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材料

合集下载

声现象知识点概要

声现象知识点概要

声现象总结
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生源。

知识点2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V液>V气。

知识点4声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知识点5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蝙蝠、海豚、声纳、B超、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

知识点6声音能传递信息:
传递信息:1.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2.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情况;3.声纳探测海底深度、鱼群等;4.利用B超机诊断病情。

传递能量:1.声波吹灭蜡烛;2.超声波清洗钟表;3.超声波去除结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_最全_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_最全_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见(比如: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这种把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变化转化成眼睛看得到的明显的现象叫转换法,转换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希望大家记住。

敲锣或者鼓时,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声音就立刻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振动的物体叫发声体,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蚊子叫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声的,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最好。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大部分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的;总之,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是一片死寂,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声波。

3、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的声速> 气体中的声速。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一、声波的定义和特性声波是一种通过分子振动传播的机械波,是由震源振动引起的。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为约1500米/秒。

声波的频率和振动源的频率直接相关。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通过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高的声波具有高音调,而频率低的声波则为低音调。

声波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离距离。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源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

声波从声源处开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来进行定位和导航。

2. 折射:当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其大小与两种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3. 衍射:当声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原本无法到达的区域。

三、共鸣与声音的共振共鸣是指当声波的频率和其他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增加声波的能量,使声音更为响亮。

共振不仅在声学中常见,也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存在。

例如,音乐演奏中的共鸣会使乐器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色;建筑中的共振现象可以使声音在大厅内更好地传播。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所区别。

不同乐器的音色由它们所具有的谐波成分决定。

五、声音和人耳人耳是感受声音的重要器官。

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 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声音并将其导入到内耳。

2.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副耳骨)。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是指声音在物理学中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也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和固体物质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比在气体中快。

3.声音的接收:人类的耳朵是声音的接收器,通过耳膜的振动和听觉神经的传递,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4.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动振幅决定;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由振动波形的形状和波峰、波谷的位置决定。

5.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科学、工业、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声纳、超声波清洗、医学影像等。

6.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例如影响人们的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

为了控制噪声,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使用隔音材料、调整工作和生活环境等。

以上是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的总结,以供研究参考。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 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约340米/秒。

- 声的传播方式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其中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声的特性
- 音调:与声音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声音的强弱有关,声音强则响度大。

- 时长:声音持续的时间长度。

- 色彩:不同的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3. 声的反射和折射
- 声波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 声波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 声的干涉和衍射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现象,即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并叠加。

- 声波在通过障碍物或传播到开阔区域时会发生衍射,使声音改变传播方向和强度。

5. 声的吸收和共鸣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性质和厚度有关。

- 共鸣是指物体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声波激励时发生共振现象,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以上是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乐器的弦琴弓振动、声带的震动等。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是空气。

空气中的分子被声源振动使得分子间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了声波。

3.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4.声音的传播可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用钟表计算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的时间,或者用手机录音来确认声音的到达。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2.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音的清晰度受到干扰的影响。

例如,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会使听到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4.声音的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尖锐,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声音的传导: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导。

在固体中传导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导能力最差。

2.固体中声音的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传导越好。

所以,坚硬的物体能够更好地传导声音,而软物体则相对较差。

3.液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液体的密度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4.气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气体的压力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声音的衍射和反射:1.声音的衍射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现象。

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声音沿着障碍物的缝隙或边缘传播到障碍物后面。

2.声音的反射是指声音遇到平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当声波遇到平坦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声音以与入射角相等且反方向的角度反射。

3.声音的反射经常用于声纳,回声测距仪等技术。

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或者探测物体。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1.声音的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介质吸收,导致声音传播的减弱。

各种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有所不同,例如软绵绵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好。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总结声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涉及到声音的传播、产生和接收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声现象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声波的传播声波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之间的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出去。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此外,声波还会受到介质的温度、密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源引起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引起了声波的传播。

振动的物体可以是乐器、声源或其他媒介,它们通过振动产生的声波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会产生不同的声音音调和响度。

三、声音的接收人的耳朵是接收声音的主要器官,它能够将声波转化成电信号传输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除了耳朵,还有一些专门的设备也可以接收声音,比如麦克风和录音设备等。

它们通过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来记录和传输声音。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有很多特性,比如音高、音量和音色等。

音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就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沉。

音量是指声音的响度,它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大小。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它与声波的波形和谐波的组成有关。

五、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被用来进行交流、娱乐和传播信息等。

比如,电话、音响、广播等都是利用声音传输信息的设备。

此外,声音还被用来进行医学诊断、声呐探测、水声通讯等领域。

总的来说,声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牵涉到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更好地利用声音进行各种应用。

希望大家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声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物理声现象笔记整理

物理声现象笔记整理

物理声现象笔记整理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引起的,发声体通常是一种有弹性的物体,如弦或气体。

- 声音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通过分子的振动传递能量。

-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2. 声音的特性:- 频率:声音振动的周期性,单位为赫兹(Hz)。

- 音量: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单位为分贝(dB)。

-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与频率有关。

- 声色:不同乐器或声音源所产生的独特声音特征。

3.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可以通过反射改变方向,如声音在墙壁上的反射会使声音传播到墙后的区域。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折射,特别是在介质的密度不一致时。

4.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 声音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源产生的声波在某一点相遇,叠加形成更强或更弱的声音。

- 声音的衍射是指声波在通过一个障碍物时发生弯曲,绕过障碍物传播到阻挡区域。

5. 声音的共振:- 当一个物体以其固有频率振动时,会发出较大的声音,称为共振。

- 共振可以使声音更加清晰和响亮,常见于乐器和声音放大设备中。

6. 声音的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和听者相对运动时,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会发生变化。

- 当声源和听者相向运动时,声音的频率增加,音调变高;当声源和听者背向运动时,声音的频率减小,音调变低。

7. 声音的吸收和衰减:-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通过分子的碰撞损失能量,导致声音的衰减和消失。

- 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不同,如海绵和毛巾对声音的吸收较好,金属和硬表面对声音的反射较好。

8. 噪音和声音污染:- 噪音是指不受欢迎的杂乱声音,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 声音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过多噪音的情况,需要通过隔音和噪音控制措施来减少。

9. 应用:- 声音在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电话、广播和音乐传输。

- 声纳技术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海洋和水下探测。

- 超声波在医学中用于诊断和治疗,如超声检查和超声切割。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4篇)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4篇)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1篇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xxx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xxx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xxx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xxx 。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6、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就低沉。

7、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震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感到的响度就越大。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声现象是物质振动而引起的声波传播的现象。

声现象单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声波的产生、传播、特性与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等方面对声现象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波的产生1. 声源:声波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常见的声源有弦乐器、膜乐器、空气柱、声响器、电声器等。

2. 声波产生的条件:声波的产生需要声源的振动,声源的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形成声波。

3. 声波的频率:声波的频率是指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同频率的声波对应不同的声音高低。

频率越高的声波对应的声音越高。

二、声波的传播1. 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的机械波,其传播方式包括纵波和横波。

在空气中,声波以纵波的形式传播。

2.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 声波的传播特性: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

4. 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衍射和干涉现象,衍射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弯曲或散射,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相互叠加或抵消。

三、声波的特性1. 声波的振动参数:声波的振动参数包括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

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幅决定声音的大小,波长和声速决定声音的传播特性。

2. 声波的声强:声波的声强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流量,与声波的振幅和频率有关。

3. 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20Hz-20000Hz范围内的声波,超出这个范围的声波称为次声波(20Hz以下)和超声波(20000Hz以上)。

4. 音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称为音速,通常在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四、声波的应用1. 声音的产生和放大:声波可以通过声响器(如扬声器)放大并传播出去,用于广播、演唱会、讲话等场合。

2. 声波的测距:利用声波的反射原理,可以实现声波的测距,如超声波测距仪。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注意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6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7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s=1/2vt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1.难点:⑴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般来说,只有在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才能产生听觉上的声音。

例如,乐器演奏、人的声音、机械设备的噪音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振动的基本是周期性和简谐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受到振动的影响而发生压缩和膨胀,形成了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并且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大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会向周围传播,形成了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482米。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大;而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当声音传播到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这会影响声音能够传播的距离和清晰度。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当声音传播到耳朵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被解释成声音。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交流和传达情感。

除了人类之外,很多动物也能够通过声音来交流和感知环境,例如鸟类通过鸣叫来求偶、警告等。

声音的感知还受到了声音强度、频率和音调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的强度越大,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高,而不同的频率和音调也会引起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四、声现象的应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讯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语音通话、声纹识别等;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来进行听力检测、超声波影像等;在音乐和娱乐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产生和感知来进行音乐演奏、歌唱、录音等;在工程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来进行声波测量、声纳应用等。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5篇第1篇示例:物理声现象是物理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接受等一系列现象。

了解和掌握物理声现象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中的声音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如音乐、通讯、医学等。

本文将对物理声现象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着振动,形成了气压的变化,这些气压变化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不同的物体振动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也就不同。

比如音叉的振动频率和弦乐器的振动频率就会影响声音的音调。

声音的大小则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能量来实现的。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两种现象,即折射和衍射。

当声波遇到介质密度不一的区域时,会产生折射现象,即声波传播的方向发生改变。

而当声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时,会产生衍射现象,即声波会绕过障碍物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m/s。

三、声音的接受人耳是接受声音的重要器官,它可以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从而让我们感知到声音。

人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

外耳可以将声波引入耳朵,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内耳中的耳蜗则可以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人耳对声音的接受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范围的声音会给耳朵带来损害。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声速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振动次数越高,声音就越高。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影响声音的大小。

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声速也不同。

声音还有共振现象,即当声音和物体的振动频率相会引起物体共振,增大声音的幅度。

五、应用领域物理声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音乐领域,人们通过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是指声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以下是物理声现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声波的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能够沿介质传播。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而声压级则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2. 反射
当声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会被反射回来,反射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反射现象常用于声学设计,如音响演出场地的设计。

3. 折射
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折射常用于声波在空气和水、玻璃等材料中的传播。

4. 干涉
当两个或多个声波在同一位置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声波的振幅增强或减弱。

干涉常用于声学演出中的效果制作。

5. 衍射
当声波穿过一个障碍物或窄缝时,会产生衍射现象,即波前会向周围扩散。

衍射常用于无线电通信中的天线设计,也是音响效果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6. 共振
当系统的共振频率与声波的频率相同时,系统会被强烈激振,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常用于声学乐器的制作和声学效果设计。

7. 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或接受器相对运动时,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常用于声学测量中的速度测量和声音的变调。

8. 声音吸收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吸收作用,即声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材料的吸音系数决定了它对声波的吸收能力,常用于声学材料的选择和声学设计中的噪音控制。

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总结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的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变化,形成机械波,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就产生了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是最常见的情形,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的,当声波到达耳朵时,耳膜振动并将振动传导给内耳,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声音的波长和传播速度的乘积等于声音的传播频率。

4. Doppler效应Doppler效应是指当声源和接收者相对运动时,接收者感受到的声音频率会不同于声源的频率,这种现象叫做Doppler效应。

当声源与接收者相向运动时,接收者感受到的声音频率会比实际频率高,这就是著名的Doppler效应。

5. 声音的衰减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声音会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衰减。

这是由于声音能量的损失导致的,当声音传播距离增加时,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减弱。

6. 声音的吸收声音在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对不同材质的物体有不同的吸收能力,比如软质、多孔质的物体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强,而硬质光滑的物体对声音的反射能力较强。

7. 声音的频率图声音的频率图是描述声音的频率分布情况的图形,它可以反映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等特性。

通过声音的频率图可以分析声音的来源和性质。

8. 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由声波的复杂振动所决定的,不同乐器、不同声源产生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声音的音色受到频率、振幅和波形等因素的影响。

9.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通信、音乐、声纳、超声波检测等。

利用声音进行通信是人类最早的通信方式之一,现在的手机、对讲机等通信设备都是基于声音波的传播原理来进行通信的。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02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探究声音的传播(1)固体能够传声: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声。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声音可能还在传播过程中)。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 真空不能传声。

例如,在月球上(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即使两个人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例如,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

- 响度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例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也是因为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1. 声与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听病人心肺的声音来诊断病情;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2. 声与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2.理解: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3.难点: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转化法:借助其他工具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放大为易于直接观察的现象的方法。

③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习题1.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说话时__________在振动.敲锣时锣面在___________.2.在扬声器纸盒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1-1-1所示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而发生的,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3.下列说确的是()4.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蝈蝈和蝉发声时,不需要物体的振动C.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发声停止,振动也停止D.液体振动时不能发声5.图l-l-5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作用.知识点二:声源1.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理解:①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②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知识点三:声音的传播1.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①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3.难点: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类似的,声从声源发出后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习题1.声音可以靠_________、_____、_______介质传播出去,________不能传声。

2.如图1-1-2所示,鱼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鱼网,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表明______________.3.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回收,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

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4.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叮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如图1-1-4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如图1-1-4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 .6、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图2知识点四:声速和回声1.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难点: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2s=vt习题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2.甲同学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_____次响声,其中第一次响声是通过钢管传过来的,第二次响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来的.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知识点一:1.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4.难点:⑴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⑵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知识点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1.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2.双耳效应:因为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这样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例如声源在左方,左耳比右耳离声源近,声音传来,左耳先听到,右耳后听到,存在时间差别;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习题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人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2、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确的是(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B.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3.蛇没有耳朵,可它能发觉敌人的进攻,每当这时它总是将头贴在地面上,这是利用了。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一:音调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也可以说声音的粗细是不同的。

例如: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粗壮,女高音歌唱家声音尖细;狮子的吼声粗壮,羔羊的叫声尖细。

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实验证明: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围从20Hz~20000Hz。

4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理解: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3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题: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二:响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面鼓,我们听到声音的大小会不同1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响度也叫音量)。

2。

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那些因素有关①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实验证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②与声源到人耳过程中的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③与声源到人耳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调是指声音的尖细,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如,小孩的窃窃私语声,音调高,但响度小;而大人的厉声斥吓声,音调低,但响度大。

三: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难点:音色是由发声体本生决定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便不同。

习题1、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2、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

3、如图12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比较图12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小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

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

如图2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发出声音。

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5、在学校的联欢会上,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传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