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来的能力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语文中听说读写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重“文”轻“语”,重“读写”而轻“听说”。
我们必须明白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四种语文能力,同属人类交流思想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形式。
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怎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将是本文的核心。
语文是什么?对执教语文的教师而言,正确理解是第一要义。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誉滕万林》信中说得十分清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皆非立此名之原意。
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之含意较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
认真琢磨,可知语文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皆蕴含其中。
“语文”的内涵与外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显然,今日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功能的界定有源可寻,非空穴来风。
1.许多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就很难有正确的教学实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总认为,读写是“硬”任务,大纲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做交待;听说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听话说话是人人都会的,读写能力提高了,听说也会跟着提高,用不着单独训练.有的教师埋怨,语文老师都够累的了,那还有时间去搞听说练习.在这些错误思想支配下,语文教学中就常常出现“欺软怕硬”的现象——对读写内容不敢有丝毫马虎,而对说话课则往往是敷衍了事,走过场,有时则干脆为读写让路.还有的教师主观上也想把听说抓上去,但由于平时对听说教学不研究或研究不够,在教学中练不得法,训不到位,出现问题时又指导不上去,所以常常是费时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因此几个“回合”之后也就气馁下来.这种由于教师教育思想不正确或训练不得要领而造成的形式主义的听说训练目前还普遍存在.所以听说训练很难走出误区.2.课堂教学仍以阅读分析为主,忽视听说训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堂中那种老师“满堂灌”学生静听式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但是要把课文“讲深”“讲透”的观念仍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为此他们在备课时广收资料,面面俱到地钻研文章,课堂上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篇章结构、语法修辞方面舍得下功夫,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学中尽管有频频“启发”、“提问”和“谈话”,也不乏有“一声雷”似的热闹景象,但仍没有跳出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语文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断和知识,而真正的语言能力训练和提高却是微乎其微.这样的课堂教学在许多学校和许多教师中并不少见.3.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重“读写”轻“听说”的课堂教学和听说训练中的形式主义,影响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大纲的要求相比差距不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不敢说.在课堂提问时,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站起来就紧张脸红,低头不语,即使有回答,也是只言片语,声音低得难以听清.但这些学生在家中,在父母面前却能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必要时还会耍一阵子“小皇帝”的威风,让父母“唯命是从”.这些学生的家长常常不相信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敢讲话.不会说.不少小学生或先天素质较差,或对所要说的知识不懂,因此在回答问题或单独的“说话”课上结结巴巴,手足无措,脸也憋得通红,却说不出几句明白的话来.不爱说.在课堂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很注意听讲,但总是沉默不语,自己很少举手,当然也就更少有说话的机会.不善说.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班级举手率虽然很高,但能言语流畅比较准确回答问题的还只是少数.多数学生往往在说话时出现神态紧张,声音偏低或偏高,有的乡音土话较重,词语贫乏,内容简短,或语句重复脱节,语病比较多等问题.因此发言机会最多的自然是那些能让老师满意的“红花”,多数学生只好做了“绿叶”.二我们必须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的能力、写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要听说读写“四项全能”。
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与益处
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与益处阅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尤为重要。
儿童阅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和益处。
一、儿童阅读的重要性1.1 让儿童成为独立思考者阅读是儿童成为独立思考者的基础。
通过阅读,儿童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并独立思考其中的内容,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批判思维。
1.2 开拓儿童的视野阅读能够开拓儿童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儿童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经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1.3 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儿童阅读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儿童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和句式,提升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水平。
同时,阅读也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4 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阅读可以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通过与书中的人物互动,儿童可以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获得阅读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
阅读也可以引发儿童对各种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儿童阅读的益处2.1 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通过不断的阅读训练,儿童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
他们可以学会运用字词的组合规则和推理能力,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同时,阅读还可以培养儿童对文字的辨识能力,让他们快速准确地理解书中的信息。
2.2 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阅读各种题材和类型的书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培养。
在想象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2.3 培养儿童的情感智力阅读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智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通过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各种情绪,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阅读还可以培养儿童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论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一、语文能力应是听、说、读、写四项的综合能力。
对于“语文”,叶圣陶先生为其作过精辟、科学的解释,他说:“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
”张志公先生也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则谓之文,合起来称语文。
”在普通教育阶段,语文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要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训练,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交更加频繁和扩大,随着音响电器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骤然来临,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善听、能说、会读、擅写的新一代。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
”他又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
”叶老的话也表明,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四项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都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妙处。
听说能力的培养也符合信息论的规律。
从信息观点看:听和读是摄取语言信息,说和写则是输出语言。
听和读可以积累知识,丰富思想,打好说与写的基础,而说和写又可以深化思想,促进听读水平的提高。
从表达方面看:听和读是学习别人如何观察、立意、构思、谋篇。
说和写是将自己观察所得、平时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
听读为说写提供范例,说写的实践可帮助理解听读的内容和表达技巧。
总而言之,就语文本身来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
听和读是说与写的前提和基础,说和写又反过来对听和读起着进一步地消化和促进作用。
四者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缺一不可。
阅读的层次_学习方法
阅读的层次阅读的层次阅读有四个层次,后一种层次都包含前一种层次的技巧和功能。
一、基础阅读,指的是学会认字。
这是阅读能力的基本。
这是小学程度必须学会的阅读。
在这个层次上的阅读重点在于,认出书籍上面的每一个字,知道句子在说什么,但或许还不一定明白每一个字后面的意思,但至少已经能够念的出来。
要学会基础阅读的人,必须具备视力、听力、起码的认知能力(基本智商)、口齿清晰学、习能力、注意力等等。
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重点是字汇、文法、片语的学习,熟练与累积。
二、检视阅读,指在有限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或读完一本书。
检视阅读必须能够充分的学会系统化略读,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到书的表象所教导的一切。
重点在于了解,这本书想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为何等等。
学会检视阅读,可以帮助自己在短时间之内,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
笔者提到的“目录阅读法”,便是检视阅读的一种整理和浓缩。
从书名、作者、译者、书籍文案、出版者、目录、序言、导读、结论之中,尽可能的掌握书籍的资讯。
有系统的略读有两种功能:其一、可以帮助我们大量收集资讯。
其二、为较为困难的书籍打基础。
在阅读困难的书籍时,先进行一次略读,抓出这本书的架构、核心问题、论述说法与无法理解的部分。
第二次再回头来读,或藉助字辞典辅助工具,或查资料,或沉浸其中慢慢思考都可以。
如果想要搞懂每一个字才继续读下去,基本上阅读行为是不可能完成的。
无论理解与否,我们总是将所读进去的字句进行某种“存而不论”的先行接收。
脑袋则直接搜寻与书籍主题相关的论点或概念进行理解,排除与文本较不相关的字句。
三、分析阅读,这是一种全盘性的完整阅读,不考虑时间,重点是对于所读的东西,提出系统性的问题,抓住一本书的内容,将之生吞活剥、消化吸收,直到最后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为止。
四、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已经不是读一本书,而是读一群书。
这是研究所以上必须学会的阅读,能够找出书与书之间的关系,并归结出相同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包括故事书、诗歌、报纸和杂志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此外,老师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朗诵演员来学校进行朗读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通过朗读比赛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并通过评委的评估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朗读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第三,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语调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的朗读技巧,如正确的发音、节奏、语气等,来帮助学生改善朗读表达。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声音练习,如通过朗读绕口令、唱歌等来训练口腔肌肉和声音的控制能力。
另外,利用科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现在有很多朗读软件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听取和模仿专业朗读者的朗读,同时进行自我录音和自我评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演出和戏剧表演。
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朗诵会或戏剧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演出,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与戏剧表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组织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并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学生的朗读练习。
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结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使他们在语言和表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语音和阅读能力。
尤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朗读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日常表达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意识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目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为了理解和交流,而非仅仅读出文字。
同时,可以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调、音调和停顿,使其明白朗读是一种有感情、有表达的活动。
二、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语音是朗读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模仿发音和练习口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发音。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语音练习活动,如绕口令或快速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增强学生的语速和韵律感语速和韵律是朗读的重要要素,能够使朗读更加生动和流畅。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速度控制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语速。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材料的语调和韵律,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韵律美,从而提高其朗读的韵律感。
四、练习表达情感和语调朗读不仅是单纯读出文字,还包含着情感和语调的表达。
教师可以选择有情感色彩的文本,如童话故事、名人演讲等,让学生理解情感并尝试用语音表达出来。
同时,可以通过练习不同语气、语调的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情感和语调表达方式。
五、提供丰富的朗读材料在培养二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时,提供丰富多样的朗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准备包括课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朗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提供适合的挑战性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六、开展朗读比赛和分享活动朗读比赛和分享活动是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朗读能力,并给予肯定和奖励。
语文素养名词解释
语文素养名词解释一、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是综合的、整体的。
主要包括: (1)听说能力; (2)认读能力;(3)分析、理解能力;(4)综合、应用能力;(5)书写能力。
(1)阅读能力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把握内容要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它是听、说、写等其他能力的基础。
(2)识字写字能力指借助字典和语文工具书识字、写字,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使用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主要是写好钢笔字)。
(3)听说能力指听话的敏捷性、准确性,说话的连贯性、完整性,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和生动性。
它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4)思维能力指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推断、概括等加工,并进行初步的判断、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主张,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听说能力还包括两方面,一是思维的灵活性,二是思维的深刻性,因为它受制于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即“换位”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
思维的灵活性,是从别人已有的经验中得到启发,而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思维的深刻性,是从事物之间相似性中找到区别,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规律。
听说能力还包括两方面,一是思维的灵活性,二是思维的深刻性,因为它受制于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即“换位”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
思维的灵活性,是从别人已有的经验中得到启发,而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思维的深刻性,是从事物之间相似性中找到区别,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规律。
但无论如何,以下四种思维能力是语文教育所特别强调的,因为这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
这些思维能力是在大量的语言积累中形成的。
听说能力还包括两方面,一是思维的灵活性,二是思维的深刻性,因为它受制于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轻声朗读的好处
培养学生轻声朗读的好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种技能的训练。
这个技能训练指导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但无法提高朗读能力,反而会形成日后难以改正的坏习惯,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些班级朗读时,远处昕起来,感到整齐,也很有“感情”:但进教室一听,糟了,整个教室震耳欲聋,有些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声音,有意提高八度,拼命地“叫”出来,这种情况在低年级更为突出。
还有些班级朗读时听起来很不协调,有“低”音的、“中”音的、“高”音的,感觉声音好像在互相打架,听起来很不舒服。
在这样的声音环境中长期呆下去,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时声音的控制,定出一个比较适合的音量。
本人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朗读时的声音控制,采用轻声朗读法。
恐怕有些老师认为轻声朗读声音小,没力气,也没有气势,读不出感情,更提不起学生的朗读的积极性。
其实不然:有情不在声高,声音是跟着情来跑的,由情来控制,好像唱歌一样,朗读时应是以情带声,而不能以声带情。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轻声朗读就是最理想的。
本人对轻声朗读的教学深有体会,这种轻声朗读对学生好处很多,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朗读法。
一、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儿童正是在长知识和长身体的时期,接受快,身体生理变化也快。
就声带来说,儿童期,声带短,狭而薄,韧性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声带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变声期,声带变得很“脆弱”,如果这个时期不注意保护嗓子(如经常高声叫喊或高声朗读,使声带经常绷紧),就会影响声带的韧性,从而影响声带的正常发展,导致将来声音失真,变得沙哑、暗淡。
另外,经常处于高声之中,对听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而轻声朗读不但能有效地锻炼声带,对提高听力也大有好处。
还有,优美动听的声音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
所以,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控制好朗读的音量,引导他们走向理想的朗读途径。
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高声朗读,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声音的注意,忽略文中的感情,而且高声朗读会使读书的速度变慢,容易变成“唱读”。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Speaking30%Writing/ 9%45% Z 16%Communicating70% 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听力?听力就是对通过“听”这个行为所获得的听觉刺激进行有意识地处理;听力是交流过程中准确接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一)听力是人类第一语言技能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咿呀学语的小孩儿,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尚未学会说话的小孩很多时候也能听 懂大人说话,明白大人的意图。
听得多了,便开始模仿,学着说话。
所以, 从人类语言学习的自然 过程来看,听力是人类语言的第一技能,也是我们获得语言信息的第一种途径。
(二)听力是口头语言交流的基础 我有一个朋友去了一趟美国,她在国内学过一些英语。
回来以后谈感受时说,她英语水平不高,但 尚可以通过单词的堆积来表达自己, 她最大的困难是听不懂那些美国人说什么, 所以交流起来很困 难。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听力是口头语言交流的基础,在实际交流中,它的重要性要超过口 语。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
(三)母语听力与外语(英语)听力语言环境的差异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
在汉语教学中,我们一般不设听力课,那是因为,在日常学 习和生活中我们用母语交流,每天都有大量的母语通过我们的耳朵输入。
有研究发现,我们每天有 70%的时间都在进行某种形式的语言交流,其中 45%的时间我们在听(如下图)。
Time Spent Communicating相比之下,我们学习英语的听力环境就没有这么好。
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 尤其是口头交流。
假如没有可以创造的机会或专门设置的听力训练课, 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英语 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充分认识听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要探索如何给 学生提供足够的听英语的机会,和科学的听力训练方法 。
二、课标对高中六级英语听力的要求1. 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2. 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进行操作;3. 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4. 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不仅仅能够让孩子获得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很多孩子的阅读能力受到了挑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思维能力呢?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孩子每天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书籍,如故事书、科普书等。
同时,为了保持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在阅读时间上限定,让孩子分配好阅读和休息的时间。
2.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还可以引导孩子阅读其他形式的文字,比如报纸、杂志、电子书等。
这样可以增加孩子接触不同文体的机会,帮助他们扩展阅读领域,培养更广泛的思维。
3. 引导孩子深度思考在孩子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可以与他们讨论内容。
提问问题,激发孩子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总结主题等。
这样的思考过程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 鼓励孩子写读后感和分享引导孩子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并与他人分享。
这样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表达出来,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5. 创设阅读环境为孩子创设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角落,配备合适的灯光和书架,让孩子能够专心地阅读。
家长也可以树立榜样,向孩子展示自己热爱阅读的态度,鼓励他们模仿。
6. 鼓励多样化的阅读形式除了纸质书籍,还可以鼓励孩子尝试其他形式的阅读,比如音频书、绘本、互动故事等。
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互动性,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7. 培养孩子的阅读目标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目标,可以是每月读几本书、掌握多少个新词汇等。
根据目标制定奖励机制,激励孩子积极阅读并完成目标。
8. 孩子阅读示范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读绘本,并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
随着孩子长大,可以逐渐引导他们自己阅读,但也要注意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过程,互相交流。
9. 利用科技辅助阅读适当利用科技产品来辅助孩子的阅读,如使用英语学习APP、电子词典等。
语文教学论名词解释及重点问答题
教育“目的”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成员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体现的是较长时期内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
教育“目标”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的子系统(如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的质量规格提出的比较具体的要求,体现的是较短时期内阶段性、局部性的具体价值。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元认识指人们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包括三个方面:1元认识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2元认识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3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积极调控、相应调节以迅速达到的预定目标。
注意力是对一定事物保持警觉、进行选择的指向与集中能力。它是智力活动的卫生。
概括:是在思想上将事物的共同特征或一般的、共同的属性归结在一起。思维的显著特性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也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
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能力,是侧向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克服两个事物概念、意义上的差距,把它们结合起来,产生新的设想和新的匹配关系。联想通常表现为:时空接近联想、特征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四种方式。
评价鉴赏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鉴赏,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评价,是读者对文章的优劣发表自己的见解,偏于理性的褒贬;鉴赏则带有更多的个人主观色彩和趣味,偏于形象的直觉,感情上也是爱憎分明的。
阅读技巧的运用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阅读也是一样,读多了,揣摩多了,便能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
朗读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朗读活动体会范文参加朗读活动是一次令我收获颇丰的经历。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还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感悟和体验。
首先,朗读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和表达的艺术。
在准备朗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仔细选择了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反复阅读和理解,我逐渐进入了作品的世界。
在朗读时,我努力将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出来,用声音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通过朗读,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引发内心的共鸣。
其次,朗读活动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掌控能力。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发音和运用语音语调来传递情感。
通过模仿优秀的演讲者和进行反复训练,我逐渐改善了自己的发音和语调,让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我更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和演讲。
此外,朗读活动增强了我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我需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和感受文本,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这要求我对文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提高了我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反复朗读,我也锻炼了专注力,学会了集中注意力并保持持久的精力。
最后,朗读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与其他朗读者一起演绎了不同的作品,互相倾听和欣赏彼此的表演。
我们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进步。
在活动结束后,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综上所述,朗读活动不仅让我提高了朗读能力,还培养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专注力。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分享,我体验到了快乐和成就感。
朗读活动不仅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次充实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我深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收获和感受将持续影响和指导着我。
朗读活动让我明白了语言的力量和表达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他人交流中,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朗读活动,我学会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情感,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此外,朗读活动也激发了我对阅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探索欲望。
每日学生诵读的好处
每日学生诵读的好处
1.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不仅可以锻炼发音和语调,还能够培养语言的流利性和自信心。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常用句型和词汇,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增强记忆力: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学生可以提高记忆力。
长期坚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能力,还可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4. 改善语音语调:诵读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改善语音语调。
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正确的发音,还可以学会正确的语音语调,使语言更加地准确、流利。
5. 培养写作能力:通过诵读,学生能够学习到大量的优秀范文和优美的表达方式,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诵读并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读出文章的内容,而是要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意义和情感,并用自己的情感和语气来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诵读的效果。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语文教育中听说读写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重“文”轻“语” ,重“读写”而轻“听说”。
我们必须明白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四种语文能力,同属人类交流思想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形式。
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 :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怎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将是本文的核心。
存在问题重要性听说读写一、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语文是什么?对执教语文的教师而言,正确理解是第一要义。
叶圣陶先生在 1964 年 2 月《誉滕万林》信中说得十分清晰: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其后有人释为‘语言’ ‘文字’,有人释为‘语言’ 文‘学’ ,皆非立此名之原意。
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之含意较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 。
认真琢磨,可知语文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皆蕴含其中。
“语文”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显然,今日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功能的界定有源可寻,非空穴来风。
1.许多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就很难有正确的教学实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总认为,读写是“硬”任务,大纲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做交待;听说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听话说话是人人都会的 ,读写能力提高了,听说也会跟着提高,用不着单独训练。
有的教师埋怨,语文老师都够累的了 ,那还有时间去搞听说练习,在这些错误思想支配下 ,语文教学中就常常出现“欺软怕硬”的现象——对读写内容不敢有丝毫马虎 ,而对说话课则往往是敷衍了事,走过场,有时则干脆为读写让路。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孩子由于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导致一到写作文或者做阅读题时,都会感到很吃力和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一、了解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特点。
1、读书目的性不强:很多小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完成家长、老师布置的任务,所谓的名著、小说,只挑选其中故事性强或是有插页的章节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去考虑小说或名著中人物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做读书笔记的学生更少。
2、阅读重图轻文:经机构调查,喜欢漫画的小学生占到了接近3成,只有20%的小学生愿意看“全是文字”的书籍。
这个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市场上“白话版”“图画版”四大名著畅销的原因。
学生阅读,重文还是重图,应该用理性的眼光来分析。
3、阅读的时间不足:从小学放学至晚上睡觉前,供小学生支配的时间大约有4个小时,看电视(包括上网)超过2小时的家庭却占到了26%,如果再扣除吃晚饭时间,估计有不少孩子没时间读书。
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4、课外书的来源相对单一:调查中发现,虽然有40%的家庭藏书超过50本,但来源非常单一,家长买的占到了67%,13%是借的亲戚或同学的。
这说明,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可供小学生选择的图书资源十分有限,如果资源再丰富一点,借书的程序简化一点,或许能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
二、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
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读懂文字的能力。
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 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句子、篇章的能力。
要求孩子不仅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能划分段落层次,并会概括段意和主题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4. 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
读出来的数学每接过一级学生,我都要首先问及他们学习数学的困惑。
诸如算数很能粗心、应用题理解能力差、老师一讲就明白,自己做就出错…分析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会进行数学阅读!其实我们当老师的都非常清楚: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数学叙述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题后的综合分析能力。
它是自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书本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认真读书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1、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教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著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曾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进行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注重数学教科书的阅读,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讲课材料的来源。
2、有助于个别化学习,是每个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实施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
研究也表明,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
因此,要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是数学不在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可是,我们也知道,数学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课程的阅读首先,它的阅读方式不同于语言文学的阅读,这些阅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所要阅读的文字内容。
而数学阅读除了以上要求还有一些侧重,它侧重于分析、思考、体会。
数学阅读与其他阅读的第一区别就在于更强调分析、思考、体会。
其次,中学数学的阅读特征在于图像、符号、图形、表格比较丰富,阅读数学符号和图像是中学数学阅读能力的重点,这些符号和图形的增加已经逐渐体现了数学阅读的真正方式和数学阅读的基本内容。
1、从阅读方法上看,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数学教材的编写目的第一,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逐步提出反问,帮助他明白题目中的主要资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利用实物(如火柴杆、牙签等)把数字关系显示出来;第三,把题目的意义和因果关系用图解的方式在草稿纸上具体表现出来,并给予适当的讲解;第四,引导孩子看参考例题,帮助他发现二者相似之处;第五,如果题目中数字比较复杂,把数字简化,先帮助孩子弄明白数字之间的关系;第六,让孩子自己根据所学的内容编写数学题目;第七,在日常生活中,设置场景,多安排机会让孩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孩子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孩子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孩子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1、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
一般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识字量和认读速度。
它是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的。
2、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要词语和养分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
3、鉴赏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朱自清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的操练”。
4、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5、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6、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法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
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
因此,引导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带这问题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话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就要主要培养.低年级尤其要重视朗读训。
3、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必须从作品分析的模式中走出来,大胆的把课堂时间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一堂课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不同形式.老师灵活,充分的应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出来的能力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岁月绽放青春笑容迎接这个日期”每当听到这首《北京欢迎体》我就想到语文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室小天地,学大语文,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大门更应该敞开。
传统的紧紧分析范文的方法已经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方法了。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让祖国语言文字焕发出魅力,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1 阅读教学的历史本真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阅读教学而言,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填鸭式”的满堂灌到就课文内容进行繁琐的分析。
从强调个人的理解到就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从满堂问到满堂读,从强调个人的感悟到就人文内涵进行无休止的清谈。
走入新课程以后,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可以说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就此,古人似乎做得更好些。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概括起来六个字:熟读,精思,博览。
熟读,这一点是当下语文教学需要向传统的语文教学
学习的地方。
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证明:强化“死记硬背”的训练,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人曾作过一则有趣的统计: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想“金榜题名”,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礼仪》、《左传》等40多万字的书,全部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以及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精思——即不但要熟读,还要精思,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又一条经验。
崔学古曾经说过:“得趣全在涵泳。
”读书不“涵泳”就不能“得趣”。
涵泳是什么?就是揣摩、玩味。
也就是“精思”。
朱熹有著名的“口到、眼到、心到”论,其中的“心到”,就是强调的读书要多思考。
叶圣陶先生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
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蓄。
没有一点含糊。
也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致于有误失。
”(引自《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9页)
博览——博览就是广泛阅读,就是博览群书。
这一点是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的。
明末清初的语文教育家唐彪说:“从古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名臣。
”博览包括内容和体裁在内的,所以,“学者读文,不可专趋一体,必情浓虚、长短奇平并取”(唐彪语)
2 阅读教学的开放模式
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上是全员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组织语文活动课,走出门去阅读,让阅读教学走向社会。
这样阅读教学变成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活动。
这种阅读形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同的阅读主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
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
具体说就是“读读——说说——问问——议议——练练”五个教学环节。
比如读读。
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都要经历初读这一环节。
初读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篇章结构,还应使他们在读文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及存在的疑问。
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读书。
如:轻声读、默读、同桌合作读、边读边画等,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说说。
通过读文,学生对文章中的人与物、事与景,有所认识,有所接触,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刚才的读文所得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也可以结合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词、句,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受。
一个人回答,其他同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做补充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心倾听,及时进行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大胆表达,畅所欲言,为学生创设一种人人参与、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
围。
对于文章的精彩之处,重要内容,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开展竞赛朗读,或进行实践表演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
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第一,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第二,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第三,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阅读教学的创新模式
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具体办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
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
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
之类的内容。
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
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总之,在读的前提下精思,在精思基础上爱说。
在爱说的层面上多写。
这一模式,读是最重要的。
读出思想读出感情读出创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