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来的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出来的能力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岁月绽放青春笑容迎接这个日期”每当听到这首《北京欢迎体》我就想到语文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室小天地,学大语文,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大门更应该敞开。传统的紧紧分析范文的方法已经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方法了。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让祖国语言文字焕发出魅力,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1 阅读教学的历史本真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阅读教学而言,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填鸭式”的满堂灌到就课文内容进行繁琐的分析。从强调个人的理解到就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从满堂问到满堂读,从强调个人的感悟到就人文内涵进行无休止的清谈。走入新课程以后,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可以说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此,古人似乎做得更好些。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概括起来六个字:熟读,精思,博览。熟读,这一点是当下语文教学需要向传统的语文教学

学习的地方。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证明:强化“死记硬背”的训练,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有人曾作过一则有趣的统计: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想“金榜题名”,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礼仪》、《左传》等40多万字的书,全部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以及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精思——即不但要熟读,还要精思,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又一条经验。崔学古曾经说过:“得趣全在涵泳。”读书不“涵泳”就不能“得趣”。涵泳是什么?就是揣摩、玩味。也就是“精思”。朱熹有著名的“口到、眼到、心到”论,其中的“心到”,就是强调的读书要多思考。叶圣陶先生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也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致于有误失。”(引自《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9页)

博览——博览就是广泛阅读,就是博览群书。这一点是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的。明末清初的语文教育家唐彪说:“从古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名臣。”博览包括内容和体裁在内的,所以,“学者读文,不可专趋一体,必情浓虚、长短奇平并取”(唐彪语)

2 阅读教学的开放模式

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上是全员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组织语文活动课,走出门去阅读,让阅读教学走向社会。这样阅读教学变成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活动。

这种阅读形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同的阅读主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具体说就是“读读——说说——问问——议议——练练”五个教学环节。

比如读读。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都要经历初读这一环节。初读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篇章结构,还应使他们在读文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及存在的疑问。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读书。如:轻声读、默读、同桌合作读、边读边画等,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说说。通过读文,学生对文章中的人与物、事与景,有所认识,有所接触,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刚才的读文所得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也可以结合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词、句,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受。一个人回答,其他同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做补充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心倾听,及时进行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大胆表达,畅所欲言,为学生创设一种人人参与、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

围。对于文章的精彩之处,重要内容,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开展竞赛朗读,或进行实践表演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第一,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第二,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第三,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3阅读教学的创新模式

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具体办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

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总之,在读的前提下精思,在精思基础上爱说。在爱说的层面上多写。这一模式,读是最重要的。读出思想读出感情读出创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