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比鉴赏

合集下载

用比较的方式鉴赏诗词

用比较的方式鉴赏诗词

用比较的方式鉴赏诗词明考点比较鉴赏法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作家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鉴赏。

常见的考查形式:1.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差异。

2. 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心境有何不同。

3. 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学方法【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金陵图高蟾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解析:本题不同作者从不同视角来写金陵,但都有共同点,即伤心,伤心的原因相似,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答案:为唐王朝衰败,山河破碎,朝政靡费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诗句表达了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要透过异找出同)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答案:高诗看景想入画,但是又对国事伤心,难以画出此情此景;韦诗看“金陵图”感受画中衰败意象,此时画画人与诗人情感相同,感觉画正是诗人想表达的伤心之情,所以在诗歌开头写“伤心画可成”。

最后总结诗歌比较题型的解题规律:1. 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 找准切入点。

或从标题入手,或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景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词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句入手,或从作品中带有色彩的词语入手,或从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或从作者生平情况以及艺术风格入手,或从注释入手。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高中语文 古诗词比较鉴赏

高中语文  古诗词比较鉴赏

古诗词比较鉴赏诗歌比较鉴赏题是命题者提供两首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

命题者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设“比较”点:①诗中的意象、意境。

②诗歌的语言。

③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较角度一意象、意境比较鉴赏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

一般来说,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

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从意象、意境进行比较鉴赏,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对象)描写的异同。

比较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例1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笋陆游藜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

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

诗词鉴赏唐宋八大家的诗词风格对比

诗词鉴赏唐宋八大家的诗词风格对比

诗词鉴赏唐宋八大家的诗词风格对比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众多杰出的文人墨客。

其中,唐宋八大家被誉为诗词界的顶峰,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巅峰,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对唐宋八大家的诗词风格进行对比,以展示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杜甫和王之涣两位大家。

杜甫以其豪放的气势和真挚的情感闻名,他的作品犹如大海般浩渺,同时又充满着社会意识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杜甫的作品以“慷慨悲歌”为主,在形式结构上多倾向于长篇叙事,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展示得淋漓尽致。

而王之涣则更偏向于陈述和抒发心情,他以简练的文字和准确的意境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王之涣的作品略带忧郁,但却富含哲理,通过深情细致的描写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创造出恍若仙境的美丽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浓厚的意境美。

接下来,我们聚焦苏轼和黄庭坚两位文学巨擘。

苏轼被誉为文学家中的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更偏向于纵情奔放,张扬自我。

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意象,诗情画意,鲜明而生动。

苏轼以自然山水以及人民生活为题材,兼具抒怀和咏史两者,并通过随兴的形式和声情并茂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张力与激情。

而黄庭坚则更富于内敛和含蓄,为人所称颂的“清婉温雅”正是他作品的最佳写照。

黄庭坚的作品以抒情为主,他用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措辞援引了许多山水意象、自然景物和寓意隽永的题材,通过表达对美的追求和生活哲学的思考,使作品具有深度和内涵。

随后,我们转向辛弃疾和陆游。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壮志,以抒发对祖国沦陷和抵抗外敌的愤怒与痛悔为主题。

辛弃疾的作品以叙事和抒情为主,他通过饱含激情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将个体的悲凉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给人一种深深的回响。

而陆游则以他那独特的“豪放派”风格而著名。

他对人生和命运抱有深刻的思考,作品里充满了对命运的反抗和对个体价值的探究。

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本篇介绍一下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三个术语———“对比”、“衬托”和“烘托”。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

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1999年高考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用了反衬。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

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XXX·密州出猎(XXX)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XXX。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XXX?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XXX接云涛连晓雾(XXX)天接XXX连晓雾,XXX欲转千帆舞。

仿佛XXX归帝所。

XXX,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XXX,学XXX有惊人句。

九万里XXX正举。

XXX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XXX,下片又自比XXX。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XXX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XXX接云涛连晓雾(XXX)天接XXX连晓雾,XXX欲转千帆舞。

仿佛XXX归帝所。

XXX,殷勤问我归那边。

我报XXX,学XXX有惊人句。

九万里XXX正举。

XXX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XXX)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画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XXX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XXX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XXX)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古诗词对比鉴赏,也是群文阅读的一种体现。

高考中已经体现。

暂且按下不表。

这里用各地中考语文的试题来看看,古诗比较鉴赏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一)课内与课内1.(昆明)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3分)【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

”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3分)2.(宁波)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

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6分)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南安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二)课内与课外3.(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对比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对比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对比手法比较鉴赏是近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热点,许多考生在复习迎考时没有很好的作总结归类,从诗歌的分类及答题的技巧中还有细微的区别,纵然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各种题型都接触过,在浩如烟海的考题中,我们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受,有的考生甚至于不知如何下手答题。

例: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题:这首诗第二句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类似这样的比较鉴赏题较常见,通常是用两诗相比,或诗词相比,或同一首诗中字句相比。

从以下例子可见一斑。

1炼字(句)的比较上赏析的题型与夏十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街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醒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析:这种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应辨能力,考生要大胆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当然这里是从诗句表达的效果上分析哪一句更生动形象,意境更开阔,内涵更丰富,哪一句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

(答案:“雁引愁心去”好。

它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一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2从手法的比较上赏析的题型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第二小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析:这里不宜面面俱到,抓住两首诗的主要因素,揣摹诗人的内心感受入手。

两首诗都写了傍晚中的荷花,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牧诗着重于一“恨”字,表明诗人心怀伤感,含恨不平。

部编版语文古诗词对比鉴赏

部编版语文古诗词对比鉴赏

古诗词对比鉴赏(一)《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唐)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 峡口送友人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

送蜀客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

2. 请比较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写法的异同。

3.简析第一首诗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的作用。

(二)题木兰院二首(其一)(唐)王播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2.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试分析不尽相同的原因。

(三)秋夜独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入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渔村夕照(明)沈明臣洲前洲后尽垂杨,村尾村头满夕阳。

换酒醉眠高晒网,远山修竹正苍苍。

1.“夕阳”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词中的内涵是否相同?请做具体分析。

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五)衰荷白居易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元)王翰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1.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六)秋夜曲(唐)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寄子由①(宋)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唐宋诗词之比较鉴赏》

《唐宋诗词之比较鉴赏》

《唐宋诗词之比较鉴赏》1. 引言1.1 概述唐宋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才情和精神追求。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蓬勃发展的时期之一,而宋代则以其细腻华美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唐宋诗词的异同之处,深入探讨两个时期的诗词艺术理念、主题和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并评估其对后世文化传承影响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唐宋诗词的重要性并明确文章目录。

其次,在“2. 唐宋诗词概要”中,分别概括介绍了唐代和宋代诗词在历史背景、创作流派、流派代表人物以及创作特点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在“3. 主题和风格比较”部分,我们将详细对比两个时期在主题选择上以及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进行鉴赏和解读。

然后,在“4. 表达方式对比分析”中,我们将重点从语言表达和感情表达两个方面来探讨两个时期的诗词在表达技巧和情感表现上的异同之处。

最后,在“5. 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唐宋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方法,并探讨这些古代诗词对后世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唐宋诗词进行比较和鉴赏,深入了解和欣赏这两个时期独特优秀的文学成果。

通过分析并展示唐宋两代不同风格、主题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到唐宋诗词艺术的魅力与影响力。

同时,本文还旨在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变迁以及美学观念提供一个切入点,引发读者对于文学形式与内涵相互关系的思考,并进一步探讨唐宋诗词对当代社会与审美价值观念的启示与影响。

2. 唐宋诗词概要:2.1 唐诗概要: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其创作时期跨越了唐朝的近三百年,从618年到907年。

唐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在唐代,有众多优秀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的种种思考和感受,还展现了他们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诗以其豪放浪漫、意境深远、思想深邃等特点成为后世各代诗人学习借鉴的对象。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

• 其三,《无题》是诗人对往日情感 的回忆,虽然美好,毕竟已经成为 过去。《夜雨寄北》则是诗人写给 妻子的回诗,看着妻子满纸无声的 思念,李商隐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李诗风格
• 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对李商隐的 诗已有一定的了解。李商隐作为晚 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 辞清丽、意韵深微,善于描写和表 现细微的感情。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古诗的鉴赏方法之一比较阅读抓住诗歌在主旨形式语言或表现手法上的某一个点寻其异同加以比较不失张党伟 兴平市西城中学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幽艳迷媚,细腻意境....
• 感谢你认真听完这个微课,希 望通过这个微课的学习,你对 比较法鉴赏诗词有所了解。
感谢下 载
《无题》与《夜雨寄北》的 差异
• 这两首诗之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其一,诗歌形式不同,《无题》是 一首七言律诗,而《夜雨寄北》则 为一首七言绝句。
• 其二,诗歌所针对的对象不同,《 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自己妻子的 一首诗作,饱含沧桑,感情沉稳。 《无题》则不同,诗人年少时情窦 初开,邂逅初恋。以致多年后再次 忆起,仍恍若昨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诗词鉴赏
• 古诗的鉴赏方法之一比较阅读 ,抓住诗歌在主旨、形式、语 言或表现手法上的某一个点, 寻其异同,加以比较,不失为 一种赏析的方法。

• 《无题》与《夜雨寄北》,这两首诗都属于李商隐爱情诗的代表作。《无题》一般认 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百年来感动 了一对又一对有情人。诗句中,“丝”同“思”,以象征的手法将至死不渝的爱情表 现出来。之所以说是伤感离别,可从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字体会 出来。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对西湖的描写 点 ——重湖叠巘清嘉 染 ——山色之美:“三秋桂子”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时间 城池
原文
昔 “名都” “竹西佳处” (虚)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今 “空城”(实) “废池乔木”来自“清角吹寒”达
诗方 歌式
议 论
正面 描写
(1)描写顺序(观察角度):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描 写
侧面
描写手法
(4)衬托 渲染 (5)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描写
(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喜 教材回顾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学生活动3:请从试题中总结,考题常见提问方式
一般从求同或求异两方面设题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 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与课本所学篇目比较异同 (3)辨析一首诗词中的感情、手法等异同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学习任务二:掌握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 基本方法与规范
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 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比较阅读总体思路:寻找可比点---比较同与异---评价优与劣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修辞技巧导练:对比衬托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修辞技巧导练:对比衬托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修辞技巧导练:对比衬托手法(附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在古典诗歌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对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对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二、方法归纳1、诗(词)中将XXX(事物或内容)与XXX(事物或内容)对比2、突出强调了XXX(内容),表达了XXX(感情)。

三、课堂精讲例题【例题一】(2012年宝山二模)五洲夜发(南朝)阴铿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题目】最后两句采用的手法,简析其作用。

(4分)【答案示例】对比,用船工不时的优游自在的歌唱与“愁人”的内心急切、焦灼不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愁人”想家的强烈,归家的心切。

【例题二】(2013年普陀区二模)【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题目】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

(4分)【答案示例】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四、课堂训练题【例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诗歌对比阅读型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诗歌对比阅读型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诗歌对比阅读型 诗歌对比阅读型 诗歌对比阅读
邓州二高 语文组
• 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对这两首诗或两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 方 法 等方面的对比鉴赏。 • 提问变体: 提问变体:


请说出两首诗在某方:

要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思想内容 情感 艺术手法 写法 修辞手法)并结 合原诗中具体的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作答。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春雨 • 周邦彦 •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 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 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 杜诗要点: 杜诗要点: • (1)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借拟人修 )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2) )( 辞塑造形象(知时节,潜入夜,)( ,)(3)展开想象, 辞塑造形象(知时节,潜入夜,)( )展开想象,寄托 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虚实结合,富于 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虚实结合, )( 变化(眼见与想象)( )(5)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 变化(眼见与想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花重 联想到滋润万物) 联想到滋润万物) • 周诗要点: 周诗要点: • (1)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是不见一个“喜”字)( ) )(2) )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是不见一个“ 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的作用) 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 花 鸥 的作用) •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个方面的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 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古诗词阅读解题技巧之对比鉴赏

古诗词阅读解题技巧之对比鉴赏

古诗词阅读解题技巧之对比鉴赏作者:周月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1年第12期解题技巧古诗词比较鉴赏题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设题角度基本相同。

基本遵循“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

做题时应该把握住比较鉴赏的方法:寻找“求同”和“求异”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可从以下步骤入手鉴赏:1.读诗,把握大意。

通读要比较鉴赏的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注释。

2.审题,找准异同。

结合题干要求的比较角度来分析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3.作答,点面结合。

对于对比鉴赏题,要特别注意是问“异”还是“同”,并且能规范作答,既有总体结论,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清楚,条理分明。

题型分析题型一:意象、意境比较鉴赏本题型往往是不同诗歌的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比较鉴赏意象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意境是诗(词)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词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合的一种境界。

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

一方面,相似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同的环境来表现。

一般来说,意象与诗(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以“意象”为切入点,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词)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歌的不同类别)。

解答要领:1.就意象来说,应着重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明月多写相思、丁香多喻忧愁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切忌以偏概全。

2.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

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解析版)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查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题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2) (2)考点1:内容、情感比较 (2)考点2:意象、意境、形象比较 (4)考点3:语言赏析比较 (5)考点4:手法、技巧比较 (7) (9)古诗词比较阅读应对策略 (9) (10)【课标要求】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则或几则古诗词材料放到一起,让考生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本质。

这是课内知识达成和课外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

【考查重点】内容、情感比较;意象、意境、形象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

【主要题型】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 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一) 从题材上看,两诗都是哲理诗。 朱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 有其自身规律,不按照规律行事,硬是用 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诗通过琴 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 或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 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 魂”一联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 的 “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 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 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 “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 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 灵巧别致。诗歌同样以花喻人,含蓄地 表现了诗人高洁、超凡脱俗的品性。
情景交融;黄词 主要借助纵向深入的心
理描写,直抒胸臆,可谓一波三折,层 层深入。
练习2:阅读下面的词和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⑴这两首《清平乐》都是表达感情的抒怀 词。晏词通过“金风”“梧桐”“花 残”“双燕欲归”等较多的意象渲染了秋意 渐深的时令特点,表现出一种淡淡的落寞、 忧伤“黄之鹂情”;“黄蔷词薇通”过两个意象表现春意难留 的自然规律,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伤春、惜春 之情⑵。在艺术技巧上,晏词主要借助横向辐 射的景物描写,烘托情感,可谓寓情于景,
表达,要注意的是考生不能简单地依照前 面的引导语仿写。
二 考题预测
题型:设题角度会以综合性为
主,注内要意容比求对::性魏。强晋对调比诗阅整宋读体与代单诗阅篇词, 宋可诗 有对 读两歌象词能,点的在可首阅 数需形能选读 量式读上没上首。有的懂的选本区区全别质别,上;:诗蕴的二一。含区是是别 对阅哲, 比读理只 阅的的
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度。 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 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三 解题技法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高考专题复习之
古典诗词对比鉴赏
一 课堂导入
通过我们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
发现今湖年南,卷在在古古典诗诗词词赏的析赏的析内上容,上主强要调
考整查体诗把歌握的,表读现懂整手首法诗和,思同想时感体情现。赏命析的题 人特要点求,考作生答就时诗不能歌写中成的简颔答联题进;行在赏形析式上, 而采且用提“示加此引两导诗语”之的颔方联法“,都给着考眼生于提白供赏海 棠析之范‘例白。’这”种,提供考明生确应提就示其并“给绘出形赏写析范神” 和例考艺的生术鉴可技赏以巧也在方被一面人种称无进为形行仿的赏写模析式式。鉴中赏相。对这自样由,地
4、仿照表述作答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 着眼于白海棠之“白”,绘但形绘写形神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 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 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 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 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 清洁自励的品性。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 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 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 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 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 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 “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 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第一个要点:前句分析林诗绘形与薛 诗的不同,后句分析林诗写神与薛诗的 不同;
第二个要点:艺术手法的运用;
据赏析点研究原作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1、逐首整体解读
古诗词的整体把握应注意:
(1)、词句 (2)、意象、形象、意境 (3)、内容、情感 (4)、手法 (5)、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一般解读方略
1、明白诗词的类别和特点;
2、了解作者和时代特点(知人论 世);
3、由诗歌题目或意象入手; 4、抓关键词句; 5、结合注释; 6、关注引导语,根据提供的鉴赏, 在答题思路的惯性上可以仿而得之;同 时,也要对所鉴赏的内容进行仔细品味。
(2)两诗都讲究说理技巧;朱诗 通过鲜 明的形象体现理趣 ;苏诗通过两个浅显的
假设表现理趣。
四 巩固练习
练习1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双燕欲归 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 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 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分析给定赏析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 着眼于白海棠之“白”,绘但形绘写形神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 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 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 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 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 清洁自励的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