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
针灸科腰痛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一)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诊疗方案中的疗效评价制定下列评价标准和方法:1.评定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表附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2.评价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表格附后)(二)疗效分析证型例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湿热痹阻型2613.6 10(38.5)11(42.3)4(15.4)1(3.8)96.2 血瘀气滞型145 12.8 59(40.7)50(34.5)34(23.4)2(1.4)98.6 寒湿痹阻型50 16.6 13(26)23(46)10(20)4(8)92 肝肾亏虚型46 18.3 13(28.2)3(6.5)24(52.2)6(13)87 合计267 16.6 95(35.6)87(32.6)72(26.9)13(4.9)95.1二、总结评估我们经过3年的应用,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该方案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所具证型临床皆可遇到,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性,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临床控制率及有效率提高。
现总结如下:(一)对于腰痛病患者,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应用本诊疗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同时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2017年上半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2017年上半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探索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途径,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扎实、有效进行。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及XXX的工作安排,通过全院前期培训等准备工作,我院现就临床路径管理实施过程如下。
1前期培训1.1积极参加上级培训:在XXX组织下,6月28日,医院派出质控科长、医务科长参加了XXX在永业广场举办的“临床路径管理质控、管理会议”。
1.2组织院内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两次。
医院组织了全体临床医生、护士参加的“临床路径管理培训班”,从临床路径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到工作流程以及应具备的条件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使全体医生、护士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2组织领导、动员部署2.1制定了《临床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试点范围、实施步骤及具体措施。
2.2成立了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任组长,各相关专业、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指导并监督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组织对试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定期向县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2.3成立各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各司其职。
一是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专家组,定期收集试点工作相关信息,制定综合监测和试点效果评估工作计划并构造实施,开展人员培训;二是成立质量管理组,定期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及时反馈带领小组、专家指导组及相关试点科室;三是成立科室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本举行合理调整。
2.4召开动员大会。
医院召开全体院科带领、临床医生、护士及全体医技人员参加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动员大会。
使全体医务人员同一思想,进一步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意义及工作要求。
院长在会上作动员部署报告,使各部门、各科室明白各自职责,按章执行,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139)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142)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 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最大、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临床路径工作思路及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工作思路及实施效果分析临床路径工作思路及实施效果分析2023年,临床路径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临床路径对于医院和患者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临床路径的意义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病种中,根据病情进展和病患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和管理方案,以达到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愈率等目标的一种医疗模式。
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使医生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更加明确地知道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进程和内容,避免了治疗过程中的盲目和随意性,提升了医疗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患者治疗成本,提高了满意度,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临床路径的工作思路实施临床路径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确保整个治疗过程符合质量标准。
临床路径的工作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治疗路径根据疾病特点、诊疗规范和医疗资源,确定治疗路径、诊断标准和治疗时间等指标,明确规范,为临床路径实施提供依据。
2.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治疗组、专家组、护理组、药学组和营养组等,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和执行方案,确保治疗过程的连贯性和全面性。
3.贯彻规范化管理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规范化管理,包括治疗过程中的记录、监测、评估和纠错等,确保治疗目标的实现。
4.加强患者宣教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患者宣教,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流程和管理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充分保障患者权益。
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实施临床路径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效率,对于患者而言,更为明确、具体、且可预期的治疗过程可以增强其参与诊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对于医院而言,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降低医院浪费,并能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实现治疗成本的控制,其中包含了诊疗过程的概念设计、标准化流程、规范化操作、信息管理等多个环节。
医院临床路径实施与应用效果评价
医院临床路径实施与应用效果评价XXX临床路径实施与应用效果评价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以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是医院为使服务对象能减少费用,同时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和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运用到单病种管理上,一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二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医疗费用。
”一、我院开展情况介绍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文件及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XXX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XXX副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及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现开展科室3个、开展病种9个。
二、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一)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1.内科、外科、妇产科选定3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
选定病种遵照以下原则: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不乱,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医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途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2.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包括总时间和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
3.制作符合临床路径的文本根据院实际情况,参考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表单进行制定。
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护理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三)临床路径实施流程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途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际效果分析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际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患者身体特定部位插入针灸进行治疗,以恢复患者健康。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对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设计和实践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际效果分析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医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设计及实施,以及其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为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该教学路径在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上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深入研究该教学路径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评估其在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效果,为提高中医护理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反馈,探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差异化需求,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教学路径实际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旨在为相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更新提供实践经验和启示,为未来中医护理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1.3 意义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分析对于提升中医护理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教学路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教学的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实际效果分析可以评估教学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分析学生反馈和差异,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促进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分析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帮助推动中医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医临床诊疗路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中医临床诊疗路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评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
本科按照全国重点专科专家协作组制定的临床路径,根据辨证施术、因症施法的原则,2009年2月-2011年8月期间共收治颈椎病患者217例,从中随机抽取符合协作组诊疗路径要求的出院患者106例进行电话回访,对该路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次回访的106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59例,男女比例为0.8∶1.0;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9.9岁,其中30岁3例(2.8%),30~40岁15例(14.2%),40~50岁41例(38.7%),50~60岁23例(21.7%),60岁24例(22.6%);病程最短1 d,最长27年,其中3个月38例(35.8%),≥3个月68例(64.2%)。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回示,其中神经根型43例,颈型9例,椎动脉型4例,脊髓型4例,混合型46例。
1.2 纳入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按临床诊疗路径(针灸→推拿→牵引→中频→中药溻渍)完成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有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③合并有肿瘤、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症、重度感染及精神病患者;④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⑤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和颈椎畸形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未按规定治疗或同时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影响疗效观测者。
2 方法2.1 治疗方法2.1.1 针灸选取大椎和双侧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为主穴,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症加减。
①颈肩背部沉重、僵硬、酸痛,遇劳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者,主穴可加灸,配双侧颈百劳、外关、合谷。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际效果分析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际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是中医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作为中医药疗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建设需要结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临床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也需要经过科学评价和分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开展本研究对于推动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提升中医护理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依据和方向。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评价,我们旨在全面了解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对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提高中医护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是中医传统疗法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其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为推动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分析结果还可以为相关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效果。
研究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的实际效果也有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与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中医护理人才,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际效果分析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际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的开展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要想将中医护理在康复科中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有系统的教学路径来提高护士和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实施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评估实际效果并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中医护理在康复科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路径设计与实施情况的评估,以及中医护理在康复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护理在康复科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教学路径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医护理在康复科中的应用和发展,提高康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实际效果的深入分析和总结,为未来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推动中医护理在康复科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针对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实际效果的分析研究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该研究可以为提高中医护理在康复科中的应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有助于优化临床教学路径设计与实施,提升教学质量和临床服务水平。
通过评估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教学路径的实际效果,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
深入探讨中医护理对康复科的重要性,可以增进对中医康复理论和技术的认识,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康复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本研究对于推动中医护理在康复科中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临床效果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教学内容分析针灸康复科中医护理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技术、康复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学生学习包括阴阳五行理论、气血津液理论、脏腑学说等内容,为他们理解中医疾病诊断治疗奠定基础。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139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142)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138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 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针灸科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
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参照 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瘀血闭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
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 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针灸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效果分析
法和穴位按摩分数分别是渊92.33依4.06冤分尧渊93.74依2.25冤分和渊96.71依3.81冤分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绩渊83.21依6.02冤分尧
渊81.96依4.19冤分和渊82.26依3.34冤分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0.05冤曰观察组实习生培训后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为 96.97%袁
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的认可度 72.73%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0.05冤遥 结论 在针灸科实习生的护理教学中采用临床
盂开展中医针灸科临床护理实施流程遥 第 1 周袁由 针灸科指导老师对所有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尧技能水平和 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袁之后向实习生介绍针灸科的治 疗环境尧医疗设备尧工作特点尧科室常见疾病类型以及治 疗手段尧基础护理手法等科室工作情况[10]遥 介绍临床教 学路径的内容袁按照临床路径表的学习方案进行教学遥
训后考核的理论知识尧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分数分别是渊96.15依5.02冤分尧渊94.82依3.09冤分和渊98.41依2.54冤分袁均显著高
于对照组成绩渊85.33依4.86冤分尧渊81.51依6.73冤分和渊87.22依3.88冤分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0.05冤曰两组实习生在教学后
熏蒸尧灸法和穴位按摩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教学前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0.05冤曰观察组实习生教学后考核的熏蒸尧灸
对照组院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袁将每 5 名实习生划分 为一个学习小组袁每个小组分配一名教学导师袁负责理 论知识的传教和临床实践的指导[6]遥 通过开展跟班制等 教育方式袁依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袁在出科时对 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遥
观察组院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袁教学计划如下遥 淤构建中医针灸科临床护理学习小组遥 由针灸科 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成立临床护理学习小组袁指 导各组学生了解学习临床路径教学的过程尧 内容和目 标遥 提高组内学生对临床路径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袁增强 针灸科实习生职业自豪感的同时袁能够帮助小组成员明 确身上的责任袁设立学习尧奋斗的目标袁有充分的思想准 备袁提高针灸科实习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8]遥
2017年针灸科临床路径执行情况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管理中发生变异和退出病例监控分析记录针灸科我院我科自2013年1月起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通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2017年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一)、坚持原来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
继续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漏肩风(肩周炎)、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面瘫(面神经炎)、腰痛(急性腰扭伤)等6个临床路径单病种。
(二)、现对我科年2017年临床路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1、2017年1月1日截至2017年12月31日路径总体情况:(1)、腰腿痛病临床路径使用情况:(2)、项痹病临床路径使用情况:(3)、漏肩风临床路径使用情况:(4)、中风病临床路径使用情况:(5)、腰痛病临床路径使用情况:(6)、面瘫病临床路径使用情况:(三)、随着医院规模继续扩大,今年4月底针灸科与康复科合并为针灸康复科后病人增加幅度较快,临床路径病种也相对于2016年有所增加。
2017年度我科收治临床路径病种760例中有209例进入临床路径,入组率达25.50%。
进入临床路径的209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变异退出临床路径,其中因诊断有误进入路径有8例;因患者要求改变治疗方式的有40例;因患者要求出院的有70例;因需要做的检查预约不能进行的有5例;因医院不具备相关设备的有0例;因患者出院严重并发症的有0例。
变异发生率11.96%。
进入路径的患者住院最长26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6.3天;完成路径的61例患者均好转,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
(三)、优势:从上数据和2016年数据相比较,得出一些经验。
1、单一临床路径病种逐年增加,单一病种在进行临床路径时治疗更加完善,治疗方案更加优化。
2、院内各科室及科室、医务科的沟通良好,科室医生和患者沟通逐渐良好。
3、医师对临床路径病例控制逐渐成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更加到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更加熟练。
针灸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观察针灸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针灸科的学生60名,以这些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分30名学生。
实验组的学生采用结合临床教学的方式,对照组采用正常的教学方式,观察比较两组在针灸科进行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经过观察,实验组在针灸科的护理使病人康复速度较快,病人满意程度高,出现纠纷事件少,而对照组则为一般。
结论采用临床教学路径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工作效率,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更进一步提高了针灸康复的作用。
标签:针灸科;中医护理;教学路径;效果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后,针灸法有着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效果。
随着人们对我国传统医学——中医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对针灸治疗方法更加认可。
针灸治疗后需要有效的护理方式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为了使护效果更加显著,有人提出引用临床教学路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1]。
本文就是对该方法的研究,观察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针灸科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针灸科2010级的学生60名,其中男生16人,女生44人。
他们年龄23到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岁。
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
两组学生的年龄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教学路径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①实验组学生进入针灸科室后,首先观察针灸治疗方法,对针灸的病人进行了解,将患者的疾病和用药禁忌有一定了解。
掌握临床工作中的各个步骤以及科室的制度和规则。
②学生要对针灸穴位进行学习,在患者身上找寻具体穴位的位置,使学生能够准确确定观察到常用穴位。
学习针灸常见的方法,学习平常正规的检查身体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患者的各种检查。
③学生在掌握针灸病情观察和常规检查法之后对针灸康复的护理进行系统学习,由带教老师先讲解一般的护理方法,然后结合实践,在具体患者身上进行实践。
中医科临床路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概述2023年,中医科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医院工作重心,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本年度,中医科共开展临床路径项目X项,涉及内科、外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工作成效1. 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本年度,中医科建立健全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临床路径的适用范围、实施流程、评价标准等,为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高临床路径实施率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知和培训,提高了临床路径的实施率。
本年度,中医科共实施临床路径病例X例,同比增长XX%。
3.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
本年度,中医科在临床路径项目实施过程中,患者满意度达到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
4. 促进学科发展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中医科各学科的发展。
本年度,中医科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X项,其中X项获得院内新技术、新项目评审通过。
三、工作亮点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例如,在消渴病、痹症等疾病治疗中,结合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提高了治疗效果。
2. 优化诊疗流程中医科根据临床路径要求,优化了诊疗流程,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例如,在狐疝、心悸等疾病治疗中,通过优化手术方案、加强术后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 加强人才培养中医科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本年度,中医科共有X名医务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X篇。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部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知程度不够,导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
改进措施:加强临床路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知和执行力。
2. 问题: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部分病例存在治疗不规范、评价不全面等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监督,确保诊疗规范、评价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该病种住院患者总人数
138人
进入路径的病人总人数
18人
完成路径人数
8人
出现变异人数
10人
入径率(%)
13.11%
完成率(%)
44.44%
平均住院日(天)
12.5天
治愈人数
16人
治愈率(%)
91.30%
好转人数
2
好转率(%)
90.05%
死亡人数
0
死亡率(%)
0
医院感染发生人数
0
100%
好转人数
0
好转率(%)
0
死亡人数
0
死亡率(%)
0
医院感染发生人数
0
医院感染发生率(%)
0
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100%
患者满意度(%)
100%
. .
死亡人数
0
死亡率(%)
0
医院感染发生人数
0
医院感染发生率(%)
0
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100%
患者满意度(%)
100%
该病种住院患者总人数
55人
进入路径的病人总人数
15人
完成路径人数
8人
出现变异人数
7人
入径率(%)
27.27%
完成率(%)
53.33%
平均住院日(天)
14.5天
治愈人数
1பைடு நூலகம்人
治愈率(%)
该病种住院患者总人数
110
进入路径的病人总人数
6人
完成路径人数
3人
出现变异人数
3人
入径率(%)
5.00%
完成率(%)
50.00%
平均住院日(天)
9.9天
治愈人数
6
治愈率(%)
100%
好转人数
0
好转率(%)
0
死亡人数
0
死亡率(%)
0
医院感染发生人数
0
医院感染发生率(%)
0
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100%
医院感染发生率(%)
0
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100%
患者满意度(%)
100%
该病种住院患者总人数
90人
进入路径的病人总人数
35人
完成路径人数
19人
出现变异人数
16人
入径率(%)
38.8%
完成率(%)
54.28%
平均住院日(天)
9.5天
治愈人数
33人
治愈率(%)
94.28%
好转人数
3
好转率(%)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