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优秀教案1
小学生阅读《颐和园》的教案
小学生阅读《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内容梗概等。
2. 通过阅读《颐和园》,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颐和园》的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4.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运用,课文重点句子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场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基本信息。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词语造句。
4. 分析课文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5. 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短文,可以描述其美景,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这座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感受。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态度、问题提出与解决等方面。
七、教学资源1. 课文《颐和园》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4.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完成。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自去颐和园感受其美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让学生课后去寻找更多关于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文献等,进行自主学习。
2023年《颐和园》教案15篇
2023年《颐和园》教案15篇《颐和园》教案1【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__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__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__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__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
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学习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背景和历史。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做笔记并回答问题。
第二章:颐和园的建筑特点2.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2.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包括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建筑特点的问题。
第三章:颐和园的艺术价值3.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包括园林景观、建筑装饰和文物收藏。
3.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包括园林景观、建筑装饰和文物收藏。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艺术价值。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艺术价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艺术价值的问题。
第四章:颐和园的历史变迁4.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包括其建造、修缮和变迁过程。
4.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包括其建造、修缮和变迁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变迁。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颐和园的历史变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颐和园历史变迁的问题。
第五章: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5.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包括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
5.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包括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了解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颐和园》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利用课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提问: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有哪些印象?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查阅字典或询问同学。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解释词义,让学生造句。
4.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5.拓展活动(1)分组讨论: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作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堂小结(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教学反思1.优点:(1)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3)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不足:(1)课堂讲解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拓展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教案:《颐和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颐和园》一课为例,主要内容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布局以及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布局,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布局。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地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颐和园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学习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布局等,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究(10分钟)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颐和园为例,讲解如何欣赏古建筑、园林景观,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颐和园历史背景古建筑艺术品景观布局皇家园林自然风光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述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布局。
2. 谈谈你对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
答案:1. 颐和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建于昆明湖畔,拥有精美的古建筑、艺术品和自然风光。
2.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布局,使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颐和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教案1颐和园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
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教师板书课题。
)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一)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请6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
第2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
第3自然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4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5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第1自然段讲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讨论结果:3、4自然段都是写在万寿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5段。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
小学语文《颐和园》的教案
小学语文《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灵活运用。
了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主要景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颐和园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互相交流。
4.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5.感悟颐和园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享对颐和园美景的感悟,互相交流。
6.拓展延伸教师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颐和园的相关知识。
7.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8.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颐和园的美景,增强家庭亲子互动。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巩固练习。
四、教学反思学生对颐和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审美情趣。
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朗读能力。
2.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改进措施:在课后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课堂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感受颐和园的美。
1.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2.教学难点:1.1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什么特点?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字词意思。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4.课文解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4.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好词好句,让学生学会运用。
5.情感体验5.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你是如何体会到的?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7.课后作业7.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7.2小练笔:以《颐和园》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颐和园的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握好节奏,避免讲解过快,让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同时,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在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如读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时,可以让学生用柔和、缓慢的语调来朗读,以表现湖面的宁静。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模糊约、堤岸、雕刻、狮子、姿势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漂亮的景色和课文美丽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
4、学习按巡游挨次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同学感受颐和园的漂亮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才能,激发民族骄傲感。
2、学习本课根据巡游的挨次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按巡游挨次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预备: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同学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老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她,构思奇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出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今日,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漂亮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巡游颐和园。
(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欣赏美景,既巡游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诞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方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状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是按什么挨次介绍颐和园的?(2)仔细读每个自然段,想想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状况。
师:说说按什么挨次介绍颐和园的?(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巡游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根据的巡游挨次来介绍颐和园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习作例文《颐和园》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颐和园》这篇习作例文。首先,我注意到在导入新课的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对颐和园的印象,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这对于后续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游览顺序的写作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我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他们听得非常认真,这也说明了对修辞手法的讲解是必要且有效的。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时,部分学生似乎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的讲解方式还不够生动形象,或者举例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改进,尝试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实例和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颐和园的一个景点,并分析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个景点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写作练习,尝试按游览顺序描述一个熟悉的地点,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颐和园的基本情况。颐和园位于北京,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它不仅是一座园林艺术宝库,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颐和园》的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颐和园的美。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
学生自主学习《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颐和园的特点;(2)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分析颐和园的建筑美、自然美和人文美;(3)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颐和园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2. 颐和园的景观特点及文化内涵;3. 颐和园的审美价值及保护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景观特点、审美价值及保护意义;2. 教学难点: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了解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及景观特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颐和园的审美价值及保护意义,分享学习心得;4. 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颐和园的保护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结合颐和园的学习,了解我国其他著名景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3. 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提高保护意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2. 利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颐和园的保护工作;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颐和园的相关知识;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颐和园的美景;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主要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古迹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培养学生朗读、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颐和园的了解。
(3)简介颐和园的背景,引入课文学习。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并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亮点和难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分享他们对颐和园的看法,提出保护古迹的建议。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认读评价: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正确认读和运用。
3. 课文内容理解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阅读《颐和园》的教案
小学生阅读《颐和园》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内容梗概等。
(2)通过阅读,掌握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园林景观等知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作者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2)运用图像资料,直观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欣赏古典园林的美。
(3)培养学生关注历史,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颐和园》的基本信息。
(2)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园林景观。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作者观点。
2. 教学难点:(1)颐和园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
(2)对文章中细节部分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颐和园》的内容,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园林景观等。
(2)收集与颐和园相关的图像资料、视频资料等。
(3)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准备教学反思。
2. 学生准备:(1)预习《颐和园》,了解文章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园林景观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像资料,展示颐和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园林景观等。
(2)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详细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园林景观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珍惜美好生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学习情况,对难点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5.感悟颐和园之美学生分组讨论:你觉得颐和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6.拓展延伸学生举例介绍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合理,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受课文中颐和园的美。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听我读课文,想象自己就在颐和园中漫步,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没有同学去过?”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颐和园?”2.朗读课文教师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优秀教案1
【情景说明】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规范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依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准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同学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 的兴趣。
4、学习依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同学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同学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使用到自身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能够使同学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教师在课前可让同学查找更多相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同学视野。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一起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
《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相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三、同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协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字音。
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同学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教师随同学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能够看出来?
(引导同学找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
(CAI课件出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协助同学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CAI体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同学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安排练习
自身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对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同学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注重同学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同学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个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同学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
③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青丝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同学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
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
③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
比喻形象、具体。
④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
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
⑤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
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恬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
⑥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
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
②同学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
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同学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
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自身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
课堂活动中,同学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
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小朋友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同学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身的游览经历。
有的同学依照游览顺序记叙了观赏学校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
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同学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身的观赏经过。
【专家点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该优秀教案借助多媒体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同学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同学语言。
比方:同学不只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和优美图片,同学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沛调动了同学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
注重启发想象,同学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同学读书时窗外的静,同学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同学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同学探究的热情。
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同学学习依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同学灵活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