力。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先入为主地塞给学生,这样会很大程度地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学国文的经验原文电子版
我学国文的经验原文电子版我到现在做起国文教员来,这实在在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古怪的,因为我不但不曾研究过国文,并且也没有好好地学过。
平常做教员的总不外这两种办法,或是把自己的赅博的学识倾倒出来,或是把经验有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我于这两者都有点够不上。
我于怎样学国文的上面就压根儿没有经验,我所有的经验是如此的不规则,不足为训的,这种经验在实际上是误人不浅,不过当作故事讲也有点意思,似乎略有浪漫的趣味,所以就写他出来,送给《孔德月刊》的编辑,聊以塞责:收稿的期限已到,只有这一天了,真正连想另找一个题目的工夫都没有了,下回要写,非得早早动手不可,要紧要紧。
乡间的规矩,小孩到了六岁要去上学,我大约也是这时候上学的。
是日,上午,衣冠,提一腰鼓式的灯笼,上书“状元及第”等字样,挂生葱一根,意取“聪明”之兆,拜“孔夫子”而上课,先生必须是秀才以上,功课则口授《鉴略》起首两句,并对一课,曰“元”对“相”,即放学。
此乃一种仪式,至于正式读书,则迟一二年不等。
我自己是哪一年起头读的,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从过的先生都是本家,最早的一个号叫花塍,是老秀才,他是吸鸦片烟的,终日躺在榻上,我无论如何总记不起他的站立着的印象。
第二个号子京,做的怪文章,有一句试帖诗云,“梅开泥欲死”,很是神秘,后来终以疯狂自杀了。
第三个的名字可以不说,他是以杀尽革命党为职志的,言行暴厉的人,光复的那年,他在街上走,听得人家奔走叫喊“革命党进城了!”立刻脚软了,再也站不起来,经街坊抬他回去,以前应考,出榜时见自己的前一号(坐号)的人录取了,就大怒,回家把院子里的一株小桂花都拔了起来。
但是从这三位先生我都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到了十一岁时往三味书屋去附读,那才是正式读书的起头。
所读的书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是一本“上中”,即《中庸》的上半本,大约从“无忧者其唯文王乎”左近读起。
书房里的功课是上午背书上书,读生书六十遍,写字;下午读书六十遍,傍晚不对课,讲唐诗一首。
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讲解课件
开展阅读活动
举办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俱乐部、读书分享会、作家讲座等,营造 浓厚的阅读氛围。
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国学焕发新活力
引入现代科技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 数字化技术、网络教学 等,创新教学方式和方 法,使国学教育更加生 动、形象、有趣。
推广中华文化
周作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言论将中华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喜爱中华文化。
PART 03
我学国文的收获
语言能力的提升
01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 高
学习国文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了我的 语言表达能力。
02
语言理解能力的提 升
学习国文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 献和经典著作,提高了我的语言 理解能力。
融合中西文化
在国学教育中融入西方 文化的元素,促进中西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 国学教育更具国际视野。
鼓励创新思维
在国学教育中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 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 角度审视传统文化,发 掘其新的价值和意义。
PART 06
周作人对于我学国文的启 示和影响
周作人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贡献
学术成就
多读多写多听多说
01
阅读积累
多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 散文、诗歌等,积累语言材料,
培养语感。
03
听力训练
多听各类音频材料,如朗诵、讲 座、评书等,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02
写作训练
多写文章,练习不同文体的写作 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
文等,提高写作水平。
04
口语表达
多说多交流,参加语言活动如演 讲、辩论等,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精品】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
三、思考与讨论
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 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 讲的“无足道哉”吗?请加以解析。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 国文,只有“多看书”。你怎样看这位 文章家的“经验”?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 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 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
叛徒: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骁将的启蒙主义批判性指向的 “浮躁凌厉”
议论各种社会问题、文艺问题的杂感 内容: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不良社会 现象。 特点:“少敦厚温和气”,语言浮躁, 凌厉。常有“反语”,富有战斗力。
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 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 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 学作品。 提倡“人的文学” 一、这文学是人性的,不是兽性的,也不是神 性的; 二、这文学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却不是种 族的,国家的,乡土及家族的。”他强调“一 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 足。凡有违反人性的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 排斥改正。”,“应记载世界普通男女的悲欢 成败,包括他们的世俗情欲”,同时又是“反 对家族本位的”,是一种“现代人类的意识”。
二、文本分析
这经验“当作故事讲也有点意思”,且 还“似乎略有浪漫的趣味”——引发读 者兴趣。
目的:
强调其与“语文进阶”、“读书方法”、 “写作秘诀”之类读物区分; 欲扬先抑,卖个关子,引起人们阅读兴 致。
二、文本分析
2、文章特点: • B.迂曲中有趣味(第二段) 有趣味、有“嚼头”,话里有话,不是一 览无余,经得起回味
1924年11月(39)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 《语丝》的实际主编。这时期作品为《雨天的 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等。 1928年(43)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 日本文学系主任。 1930年(45)与冯文炳等合办文艺周刊《骆驼 草》,同时大力鼓吹文学的无目的性,创作了 大量专注于草木虫鱼的文章和读书笔记,创作 风格愈加走向闲适。此时结集的有《永日集》、 《看云集》、《苦条随笔》、《夜读抄》、 《瓜豆集》等。
我学国文的经验
教学重点: 国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 教学难点:阅读与文化素养
读书、文化、学习
一、文化断层说
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矛盾
艺术化与政治化的冲突
读书、生活、新知
一、没有文本阅读的学习都是伪学习 (一)知识点的背诵只是应试教育 (二)文学文本与影视改编的巨大差别 二、文学阅读对健全人格的益处 (一)文学传递真实 (二)文学传递善良 (三)文学传递美
第三节 阅读与当代文学史的学习
人均阅读量
0.7 中 国
韩 国 日 本
7
40 55
64
俄罗斯
以色列
一、没有文本阅读的学习都是伪学习 (一)知识点的背诵只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水平。 例:鲁达与博士
二、文学文本与影视改编的巨大差别 影视改编与小说文本艺术形式不同, 而且影视改编往往阉割了文学作品 的灵魂。
筐内,
金 庸(查良镛)
江 南 有 数 人 家 唐 宋 以 来 巨 族
穆旦(查良铮)
南开大学教 授(四十年代九 叶派代表诗人, 翻译家,笔名穆 旦)
金庸(查良镛) 穆旦(查良铮)
《红楼梦》 ―假语村言”(贾雨村) 《药》夏瑜 秋瑾 《铸剑》 宴之敖 “宴从宀(家),从日,从女; 敖从出,从放;我是被家里的 日本女人赶出来的。”
黑河学院大学语文
三、文本分析
B.迂曲中有趣味 • 有趣味、有“嚼头”,话里有话,不 是一览无余,经得起回味。
黑河学院大学语文
思考题思路提示
• 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 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吗? 请加以解析。 • 提示: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 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很 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炼出一种精纯的趣味来”, 更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是要“逐渐 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 的根本。
我学国文的经验
第二,是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以人的道德为 本”,以此来观察、研究、反映社会和人生的文学。 人道主义是哲学基础。 “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 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 主义。”“就是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 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
充分肯定人自身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力。
“郁达夫在论及“五四”散文时曾说:“宇宙之大, 苍蝇之微皆可以入文”,这是足以说明那个时代作 家创作题材的自由与广阔的。 “苍蝇之微”自然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但也可以看 做是实指,周作人这篇《苍蝇》即是一例。因此人 们在评述“五四”散文时,大概都要提到周作人这 篇短文。批评家阿英甚至将《苍蝇》的发表作为周 作人散文创作(以致整个现代散文创作)发生根本 转折的标志。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夸张,但《苍蝇》 作为周作人提倡的以叙事与抒情为主的“美文”的 范本,在当时以及以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是 事实。 ”
提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否定文学功利
观
三、置身“十字街头的塔里”
“十字街头”:对现实的关注
“塔里”:自我封闭于艺术的“象牙塔” 两种倾向的交织——周作人经常以叛徒与隐士自居。叛徒是指 与旧社会、旧文化、旧传统、旧思想的叛逆者;而隐士则是指 回避社会矛盾、追求闲适生活的人。
“叛徒” 与 “隐 士”
兴起和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5日陈独秀 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 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担任《新青年》的编 辑或主要撰稿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左翼 的主要倡导者。
1917年1月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 1917年2月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 《文学革命论》。
大学语文语文背诵和翻译
翻译: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一个人本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他不下令,别人也会奉行,一个人本身行为就不端正,即使他下达命令,别人也不会遵从。
或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因此,太山不拒绝细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当帝王的不驱赶老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3.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律。
4.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作家先在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中;读者却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入作家内心。
或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触动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背诵:1.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
2.“正气歌”全文不带序;3.“采薇”4.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5.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四、《我学国文的经验》
我学国文的经验
周作人
一、焦点问题
1. 作者国文学习的真经 2. 国文知识技能与精纯趣味、健全人生观 之关系。
二、周作人:语文大家
周氏兄弟: 周氏兄弟:五四时期,与鲁迅齐名并称、 相提并论 知堂文章: 知堂文章:面目独具,名重当时。 现代汉语写作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 自己的园地》 主要作品:《自己的园地》、《雨天的 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 泽泻集》 谈龙集》 集》、《知堂文集》等几十种。 知堂文集》
1. 这些细节的观察与描摹,穿插有趣的轶 闻,看似散漫,与题旨不紧密,其实都是 作者接受国文教育的过程中,各种有用的 和无用的经历,走过的种种捷径和弯路, 以讲家常似的方式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体 味中接受、理解,毫不生硬。
2. 首先,要了解周作人写作文章的时代。20世纪 首先,要了解周作人写作文章的时代。20世纪 初,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持批判态度, 有贬抑过甚、不够客观之处。其次,关于“ 有贬抑过甚、不够客观之处。其次,关于“儿童 读经”——对古代文化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 读经”——对古代文化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 的学习和背诵,目前争论很大。其好处自然在于 让青年自小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主要思想,熟练 掌握古代汉语,打下良好语文基础。而其弊端正 如周作人先生所说,由于年幼无法理解,只能死 记硬背,反而增加反感心理,未必能起到好的作 用。
我学国文的经验
我学国文的经验
我学国文的经验
学习国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我们
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对我来说非常
有用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
一、阅读是关键
阅读是学习国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词
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阅读中文文章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
中国文化,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写作
写作是练习语言表达的好方法。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三、纪录片
纪录片是学习国文的一个新途径。
不同于传统的阅读和书写,纪录片
可以用生动的图像和声音呈现历史与文化。
通过观看纪录片,我们不
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而且也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
我们的知识。
四、课外活动
参加与国文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说参加诗词大会和朗诵比赛等,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提高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结交新的朋友,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国文学习经验。
五、互联网
借助于互联网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来学习国文,如在线阅读和听写练习等。
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无论在家还是在旅途中都可以轻松地学习国文。
总之,学习国文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努力。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助到更多人,一起来学好国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周作人
浅谈周作人赵兹昌现代文学史上谁是最伟大的文学家,斩钉截铁,答曰: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是史上对鲁迅的最高赞誉,这是谁说的?不是我,是毛主席。
毛主席将鲁迅神化是有很大的政治需求的,就像古代君王不断神化孔子一样。
但实质上体现了鲁迅的伟大,并且我相信,在新的阐释语境下,鲁迅将越来越伟大,鲁迅学的分支会越来越多,记得我在大一时,听着《男儿当自强》读鲁迅,真是痛快不已得意忘言。
无独有偶,有一个与鲁迅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鲁迅双峰并峙,被冯雪峰称为“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鲁迅去世后,他的学识文章,没有人能相比”,他是谁?鲁迅的弟弟——周作人。
周作人相比鲁迅来说,很少有人对他有一个深入地了解,我想与一个重要事件有关——周作人在危亡之际担任过伪职,也就是俗称的“汉奸”。
抗战爆发后,大批文人学者随国民政府南迁,大都汇聚在西南联大,而周作人坚持留在沦陷的北京,当全国文艺界和广大读者十分关心他的安危出处时,周作人失节了。
中国人痛恨汉奸,政府当局者比之一般百姓更加痛恨背叛。
随着解放区的壮大和新中国的成立,极左的文艺思潮狂飙,鲁迅的文学成为革命文学的代表,一反一正,他弟弟周作人的文学自然成为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文学,并被不断的打击埋没,以致一个文学大家少有人熟知。
但天不丧斯文,历史又是有情的,公正的,历史进程是“曲线中的直线”。
周作人要在新时代里发光发热了。
我们山师做得很不错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的下编中单独拿出一章来讲周作人。
现在我与大家一同谈一下周作人,本来不敢乱讲,一再推脱,直到今日。
章太炎的大弟子黄侃曾说,人五十岁前不著书,可惜他潇洒一世,绝学独步天下,却只活了五十岁。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Word文档(2)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Word文档(2)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一、单选(本题总分:148分每小题:1分)1.《序二篇》是为范曾的( )所作。
A. 历史剧《庄子显灵记》B. 诗剧《庄子显灵记》C. 诗集《庄子显灵记》D. 话剧《庄子显灵记》2.《庄子显灵记》的作者是( )A. 陈省身B. 季羡林C. 范曾D. 庄周3. 以下( )的观点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A. 东方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B. 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观念。
C. 科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D. 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经不一样了。
4. 季羡林讲?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A. 努力?征服自然?,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B. 忘记了?天人合一?的训诫;C. 征服自然,但是还要?天人合一?;D. 大千世界存在各种弊端。
5.陈省身强调他曾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 )A.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B. 暗示范增作品的重大价值;C. 说明爱因斯坦博学;D. 说明自己和爱因斯坦的关系。
6.陈省身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春秋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 国家与国家间的新式战争B.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C. 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D. 东方与西方间的新式战争7.傅雷在?家书?里严格区分了?信仰?与?智慧?,下列可划入?智慧?之列的是( )A. 佛教B. 基督教C. 道教D. 基督教之前的多神教8.傅雷?家书?里谈到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这个对立是指( )A. 自我与自然B. 自我与社会C. 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与命运D. 自我与他人9.傅雷在?家书?里认为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思想或信仰是( )A. 基督教B. 佛教C. 儒家的宋明礼教D. 欧美自由主义思潮10. 傅雷认为,西方人那种?矛盾、畸形,与十九、二十世纪极不协调的精神状态?是因为( )A. 旧文化宗教的遗留。
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
二、文本分析
结束语,再次强调其学习国文的经验:
• “多看书”
态度:
• “小说,曲,诗词,文,各种; • 新的,古的,文言,白话,本国,外国 • 好的,坏的,各种:都不可以不看”。
二、文本分析
更重要的读书目的: • “磨炼出一种精纯的趣味来”, • “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 • “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
——学好“国文”的根本
三、思考与讨论
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 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 讲的“无足道哉”吗?请加以解析。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 国文,只有“多看书”。你怎样看这位 文章家的“经验”?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 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 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
二、文本分析
• “他很奖励小孩看小说,以 为这能使人思路通顺”,
• 又正中取曲,斜出一笔, 祖父让人忍俊的一面: 投缘最是《西游记》,逢 人便说八戒猪。
二、文本分析
小说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 入胜、异想纷呈,对少年吸引力 很大。
借助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 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 的趣味,不知不觉之间获得文章 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周作人的美文多收在他的散文集《雨天 的书》《自己的园地》《永日集》《谈 龙集》《谈虎集》《泽泻集》等中。
创作“闲适”散文的背景
第一,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历史进入20年代。 这时经过“五四”风暴洗礼的中国大地进入了思想烦闷 和迷茫的时代,即“五四”落潮期,许多曾是新文化运 动的勇士从“五四”的漩涡中退下来,陷进极大的痛苦 和矛盾中,周作人也不例外。周作人的矛盾主要是: (1)在政治态度上,是继续做战士还是做隐士。 (2)在文学观上,对艺术是独立的还是“文以载道”感到 矛盾,既反对“文以载道”,“但自己总做不出一篇为 文章的文章”。
我学国文的经验概述
周璟馨
周璟馨(现名:周景 欣),鲁迅曾孙女, 1985年生。在台北长大, 毕业于太晚淡江大学资 产传播学 。 曾参加综艺 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 猜》“人不可貌相”环 节中的照片, 网友们对周璟馨的靓丽 外表十分惊叹,有浙江 风骨,眉毛很像曾祖。
周作人
1、人物简介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 年5月6日)原名櫆寿,字星杓, 号知堂、是鲁迅之弟,周建人之兄。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 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 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历任国立 北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新文学系 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 《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 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 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 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 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 和主要撰稿人。
文学还原真实
高中学生三怕: 文言文 写作文 周树人
•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 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 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 鲁迅祖父周福 清科场舞弊案发后,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十分伤感。 他常借酒消愁,后为病魔所缠,又为庸医所误,死时年仅 36岁。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 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 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 二弟:周作人(1885-1967),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 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其妻羽太信子。 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长,现代 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 动的先驱者之一。
《我学国文的经验》
《知堂回想录》:当时汉文 课分班考试的题目: ‚问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 又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平时用功,此心此气究如何 分析?如何相通?试详言 之‛ , ‚列位看了这些题目,有不 对我们这班苦学生表示同情 的么?”
二、文本赏析
(2)读翻译作品。 ‚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 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 西上面‛。
二、文本赏析
(四)读书与人生的关系。 1、多读书,读杂书 ‚如非教不可,那么我只好对他们说,请多看 书‛。 ‚小说,曲,诗词,文,各种;新的,古的, 文言,白话,本国,外国,各种;还有一层, 好的,坏的,各种:都不可以不看。‛
二、文本赏析
解析:这是一种不事先设定哪些是好书,哪些 是坏书,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而任由读者 自行在读书中培养、提高识别能力的方法,是 充满自主性的方法。这与鲁迅提倡的什么书都 要“随便翻翻”的主张是一致的。
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很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炼出一种精纯的趣味来更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是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
《我学国文的经验》
周作人
一、作家简介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 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1906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 1917年春任北京大学文科 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编, 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五四后,任《语丝》 周刊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1937年出任伪南京国民 政府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 办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从 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
关于读书的经验
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讲解38页PPT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七事变后(1937年,52),北大南迁,他留 在北平。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1945年,60)因汉奸罪被监禁在 南京,最后判有期徒刑10年。 1949年1月(64)保释出狱,定居北京,家居 从事翻译与写作。 1952年8月(67)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制 外特约译者。(每月预支稿费200元人民币, 按月交稿。1960年1月(75)起,调高到每月 400元人民币。1964年9月(79)起,又减半至 每月200元人民币。)
周作人美文的特点: 谈论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个人闲情逸志的白话 体的纯散文。内容庞杂,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几乎无所不谈,无奇不有。 如《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地 方色彩浓郁,尤喜北京与江浙一带的风俗,以 此形成他散文的文化底蕴的基础,有较为浓厚 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这些散文主要表达了他想脱离现实,消 极避世,及时行乐的思想。 艺术上颇具功力:风格平和冲淡,以平 易自然的态度娓娓道来;形式短小简洁, 风格独特,在当时影响很大,称之为 “美文”。 周作人的美文多收在他的散文集《雨天 的书》《自己的园地》《永日集》《谈 龙集》《谈虎集》《泽泻集》等中。
三、散文特点
周作人把文学分为“载道”与“言志” 两大类。在现代散文理论的开山之作 《美文》中,周作人倡导现代散文“须 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要“抒我之 情”,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文学史家 将其称为“言志”散文,并将受其影响、 具有相似特征的散文创作称为“言志派” 散文。
“言他人之志即是载道,载自己的道亦是言 志”。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散文一集· 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公 司,1935
隐士:返身躬耕“自己的园地”
个人本位人道主义的“平和冲淡” 1922年,创作《自己的园地》,总 结自《人的文学》发表以来思想的变化。 提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否定文学 功利观。
平和冲淡表现在: 对于读者平和平等的态度 意境营造上的澄明空灵 题材选取上的随意自然
随笔、小品文,即美文
周作人(1885~196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一、生平
1885年1月16日,周作人出生于浙江 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鲁迅之二 弟。原名周櫆寿,后改名作人,字启 明(又作岂明),起孟,号知堂。
1901年(16)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 习。 1906年(21)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 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911年(26)回国,曾就职于浙江省 教育司(视学), 浙江第五中学教员。 1917年(32)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 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 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担任希腊罗马文学史、欧洲文作人的主要散文创作:
《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 虎集》,《谈龙集》,《永日集》,《看云集》, 《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 谈》,《瓜豆集》,《秉烛谈》,《药堂语录》, 《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 后谈》,《苦口甘口》,《立春之前》,《鲁迅的故 家》,《鲁迅的青年时代》,《药堂谈往》(又名 《知堂回想录》)……
1924年11月(39)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 《语丝》的实际主编。这时期作品为《雨天的 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等。 1928年(43)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 日本文学系主任。 1930年(45)与冯文炳等合办文艺周刊《骆驼 草》,同时大力鼓吹文学的无目的性,创作了 大量专注于草木虫鱼的文章和读书笔记,创作 风格愈加走向闲适。此时结集的有《永日集》、 《看云集》、《苦条随笔》、《夜读抄》、 《瓜豆集》等。
至此,周作人已然将抒情、叙事、说理各分 子全部统一在“个人”的旗帜之下,从而使 中国现代散文的个性化原则越发鲜明突出。
周作人经常以叛徒与隐士自居。 叛徒是指旧社会、旧文化、旧传统、旧思 想的叛逆者; 而隐士则是指回避社会矛盾、追求闲适生 活的人。
“叛徒”与“隐 士”
“浮躁凌厉”与“平和
这期间,他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和古希腊 文学多部,同时应邀校订别人的译稿 (《今昔物语集》、《源氏物语》等), 日本现代文学译作有:《石川啄木诗歌 集》等。 回忆鲁迅的专书作品有:《鲁迅的故 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 的青年时代》。 在香港传媒连载回忆录《知堂回想录》。
1966年5月(81),文革开始。6月,人 民文学出版社不再给其预付稿费。8月2 日,被红卫兵抄家。 1967年5月6日(82),去世。
1919年(34)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 会会员。 1920年(35)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 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 1921年(36)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 文化的散文。 1922年7月(37)起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 任。同年,与钱玄同等人发表《信仰自由宣 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 1923年(38)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 世。
叛徒: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骁将的启蒙主义批判性指向的 “浮躁凌厉”
议论各种社会问题、文艺问题的杂感 内容: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不良社会 现象。 特点:“少敦厚温和气”,语言浮躁, 凌厉。常有“反语”,富有战斗力。
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 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 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 学作品。 提倡“人的文学” 一、这文学是人性的,不是兽性的,也不是神 性的; 二、这文学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却不是种 族的,国家的,乡土及家族的。”他强调“一 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 足。凡有违反人性的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 排斥改正。”,“应记载世界普通男女的悲欢 成败,包括他们的世俗情欲”,同时又是“反 对家族本位的”,是一种“现代人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