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
被动句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早在黎锦熙的《新 著国语文法》(1924)中就有所论述,之后一直是汉语语法 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它的研究历史长,涉及到的问题多, 而且对各个问题的争议也很大。
一、被动句的范围 王力(1943)认为被动句的主要形式是用“被”字。张志 公(1953)确 定 的 被 动 句 的 范 围 比 较 宽 泛 ,他 把 主 语 是 受 事 ,不 用“ 被 ”字 的 句 子 叫 做“ 自 然 表 明 的 被 动 句 ”,把 含 “挨、遭、受”类词的句子称为“自动形式的被动句”。王还 (1984)认为主语是受事而不用“被”字的被动句在汉语中 比“被”字句要多得多。她认为:被动句与非被动句的区别 在于谓语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如果谓语是叙述性的 就是被动句,如果谓语是描写性的就不是被动句。目前的 研究普遍认为,汉语被动句有以下三种类型 (陆俭明, 2004): (一)有明显标记的被动句,即“被”字句,包括两小类: 1“. NP+ 被 NP+VP”,即“被”带宾语的“被”字句; 2“. NP+ 被 +VP”,即“被”后不带宾语的“被”字句。 (二)准标记被动句,即包含有“给、让、叫”的句子。 (三)无标记被动句,指句中没有任何表示被动意义的 标记性词语的被动句,也是一般所说的无标记受事主语句。 但对这三种类型是否都属于被动句,目前存在着争议。 二、“被”字的词性问题 关于“被”字的词性,汉语语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至 今尚无定论。
“介词说”在我国语言学界影响最大,赵元任《汉语口 语语法》、朱德熙《语法讲义》、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黄 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等都把“被”归入介词。“介词 说”定性简单,容易被人们接受。但其弱点就是不能解释 “被”的悬空问题。
最新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特征
精品资料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特征........................................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特征摘要:无标记被动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而又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分析其句法结构特征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动词和附加成分,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无标记被动句。
关键词: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特征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0-01一、从主语角度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是受事主语,一般都是由无生命的物体充当。
因为无生命的物体不能主动发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所以不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动作的施事者。
例如:衣服洗了。
但是,这并不表示无标记被动句的受事主语只能由无生命的物体充当。
在特定情景中,有生命的物体,诸如人或动物也可以充当受事主语。
例如:鸡杀了。
孩子惯的越来越不像话了。
虽然主语“鸡”和“孩子”都可以主动的发出动作,但是却不会被误认为施事者,因为从句意来看,“鸡”不可能主动发出“杀”的动作,“孩子”也不可能主动发出“惯”的动作,他们在句中只能充当动作的受事者。
(一)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可以是特指的,也可以是泛指的。
例如:房子修好了。
我们的房子修好了。
充当受事主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是偏正短语,也可以是数量词构成的名词短语。
例如:我的书发表了。
一百元花了二十元。
(二)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也可以由代词充当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可以由代词充当,限定性代词和非限定性代词皆可。
例如:这本书正在打印。
所有的碗都洗了。
在特定语义下,一些人称代词也可以充当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
例如:他受风了。
她动了手术。
但是,在使用人称代词时,为了避免被误以为是动作施事者,我们需要对谓语动词作一定的限制。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在动作动词作谓语中心的句子中,施事做主语的就是主动句,如:小张吃完了饭。
小李把饭吃完了。
小陈吃过了。
受事做主语的句子表示被动意义,就是被动句,如:饭被小张吃完了。
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另一类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就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
“被”字句就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它就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例如: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被”字句有如下类型:(1)由“被”引进施事,格式就是:受事+被十施事+动词性词语。
如: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许云峰被特务盯上了。
(2)“被”后边施事没有出现,格式就是:受事+被+动词性词语。
由于“被”后边没有宾语,此处的“被”字就是助词。
如:大楼被炸倒了。
课被推迟了。
车子被骑走了。
(3) “被……所”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所+动词性词语。
这种格式一般只在书面语中使用,就是从“为……所”演变而来的,也可以使用“为……所”式或“由……所”式与“受……所”式。
后面的动词多为双音节。
如: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同学们深深地被老人的话所感动,决心好好学习。
她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三十年。
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文学家在阶级社会必受自己的本阶级的阶级意识所支配。
局势的发展就是由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4)“被(让、叫)……给”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给+动词性词语。
如:突然觉得手被什么东西给划了一下。
我的书被小王给拿走了。
话要让她给听见了,怎么办?花瓶叫她给打碎了一个。
(5)“被……把”格式。
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同一等关系。
如:那年修反帝渠,她被炸药把一条腿给炸掉了。
(“她”与“一条腿”都就是受事,两者有领属关系)她不在村里,叫人家广聚把她撵跑了。
(“她”与“她”就是同一对象的关系)“把”字句有“处置”意义,“被”字句相对地可以说具有“被处置”意义。
从认知语法的角度解读汉语主被动句的差异
摘要: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虽远不如主动句,但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因其和主动句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被动句在某些日常交流的场合下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本文试从认知语法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汉语中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差异。
通过对二者在意象的突显维度和视角维度的对比分析可得知:主动句和被动句不仅仅是句式结构表面的不同,更在于认知者对于特定情景认知过程的不同。
这一结论能够帮助语言使用者更深入的理解汉语中的主动句和被动句。
关键词:认知语法;主动句;被动句,意象,突显,视角一、引言不同的认知过程导致了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语言形式则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
在langacker 有关认知语法的三个假设中,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
一个词语的意义不仅是这个词语在人脑中形成的一个“情景”,而且是这一情景形成的具体方式,成为意象。
langacker在讲解意象时列出了意象形成的六个维度:侧面-基础(profile?\base)、详细度(level of specificity)、述谓辖域(predicate scope)、显著度(salience)、识解(construal)及视角(perspective)。
在第一种方式中,谓项的“基础”是指它所涉及的认知域,而“侧面”是指在基础上所突出的部分。
“详细度”是指对某个情节描写的周密完备程度,如:张老师穿了一件新上衣/张老师穿了一件红色的新上衣/张老师穿了一件红色的带拉链的新上衣。
述谓的“辖域”是指其在相关认知域中的覆盖范围。
“显著度”,即“突显”,是指在述谓结构中被突出的显示出来的部分。
“识解”是指对于同一情景,认知者可以有不同的背景假设和期待。
“视角”是指观察事物的角度,它和实体被识解时的客观性、取向性、有利地位和方向性等有关。
接下来,本文就主要从意象的突显维度和视角维度两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差异。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主要区别2.1 认知主体突显对象的不同在认知语法中,常用图形/背景理论来理解意象的突显维度。
现代汉语五种基本句型
现代汉语五种基本句型一、长句和短句1、长句的选择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严密,抒情深沉、细腻。
长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
这是一个长句。
主语是"事实",谓语中心语"表明"的宾语很长,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文学作品也有采用长句形式的2、短句的选择短句表意简短、生动、明快、有力,叙事简明,抒情强烈激越。
短句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一般也多用短句。
例如:啊,美,伟大的美,令人陶醉的美。
(峻青《沧海日出》)"美"这个名词和"伟大的美"、"令人陶醉的美"两个偏正短语构成了具有递进关系的感叹句,简洁明了表达了作者对日出美景的赞叹。
二、整句和散句1、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匀称的句子。
整句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常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
例如: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
(徐刚《黄山拾美》)三部分句子字数、结构都相同,构成排比格式。
作者拿黄山的不同的路与作家三种不同的创作道路相类比,形式齐整匀称,表意简练醒目。
2、散句是结构不同,字数长短不一的句子。
散句可以随意抒写,自由畅达,灵活自然。
例如: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
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刘白羽《长江三日》)例句描写瞿塘峡的景色,句式各种各样,字数长短不一,灵活多变,形象生动,把瞿塘峡的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避免了单调呆板、毫无生气。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1、句中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这种句子叫主动句。
《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doc
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在原始汉语里,被动式是不存在的。
在先秦的古书中,被动式还是很少见的。
汉代以后,被动式逐渐发展起来;唐宋以后,被动式不但更多,而且更多样化;'五四'以后由于受西洋语法的影响,被动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用“于(于)”的被动句式。
实际上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中就已经有被动句出现。
《尚书》、《诗》、《周易》中共有18 例。
(见唐饪明《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中国语文》1985 年第4期)1、甲骨文(有“见”)、金文中(有“于”)的被动句,还有意念上的被动句两种。
例如:①我吏其方?我吏弗其方?(丙69)(我商的使者会被方国所害吗?)②今日王其步,见雨(被雨淋),亡灾?(续六•一0 •四)③鬲易贝于王。
(《鬲尊》)(鬲被王赏赐了贝。
)④保侃母易贝于南宫。
(《保侃母篦》)(保侃母被南宫赏贝易了贝。
)⑤予小子新命于三王。
(《尚书•周书•金滕》)(于省吾认为“言为三王所命也(上例引自刘翔、陈抗等编着《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2、先秦被动句就已很发达,主要表现为被动句有丰富的形主要有“见”、“于”、“为” “被”等。
(1)用介词“于(于)”、“乎”引进施事者。
这在先秦是最主要的被动方式。
①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诗经•邺风•柏舟》)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上》)③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公羊传•庄公十二年》)④却克伤于矢。
(《左传•成公二年》)⑤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主宰万物而不被除物所役使)但是“于(于)”既可以引进施事者,也可以引进受事者或动作的对象、比较的对象,形式上难以辨别,完全靠语境辨别。
例如: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被)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论语•颜渊》)(向)③逢蒙学射于羿。
(《孟子•离娄下》)(向,跟)■④子贡贤于仲尼。
被动句
被动句一、有标志的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的形式。
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渐见移交迫。
(《孔雀东南飞并序》)如需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来表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句中的受字,含有被动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于。
如果需引出施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
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与见不同。
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紧跟着动词。
为是介词,它可以省略宾语紧跟动词,也可以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5.用“为”引进施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示被动,构成“为…所”形式。
例:为仲卿母所遣。
(《孔雀东南飞并序》)“为…所”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形式,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
但在古汉语中,为的行为施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成“…为所…”的形式。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用介词“被”引出施动者,构成“被+动词”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样。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补出。
例:感斯人言。
被……感动(《琵琶行并序》)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被夷灭(《苏武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字句有如下类型:(1)由“被”引进施事,格式是:受事+被十施事+动词性词语。
如: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2)“被”后边施事没有出现,格式是:受事+被+动词性词语。
主动句和被动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说明:主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受谓语动作支配的,是受动者;主动句和被动句有不同的表达作用;示例:1闺土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被动句2闺土的父亲把闺土带走了;主动句3他卢进勇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主动句4那个党证被卢进勇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被动句简析: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是1句强调了闺土的走是被迫的,虽然迅哥儿急得大哭,闺土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他还是被带走了,用被动句更能突出两个少年真挚深厚的感情;如果用2句,意思就变成了叙述闺土的父亲做了什么事,这显然不是作者的原意;3句和4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3句强调的是卢进勇终于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而表现出的激动的心情;如果用4句,就变成了交代党证是由谁打开的,和原文意思不符;高考语文教你长句变短句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由于长句大多有较长的并列成分、修饰限制成分、称代或总分复指成分等,有时意思还绕来绕去,学生们在长句变短句时普遍感到头痛;而高考又比较喜欢出这种类型的题,2001年和2004年全国高考都考到长句变短句,拿2004年高考来说,全国十五套考题就有两套考题考到了这一点;为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点,笔者将长句变短句的方法分情况例析于下:1.陈说分解法多个主谓短语层层套装而成、句意绕来绕去的主谓句,可用这种方法变换;例1:将下面句子改写成几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91年高考题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批示的禁令第一步,确定可作为被陈述对象的词语“地方法院”“警方”“市长”;等二步,寻找每个被陈述对象的陈述内容:地方法院推翻禁令,警方被严禁执行,市长发出指示;第三步,将长句变换成逻辑上前后连贯的几个短句:①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②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这一指示的禁令,③今天,地方法院推翻了这条禁令;2.拎取主干法主干清晰、结构比较好切分的句子,不管句子有多长,都可采用这种先拎主干,再抽出修饰、限制成分使之独立成句的方法;例2:将下面句子改写成几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2004年四川等省考题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第一步,拎出句子的主干: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第二步,切分句子的辅助成份:“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是从特点、目的、主题、与会者等四个方面对“中国3·15论坛”进行说明,可形成一组分句,陈述“这个论坛”;第三步,调整切分而成的分句和主干句,增减词语组成有逻辑的语段:①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②此次论坛将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③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④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⑤聚集经济、科技、学术、文化等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不放在主干句,放在“此次论坛”后面也通,“经济、科技、学术、文化等”词语不加也可以通;比较而言,所给句是最佳的;3.拆分组合法那种由并列短语组成的复杂单句,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重复与短语的连带成分组合,形成一组排比的句子;例3.将下面句子改为几个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不得改变句子的原意;渡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的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困难;第一步,抓住句子的主干:“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困难;”第二步,理出并列短语及陈述或修饰对象,即“他”“渡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第三步,调整并列短语的语序,增删词语,重复与其陈述或修饰对象组合,形成排比句,即“他童年时代讨过饭”“他少年时代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他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第四步,将改后的句子与主干句按逻辑组合成句;结果如下:①他童年时代讨过饭,②他少年时代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③他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④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困难; 4.限定重组法一个复杂的单句,从中提出一个词语,要求考生用这个词语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或开头,重组句子,这种题一定要先分析原句的结构和该词语在原句中的作用,该词语变换后的前后逻辑,最后再进行句子的调整; 例4.用“证明”作谓语中心语,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写下面句子;教学目的:认识与掌握句式变换的类型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教学时数:45’×2教学步骤第一教时教学内容:①认识考点、高考样题,②句式变换的常见第几种类型,③句式变换的第一个重难点讲析;一、考点认识句式变换是重要的语言操作技能;高考题型以简答题和填空题为主,分值为4分;二、高考样题认识2004年全国卷甲·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恰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答案:例一,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例二,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三、句式变换的常见几种类型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句式的变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主动句←变→被动句肯定句←变→否定句陈述句←变→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长句←变→短句单句←变→复句口语句←变→书面语句常式句←变→变式句整句←变→散句四、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生疏或不易变换的几组句式以确定需要解决的重、难点五、句式变换的重、难点讲析;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多用于散文、诗歌、唱词中,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变为整句:他是一个热心人;有谁遭遇不幸,他总是去安慰周济;遇到别人家办喜事,他会登门祝贺;逢到雨季,他还会去帮人家检查屋漏;改成整句:谁家遭不幸,他安慰周济;谁家办喜事,他登门祝贺;谁家屋漏雨,他必去检查;散句: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改成整句:他童年时侯在四周村巷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主家中睡过马房,青年时候在深山老林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变换方法:按照其中一句的结构仿写,即可化散为整;第二教时教学内容:①句式变换的第二、三个重、难点讲析,②句式变换应注意的问题说明;教学过程:接上节课2、短句与长句的特点与变换长、短句只是就单句而言的;单句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是长句,否则是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把下面的长句变为几个短句:事实证明,干部下基层是实行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把领导的经验和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干部增长知识才干,因而使领导工作严格地做到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的最好方法和制度;改成短句:事实证明,干部下基层是最好的制度,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方法,它可以把领导的经验和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既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又能使干部增长知识才干,还可以使领导工作严格地做到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 把下面的短句变为一个长句: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画面;改成长句: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短句: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②我们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③我们要学习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改成长句: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变换方法:长句变短句可以把长句中的几个修饰语变成几个句子,或者让几个并列的修饰语分别修饰中心语,构成一个排比句;短句变长句,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相同,以其中表中心的一个短句为主干如例句中的②句,把其余的短句用作修饰语即可;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内容不能省略;3、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特点与变换常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按一般次序排列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变式句中倒装的部分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常式句和变式句可以互相转换;例如:①你怎么了常式句怎么了,你主谓变式句,即主谓倒装②房后河边上有许多红的、黄的、粉的石子儿;常式句房后河边上有许多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定语后置变式句③许多外国朋友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来到北京游览;常式句许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状语后置变式句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许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状语前置变式句常式句:你今天的演说棒极了;变成变式句:棒极了,你今天的演说变换方法:改变语序如主谓等;六、变换句式应注意的问题说明1、要明确句式经过变换,只是句子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2、掌握各句式的特点及变换的方法;3、搞清提供语境的材料的表述角度,然后选用与之适应的句式;4、搞清所给句式的特点包括结构、语气、修辞等方面,然后按要求完成题目;七、请同学们简要举例说说其他几种句式的变换;八、小结九、布置作业略。
被字句与无标记被动句的话题功能
关键词 : 被字句 ; 无标记被动句 ; 话题 ; 信息 ; 前景 ; 背景
中图分类号 : 0 3 H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 9 ( 00 0 -100 1 27 1 2 1 )40 1 - 6 9 4
“ P+由、 +N N 归 A+V” F型 “ P+N 、 N A+V” 这 ,
是无标记被动句 , 而是属于承前省略“ 字的被 被” 字句。不管是被字句还是无标记被动句, 在篇章 中都 与上下 文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 部 分学者 都 认 大 为 , 们的篇章 功能主 要是话题延 续和连贯 功能 , 它 但 本文通 过对 比发现 , 其功能 有同也有异 。
The To c Func in f “Be ” S nt n e nd pi to o i e e c sa Unm a ke Pasi e Se e e r d sv nt nc s Z u Xio i ho a hu
( ia r tnC l g , a ’nU vr t, ia hax 7 00 , hn ) X ’nCei o ee Y n a n e i X ’ Sani 1 10 C ia ao l i sy n
引 言
曾有学者 把 受 事 在 动 词 V 前 的结 构 方 式 分
为 六个类 型 , 包括 : A型 “ P+V” B型 “ P+受 、 N 、 N 遭 +V 、 ” C型 “ P+被 +V ; N ” D型“ P+被 、 、 N 叫 让 +N V( : P+为 、 +N +所 +V) 、 A+ 附 N 被 A ” E型
老头 儿去 撕 大 字 报 纸 , 要 老 头 儿 劳动 。 ( 不 阿城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知识要点]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用法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知识点解说]1、判断句现代汉浯中,主要依靠判断动词“是”构成判断句。
这种判断形式在文言文中只是个别现象,如“不知木兰是女郎”“同是天涯沦落人”等少数例句。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两大类。
一是“……者,……也”式及其变体。
所谓“变体”,即单用“者”或“也”。
逗号可以省略不用。
一是用“乃”“为”“则”“即”“诚”“非”“素”等表示判断。
《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史记.项羽本纪》:梁父即楚将项燕。
《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捕蛇者说》:非死,则徙尔。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
2.被动句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表示,还有不含“被”字的“被动句”。
这两种形式在古代汉语中同样存在。
如“忠而被滂”,“兵挫地削”均见《屈原列传》。
但大量的被动句是以下几种形式。
①“……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
②“……见……”《荆轲刺秦王》: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受……于”《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为……”《促织》: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⑤“为……所……”,“为所”《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这种“为所”式可看作是“为”后宾语的省略。
3.疑问句现代汉语多借疑问词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还可以借否定词表示,如“您同意不?”古代汉语疑问句的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使用的疑问词和否定副词的具体语言形式却几乎完全不同。
另外,由于标点符号的作用,现代汉语的疑问句,也可以完全不用以上两类虚词。
如:明天要下雨,你还来?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没有标点助力,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作者:陈海周海英来源:《双语学习》2018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被动句的范围、词性、语法意义、结构特点、与“把”字句及其他句式的转换关系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被动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目前被动句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被动句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前瞻性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被动句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早在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中就有所论述,之后一直是汉语语法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对它的研究历史长,涉及到的问题多,而且对各个问题的争议也很大。
一、被动句的范围王力(1943)认为被动句的主要形式是用“被”字。
张志公(1953)确定的被动句的范围比较宽泛,他把主语是受事,不用“被”字的句子叫做“自然表明的被动句”,把含“挨、遭、受”类词的句子称为“自动形式的被动句”。
王还(1984)认为主语是受事而不用“被”字的被动句在汉语中比“被”字句要多得多。
她认为:被动句与非被动句的区别在于谓语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
如果谓语是叙述性的就是被动句,如果谓语是描写性的就不是被动句。
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汉语被动句有以下三种类型(陆俭明,2004):(一)有明显标记的被动句,即“被”字句,包括两小类:1.“NP+被NP+VP”,即“被”带宾语的“被”字句;2.“NP+被+VP”,即“被”后不带宾语的“被”字句。
(二)准标记被动句,即包含有“给、让、叫”的句子。
(三)无标记被动句,指句中没有任何表示被动意义的标记性词语的被动句,也是一般所说的无标记受事主语句。
但对这三种类型是否都属于被动句,目前存在着争议。
二、“被”字的词性问题关于“被”字的词性,汉语语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
(一)介词说“介词说”在我国语言学界影响最大,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朱德熙《语法讲义》、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等都把“被”归入介词。
“介词说”定性简单,容易被人们接受。
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
Company
Logo
2、冯胜利(1997):“管约”理论分析现代汉语被动句
●现代汉语被动句中的“被”是一个动词性成分 ●“管约”理论(GB-Theory)对被动句的分析是:
(1)使动词失去了指派格位的能力。
格位:不是传统语言学的“格”。传统的“格”指名词“形态上的格”。如第一人 称代词“我”有I(主格)、my(领属格)、me(宾格)等形态格。而“格位”是 一种“抽象格”,可理解为用以鉴定句中名词句法功能的一种形式。 (2)“格滤法”迫使宾格非移到主格位置上不能得到格位。 格滤法:在任何句子中,凡是具有语音形式的名词短语都必须附有格位,这个格位 必须由其他成分指派,且这个成分是句法上直接支配名词的中心语,并与名词短语 邻接。
③工具性宾语:赵姨娘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
④处所宾语:小红被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 ⑤复指性宾语: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⑥受事性宾语:谁知竟被老爷看中了你。 ⑦双宾语:好心帮你,却被你说了我一大堆不是。 ⑧结果宾语: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
18
Company
Logo
(4)V+补语:
23
Company
Logo
2、冯胜利(1997):“管约”理论分析现代汉语被动句
因此, “Oi …ei”必须以主句主语位置上的NP1为先行词。 张三i被s[Oi s[土匪杀了 ei]] 这样,[ei]就自然而然通过“Oi”为“张三”所系,形成一个三项“同指链”: “张三i …Oi …ei”。其中, Oi和ei 都得到了相应的语意值,避免了“真空运符” 而被删除的危险。
Company
Logo
A段一般是有定的。受事主语一般总是具体的、有限的。
东西被顾客打破了。“东西”是具体的,不是任何“东西”
现代汉语语法——被动句
现代汉语语法——被动句学案博苑12-14 0545现代汉语语法——被动句“用介词“被”或“叫”“让”等引进动作施事的一种句式我们称为被”字句。
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受事。
基本结构:名(受事)+被+名(施事)+动+其它例如: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我们打败敌人)他被公司开除了。
(公司开除他)“被”书面语色彩较浓,口语中常用“叫”“让”;“被”的宾语有时可以不出现,“叫”“让”的宾语则必须出现。
例如:他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他被批评了一顿)困难终于被大家克服了。
(困难终于被克服了)(*困难终于叫/让克服了)运用“被”字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被”字句和“把”字句一样,动词都是具有处置意义的动词。
能进入“被”字句的动词比“把”字句范围稍大一些,如“看见”“听见”等感觉动词、“知道”“认为”等认知动词等可以进入“被”字句。
例如:那件事让他知道了。
他们俩的话被老王听见了。
但是,表示人体自身部位动作的动词一般不用于“被”字句。
例如:举(手)、抬(头)、踢(腿)、睁(眼)等。
但是却可以用于“把”字句。
*头被他抬了起来。
*手被我高高地举了起来。
他把头抬了起来。
我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2、“被”字句的主语即受事是确指的。
例如:那封信被李明取走了。
(*一封信被李明取走了)最后一张票被一位老人买去了。
(*一张票被老人买去了)3、“被”字句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动词后要有其他成分。
例如:他被敌人捆了起来。
(*他被敌人捆)今天忘带伞了,被雨淋了。
(*被雨淋)4、“被”字句多数用于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特别是在口语中。
(见上述例句)5、“把/被”句表示否定意义时,否定词应在“把/被”前。
例如:困难没把他们吓倒。
(*把他们吓不倒/把他们没吓倒)小树没被大风刮倒。
(*被大风刮不倒/被大风没刮倒)。
论现代汉语表_难事实现_的被动句_杉村博文
论现代汉语表“难事实现”的被动句大阪外国语大学 杉村博文Abstract In this pa per the autho r offers a detailed descriptio n of the passiv e con-structio ns signifying (something undesirable )"ev entually done ,and discusses the psy-cho logical basis of such a cases-two antithesis (som ething undesired but ev entually done)m ay ma nifest in the same syntactic form ,in the lig ht of functio nal sy ntax and cog nitiv e ling uistics .1.现代汉语被动句的感情色彩和施事为说话人(第一人称)的被动句1.1本文所研究的被动句只限于“被”字后有施事成分的情形,而未将“被”字后没有施事成分的情形包括在内。
“被”字又代表在相同位置上出现的“叫”、“让”和“给”。
1.2现代汉语被动句有一条广为人知的语用限制,即多用来表示不如意的遭遇,它不适合表示希望发生的事情。
因此贬义行为(如:“打人、骗人”等)进入被动句,则其贬义色彩即可得到强化和凸显,由此构成汉语的原型被动句(“遭受句”);中性行为(如:“看见、知道”等)进入被动句,虽不致构成不合格的被动句,但也不能影响被动句的感情色彩使其中性化,反而会受到被动句感情色彩的影响,中性变为贬义,因而也就构成了带有贬义色彩的被动句;褒义行为(如:“[把衣服]洗干净、[把饭]做好”等)进入被动句,则其褒义色彩同被动句的贬义色彩发生矛盾,构成不自然的,甚至不合格的被动句。
①1.3我们认为汉语被动句所包含的负面感情色彩,如“不如意”、“不愉快”等情绪,发自说话人的心理感受。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作者:王莉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8期【摘要】不论是现代日语还是现代汉语,被动句都可以说是一个难点。
在日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reru·rareru”参与构成的句型。
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中的“被”其词性是介词。
如果要表达“~被~,~”必须用“被(介词)+动词”的结构。
此文就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做以下研究。
【关键词】日语;汉语;被动句;对比1 日语被动句的特征1.1 日语被动句谓语的特征被动句简言之即表示“被…”之意的句式。
日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reru·rareru”参与构成的句型。
但整体而言,日语中的“未然形+ reru·rareru”都被看成一个整体即被当作一个动词来用。
例:(1)Mr. Tian was praised.(2)Beaten by insects, I felt painful.例(1)中,与“被表扬”相对应的日语动词是“praised”;例(2)中与“被咬”相对应的日语动词是“Beaten”;由此可以看出:汉语中表达的“被+动词”相当于日语中的被动动词即“未然形+ reru·rareru”的形式。
1.2 日语被动句的句型特征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主语是否是人”分类,或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分类两种方法。
本文以按照“主语是否是人”的分类方法为基础,又结合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的分类方法,对日语的被动句做以下说明。
1.2.1 有情主语句主要指以人作为主语的句子,是日语固有的被动句。
1)直接被动句指将接受动作或作用的人作为主语来叙述。
(3)He grew up under the pride.原本被动句是只用于表示主语(主体)受到伤害、利益受到损害等不利影响时的表达,但近年来由于受西洋语法影响,日语中也出现了以下这种并非“受害”,反而有点“受益、受惠”的被动句。
现代汉语的被动格式(定稿)
现代汉语的被动格式作者:许敏指导老师:岳秀文内容摘要:被动格式是说明主谓语之间施受关系的语法格式,当以受事作陈述的对象时就需要使用被动式。
广义的被动格式包括有标志的被动式和无标志的被动式,狭义的则只指有标志的被动式。
被动格式自古就有,发展至今,现代汉语的被动格式在其具体格式、适用范围和语义色彩上有了更成熟的面貌,特别是当下又有了更新兴的变体“被XX”。
关键词:被动格式;“被”字句;“被XX”近年来“被就业”、“被增长”、“被捐款”等新兴被动格式的出现与流行,使我们被进入“被时代”。
这个时代里,我们发觉被动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语法语态,它表明了主语与谓语动词的被动关系。
进一步谈及被动格式的概念内涵、分类、发展现状等问题。
我们可知,被动格式是被动语态的具体表达。
在汉语的长河中,无标志的被动句自古就有,东汉时期有标志的被动格式也大大发展,发展至现在,现代汉语的被动格式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新时代激流奔涌,“被XX”突破了被动格式语法上的构词限制,将被动表达出的不幸、不如意、不愉快的语义色彩在现如今的生活中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意义。
一、现代汉语被动格式的概念(一)被动格式的概念20世纪40年代,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明确提出了“被动式”的概念。
吕叔湘用“被动式”这一名称讨论了被动句,分析了“他被他哥哥骂了一顿”的格局是“起词———(被)主语补词———动词(被动)”。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定义被动式为“凡叙述词所表示的行为为主位所遭受者”,如“树叶被风吹跑了”之类。
[1]这是学者们在研究现代汉语被动格式初期明确地指出被动格式的概念。
就称呼而言,关于现代汉语中被动格式的名称界定,各位研究学者各有看法。
王力(1981)、萧斧(1956)、刘世儒(1956)、梁东汉(1960)等先生称之为“被动式”,宋玉柱、范剑华先生称为“被动句”,更多的学者则又以“被”字句代替。
但就其定义而言,则具有了共同点,各位学者都指出了它的被动关系。
汉语中被动句式论文
浅谈汉语中的被动句式摘要:被动句式的研究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一直到现代汉语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被动句式的标志和标记这两个方面。
文章主要对被动句式的研究现状做以分析,并简要介绍了从古汉到现汉被动句式的用法以及发展变化。
关键词:被动句式;“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一、研究现况概述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作为汉语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产生的时代很早。
最初的研究是在十九世纪末,在《马氏文通》中,马建忠在“动”字章中专列“受动字”一类,说:“外动字之行,有施有受。
受着居宾次,常也。
如受着居主次,则其以为主也。
”被动句式的成型期是在二十世纪40年代,吕叔湘、黎锦熙王力等都明确提出了被动句式的概念。
吕、王两人对被动句式的共同点都注意到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之间的转换关系,认为并不是一切主动句都能转换为被动句。
王力的研究代表了当时研究的最高水平。
二十世纪50、60年代,对被动句进行了初步深化的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被”字的词性和功能、类别及用法意义。
二十世纪80年代被动句的发展进入到了繁荣时期。
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被动句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拓展期。
二、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及用法根据目前比较常见的古代汉语教材,古代汉语的被动句,一般都认为可以分为意念被动句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类。
意念上的被动句是指没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比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韩非子·五蠹》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和“被”字句。
1.“于”字句(“于”介词,引进主动者,先秦时期)(1)受事主语+动词+于+主动者。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对比,常常用“于”字句,如:①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荀子·荣辱》;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2.“为”字句(由助动词—→介词,先秦——唐代)(1)受事主语+为+动词,“为”是助动词。
现代汉语被动句语篇分布计量分析
现代汉语被动句语篇分布计量分析现代汉语被动句包括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
在篇章语义特征和句法语义特征方面均有不同。
有标记被动句负载新信息的能力和及物性一般高于意念被动句。
叙事语体中的前景和背景在篇章语义特征和句法语义特征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前景负载新信息的能力和及物性一般高于背景。
本文重点考察了现代汉语被动句在叙事语体中的分布,采用了语篇分析的方法统计了有标记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在前景和背景中的分布。
得出了叙事语体中前景和背景与现代汉语被动句分布之间的规律:有标记被动句的分布和前景正相关,意念被动句的分布则和背景正相关。
标签:被动句叙事语体前景背景相关分布一、引言一般认为,现代汉语被动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如“县官走去看看,也被金光照得连眼睛也张不开(郭沫若《西湖民间故事》)”。
此类被动句通常用“被、叫、让、给”标记。
第二类是意念被动句,如“那武官见了气得手都发抖,就下令把这根柏树干儿烧掉(郭沫若《西湖民间故事》)”。
这种类型的被动句没有形态标记,通过语义关系确定句子可作被动理解。
对其是否属于被动句的范畴,学界存有争议。
本文将意念被动句纳入现代汉语被动句的范围(宋文辉,2006),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此外,本文采用了类型学常用的主句和从句概念(刘丹青,2005),文中所说的被动句也只包含做主句的被动小句。
学界大多从句法层面上研究被动句的用法、考察被动句的特征等,但忽略了从篇章信息的角度出发研究被动句的内在特征和分布规律等。
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语体通常影响语言形式的选择。
先已有少量通过语体统计比较研究现代汉语被动句的先例。
潘文(2006)研究“被”字句的语体差别,调查范围是书面语体的诸变体。
潘文的研究有很多创新之处,但也有一些不足:第一,缺乏口语材料;第二,没有对不同语体中被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所处语境的特征作详细刻画。
宋文辉等(2007)的研究考察了现代汉语被动句在会话、小说、新闻、学术四种语体中的分布。
被动句语体差异的研究现状综述
2012.05秦晴近年来,随着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进一步传播,语料库语言学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发展。
汉语学界开始从被动句语体分布角度来研究被动句的实际运用,从而也为被动句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于被动句在不同语体分布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着眼于在频率统计的基础上对被动句在不同语体中分布规律、句法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但较之于传统被动句的研究,被动句语体差异研究的成果,还是相对较少的。
本文综述近几年来这一研究的现状。
关于被动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统计研究对于被动句的分布特点研究,大多数都侧重于研究不同被动句句型在各语体中的出现频率。
在这方面,潘文(2006)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
潘文认为,戏剧作品、法律文件和科学教材中“被”字句的出现频率比小说、散文、诗歌及政论文要低得多。
另外,在考察老舍、王朔作品的基础上,潘文指出,不同年代、不同作者在“叫句”的使用上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作者也有较大的差异。
可以说,潘文不仅从语篇出发,在统计的基础上看到了被字句结构的历时倾向,即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倾向性表现,这是其他学者都没有考虑到的。
另一方面,陶红印、刘娅琼(2010)亦有文章涉及此方面。
陶文主要以自然会话和影视对白为研究语料,并指出,被字句的使用,和书面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即在散文、小说中多于戏剧,由此可以推论,随意性、口语性更强的自然会话中,被字句更少见且其被动结构远远少于所有的其他语体。
此外,郭圣林(2004)、范晓(2008)等学者在文章中就此问题亦有所论述。
纵观不同学者的统计结果,虽存在一些的差异,但有一个结论是基本一致的,即:文艺语体对能兼容不同类型的被动句,法律公文语体对被动句的排斥性较大。
范晓(2008:75~76)指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别,是被字句的语用价值和语体性质相适应的结果。
他认为,文艺语体的篇章一般要叙述事件和情节的发展,叙述时依据表达或语境而富于变化,因而多用叙述句(包括主动叙述和被动叙述)。
现代汉语中“被-叫-让”在表义上的特点
现代汉语中“被\叫\让”在表义上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习得情况,我们提出:“被、叫、让”被动句应在教学中分离,在初级阶段教被动句的典型形式——由“被”构成的被动句,中级阶段学习“叫、让”被动句。
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认知难度,也可以减少来自语内的干扰,有助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被动句。
作为汉语中特殊句式之一的被动句,一直都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语法形式、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的考察上。
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被动句式包括无代写论文标志的被动句与有标志的被动句,而有标志的被动句,包括“被、叫、让”等标志词。
就这三种有标志被动句,通常,口语中多用“叫、让”,较庄重的场合用“被”字句(吕叔湘主编,1980)。
[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被、叫、让”表被动也是同等看待,未加分别。
然而,我们在调查留学生被动句式习得情况中发现留学生对被动句三个标志词的掌握存在差别,由此引起了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兴趣:留学生对“被、叫、让”被动句的学习情况有什么特点?“被、叫、让”被动句同时教授,是否有助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被动句?如果要分开,怎样教才有助于留学生习得汉语被动句?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考察现代汉语“被、叫、让”在表义上的特点;调查“被、叫、让”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与分布情况;最后结合留学生的习得情况,进一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有标志被动句的处理方法。
一、“被、让、叫”表义比较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中有3个被,被1为“被子”义;被2(书面语)为遮盖、遭遇义;①用在句中表示主语是受事(施事放在被字后,但往往省略),②用在动词前构成被动词组:被压迫/被批评/被剥削阶级。
显然,这三个被字分属不同的三个词:被1是名词,被2是动词,被3一般认为,引进施事时为介词,放在动词前为助词(一种观点认为都是介词)。
本文只讨论被3,也就是用于被字句标志的“被”。
《现代汉语词典》(2002)中“让”为一个词,但它的义项比较复杂,归结起来有①动词,比如:让步、让茶、转让、让路;②动词,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谁让你来的? /让我仔细想想?③被3,但指出‘让’字后面的施事不能省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动作动词作谓语中心的句子中,施事做主语的是主动句,如:
小张吃完了饭。
小李把饭吃完了。
小陈吃过了。
受事做主语的句子表示被动意义,是被动句,如:
饭被小张吃完了。
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另一类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
“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例如:
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被”字句有如下类型:
(1)由“被”引进施事,格式是:受事+被十施事+动词性词语。
如:
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许云峰被特务盯上了。
(2)“被”后边施事没有出现,格式是:受事+被+动词性词语。
由于“被”后边没有宾语,此处的“被”字是助词。
如:
大楼被炸倒了。
课被推迟了。
车子被骑走了。
(3)“被……所”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所+动词性词语。
这种格式一般只在书面语中使用,是从“为……所”演变而来的,也可以使用“为……所”式或“由……所”式和“受……所”式。
后面的动词多为双音节。
如:
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同学们深深地被老人的话所感动,决心好好学习。
她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三十年。
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文学家在阶级社会必受自己的本阶级的阶级意识所支配。
局势的发展是由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4)“被(让、叫)……给”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给+动词性词语。
如:突然觉得手被什么东西给划了一下。
我的书被小王给拿走了。
话要让他给听见了,怎么办?
花瓶叫她给打碎了一个。
(5)“被……把”格式。
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同一等关系。
如:
那年修反帝渠,他被炸药把一条腿给炸掉了。
(“他”和“一条腿”都是受事,两者有领属关系)
他不在村里,叫人家广聚把他撵跑了。
(“他”和“他”是同一对象的关系)“把”字句有“处置”意义,“被”字句相对地可以说具有“被处置”意义。
即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在意念上是受动者,被谓语动词代表的动作所处置,处置行为来源于“被”字的后置成分,处置的后果使得主语事物有了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有了某种经历,谓语部分的复杂性就是要体现这些处置的后果。
主
语的这种被处置意义对主语来说往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这就致使“被”字句的表意一般是不如意、不希望的事情。
如:
他的手被菜刀切破了。
小王被雪滑倒了。
小李被骗了。
有的“被”字句表示的不如意、不企望的意思是针对主语的,如上例。
可也有“被”字句表示的不如意、不企望的意思不是针对主语的,而是有针对说话者、针对某种关系,或无法明指的。
如:
好苗子都被北京、上海的运动队挑走了。
(对说话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教室的玻璃被风刮掉了。
(对说话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钱被偷走了。
(对钱的所属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本市许多道路被洪水冲垮。
(无法明说对谁是不如意的,但事件本身确实不如人意)
表示“不如意”的”被”字句是多数,可近几十年来,书面语里的“被”字句使用范围扩大了,也有少数句子是中性的,甚至带有如意、高兴的色彩。
如:小刚被调走了。
(中性的)
王玲被吸收入党了。
(愉快的)
孩子被逗乐了。
(愉快的)
猴子被耍了一顿。
(难说愉快不愉快)
他被人从洪水中救了上来。
(愉快的、如意的)
下列一些没有明显状态变化的“被”字句也很难说是如意的还是不如意的:
快餐逐渐被中国人喜爱。
这样的作品很难被人理解和欣赏。
这本书被重印了。
“地”常被写成“的”。
可见,现代汉语中多数“被”字句有不如意、不愉快的感情色彩;但,中性的或表示如意的、愉快的“被”字句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存在的。
如同“把”字句一样,“被”字句也不能由任何主动句变换而成,也有自己的构成和应用条件:
(1)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
能进入“被”字句谓语部分的动词一般不能是简单形式。
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
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否定副词等状语。
例如:他们没有被土匪收买。
(前面有否定副词)
孩子们一定会被感动。
(前面有副词、能愿动词)
风浪中行船的人随时会被风浪吞噬。
(前面有时间副词、能愿动词)
病人被他们不负责任地往地上一丢。
(前有状语)
他被老板看中了。
(后有动态助词)
他被打伤了。
(后有补语和动态助词)
小王被骂了一顿。
(后有动态助词和补语)
地里被种上了粮食。
(后有宾语)
孩子被老师喊走了一个。
(后有补语、动态助词、宾语)
进入“被”字句的动词比“把”字句宽泛些,像部分心理动词、认知动词等也可以进入“被”字句的谓语部分。
如:
他的意图竟被我们感觉到了。
他的行踪被特务知道了。
但也不是所有的心理认知动词都能进入“被”字句充当述语,如“怕”、“希望”、“害怕”、“主张”、“觉得”等就不能进入。
综合起来看,不能进入“被”字句的动词有:
关系动词:是、有、没有、像、姓、等于、属于、意味着等;
助动词:能、会、可以、应、应该等;
趋向动词:来、起来、出、进来、上来等;
部分心理认知动词:懂得、怕、生怕、后悔、小心、妄想等;
不及物动词:生活、劳动、前进、死、旅行、病、落、出现、消失、发生等
非动作性的及物动词:敢于、勇于、从事、懒得、免得、乐得、乐于、生于、加以、给予、给以、适合、符合、备有、依从、遭受、遭、予以等。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一般必须是确定的。
“被”字句的主语要求具有有定性,这点和“把”字的后置成分要求具有有定性是相同的。
就是要求主语必须是交际双方共知的或说话者假定双方共知的事物,有的有指示代词修饰,有的有其他修饰语,有的是专有名称,有的是周遍性事物。
如:
那些学生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迟到的学生都被老师叫去了。
小郭被老师给喊走了。
所有的学生都被放回家了。
即使没有有定标志,在具体交际中也是确知的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如“手电被儿子拿走了”的“手电”一定是确定的“手电”,而不是泛指的。
当然,在实际语用环境中,也存在由不确定的事物做“被”字句的主语的情况,如:
她一推开门,发现一个人已被警察按倒在地。
开学后,有一名同学被开除了。
星期天他收拾厨房时,一只茶杯被他打碎了。
这三个句子,第一句的“被”字式做了“发现”的宾语,“发觉”、“看见”、“见”、“预知”等动词后的宾语中的“被”字式的主语可以是无定的;第二句是在“有”字的后面,“被”字句的主语实际上是兼语,兼语可以是无定的;第三句的主语“一只茶杯”实际上是确指厨房里的某一个“茶杯”。
可见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条件的。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例如:
这事可能被人发现了。
我们决不能被洪水吓倒。
大家的意见〔已经〕被领导采纳了。
他〔也许〕让小梁叫走了。
说“被”字句的主语表示受事,正如说“把”字句里的介引成分表受事一样,都是就最常见的情况说的,其实其中也有表间接受事的。
例如:
箱子上被孩子们捆了两道绳子。
(主语“箱子上”是处所)
他被大蒜吃得满嘴臭气。
(主语“他”是施事、“被”的宾语“大蒜”是受事)
绳子被他们捆箱子上了。
(主语“绳子”是工具)
那块布被他给做成了一套西装。
(主语“那块布”是材料)
上几例以及“他被小说迷住了”、“他被孩子的学费愁死了”等句子中的主语就是表间接受事的。
不过,绝大多数“被”字句还是直接体现了施事和受事的关系。
“被”字句跟“把”字句、一般主动宾句有变换关系。
如:
我们打败了对手(主—动—宾)—我们把对手打败了(主/施—状/把+受—动)—对手被我们打败了(主/受—状/被+施—动)。
跟“把”字句一样,“被”字句的信息焦点一般也在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