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糖宝宝”不见了(溶解)
最新中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实用8篇)
最新中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实用8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1)观察教师实验: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化)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中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篇五活动目标:1、学习一一对应地将图形放入不同形状的图中。
2、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1、小兔手偶或玩具数个、粘图形用的板子人手一份。
2、“魔术箱”每桌一个,内装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粘贴在板子上,图形的数量要足够本桌幼儿每人拼摆出一座房子。
3、纸制小路,上面镂刻着不同大小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与纸制小路上镂刻的图形相应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1、从故事引入。
教师说:“我刚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
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小兔白白、灰灰、黄黄的房子被刮倒了,需要我们的帮助。
谁愿意帮小兔子们盖新房子呀?”边讲边出示小兔手偶或玩具。
2、当幼儿自告奋勇要为小兔盖房子时,教师说:“这里有'魔术箱',盖房子用的材料就在里面,小朋友可以从'魔术箱'里变出材料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摆放实验用具,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 空间进行操作。
观察区域
展示板
设置一个专门的观察区域,让孩子们能够 清楚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可以摆 放一些椅子或垫子,让孩子们坐着观察。
用于展示实验记录表和孩子们的实验成果 ,以便大家分享和交流。
03
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引起趣
老师拿出一杯清水和一些糖,问孩子 们“糖放到水里会怎样?”让孩子们 自由发言,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幼儿在家中的表现
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有延续对溶解现象的探索和兴趣,以及家长对幼儿在科学知识方面 的引导和帮助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
讲解糖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们介绍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糖是一种甜味物 质,可以溶解在水中等。
阐述实验原理
详细解释本次实验的原理,即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帮助幼儿们理解实验现象 。
演示法
教师演示
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展示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便幼儿们清晰地观察 到实验现象。
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 过科学活动可以引导他们探究事物的 本质和变化。
活动目标
探究糖溶解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和原理。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教案
目 录
•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设计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幼儿参与与互动 • 活动评价与反馈
中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完整版】
中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快乐探索》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课“糖怎么不见了”。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让他们了解溶解的概念,并认识溶质和溶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区分溶质和溶剂。
2. 教学重点: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糖、水、勺子、杯子、搅拌棒、实验记录表、挂图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糖、水、勺子、杯子、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颗糖,引导幼儿观察糖的外观、颜色、味道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将糖放入杯中,加入水,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教师讲解溶解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溶质(糖)和溶剂(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实验记录。
4. 小结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糖溶解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糖怎么不见了2. 内容:(1)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2)溶解的概念(3)溶质和溶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下来。
(2)尝试用其他物质进行溶解实验,如糖、咖啡、奶粉等。
2. 答案:(1)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慢慢消失,水变咸。
(2)其他物质溶解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现象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使他们对溶解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实验活动,让幼儿在家里尝试其他物质的溶解实验。
(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洗洁精、洗衣粉等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质变化》,详细内容围绕“糖不见了”这一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探索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知道溶解是物质的一种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原因。
重点: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糖、水、杯子、勺子、搅拌棒、实验桌、计时器等。
学具:每组一套糖、水、杯子、勺子、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杯糖水,邀请幼儿品尝,引发幼儿兴趣,讨论糖水是如何制成的。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糖是如何“不见”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物质是否也能溶解在水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糖不见了2. 内容:a. 溶解的概念b. 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c. 溶解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其他物质的溶解实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溶解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糖不见了”实验。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探索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过程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思考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及其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过程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糖、水、杯子、勺子、实验记录表、画笔。
2. 学具:每组一套糖、水、杯子、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糖,询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糖可以吃,还可以用来做实验哦!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糖不见了。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并演示:a. 将糖放入杯子中。
b. 倒入水,观察糖的变化。
c. 用勺子搅拌,观察糖是否溶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糖为什么不见了。
5. 解释溶解现象(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解释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糖不见了》2. 板书内容:a. 实验步骤:糖 + 水→ 糖水b. 溶解现象:糖不见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的实验,并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溶解实验。
2. 答案:观察其他物品在水中是否溶解,记录实验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糖溶解的速度较慢,需要教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a. 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物品进行溶解实验,观察结果。
b. 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品能溶解,有的物品不能溶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学设计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发现糖不见了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兴趣。
3. 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糖、水、杯子、搅拌棒、观察盘、毛巾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演示实验:教师向幼儿演示糖不见了的实验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3. 操作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讨论。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内布置相关的科学实验角,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
3. 区域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相关的科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实验结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搜集幼儿在讨论交流中的发言,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以改进今后的教学活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糖不见了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 操作法: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八、教学内容1. 糖不见了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幼儿园中班益智区科学实验《糖不见了》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益智区科学实验《糖不见了》教案及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1.泡好的糖水。
2.次性塑料杯,碗,勺子,吸管,水,米,糖,沙子,抹布。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神奇的水,请小朋反先尝一尝,说一说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甜的) 为什么? (个别幼儿回答)师: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
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 (个别幼儿回答)师:哦,小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
2.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
(1)师: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 (幼儿回答)--沉在水底(2)师:哦,糖在水里,接下来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幼儿回答:不见了。
(3)师:哦,糖它躲到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重复一遍)3.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1)师: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 -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 (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2)师:小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水里了。
4.认识实验材料并猜想。
【活动过程】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东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了不少小问题,如操作时提醒幼儿看好杯子,注意力要集中。
口语.上也要注意,在幼儿知道了那是溶解的现象时,教师在后面的讲解时就要用上溶解一词。
整个过程的课堂气氛还是比较好的。
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
另外,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是选择语言发展好、能力强的幼儿回答问题,很少请到那些胆小、怯懦,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糖、水、杯子、搅拌棒、勺子、观察记录表。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光线充足。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材料,引导幼儿说出糖、水、杯子等物品的名称。
2. 探索过程:a) 请幼儿将糖放入杯子中,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b) 引导幼儿用搅拌棒搅拌杯子中的糖水,观察糖水颜色的变化。
c) 请幼儿用勺子品尝糖水,感受糖水的甜味。
四、活动延伸1.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 开展科学小实验,如探究不同温度下糖的溶解速度,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4. 听取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活动步骤1. 准备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和步骤,引导幼儿观察糖、水、杯子等物品。
2. 实验操作:a) 每个幼儿分到一份糖、一杯水和一个杯子,按照教师指导进行实验。
b) 幼儿将糖放入杯子中,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c) 幼儿用搅拌棒搅拌杯子中的糖水,观察糖水颜色的变化。
d) 幼儿用勺子品尝糖水,感受糖水的甜味。
3. 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幼儿误食或受伤。
2. 注意观察幼儿的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八、活动反思与建议1.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附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观察并理解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糖、水、透明杯子、搅拌棒、滤纸。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a.教师出示一颗糖,引导幼儿观察糖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b.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糖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吗?”2.实验观察a.教师将糖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糖的变化。
b.教师用搅拌棒搅拌水,让幼儿观察糖逐渐消失的现象。
c.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3.分组实验a.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糖、水、透明杯子和搅拌棒。
b.教师示范实验步骤,引导幼儿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c.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实验记录a.教师引导幼儿用画图或符号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b.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实验记录,展示在黑板上。
b.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c.教师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3.在分组实验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意识,但也有部分幼儿在合作方面有待提高。
4.实验记录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用更准确的符号和语言进行记录,以便更好地呈现实验过程和结果。
6.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关注幼儿的参与度,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8.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糖怎么不见了”。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探索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理解溶解现象。
2. 学会观察和描述糖溶解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难点:理解溶解现象,用语言描述溶解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糖、水、杯子、勺子、搅拌棒、实验桌、投影仪。
学具:每组一份糖、水、杯子、勺子、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糖的故事,引起幼儿对糖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向幼儿展示糖、水、杯子等实验材料。
(2)提出问题:“糖怎么不见了?”(3)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请他们预测糖在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3. 动手实验(10分钟)(1)教师示范将糖加入水中,并用搅拌棒搅拌。
(2)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溶解过程。
4.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糖溶解的过程。
(1)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糖溶解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糖怎么不见了?2. 实验材料:糖、水、杯子、勺子、搅拌棒3. 溶解过程:观察、思考、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人在水中溶解糖的过程。
2. 答案:描述家人溶解糖的过程,如:“妈妈把糖放在水里,用勺子搅拌,糖不见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其他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如盐、咖啡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溶解现象,如冰块在饮料中溶解等。
3. 讲述更多关于溶解的科学故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5. 动手实验的步骤与指导6.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认知目标:幼儿能够知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理解溶解这一科学现象,这是基础知识的掌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兴趣。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糖、水、杯子、搅拌棒、观察记录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活动的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演示实验:教师向幼儿演示糖溶解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3. 幼儿操作:幼儿按照老师的指导,自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糖溶解的过程。
4. 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让幼儿互相交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操作,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环境中创设科学实验角,供幼儿随时进行科学探索。
3. 科学课程: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继续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如探索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
五、活动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交流评价:教师通过听取幼儿的分享,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家园反馈: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安全事项:在活动中,教师应确保幼儿远离热源,避免烫伤;教育幼儿不要将糖和水放入口中,以防意外。
2. 环境布置:教师应确保活动场地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摔倒或受伤。
3. 实验操作:教师应指导幼儿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如搅拌、观察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2. 课件:实验演示动画、实验操作步骤图等3. 实物:糖、水、杯子、搅拌棒等4. 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的实验观察结果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糖溶解的过程。
2. 操作实践法: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糖、水、杯子、搅拌棒、面包、果汁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合幼儿操作的桌椅。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糖溶解的现象。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演示实验:教师向幼儿演示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3. 幼儿操作: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杯子、糖、水和搅拌棒,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4. 分享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5. 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糖在其他液体(如果汁、牛奶)中的溶解情况,让幼儿进行实验观察。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如盐在菜汤中的溶解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的科学角,让幼儿自主探索。
3. 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本次活动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等。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其他意外。
3.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分享交流环节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评价幼儿在拓展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简化实验步骤,注重操作体验。
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现象。
3.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九、活动反思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反思活动的组织流程,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糖不见了”。
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操作,探索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理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理解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方法,探究糖溶解的过程。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难点:理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以及糖溶解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糖、水、杯子、勺子、实验器材。
学具:每组一份糖、水、杯子、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杯糖水,请幼儿品尝,引导幼儿关注糖水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讲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操作,将糖放入水中,观察糖溶解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盐水的制作、糖在咖啡中的溶解等。
六、板书设计1. 糖不见了2. 溶质:糖溶剂:水3. 观察记录:糖溶解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糖、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下来。
答案:观察记录表,包括物质名称、溶解过程、观察到的现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溶解现象,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幼儿对溶质与溶剂概念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学具的准备与幼儿分组操作。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中溶质与溶剂概念的理解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在讲解溶质时,可以用糖作为例子,强调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在讲解溶剂时,以水为例,强调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幼儿园中班科学《糖去哪儿了》教案和反思糖的溶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糖去哪儿了》教案和反思糖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
2.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糖溶解的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糖溶解的过程。
2.糖溶解的观察与记录。
3.糖溶解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糖溶解的过程,记录糖溶解的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糖溶解的科学原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糖的形状和颜色。
2.提问:你们知道糖是什么味道的吗?(二)实验准备1.准备材料:糖、水、杯子、搅拌棒。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实验材料。
(三)实验操作1.讲解实验步骤:a.将糖放入杯子中。
b.加入适量的水。
c.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糖溶解的过程。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糖溶解的现象。
(四)实验分享1.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五)糖溶解的科学原理1.讲解糖溶解的科学原理。
2.引导幼儿理解:糖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使糖逐渐消失。
1.请幼儿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到了糖溶解的过程,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记录认真。
但在实验分享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实验准备:在实验前,要充分准备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3.语言表达:在实验分享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4.科学原理:在讲解糖溶解的科学原理时,教师要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能够理解。
5.活动延伸:在课后,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相关延伸活动,如制作糖水、观察其他物质的溶解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糖溶解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糖、水、杯子、搅拌棒、勺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思考糖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
2. 实验操作:a. 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将糖放入水中,并搅拌均匀。
b. 邀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将糖放入水中,观察糖的溶解过程。
c. 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消失的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交流分享: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b. 引导幼儿讨论糖为什么会消失,糖去哪里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如洗碗时的泡沫等。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的自然角放置一些植物,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生命的奇妙。
3. 科学游戏:设计一个关于溶解的亲子科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关注幼儿在交流分享环节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评估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误食糖或水源。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整理实验材料,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活动难点1. 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2. 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八、活动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如何将糖放入水中,并搅拌均匀。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学设计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学设计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糖不见了”。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探究糖为什么会“不见”,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重点: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培养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糖、水、杯子、勺子、搅拌棒、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糖和水的杯子,邀请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糖溶解为例,讲解溶解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5. 拓展活动(5分钟)教师出示其他物质(如盐、咖啡等),引导幼儿猜测它们在水中是否会溶解。
六、板书设计1. 糖不见了2. 内容:溶解:物质从固态变成均匀分布在水中的过程。
糖溶解实验: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物质(如盐、糖、咖啡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初步理解溶解的概念。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其他有趣的溶解现象,如洗发水、沐浴露等,并与家长分享。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例题讲解中溶解概念的解释清晰度。
3. 随堂练习中幼儿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4. 拓展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和思考引导。
2023年糖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2023年糖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糖不见了”的实验活动。
通过活动让幼儿观察并探索溶解现象,理解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糖溶解的概念。
重点:观察并描述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糖、水、杯子)、搅拌棒、计时器。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杯装有糖的杯子,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糖是如何消失的吗?”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糖溶解的概念,并告诉幼儿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15分钟)幼儿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用画笔记录实验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实验材料:糖、水、杯子2. 实验步骤:将糖放入水中,搅拌,观察糖溶解的过程3. 实验现象:糖不见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常见的物品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在水中溶解,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并与家长分享实验结果。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验操作环节的安全与指导3.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本节课来说,理解糖溶解的概念是难点,观察并描述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是重点。
2023年糖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2023年糖不见了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糖不见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让幼儿了解溶解这一科学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糖、水、勺子、碗、杯子、实验操作台、投影仪等。
学具:每组一份糖、水、勺子、碗、杯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小白兔请小熊吃糖,小熊把糖放在水里,糖不见了,小熊找不到糖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小熊吗?提出问题:糖为什么会不见呢?它去哪里了?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糖在水中溶解的原理。
演示实验:将糖放入水中,搅拌至糖溶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引导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分享观察结果。
讨论糖为什么会溶解在水中,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
5. 拓展延伸(5分钟)提问: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溶解在水中?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糖不见了》2. 内容:溶解的概念糖溶解在水中观察糖溶解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常见的物品,哪些可以溶解在水中?2. 答案:盐、糖、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发生意外。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溶解现象,如洗发水、洗手液等,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2024年中班科学精彩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完整版】
2024年中班科学精彩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糖怎么不见了”。
通过让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溶解现象,探索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了解溶解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掌握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糖、水、勺子、杯子、搅拌棒、实验桌、计时器。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糖和水的杯子,提问:“大家猜一猜,我把糖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糖溶解后的变化。
3. 动手操作(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糖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糖溶解的过程。
同时,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溶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糖怎么不见了2. 内容:实验材料:糖、水、勺子、杯子、搅拌棒实验步骤:1. 放糖;2. 倒水;3. 搅拌;4. 观察实验现象:糖溶解在水中,不见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糖溶解现象请幼儿在家中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 答案:观察到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如下:1. 糖放入水中,慢慢消失;2. 搅拌后,糖更快地溶解;3. 溶解后的水变得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如盐、咖啡等;讨论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糖水、盐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活动题目:“糖宝宝”不见了二、活动目标:通过实验活动,感知糖和肥皂溶解得快慢与它们的体积和状态有关。
三、适用对象: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玻璃杯、一次性汤匙、不同形状的糖(粉状白糖、方糖、冰糖)、肥皂两块(大小相同)、盐、温水、冷水等。
五、活动过程:1、瓶里装有同样重量的白糖、方糖、冰糖。
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糖分别放人盛有同样多冷水的杯子里,哪种糖溶解得快。
2、幼儿讨论。
(1)白糖溶解得最快。
(2)方糖第二。
(3)冰糖最慢。
3、做一做。
(1)将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分别放人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哪一杯里的冰糖溶解得快?①在热水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②水是黄色的。
(2)两块大小一样的肥皂宝宝,将其中的一块切碎;然后分别放入水温相同、水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哪个杯里的肥皂溶解得快?①切碎后的肥皂溶解得快些。
②整块的肥皂溶解得慢。
(3)将两勺盐宝宝同时放入水温相同的两个杯里,其中一杯用小勺搅拌,哪个杯里的盐宝宝溶解得快?①用小勺搅拌溶解得特别快。
②不搅拌的盐溶解得慢。
4、说一说,怎样使“宝宝"在水中溶解得快。
(1)提高水温。
“宝宝”溶解得很快,但不如温水加搅拌的方法快。
(2)实验前把东西弄成碎块。
(3)东西放入水中时,不停地搅拌。
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让幼儿讨论,哪些物品在水中容易溶解。
2.提供切碎物品的刀不应太锋利,教师应正确引导握刀方法,以免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