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经济增长理论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4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二编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第4章宏观经济学概述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vs. microeconomics)答:(1)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开放经济理论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
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北京大学 张延教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2012) (1)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 均衡论 自由放任 19c70’s — 20c30’s
凯恩斯革命 非均衡论 国家干预 20c30’s
西方经济学发展鸟瞰图
2012-2-13 中宏(1)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萨缪尔森 新古典综合 凯恩斯主义 20c40’s — 20c70’s
• 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
9.1 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和索洛模型的假定
•
9.2 索洛模型的动态学
•
9.3 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
9.4 索洛模型与增长理论的中心问题
•
—— 经济增长的源泉
2012-2-13 中宏(1)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4
• 五、作业、考试和成绩评定
• 1、每次课随堂布置作业,占总评的30%
•
3.2 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3.3 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3.4 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012-2-13 中宏(1)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18
•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
IS — LM模型
•
4.1 产品市场均衡:IS模型
•
4.2 货币市场均衡:LM模型
2012-2-13 中宏(1)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42
• “英国古典经济学从一种几乎独一无 二的权威与统治地位上十分迅速地衰败下 来,相对来说,对这种衰败的考查不够。 这种长久以来一直作为权威而盛行的传统 理论,它的十分重要的理论核心遭到了突 然的抛弃,这在经济学史上几乎是空前未 有的。”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D )。
[“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并非绝对。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B、资源的充足性;C、资源的稀少性;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 )。
A、居民户;B、厂商;C、劳动者;D、政府;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A、均衡价格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分配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宏观经济政策;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D )。
[宏观经济学多用此法]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C )。
[微观经济学多用此法。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 )。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B )。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9、( A )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10、( D )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二、判断题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第四讲 经济周期理论
大多数研究部门和政府机构都采用增长率周期来研究我国的经济
周期波动。
―经济周期指标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一组能够反映和 标志周期波动的代表性指标并加以适当分类,然后再按一定的方 法将各类指标合成为若干综合指数来描述和分析经济周期。所选 的这组经济变量称为景气指标,为了及时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情 况,一般都采用月度(或季度)数据作为景气指标。
化是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从1年以上到10年、
20年不等,它们不能再分为具有相同特征的更短的周期。”
一般而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总体发展趋势所经历
的扩张和收缩。这种扩张与收缩主要表现在总产出、工业生产指 数、就业及通货膨胀率、投资、消费等经济变量的上下波动上。 经济周期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在理解这一 含义时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 动。经济波动实质上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经 济长期增长趋势)之间的背离。这两者济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 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主要有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两种形式。加
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T+C+S+I 其中,T、C、S和I均为绝对量。该模型比较直观,但不利于不同经 济变量之间的比较。 乘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T· S· C· I
其中,除T为绝对量外,C、S和I均为相对量,便于各变量之间的互
相比较,但直观性较差。
根据经济收缩的不同含义,经济周期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古典周期或传统周期(classical cycle)。它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
绝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或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在古典周期的经 济扩张阶段,国内生产总值表现为正增长,在经济收缩阶段,国内
哈罗德
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arrod-Domar model),R.哈罗德和E.多马分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1929-1931年大危机之后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模型内涵表示法一G = S/V G是经济增长率,S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是资本/产出比。
表示法二ΔY/Y = s ×ΔY/ΔK 其中:Y——产出,ΔY——产出变化量,ΔY/Y——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ΔK——资本存量K 的变化量。
ΔY/ΔK——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
在模型中假设:储蓄等于投资,而投资又等于资本存量K 的变化量ΔK。
可见,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表示法三ΔY/Y = I/Y ×1/k = s/k该模型的前提假设模型假设一: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模型假设二:该国对外国的资本转移(发展援助)具有足够的吸收能力中:s——储蓄率,k——资本边际系数,等于I/Y(投资/产出),假设为常数。
模型假设三:资本--产出比不变模型假设四: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投资品。
模型假设五:社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且两种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模型假设六:技术状态既定,不存在技术进步。
该模型的推导哈罗德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一个变量是经济增长率,用G表示;第二个变量是储蓄率,用s表示;第三个变量为资本一产出比率,用v表示。
数学表达式为:C,=s/v。
从式中可以看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成反比。
另外,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就是社会实际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值得注意的是。
第四讲 增长的理论
两边同除以Y=A 两边同除以Y=A F( N, K ) :
∆Y MP = Y Y
N
MP ∆N + Y
K
∆A ∆K + A
∆Y ∆A MP N × N ∆ N MP K × K ∆ K = + + Y Y Y A K N
∆Y ∆N ∆K ∆A =α +β + 或 Y N K A
§4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Robert Solow, from MIT, in the late 1950s. What determines growth? What is the rol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What is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Growth Rate of GDP per Capita Since 1950 versus GDP Per CapitaBroader Look Across Time and Space
From the end of the Roman Empire to roughly 1500, there was essentially no growth of output per capita in Europe. This period of stagnation is often called the Malthusian era. era. From about 1500 to 1700, growth of output per capita turned positive but small. Even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growth rates were not high by current standards. On the scale of human history, therefore, growth of output per capita is a recent phenomenon. Leapfrogging is a stage when output per capita in one or more countries increases above output per capita in the United States.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目录上篇—-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案例1: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案例2:对房租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住房问题吗?案例3:莫斯科歌剧院的票价。
案例4: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理论案例1:为什么水要比钻石便宜?案例2:买“黄牛票”案例3:吉芬商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例外吗?案例4:利息所得税如何影响家庭储蓄?生产者理论案例1:美国啤酒行业的适者生存测试.案例2:“无花边费用"业务模式。
案例3:服装店的张老板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案例4: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批量规模?市场结构理论案例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西方经济学中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案例2:企业的定价策略。
案例3:方便面市场竞争案例。
分配理论案例1: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及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案例2:美国大型企业CEO的薪水报告。
案例3:华为的神话。
总体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案例1:经济学家的赌博。
案例2: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
案例3:中国改革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微观经济政策案例1:农村改革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案例2:沱江特大污染事故。
案例3:楼道安装防盗门的事件。
下篇——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案例1:部分国家的GDP比较。
案例2: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的比较。
案例3:“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案例2: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
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政策案例1:“治大国如烹小鲜”。
案例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案例3: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推动英国经济增长.案例4: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二)财政政策案例1:政府增加政治支出,大选因素刺激亚洲经济增长。
案例2:增税反而促进经济增长?—-克林顿政府财政政策评析。
案例3: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问题(一)就业与失业理论案例1: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案例2:严峻的中国就业形势。
第4讲新经济增长理论
索洛模型的推导: 已知: Y= L (Y/L) Y= K (Y/K)
(1) (2)
(1)、(2)两边对时间t 求导, 得: dY/dt = dL/dt ( Y/ L) + L d ( Y/ L) / dt (3) dY/dt = dk/dt ( Y/ K) + K d ( Y/ K) / dt (4) (3) 乘以a加上(4)乘以b , 得: (a + b) dY/dt = a dL/dt ( Y/ L) + a L d ( Y/ L) / dt +b dk/dt ( Y/ K) + b K d ( Y/ K) / dt (5)
丹尼森: 先把投入分解为总投入量和全要素生产率 两大类, 然后又把每一大类分解为若干推动经济 增长的子因素, 其中劳动、资本、土地等为总投 入量, 知识进展、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营等为 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库兹涅茨: 根据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过程的实际资 料, 概括出人均产出与人口增长率较高、生产率 增长程度较高、经济中结构转变率较高、社会 结构现代化、世界一体化等经济增长特征因素, 并强调知识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认为它是 高增长率和经济社会结构迅速转变的源泉。
无论是前述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的最基本模 型, 还是丹尼森等人的因素分析法, 都是把技术 进步作为外生因素, 因而并没有构建出技术变化 模型。 总之,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完全竞争均衡、 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技术是外生的。因此,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 和技术进步的长期作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从 长期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惟一动力。但是,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却没有对这种外生技术进 步产生的原因做出满意的解释。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有:
(1)不存在存货部门,且价格水平不变; (2)劳动力按不变的、由外部因素决定的速度n 增长,即dN/dt=n=常数; (3)社会的储蓄率不变,定义S为储蓄,s为储蓄 率,则S/Y=s=常数; (4)社会生产过程只使用劳动N和资本K两种生 产要素且二者只有一种可行的配合比例, 彼此不 能相互替代; (5)全社会生产的产品只有一种且既可用于个人 消费, 也可用作投资所需的生产资料; (6)规模收益不变; 不存在技术进步;
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 章节题库
第6篇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
第17章消费 第18章投资 第19章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第19章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教材) 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第1篇导言
第2篇古典理论:长 期中的经济
第3篇增长理论:超 长期中的经济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 短期中的经济
第5篇宏观经济 政策争论
第6篇再论支撑 宏观经济学的 微观经济学
第1篇导言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5章开放的经济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第5章开放的经济 第6章失业
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1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4章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曼昆《宏观经 济学》模拟试 题及详解(一)
曼昆《宏观经 济学》模拟试 题及详解(二)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板, 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第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
k* f(k*)
* c gold
MPK =
* k gold
steady-state capital per worker, k*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
The economy does NOT have a tendency to move toward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 Achieving the Golden Rule requires that policymakers adjust s. This adjustment leads to a new steady state with higher consumption. But what happens to consump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Golden Rule?
* * y gold f (k gold )
* c gold
* * i gold k gold
* k gold
steady-state capital per worker, k*
The 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
c* = f(k*) k*
is biggest where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equals the slope of the depreciation line: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03章经济增长理论第03节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08硕,已讲)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重点,08硕已讲,08/12/12精细订正)发达国家的历史经济资料显示:资本存量的增长大于劳动力的增加,人均资本LY/以及实际工资稳步提高。
K/和人均产出L历史资料还显示:资本—产出比YK/在长期内大致保持不变,利润率在每一经济周期内上下波动,但没有强烈的上升或下降的长期趋势。
然而,按照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利润率的理论可知,随着资本的增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应该逐步下降,因而资本—产出比YK/应该逐渐上升。
理论为什么不符合实际事实呢?原来,这里所使用的理论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
实际上,统计资料显示的事实是:总产出的增长除了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以外,还有技术进步的作用。
正如第二节所指出的那样,技术进步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人均产出的增长;另一方面,抵消了随着资本深化而引起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下降的影响,导致资本—产出比和利润率基本稳定不变。
经济学家把技术进步看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而对技术进步做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具体体现在他们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中。
本节主要介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技术进步的含义以及技术进步、生产函数的类型以及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关系的研究工作。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什么是技术进步?要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首先搞清楚技术进步的含义。
所谓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导致劳动和资本的效率得到提高。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使得在同样多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下生产出了较前更多的产品;或者说,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数量较前减少。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包括技术进步的总量生产函数一般可写成如下形式),,(),(t L K F L K F Y t ==其中,Y 表示总产量,K 表示投入的资本量,L 表示投入的劳动数量,t 表示时间因素。
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时间变量,就表示生产函数所代表的技术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从而任一给定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下的产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1.对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1)研究发达国家长期发展的部分-----经济增长理论特点: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联系比较密切(2)研究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发展的部分-----经济发展增长理论---被称为发展经济学。
特点: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联系比较松散,更加倾向于理论的应用方面。
(3)由于发展经济学已被列为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本章仅论述经济增长理论。
2.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的数量。
3.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国民收入的增长,它通过研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问题,来解释国民收入或产量长期发展的情况。
经济增长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1936年,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认为,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所能达到的均衡总是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因此经常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只要政府调节总需求,就可以缓和经济危机并且使整个经济活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凯恩斯的分析未考虑时间的变化,他把人口数量、资本数量和技术条件都看成是既定不变的。
这种分析方法后来被称为短期分析和静态分析。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的分析方法中,缺少动态的分析,因此他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5.西方经济学界一般将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发表《论动态理论》一文作为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标志.6.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先后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由于二者在形式上极为相似,所以把它们统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增长理论有了迅速的发展。
原因:(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实力固然有所增长,但其增长速度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低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便构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
发展经济学当代经济发展理论课件
发达国家的历史研究是发展经济学的一部分 比较分析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2019/7/31
22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80年代开始引入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 发展经济学课程的开列 大量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在中国的改革发展过程中
国家和政府无力应付外部的冲击(汇率的变化, 债务的影响)
2019/7/31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计划到市场) 16
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中的计 划学派和行为学派
计划学派认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缺位,结构刚性, 必须由国家承担资源配置的任务---计划配置资 源(planning for resource)
2019/7/31
9
新增长理论
将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引入了增长模型 (罗默,卢卡斯等)
内生增长理论
为什么有些国家投资较多? 为什么有的国家的个人在新技能的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较多? 投资率高和学习技能的提高是否是外生的?
制度的因素;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的规模;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Solow,R.) 英国经济学家斯旺(Swan,T.W.)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Mead,J.E.)系统表述并加以完善,
称为“索洛—斯旺模型”。
2019/7/31
7
索罗模型的核心方程
y ka
k sy (n d)k
y 人均产出; k 人均资本; n 人口增长速度; d 资本折旧率
市场和计划的互补和对立
2019/7/31
18
当代发展经济学发展的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结构主义学派是主流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1a s k
n
1
kA
n
s
1a
由人均生产函数,又可求得稳态下的人均产量yA。
由sy=(n+δ)k,可以求得
y n k
均储蓄,△k为人均资本增量。(n+δ)k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nk——人均储蓄中用于装备新增劳动力的花费, 另一部分是δk——人均储蓄中用于替换旧资本的花费,
即人均折旧量,(n+δ)k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 中超过资本的广化的部分会使得人均资本增多,即△k> 0,△k就是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
储蓄正好能够全部用来为不断增长的劳动力购买资本品(花费为 nkA)和替换旧的资本品(花费为δkA),人均资本没有变化(即
△k =0)。
19
⑸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A点之左,sf(k)曲线高于(n+δ)k曲线, 表明人均储蓄大于资本广化,存在着资本深化即△k>0。这时,
人均资本k有增多的趋势,人均资本k会逐步地增加,逐渐接近于 kA。当k的数量为kA即k=kA时,经济实现稳定状态。反之,在A点
式说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人均资
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
的深化。(2)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
(n+δ)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总而言之,这里的意思是:在
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之后,剩下来的便是储 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 两个方面:一方面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 另一方面为新出生的每一个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 广化。
sy =△k+(n+δ)k
宏观经济学答案(3、4)知识讲解
第三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索罗模型、稳定状态、黄金律、黄金律资本存量、劳动效率、新经济增长理论。
1、什么是索洛模型的稳态?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答: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人均资本保持稳定不变的资本存量水平为"稳态"。
当一个经济处于稳态时,新增投资恰好等于折旧。
资本的积累一旦达到"稳态",资本增长会停止,产出的增长也会停止,一国经济只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重复。
因此,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个稳态水平中的经济不会增长。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以及稳态增长率的?答:在生产函数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率的上升意味着经济的稳态水平提高,资本的存量会不断增长直到该经济达到更高的稳态水平,经济也会在资本的推动下得到较快增长。
但是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一个经济一旦达到它的稳态,增长的推动力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较高的储蓄率只能保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并不能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
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K=δ。
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4、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黄金水平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率稳态吗?为什么?答: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的主要手段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
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
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
4讲 经济增长:索洛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
这一模型的政策含义是:由于经济增长 率不仅与人口增长率,而且也与储蓄率 技术进步相关,因而政府采取促进积累 和提高技术水平的政策对经济增长也将 起到重要作用
生产函数 Y=AK 式中,A为反映技术水平的正的常数,K为资
本存量
假定没有人口增长与资本折旧,则所有的储 蓄都转化为资本存量的增量,于是有
△K=SY=SAK 或 △K/K=SA 这样,储蓄率S就影响到了资本增长率△K/K
进一步,既然产量与资本成比例:产量增长 率也等于 △Y/Y=SA
这样情况下,储蓄率越高,产量的增长 率也越高
f(k)
c
δK
y
Sf(k)
I
k
任意某个资本存量上,引一条垂直横轴的线
图中符合黄金规则的资本存量是K,对应的消费水 平最高。此时,产出线的斜率f’(k) 与折旧线的斜率
δ相等
内生增长模型
索洛模型所作的是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 按照内生增长理论,使稳定增长率内生 的有两条途径。一是将技术进步率内生 化;二是通过某些方式使稳定增长率被 要素的积累所影响。第二种途径的内涵 可以用AK模型来说明
3、 索洛模型的基本内容: Sf(k)=△k+nk+δk
这表明:整个社会的投资(积累)可 用于三个部分
首先补偿每年折旧部分的需要
其次满足为新增人口配备人均资本量k 的需要(资本加(资本的深化)
4、 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
y=Y/L f(k) nk
第四讲 经济增长理论
一、 索洛增长模型
1 模型使用人均概念:y=Y/L k=K/L 2 模型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生产函数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经济增长
f (k) k
图3.1 生产函数
❖2. Solow growth注m:oY=dCe+lS在需C=求Y-S方=Y-面sY 的假定
期,多马在《扩张与就业》,《资本扩张、增长率
和就业》以及《资本积累问题》等论文中独立地提
出了与哈罗德模型基本相似的增长模型和相似的主 要结论,人们习惯上将这两个模型合称为哈罗德一 多马模型。
2021/4/8
14
•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要素; • 劳动力按固定比率增长; • 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K=νY→△K= ν ·△Y ν:资本产量比 由于假设不存在折旧,因而△K=I →I=ν ·△Y
❖ i=sy ❖ 即:一个经济的人均投资等于人均储蓄,这
是产品市场均衡的要求。
二、资本积累和稳态
由于人均产出只与人均资本有关,现在讨论一个经济的资本 存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 1.影响资本存量变化的因素:投资(I)+折旧(D)
一是投资。投资越多,资本存量越大。
那么投资是如何决定的?
a.投资取决于人均资本存量。由于人均 投资是每个劳动力产出的一定比例,即 i=sy。把生产函数带入上述方程,投资 就时因储b在投之.投变,素蓄资资间资成由之率本水存取了于一一存平在决人投,定量越替于均资而的和高代储资又且条产。关蓄本是是件出而系率的影主下水且,。函响要,平,一储数资因资一由定蓄:本素本定于条率存。存的投件i=越s量因量条资下f(高k的此和件和,)。,两,投下消投同则个在资,费资 之越间多实,际则上消存费在越着少一。种这动可态以循通环过的图影3.2响来 和反决映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保证增长率
GW:有保证增长率 sd :意愿的储蓄率,指人们意愿的储蓄在其收入中所占的 比例 vr :意愿的资本—产量比率 哈罗德模型的核心命题: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是 Gw=sd / vr 它表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实现每一年的总供给与总需 求相互平衡的均衡增长,要求有足够的有效需求,以便由 需求带动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所引致的投资恰好能够完全 吸纳既定的储蓄。也即一旦满足了此公式,就可以实现意 愿投资等于意愿储蓄,从而使经济能够以稳定状态均衡地 增长。
3)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美国经济学者丹尼森在《美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和他们面 临的抉择》(1962年)等书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其主要内容有: (1)扩大了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种类,把影响效率和使用 人力与非人力生产要素的各种质的因素计算在内。 (2)确定了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变化原因的四类因素: 长期因素、过渡因素、短期因素、 立法环境和人类环境的 变化。 (3)计算各种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美国经 济增长来源:知识进展、就业量增加、教育水平提高、资本 投入量增加和规模经济效益。
A 技术进步 A 称为索洛余量
Y N K A Y N K A
产出增长= (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 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6.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1)决定因素的基本分类 1776年Adam smith: 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资本(包括土地和自然资源) 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引起的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索洛等的数学分析:
1.经济增长含义:
库兹涅茨的定义包含三个含义: ① 经济增长集中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增长,它的最简单的 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 ② 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依靠技术进 步,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一部经济增长的历史,就是技 术进步的历史; ③ 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和意识的相应调整,只有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适合于经济增长的需要,技术进步才 能发挥作用,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 库兹涅茨的定义被经济学家们广泛接受。
决定经济增长因素
根据丹尼森对经济增长的划分: 生产要素投入量 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 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的增加 总(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从农业和小本经营中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 上去,即资源配置的改善 规模的节约 知识进展以及它在生产上的应用
丹尼森分析美国1948-1981年间经济增长源泉
状况变化,消费结构变化等等。
最低水平。在国际范围内,贫富的差距在拉大。
3.经济增长的成本与收益
收益: 财富增加了人们的选择的范围, 商品总量↑,就业机会↑,收入↑ 服务↑,人们生活质量改善。
人们自由空闲 ↑,
成本: 资源(能源、水)的耗竭; 环境的污染; 人们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制度变迁的适应程度。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模型的基本假定为: 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且两种要素可相 互替代(即K/L的比率可以变动); 在经济的任何时候,劳动力和资本都可以得到充 分利用 经济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和资本都按照 各自的边际生产力而分得相应的产量。
素的产出率都是高的。这一特征 通讯,通过和平或战争的形 增长的必然结果。 也可以用统计资料加以证明。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
的。这包括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
上,以及工业转移到服务业;企 业生产规模的变化;劳动力职业
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从目前看, 还有占世界人口3/4的国家是落后的,有些国家 的经济状况远远低于现代技术的潜力可能达到的
Gw < G n
这表明意愿增长率尚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所允许的水平,增长不会受到限制,资本家将增 雇工人,扩大生产,从而经济会出现繁荣的趋势。 但要防范有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Gw=Gn
这表明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社会全部劳动力和 生产设备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假如此时又有G=Gw, 则社会既实现了稳定均衡增长,又保证了充分就 业,于是就实现了充分就业的稳定均衡增长。所 以,实现最理想的长期增长的条件是:G=Gw=Gn
劳动产生的弹性 资本产生的弹性
ye
t
L K
( , 1)
两边对时间求导: ln y ln l ln k t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
技术为主的综合要素,自然增长函数
dt dt y L G GL GK
dy
dL
dK
dt K
边际收益产 品MRP:厂 商增加一单 位要素所增 加的收益。
MRPN Y MRPK A N K Y Y Y A
5.经济增长的源泉
MRPN N N MRPK K K A Y Y Y N Y K A
α=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β=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MRPN N Y MRPK K Y
4.经济增长的衡量
Yt Yt 1 经济增长:国民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率 Gt Yt 1
Yt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 Yt-1表示 (t-1)时期的总产量。 y
yt yt 1 人均g t yt 1
经济增长 的趋势
t
5.经济增长的源泉
生产函数: 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F(劳动,资本) Y=AF(N,K) 若劳动变动△N,资本变动△K,技术变动△A。 产出变动:△Y=MRPN× △N+MRPK ×△K+F(N,K) ×△ A 两边同除以Y=AF(N,K) :
多马模型
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用资 本生产率代替资本—产量比率。 资本生产率σ:又称投资效率,是指每单位资本可 得到的产量。σ= △Y/I, 也即σ=1/v 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G=sσ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意义
将凯恩斯的理论动态化、长期化,并重点阐明了 投资的双重作用。 说明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实现经济长期、稳定、 均衡增长的条件,并将其模型化。 强调了资本积累(储蓄率或投资率)在经济增长 中的作用。 阐明了国家干预和实现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 必要性,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1、哈罗德—多马 经济增长模型
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 Harrod)和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 Domar)在上世纪30、40 年代提出的。由于两个模型的内容基本相同,故 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模型
假设: 1、社会的全部产品只有一种(全社会所有产品不 是用作消费品就是用作投资品,故称一部门的增 长模型); 2、国民收入水平决定储蓄水平 3、生产要素只有两种:资本和劳动力 4、规模报酬不变; 5、资本—产量比率(K/Y)在增长过程中始终不变; 6、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K)且没有折旧。
2、新古典增长理论
有保证增长率、实际增长率与经济周期
要实现稳定均衡增长,必须使G=Gw.一旦G偏离了 GW,在这以后的时期里,就将出现经济周期中所 表现出来的那种“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经济紧缩。
如果G>GW
1、假定s=sd ∵G v = s GW vr = sd ∴ G v = GW vr G>GW,则必然有v<vr ,这时,资本家就感到 资本短缺,从而进一步追加投资,而投资的增加, 通过乘数作用,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更加偏离有 保证增长率。资本短缺更为严重,从而形成累积 性的扩张。
s G v
或
Gv s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经济增长率取决 于社会储蓄率。在假定生产技术不变,即加速 系数(V)为一固定比率,如果要获得一定的经 济增长率(G),就必须保证一定的储蓄率 (s);反之,在加速系数不便的情况下,要使 一定的储蓄率下的社会储蓄量为投资所全部吸 收,就必须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
2、经济增长的 基本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 长率。这一特征在经济增长过程 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用统计 资料加以证明。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 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例如城市化以及教育 与宗教的分离就是整
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 速的,这包括所有投入的生产要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 内迅速扩大。发达国家凭借 个社会现代化的一个 其技术力量,尤其是运输和 组成部分,也是经济 式,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 使全世界都卷入增长之中。
第十六讲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概述 二、经济增长的模型和理论 三、经济增长的前途 四、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经济增长概述
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S.库兹涅茨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 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 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 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
自然增长率公式
Gn:自然增长率,是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能允许达到的 长期最大增长率。 s0:一定制度安排下最适宜的储蓄率 vr:预期的资本——产量比率 G n = s 0 / vr
Gw>Gn
这表明意愿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 能允许的程度。由于增长受到了劳动力不足和技 术条件的限制,资本家因无利可图而压缩投资, 从而引起经济停滞趋势。
要素对实际 GDP 增长的贡献 要素 实际 GDP 投资的贡献 资本 劳动 土地 全要素生产率 教育 知识进步 百分点(每年) 3.2 1.1 0.5 0.6 0 2.1 0.6 1.5 34 15 19 0 66 19 47 占总体的百分比 100 1/3
二、经济增长模型和理论
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3、新经济增长模型
---- 技术创新,管理改进, 教育水平的提高,知 识、 经验的积累
2)肯德里克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分析
肯德里克认为:产出量与某一特定生产要素投 入量之比叫“部分生产率”,它不能反映出生产率 的全部变化。他提出了“全部要素生产率”概念, 即产出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 对研究、发展、教育和训练投资的增加;合理 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使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 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应用规模;人力资源和自然 资源固有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