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对传统集团管控体系的五个批判 1
集团战略管控――中化企业航母的“指南针”
一.石油业务纵向一体化集团战略管控
中化大力推动石油业务战略转型,在巩固石油国际贸易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向石油产业上下游延伸,形成了集勘探开发、国际国内贸易与分销、石油仓储物流服务、石油炼制于一体、全球协同运作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石油业务竞争能力持续增强。
第四,仓储方面。中化国际仓储运输有限公司具有国家一级货代、报关资质,在全国主要口岸均设有分支机构。中化天津新港储运公司可接卸包括集装箱危险品在内的各类危险化学品,是天津口岸大型危险化学品物流集散基地。
公司加快了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等化学品主要集散地仓储码头设施的建设和整合,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布局配套更加合理,努力挖掘其经营潜力。
目前,公司拥有原油长约总量2000万吨/年,品种涉及沙特、阿曼、伊拉克、巴林、阿联酋、也门、卡塔尔、越南、叙利亚、俄罗斯和印尼等国家的原油。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公司还大力开展原油国际转口和加工等市场化业务,经营活动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加大,为不同国家的客户提供优质原油和专业化服务。
第二,化工物流方面。中化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液体化学品运输船队,在上海、南通、岚山、连云港等港口建有散装化学品储罐,目前正在广东珠海、江苏扬州建设石化码头和仓储设施,在天津、上海等主要干散货港口拥有堆场设施,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地拥有一批危险化学品仓库,并具有从事化工物流业务的船代、货代资质。从远洋到近海沿江再到中国内陆的化工物流体系不仅成为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同时也为增强化工产品生产和分销业务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2006年,中化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在天津港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内合资新建危险品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将成为环渤海地区集装箱危险品集散地和分拨中心。
内审面试技巧
内审面试技巧【篇一:企业内审面试常见问题全】企业内审面试常见问题1、您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什么认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什么不同?答: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的组织机构,具有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缺陷,更有效的帮助企业的各方面利益不受损失职能。
我认为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的重点为1、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的完善程度评估与执行情况检查;2、对公司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3、对各经济实体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2、您作过内审工作吗?如做过回答实践中如何作好此项工作;未做过,您认为怎样才能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答:由于我一直从事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涉足不深,只有今年协助xx公司进行了内部审计以及平时接触的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点肤浅的认识。
作为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和外部审计一样保持良好的独立性是其工作是是否有所成效的基本保障。
它的组织机构应该脱离各个部门的管辖,直接受总经理的领导,向总经理、董事长和董事会负责!其次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政策,拓展知识面,不但财务、税务、审计的知识、技能在全公司最优秀并且对相关法律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最后审计人员应该熟悉、了解公司的各分公司、子公司的生产工艺、人员状况、产品定位、主要客户供应商、主要竞争对手,了解同行业的信息,为审计奠定基础。
3、您能承受从事本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在总部工作时间年仅1/12)所带来的长年累月在全国各地奔波、忙碌的辛苦及同家人离多聚少的苦恼吗?答:我已经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了几年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了,深深的体会到每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万家团聚普天同庆,而我依然在灯光下埋头奋战的心情。
但每当成功的完成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项目发现问题,学到新知识的时候我认为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能够从客户的方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如果解决不好将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得到客户、领导、同行的肯定和认可---这就是我追求的成就感!!目前我认为是我事业上发展最有利的时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我对工作执着的付出一定会取得成绩的。
华彩咨询集团战略和管控培训课件
第五次并购浪潮 第四次并购浪潮 第三次并购浪潮 第二次并购浪潮 第一次并购浪潮
波音与麦道,雷
神与休斯 战略并购,
GE
强强联合
竞合发展 全球分工
成功
融资并购,战略驱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
动型资产重组
逆多元化并购 兼并分拆
司(AT&T)
混合并购,对股
多元化并购
IBM、通
票市场高预期
战略试错
用汽车 纵向并购,追
成功
1898年-1903年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至今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西息方仅供专处参业,考请之化联用系,的网不公站能或作司本为的科人学删成除依据。功,解请勿构模仿;如有不当之
1. 民族文化:自由、竞争、公 平下的文化,崇尚自由竞争
2. 行业间客观上存在技术壁垒 3. 历史积累,积淀了品牌和市
民族原因
分析 型战 略 客观原因
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充分,市场运行 机制完善,市场监管到位,适合分 析型战略的应用,走专业化道路
本文档西所方提专供的业信化息仅战供略处参与,考请之并联用购系,网不历站能程或作、本为科人产学删业除依据。整,合请历勿模程仿的;如关有联不当之
20世纪60年代的多元化并购导致失败的经历,此外一批走专业崛起的企业再次坚 定了专业化的方向,如GE、可口可乐。
学理发展 环境战略管理理论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核心能力战略理论
战略联盟理论
基础信息 理论主张
20世纪60年代初,钱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
德勒《战略与结构,企 迈克尔.波特为代表
业工业史的考证》开启 的竞争战略理论
战略管理先河
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华彩--华润集团的产业组合战略与6S管理体系
华润集团的产业组合战略与6S管理体系1.公司简介:华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联和行”在香港成立,1948年“联和行”更名为“华润公司”。
19 83年,改组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华润大厦。
今天,华润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内地和香港最具实力的多元化控股企业之一,总资产达1,400亿港元,营业额达800亿港元。
华润集团从事的行业都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主营业务包括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三块领域。
以下,是华润集团的组织架构图:华润集团,是以水泥,机械,电力等形成了若干条线,并以上市公司为企业平台,一边整合金融资源,一边进行行业研究,整合于下面的子公司。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近千亿的大企业,华润公司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形成了一个业务多元化的控股架构的企业集团,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多元化企业。
华润的子公司非常庞大,华润的这种多元化的策略,乍看起来过于多元化,但是它的多元化一直作的非常的好,其中,就是贯彻了“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整体战略。
我们透过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华润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不是通过一条线,两条线孤立的和子公司之间产生连接,而是从业务战略体系的六个层面,把下面的子公司横切竖切,每一个子公司又有六个层面来直接和总部之间互动,也就是说,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打造了非常好的整体感。
如何构筑整体感,如何使子公司哪怕处于一个很局部的单元,但一旦进入到母公司体系中,就可以跳脱、超越局部的本位主义,就可以站在集团高度来看问题。
事实上,从组织智商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华润的产业扩张战略以及6S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起了这种价值。
2.华润的产业扩张战略借资本优势大肆购并,打破行业自然整合的节奏,快速成为行业垄断者,谋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回报率,并左右行业发展方向。
在进行产业扩张时,华润也制定了自己的产业选择标准,如下所示:(1)产业进入策略华润在产业发展中遵循一个基本规律: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走一条收购、兼并、整合的扩张之路,用控股公司方式进入不同的产业,不是按传统方式把一个行业从零开始做大,直到向相关行业扩张,而是像华润水泥、华润啤酒一样先打包上市,从中拿到资金,再加大本业的投资。
企业集团公司管控面临的十大问题
企业集团公司管控面临的十大问题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企业集团公司管控面临的十大问题集团公司管控如此重要,那么中国企业的管控能力和现状如何是否尽如人意呢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告诉我们,不尽然。
一方面,虽然不少企业集团在集团公司管控、集团运营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的还籍此在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整体而言,中国企业的集团公司管控能力并不理想,还存在不少问题,可以改进提升之处较多。
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现状都日新月异,处于高速变化之中,因此,必然会不断碰到新的集团公司管控问题。
根据多年的咨询服务经验,华彩咨询总结出中国企业所面临集团公司管控十大问题,企业和管理者可引以为鉴。
1.无集团战略,沦为出资人和服务者很多集团企业没有集团整体战略,其中不少还认为没有的必要,只要把集团各产业战略做好即可。
这显然是一种极为错误和危险的认识。
问题的核心在于,如果没有整体战略,只有产业战略,各自为战,那么集团作为一个单纯成本中心存在的价值何在呢集团战略的本质是通过集团产业组合、整合、协同效应的实现,创造远远超越单体企业、单个产业的利润。
因此,认为:首先,集团公司的战略高于子集团战略的加总。
集团是一个战略意识的主体。
所谓战略意识主体就是集团型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大脑,它不是一个协调。
就管理而言,全世界的管理者都没有创造巨大的价值。
惟有一种特殊的管理者创造了价值,那就是设计企业体系的人;其次,集团战略是一个广义上的战略,需要考虑多个经济体之间的运作。
即不光会考虑现有产业组合和未来产业组合,以及现有产业组合如何向未来产业组合、转接、转折、变化,更会考虑多个经济体之间如何运作、如何发生有效的内部交易、如何发生协同效应等,这是集团战略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构成;最后,集团战略是实现集团综合效应的前提。
集团公司的发展是不断对集团经营哲学的一个探索过程。
集团管控概述与华彩理论
目录关于集团管控(一) (2)关于集团公司管控(二) (6)关于集团公司管控(三) (16)华彩集团管控理论介绍(1) (23)华彩集团管控理论介绍(2) (29)关于集团管控(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成成为一个大市场,行业变得越来越集中,企业集团化越来越呈现显著的竞争优势,企业的集团化管理和集团管控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华彩根据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和专题研究,提出了自己的集团管控新理念、集团管控体系和管控模式。
华彩认为:企业集团管控内容包括管理和监控两个方面,即一方面通过战略管理确定集团整体的发展方向,并以一系列手段来监控集团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同时利用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优势,从而更加有利于实现集团的最大利益。
本章主要介绍全球集团管控的一些操作流派,并通过从对集团化的管理的特点分析,阐述了集团化企业集团管控的重要性,并提出只有加强集团管控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集团化优势,提升集团化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从全球集团公司管理的发展趋势,阐述说明,集团管控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样的集团公司管控才是一个集团化公司成为真正的强势集团,使读者对整个集团集团管控有一个更高层次和更新的认识!全球集团公司的管理及其发展趋势一、全球集团公司管控的主要流派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有些人说,既然从组织架构上,我们可以把企业分为集团的、事业部的、分公司的、矩阵式的,那么是不是管控也可以分为:集团公司的管控、矩阵式管控、事业部管控和分公司管控。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不管哪一类的管控,只要是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公司控制其他经济体,形成一个经济板块,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把它笼统地概括为集团公司管控。
这是我们首先要开宗明义的一点。
那么,全球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操作可以分为如下若干流派:治理派--以美国为首,内部层层委托,外部强有力监控一体化运营派--全资子公司或模拟法人,内部分工强势集团派--母公司用交易换取管控投资组合派-母公司类似基金经理内部控制派-强调秩序和安全经理层激励派-用经理层激励化解信息黑洞1、治理派治理派认为,只要给子公司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平台,母公司就高枕无忧,可以放羊了。
《集团母子公司管控体系》
原因
实际操作
• 董事会选择并评估管理层 • 董事会负责核查管理层的不正当
行为
• 集团董事会以7-11人为宜 • 适当增加独立董事人数
董事会成员应有丰 富的经验
董事会成员结构应 能代表集团利益
• 董事会负责为管理层提供方向性 建议和指导
• 董事会成员应对相关行业和公司 具有一定了解
• 现有集团公司董事会成员设置不 合理
尽 职 与 胜 任 调 查
立 体 举 报 机 制
集团董事会
集团总裁
治
理 集团总裁议事规则
集团 总裁 办公 会
结 子公司
高管、 委派人
构 员季度
述职
定期 或不 定期 到子 公司 调研
特别 会议 、书 面报 告
监控线 总裁管理线 职能管理线
业务职能管理系统
战 略 投 资 中 心
财 务 管 理 中 心
人 力 资 源 中 心
公司调研,实地了解一线工作情况,和集团布置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
集团母子公司管控体系框架
母公司
治理 职能 控制 结构 定位 系统
子公司
业务 评估 管理 激励
子公司
集团应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董事会的决策水平,实现 专家治企
集团公司董事会
董事会秘书*
战略投资 委员会
人力资源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
“虚化”原则
• 虚化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同化”原则
• 战略协同 • 管理协同 • 资源协同 • 财务协同 • 营销协同 • 研发协同 • 文化协同
集团母子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方案:“航母式”
股东会
集
董事会秘书
团
公
司
集团管控三分法(精选2篇)
集团管控三分法(精选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集团管控三分法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集团管控三分法“集团管控三分法”祸水东引,中国企业危矣华彩咨询自从迈克尔∙古尔德提出三分法集团管控模式以来,因其模式定义明确、区分清晰、简单易记,而被广为推崇和流传。
目前我国理论界研究者员,如王钦、张云峰、浙江大学葛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等人对集团管控模式的研究,基本都以此三分法为基础。
我国实务应用界也都基本以此为基础,大部分管理咨询公司都以三分法为蓝本进行集团管控模式的咨询应用。
然而,该模式实乃中国企业界的祸水,如果各大咨询公司和企业集团照搬照抄此模式,则中国企业危矣,中国大企业集团危矣,中国将永难出现GE、西门子、丰田、三星式的的企业大集团,中华民族的崛起将成黄粱一梦!集团管控三分法之西方背景——治理完善,法制规范管控模式三分法最早由美国的管理学家迈克尔∙古尔德等人提出,提出的时代背景是20实际90年代,研究企业是美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型集团公司为背景。
如今,因金融危机、安然事件、汇率政策变动等因素,全球经济特征已发生显著变化。
这些企业集团在以美国的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外部环境下成长,限制较少,集团自由发挥的空间大。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上升期,外部环境宽松,限制性法案与条款纷纷放松,集团外部可利用机会多。
更重要的是美国经过多年市场的培育,公司治理体系完善,一个职业经理人市场与激励机制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考察对象的发展历史无不超过50年以上,这些企业内部已经积累的大量的优秀资源,如人力资本、财务资源、管理方式等,在外部环境——国家人力资本上也已具备了管控所需要的各类复合型人才,为管控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内外部资源储备。
国内集团管控之环境及现状——多方交织,百病缠身当前,我国企业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上管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缺乏合理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
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实行战略性决策和经营性决策的分离,普遍采用分权的管控模式;在公司内部形成了纵向的多级法人结构,每一级都是相对独立的投资中心;总部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制定公司战略、配置内部资源的能力和权威。
从哪些方面强化管控的体系性
从哪些方面强化管控的体系性
第一,体系性管控,管控必须是集团总抓,体系性建设,体系性推进,不以体系性管控。
第二,分层管控,母公司管子集团,子集团管孙公司,以及母公司通过子集团管孙公司,都必须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母公司管子集团,子集团在管孙公司的时候,管控的手法要和母公司差异,要和母公司保持一致,要不然的话,两个层次的管控之间会出现效率损耗,乃至于完全两个系统,系统不对接,所以分层管控很重要。
第三,分条线管控,为了把管控进行深入,我们提倡强势总部,而强势总部,我们进一步提倡,在强势总部里面,必须要有分板块的专业化建设,板块必须专业化,人力资源专业化、财务专业化,而这些专业化,足以支撑集团的强势以后,如果集团的职能部门专业化,一定意味着它比子公司、孙公司的专业化要强很多倍,才能支撑强势管控,而强很多倍,如果不管下来就浪费了,所以我们还强调分条线管控,不仅分层管控,而且分条线管控,因为你总部不是专业能力比子公司强很多倍,那你就条线管控下来,所以为什么管局部,不言而喻了。(华彩咨询白万纲)
集团管控体系搭建
[原创]集团管控体系搭建实战宝典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原有的单体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向集团管控这种集团化经营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可谓“惊险的一跃”,若能成功,企业发展突破瓶颈,再上一个台阶,否则将可能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衰亡。
集团是企业发展壮大中必然的选择,因此,集团管控问题也是企业成长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核心在于:有着集团结构的企业必须要证明,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这些企业可以比单独运作创造更多的效益。
如此,集团公司的存在才是有经济意义的。
因此,简单说来,集团管控的重点在于促进集团内部协同效应的发挥的内部资源整合,以及作为保障协同效应实现的规范治理和有效管控。
对于集团管控这个课题,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今天,这个课题显得尤为重要。
1、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诸如:要求直属161家央企强化战略规划、加强集团控制力建设、对直属央企领导人进行绩效考核等等举措都是国资委强化集团管控的重要体现;2、随着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面临从单体企业管理走向集团管理的跨越。
亟待建立集团管控体系;3、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后,上市公司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法律,亟待建立和完善以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为中心的集团管控体系;4、民族企业大步迈向国际化,国际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母子管控问题的挑战,如华为、中兴、联想、海尔、TCL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都是集团管控问题的体现;然而,集团管控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面临系统之难、集分之难、整合之难、机制之难、复制之难、结构之难、驱动之难、审势之难等八大难题。
集团管控的难度在于不仅仅是对一个或几个要素的管控,也不仅仅是对一个或几个职能的管控。
一个大型集团需要管控的业务节点动态多变,下属单位的分工与运作更是纷繁复杂。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敢于突破难点、企业要成长就必然需要建立集团管控体系。
下面我们将从实践的层面,向你详细阐述集团管控体系的构建方法与操作工具,让我们一起开始百年基业、稳定成长的集团管控梦想旅程!背景说明1.集团管控——概念与研究范筹华彩咨询所定义的集团管控是一个整合概念,不能简单等同于集团公司管控。
论集团管控模式“三分法”的体系缺陷
兄弟啊,集团管控模式早已过时了,看看这篇文章吧。
以偏概全,窥豹一斑论集团管控模式“三分法”的体系缺陷(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是以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若干个在资产、资本、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单位围绕这个核心企业,通过公司治理结构设置、人事管理、经营协作、财务控制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
企业集团内的核心企业(即通常所说的母公司)如何有效管控集团内的各子公司已经成为管理界和企业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提出母子公司管控和集团管控的理念。
笔者认为,集团管控体系的搭建应当由三部分组成:管控框架、组织整合、多个管控子体系。
其中,管控框架又包括了治理、控制、宏观管理三部分。
组织整合则是通过集团内组织体系的合并、分拆、重组,以及权力界面的划分,以强化集团效应、驱除集团内耗。
多个管控子体系则包括了管理条线子体系(如战略、财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业务条线子体系(如制造、研发、供应链、营销等)、辅助条线子体系(如审计、信息、风险管理等)。
通过以上介绍不难看出,集团管控体系是一个企业集团全方位的管理体系。
它既包括了作为现在企业管理基础的公司治理,又覆盖了企业日常运营的所有业务条线,更通过着力进行组织整合以保证企业集团正常、高效的运作。
可以说,这样的集团管控体系是一个框架完整、条线明晰、覆盖全面、实操性强的管理体系。
不管把哪一个业务条线拿出来专门进行管控方案的设计,都离不开上文所提出的集团管控整体框架这个范畴。
它都必须首先进行“治理+控制+宏观管理”的框架设计,然后通过权责界面的划分,最后落实到具体业务条线管控方案的规划。
这种管控,才能既从根本上解决了集团管控的法律障碍,又实现了业务运作的实际控制,还满足了各层级主体的利益需求,并且这种管控体系还带有极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能力,是一个可以满足企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体系。
战略管控体系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战略管控体系——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基于“华彩四层级战略”, 我们深入提出“华彩战略管理系统”——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一、三个体系从母企业旳角度来看, 对子企业旳控制有两个规定:一是尽量减少子企业给自己带来旳风险。
这种风险有: 因子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而给母企业带来旳无形资产损失;由于子企业投资失败带来旳资产损失;由于子企业与母企业资源整合不佳而带来旳机会成本损失, 等等。
为此, 母企业必须在成本容许旳状况下尽量旳对子企业实行严密旳控制, 以保证子企业按照母企业制定旳战略,在母企业规定旳边界范围内运行, 以规避这些风险。
二是在保证子企业完毕战略使命旳基础上, 使其尽量旳发明更多旳价值, 这也是市场竞争愈来愈剧烈旳规定。
为了满足这一规定, 在子企业旳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日益迅速旳今天, 母企业必须授予子企业更大旳自主权, 以满足子企业迅速响应市场、抓住稍纵即逝旳市场机遇旳需求。
这些授权也许包括:招聘员工旳权利、自主投资旳权利、改善母企业产品旳权利, 等等。
母企业旳这两个规定以及实现规定旳条件往往会发生冲突, 怎样把握对子企业控制旳“度”, 既能赋予子企业完毕使命所必需旳自主权, 又不至于让其失控, 这是处理这个矛盾旳关键所在。
从子企业旳角度来看, 它在母企业旳战略规划中饰演着自己旳战略角色, 同步也必须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 去实现自身旳最大价值, 以保证所有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旳利益。
子企业在充足运用母企业旳资源旳同步, 也会努力寻求自身自大程度旳自主权, 这符合实现最大自身价值旳需要, 也是适应市场竞争旳必然规定。
不过这也许会与母企业旳战略规划相冲突。
因此, 为了实现母企业对子企业旳有效控制, 华彩在战略管理系统中提出了“三个体系”旳概念。
1.战略规划体系――战略管理旳基础平台作为管理总部旳母企业必须可以充足发挥主导功能, 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旳制定, 为集团整体及其各组员企业旳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旳规范与准则。
集团控制力体系、标准和构建指引:集团管控成熟度模型_1
集团控制力体系、标准和构建指引:集团管控成熟度模型华彩咨询集团型企业管控成熟度模型TMGEGMMTM (GroupEnterpriseGovernanceMaturityModelTM)是华彩咨询机构开发的一个成熟的框架,主要用来提高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事业部、分公司、控股公司等的管控能力,它为集团公司规范地进行资源整合,以及有效地实施管控提供了一个渐进的5级模式改进之路。
GEGMMTM把集团公司管控能力分为5个等级:初始级、管理级、定义级、可预测级和卓越级。
“成熟度”一词指出能力必须随着时间持续提高,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地获取成功。
“模式”是指一个过程中的变化,进步或步骤。
GEGMMTM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测量、比较、改进集团公司管控能力的方法和工具。
华彩对GEGMMTM的定义是:“它是评估集团组织通过管控来实施自己战略目标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它还是帮助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工具。
”1.2为什么需要GEGMMTM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要向集团公司管控这种集团化经营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可谓“惊险的一跃”。
若能成功,企业顺利突破发展瓶颈,再上一个台阶,否则则会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衰亡。
然而我们集团企业目前对下属机构管控现状:①没有实行战略性决策和经营性决策的分离,普遍采用分权的管控模式;在公司内部形成了纵向的多级法人结构,每一级都是相对独立的投资中心;总部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制定公司战略、配置内部资源的能力和权威;②在企业内部过度引入市场机制,如承包制、员工分配与企业效益完全挂钩等,由此削弱了组织配置资源的功能;③集团与分、子公司之间信息不畅,各分、子公司自立山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争夺资源,内部人控制严重;④职能部门组织庞杂,职能不清,办事相互推诿、扯皮,管理职能出现重叠和漏洞。
集团公司是企业发展壮大中必然的选择,因此,集团公司管控问题也是企业成长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核心在于:有着集团公司结构的企业,必须要证明,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这些企业,可以比单独运作创造更多的效益。
华彩对传统集团管控体系的五个批判之二——集分权
精心整理
华彩对传统集团管控体系的五个批判之二——集分权
有人认为,母子公司之间,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集分权的状态与界面,分清我管什么他管什么的一个越清晰越好的界面,那么至少集团运作的很多大事就结了。
对此我们提出几个不同的看法。
事中中第三个层面是事后,优化,反馈,变革,组织调整、战略调整、人事调整、管控模式调整。
精心整理
即使说母子公司间真的有分权界面的话,事实复杂的,犬牙交错的分布在这三个层面中间,是一系列的,错落的,环环相扣的权力串联链,而不是一个并联的权力界面。
绝不是简单的你管什么,我管什么。
应该是事前谁来负责任,在事中的各个事项上谁有话语权,在事后的事项上谁有话语权,母子公司的分权体系是这么复杂的,不。
集团管控权责界面大批判
集团管控之权责界面大批判一、集团集分权之错误认识目前社会上流传一种关于母子公司之间集分权的学说,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所谓母子公司之间进行集分权的学说是错误的。
社会上现在普遍流传:母公司、子公司、下属公司之间,应该形成一个责任体系,或者责权界面。
华彩认为,集分权界面,这是非常古老但又是错误的认识。
第一,集分权首先是一种行政意识。
因为过去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百分之百国资,所以在两者之间进行集分权没什么大的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子公司全部的出资人,就是母公司;母公司把子公司的权集走了,就相当于母公司把子公司的董事会机构上移了。
因此,集分权是行政意识的产物,只有当且仅当在计划经济下的全资国企里面适用。
而这个集分权的学说恰恰是藐视现代企业制度,不懂得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要理,就是合法合规。
第二,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权力与责任界面的划分本身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起点。
它是一个经验的产物。
母公司和子公司要花一生去探索,而且永远探索不出来最佳的权利分界面,而这反而会加大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矛盾和权利争夺。
争夺每天存在,子公司想要把权利夺回去,母公司想把权利拿回集团管控培训来,所以集分权导致了母子之间争夺和内部损耗。
第三,因为集分权是特殊化的,是针对具体事务的,所以一个母公司与N个子公司之间就要有N个集分权界面,而且彼此之间并没参照性,彼此之间不能相互挪用;随着子公司家数的变多,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分权效益会递减,刚开始可能效果较好,后来递减,效果越来越差。
为什么呢?因为母公司综合部门的能力达到它的极限了。
过于复杂的业务使得母公司无法判断,哪怕有分权界面,都无法及时决策,最终使得母公司陷在泥潭里不能自拔。
第四,这种集分权概念,还有一些非常可怕的认识:1,母公司把子公司的权力集上来以后,但是分权的依据不充足;2,集上来以后,你的效果未必最佳;3,如果母公司去发展子公司所拥有的那些业务方面的能力,那么母公司的专业建设就变得很迷茫,子公司越多,母公司的专业能力的建设,课题就越多。
集团管控体系的设计和运作
1,分权界面说 2,治理说 3,渐进说
/
华彩咨询2008,版权所有
8
集团管控
五,对管控模式的错误理解—三分法
泛 管控 模式
财务 管控型 财务 管控型 战略 设计型
战略 管控型 战略 管控型
操作 管控型 操作 管控型
只是一个大的分类概念 原则性界定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管控界面 但,并不是一个管理具有操作意义体系 更不是一个集团可以进行输出和复制的实践集合
华彩咨询2008,版权所有
13
集团管控
通过外派董事、专业委员会、职能部门作为专业顾问等方式,不仅加强了治理, 而且实现同步决策 集团董事会
提名委员会 战略与投资委员会 薪酬绩效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
集团部门
集团部门
集团部门
集团部门
子公司董事会
• 母公司作为大股东应派 出公司高管担任董事长, 并根据子公司的具体情 况,选派相关人员出任 董事 • 选派熟悉子公司行业的 人员参与董事会,便于 支持决策 • 根据子公司管理的薄弱 环节,选派相关人员参 与董事会,便于提高子 公司管理能力
/
华彩咨询2008,版权所有
16
集团管控
管理
/
华彩咨询2008,版权所有
17
集团管控
总部重新定位
总部定位
投融资中心 产业监控中心
总部再定位
投融资中心 产业监控中心 服务支持中心 宏观调控中心 价值创造中心 制度输出中心
/
华彩咨询2008,版权所有
9
集团管控
集团管控体系的设计与运作
/
华彩咨询2008,版权所有
10
集团管控
一,管控体系的设计
集团管控
治理
复星集团集团管控体系 (2)
复星集团的集团管控体系剖析复星集团1992年由复旦大学五名年轻教师创办,是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
复星集团只用13年时间,就从一家自有资金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到年销售收入亿元,上缴税收亿元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
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贸流通、金融等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了各产业皆有支柱企业、专业化能力强、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复星集团的成功可以说是战略的成功,可以说是产业经营的成功,但是华彩认为:复星成功的关键基础在于集团管控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复星集团集团管控问题的由来作为一家知识性的企业,在旁人看来,复星的发展仿佛也受到特别的眷顾,漂亮地实现了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中速度与效率的平衡、发展和稳定的平衡、以及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平衡。
其实,在漂亮的业绩的背后,可以给我们更多启示和借鉴意义的是复星在建立强大产业投资和产业经营能力过程中,对于横跨多个产业、拥有集群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集团管控方法的艰辛探索之路。
众所周知,复星集团以“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专业化融投资”为投资管理理念。
通过适度多元的投资,构筑“利润和现金流平衡、成长性和稳定性并重、国内国外二个市场依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举”的产业结构,使整个集团能够长期稳健成长;通过专业化经营,在所投资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达到国内同行前三名,并积极扩展对标体系,努力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企业;通过专业化融投资,保证专业化企业融得的资金在本领域专业化使用,并通过自有资金增量、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和适当的借贷实现融资形式的多样性。
复星产业经营之路理念上无疑是先进的。
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德隆拥有同样的梦想和理念,德隆甚至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最大的疑问就在于,为什么德隆倒下了,而复星却依旧稳步前进呢?复星产业运营成功的关键有两点:集团战略上对于产业的整体把握,及集团资源的有效共享;产业上及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在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上,得到充分发展。
剖析“管控模式三分法”
管控三分法真能做到集团管控复杂问题简单化?——剖析“管控模式三分法”华彩咨询目前, 我国企业集团已进入重大战略调整期, 企业集团管理与控制体系也将随着进行相应调整。
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企业集团管理与控制模式, 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集团管理与控制体系, 将是我国企业集团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近些年国内甚为流行的“管控模式三分法”成为主导集团管控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行动指南。
管控模式三分法实际上就是将集团管控分成三种基本模式:财务型管控模式、战略型管控模式和操作型管控模式。
财务型管控模式主要以财务指标对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一般无业务管理部门,关注投资回报。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管控的主要手段体现为财务控制、法人治理和企业并购行为,是一种分权管控模式。
战略型管控模式主要以战略规划为主,总部可以视情况设置具体业务部门。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关注集团业务组合的协调发展、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以及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通过对成员企业的战略施加影响而达到管控目的,主要管控手段为财务控制、战略规划与控制,人力资源控制,以及部分重点业务的管理,是介于集权与分权之间的一种管控模式。
操作型管控模式主要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其关注重点包括成员企业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公司整体协调成长、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管控手段包括财务控制、营销/销售控制、网络/技术控制、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等,是一种集权的管控模式。
按照这种模式是否真的能够将集团管控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要我们对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稍加分析,所谓的三分法并不能够真的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如果将这并不成型、甚至容易误导管理者的管控模式让企业予以采纳,则会在发展中预埋下管控的巨大隐患。
实际上将管控模式分为三种类型——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操作型管控,仅仅是集团公司在探索管理子公司的一种思考方向与理念。
谁在散播集团管控模式的惊天谎言之九——唾弃简单三分法的集团管控模式构建全面可操作的集团管控体系
唾弃简单三分法的集团管控模式构建全面可操作的集团管控体系华彩咨询前言:迈克尔∙古尔德提出了三分法集团管控模式,对于人们提高对集团管控的认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存在五大缺陷,注定无法为集团管控实际运作带来持续的价值。
一、什么是三分法集团管控模式(一)什么是模式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简单地讲,模式就是得到很好研究的范例。
在孙子兵法中,“至于死地而后生”,“走为上”,“空城计”就是战争模式。
三十六计,条条都是模式。
(二)什么是三分法的集团管控模式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做大做强甚至走向国际化,集团化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而集团管控是集团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集团管控是基于控制的集团化管理。
集团管控从根本上要解决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
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权限配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强调集权,有的则强调分权。
不过,大都遵循“有控制的分权”这一基本的管控信条,即管控权限的分解和释放要以有效控制为前提,无控制的放权等于弃权或失控。
传统上,针对在总部集中的功能(集分权)的不同可以形成三种不同的集团管控模式(即三分法):财务型管控、战略型管控、操作型管控。
财务型管控中母公司对子公司主要进行投资管理,要求财务回报,非常分权;战略型管控中母公司会对子公司的重大方面如战略规划、高级人才培养等进行管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操作型管控中母公司会对子公司的许多方面如采购、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等都进行管理,非常集权。
二、三分法集团管控模式的有益作用自从迈克尔∙古尔德提出三分法集团管控模式以来,因其模式定义明确、区分清晰、简单易记,而被广为推崇和流传。
目前我国理论界研究者员,如王钦、张云峰、浙江大学葛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等人对集团管控模式的研究,基本都以此三分法为基础。
我国实务应用界(主要指管理咨询公司,大部分企业集团对此尚无清晰认识)也都基本以此为基础,大部分管理咨询公司都以三分法为蓝本进行集团管控模式的咨询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批判点---三分法目下,很多集团在做管控时,常常把集团管控模式分为财务型,战略型,操作型三种类型,所谓财务型就是甩手大掌柜,所谓战略型就是抓大放小,所谓操作型就是一竿子捅到底。
我们一般称之为三分法。
仅从三分法的内涵来看,有如下问题:1,三分法其实是母公司针对不同子公司,在对不同子公司管控时所应采取的定位---干什么事。
2,有些公司把三分法作为对子公司的管控导向和模式,其主要作用把子公司分为三堆,不同类别,分门别类处理。
形成一个怎么管的指引。
3,作为管控模式的三分法单纯考虑母子之间应该怎样管,而不考虑各个子公司的治理状态(不考虑全资,绝对相对控股,55合资,参股等状态),,但今天的中国集团普遍混合体制化,投资控股化,多元化,跨地域化,实际治理,控制能力与深度严重不一的情况。
4,作为管控的三分法主要把目光局限在母公司怎么管理子公司的具体职能,事项和运营,即我们常说的控制层面。
其实,在集团公司中,母公司对治理体系的设计和运作是权力之根,很多操作权力就是从治理而来,治理体系的设计的重要性,远远在三分法所关注的控制层面之上。
同时我们发现,集团中,很多东西其实都不能完全靠法理性的治理和制度性的控制来达成,如果要追求集团价值最大化,最起码,我们还需在子公司的体外施加影响,超越法理给予干预,即给予子公司资源和能力的注入,又使得子公司在与母公司追求不一致时,受制于母公司的干预,主动或自觉遵从母公司意图。
这种体外影响能力,我们叫做宏观管理,它是总对子公司的调控,资源的投入与调出,内部交易体系的设计,对子公司变革的干预。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一步发现三分法在实际的集团管控中应用的局限:第一,我们要指出来,三分法是社会上目前比较流行和普遍的一种说法,但是很多企业用了三分法以后发现太过于笼统,不是一个体系,更多的是一种导向,一种判断工具,并不解决管控的问题。
所以现在更多的是用三分法来作为母子公司之间关系的初步判断和初步定位,具体的母子公司之间深度的管控模式,是用其他方法更深入地来设计,所以三分法已经成为社会上用于初步判断集团对子公司应该管到什么程度的的一种手法,而不是一个体系。
第二,三分法更多是注意于母子公司之间到底是集权、分权,还是混合型运作。
其实母子公司之间集权、分权还是混合型运作,并不是集团管控的全部。
作为一个集团,要进行更好的管控,首先要解决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出资人管理问题(其实属于治理体系范畴);其次要解决母子公司之间的分别的功能,分设的功能之间如何进行咬合的关系(其实属于控制体系范畴);再次,还要界定母公司对子公司之间如何进行组织化人治、法治以外的调度和运筹的问题(其实属于宏观管理体系范畴)。
所以,如不能从这三方面(治理+控制+宏观管理)来处理母子公司之间的复杂的运作关系体系,仅从集分权界面,是一个肤浅的解决方案。
.第三,母公司对子公司事实上一共有五种管控的导向---合规,哺育、整合、扩张、价值型等等各种导向。
不能够简单地用集权、分权、混合等的手法,来解决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从各方面来看的话,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这五种管控导向,事实上是真正能够体现当代集团运作的一些特征,较为恰当地反映了一个集团对各个子公司不同的出资及管控的一个导向及追求。
第二个批判点----集分权有人认为,母子公司之间,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集分权的状态与界面,分清我管什么他管什么的一个越清晰越好的界面,那么至少集团运作的很多大事就结了。
对此我们提出几个不同的看法。
第一;规定母公司管什么,子公司干什么,这个做法是严重与现代企业制度冲突,首先提出与现代企业制度是严重冲突的。
你母公司不能直接和子公司分权,子公司是独立法人,但你母公司可以插到子公司内部,在不同层面进行干预和操作,最后,形成类似分权的一种效果和操作,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分权。
第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主要是分成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事前对子公司的治理的设计,对子公司制度体系的设计,这是事前。
第二个层面是事中,事中又可以分为事中前,事中后,事中中。
事中前就是战略、计划、预算。
事中中---运行,执行。
事中的后是资源配置、评价、审计、稽核、监督。
第三个层面是事后,优化,反馈,变革,组织调整、战略调整、人事调整、管控模式调整。
即使说母子公司间真的有分权界面的话,事实复杂的,犬牙交错的分布在这三个层面中间,是一系列的,错落的,环环相扣的权力串联链,而不是一个并联的权力界面。
绝不是简单的你管什么,我管什么。
应该是事前谁来负责任,在事中的各个事项上谁有话语权,在事后的事项上谁有话语权,母子公司的分权体系是这么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集分权界面来处理。
第三,母子公司之间最为核心和重要的是多个层面的决策体系,子公司职能层决策事项,子公司经理层决策事项,子公司董事会决策事项,母公司经理层决策事项,母公司董事会决策事项,母公司董事会的上层建筑决策事项。
.这些事项分层设计及相应的决策体系是影响一个集团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分权界面。
第四,通常的母子公司之间分权界面,其实主要是用于对运营过程中的一些事项权力的界定,没法升到治理体系和宏观管理体系,涵盖面不全,不足以指引企业更好的管控。
第三个批判点,关于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母公司不能干预这个问题。
有很多子公司说你不能干预我,母公司不能干预我,因为我是独立法人,我们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评价,子公司说母公司不能干预你,你是个独立法人,这个说法它的错误在哪里呢?第一,母公司事实上是通过出资人角色,在子公司董事会发挥作用,在子公司监事会发生作用。
第二,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对子公司进行制度安排,从而让子公司经理人戴着镣铐跳舞,在子公司形成董事会做制度,经理层执行制度,监事会评价运行结果的这么一种良性的三权分立的制衡结果,所以母公司是通过预先的制度设计,让子公司在规范内运行。
第三,母公司作为董事会的实际控制者,来对子公司的经理层的工作细则,何谓工作细则呢?就是工作岗位的责权,汇报关系,绩效的确定,薪酬的设计,考核方法,还有其他的职务消费等方面,进行设计。
第四,母公司作为出资人,对子公司重大的业务重组、公司重组、产品与服务重组,以及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机构重组等行为,作为出资人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进行干预。
所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干预,不是通过母公司这一级的法人,对子公司下红头文件来完成,而是通过渗透到子公司运行的治理层次、制度安排层次,管理层次,通过直接、间接的手法,来促使子公司与母公司和谐运转,达到价值最大化的一个目的。
所以说因为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所以母公司不能干预子公司。
这个概念事实上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不理解。
第四个批判点:管控体系最后会转化成组织架构,流程和制度。
我们要反对企业在母子之间设计一个管控模式这样一个中间产品后,立即用这个所谓管控模式来决定母子之间的定位和角色,随即再把管控模式落实成为进行组织架构,部门,权力,制度设计,他们认为管控模式就不存在了,融化了,落实在组织,权限,流程,制度中了。
这种说法的核心思想是---模式决定定位,定位决定架构,模式和定位的设计,是个中间产品。
就像冰糖化在水里一样,水变甜了,但是冰糖消失了。
所以很多公司认为模式就是冰糖,最后变成组织架构了,所以模式最终不存在。
他们认为所谓管控体系,最后是以组织架构的形态表达,只要拎清楚母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子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对应关系,流程与制度。
那就是管控模式的具体落实和存在了,所以管控模式或体系最后是不具体存在的。
.那这个说法大错特错在哪里呢?第一,管控体系要通过治理,控制,宏观管理三个体系来落地。
三个体系都有其实际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以及机制,会议,特殊的跨部门联络等等事项来落地。
这些内容及运作其实在企业里面是长期存在的,而不是可以用单纯变成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来取代。
第二,在治理体系上,母公司不仅要设计子公司的治理体系,还要不断优化治理体系原有的设计,通过定期的发现治理体系设计上的毛病,优化治理体系。
同时还要辅之以治理体系的实际运作,如果只有治理体系的设计,没有治理体系的运作,仍然治理起不到足够的作用。
同时我们发现,治理体系还要有支撑,通过内控,法务实施,学习型董事会等等手段来支撑治理体系的落地。
所以单纯的治理体系是没法解决问题的。
而且它作为管控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常年在运作,永远不会消失,不会说治理设计了一次,再也不用管治理了,治理在那里单独存在,然后永远发挥作用。
治理上面,母公司高管层,然后资产管理部、战略投资部、人力资源部,还有股权管理部,需要常年的维护,治理体系的设计、优化、运营,本身就是公司的一个长效的管理体系,要由专人专职做,每年会开很多会,要投入很多管理资源,所以本身它就是显性的一个存在,怎么说也不能用组织架构和流程来代替它,本身这就是个独特的工作体系。
第三,单纯来看控制体系,母子公司之间的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不仅是有一个控制体系的设计(或者若干权限与界面),还有对这个控制体系的一个持续的支撑和实施平台---总部的改造,建设和担当管控职能,以及子公司的改造,建设和配合管控实施。
母子公司的可以适应管控的改造和建设是两头,控制体系是中间的夹层。
总部的改造、持续的建设;子公司的改造、持续建设与运营,才能够使得控制体系发挥作用。
你不能说我的若干部门能够直接把职能管下去。
职能管下去的前提是总部建设了没有,子公司建设了没有,不能简单认为组织架构,职能在管控中有多重要,关键是总部建设,子公司优化进行的怎么样,以及持续的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性的建设,子公司经常来述职报告,母公司形成的会议体系,比组织架构要更重要。
第四,再深入来看宏观管理体系。
在管控当中,必须有强大的宏观管理体系的存在,宏观管理事实上是一种体外能力,不是走正常管理路线的。
它是母公司超法理的一个对子公司的干预和价值的注入,母公司会出于价值最大化的考虑,朝子公司注入很多资源,以及拿走很多资源。
它的调度对子公司来看的话是不公平和价值上、管理上连续性受到干预的,但是在母公司角度上,他是认为他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所以一句话,我们必须要提出来,一个企业引入管控体系以后,大治理体系,大控制体系,大宏观管理体系,这三个体系是赫然存在,很显性地通过很多流程、会议、制度、跨部门的运作,常年在运行,其重要程度远远超过了小小的组织架构。
所以组织架构在整个管控体系当中,充其量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千万不能以组织架构的存在,来代替管控体系的存在。
第五个批判点,总部建设智能化,绩效化即可很多企业里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把总部部门设置强,总部的绩效薪酬设计到位,部门岗位设计到位,绩效薪酬设计到位,则总部建设到位,则控制力建设到位,则管控体系运行到位。
其实总部职能强化≠总部建设到位更≠控制力到位更≠管控体系运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