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应用基本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用药、合理使用、选择敏感药物、限制使用时机和减少耐药性风险等。
1. 个体化用药: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致病特点,合理确定适当的抗菌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
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病原体信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按照临床指南或药物说明书的推荐用药途径和疗程使用。
遵循最低有效剂量及最短治疗时间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
3. 选择敏感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应优先选择对目标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选择。
这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4. 限制使用时机:抗菌药物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理使用时机的选择。
不应在没有确诊或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5. 减少耐药性风险:为减少耐药性发展,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遵守规范的给药剂量和时间表,并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
另外,对潜在的交叉感染源做好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等,以减少细菌传播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
这些基本原则能够帮助医生和临床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发展。
此外,也需要加强抗菌药物监测、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的意识和知识水平,从而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健康临床实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合理使用: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抗菌药物的药理特性,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应根据耐药性情况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应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肝肾功能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频次和给药途径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适当时机: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在经过临床诊断明确感染的基础上进行。
在无法确定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时,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通过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方法确认细菌感染的概率,再开始使用抗菌药物。
4.多药联合:对于复杂的感染,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可以考虑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然而,多药联合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代谢、毒副作用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5.确定治疗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病原体的毒力和致病机制,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对于急性感染,一般疗程为7-14天;对于慢性感染、难治性感染或脆弱患者,疗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6.监测治疗效果: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病原体依然存在,可能需要修改治疗方案。
7.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为了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使用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总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的特性以及药物的特点,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感染,还能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对于临床医疗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症,还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不必要的药物消耗和不良反应。
以下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根据致病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不同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进行抗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感染的致病菌种类以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个体化用药
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浪费。
3. 严格执行用药原则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遵守医嘱,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频次和疗程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4. 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5.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确保药物能够有效达到感染部位。
6.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
在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造成不良反应或影响疗效。
应谨慎选择药物组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通过以上基本原则的遵守,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在抗菌药物治疗中进行决策,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展,保护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治疗药物,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合理、正确地应用抗菌药物并非易事,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是确保抗菌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且避免不良反应和耐药产生的关键。
以下将详细阐述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明确是应用抗菌药物的前提在开始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必须明确诊断。
准确的诊断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基础。
只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测等)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部位,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如果诊断不明确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能导致治疗无效,还可能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甚至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
对于肺炎患者,如果仅根据临床表现和胸部 X 线片难以明确病原体是细菌、病毒还是支原体等,就不能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而应根据可能的病原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血培养等,以确定具体的病原体类型,从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根据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不同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择抗菌药物是抗菌药物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
临床常见的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每种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
对于细菌感染,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较为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应尽量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还应考虑细菌的耐药情况,避免选择已经广泛耐药的抗菌药物,以免治疗失败。
对于真菌感染,应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选择抗真菌药物。
常见的真菌感染有念珠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等,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对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具有不同的疗效。
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需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耐药性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因素。
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通常无效。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7页
抗生素联适用药指征
(1)病因未明且病情险恶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 和败血症;
(2)单一抗菌药品不能控制严重感染,如严重创伤、烧 伤、产后感染、异物性肺炎及手术后引发感染;
(3)长久用药或单用一个抗生素,细菌易产生抗药性者, 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尿路感染 等;
★器官移植病人,需使用覆盖面更广抗生素,如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头孢哌酮/舒普深、哌拉 西林/三唑巴坦)、头孢4代,甚至碳青霉烯类(厄他培 南)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11页
各类手术最易引发SSI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
手术 心脏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乳房手术 头颈外科手术 腹外疝外科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23页
短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优点
★降低毒副作用 ★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 ★不易引发肠道菌群紊乱 ★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能够选取单价较高但效果很好抗生素 ★降低护理工作量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24页
预防用药易犯错误
★时机不妥(手术结束后再用药) ★时间太长(择期术后用药多日) ★选药不妥(缺乏针对性 )
抗菌药品不能取代外科处理,更不能忽略无菌操 作.
外科感染对策 1.外科感染要靠外科干预,不要反抗生素"依赖" 或"保险"思维. 2.正确使用抗生素技巧:掌握适应证及选择合理 应用时机和时限.
外科应用抗菌药原则
第1页
适应证
较重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手部感染、骨髓炎等给 予使用 普通性感染不用 特异性感染选取有效抗菌药 严重污染损伤、开放性损伤、高危手术可预防性用药 (术前1小时滴入,手术时间长可术中加用一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病原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对病原菌具有良好杀菌作用的药物。
同时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2. 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病情选择给药途径根据病原菌的感染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输注、肌肉注射等。
在给药途径的选择上要兼顾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和患者的耐受性。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感染的部位、严重程度、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等因素进行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或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同时要遵循规范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严格掌握给药频次和疗程。
4. 联合用药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以增强杀菌作用、防止耐药性发生或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原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并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5. 谨慎应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是一类能够覆盖多种病原菌的抗生素,但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使用,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耐药性情况,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结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和谨慎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临床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这些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耐药性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大类药物。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基本原则,是在了解机体、病原体与药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用药方案,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感染药物。
(1)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严格控制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感染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患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4)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
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感染药物应用。
(5)在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患者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方案。
(6)抗感染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再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调整。
(7)抗感染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h内停用(8)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
病情允许时,抗感染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9)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10)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
(11)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2)对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毒副作用,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对较长时间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患者,更应重视细菌动态变化和药敏试验结果,防止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3)使用毒副作用大的抗感染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时,有条件者应进行体内药物浓度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14)加强抗感染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症的重要工具,然而其应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以及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以下是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根据病原菌与药物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避免盲目、过度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2. 个体化用药
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给药剂量、频次和疗
程上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导致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
3. 严格控制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不应过早或过晚使用,而应在确诊感染症后尽早给予有效的抗菌治疗,但同时需注意避免无效使用,防止药物滥用引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 防止交叉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交叉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洗手和消毒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在患者之间传播耐药细菌。
5. 不应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特殊的抗菌药物,其滥用会导致耐药性的加剧,临床上应该根据
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
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以上基本原则,确保抗菌药物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同时,公众也应增强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认识,避免盲目使用或自行中止抗菌药物治疗,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医生治疗感染疾病的主要工具之一、然而,过度或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
1.明确适应症: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确保确诊为细菌感染,并评估该抗菌药物是否为最佳治疗选择。
必要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临床表现、感染部位、免疫状态和药物代谢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
不同类型的感染可能需要不同的抗菌药物和剂量,因此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特异性。
3.选择适宜的药物:根据细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根据感染病原体是否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等,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
4.单一或联合治疗:在一些严重感染或耐药性高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但是,联合用药应意义明确、副作用少,并且存在阳性效应。
5.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状况,给予适宜的药物剂量。
治疗时间通常为7-10天,但对于复杂感染或特殊患者,可能需要延长。
6.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菌株的耐药性发展,并且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时要遵循医学证据和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7.监测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
必要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8.提倡抗菌药物管理策略:医院和医疗机构应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策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这包括培训医务人员、建立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系统、设立药物监测委员会等。
总之,临床应用抗菌药物需要遵循以上基本原则。
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名师编辑PPT课件
抗菌药物在内科领域中的应用(一)
预防对象或目的 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
风湿热复发
苄星青霉素或红 前者60万-120万U肌注,每月1次,数年,
(儿童风心) 霉素
后者每日0.25g数年
流行性脑脊髓膜 SD或利福平或 每日2次,每次成人0.5-1g,儿童0.25g-05g.
炎
环丙沙星(成人)疗程3d
或头孢曲松
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 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 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 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编写指导原则中需解释的几点
本《指导原则》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部 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 注意事项,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 参考有关专业书籍。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以及复方磺胺甲恶唑、多西 环素等, 其中以氟喹酮类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但氟喹酮类 目前尚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口服抗菌药的投药法
药物剂量宜较大 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应用较小剂量 途径: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中枢剂量宜较大 胸腔包裹性脓胸、眼科。青、头孢不可 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不可滴耳
给药方案的制订
次数:青、头孢和B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一日 多次,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可一日一次 (重症除外)
疗程:一般体温正常症状消失72-96小时 败血症、心内膜炎、中枢感染、伤寒、布鲁 菌、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 深部真菌、结核需较长的疗程防止复发
术前2h及2h内预防用药,术后感染率最低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指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特点、临床表现和患者特殊情况等因素,科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感染,并且合理使用该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护细菌敏感性。
基本原则如下:1.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应尽可能明确感染的病原体,通过病原体的检测、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等手段,对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以确保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2.考虑细菌的敏感性:选用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细菌的敏感性及抗菌谱,选择对感染菌株敏感的药物。
通常动态监测当地常见的耐药菌株,确保选择药物对当地的菌株敏感。
3.选择最窄谱抗菌药物:根据感染的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最窄谱的药物,以减少对人体正常菌群的影响,降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4.按照“击中靶点”原则: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能够“击中”病原体的靶点,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5.根据患者特征选择药物: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特征,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6.合理用药剂量和疗程: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既要注意达到有效治疗的剂量,又要避免过度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
7.药物配伍应用合理: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选择联合用药,但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兼容性和相应的给药途径。
8.严格执行治疗方案: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控制用药的剂量和疗程,避免患者自行停药或使用不规范的剂量。
9.合理评估疗效:在用药期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10.加强患者的教育和培训: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患者教育,让他们了解药物的使用原则,并告知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自身的合理用药意识。
详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详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 原则一:正确诊断
抗菌药物应用的第一步是确诊感染类型及病原体种类,因为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种类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2. 原则二: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应考虑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病原体敏感性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因素,选择药物的时候需要考虑药效、副作用、合理用药及经济性等方面。
3. 原则三: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病情、病原体敏感性、病人的生理状况等因素制定合适的用药方案,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的规定和限制。
因此,用药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都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4. 原则四:调整用药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适时调整用药方案,如当初使用的抗菌药物效果不佳时,可通过对药物再次敏感性检测等方法,选择更合适的抗菌药物或更换药物来提高治疗效
果。
5. 原则五:预防和控制耐药性
耐药性是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问题,为预防和控制耐药性,需要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如不滥用、乱用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治疗不必要的病情,限制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等。
6. 原则六:监测和报告
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病情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报告,如果发现不良反应或超限用药等现象,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然而,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给公众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护人类健康,以下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首先,正确诊断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
仅在需要时,才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原学信息等,利用现有的检验手段准确鉴定病原体,从而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此外,对于一些临床疑难病例,应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以确定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
其次,根据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不同的细菌感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药理学和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
通常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选择,以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而对于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可根据临床实践和治疗指南的推荐,选择常用的抗菌药物。
第三,应遵循适当的用药原则,包括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的合理安排。
用药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达到良好的疗效,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此外,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完成完整的疗程,不可随意中止或延长用药时间。
中止用药或提前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耐药菌株。
最后,建立合理的监测和反馈机制。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包括对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对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抗菌治疗方案,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和扩散。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人类健康和抑制抗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合理用药和建立监测反馈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抗菌耐药性的发生。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或专有名词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重要的临床应用原则包括:有选择性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以及严格的监测。
首先,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必须要有选择性,必须充分了解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和抗性,确定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和抗性,从而确定用药的效果最好的抗菌药物种类,避免形成药物耐药性。
同时要考虑抗菌药物的具体特征,根据有关抗菌药物不同菌种敏感性,结合替诺类药物对低敏菌的抑制作用选择抗菌药物,以此确保临床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其次,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一定要避免过度使用。
过度使用将导致不必要的药物治疗,会产生细菌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对病患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尽量减少服用抗菌药物的时长,避免药物被当做免疫支持而长期服用,保护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最后,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进行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疗效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的观察,特别是重症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定期对血液微生物学检测,病原学及耐药性的研究。
对病患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定期检查相关生物指标,评估其药效及不良反应,在必要时停药或调整用药剂量。
总之,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主要有有选择性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以及严格的监测等。
在实际应用中,要遵守以上原则,根据病患和病原体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尽早得到有效治疗,保证有效的疗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只有从相关专业知识出发,严格按照以上原则,才能使抗菌药物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由于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加,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也在不断演变。
以下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仅用于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患者。
不应盲目使用,也不应滥用。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治疗区域的局部抗药性和患者的个体特征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重点应考虑药物的广谱性、细菌的抗药性和患者的耐药性。
3.注意抗菌药物的剂量: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剂量过小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严格控制使用时机和疗程:应根据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开始抗菌治疗,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
不应过早使用或过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5.注意联合用药的准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以增加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应基于严格的科学依据,避免无必要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6.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有所不同。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肝功能和遗传因素等个体化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7.应用定义:应用抗菌药物前,应确定细菌感染的诊断,并尽可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确定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评估。
8.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耐药性的发展是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潜在风险。
应通过合理使用和防控传播细菌的措施,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这包括推广手卫生、合理使用消毒剂和疫苗、减少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
总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综合考虑病原体的敏感性、患者的个体特征和临床情况。
遵循合理使用、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注意剂量和疗程、个体化治疗、联合用药的准则、应用定义以及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发展等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减缓细菌抗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类别,但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以下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1.了解感染情况: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医生应该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感染的病原体、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
通过了解这些情况,医生才能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药物:不同的抗菌药物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杀菌作用,医生应该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为了确定细菌的敏感性,可以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如果没有时间进行这些试验,可以根据常见的感染细菌的敏感性模式来选择抗菌药物。
3.选择窄谱药物:窄谱抗菌药物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杀菌作用,选择窄谱药物可以减少对机体正常菌群的损害,同时减少对细菌的选择性压力,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剂量过高可能增加药物毒性。
同时,疗程过长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疗程过短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细菌。
5.合理使用联合治疗: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但联合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的敏感性进行,不适当的联合治疗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6.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医生应该在使用药物之前告知患者这些信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7.定期评估疗效: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期间,医生应该定期评估疗效,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疗效不佳,可能需要更换抗菌药物或调整剂量。
8.遵守科学的用药原则: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科学的用药原则,不应滥用抗菌药物。
同时,医生还应加强对患者和社会公众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宣传,提高大众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总论
人体
吸收
分布 不 代谢 良 排泄 反
吞噬 免疫
应
感染 致病
抗菌药物
耐药 抗菌作用
致病菌
抗菌药物、致病菌与机体的相互关系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感染性疾病概述
方法探讨
在开始治疗前首先应确定感染的存在,因为其他疾病如 肿瘤和自身免疫类疾病以及药物引起的临床表现和感染相 类似。如感染确实存在,还需明确感染部位,症状和体征 往往和感染的部位相关,可以帮助判断感染来自于何处, 一些特定的病理环节与特定的感染相关,抗生素治疗应直 接针对这些病原微生物,除此外,实验室检查如革兰氏染 色、药敏试验通常能帮助我们确定病原微生物,而药物的 PK/PD的参数、副作用、地区耐药性调查及经济因素则决 定最后对药物的选择,另外还需考虑的是宿主的因素、感 染的部位、药物的代谢途径等
另外宿主的免疫状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HIV阳性 患者或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 属、卡氏肺孢子、隐球菌等真菌为常见致病菌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总论
抗菌药物应用的必要性
许多病毒及自限性的细菌感染不能从抗菌药物 治疗中获益,反而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浪 费了有限的抗菌药物的资源,并为耐药性病原体 在患者及社区中繁殖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作 为医生在出具处方时应权衡抗菌药物应用的必要 性
霉素类和头孢二、三代耐药,
只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美洛培南)和四代头孢(吡肟)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保实际持较好的抗菌活性
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总论
一般原则
➢ 只有但大量证据表明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 有益时,方可使用。
➢ 一般来讲,选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应恰好 覆盖已知的或可能的致病菌
➢ 尽量使用一种抗菌药物,除非有证据表明 联合应用能增加疗效或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感染性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白细胞增高影响因素
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糖皮质激素的治疗都能引起白细 胞总数的升高,但中性粒细胞的分类可与之鉴别。 糖皮质激素可导致白细胞总数增加和糖耐量的异常,还 可引起一部分患者神智状态的变化,给感染的诊断造成困 难;虽然能引起一些与感染相似的表现,但其也有掩盖感 染的作用,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发生肠穿孔可导致腹 膜炎,而激素拮抗炎症的作用可减轻其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掩盖病情;另一个影响与神经系统手术相关,地塞米松是 常用来减轻炎症和消除炎性水肿的糖皮质激素,接受脑脊 膜肿瘤手术的患者在应用地塞米松时可不出现感染的症状, 当激素减量时才出现脑膜刺激征及CSF的改变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感染性疾病概述
确定感染的部位
无论判断的感染部位在哪,都应该及时抽取血培养以 判断菌血症是否存在,详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具体 部位,泌尿系是常见的院内感染,支持证据有少尿、腹痛、 尿检查异常等;肺部感染支持的证据有呼吸急促、痰液增 多、影像学改变及低氧血症等;静脉插管部位感染的证据 有围绕插管处的环形红斑、疼痛和脓性分泌物等;其他潜 在的感染灶包括腹部、盆腔、骨髓和神经系统等
抗菌药物总论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部位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窄谱青霉素 G+ 青霉素(G 苄星 V procain) 作用于G+,可被β–内酰胺酶灭活
➢ 在剂量相关、毒性最小的情况下抗菌药物 应足量使用,以确保疗效,并将选择性耐 药的风险降至最低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总论
抗菌药物的选择
➢ 当需要抗菌药物治疗时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 素考虑
➢ 药物的抗菌谱和安全性 ➢ 既往的临床治疗经验、价格因素及产生某些潜在
耐药菌和存在二重感染的危险性。 ➢ 上述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受疾病严重程度以及
抗菌药物总论
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球菌 MRCNS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RP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ESBL
Hale Waihona Puke 易产生Amp C酶的肠杆菌属、沙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雷菌、枸橼酸杆菌耐药更严重
产酸克雷伯菌,其他肠杆菌科菌
持续高产Amp C酶的菌株对青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感染性疾病概述
确定感染可能的病原菌
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不仅与感染的部位有关,而且 和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有关,例如细菌性肺CAP、HAP、 VAP及吸入性肺炎其致病菌是不一样的,而患者的年龄因 素也是影响致病菌流行的重要因素,例如新生儿的脑膜炎 通常由B族溶血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而这些细菌在 正常成年人却发病几率极低;COPD、酗酒患者、静脉药 瘾者也有特定的致病菌。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感染性疾病概述
发热
自身免疫性急病也可表现为发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和动脉炎等。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都可以有与感染相似 的发热,其他与发热相关的疾病包括结节病、慢性肝病和 家族性的地中海热。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和术后肺 不张都会出现体温升高,其他应排除的因素包括人为导致 的因素、药物热等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总论
耐药细菌的出现
早在1945年,青霉素的发现者Alexander Fleming在 他的诺贝尔奖演讲中就指出:“青霉素的过分销售将会引 起耐药”。此后,细菌耐药问题一直没得到重视,终于在 过去的十年里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耐药危机。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实际 应用基本原则
创伤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合理 实际应用基本原则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最为常见的疾病,涉
及到人体的各个器官,遍布临床各科,是目前我 国最常见的、导致社会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对 于这类疾病正确的诊断与治疗,不仅对患者的预 后至关重要,也对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有着 深远的意义,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细菌性感染最为 常见,抗菌药物的应用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最 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