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汉语包括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语言写成的作品,即是通常所说的文言文,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3.目前汉语字典的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号码检字法。

4.古人称别人的字以示尊敬,称自己的名以示谦卑。

5(官谥)是由官方或国家在士大夫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业绩和品德所做出的评价而给予的称号。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

6.标点古文的错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错标点符号,另一类是点破句子。

7.提出翻译标准“信、达、雅”的是清末的严复。

8.《十三经注疏》中的“毛传”指的是汉代毛亨的注解,“郑笺”指的是汉代郑玄的注解,而唐代的孔颖达等人的注解常常称作“正义/孔疏”。

9.历史散文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11、《诗经》毛传的“传”和郑笺的“笺”都有各自特定的意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和订正毛传)的意思。

12、宋代注解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朱熹)。

13.《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被释词是(美人)。

15.“谁谓河广,曾不容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代称)。

16.“主人下马客在船”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并提)。

17.“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使用

的修辞手法是(互文)。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并提)。

1.“六书”是传统对造字方法的称谓。清人将它们用“四体二用”的分法把它们分成造字法和用字法两类,“六书”中引起争议最多是转注。

2.到了汉代分别有郑众、班固和许慎将“六书”重新解释为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4.一般说来,异体字的分歧主要有这几种情况:会意字和形声字的不同、或是形声字中的意符的不同、声符的不同、声符和意符都不相同,还有变换各种构件成分的位置。

5.“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3、《说文解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开创了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形体为主,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这部字典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6.汉字的发展主要依靠两种矛盾推动,即简化与繁化、循化与讹化。

7.汉字的形体演变,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重要阶段。在汉字演变过程中,(隶

变)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8.异体字即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替换的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9.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到了1964年,编印了《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8个。到了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总字数为2235个。

12、古书中的假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六书”上的假借;另一种是(本有其字的假借)。10.古今词义的异同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古今意义基本未变;二是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三是同中有异。如“绸”古为“缠绕”,今为一种面料。即为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6.词义范围的不同可以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来表述,词义感情色彩的不同可以用意义的褒贬和词义的轻重不同来表述。

11.词义范围的不同可以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来表述,如“洗”即属于词义扩大,而“臭”即属于词义缩小,“寺”即属于词义转移。

7.词义引申的方式有放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三种形式。

6.同义词的差异有三方面:一是词义方面的,二是词义感情色彩方面的,三是在语法功能的差异。

12.本义即是有古文字字形和文献用例印证的最早词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出发经过相似、相关联想得到的新的词义。

13假借义即与本义无关,只是借同音字记录的词义。即所谓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9.“他”在上古不用作人称代词,其词义是别的、其他。

14.形训、声训和义训都是训诂的方法。“因文求义”、“观境为训”是义训的别名。它不借助声音和文字的线索来求证词义。

6.形训只能求证汉字的本义,通过本义我们才可以判断引申义和假借义。

3.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叫单纯词,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叫合成词。复音词中的联绵词有1 个词素,如“蒹葭”就是联绵词。

2.利用主词和宾词的同一关系和隶属关系,可以帮助判断判断句式是否活用。

7古代汉语的语气词从句中位置来看可分为(句首)、(句中)和句尾语气词三种。

8有些虚词古人称之为“发语词”、“发声词”的,从现代汉语来看,它们相当于前缀和后缀的,王力的古代汉语称之为(词头)和(词尾)。

2.音韵学的四个门类是: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

3、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

4古人用声调来区分词义或词性,是一种语音构词法,古人称之为(四声别义)

6、明代末年古音学家(陈第)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

8.古注中常为多音多义字标注读音,若为常用义注释,所使用的术语是如字,若要改变读音以记录新的词义或注明词性不同,所使用的术语是破读。

9.古人用一个汉字来代表一个声母是古代非常普遍的方法,代表声母的汉字称为字母。

10如果某两个汉字的声母相同,古人将它们的关系用(双声)来描述。

11如果某两字的韵腹和韵尾相同,即可以相互押韵,古人可以用(叠韵)来描述。

15.汉语在古今声调的演变上,主要有三个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派三声。

16“东,德红切”是一个类隔切,它反映了近代声调中(平分阴阳)的音变规律。

21.如果假借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有别,一般要按所表示的(本音)的音来读。

22.韵部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三类,是按它们的(韵尾)的不同来分的。23.上古韵部按韵尾的

不同可分为阴声韵、(入声韵)和(阳声韵)三类。

24.“肃霜”、“犹豫”、“缤纷”在古代都是(双声)联绵词。

25.“婵媛”、“芣苡”、“蹇产”、“逍遥”在古代都属于(叠韵)联绵词。

26.“肃霜”、“犹豫”、“缤纷”在古代都是(双声)联绵词。

1.律诗对于所使用的对仗有自己的名称,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联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词的对仗中比较特别的是一字豆和隔句相对的扇面对这两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