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理论辅导
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应用
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应用一、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1.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1.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加和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1.3 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的电子转移、共用电子对的重新分配或原子的重新组合。
1.4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压力等。
1.5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在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平衡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如Kc、Kp等。
二、化学反应的实验应用2.1 化学分析滴定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2.2 制备物质合成化学: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有机物、无机物、高分子化合物等。
2.3 材料科学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加工、陶瓷材料的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等。
2.4 能源转换燃烧反应、电池反应、燃料电池反应等。
2.5 环境保护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2.6 药物制备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等。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应用涵盖了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对中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为将来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一、基本理论习题1.判断题: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物理作用。
(对/错)答案:错。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不仅仅是物理作用。
2.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 置换反应B. 复分解反应C. 加和反应答案:D。
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而是属于物理学领域。
3.填空题: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的______、______或______。
答案:电子转移、共用电子对的重新分配、原子的重新组合。
2021届苏高中生物竞赛实验辅导讲义-生物化学实验(基础)07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2021届高中生物竞赛实验辅导讲义生物化学实验(基础部分)实验七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一、目的1.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3.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原理种子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
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C6H10O5)n+H2O-------nC12H22O11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扬酸。
后者可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活力很弱,种子吸胀萌动后,酶活力逐渐增强,并随着发芽天数的增长而增加。
本实验观察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三、器材1.25毫升刻度试管。
2.吸管。
3.乳体。
4.离心管。
5.分光光度计。
6.离心机。
7.恒温水浴。
四、试剂1. 0.1%标准麦芽糖溶液20毫升:精确称量100毫克麦芽糖,用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2.pH 6.9,0.02摩尔/L磷酸缓冲液100毫升3.l%淀粉溶液100毫升:1克可溶性淀粉溶于100毫升0.02摩尔/L磷酸缓冲液,其中含有0.006摩尔/L氯化钠。
4.l%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1g 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0毫升2摩尔/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0毫升水中;再加人30克酒石酸钾钠,定客至100毫升。
若溶液混浊,可过滤。
5.l%氯化钠溶液300毫升6.海砂5克五、操作步骤1.种子发芽:小麦种子浸泡2.5小时后,放人25℃恒温箱内或在室温下发芽。
2.酶液提取:取发芽第三天或第四天的幼苗15株,放人乳钵内,加海砂200毫克,加1%氯化钠溶液10毫升,用力磨碎。
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搅拌几次。
将提取液离心(l500转/min)6-7分钟。
将上清液倒人量筒,测定酶提取液的总体积。
进行酶活力测定时,将酶提取液稀释10倍。
取干燥种子或浸泡2.5小时后的种子15粒作为对照(提取步骤同上)。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教案
实验目的:
1. 观察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2. 探究金属与酸之间的化学反应。
实验材料:
1. 锌片、铁片、铜片(或其他金属片);
2. 盐酸溶液(浓度约为1 mol/L);
3.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
4. 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
5. 灭菌棉球、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三根试管编号为A、B、C,并放入试管架中;
2. 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铁片;
3. 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锌片;
4. 在试管C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铜片;
5. 观察每个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
1. 铁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气泡和沉淀;
2. 锌片与盐酸反应同样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气泡和溶液变色;
3. 铜片与盐酸无法反应,不产生氢气和沉淀。
实验总结:
1.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时,通常会生成金属盐和氢气;
2. 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和速度有所不同,可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
3.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盐酸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拓展实验:
1. 用其他金属来重复实验,比较它们与盐酸的反应性;
2. 尝试用不同酸溶液(如硫酸、醋酸等)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对金属的影响。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化学基本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玻璃烧杯、试剂瓶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并将试管斜倾,不要直接拿试管。
2. 使用玻璃棒小心搅拌试剂,避免接触试剂。
3. 使用酒精灯要小心防止烫伤,注意不要使试剂溅到火上。
4.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试剂的混合或者污染。
实验内容:挥发性液体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挥发性液体在常温下蒸发产生气体,形成特征性气味。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瓶挥发性液体,将其倒入试管中。
2. 将试管加热,观察挥发性液体蒸发产生的气体。
3. 闻气味,记录挥发性液体的气味。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戴上实验手套,以免挥发性液体溅到手上引发伤害。
2.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3. 清洗实验器皿时要注意用水清洗干净,避免试剂残留。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挥发性液体的挥发性能力,并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不断提高实验能力。
大学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体会
大学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体会[摘要]大学化学是面向化学、化工等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作者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化学化工专业教学方法大学化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大学化学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实施化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1]。
目前,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授传播知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并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因此常常觉得枯燥单调,学习兴致不高。
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
它的主旨在于: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解决某个问题等,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但由于这种主动学习方法通常比较费时,而且在较大的班级中组织起来也比较费力,如果组织不当反而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尝试。
因此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体下,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为每个讲授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探讨如何在化工专业大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上好绪论课,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任何一门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都要重视绪论课的讲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课是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在整个学科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通过绪论课,学生应该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
同时,一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绪论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为后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尤为关键。
在第一堂课上,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对象。
初中化学基础操作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基础操作讲解教案
主题:基础化学实验操作
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基础化学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习到基础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1. 烧杯、试管、玻璃棒、玻璃棉等基础实验仪器
2.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常见化学试剂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将需要进行实验的化学试剂放置在烧杯或试管中
3. 使用玻璃棒等工具进行搅拌或混合试剂
4. 观察实验的反应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5.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6. 清洁实验仪器,保持实验台面干净整洁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在实验操作中要戴上实验室眼镜,保护好眼睛
2. 注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出现意外
3. 注意化学试剂的性质和危险性,避免接触皮肤或吸入有害气体
4. 在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台面的整洁,避免滑倒或发生其他危险情况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该掌握了基础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培养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实验结果的观察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实验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掌握测定溶解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常用单位为克/100g 水。
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压强等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
1. 三种不同晶体状物质;
2. 试管;
3. 压力计;
4.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装入等量水;
2. 将三种不同物质的晶体状物质分别加入到三个试管中,并摇匀;
3. 观察观察各试管内溶解度的差异;
4. 利用压力计和温度计测定水的溶解度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切勿直接将试管热放入火焰中加热,应使用水浴进行加热;
2. 温度计的读数要准确;
3. 操作前认真阅读实验步骤,了解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差异;
2. 分析压力和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学到了测定溶解度的方法,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化学实验初中全套教案
化学实验初中全套教案
一、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特性。
三、实验材料:烧杯、试管、PH试纸、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并将试管立起来。
2. 将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
3. 用PH试纸测量盐酸的酸性,记录下盐酸的酸度。
4. 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
5. 搅拌试管中的溶液,观察并记录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的变化。
6. 用PH试纸再次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五、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此过程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相互中和,形成水。
六、实验结果:本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产生氯化钠盐和水。
试管中的溶液酸碱度会从酸性向中性转变。
七、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条件,加深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八、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将废液和实验器材进行正确处理。
以上为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八个基础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八个基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试酸碱中性溶液的性质,了解各种溶液的特点。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性质,对溶液进行酸碱中性测试。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架、滴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红、蓝、紫色试纸等。
实验步骤:
1. 将红、蓝、紫色试纸分别浸入不同的溶液中,观察试纸的变色情况。
2. 将几滴酸碱指示剂滴入试管中的盐酸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 将几滴酸碱指示剂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 根据颜色变化情况,判断各溶液的酸碱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酸碱指示剂使用时要小心操作,以免误触皮肤。
2. 实验结束后记得及时清洗试管和其他器材。
3. 酸碱中性溶液测试实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注意安全防护。
预期结果:盐酸溶液为酸性,颜色会变红;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颜色会变蓝;中性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通过测试各溶液的酸碱性质,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的性质,并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特点。
这有助于我们在化学实验中正确判断不同溶液的pH值,从而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初中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年级:初中
实验名称:溶解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2、掌握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
1、试管;
2、硫酸铜晶体;
3、水;
4、玻璃杯。
三、实验步骤:
1、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水;
2、将硫酸铜晶体加入试管中,观察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反复振荡试管,观察硫酸铜晶体的溶解速度;
4、记录溶解完全时试管中的溶液混合物。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小心轻放试管,避免试管破裂;
2、将溶解完全的溶液混合物倒入玻璃杯中时要小心,避免溅出。
五、实验报告:
1、总结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分析影响硫酸铜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六、拓展实验:
1、尝试将硫酸铜晶体加入冷水和热水中,对比不同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化学科普实验初中教案
化学科普实验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材料:
- 测量杯
- 玻璃棒
- pH试纸
- 食盐
- 小苏打
- 醋
- 沙子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将食盐、小苏打和醋分别放入测量杯中。
2. 将食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3. 将小苏打加入另一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将醋倒入一个装有沙子的容器中,观察沙子有何变化。
5. 用玻璃棒蘸取食盐水和小苏打水,分别涂抹在pH试纸上,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和讨论:
- 食盐水是中性的,pH试纸的颜色保持不变。
- 小苏打水是碱性的,pH试纸颜色变成了蓝色。
- 醋和沙子反应产生气体,沙子变成了潮湿。
结论:
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不同物质的混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其他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基础化学(实验部分)》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组长:总学分值:总学分:1学分,其中理论0学分,实验实践1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1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0,实验实践16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酿酒工程的全日制本科生,开设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实践教学16学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科学。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方面起着课堂讲授不能替代的作用。
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普通化学实验是学习普通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农科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2、教学目的与要求: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学会正确地使用基本仪器测量实验数据,正确地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掌握一些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检验方法;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整洁、卫生的良好习惯,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继续学好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与难点:(字数原则上控制在260字左右)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进实验室前安全教育及仪器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及防护应对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保证自身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教学内容:1.讲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的用水用电及实验室危险品操作要点。
化学实验基础初中讲解教案
化学实验基础初中讲解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材料:
1. 烧杯
2. 试管
3. 酒精灯
4. 草酸钠
5. 盐酸
6. 碱性溶液
7. 酸性溶液
8. 红色、蓝色指示剂
三、实验步骤:
1. 将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草酸钠溶液。
2. 按比例在试管中混合盐酸和碱性溶液,形成化学反应。
3. 将试管倾斜,并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混合溶液。
4. 观察试管中的变化,记录下产生的气体、颜色变化等现象。
5. 使用红色、蓝色指示剂进行酸性、碱性的检验,确认反应产生的物质特性。
四、实验内容:
1. 草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 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的中和反应。
五、实验原理:
1.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发生物质变化的过程。
2.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后,酸碱的性质被中和,生成盐和水。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技能与观察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实验后进行实验总结与结果分析,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以上为化学实验基础初中讲解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愿本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学习愉快!。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专项教案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专项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性的性质,掌握进行酸碱中性试验的
基本方法。
实验仪器与药品:酸蓝试纸、红石蕊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盛有清水的试管、盛
有硫酸的试管、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张酸蓝试纸在清水中浸湿,接触清水的部分变成红色,将试纸沥干,再用清水冲洗
几遍,变成蓝色后,取出晾干备用。
2. 取一根玻璃棒,将红石蕊试液滴在它上面,淋到红石蕊试液的地方,试液变色。
3. 取一滴稀盐酸放入清水中的试管中,再取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放在稀盐酸试管中,观察并
记录。
实验结果:
1. 酸蓝试纸在清水中显示蓝色。
2. 红石蕊试液在玻璃棒上变色。
3.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出现气泡。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酸蓝试纸在中性环境下显示蓝色,红石蕊试液能够检测出酸的
性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
教学反思:通过本实验,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性的性质,并能够进行酸碱中性试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辅导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辅导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8. 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9.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语言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组成的式子。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3.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的原子数,即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原子或分子。
4.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5.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三、化学反应基础1.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电子转移的反应。
2.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的反应。
4.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替换另一种元素的反应。
5.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光的过程。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3.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五、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仪器: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化学初中实验课教案
化学初中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氧气对铁的氧化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对铁的氧化作用,了解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 纯铁丝
2. 灯泡
3. 口试管
4. 烧杯
5. 雪梨酸
6. 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将纯铁丝弯成螺旋状,放入灯泡中。
2. 将灯泡塞入口试管中,使铁丝的一端露出试管口。
3.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雪梨酸。
4. 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生成的气体泡入口试管中,覆盖住铁丝。
5. 观察一段时间后,拿出口试管,观察铁丝的变化。
实验原理:当氧气与铁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氧化铁。
氧化铁呈黑色,可以观察到铁的氧化作用。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火源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2. 操作时要小心玻璃容器不要破损,以免划伤。
实验记录及讨论: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铁丝表面出现黑色氧化物。
2.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氧气对铁的氧化反应,并能够观察到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雪梨酸或不同温度的烧杯来观察氧化反应的速度变化。
2. 可以将产生的氧化铁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这是一份化学初中实验课的教案范本,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愿您的实验课顺利进行!。
基础化学实验理论辅导
实验一 玻璃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
1. 烤干试管时为什么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答:烘干试管时,如果试管口向上,水蒸汽凝结成水珠后,会流到试管的底部,造成试管破裂.如果管口向下,就不会造成试管破裂了.
2. 按能否用于加热,容量仪器与非容量仪器等将所领取的仪器进行分类.P16-23, P38-42
⑥ 称好后要还原.
实验四 分析天平称量 — 差减称量法
1. 称量的方法有几种 什么情况下应用差减称量法 P29
2. 取用砝码为什么应按一定的顺序 怎样才能快速地称出物体的准确质量 P28
3. 简述用差减称量法称取一份0.4~0.6g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的实验步骤
答:1)先在托盘上粗称出称量瓶的质量.称好后再在右盘中加入0.5g 砝码.在左盘中加入0.5g试样,使天平平衡.
思考题:
①为什么选用BaCl2 ,Na2CO3和NaOH作沉淀剂而不用其他的钡盐,碳酸盐或强碱溶液
答:是为了在除杂的过程中不引入杂质离子.
(同样地,使用盐酸而不用其他的酸来调节溶液的pH值也是这个道理.)
②为什么先除去SO42-,后除去Ca2+ 和Mg2+,其除去的顺序能否颠倒
答:不能,因为除去SO42-用的沉淀剂是BaCl2,过量的Ba2+可随Ca2+一起除去,如果先除去Ca2+ 和Mg2+,则在随后除去SO42-之后,还要再除去过量的Ba2+.
3) 在指数盘上增加0.49g环码,左盘小烧杯中加入0.5g左右的NaCl试剂.在低于0.5g,但快接近读数时,可打开天平门,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掌心握紧药匙,用食指轻轻弹勺柄,慢慢加NaCl入烧杯中,直到刻度,适当调节指数盘.如果加多了,关闭升降枢,用药匙取出多余的试样,再重复上述操作或者重新称取;记下所称取质量;
李政化学基础1000题讲义
李政化学基础1000题讲义(实用版)目录1.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概述2.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内容介绍3.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的优点和适用对象5.总结正文一、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概述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是一本针对高考化学科目的辅导资料,主要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该讲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二、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内容介绍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内容包括:1.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化学反应、能量、化学平衡、化学键等;2.无机化学:涵盖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反应等方面;3.有机化学: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制等;4.化学实验: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等;5.化学计算:涉及化学计量、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计算。
三、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选择相应的章节进行学习和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先阅读讲解部分,理解知识点,再进行题目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注意事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审题,理解题意;在解答过程中,要注重思路的清晰和条理性;在答案核对时,要仔细对照解析,查找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四、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的优点和适用对象1.优点:该讲义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题目设置合理,解析详细,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
2.适用对象:适用于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复习,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五、总结李政高考化学基础 1000 题讲义是一本优秀的化学辅导资料,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实验理论辅导无机化学部分实验六 粗食盐的提纯实验原理: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砂等)和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 2+、Mg 2+、K +、SO 42-)。
不溶性杂质可用溶解过滤方法除去。
可溶性杂质可用下列方法除去:在粗食盐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 2溶液时,可将SO 42-转化为难溶解的BaSO 4沉淀而除去。
Ba 2++ SO 42- == BaSO 4↓溶液过滤,除去BaSO 4沉淀。
再加NaOH 和Na 2CO 3溶液,由于发生了下列反应:Mg 2+ + 2OH - == Mg(OH)2↓Ca 2+ + CO 32- == CaCO 3↓Ba 2+ + CO 32- == BaCO 3↓粗食盐中的杂质Mg 2+,Ca 2+及沉淀SO 42-时加入的过量Ba 2+便相应地转化为难溶的Mg(OH)2,CaCO 3,BaCO 3沉淀而过滤除去。
过量的NaOH 和Na 2CO 3可用纯盐酸中和除去。
少量可溶性杂质(如KCl )由于含量很少,在蒸发浓缩和结晶过程中仍留在母液中。
思考题:①为什么选用BaCl 2 、Na 2CO 3和NaOH 作沉淀剂而不用其他的钡盐,碳酸盐或强碱溶液?答:是为了在除杂的过程中不引入杂质离子。
(同样地,使用盐酸而不用其他的酸来调节溶液的pH 值也是这个道理。
)②为什么先除去SO 42-,后除去Ca 2+ 和Mg 2+,其除去的顺序能否颠倒?答:不能,因为除去SO 42-用的沉淀剂是BaCl 2,过量的Ba 2+可随Ca 2+一起除去,如果先除去Ca 2+ 和Mg 2+,则在随后除去SO 42-之后,还要再除去过量的Ba 2+。
③加热浓缩结晶时,为什么不能将溶液蒸干?答:可溶性杂质如KCl 由于含量很少,其溶解度又较大,在蒸发浓缩和结晶过程中仍留在母液中,从而与NaCl 分离。
如果溶液蒸干了,则KCl 也会随NaCl 一道析出。
实验十五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相对分子量的测定实验原理:使用气体相对密度法来测定分子量。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 m m PV RT PV RT M M RT =⇒=⇒= 在P 、V 和T 皆相同时,1212m m M M =即 1122m M D m M == (D -气体的相对密度) 在本实验中是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平均分子量为29.0)相比,来计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量。
实验中第一次称量的锥形瓶质量m 1为锥形瓶质量+塞子质量+空气的质量。
第二次称量的锥形瓶质量m 2为锥形瓶质量+塞子质量+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第三次称量的锥形瓶质量m 3为锥形瓶质量+水的质量。
锥形瓶体积V m ρ=水水,而31m m m m m -=-≈空气水水29.0(273)PV P V m M RT R t ⨯⨯=∙=+空气空气 CO 221()m m m m =-+空气 则CO 222CO 2CO CO m M m M M m M m =⇒=⨯空气空气空气空气思考题:①为什么m 1、m 2要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而m 3可在台秤上称量?答:实验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是通过m 2和m 1的差值计算出来的,由于这个差值比较小,所以要在分析天平上称量,以使试验结果的误差尽量小;而m 3是锥形瓶质量和其中水的质量之和,用来计算锥形瓶的体积,即使用台秤称量,得到的结果误差也比较小。
实验二十七 氢氧化镍溶度积的测定实验原理:1、氢氧化镍有如下沉淀溶解平衡Ni(OH)2 Ni 2+ + 2OHNi(OH)2的溶度积常数可表示为K sp = a Ni 2+• a 2OH - = a Ni 2+•(K w / a H +)2 (1)式中a Ni 2+、a OH -、a H +和K w 分别表示溶液中Ni 2+、OH -、H +的活度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1)式两边同取对数,并整理得pH = 0.5lg K sp -0.5lg a Ni 2+ -lg K w (2)如果测定出开始生成Ni(OH)2时Ni 2+的活度a Ni 2+和溶液的pH 值,就可用式(2)求出Ni(OH)2 的K sp 值。
当溶液的浓度不太大时,可用浓度C代替活度,(2)式就为pH = 0.5lg K sp – 0.5lg C Ni 2+ - lg K w (3)本实验采用pH 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镍的溶度积常数。
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已知浓度的硫酸镍溶液,在开始形成氢氧化镍以前,滴入的碱主要用于消耗溶液中的H +,使溶液的pH 值迅速上升。
开始形成氢氧化镍后,滴入的碱主要用于消耗溶液中的Ni 2+,溶液pH 值几乎保持不变。
当溶液中Ni 2+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入的碱则基本不被消耗,使溶液的pH 值又迅速上升,典型的pH 滴定曲线如上图所示。
图中,水平线段所对应的pH 值,即为形成氢氧化镍的pH 值,根据曲线上第一次出现转折点的pH 值和金属离子的浓度,即可求出氢氧化镍的溶度积常数K w 。
思考题:①以NiSO 4的浓度代替活度计算K sp 对结果有何影响?答:本实验中使用的NiSO 4的浓度不大,用浓度代替活度,误差较小,对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②如何计算开始形成Ni(OH)2沉淀时溶液中Ni 2+离子的浓度?答:以Ni(OH)2刚开始析出到沉淀完全(即pH 滴定曲线中BC 段)所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来计算Ni 2+离子的浓度。
实验三十醋酸解离度的测定原理:醋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Ac H+ + Ac-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计算如下:HAc的起始浓度c可通过先用标准NaOH溶液标定,再稀释而获得一系列的值。
在一定温度下用酸度计测出不同浓度HAc溶液的pH值,进而求出[H+],再由上面的公式求出不同浓度的HAc的 和K a,取所得的一系列K a值的平均值,即为该温度下醋酸的解离常数。
思考题:①影响醋酸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醋酸解离度的因素有温度和浓度;影响醋酸解离常数因素的有温度。
②为什么在测pH值时用于装醋酸的小烧杯一定要干燥?如无干燥的烧杯,则先用待装溶液洗2~3次亦可,为什么?答:烧杯里面如果有水的话,会将加入的待测醋酸溶液稀释,造成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如果用待装溶液洗2~3次后,烧杯壁上残留的液体浓度和待装溶液很接近,不会再造成待装溶液被稀释。
分析化学部分实验一玻璃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1. 烤干试管时为什么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答:烘干试管时,如果试管口向上,水蒸汽凝结成水珠后,会流到试管的底部,造成试管破裂。
如果管口向下,就不会造成试管破裂了。
2.按能否用于加热、容量仪器与非容量仪器等将所领取的仪器进行分类。
P16-23, P38-423.比较玻璃仪器不同洗涤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P59-604.某同学在做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实验时,发现锥形瓶内侧有少量油污,试设计洗涤该锥形瓶的方法。
P59-605.试叙述酸式滴定管的洗涤方法。
P39答:对于像酸碱滴定管这样的细口仪器: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若有冲洗不掉的可采取用酸性重铬酸钾洗液洗涤和“对症”洗涤法洗涤。
具体步骤:先倒入5-10mL洗液,倒好后将滴定管逐渐向管口倾斜,用两手转动滴定管,使洗液布满全管,然后打开活塞,将洗液放回原试剂瓶中。
污渍除去后,再用自来水冲洗。
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2-3遍。
装液前还需用少量待装液润洗2-3次。
6.试叙述容量瓶的洗涤方法。
P41答:洗涤容量瓶一般是用水冲洗,若瓶壁附有脏物,可加入洗液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不可用试管刷刷洗,以免损伤容量瓶内壁。
7. 试叙述移液管的洗涤方法。
P42答:移液管在使用前的洗涤方法除分别用洗涤液、自来水及去离子水洗涤外,也还需要用少量待量取的液体洗涤。
可先慢慢地吸入少量洗涤的水或液体至移液管中,用食指按住管口,然后将移液管平持,松开食指,转动移液管,使洗涤的水或液体与管口以下的内壁充分接触。
再将移液管持直,让洗涤水或液体流出,如此反复洗涤数次。
实验三分析天平称量—固定称量法1.如何调节分析天平的零点? P282.简述用固定称量法称取0.5000gNaCl固体的实验步骤。
P66-67, P25-30答:1)在托盘天平(台秤)上粗称出小烧杯的质量(记下读数);2)准确称量烧杯质量:将烧杯放至天平左边称盘中央,关闭左边门,在天平右边称盘中央放上相应重量的砝码,关闭右边门。
准确称取烧杯的质量(记下读数);3) 在指数盘上增加0.49g环码,左盘小烧杯中加入0.5g左右的NaCl试剂。
在低于0.5g,但快接近读数时,可打开天平门,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掌心握紧药匙,用食指轻轻弹勺柄,慢慢加NaCl入烧杯中,直到刻度,适当调节指数盘。
如果加多了,关闭升降枢,用药匙取出多余的试样,再重复上述操作或者重新称取;记下所称取质量;4) 关闭天平,检查砝码,复原到零点。
注意事项:①称量未知物的质量时,一般要在台秤上粗称。
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称量速度,同时可保护分析天平的刀口。
②加减砝码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依次调定。
在取、放称量物或加减砝码时(包括环码),必须关闭天平。
启动开关旋钮时,一定要缓慢均匀,避免天平剧烈摆动。
这样可以保护天平刀口不致受损。
③称量物和砝码必须放在称盘中央,避免称盘左右摆动。
不能称量过冷或过热的物体,以免引起空气对流,使称量的结果不准确。
称取具腐蚀性、易挥发物体时,必须放在密闭容器内称量。
④同一实验中,所有的称量要使用同一架天平,以减少称量的系统误差。
天平称量不能超过最大载重,以免损坏天平。
⑤称量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
⑥称好后要还原。
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差减称量法1.称量的方法有几种?什么情况下应用差减称量法? P292.取用砝码为什么应按一定的顺序?怎样才能快速地称出物体的准确质量?P283.简述用差减称量法称取一份0.4~0.6g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的实验步骤答:1)先在托盘上粗称出称量瓶的质量。
称好后再在右盘中加入0.5g 砝码。
在左盘中加入0.5g试样,使天平平衡。
2) 粗称后试样拿到分析天平上称量。
放在左盘中,右盘加砝码,记下称量瓶+试样的准确质量m1 g。
再将天平右边减去0.4g 砝码,从左盘中倒出大部分试样于250mL锥形瓶中。
再放回左盘中,判断一下天平哪边重。
若左边重说明倾出的试样少了,需再倒出一部分。
若右边重,左边轻,说明不能再倒了,这时需调整右盘砝码,准确称出此时称量瓶+剩余试样的质量(m2)g。
若(m1-m2)g在0.4~0.6g即满足实验要求。
如超出0.6g则此次称量失败,需重新称量。
3)所有试样称好后,拿出称量瓶放回原处。
砝码放回砝码盒,环码回到零,调节天平到零点,门关好。
4.设计用差减称量法称取5~6gCuSO 4·5H 2O 样品的实验步骤。
关键语:粗称;(m 1-m 2)g 在5~6g 之间(突出差减的含义);还原实验五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NaOH 和HCl 能否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为什么? P682. 标定NaOH 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是怎样计算得来的? P683. 设计用0.1mol·L -1HCl 标准溶液滴定0.1mol·L -1NaOH 溶液的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