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统疾病病理学实验

--泌尿系统疾病病理学实验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24小时尿量500ml,尿蛋白(++), RBC (++),WBC:1-4个/低倍镜,颗粒及 透明管型(++)。血常规:Hb 106g/L(正常: 110-150g/L),RBC 3.0×1012/L(正常: 3.5~5.0×1012/L),WBC 7.8×109/L(正常: 6~10×109/L)。血液检查:非蛋白氮: 26.6mmol/L(正常14.3-25mmol/L),肌酐: 148μmol/L(正常:44.0-133.0μmol/L)。 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利尿,低盐、低蛋白 饮食等治疗,3周后病情好转,各项实验室 检查结果正常而出院。
观察病理切片
分析讨论
诊断:慢性性肾盂肾炎
病理依据 --------联系--------临床依据:
肾小球体积
1、尿的改变
细胞数目
多尿 夜尿
球囊腔内
低比重尿尿
肾小管
2、高血压
间质改变
3、贫血
4、氮质血症、尿毒症
分析讨论
诊断: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依据 --------联系------
球囊细胞
少尿/无尿
球囊腔
血尿
肾小管
蛋白尿
间质改变
2、氮质血症
3、水肿
病例3
病史摘要:患者女,54岁,因浮肿7个月,加重10 天,于2003年8月12日收人院。患者9年前曾因发热、 尿频、尿急、尿痛,伴腰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膀胱炎”,消炎治疗后病情好转。近年来病情反复 发作,7个月来尿量减少,全身浮肿,伴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近10天症状加重来我 院就诊。
观察病理切片
分析讨论
诊断: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的实训报告单

泌尿系统的实训报告单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泌尿系统实训,旨在提高学生对泌尿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动手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解剖实验室、XX医院泌尿外科病房四、实训内容1. 泌尿系统解剖学2. 泌尿系统生理学3. 泌尿系统病理学4.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诊疗五、实训过程(一)泌尿系统解剖学实训1. 实训目的:熟悉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掌握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实训内容:- 观察泌尿系统的解剖模型,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解剖位置和形态。

- 观察人体标本,观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实际结构。

- 学习泌尿系统的血管、神经分布。

3. 实训方法:-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解剖学知识,并指导学生观察解剖模型和标本。

- 学生分组进行解剖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泌尿系统生理学实训1. 实训目的:了解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掌握尿液生成和排泄的过程。

2. 实训内容:- 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生理模型,了解尿液生成的过程。

- 学习尿液在泌尿系统中的运输和储存过程。

3. 实训方法:-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生理学知识,并指导学生观察生理模型。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泌尿系统病理学实训1. 实训目的:了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掌握病理诊断方法。

2. 实训内容:- 观察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切片,了解病理变化。

- 学习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

3. 实训方法:-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病理学知识,并指导学生观察病理切片。

- 学生分组进行病理切片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四)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诊疗实训1. 实训目的:了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实训内容:- 观察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例,了解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 学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实训方法:-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并指导学生观察病例。

尿沉渣实验报告

尿沉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尿沉渣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尿沉渣检验的基本方法;3. 学会观察和分析尿沉渣中的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4. 诊断和评估泌尿系统疾病。

二、实验原理尿沉渣是指尿液经过离心后,沉降至管底的一层物质。

尿沉渣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尿沉渣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的病理状态。

三、实验材料1. 尿液样本;2. 尿沉渣检验专用试管;3. 离心机;4. 显微镜;5. 尿沉渣检验试剂。

四、实验方法1. 收集尿液样本:留取晨尿或随机尿,置于尿沉渣检验专用试管中;2. 离心:将尿液样本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分钟;3. 观察尿沉渣:用吸管吸取尿沉渣,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4.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沉渣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5. 记录结果:记录尿沉渣中的各种成分数量、形态及异常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2. 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等;3. 结晶: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4. 异常情况:细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

六、结果分析1. 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少。

若红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2.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

若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3. 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较少。

若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等;4. 管型: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颗粒管型提示肾小管疾病,透明管型提示轻度肾功能不全;5. 结晶:草酸钙结晶提示尿路结石,磷酸钙结晶提示尿路感染;6. 异常情况:细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提示相应的疾病。

七、结论通过尿沉渣检验,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的病理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结果显示,尿液样本中存在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检验病理实验消化、泌尿系统疾病

检验病理实验消化、泌尿系统疾病
假小叶
门脉性肝硬化
淋巴细胞浸润 假小叶
门脉性肝硬化
中央静脉
大 红 肾 蚤 咬 肾
近曲细胞水肿




粒 润细

细 胞







血管扩张充血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中 性 粒 润细 胞 浸
近曲细胞水肿
内 皮 细 胞 和 系 膜 细 胞 增 生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胃溃疡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消化性溃疡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
慢性胃溃疡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门 脉 性 肝 硬 化
门脉性肝硬化-切面(大体)
坏死后性肝硬化(大体)
坏死后性肝硬化(大体-近观)
门脉性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炎细胞浸润 新生小胆管
病理解剖学实验
实验七 消化、泌尿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二)病理切片观察 三、作业
实验目的
1.掌握胃溃疡、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大体和镜 下病变特点。
2.掌握门脉性肝硬化、弥漫性新月体性 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实验内容
弥 漫 性 硬 化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肾小球纤维化 弥
漫 淋巴细胞浸润 性





球 玻

璃 样


肾小管

观察泌尿系统实训报告

观察泌尿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泌尿系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了解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从而加深对泌尿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理解。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的观察- 肾脏: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颜色和表面结构,了解肾脏的皮质、髓质和肾盂的分布。

- 输尿管:观察输尿管的起始部、走行路径和开口位置。

- 膀胱:观察膀胱的形态、大小、壁层结构和膀胱三角的位置。

- 尿道:观察尿道的起始部、走行路径和开口位置。

2. 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观察- 观察肾脏的血液供应情况,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

- 观察膀胱的充盈和排尿过程,了解膀胱在尿液储存和排出中的作用。

3. 泌尿系统疾病的观察- 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病理变化,了解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

五、实训过程1. 肾脏观察- 在解剖实验室,我们首先观察了肾脏的解剖结构。

肾脏呈红褐色,表面光滑,有肾门和肾盏。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肾脏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富含肾小球,髓质则包括肾锥体和肾窦。

2. 输尿管观察- 接着,我们观察了输尿管的解剖结构。

输尿管起始于肾盂,走行于腹膜后间隙,最终开口于膀胱。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

3. 膀胱观察- 在观察膀胱时,我们注意到膀胱壁分为三层,分别是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膀胱三角是输尿管和尿道开口之间的区域,容易发生炎症。

4. 尿道观察- 最后,我们观察了尿道的解剖结构。

尿道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是尿液排出的通道。

5. 尿液形成和排出观察- 通过观察肾脏的血液供应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我们了解到尿液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膀胱在尿液储存和排出中起着重要作用。

6. 泌尿系统疾病观察- 在病理观察中,我们了解了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膀胱癌等疾病的病理特征。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病理学实验:泌尿系统疾病(二)

病理学实验:泌尿系统疾病(二)

镜下:
肾小球受累范围 肾小管
弥漫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大体:
弥漫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 炎
肾间质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65)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67)
镜下:
肾小球受累范围 肾小管
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65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67肾小球受累范围肾小管肾间质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较大各种管型较少纤维组织弥漫增生慢性肾盂肾炎较小各种管型较多纤维组织弥漫增生灶性瘢痕大体
泌尿系统疾病(二)
——肾小球肾炎
掌握以下内容:
1、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性质:非化脓性变态反应 性炎(Ⅲ型变态反应 )、增生性炎症
2、病因、发病机制
3、各类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光镜、免疫荧光、 电镜、临床特点)
(新月体、Goodpasture综合征、颗粒性固缩肾)
实习内容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实65 弥漫型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实62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 实63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实64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例讨论七
肾小球过滤屏障(模式图)
上皮细胞 外疏松细胞 致密层 内疏松细胞 内皮细胞
1
2
__
_ _ __ _ _ _ _ _ _3
- - -+ + +
-
+
-
-+
+-
-
-+

泌尿和生殖实验报告单

泌尿和生殖实验报告单

泌尿和生殖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原理:泌尿和生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生殖系统则包括男性的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和尿道,以及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递生殖细胞,实现繁殖功能。

实验步骤:
1. 首先观察和分析泌尿和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使用解剖模型或实物进行观察,注意各个器官的位置、大小和相互连接关系。

2. 探究肾脏的功能。

了解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排除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维持血液成分稳定性。

可以进行实验演示,使用模型或实物模拟肾脏的滤过和排泄过程。

3. 研究生殖系统的功能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差异,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生殖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4. 分析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相关疾病和常见问题。

了解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如泌尿感染、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并探讨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5. 总结实验结果,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分析和记录,得出有关泌尿和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泌尿和生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
组成部分,分别负责排除废物和维持生殖功能。

研究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增进对人体生理学的理解,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机能实验报告泌尿

机能实验报告泌尿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了解泌尿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尿液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3.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基本诊断方法。

二、实验原理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尿液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浓缩和排泄。

泌尿系统疾病会对尿液生成和排泄产生影响,因此掌握泌尿系统功能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仪器设备: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注射器、血压计、膀胱套管、生理盐水、10%葡萄糖溶液、0.5%肝素生理盐水、呋塞米(速尿)、去甲肾上腺素、酚红指示剂、班氏试剂、试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用10%水合氯醛溶液进行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 肾脏解剖:切开家兔背部皮肤,暴露肾脏,观察肾脏外形、颜色、大小等。

3. 肾脏穿刺:在肾脏表面选择一合适位置,用手术刀刺入肾脏,观察穿刺过程。

4. 尿液采集:将膀胱套管插入家兔膀胱,收集尿液。

5. 尿液检测:对尿液进行外观、比重、pH值、葡萄糖、蛋白质、酮体等检测。

6.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给予家兔静脉注射0.5%肝素生理盐水,观察尿量变化,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7.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测定:给予家兔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和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尿量变化,分析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8. 肾脏血液供应观察:给予家兔静脉注射酚红指示剂,观察肾脏血液供应情况。

9. 肾脏病理学观察:观察肾脏组织切片,了解肾脏病变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尿液外观:家兔尿液呈淡黄色,透明。

2. 尿液比重:1.015。

3. 尿液pH值:5.5。

4. 尿液葡萄糖:阴性。

5. 尿液蛋白质:阴性。

6. 尿液酮体:阴性。

7. 肾小球滤过率:120 mL/min。

8.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给予呋塞米(速尿)和去甲肾上腺素后,尿量明显增加,表明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正常。

9. 肾脏血液供应:肾脏血液供应良好,无异常。

泌尿调节_实验报告

泌尿调节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机制。

2. 观察不同生理和病理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3. 掌握实验动物泌尿系统的采集和记录方法。

4. 分析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和排出尿液,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尿液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及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三个方面。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与影响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来实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雄性家兔2. 仪器设备:-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压力换能器- 动脉插管- 静脉插管- 三通管- 手术器械- 注射器(1mL、2mL、5mL、10mL)- 多色丝线- 纱布- 听诊器- 输液装置3. 药品:- 生理盐水- 10%水合氯醛- 50%葡萄糖注射液- 酚红注射液- 10%NaOH溶液- 110000去甲肾上腺素- 呋塞米- 垂体后叶素-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家兔称重,进行麻醉。

2. 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进行颈部手术,插入动脉插管和静脉插管。

3. 行上腹部手术,暴露肾脏,进行肾动脉插管。

4. 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血压。

5. 在家兔的膀胱部位进行膀胱套管插管。

6. 通过MedLab系统记录尿流量。

7.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0%葡萄糖注射液、呋塞米、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尿量的变化。

8. 分析不同药物对尿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五、实验结果1. 生理盐水组:尿量无明显变化。

2. 50%葡萄糖注射液组:尿量明显增加。

3. 呋塞米组:尿量明显增加。

4. 去甲肾上腺素组:尿量无明显变化。

六、分析与讨论1. 生理盐水组尿量无明显变化,说明生理盐水对尿生成无显著影响。

2. 50%葡萄糖注射液组尿量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葡萄糖在肾小管内被重吸收,导致肾小管内渗透压降低,进而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 呋塞米组尿量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呋塞米具有利尿作用,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实验九 泌尿系统病理实验

实验九 泌尿系统病理实验
断。
急性肾孟肾炎:肾脏体积肿大,表面充血,切面见大小不等的脓肿病灶 (红箭头所示),肾孟、肾盏内见脓性渗出物被覆
慢性肾孟肾炎:双侧肾脏大小不对称,表面凹凸不平,见大小不等瘢痕 (红箭头所示)。切面肾实质萎缩,肾孟、肾盏扩张,其内可见不规则 的灰褐色结石(蓝色箭头所示)
肾细胞癌:肾脏体积增大,肾的下极见一直径约5.5cm的多彩状肿物,有坏死
4号--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部分肾小球结构消失,囊腔充满粉
红的蛋白液
4号--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结构消失,充满粉红色蛋白液
4号--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可见
粉红色蛋白颗粒和透明滴
4号--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充满粉红色蛋白液(透明管型)
4号--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聚集多量细胞(细胞管型)
实验九 泌尿系统病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 认识泌尿系统常见病变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 1. 观察肾炎、膀胱炎及肾囊肿的大体标本。 • 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 4号—----猪急性增生肾小球性肾炎 • 12号-----牛慢性间质性肾炎
三、作业 • 用红、蓝铅笔绘出4号—----猪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图,并作出诊
12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数量减少,小管间结缔组织增生和大量
淋巴细胞浸润,压迫肾小管,使肾小管变窄或消失
12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可见粉红色
蛋白颗粒
12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间出血,可见透明管型
12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
12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体积缩小
膀胱癌:膀胱底部可见数个大小不等,菜花状肿物,向膀胱腔内突出

组胚泌尿实验报告

组胚泌尿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胚泌尿系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实验目的:1. 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组织结构。

3. 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发育过程。

实验材料:1. 兔肾脏切片2. 兔输尿管切片3. 兔膀胱切片4. 兔尿道切片5. 显微镜6. 显微镜镜头7. 显微镜载物台8. 显微镜照明设备实验步骤:1. 将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切片分别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各器官的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结构和特征。

3. 对观察到的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

实验结果:一、肾脏切片观察结果1. 肾小球:肾小球呈球形,由球囊壁层和球囊脏层组成。

球囊壁层内有许多毛细血管,球囊脏层内有许多肾小球细胞。

2. 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近曲小管较短,管腔较窄,细胞质丰富;远曲小管较长,管腔较宽,细胞质较少;集合管管腔较宽,细胞质较少。

3. 肾间质:肾间质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是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支架。

二、输尿管切片观察结果1. 输尿管壁分为三层:内层为黏膜层,中层为平滑肌层,外层为结缔组织层。

2. 黏膜层由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组成,上皮细胞呈扁平状。

3. 平滑肌层由平滑肌纤维组成,负责输尿管的收缩和舒张。

4. 结缔组织层由结缔组织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提供输尿管的支撑。

三、膀胱切片观察结果1. 膀胱壁分为三层:内层为黏膜层,中层为肌层,外层为浆膜层。

2. 黏膜层由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组成,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

3. 肌层由平滑肌纤维组成,负责膀胱的收缩和舒张。

4. 浆膜层由结缔组织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提供膀胱的支撑。

四、尿道切片观察结果1. 尿道壁分为三层:内层为黏膜层,中层为平滑肌层,外层为结缔组织层。

2. 黏膜层由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组成,上皮细胞呈扁平状。

3. 平滑肌层由平滑肌纤维组成,负责尿道的收缩和舒张。

4. 结缔组织层由结缔组织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提供尿道的支撑。

泌尿生理实验报告

泌尿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尿液生成的生理过程。

3. 研究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负责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尿液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葡萄糖、呋塞米、去甲肾上腺素、酚红等。

2.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注射器、离心机、显微镜、尿液分析仪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固定后,行膀胱插管术,收集尿液。

2. 观察并记录正常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等指标。

3. 分别给予家兔静脉注射葡萄糖、呋塞米、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尿液生成量的变化。

4. 对收集到的尿液进行化学分析,检测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等指标。

5.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尿液颜色淡黄,透明,pH值约为5.5-6.5。

2.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尿量增加,尿糖阳性。

3. 静脉注射呋塞米后,尿量明显增加,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等指标无明显变化。

4.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尿量减少,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等指标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分析1. 葡萄糖的摄入会导致尿糖阳性,提示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正常。

2. 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但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等指标无明显变化,提示肾小管对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功能正常。

3.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缩血管药物,通过收缩肾血管,减少肾血流量,导致尿量减少,但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等指标无明显变化,提示肾小管对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功能正常。

七、实验结论1. 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负责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2. 尿液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3. 葡萄糖、呋塞米、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尿液生成有显著影响。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家兔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安全。

泌尿科实验报告

泌尿科实验报告

泌尿科实验报告1. 引言泌尿科是研究泌尿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泌尿系统的相关实验,进一步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目的1. 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制备尿液样本的方法;3. 学习运用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尿液检测。

3. 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所用的仪器有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等;试剂有尿液标本、荧光染料等。

4. 实验步骤4.1 尿液样本的制备将尿液标本置于试管中,离心三分钟,取上清液用于后续分析。

4.2 使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检测将上步获得的尿液样本注入尿液分析仪器中,设置相应的参数,进行尿液检测。

记录下检测结果,包括尿液pH值、蛋白质含量等。

4.3 尿液显微镜检查将尿液标本滴于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一滴荧光染料后进行显微镜观察。

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微生物结构。

5. 实验结果与分析5.1 尿液分析结果根据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我们获得了尿液的各项指标。

其中,尿液pH值为6.5,蛋白质含量为5mg/dl。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泌尿系统的代谢状态和肾脏的功能。

5.2 尿液显微镜检查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样本,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结构,如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

其中,红细胞的存在可能暗示泌尿系统出血的情况,白细胞的增多可能意味着泌尿系统存在感染。

这些观察结果与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相互印证,有助于对泌尿系统的病理状态进行诊断。

6.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尿液分析仪的使用使得尿液检测更加高效、准确,能够提供更多的生物化学指标。

同时,显微镜的使用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到尿液中细微的结构变化,从而对泌尿系统的病理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总的来说,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泌尿系统疾病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7.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医学实验技术指南》. 医学出版社,2008.2. 王五,赵六. 《现代泌尿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以上为Markdown格式输出,文章共计1200字*。

泌尿解剖实验报告

泌尿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熟悉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解剖位置、形态和功能。

3. 通过解剖实验,加深对泌尿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解剖模型3. 解剖器械一套4. 人体尸体或解剖标本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肾脏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

2. 观察输尿管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

3. 观察膀胱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

4. 观察尿道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

四、实验步骤1. 肾脏解剖- 观察肾脏的形态:肾脏呈红褐色,形似蚕豆,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和内、外侧两缘。

- 观察肾脏的位置:肾脏位于腹膜后间隙,脊柱两侧,上端平对第二腰椎,下端平对第三腰椎。

- 观察肾脏的结构:肾脏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位于肾脏表面,髓质位于肾脏深部。

- 观察肾门: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出入的门户。

2. 输尿管解剖- 观察输尿管的形态:输尿管呈细长的管道,由平滑肌构成。

- 观察输尿管的位置:输尿管起自肾盂,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进入盆腔,最终开口于膀胱。

- 观察输尿管的结构:输尿管分为输尿管壶腹、输尿管瓣膜和输尿管壁。

3. 膀胱解剖- 观察膀胱的形态:膀胱呈梨形,位于盆腔内,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为子宫或直肠。

- 观察膀胱的位置:膀胱位于盆腔内,上方与肾脏相邻,下方与尿生殖膈相邻。

- 观察膀胱的结构:膀胱由壁、粘膜、肌肉和筋膜组成。

4. 尿道解剖- 观察尿道的形态:尿道呈管道状,男性尿道较长,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女性尿道较短,分为尿道口和尿道。

- 观察尿道的位置:男性尿道起自膀胱,穿过前列腺、尿生殖膈,开口于阴茎头;女性尿道起自膀胱,开口于阴道前庭。

- 观察尿道的作用:尿道是尿液排出的通道。

五、实验结果1. 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尿液的形成和排泄。

2. 输尿管:输尿管是尿液从肾脏运输到膀胱的管道。

3. 膀胱: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排尿反射。

生理学泌尿实验实验报告(3篇)

生理学泌尿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泌尿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

2. 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3. 掌握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4. 熟悉泌尿系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和排出尿液,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尿液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三个阶段。

本实验通过观察家兔的泌尿系统器官和尿液生成过程,了解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器械、生理盐水、注射器、导尿管、烧杯、显微镜等3. 实验药品:1%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呋塞米(速尿)、去甲肾上腺素等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采用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 mL/kg)进行麻醉。

2. 解剖观察:观察家兔的泌尿系统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了解其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

3. 肾脏摘除:将家兔肾脏摘除,观察肾脏的表面结构、皮质、髓质等。

4. 肾小球滤过实验:通过观察肾小球滤过前后尿液的变化,了解肾小球滤过的生理功能。

5. 肾小管重吸收实验:通过观察肾小管重吸收前后尿液的变化,了解肾小管重吸收的生理功能。

6. 肾小管分泌实验:通过观察肾小管分泌前后尿液的变化,了解肾小管分泌的生理功能。

7. 肾脏功能调节实验:通过观察肾脏对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等药物的反应,了解肾脏功能的调节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解剖观察:家兔的泌尿系统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

肾脏位于腹腔后部,左右各一,呈红褐色。

输尿管连接肾脏和膀胱,呈细长管状。

膀胱位于盆腔内,呈梨形,内含尿液。

2. 肾小球滤过实验:肾小球滤过前后尿液颜色较淡,说明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

3. 肾小管重吸收实验:肾小管重吸收前后尿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

4. 肾小管分泌实验:肾小管分泌前后尿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肾小管分泌功能正常。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泌尿系统实验报告篇一:“观察与思考”泌尿系统的组成实验报告单-何武“观察与思考”实验报告单篇二:血常规实验报告五常规报告单分析一、相关项目1.rbc、hb、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红细胞压积)、mch(平均rbc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rdw(rbc体积分布宽度);2.wbc、dc(ly、mo、gr)绝对值;3.plt、pct(血小板比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二、各主要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1.rbc及hb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上限。

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60g/l,女性rbc>5.5×1012/l,hb>150g/l时认为增多。

可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

①相对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rbc容量相对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

②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rbc增多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者即真红。

2.rbc及hb减少: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 量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通常称贫血。

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人男性hb 认为是贫血。

临床上还根据hb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hb 90-60g/l;重度:hb:60-30g/l;极重度:hb 减少: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低,均可导致rbc、hb减少,统称生理性贫血。

②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3.参考值(※)成人男成人女新生儿4.血细胞压积(hct)hct可反映rbc的增多或减少,但受血浆容量的影响,同时也受rbc体积大小的影响。

参考值:男:0.4-0.5l/l;女:0.37-0.48l/l。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泌尿系统实验报告导言: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为了更好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实验目的: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过程。

3. 研究尿液的理化性质和成分。

实验方法:1. 观察显微镜下的尿液沉淀物。

2. 测量尿液的pH值。

3. 分析尿液的成分,如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等。

4. 观察肾脏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模型。

实验结果: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尿液沉淀物,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

2. 测量尿液的pH值为酸性,约为5.5。

3. 分析尿液的成分,发现蛋白质、葡萄糖和尿素的含量正常。

4. 观察肾脏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模型,了解了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和功能。

讨论:1. 尿液沉淀物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炎症或感染引起的。

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可以帮助确定具体的病因。

2. 尿液的酸性主要是由于肾小管对氢离子的排泄。

酸性尿液有助于预防结石和尿路感染。

3. 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和尿素的含量正常,说明肾脏对废物的排泄功能良好。

4. 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配合,完成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过程。

肾小球过滤血液,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物质,集合管调节尿液的浓度和体积。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泌尿系统的正常运作对维持体内稳态至关重要。

对于一些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炎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理化性质和成分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诊断。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尿液的沉淀物、测量尿液的pH值和分析尿液的成分,深入研究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了解了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过程,以及肾脏对废物的排泄功能。

通过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我们对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和运作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doc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doc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篇一:泌尿外科见习报告泌尿外科见习小结自----/--/--至----/--/--这段期间我完成了第2个轮转科室——泌尿外科,一个教会了我很多知识的科室,一个值得我怀念的科室。

转眼间来到泌尿外科已有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基本掌握了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如: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阴囊肿大等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初步诊断及简单处理,参与与观看泌尿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如:经尿道碎石取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腹腔镜下经腹腔肾囊肿去顶术、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镜下膀胱肿物切除术、膀胱穿刺术、包皮环切术、尿道肉阜切除术、尿道扩张术、包皮嵌顿复位术、睾丸切除术、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腹膜后精索静脉结扎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超声定位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术、隐睾牵引固定术、鞘膜积液手术及其术后基本抗炎防止感染的基本用药。

时掌握了导尿术、膀胱灌注、更换输尿管导管、更换膀胱造瘘管对泌尿外科手术的基本流程也基本熟悉;对于科室的电子系统包括书写病志、开医嘱,处方及检验单的书写已经掌握;在外科技能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观念进行操作,包括伤口换药,伤口拆线,伤口引流管拔出,还有手术室的洗手、穿衣、带手套及常规消毒铺巾等,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外科技能操作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能做到每天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对于负责病人能够做到热情关心,熟悉病程,了解其整体情况。

对于病人反应的问题,自己能处理的可以先处理,或者及时向带教医生汇报。

我会继续努力,积极主动承担任务,抓住锻炼机会,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争取在下一个科室学习可以得到更大、更多的收获。

篇二:泌尿外科月实习报告月实习报告5月份我在泌尿外科科室实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基本掌握了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如: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症、阴囊肿大、腹股沟疝等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初步诊断及简单处理,了解了泌尿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如: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经尿道碎石取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经皮肾镜穿刺造瘘术和膀胱穿刺造瘘术及其术后基本的抗炎防止感染的基本用药,同时掌握了导尿术;对于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及泌尿外科手术的基本流程也已熟悉;对于科室的电子系统包括书写病历、开医嘱,处方及检验单的书写已经掌握;在外科技能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观念进行操作,包括伤口换药,伤口拆线,伤口引流管拔除,还有手术室的洗手、穿衣、戴手套及常规消毒铺巾等,经过一个月的锻炼,外科技能操作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文献,它为医
学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和病理信息。

通过对泌尿系统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学
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机制,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泌尿病理实验报告中,病理学家会对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形态学、细胞学特征、病变程度和类型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显
微镜下的观察,可以发现组织和细胞的异常变化,比如细胞增生、变性、坏死
等病理学改变,这些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揭
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

比如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特定蛋白
质的表达情况,从而判断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电镜观察则可以揭示细胞
内部结构的微观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通过泌尿病理实验报告,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理机制,为
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病理学家也可以通过对大量病例
的病理学分析,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
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

总之,泌尿病理实验报告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文献,
它为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和病理信息,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推
动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