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6 第五讲 传统中国人的伦常
中国文化 6 第五讲 传统中国人的伦常
朋友间最要紧的是信义
《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 《论语· 颜渊》:‚民无信 不立。‛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将军 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 韩愈《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 ‚君在家,行孝友,待宾客朋友有信 义。‛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没有人愿和他交 朋友,所以子夏说要‚与朋友交,言 而有信‛(《论语· 学而》)。
三、夫妇有别
夫妇有别,是指夫义妇顺,夫妻 之间挚爱而又内外职责有别。夫 之象为天,妇之象为地;男主外, 女主内;夫妇在家庭中承担着不 同的责任。夫妇关系以“义”为 标准,也是一种双向性要求。 《诗经· 小雅· 常棣》:‚妻子好 合,如鼓瑟琴。‛ 司马光《家范•夫妇》 :‚夫妇 以义事,义绝而离之。‛ 《颜氏家训•治家》:‚夫不义, 则妇不顺矣。‛
《论语· 颜渊》:‚齐景 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 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朱子家训》:‚伦常乖 舛,立见消亡。家门和顺, 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一、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是指父慈子孝:做父母的,要慈爱子 女;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父子是天伦,天 然的。‚父子有亲‛是五伦的核心。
父慈
夫义
夫义,即要求丈夫要成为一家之主,不 仅提供衣食养家,还要以身作则,端正 自己的言行举止,上要孝顺父母,下要 亲近孩子,中要对妻子有情有义,反对 作丈夫的粗暴对待妻子和见色忘义。 《晏子春秋》:‚无宇曰:‘位为中卿, 田七十万,何以老妻为?’(晏子)对 曰: ‘婴闻之,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 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 伦,谓之逆道。婴可以有淫乱之行,不 顾于伦,逆古之道乎?’‛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二、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尊重长辈是恪守的道德原则。
当与长辈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并示以尊重和关怀。
三、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注重礼仪。
在用餐时,应注意以下礼仪:1. 尊重主人:在进餐前,应向主人致以问安,并等待主人示意开始进食。
2. 使用筷子:在用餐时,应使用筷子,并避免将筷子直插食品或碗中。
3. 谦让他人:应注意礼貌和谦让,在用餐时不应抢夺食物。
四、社交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交礼仪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社交礼仪的常识:1. 问候礼仪:见面时应示以礼貌的问候,如问好、打招呼等。
2. 尊称礼仪:与陌生人或年长者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来表示尊重。
3. 长辈礼仪:与长辈交流时,应注意尊重和关怀,并避免过分亲昵的行为。
五、节日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俗和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日俗:1. 春节:家庭聚会、贴福字、放鞭炮等。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3.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六、穿着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穿着礼仪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
以下是一些穿着礼仪的常识:1. 正装礼仪:参加正式场合时应着正装,如西式礼服或传统汉服。
2. 色彩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哀悼,应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色彩。
七、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是交流和聚会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宴会礼仪的常识:1. 座次安排:主人会根据身份和尊卑安排座次,客人应按照安排就座。
2. 礼物赠送:参加宴会时可以赠送一些礼物,如鲜花、茶叶等,表达谢意和祝福。
八、结语以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一些常识,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伦理:【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年龄称谓】〖襁褓〗婴儿、〖孩提〗2~3岁的儿童、〖髫年〗7岁女孩、〖韶年〗7岁男孩、〖黄口〗10岁以下的儿童、〖总角•垂髫〗幼年儿童、〖舞勺之年〗13~15岁的少年、〖舞象之年〗15~20岁的少年、〖金钗之年〗12岁女子、〖豆蔻年华〗13岁女子、〖及笄之年〗15岁女子、〖碧玉年华〗16岁女子、〖桃李年华〗20岁女子、〖花信年华〗24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弱冠〗20岁男子、〖而立之年〗30岁男子、〖不惑之年〗40岁男子、〖知命之年〗50岁男子、〖花甲之年〗60岁男子、〖古稀之年〗70岁男子、〖杖朝之年〗80岁男子、〖耄耋之年〗80~90岁男子、〖期颐之年〗100岁男子文史:【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相声八德】李德钖、玉德隆、焦德海、张德全、周德山、马德禄、刘德治、李德祥【昭陵六骏】什伐赤、青骓、特勤骠、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八个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十三辙】言前、人辰、中东、江阳、由求、么条、姑苏、梭波、乜斜、发花、怀来、一七、灰堆【国画十八描】[1]、高古游丝描〖顾恺之〗、[2]、琴弦描、[3]、铁线描、[4]、行云流水描、[5]、马蝗描〖马和之〗、[6]、钉头鼠尾描、[7]、混描、[8]、撅头丁描〖马远、夏圭〗、[9]、曹衣描〖曹仲达、曹不兴〗、[10]、折芦描〖梁楷〗、[11]、橄榄描〖颜辉〗、[12]、枣核描、[13]、柳叶描〖吴道子〗、[14]、竹叶描、[15]、战笔水纹描、[16]、减笔描〖马远、梁楷〗、[17]、柴笔描、[18]、蚯蚓描【古代十大曲】苏小小《蝶恋花》、邓千江《望海潮》、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摸鱼儿》、晏几道《鹧鸪天》、柳永《雨霖铃》、吴激《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伯坚《石洲慢》、张先《天仙子》【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教】儒教、道教、佛教【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礼仪一、传统礼仪的定义与内涵1.礼仪的起源与发展2.传统礼仪的分类a.交际礼仪b.宴会礼仪c.婚丧嫁娶礼仪d.祭祀礼仪e.官场礼仪3.传统礼仪的作用与意义二、传统礼仪的主要内容1.交际礼仪a.称呼与寒暄b.赠礼与受礼2.宴会礼仪a.座次安排b.饮食礼仪c.酒宴上的礼节3.婚丧嫁娶礼仪a.求婚与订婚b.婚礼流程c.丧礼程序d.嫁娶礼仪中的禁忌4.祭祀礼仪a.祭祀的种类b.祭祀的程序与仪式c.祭祀的用品与禁忌5.官场礼仪a.官员之间的礼节b.官员与百姓的礼节c.官员的服饰与仪态三、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变迁1.古代礼仪的传承2.近现代礼仪的变革3.当代礼仪的发展与传承四、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1.传统礼仪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2.传统礼仪在社交场合的应用3.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五、传统礼仪的教育与传承1.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2.学校教育的责任与方法3.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手段六、传统礼仪的保护与弘扬1.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引导2.社会组织与活动的推动3.媒体宣传与推广七、传统礼仪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传统礼仪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2.传统礼仪与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关联3.传统礼仪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八、传统礼仪的国际交流与影响1.中国传统礼仪在国际上的传播2.国际交流中的礼仪互鉴3.中国传统礼仪对国际礼仪的影响九、传统礼仪的未来发展展望1.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融合2.传统礼仪的创新与发展3.传统礼仪在未来的地位与作用4.传统礼仪的重要性5.传统礼仪的传承与弘扬6.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传统礼仪的传承者与弘扬者习题及方法:1.以下哪项不是传统礼仪的分类?A. 交际礼仪B. 宴会礼仪C. 科举礼仪D. 婚丧嫁娶礼仪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中传统礼仪的分类,可知选项C不属于传统礼仪的分类,故答案为C。
2.在传统礼仪中,座次安排属于哪种礼仪?A. 交际礼仪B. 宴会礼仪C. 祭祀礼仪D. 官场礼仪解题方法:根据知识点中宴会礼仪的内容,可知座次安排属于宴会礼仪,故答案为B。
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
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中国民众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政治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客观政治过程的观念意识,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所包容的各种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政治共识、政治理想、政治作风和政治价值观等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和遵循。
但在实际上,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的政治文化一直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主体,至今仍有着深厚的影响.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有“人治”思想“德治”思想、君主本位思想和权力本位思想。
1,“人治”、“德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主流是“人治”和“德治”为主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大力倡导贵族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他们认为政治的好坏主要取决与统治者,这就造就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最高愿望就是盼望出现好皇帝、清官。
而且这种情节在中国民众的心中积淀很深,它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只能作为统治的辅助手段而不具备现代法治的原因。
2,君主本位即王权本位思想王权主义的主要内涵是王权至上和王权崇拜,王权主义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决定着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质,制约着其他价值构成,并通过多种社会化渠道,对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选择施以强烈的影响。
所谓王权主义,其具体内容有:君主能参天地,是调节人与自然的中枢,君主体现着自然与社会的必然性,把握着必然之理,君主是政治治乱的枢机和决定力量,君主拥有全国一切的最高所有权,君主是认识的最高裁决者。
君主专制在中国源远流长,它的特点集中表现为集权制,国家权力为君主所有,由君主总揽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军事等大权,君主对臣下和民众享有生杀予夺得权力,伴随着政治专制体制,必然以言代行、权大于法,君主专制下的权利结构也决定了人们的相互关系,唯上、崇上意识的突出,形成了“官贵民轻”现象,培植了等级森严的官本位制和特权制。
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
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而中国传统礼仪是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礼仪从古至今一直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中,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下面就为你介绍中国传统礼仪的历史渊源、基本原则以及常见的礼仪习俗。
一、中国传统礼仪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礼仪可以追溯至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随着历史的演进,礼仪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礼仪,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介和道德准则。
尊重长辈、守规矩、团结友爱等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核心价值,这种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二、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原则中国传统礼仪有许多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代表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礼仪原则:1. 尊敬长辈: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长辈的地位,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在家庭中,年幼者要尊重年长者,并遵守尊重长辈的行为规范。
2. 注重礼节:中国人讲究礼仪,注重行为举止上的得体和规矩。
比如,见面时要主动问候、微笑和握手;用餐时要注意用筷子的正确方法等。
3. 和谐合作:中国传统礼仪强调团队合作和和谐相处。
中国人重视家庭、亲属和社会的团结,对待他人要友好、宽容和体谅。
4. 重视传统:中国传统礼仪注重承继和传承,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价值的传递。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传统礼仪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三、常见的传统礼仪习俗中国传统礼仪习俗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统礼仪习俗。
1. 敬茶:在中国的婚礼上,新人要敬茶给双方父母表示敬意和感谢。
这是一种尊重长辈的方式,也是表达家族和睦团结的象征。
2. 红包:在中国,红包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在特定的场合,如过年、结婚等,人们会把钱装在红包里送给亲友表示祝福。
这是一种传统的祝福方式,也是一种关心和鼓励。
3.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礼仪习俗。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礼仪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的存在可以使社会秩序保持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原则、重要场合的礼仪规范以及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一、礼仪的基本原则中国传统礼仪注重尊老爱幼、摒弃独断专行的个人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基本的准则。
长辈的话语、决策和意见应该受到尊重,并且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考虑对方的感受,保持和谐与友善的态度。
二、重要场合的礼仪规范在中国传统礼仪中,一些特殊场合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这些礼仪规范旨在体现人们对于场合的重视和对他人的尊重。
1. 宴席礼仪在宴席上,座次的安排非常重要。
通常,主人坐于宴席的正中央,其他人员依据身份或资历确定座位。
进餐时,要注意使用餐具的正确方式,不发出嘈杂声音,尽量保持安静。
同时,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言辞谦和、得体,不得过于亲昵或冒犯。
2. 拜访礼仪在拜访他人的时候,应提前告知对方,以示尊重。
进入对方家中,要注意脱鞋换拖鞋以及遵循一些特定的进出方式。
与主人寒暄时,要以和气、轻松的态度进行交流,并且不要直接询问个人隐私。
3. 婚礼礼仪婚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仪式。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礼服,进行拜堂、行喜之类的仪式。
在参加婚宴时,要遵守座次、注意用餐礼仪,并且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三、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礼仪逐渐融入现代社会,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增强社会凝聚力中国传统礼仪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善,能够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人们通过尊重、体贴和关心他人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传承文化遗产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遵守礼仪,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礼仪,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思想及政治制度的影响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 .137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思想的影响现代管理本着以人为中心,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人类传统文化的反思。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面向全球性文化空间的中国管理理论作指导。
为更好、更快、更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解决现有矛盾是重中之重,就必须看清自身的优势以便进行充分的融合,互补(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阻碍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华也有很多地方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认清并解决了这类问题,必然对我们的发展大有好处:1、中国传统的人伦关系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阻碍中国传统的人伦关系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附庸性,许多传统的德治往往具有等级社会的烙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道德体系上说已经过时,但就其思想资源来说,它又有许多可供选择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因此,建立适合现代社会的新的道德体系,显得颇有必要。
2、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阻碍在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下,组织的领导者更为排拆的是以个体本位的现代管理思维,而更喜欢的是传统以维护领导权威的集体主义的管理思维。
除了外部推动和生存压力外,他们不希望走出权威的庇护。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对组织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阻碍,有害而无利。
3、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阻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中既有精华,亦有糟粕;它既是我们实行现代管理的重要基础,又有相当一部分观念、方式与现代管理相冲突,其中以“大一统思想”、“小农平均思想”、“封闭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最深。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论实施的补充与推动现代管理日益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人为中心,实施“人本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组织目标的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思想起着补充和推动作用:第一、科学地理解和认识人。
传统文化知识点——第五讲:生活习俗大礼仪_1.doc
传统文化知识点——第五讲:生活习俗大礼仪传统文化知识点——第五讲:生活习俗大礼仪--古代五礼各位家长们、同学们,大家好!接下来就进入传统文化的第五讲:生活习俗大礼仪--古代五礼《论语》中说到:“不学礼,无以立。
”我们常常说,要想做好事儿,先要学做人。
不学礼,无以立,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讲文明、重礼仪,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那么礼仪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追根溯源,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
《周礼》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五礼吉礼吉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一是神,这是指人们想象中的存在于自然界的神。
二是鬼,所谓的鬼,也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人死后的阴魂。
祭祀神灵,是要显出自己的诚意的,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
《左传》里《曹刿论战》中说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和玉帛就是典型的祭品。
凶礼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凶礼下又细分为好几种礼仪。
1、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
有种说法人死后下葬是不可以穿皮毛的,不然转世为动物。
2、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3、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4、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5、禬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礼仪文化。
以下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些特点:
1. 尊重长辈: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年轻人应该向年长者行礼,称呼他们为“父母”、“叔叔”、“阿姨”等,以示尊敬。
2. 礼貌用语:中国人非常重视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请”等。
使用正确的称谓和礼貌用语是展示尊重的一种方式。
3. 鞠躬:鞠躬是中国人向对方表示尊敬和谦卑的一种方式。
鞠躬的深浅和次数取决于对方的地位和关系。
4. 宴会礼仪:在中国,宴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场合。
在宴会上,主人通常会为客人提供丰盛的饭菜,并要求客人按照一定的礼仪顺序享用食物。
5. 红包:红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礼物形式。
在特定的节日和场合,人们会将钱放入红包中,并送给亲朋好友作为祝福和表达感谢的方式。
6. 打招呼:中国人在见面时通常会握手,并说一句问候的话语。
握手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强烈或过于轻柔。
7. 饮茶:茶文化在中国非常重要。
在正式的茶道仪式中,人们会用
特定的方式沏茶、品茶,并展示对茶叶的敬重和欣赏。
8. 礼仪服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服饰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婚礼、庆典等场合,人们会穿着传统的礼服,以展示庄重和尊重。
这些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些特点,它们反映了中国人对尊重、谦逊和亲和力的重视。
这些礼仪传统在中国社会中仍然非常重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课件(第五讲)
五常
仁、义、礼、智、信,代表了人际关系和道德准则。 五常的含义和作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祭祖文化
祭祀起源和渊源
了解祭祖传统的起源和渊源,它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传 统之一。
祭祀的形式
探索中国祭祀的形式,包括祭祀文物和祭祀习俗。
祭祀的意义和作用
1 传承文化
祭祀让人缅怀历史,传承古老的文化和传统。
2 凝聚力和归属感
祭祀活动增进家庭和族群的凝聚力,使人们产生归属感。
结语
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我们应该对民俗文化进行更多地学 习和传承,以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俗课件(第五讲)
介绍中国民俗文化的五行五常思想和祭祖文化。探索五行和五常的含义,以 及祭祖的起源、形式和意义。
概述
1 五行五常思想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相克相生关系和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解释。
2 祭祖文化
祭祀起源和渊源,中国祭祀的形式,包括祭祀文物和祭祀习俗。
五行五常思想
五行
金、木、水、火、土代表了不同的元素和属性,其 相克相生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抱火哥
• 今年1月3日,武昌区铁机路一茶餐厅发生火灾,起火源为3 个正在冒火的煤气罐。紧急关头,他冒着爆炸的危险,抱 起着火的煤气罐就冲出火场。谁也不知道,它是否会爆炸 !网友说他是拿命在赌,他却说:“因为我是消防兵!” 。家里除了妹妹,却没人知道他是抱火哥,隐瞒是怕家人
担心。他说,消防员不苦是假,但很有成就感,因为总在 救人。
诚信老爹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
• 农夫与蛇的故事 • 中山狼 • 2012年7月3日晚,27岁的邓锦杰为了营救溺水的一家三口,奋不顾身跳入 河中救人。不幸的是,因体力不支他被湍急的河水吞噬。而让人心寒 的是,当邓锦杰遇险生死不明时,被救的一家三口不但没积极施救, 也没留下来关注事情的进展,而是漠然地选择了驱车离开……旁边的 人拦住车说“还有人没出来”,被救的却说了一句丧尽天良的话“关 我什么事” • 彭宇案
十、勇毅力行
• 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其中仁是核心,知所以知仁,勇所以行仁 • 孟子把勇分为三种①凭力气的血气之勇 ②凭意志的意气之勇 ③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 • “毅”即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循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 • 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 • “毅”的美德的突出体现是养气守节,固守高尚的情操
实质: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特点:
强调真、美、善统一,以善为核心
•确定人的地位建立秩序的三要求:
尊卑、长幼、德行“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 ,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孟子•公孙丑下》)
• 宋明理学 :以承续儒家道统为帜志,充分吸收了佛教与道教思 想的营养,建立起以儒家为主体,充分吸收其他各家的积极因 素的思想体系。又称 “新儒学”。 • 程朱理学:奠基于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集大成于朱熹。 • 陆王心学:创始于明代陆九渊,完成于王守仁。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一、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半封闭的大陆型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与这个系统相适应,孕育了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不仅在观念的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久远的影响,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传统社会心理和人们的行为规范。
如: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知命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几乎到了有一种伦理关系在其中的地步:人,出于自然,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朋友,其精神(“气”)可以与天地相通。
因此可以说,人的德出自于自然天地,人与天地自然可以“合其德”。
“天地有德”1.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体系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体系。
与之相联系,血亲意识,即所谓“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的观念构成社会意识的轴心,而且其形态在后来的发展中日益精密化。
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其士人的加工,宗法体系下的血亲意识有的转化为法律条文(如不孝成为犯罪的“首恶”),更主要的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不仅如同世界诸多民族一样纵向区分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长幼序等横向方面也有极严格的规定。
如英语中uncle和aunt的汉语对应词,竟有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等五种之多。
与此相联系,中国人往往怀有浓烈的“孝亲”情感。
这种情感不仅表现为对死去先祖的隆重祭奠,更表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绝对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
中华文化礼仪
中华文化礼仪
中华文化礼仪是指中华民族在社交、婚嫁、祭祀、宴会等各种场合中遵循的礼仪规范和传统习俗。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在中华文化礼仪中,重视各种仪式的正式性和庄重性。
例如,婚礼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仪式,要求新娘新郎以及参加婚礼的亲友们要穿着整齐,注重场合的庄重和热闹的融合。
在祭祀方面,中华文化强调对祖先的尊重,要求在祭祀活动中穿着端庄,动作肃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在社交场合中,中华文化注重面子和尊重的概念。
人们在交流中相互尊敬,注重保持面子和尊重他人的面子。
在宴会的礼仪中,人们要注意座次的讲究,尊重年长的人们,优先为他们提供服务。
同时,人们在进食时要保持礼貌,咀嚼细致,不发出嘈杂的声音。
中华文化礼仪还强调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
在接待客人时,人们要主动热情地问候和迎接客人,并给予他们高度的尊重和礼遇。
在客人离开时,要主动送别,表示对客人的感谢和敬意。
总的来说,中华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社会秩序、道德伦理、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等方面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汇总中国传统习俗礼仪
中华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致可以用这三句话来概括。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大全,供您参考!
《礼记·玉藻》中的传统礼仪
敬茶礼仪:茶水只沏八分满
喝茶的礼仪故事及流程
喝茶礼仪:奉茶之礼
家庭礼仪文化
道教礼仪大全
礼仪常识: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家庭与家庭礼仪
礼仪常识:论礼貌
中国古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礼乐文明
中国传统礼仪:“东道主”的由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一词的由来
民族传统:悠远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何为九族
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称呼的由来
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
中国古代饮茶文化的变迁
中国传统礼仪:月饼文化
端午节传统文化
端午节传统文化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底蕴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
端午节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就是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古老的传统之一,据说它起源于古代楚国的屈原,大约是在公元前278年,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举世闻名的文化活动。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竞技运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聚在江河湖泊边,载歌载舞,一起划龙舟,以示纪念屈原和迎接夏季的到来。
端午节还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传说屈原投江自尽后,当地百姓纷纷投食米果和米粽到江中,以免鱼虾咬食屈原之尸。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开始在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红豆、蜜枣等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口感香甜,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
端午节还有系艾草、挂菖蒲等风俗。
人们在端午节会用艾草制成香囊系在腕间,以驱邪避疫,挂菖蒲则是为了驱邪祈福。
这些风俗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但仍然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文化意义。
总的来说,端午节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系艾草、挂菖蒲等传统习俗,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端午节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进文化自信,也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发展。
希望端午节传统文化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让这份文化遗产在世代传承中绽放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左传· 文公十五年》:兄弟要 ‚救乏、贺善、吊灾、祭敬、 丧哀,情虽不同,毋绝其爱。‛ 反对和谴责兄长‚失恩于 弟‛,弟幼‚失敬于兄‛。 《论语· 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 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颜氏家训》:‚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 之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 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 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 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 君如寇仇。‛
《荀子•王制》:‚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 《孟子· 离娄》:‚欲为君尽君 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 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 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 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 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 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 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 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 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五、朋友有信
朋友有信,是指朋友 之间交往要有信义, 以此来建立、巩固和 发展朋友关系。友情 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 亲密情感。友情是人 生活的目的,而不是 手段,获得友谊是人 生一大幸事,是人生 不可或缺的一大内容。
《论语· 学而》:‚子 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论语· 季氏》 : ‚益者三乐,乐节礼 乐,乐道人之善,乐 多贤友,益矣。‛
《论语· 为政》:‚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 里仁》:‚子曰:父母 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
子路百里负米
不孝
《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 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纵)耳目之欲,以为父 母戮(羞辱),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十三经注疏》:‚于礼 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 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 无后为大。‛
妇顺
妇顺,即要求妇女在 家要“主中馈” 、务 蚕织、育嗣续、“服 事于夫”(《尔雅· 释 亲》)、孝敬公婆等。 不仅自己孝敬老人, 还要劝导丈夫尽孝。
《陈确集》:‚(新妇应) 力行孝道,尤要劝夫尽孝, 不可恃父母之爱而稍弛孝 敬之心。古云‘孝衰于妻 子’,此语极可痛也。‛
夫妇这一伦所重点强调的,还是夫妇的分别 与差异、主次与尊卑,有极不平等之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小结
传统的五伦关系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 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故中国传 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然而,作为以 五伦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古代伦常观念(即所谓人 伦大道),实际上是对构成一定关系的人与人之 间在权利与义务两方面都有着双向互动性的要求 的。这在理论上既是对专制独断的一种抑制,也 是对无政府及民粹倾向的一种防范,有利于形成 较为和谐的人伦关系。在利益驱动的现代社会中, 特别是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家庭关系、 医患关系、民族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等的处理,尤 其显得宝贵与急需。
四、长幼有序
长幼有序,是指兄友弟 恭。兄弟这一伦,也是 天伦。俗话说:“打虎 亲兄弟,上阵父子 兵。”“血浓于水”, 说的就是这样的“天伦” 情分。兄友弟恭,就是 要求为兄长的对于弟幼 要爱护、要体念、要谦 让;为弟幼的对于兄长 则要尊敬、要亲近、要 顺从。
《颜元集》:‚……兄友弟恭。无论男兄弟、女兄弟,都是 兄爱其弟,弟尊其兄,一坐一行,都有礼法,不得欺侮,不 得僭越,这叫做长幼有序。‛ 《朱子家训》:‚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 肃辞严。‛
姜广辉“九伦说”
第一伦:‚父子有亲‛ 第二伦:‚君臣有义‛ 第三伦:‚夫妇有别‛ 第四伦:‚长幼有叙‛ 第五论:‚朋友有信‛ 第六伦:‚群我有仁‛ 第七伦:‚人天有报‛ 第八伦:‚网际有智‛ 第九伦:‚邦交有礼‛
《论语· 颜渊》:‚齐景 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 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朱子家训》:‚伦常乖 舛,立见消亡。家门和顺, 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一、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是指父慈子孝:做父母的,要慈爱子 女;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父子是天伦,天 然的。‚父子有亲‛是五伦的核心。
父慈
臣敬(或臣忠)也包含着持之有度地对 君主提醒、劝谏的责任
《论语· 先进》:‚所谓大臣者,以道事 君,不可则止。‛ 《礼记· 曲礼》:‚为人臣之礼,不显谏; 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礼记· 表记》:‚子曰:是君三违而不 出境,则利禄也。‛ 《孟子· 万章》:‚君有过则谏,反覆之 而不听,则去。‛ 《春秋公羊传》“(曹羁)三谏,不从, 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夫义
夫义,即要求丈夫要成为一家之主,不 仅提供衣食养家,还要以身作则,端正 自己的言行举止,上要孝顺父母,下要 亲近孩子,中要对妻子有情有义,反对 作丈夫的粗暴对待妻子和见色忘义。 《晏子春秋》:‚无宇曰:‘位为中卿, 田七十万,何以老妻为?’(晏子)对 曰: ‘婴闻之,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 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 伦,谓之逆道。婴可以有淫乱之行,不 顾于伦,逆古之道乎?’‛
中国文化
教师 卞良君
第五讲 传统中国人的伦常
《孟子· 滕文公》: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 衣,逸居而无教,则近 于禽兽。圣人有忧之, 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五伦”说是相对性、双向性的要求
“五伦”说,其间包 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温 情、理解和信义,而 且是相对性、双向性 的要求。
“七出”:《大戴礼记》曰“七去”,又称作“七弃”:不顺父母 (公婆)、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 “三从四德”:《礼记》:“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周礼》:“四德”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尽管有些规则不无合理的成分,但总体来说,对妇女的要求过于苛 刻。特别是这些建立在‚男尊女卑‛基础上的要求,都是单向地要 妇女如何如何,竟根本不涉及男人的义务和责任,自然是极不公平 的。
从家庭外部着想, 如何处理兄弟关系,意义更巨大
《论语· 颜渊》:‚司马牛 忧曰:‘人皆有兄弟,我 独亡。’子夏曰:‘商闻 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 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 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 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 弟也?’‛
《论语· 学而》: ‚弟子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
二、君臣有义
君臣有义,是指君礼臣 忠。君与臣的关系并不 是简单的单向关系,而 是互动的双向关系。 “游戏规则”需人人遵 守,为君者使唤臣子亦 受“礼”的制约。 《论语· 八佾》:‚定公 问:‘君使臣,臣事君, 如之何?’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 以忠。’‛
《逸周书·谥法解》:壅遏不通曰幽。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
贾谊《新书·容经》:‚古者 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 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蹍大 节焉,业大道焉。‛
《韩诗外传》:‚夫为人父者, 必怀慈仁之爱,以畜养其子。 抚循(安抚)饮食,以全其身; 及其有识也,必严居(平素家 居时严格要求)正言,以先导 之。及其束发束发(成童之年) 也,授明师以成其技。‛
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 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故古 人有言曰: ‘慈母败子。’爱而不 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 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 母败之也。‛
子孝
《孝经》:‚子曰:夫孝,天 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 也。‛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也,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论语· 为政》:‚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生,事之以 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礼记》:‚是故孝子之事亲 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 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 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 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 也。‛ 《论语· 里仁》:‚子曰:父母 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喜, 一则惧。‛
君礼也包含君主要以身作则之义
《论语· 颜渊》:‚季 康子问政于孔子,子 曰:‘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 正?’‛ 《论语· 子路》“上好 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 服;上好信,则民莫 敢不用情;夫如是,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 而至矣。‛
君臣有义,亦指君仁臣敬
仁《 ;大 为学 人》 臣: ,“ 止为 于人 敬君 。, ”止 于
朋友间最要紧的是信义
《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 《论语· 颜渊》:‚民无信 不立。‛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将军 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 韩愈《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 ‚君在家,行孝友,待宾客朋友有信 义。‛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没有人愿和他交 朋友,所以子夏说要‚与朋友交,言 而有信‛(《论语· 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