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合集下载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细则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细则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细则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细则。

下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细则,欢迎阅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能够请工会大概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七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大概诉讼活动。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二章调解第十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劳动法对于劳动争议调解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对于劳动争议调解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对于劳动争议调解的规定有哪些劳动法对于劳动争议调解的规定一直是劳动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分析劳动法对于劳动争议调解的规定,并以富有创意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学术界和非学术读者的关注。

一、引言在劳动关系中,劳动争议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

劳动法界定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并就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和方式进行规定。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分析劳动法对于劳动争议调解的规定,并分析其具体实践意义。

二、案例背景此案例发生在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员工小李因为工资未按时支付而产生了劳动争议。

小李认为公司未能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并要求公司解决此问题。

公司则认为小李存在工作失职的情况,并拒绝支付工资。

小李随即将此劳动争议提交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调解。

三、劳动争议调解的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应依法进行。

首先,双方当事人应自愿选择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调解。

调解机构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四、案例分析在本案中,小李选择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为调解机构,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仲裁机构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就工资支付时间、工作表现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在仲裁人的帮助下达成了调解意见。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是一种有效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通过调解可以帮助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问题,并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

本案中,通过调解,小李最终得到了未支付的工资,公司也解决了对小李工作失职的指控。

五、劳动争议调解的实践意义劳动争议调解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

通过调解,可以加强劳动双方的信息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此外,劳动争议调解还能够有效解决劳动纠纷,减少劳动争议的诉讼成本和时间。

本案中,通过调解解决了工资支付纠纷,有效地维护了劳动双方的合法权益,保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2005年08月06日【字体:大中小】(1993年6月11日国务院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1993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7号发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企业调解第三章仲裁第四章罚则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第四条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着重调解,及时处理;(二)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三)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或者仲裁活动。

第六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

第二章企业调解第七条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一)职工代表;(二)企业代表;(三)企业工会代表。

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下同)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厂长(经理)指定;企业工会代表由企业工会委员会指定。

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具体人数由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并与厂长(经理)协商确定,企业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为了维护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条例的适用范围、争议处理程序、处理方式和赔偿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适用范围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

这些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种形式的企业。

二、争议处理程序1.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的方式解决。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协商机构,由企业代表和劳动者代表组成,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2. 调解解决:如果协商未能解决争议,双方可申请调解解决。

调解机构由劳动部门设立,调解员由劳动部门指派,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

3. 仲裁解决: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由劳动部门设立,仲裁员由劳动部门指派,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

4. 诉讼解决:如果仲裁也不能解决争议,双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将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三、处理方式1.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劳动者认为企业对其进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

2. 欠薪争议:劳动者认为企业未支付劳动报酬,可以要求企业支付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3. 劳动条件争议:劳动者认为企业未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或者不符合安全标准,可以要求企业改善劳动条件。

4. 经济补偿争议:劳动者认为企业未按照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可以要求企业支付补偿金。

四、赔偿责任1. 企业因违法行为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

2. 劳动者因故意行为或者严重过失导致劳动争议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而制定的,它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明确了赔偿责任。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关系稳定,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企业内发生的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工作。

第三条协商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常用合法方式。

企业应当重视协商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协商调解机制,依法维护劳工权益。

第四条协商调解是自愿原则的,参与方应当保持独立、公正、平等的原则,互相尊重,妥善解决劳动争议。

第五条企业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公正、及时、高效的协商调解服务,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便利。

第六条协商调解的具体办法和步骤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第七条协商调解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得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协商调解的程序和要求第八条当劳动者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时,双方应当首先采取协商的方式进行自愿调解。

协商调解的具体步骤如下:(一)双方应当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积极沟通,尽量寻求一致。

(二)双方可选择协商人员,共同进行协商调解。

如协商人员不同意调解结果的,可申请更换协商人员。

(三)协商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调解经验,保持公正、独立、中立的原则。

(四)协商调解的过程应当保密,不得将调解的内容泄露给他人。

(五)协商调解的结果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第九条若劳动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调解解决,双方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第十条企业应当加强协商调解能力建设,培养和选聘专业的协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公布协商调解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维护劳动者的知情权。

第十二条企业的协商调解工作应当与劳动保护、劳务管理等其他相关工作紧密衔接,形成良好的工作协同机制。

第三章监督和保障第十三条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应当加强对企业协商调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doc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doc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行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企业应当依法执行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劳资双方沟通对话机制,畅通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劳动者认为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提出。

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核实情况,协调企业进行整改或者向劳动者做出说明。

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调解委员会向企业提出其他合理诉求。

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向企业转达,并向劳动者反馈情况。

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关心劳动者的诉求,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第六条协商、调解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七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一)指导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二)督促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三)协调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建立企业重大集体性劳动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共同推动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四)检查辖区内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情况。

第二章协商第八条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第九条劳动者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

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第十条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当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

5日内不做出回应的,视为不愿协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热门城市:隆昌县律师新河县律师辛集市律师蓬安县律师顺平县律师上饶县律师宜宾县律师洪洞县律师在公司中,职工和公司之间可能会出现劳动争议,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那么如果出现了劳动争议就要通过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我国的法律在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供大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总则第一条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第四条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着重调解,及时处理;(二)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三)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或者仲裁活动。

第六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

企业调解第七条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一、总则。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是指企业与劳动者因劳动关系产生争议,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和方式。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及时的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二、协商调解的程序。

1. 协商调解的发起。

当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任何一方均可向企业提出协商调解的申请。

企业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及时组织协商调解工作小组,对劳动争议进行调查核实,并邀请相关方参与协商调解。

2. 协商调解的议程。

协商调解工作小组应当制定协商调解的议程,明确调解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具体安排。

在协商调解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双方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协商。

3. 协商调解的结果。

经过协商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将协商调解的结果书面记录,并由双方代表签字确认。

协商调解的结果应当具体明确,合理合法,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调解的方式。

1. 自愿协商。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应当以自愿协商为原则,双方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调解,不得强迫或胁迫任何一方参与协商调解。

2. 中立公正。

协商调解工作小组应当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客观公正地进行调解工作,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3. 专业化。

协商调解工作小组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对劳动争议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能够熟练运用调解技巧,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

四、协商调解的保密。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的过程和结果应当保密,不得对外披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干扰。

五、调解的效力。

经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当严格遵守协议内容,如有违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补充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的具体办法和程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规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

七、附则。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企业相关部门审批,并向劳动者进行公告。

劳动纠纷调解与解决管理制度

劳动纠纷调解与解决管理制度

劳动纠纷调解与解决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劳动纠纷的调解与解决程序,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劳动纠纷的调解和解决工作。

第三条基本原则劳动纠纷调解与解决工作应遵从公开、公正、公平、协商全都的原则,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第二章劳动纠纷的调解与解决第四条纠纷解决渠道1.对于发生的劳动纠纷,首先应由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的方式进行处理。

2.若协商无果,双方可申请启动内部调解程序,由企业设立的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3.若内部调解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

第五条内部调解委员会的成立和职责1.企业将设立独立的内部调解委员会,成员包含企业管理层和职工代表。

2.内部调解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组织调解活动,促成劳动纠纷的和解。

3.内部调解委员会应当依法处理案件,确保调解活动的公正、公平。

第六条调解程序和方式1.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协商无果后,申请内部调解,内部调解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组织调解会议。

2.调解会议应由1名主持人和2名调解人构成,主持人由企业指定,调解人由企业和员工代表分别推选产生。

3.调解会议应当邀请当事人出席,并听取双方的叙述和看法。

4.调解会议应以律师或法律顾问的方式进行调解,对产生的调解协议应当书面记录,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

第七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的申请流程1.当事人如对内部调解结果不满意,可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

2.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应提交申请书及相应的证明料子,如劳动合同、工资支出凭证、工资条等。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应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受理,并依法组织调解或仲裁。

第八条调解和仲裁结果的执行1.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应当自动履行协议义务,企业应监督并及时付诸执行。

公司劳动纠纷解决与调解制度

公司劳动纠纷解决与调解制度

公司劳动纠纷解决与调解制度1. 前言劳动纠纷是企业生产管理中不行避开的问题之一,为保障员工权益、维护企业正常运营秩序,建立一个健全的劳动纠纷解决与调解制度势在必行。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内部劳动纠纷解决与调解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地解决劳动纠纷,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关系。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及管理层。

对于发生的劳动纠纷,均可依照本制度进行解决与调解。

3. 劳动纠纷的分类劳动纠纷依据争议性与纠纷性可以分为两类,分别为个人劳动纠纷和集体劳动纠纷。

(1)个人劳动纠纷个人劳动纠纷是指由员工与公司之间直接产生的劳动争议,重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劳动合同解除争议—工资、薪酬及福利争议—加班、休假争议—健康与安全争议(2)集体劳动纠纷集体劳动纠纷是指由肯定数量的员工与公司之间产生的劳动争议,重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组织机构与管理争议—薪酬与福利待遇争议—劳动关系和劳动条件争议—改革、撤岗与转岗争议4. 纠纷解决与调解程序(1)纠纷解决与调解流程针对个人劳动纠纷和集体劳动纠纷,我们建立了以下解决与调解流程:个人劳动纠纷解决与调解流程1.争议发生2.双方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全都,进入下一阶段3.双方提起申诉,将纠纷提交至人力资源部门4.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初步调查,并邀请双方进行调解5.若调解无果,人力资源部门将协调相关部门构成调解委员会6.调解委员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解,提出调解看法7.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看法不具有强制力,但可作为参考依据8.若仍未解决,双方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诉讼集体劳动纠纷解决与调解流程1.争议发生2.双方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全都,进入下一阶段3.双方提起申诉,将纠纷提交至人力资源部门4.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初步调查,并邀请双方进行调解5.若调解无果,人力资源部门将协调相关部门构成调解委员会6.调解委员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解,提出调解看法7.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看法不具有强制力,但可作为参考依据8.若仍未解决,双方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集体诉讼(2)调解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责调解委员会由公司相关部门的代表、法务部门的代表、工会代表及人力资源部门的代表构成。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4篇)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4篇)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包括个人与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之间的劳动争议。

第三条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法行使调解职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争议的公平化解。

第二章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第四条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成立的,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机构。

第五条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的专业调解人员,能够独立、公正、客观地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二)有必要的办公设施和调解场所,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提供便利的调解条件;(三)有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调解制度,确保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四)有良好的信誉和声誉,能够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认可。

第六条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可以是全国、省、市、县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工会、行业协会等依法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第七条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当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一定数量的调解员组成,统一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三章调解程序第八条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应当包括以下环节:(一)接收申请: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提出调解申请;(二)受理申请: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当在收到调解申请后,及时受理,并告知申请人有关申请受理情况;(三)调解准备: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当对劳动争议的当事人进行了解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为调解工作做好准备;(四)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根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安排调解员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调解;(五)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可以制定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六)不成调解:如果劳动争议不能通过调解达成协议,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告知当事人继续处理劳动争议的途径和方法。

公司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实施细则

公司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实施细则

公司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推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工会参与处理下列劳动争议: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企业执行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因认定无效劳动合同、特定条件下订立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5.因职工流动发生的争议;6.因用人单位裁减人员发生的争议;7.因经济补偿和赔偿发生的争议;8.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9.因用人单位录用职工非法收费发生的争议;10.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受理的劳动争议。

第三条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当事人自愿申请的原则;(二)合法的原则;(三)维护的原则;(四)依据事实和法律,及时公正处理的原则;(五)同当事人民主协商的原则、(六)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七)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原则;(八)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权利的原则;(九)坚持劳动争议处理的三方原则;(十)严格遵守调解和仲裁纪律的原则。

第四条工会依法参加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工作。

职工因劳动权益受到侵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五条参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工会代表应当遵纪守法、公正廉洁,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泄露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章参与劳动争议协商第六条劳动争议协商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发生纠纷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化解矛盾的行为。

第七条发生劳动争议,工会可以接受职工及行政请求参与协商,促进争议解决。

第八条工会发现劳动争议,应主动参与协商,及时化解矛盾。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行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企业应当依法执行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劳资双方沟通对话机制,畅通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劳动者认为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提出。

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核实情况,协调企业进行整改或者向劳动者做出说明。

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调解委员会向企业提出其他合理诉求。

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向企业转达,并向劳动者反馈情况。

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关心劳动者的诉求,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第六条协商、调解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七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一)指导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二)督促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三)协调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建立企业重大集体性劳动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共同推动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四)检查辖区内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情况。

第二章协商第八条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第九条劳动者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

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第十条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当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

5日内不做出回应的,视为不愿协商。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规章制度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规章制度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本企业内部人员之间产生的劳动争议,是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维护企业稳定的具体机制。

第三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应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及时的原则,以调解为主、协商为辅的方式解决争议。

第四条本规章所称劳动争议,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纠纷、劳务合同解除争议、工资、社会保险待遇、工伤赔偿、劳动纪律等引起的纠纷。

第二章调解机构设置第五条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劳动关系争议调解员组成。

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企业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担任。

第六条调解员由企业内部工会主席、员工代表、法律顾问等多方人员组成,调解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调解员资格证书。

第七条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纠纷调解档案,认真履行记录、归档等程序,确保调解过程合法、公正。

第八条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对提交的调解申请进行审核,并在法定期限内答复申请人。

第九条调解委员会应当每季度组织专题培训和座谈会,提高调解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第三章调解程序第十条当劳动争议发生时,一方当事人可向调解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申请须包括当事人基本信息、争议事实、诉求等内容。

第十一条调解委员会应当在接到调解申请后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并安排专门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十二条调解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听取双方陈述意见,并协调双方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争议。

第十三条调解委员会应当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将协议内容详细记录,让双方签字确认。

如一方拒绝签字,则调解员应当进行进一步调解。

第十四条如调解无法达成协议,双方当事人可自行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争议。

第四章保密原则第十五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相关人员不得将调解过程和结果泄露给外部人员。

第十六条调解委员会负责对调解过程和结果进行保密,需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方可披露。

劳动争议调解方案

劳动争议调解方案

劳动争议调解方案一、调解原则1、自愿原则调解应当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接受调解。

2、合法原则调解的过程和结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3、公平公正原则调解人员应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平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

4、及时原则劳动争议应及时处理,避免争议的扩大和矛盾的激化,以减少对双方的不利影响。

二、调解机构与人员1、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由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人数根据企业规模和实际情况确定。

2、选拔和培训专业的调解人员调解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沟通技巧和调解经验。

定期对调解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三、调解程序1、申请与受理当事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调解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2、调查核实调解委员会对争议事项进行调查核实,收集相关证据,了解争议的事实和背景。

3、调解会议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会议,调解人员向双方说明调解原则和程序,听取双方的陈述和意见。

4、协商调解在调解人员的引导下,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寻求解决争议的方案。

调解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解建议。

5、达成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当履行。

6、未达成协议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协议,调解委员会应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四、调解方法与技巧1、倾听与理解调解人员要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意见,充分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情感。

2、沟通与协调通过有效的沟通,促进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交流,消除误解和对立情绪。

3、分析与引导对争议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向当事人解释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引导他们理性看待争议。

4、寻找共同点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和利益契合点,为达成调解协议创造条件。

5、灵活应变根据不同的争议情况和当事人的特点,灵活运用调解方法和策略。

五、调解协议的履行与监督1、督促履行调解委员会应督促双方当事人按照调解协议履行义务。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是指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合同履行、工资支付、工时调整、劳动条件等问题发生争议时,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争议的过程。

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工作,提高协商调解的效率和公正性,制定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协商调解的原则和目的协商调解以诚信和公正为原则,以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促进劳资和谐为目的。

协商调解应当尊重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平衡。

二、协商调解的程序1.协商调解的主体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的主体主要有企业职工、企业代表和工会代表。

协商调解工作由企业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如果有工会组织的,工会代表也有权参与。

2.协商调解的申请和受理争议一方可以书面或口头向所在企业提出协商调解申请,企业应当及时受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协商调解工作。

受理申请后,应当在7天内安排协商会议。

3.协商调解的过程协商调解会议应当遵循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充分听取双方意见,通过充分交流和协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果双方在协商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应当立即签订协调意见书。

如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三、协商调解的效力和执行1.协商一致的有效性协商一致的意见书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应当按照协调意见书的内容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2.劳动合同争议的仲裁或诉讼如果在协商调解过程中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由仲裁机构或法院进行裁决。

3.协商调解协议的执行如果在协商调解过程中达成裁决或诉讼和解协议,双方应当按照协议内容切实履行各自的义务。

如一方不履行,对方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要求执行。

四、协商调解工作的保密性和公正性协商调解工作的内容和结果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其他人。

协商调解工作应当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协调结果应当考虑各方的利益和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四篇)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四篇)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一、总则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是指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工作。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劳动合同各方之间的权益、义务、责任等方面出现分歧,而引起的矛盾和争议。

为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制定本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

二、调解机构的组织结构1. 人员组成调解机构设主任一名,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主任由组织指派担任,任期两年。

调解机构设若干名调解员,年满30岁,具有劳动法律专业知识,经过严格培训,取得调解员资格证书。

调解员由调解机构聘任,任期三年。

2. 工作制度调解机构按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需要,确定工作人员数量,并确保调解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

三、调解程序1. 申请调解劳动合同纠纷一方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向所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提交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受理申请调解机构收到调解申请后,应立即受理,并通知劳动争议各方。

受理调解的时间不得超过三个工作日。

3. 公告调解机构在受理后,可以公告调解事项,征集相关证据和意见。

公告的内容应准确、明确,并注明参与公告的时间和地点。

公告期限为七个工作日。

4. 调解会议调解机构应在公告期满后五个工作日内召开调解会议。

会议召集人是调解机构主任或者指派的调解员。

会议期间,调解机构应提供相应的调解服务和协助。

在调解会议上,调解员以公正、中立的态度,帮助双方了解彼此立场,找到双赢解决办法。

调解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或者人员参加会议。

5. 协议达成若劳动争议各方在调解会议上达成协议,调解员应记录并签订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应明确双方责任和权益,并有具体的执行日期。

6. 不达成协议若劳动争议各方在调解会议上未达成协议,调解员应依法提出解决建议,并说明理由。

解决建议应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劳动争议各方。

四、调解结果的执行和监督1. 协议执行达成调解协议后,各方应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2. 监督调解结果的监督由调解机构负责。

调解机构应定期了解调解结果的履行情况,并协助解决履行中的问题。

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是什么?

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是什么?

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是什么?1、事实清楚原则。

2、自愿原则。

所谓自愿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是否进行调解,能否达成协议,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

3、合法原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经常发生的就是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纠纷了,一般发生劳动争议之后,都不会立刻进行诉讼,而是进行劳动争议的调解,但是在调解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那么,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是什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是什么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自愿原则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遵循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进行调解。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双方自愿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是否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当事人自行决定,任何一方不得强迫。

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不是必经的程序,是否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争议双方自愿选择。

当事人任何一方或双方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促裁。

2) 在调解过程中,始终贯彻自愿协商的原则。

调解委员会作为调解机构本身并我决定权,劳动争议的解决主要依靠双方自愿。

经调解达成的协议,由当事人自愿执行,不得强迫。

调解机构在调解过程中不能强行调解或勉强达成协议,更不允许包办代替。

调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愿协商的过程,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行强迫另一方。

企业劳动争议应该如何处理

企业劳动争议应该如何处理

企业劳动争议应该如何处理企业⾥⾯会有很多劳动者,并不是所有的劳动者都能温厚善良,有些劳动者就会因⼯资、劳动合同等等与企业发⽣争议,⾯对争议企业⽐较要解决。

那么,企业劳动争议应该如何处理?店铺⼩编给你提供⼀些意见。

企业劳动争议应该如何处理⼀、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发⽣后,当事⼈就争议事项进⾏商量,使双⽅消除⽭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法。

当然,协商解决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解决劳动争议这种⽅式予以认可。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可以并有权申请调解或仲裁。

⼆、企业调解。

劳动争议发⽣后,当事⼈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当事⼈应⾃觉履⾏(此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如果从当事⼈申请之⽇起⼗五⽇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另外,当事⼈不愿调解或调解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也可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三、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般由所在⾏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当发⽣争议的单位与职⼯不在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当事⼈⼯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如果当事⼈任何⼀⽅对裁决不服,则应在收到裁决书15⽇内向当地⼈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法律效⼒,当事⼈对发⽣法律效⼒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

四、法院判决。

当事⼈任何不服裁向⼈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程序进⾏。

⾸先对双⽅当事⼈进⾏民事调解,如果双⽅当事⼈就劳动争议达成协议,法院将制定民事调解书,调解书⼀经送达当事⼈⽴即⽣效,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

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书⾯判决。

原被告任何⼀⽅对判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收到判决书起15⽇)内向上级⼈民法院提起上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7号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76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尹蔚民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行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企业应当依法执行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劳资双方沟通对话机制,畅通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劳动者认为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提出。

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核实情况,协调企业进行整改或者向劳动者做出说明。

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调解委员会向企业提出其他合理诉求。

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向企业转达,并向劳动者反馈情况。

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关心劳动者的诉求,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第六条协商、调解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七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督促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
(三)协调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建立企业重大集体性劳动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共同推动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
(四)检查辖区内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情况。

第二章协商
第八条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第九条劳动者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

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第十条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当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

5日内不做出回应的,视为不愿协商。

协商的期限由当事人书面约定,在约定的期限内没有达成一致的,视为协商不成。

当事人可以书面约定延长期限。

第十一条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

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经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

但是,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仲裁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第十二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或者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等其他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三章调解
第十三条大中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

有分公司、分店、分厂的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在分支机构设立调解委员会。

总部调解委员会指导分支机构调解委员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

调解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在车间、工段、班组设立调解小组。

第十四条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第十五条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

劳动者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劳动者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

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第十六条调解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对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
(三)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四)聘任、解聘和管理调解员;
(五)参与协调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六)参与研究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
(七)协助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

第十七条调解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关注本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向调解委员会报告;
(二)接受调解委员会指派,调解劳动争议案件;
(三)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四)完成调解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八条调解员应当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具有一定劳动保障法律政策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调解员由调解委员会聘任的本企业工作人员担任,调解委员会成员均为调解员。

第十九条调解员的聘期至少为1年,可以续聘。

调解员不能履行调解职责时,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调整。

第二十条调解员依法履行调解职责,需要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的,企业应当予以支持,并按照正常出勤对待。

第二十一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申请内容应当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调解请求、事实与理由。

口头申请的,调解委员会应当当场记录。

第二十二条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对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且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受理。

对不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或者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应当做好记录,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三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没有提出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可以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主动调解。

第二十四条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一般不公开进行。

但是,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开调解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调解委员会根据案件情况指定调解员或者调解小组进行调解,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也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调解。

调解员应当全面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十六条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由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应当写明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调解请求事项、调解的结果和协议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

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委员会各执一份。

第二十七条生效的调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15日内共同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申请。

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应当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五十四条规定,对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出具调
解书。

第二十八条双方当事人未按前条规定提出仲裁审查申请,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调解协议合法有效且不损害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利益的,在没有新证据出现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据调解协议作出仲裁裁决。

第二十九条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结束。

但是,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长。

在前款规定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三十条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调解委员会应当做好记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并书面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条的规定属于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协商或者在5日内不做出回应的;
(二)在约定的协商期限内,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不同意继续协商的;
(三)在约定的协商期限内未达成一致的;
(四)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
(五)一方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后,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六)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后,在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期限内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七)在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
(八)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

第三十二条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调解登记、调解记录、督促履行、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统计报告、工作考评等制度。

第三十三条企业应当支持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提供办公场所,保障工作经费。

第三十四条企业未按照本规定成立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或者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劳动关系和谐,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通报;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五条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职或者违法违纪行为,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调解委员会应当予以解聘。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