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考试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特点:

(1)整体性观点(社会、社会现象内部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因而不能独立地研究它的组成部分)

(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由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3)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即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去研究社会现象)

(4)应用性(指其务实取向和追求)(5)建设性和批判性(两个基本取向即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二者相互依存)

功能:

(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

(3)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

(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3、人的社会化

概念:就是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

基本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

同龄群体:有时也称同辈群体,它是由一群年龄相近的人自发结成的群体,一般指幼儿---少年群体,由于这种群体的主要活动是做游戏,所以又称游戏群体。同龄群体的社会化是通过她们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实现的。

4、再社会化:是由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基本上已不再使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5、被动再社会化: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某些人不再遵从原来社会化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范,认同和采取了反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如犯罪分子;

6、主动再社会化:原来的社会化成果基本上不再适用。为了完成社会化,进入异质文化的人们必须重新学习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适应生活。

7、集体行为:是在某种特殊场合下发生一种无规则的、以当时的场景为基础的互动现象,社会学家将这种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称为行为或集群行为。

特点:群体性、非组织性、突发性

关于集体行为的理论:

感染论:情绪的迅速传播以及不加批判地接受指挥等来解释行

自发规范论:集体行为由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社会规范所调解

匿名理论:指在集合行为中个体所以会作出他平时很少出现甚

至根本没有作出过的越轨行为,是因为他处于匿名地位。

8、社会互动

维度:了解人际交往的亲密情况

深度: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

广度:互动的范围,互动双方交往领域大小

频度:一定时间内互动的次数向度:社会互动的方向

社会互动的意义:

社会互动能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社会互动能满足行动者的需要

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5、社会互动的理论:

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模仿和扮演角色)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强调了对互动情境的定义及人们互动行为的复杂性、随机变动性,加深了对互动现象的认识。

倡导者美国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成为“印象管理”。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实际上是对互动情境的设计。

库利“镜中我”: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来惹事自己的,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从镜子中发现自己那样。此概念包含三个主要因素:一,一个人要能够想象的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二,他要能想象得出别人对这一想象所作出的判断及评价,三他能对别人的判断及评价做出相应的反应。

林顿结构功能论:根据社会系统的需要分配给个人

7、社会角色类型: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按照社会角色的获得是否经过努力

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按照对角色承担者权利义务的规定

功利性角色(追求实际效益)和表现性角色(追求社会价值):按照社会角色追求的价值标准。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8、角色距离: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要扮演的角色之间

的水平差异。

9、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望。

类型:

按群体的规模:小群体和大群体

按群体关系的亲密程度:初级社会群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结

构,家庭、邻里)和次级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共同的事业而

合作的形式,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

按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按形成群体的基本缘由:血缘群体(血统关系)、地缘群体

(相邻而居)、业缘群体(职业和劳动)、趣缘群体(兴趣爱

好)

按群体成员的归属感: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社会初级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社会初级群体的功能: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成长及个人人格的形成);

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

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生存安全、社会交往、精神愉悦,功

能多样,以人为本,真正关心成员,满足其需要);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满足需要,管理成员,减轻社会压力;

便于社会管理,维护秩序)

初级社会群体的负功能:其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

当起的某些价值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一致时,成员对群体的忠

诚可能会损害社会利益如“家庭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

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传统社会中初级社会群体比较发达,不论是群体形式还是在功能上,居于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地位。现代社会中,初级社会群体逐渐衰落,与工业化(高度社会分工,肢解着传统的社会经济和生产方式)、城市化(人们的迁移和住所的频繁变化,影响亲属的亲密关系和邻居关系的形成)、现代价值观念(崇尚工具理性,突出个人的价值,侵害公共生活)的影响直接相关。

衰落的表现:

某些功能外移。社会分工加剧,出现专门的机构来承担原有初

级社会群体实现的功能,如教育娱乐等。减轻群体压力,使人

们在更多方面走出群体,减少对其的依赖。

内部成员关系趋于懈怠。人们普遍参与社会生活,使得让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