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药剂学在医药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在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XXX医院中药药剂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工艺流程。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

3. 学习中药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科室及工作环境实习期间,我主要在XXX医院中药药剂科进行实习,该科室拥有先进的中药制剂设备,如提取浓缩设备、干燥设备、粉碎设备等。

科室环境整洁,工作氛围良好。

2. 实习内容(1)中药制剂基本工艺流程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中药制剂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采购、鉴定、提取、浓缩、干燥、粉碎、过筛、混合、分装等环节。

(2)中药制剂常见剂型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制剂的常见剂型,如散剂、煎膏剂、糖浆剂、丸剂、片剂等。

其中,重点学习了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实习期间,我了解了中药制剂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相关检验方法。

(4)中药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如中药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用药等。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中药制剂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常见剂型的制备方法。

2.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项操作,如粉碎、过筛、混合等,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拓宽了知识面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了解了中药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用药等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学会了与团队合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药的提取、加工和制剂等工艺,将中药转化为易于服用和储存的形式,以便于患者使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和药效评价方法,以期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作为中药材,以及乙醇、水和甘油等作为溶剂。

2. 实验方法:(1)提取: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分别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醇,进行浸泡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

(2)浓缩: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溶剂,得到浓缩液。

(3)制剂:将浓缩液与甘油等辅料混合,加热搅拌,制成中药药剂。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同中药材的提取方法和溶剂选择对提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溶解和损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溶剂。

此外,制剂过程中的辅料选择和配比也对中药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甘油作为一种常用的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黏稠度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制剂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和控制辅料的使用量,以确保中药药剂的质量和药效。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中药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多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中药药剂的药理学评价,包括对其抗菌、抗炎和镇痛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初步评估中药药剂的药效,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三、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药效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方法、溶剂选择和辅料配比等因素对药剂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相关推荐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收获颇丰,是时候写一篇实习报告好好总结一下了。

在写实习报告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实习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在全面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后,进入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实习,使我们能较系统地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立并对今后实际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更能学到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也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

二、时间和实习安排共实习八个月,西药房、中药房、中心药房和药库每个药房实习均为两个月。

其中有十位同学被安排在xxx市中医院实习。

三、实习期工作总结和收获在实习期间,所有的同学都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各药房的工作纪律,积极主动,服从安排,按照实习轮转表的安排到各个科室去实习,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一轮的工作,待人亲善,努力学习,吃苦耐劳,能按照医院标语“以微笑换服务,以诚心换放心”来要求自己,积极维护医院美好形象,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遇事与带教老师共同商量,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切实体会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一)实习内容1、西药房的实习每个同学到西药房实习的第一时间都是看几天处方(手写处方),掌握处方的正确书写方法及每位医生的书写风格;刚开始的一天两天个个同学都喊头痛,看不懂医生的字,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再经过两天的努力,大家都熟悉了医生的书写,掌握了处方的正确书写和审方;接着带教老师为我们讲解药物的大致分类和位置,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去熟悉药物的位置,最后带教老师教我们如何调配处方,直到我们掌握了,就进行单独调配处方等等经过不懈努力和各位老师的教导和帮助,我们掌握了大部分药物的别名,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熟悉了特殊药品的管理,如贵重药品专人专柜和毒麻药品,药品的双人双锁,每日一小点,每周一大点,次次登记入表的管理。

中药药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散剂、丸剂、煎膏剂等。

3. 了解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备、应用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环节。

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外观、含量、溶出度、微生物限度等方面。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一定规格的粉末制剂。

(3)实验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天平、烧杯等。

(4)实验材料: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5)实验步骤:a. 将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

b. 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c.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内,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

d. 将甘草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

e. 按每包3g分包。

(6)质量检查:a. 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b. 均匀度检查:按《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c. 水分检查:照《中国药典》20xx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 H)测定,不得过9.0%。

d. 装量差异检查:依照《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质量检查。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经过加水、炼蜜等工序,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3)实验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天平、烧杯、炼蜜机等。

(4)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

(5)实验步骤:a. 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b. 加水适量,搅拌溶解,制成药液。

c. 将药液倒入炼蜜机中,炼制成熟蜜。

药店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药店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药剂学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于2023年在我国一家知名药店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中药药剂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至9月,实习地点为我国某知名药店。

该药店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经营品种丰富,包括中药、中成药、西药、保健品等。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与鉴别(2)中药煎煮、制剂及储存方法(3)中药处方调配与复核(4)中药咨询服务(5)中药市场调研与推广2. 实习过程(1)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与鉴别实习初期,我跟随经验丰富的药师学习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与鉴别方法。

通过观察、闻味、触摸等方式,了解中药饮片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掌握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技巧。

(2)中药煎煮、制剂及储存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中药煎煮、制剂及储存等环节。

学习了不同中药的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等,掌握了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流程。

同时,了解中药的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

(3)中药处方调配与复核在药师指导下,我参与了中药处方的调配与复核工作。

学习了中药处方的组成、用法、用量等知识,掌握了中药处方的调配技巧,提高了处方调配的准确性。

(4)中药咨询服务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中药咨询服务。

通过与顾客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专业的中药用药指导,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5)中药市场调研与推广在实习后期,我参与了中药市场调研与推广工作。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中药产品的市场前景,为药店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提高了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2. 增强了实际操作技能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中药煎煮、制剂及储存等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药剂学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实习单位介绍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剂技术和药剂学基础知识。

通过实习,我旨在进一步了解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药物生产过程,并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本次实习选择在某中药制剂厂进行,该厂是一家具有优良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中药企业。

二、实习内容1. 药品生产工艺:通过参观生产车间,了解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药材的配制、炮制、研磨、浸泡、煎煮等步骤,以及制剂的制备、填充、封口等工艺。

2. 药物质量控制:学习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了解中药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等。

参与药物的质量检验工作,学习药物的药理学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

3. 药品稳定性研究:了解中药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参与药品的稳定性试验,学习药品稳定性测试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

4. 检验设备操作:学习和操作常见的中药检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熟悉检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5. 研究论文撰写:根据所参与的实验结果,撰写中药药剂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三、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参观了该中药制剂厂的生产车间。

通过实地观察和导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其中,药材的配制和炮制是制剂工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药材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药效。

在制剂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一些填充和封口的技术,这些操作对于保证制剂的质量和保存期都非常关键。

在药物质量控制方面,我学习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与质量检验工作,我了解到每一批药物都需要进行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检验,以及微生物的检验,确保药物的符合国家标准和药典的要求。

我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药物质量评估方法,如溶出度、稳定性测试等,这些对于评估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关于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关于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将所学的中药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实习期间,我将参与中药饮片的加工、制备、质量控制等工作,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为期一个月,地点为某中药企业生产车间。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中药饮片加工实习初期,我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了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

首先,我们需要对药材进行挑选、清洗、晾晒、干燥等处理,确保药材的质量。

然后,根据不同的药材特性,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如切片、捣碎、炒制等。

在加工过程中,我了解了各种药材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药材识别能力。

2. 中药制剂制备在实习中期,我参与了中药制剂的制备工作。

首先,根据处方要求,准确称取药材,并进行预处理。

然后,采用煎煮、浓缩、过滤、干燥等步骤制备中药汤剂、膏剂、丸剂等。

在制备过程中,我掌握了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了各种制剂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质量控制实习后期,我参与了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药材的检验、制剂的检验、成品的质量检验等。

在检验过程中,我学习了各种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了自己的质量意识。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习,我掌握了中药饮片加工、中药制剂制备、质量控制等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丰富了专业知识: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各种药材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学会了相互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了质量意识: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质量控制工作,深刻认识到质量对中药制剂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质量意识。

总之,本次中药药剂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药药剂的实验报告(3篇)

中药药剂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中药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学院药学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教授五、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电热炉、磁力搅拌器、滴管、玻璃棒、玻璃管等。

2. 试剂: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白酒、蒸馏水等。

六、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后加入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3)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称定重量,置直径9cm的圆筒中,轻敲使内容物均匀分布,将圆筒倒转,重复操作两次,用直径9cm的圆筒刮刀平行刮取,计算散剂含量,应符合规定。

2. 煎膏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按处方比例称取。

2)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不断搅拌,煎煮时间为2小时。

3)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取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白酒,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却,待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块,晾干即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冯春霞学号:201225821049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六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三、实验内容制法:(1)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实验二枇杷叶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枇杷叶150g 。

3.辅料:蔗糖50g 三、实验内容制法:取枇杷叶,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的清膏。

每100g 清膏加蔗糖200g ,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四、煎膏剂的常规检查1.相对密度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约2倍,糟密称定,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照相对密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Ⅶ A)测定,按下式计算,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有关规定。

f f1211⨯-⨯-=W W W W 供试品相对密度式中 W 1为比重瓶内供试品溶液的重量,g ;W 2为比重瓶内水的重量,g ;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供试品重量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f 凡加饮片细粉的煎膏剂,不检查相对密度。

2.不溶物 取供试品5g ,加热水200ml ,搅拌使溶化,放置3分钟后观察,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加饮片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药粉。

加入药粉后不再检查不溶物。

3.装量 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 ),应符合规定。

4.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 )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控制加入糖或蜂蜜的量,防止出现返砂现象。

煎煮2-3次为宜,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

实验三益母草颗粒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2.药材:益母草1350g3.试剂:无水乙醇、蔗糖粉、糊精三、实验内容制法: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90-95℃),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1.38(83℃),加蔗糖粉600g和适量的糊精,混匀,过一号筛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四、颗粒剂的常规检查1.粒度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Ⅺ B第二法,双筛分法)测定,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2.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 )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6.0%。

3.溶化性取供试品1袋(多剂量包装取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应全部溶化或呈混悬状。

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混悬颖粒应能混悬均匀。

4.泡腾颗粒检查法取供试品3袋,分别里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水温为15~25℃,应迅速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5分钟内颗粒均应完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

颗粒剂按上述方法检查,均不得有焦屑等。

5.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1倍。

7.装量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8.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制备颗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遇到挥发性成分要采用低温至稠膏状,精制95%乙醇适量,制粒用一号筛,赋形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5倍。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质量检查?辅料用量,外观检查,溶化性,水分,硬度,粒度,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

实验四大山楂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电磁炉、锅、纱布2.试剂:蜂蜜3.药材:山楂200g 六神曲(麸炒)30g 麦芽(炒)30g三、实验内容制法:(1)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蔗糖120g、炼蜜加水54ml与炼蜜120g,混合,炼至相对密度约为1.38(70℃)时,滤过,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大蜜丸,即得。

四、丸剂的常规检查方法1.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水丸、糊丸和浓缩水丸不得过9.0%。

蜡丸不检查水分。

2.重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丸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以10丸为1份(丸重1. 5g 及1. 5g以上的以1丸为1份),取供试品10份,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每份标示重量(每丸标示量×称取丸数)相比较(无标示重量的丸剂,与平均重量比较),按表1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份,并不得有1份超出限度1倍。

表1包糖衣丸剂应检查丸芯的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其他包衣丸剂应在包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凡进行装最差异检查的单剂量包装丸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3.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丸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2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衣1袋(瓶)超出限度1倍。

表24.装量装量以重量标示的多剂量包装丸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ⅫC)检查,应符合规定。

以丸数标示的多剂量包装丸剂,不检查装量。

5.溶散时限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丸,选择适当孔径筛网的吊篮(丸剂直径在2.5mm以下的用孔径约0.42mm的筛网;在2.5~3.5mm之间的用孔径约1.0mm 的筛网;在3.5mm以上的用孔径约2.0mm的筛网),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Ⅻ A)片剂项下的方法加档板进行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

操作过程中如供试品黏附挡板妨碍检查时,应另取供试品6丸,以不加挡板进行检查。

上述检查,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通过筛网。

如有细小颗粒状物未通过筛网,但已软化且无硬芯者可按符合规定论。

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Ⅻ A)片剂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及研碎、嚼碎等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查溶散时限。

6.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炼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炼蜜的程度,用蜜量及合药时温度?炼蜜目的: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嫩蜜适合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中蜜适合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

老蜜适合粘性差的药材制丸。

蜜温一般60-80℃,用量1:1-1:1.5。

实验结果及完成大纲情况:1.掌握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等的生产工艺。

2.掌握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等的质量控制项目和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的构造,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