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676a53b3567ec112d8a83.png)
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预习内容(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二)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1)内容:。
2.珠算①。
②。
(三)天文历法1.发展原因:。
2.表现(1)。
(2)。
(3)。
(4)。
(5)。
(四)农学研究1.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1)内容:。
(2)地位:。
1.战国时期:。
2.东汉末年:。
3.明朝:合作探究时间科技发明占全世界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7.4%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50%年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62%公元401年—1000年71%公元1001年—1500年57%公元1501—1840年4%1.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人在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2.结合本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科技的特点。
3.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课堂练习1.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3.以下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新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15515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png)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1)特点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高二历史必修3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参考学案4
![高二历史必修3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参考学案4](https://img.taocdn.com/s3/m/576f4cf4bed5b9f3f80f1c6c.png)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主干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清朝君臣闭目塞听,对西方国家一无所知。
2.表现(1)林则徐:编译、《各国律例》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的思想。
3.引导者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的形势。
2.代表人物:曾国藩、、左宗棠。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挽救江河日下的。
5.实践:掀起一场运动,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等。
3.主张: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行动。
(二)康梁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发表《》,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想。
(3)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
2.实践:1898年的戊戌变法。
3.影响(1)起到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问题探究探究一:《海国图志》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2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1b80ae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0.png)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学案使用说明:导学案分为:基础知识框架、重难点阐释、合作探究、知识扩展四部分;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导学案-----自学提纲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黑暗重新笼罩中国大地:帝国主义……,袁世凯……②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④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②概况:运动中心:_____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主要人物:李大钊、胡适、______、_____、_ 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大力宣传思想。
主要思想阵地:______________主要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____③《新青年》主张、影响:大力宣传,猛烈抨击,鼓吹“”。
它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德”与“赛”)——核心内容(1)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一文,提出“当以与并重”(2)民主的内容: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2
![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c343cf2e87101f69f319562.png)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图片说史】陈独秀,字仲甫,1915年创办《新青年》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新青年》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绉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以及胡适最早的一批白话诗作。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课标点击】(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清单】清单一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①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②______的逆流。
2.概况(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③__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主要阵地:《④______》和北京大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内容a.提倡⑤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b.提倡⑥______,反对旧道德。
c.提倡⑦______,反对旧文学。
(5)历史意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单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1)先驱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①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②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新文化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657c46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f.png)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结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新兴起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文活动基地:化主要阵地:运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内容文化平民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教材梳理】一、背景:1、政治:民国初年,内忧外患:①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统治;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二、概括:1、兴起标志:_____________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3、主要阵地:《新青年》;前期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或民主与科学)口号:民主与科学主要活动基地(运动中心):北大;4、北大校长提出的办学方针:_____________实质:鼓励各科学观点自由发展,让新思想去抢占封建思想的阵地。
5、《新青年》的影响:三、前期主要内容:1、核心内容:提倡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思想。
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旧道德: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儒家伦理道德。
其本质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
(2)旗帜:打倒孔家店。
原因: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评价:①“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②传统的贞节观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③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④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3551e3bb9f3f90f77c61b46.png)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学习目的】1.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根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泼场面。
2.学习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3.认识明清之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开展。
【学习重点】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本质。
【自主先学】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 背景:〔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江南一带的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道学家把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4〕正直清廉的李贽,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
2. 代表作:?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认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进犯的理论。
认为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程朱理学及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鞭挞封建社会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主张男女平等,改革等。
4、特点: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5.影响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鞭挞1.历史地位:的进步思想家。
2.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锋利地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保证人民的根本权利。
〔3〕经济主张:工商皆本4.影响:鞭挞了封建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历史地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2、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3. 代表作:?日知录?? ?。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ce4e7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d.png)
⾼⼆历史新⼈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标导航]⼀、四⼤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1)问世: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采⽤了⼗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③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1)出现: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具,后来演变为算盘。
(2)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得到普及和发展。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外传⾄朝鲜、⽇本、东南亚以⾄世界其他地区。
三、《⽯⽒星表》和浑仪1.天⽂学(1)地位:中国是天⽂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
(2)产⽣原因:我们的祖先为了满⾜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2.成就(1)观测机构:据说,尧设有⽕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星⾠;后世不少朝代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记录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观测仪器: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农书1.历法(1)夏朝时,我国就有历法《夏⼩正》,商朝时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现⾏公历的颁⾏早了三百年。
2.农学(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1.《黄帝内经》(1)成书: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2)地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1)编著:东汉末年,张仲景编著的中医专著。
(2)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法。
(3)地位: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1)编著: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的药物学巨著。
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一百家争鸣含答案
![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一百家争鸣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d7e3eda6c30c2258019ebd.png)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习目标时空坐标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4.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1)政治思想。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编订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成为儒家基本文献。
3.孟子的思想:(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的思想:(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一)老庄之学1.特征: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请正确连线)。
3.庄子的思想:(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齐物”的思想。
4.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法家思想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法治。
3.代表人物及主张(请正确连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3957b52f284ac850ac02421a.png)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一、贝多芬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其作品有何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1.特点(1)早期对封建专制进行批判,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进行赞颂,渴求自由和欢乐,热爱自然。
(2)晚期作品结构严谨、风格厚重、气势磅礴、浓缩着音乐家不屈不挠,追求真、善、美的心路历程。
2.原因(1)艺术创作是一定政治、经济等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反映。
(2)当时欧洲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旧的封建秩序受到了沉重打击。
(3)启蒙思想的宣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注意】贝多芬的交响乐往往与社会现实结合,前期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作品中蕴涵革命的力量。
而随着社会变革,其后期作品更多地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浪漫主义音乐与美术在创作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1)对理性王国与当时现实强烈不满(2)刻画人物的感情世界(3)内容丰富多彩【自学效果检测】1、(2008·海南)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 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实。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狂”。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D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2、(2007·海南)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630ff4102de2bd9605886b.png)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目标导航]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特点:离经叛道,自称异端。
3.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4.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1.思想主张2.历史影响: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易错提醒](1)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2)李贽虽然否定孔子权威,斥责礼教虚伪,但他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扬弃。
李贽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轻巧识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思想家”主题一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进步性及评价史料一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90dd57aaea998fcc220ec4.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习目标]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十四五世纪时,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1)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
(2)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享乐胜过关心神学说教。
二、文艺复兴1.根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2)历史根源: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并得到了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实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3.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5.扩展: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意义(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思维点拨]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
2.如何理解把这场运动称之为“文艺复兴”?提示 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
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不是提倡复古,只是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思想。
3.阅读教材P 27“历史纵横”思考《十日谈》第一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思想? 提示 问题:揭露了教会的腐化、堕落,体现了对封建道德和宗教权威的蔑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批判教会、反封建的思想观念。
思想:人文主义。
三、宗教改革 1.背景(1)思想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三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学案:专题三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3974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c.png)
第2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学问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化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逆流面前,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奋起反击。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其次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头。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学问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高校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高校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关键点拨]蔡元培主见“思想自由”的主要目的是在北大提倡新的思想和文化;“兼容并包”则是鼓舞新文化的提倡者去占据封建文化的阵地。
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育、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实质: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2.基本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主要代表(1)陈独秀认为科学就是“赛先生”,民主就是“德先生”;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见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颖、通俗的新文学。
(2)李大钊认为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易混易错]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扬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6cf14550e2524de4187e14.png)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思想: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温馨提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但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提出了“仁政”思想,将孔子“仁”的学说扩展到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施政思想。
2.荀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主张①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②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
同时他对法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主张礼法并施。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1)主张“兼爱”“非攻”,而“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
“非攻”是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2)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但战国之后就不受人们重视了。
[易错警示] 孔子的“仁”和墨子的“仁”不同: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仁是指没有等级差别的爱。
三、庄子与道家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参考学案4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参考学案4](https://img.taocdn.com/s3/m/2d4ff2e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1.png)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习目标:1 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概况。
2 小结毛泽东思想的实质、精髓、影响。
学习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学习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19——1923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1956——1966一、历史背景1、社会需要: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实践基础:5、国际条件: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五四运动时期: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七一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与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从材料可以看出:主要实践活动:2、国民革命时期:萌芽材料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由此,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分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3、4课学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3、4课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9f4ae319e8b8f67c1cb927.png)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三第3、4课学案一考试大纲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二复习指导1、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历程,注意结合每一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
特别注意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儒学演变的重要阶段。
2、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和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结合政治史、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出现到后来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产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同时证明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三重难点解析1、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是什么(1)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
“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2)影响①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②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条件(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亡国之痛,使知识分子认真反思,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思并著书立说。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孙中山的民主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60b4423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c.png)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影响,其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一、三民主义(一)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2、经济、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来源:(1)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受到法国启蒙运动和美国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把三民主义等同于法国的、美国的(2)中国传统思想:如天下为公,大同等思想;(3)进化论、单税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的《资本论》4、组织基础:先后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同盟会的性质:(二)提出:1、1905年8月:同盟会“十六字纲领”:2、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核心——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四)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积极:(1)代表了的利益,反映了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对实践的指导: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①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②颁布了;③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3、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见学案)二、新三民主义(一)背景:1、主观原因: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救国救民的责任感(根本原因)2、客观原因:(1)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给了他新的启示和希望。
(二)提出: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内容:改组国民党;确立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三)主要内容:(四)评价:1、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fa86d5c33d4b14e852468aa.png)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主要分三个时期:一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指出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充分说明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要有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两步走战略等。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主要有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政治经济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关于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主要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游击战;人民战争路线等。
4.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主要有统一战线理论等。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主要有群众路线;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等。
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主要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党的作风建设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特点(成才之路)四、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及其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1.影响(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孔子1.地位:的创始人。
家、家、教育家;“圣人”;万世师表。
2.主张:①核心:、②政治:,③哲学:④教育:、、等(文化贡献:①兴办②整理)3.影响:不被重视——主流思想4.书籍:“五经”二.老子1.地位:创始人。
2.思想:①“”是世界的本原。
②政治:③哲学:④天命观:3.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1.孔子的思想主张(重点1)2.孔子教育贡献3.孔子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重视?(难点1;师生共同完成)①主张:他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一面,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社会现实:4.“仁”和“礼”的含义(重点2)5.老子的政治观、哲学观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孔子的思想核心:2.孔子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3.孔子的地位: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5.孔子思想中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益的思想主张有:6.两人的共同点:①都生活在时期②都是家和学派创始人③都维护利益(提供治国方案)④都对文化和文化作出了贡献第四部分:拓深、作业1.区别:孔子: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2.孔子的“德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何不同?(难点2,教师提示)3.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择题第2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学派、代表、主张(完成表格)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主张、代表人物二.百家争鸣(重点)1.形成背景:(参看P11材料,合作探究)(1)经济:、出现,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走向瓦解,社会(学术环境相对自由宽松)(3)军事:(4)文化:兴起,学术下移;阶层崛起,学术异常活跃。
2.重要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②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测测你:下列观点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一家学派?1)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以法为本,法不阿贵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焉7)欲天下之治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填写序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2.儒家“三子”是指的:3.与儒家“仁”“德”治国理念观点相反的学派是:,观点是4.假设你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用哪种思想治国?假设你是平民百姓,在乱世中,你会接受哪种思想?第四部分:课后作业(《精讲精练》选题待定)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时间:从_______到_________即位大约70年2.原因:3.内容:、(尊重,发挥)4.作用:使汉初。
二.新儒学(董仲舒)1.形成:董仲舒依据《》,融合、及而形成)2.内容:①②“”“”③实行仁政④提出“、”⑤三纲五常3.地位:在政治上,在传统文化中。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采纳: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学生完成)①汉初,百废待兴;②统治者采取__________政策;③汉朝统治者吸取灭亡的教训2.内容:3.作用:二.新儒学(重点1)1.内容:5点2.地位:3.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教师阐释)①新儒学增加了一些新内容②它适应了加强和维护国家的需要。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点2)意义: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汉代儒学的地位:2.西汉的治国思想有:、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核心是4.董仲舒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5.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两者都是为了加强统治。
6.汉代新儒学与先秦新儒学相同点:都主张实行“”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内容:、、、等发展表现在:“”、“”、、三纲五常2.新儒学的根本目的:维护秩序,神化3.《精讲精练》P9 第11题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P14 第2题)2.作业:《精讲精练》P9 第12题第4课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学的发展、转型和成熟时期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儒学危机1.时间:以来2.原因:二.理学(新的儒学体系)1.程朱理学:(1)主张:①“”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在人身上就是)②道德观:“”③求“理”方法“”(2)地位:官方哲学(以后)——统治地位(朝)2.陆王心学(1)陆九渊:①“”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求理方法)(2)王阳明:思想核心是“”3.评价:①地位:是宋明时期的主流②消极:维系,压抑和扼杀。
③积极:重视_________ ,注重________ _,强调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儒学危机出现危机的原因(合作探究)二.理学(宋明时期:新的儒学体系)1.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张(重点1)程朱理学:①②③陆王心学:①②③2.“格物致知”、“致良知”(理解 P16)3.评价(地位、消极、积极)(重点2)4.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师生合作)(重难点突破)同:①是的继承与发展;②都承认“”的存在③压抑;维系异:①世界本原:前者认为是外在的“”;后者认为是内在的“”②求“理”方法:前者认为要“”;后者认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理学集大成者是)2.两大流派的代表:理学代表、、;心学代表、3.理学:宋代,新兴的儒学逐渐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或“”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被称为“理学”。
5.求理方法:程朱理学是;陆王心学是6.《精讲精练》P12 第12题第四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2(教材P18)2.《精讲精练》选择题部分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进步思想:批判地继承儒学,使儒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李贽(明末)1.背景:从经济、思想方面思考2.主张①对大加鞭挞,否认是万世之至论②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提出。
③提出“”,否定了“”的存在。
3.思想特点:具有反、反、反精神。
二.三大思想家(明末清初)1.王夫之:朴素思想体系①强调“”②认识论:通过考察得到正确认识③“私欲之中,”。
2.黄宗羲:鼓吹早期思想①反对政治(宣称皇帝乃是“”),鼓吹早期②认为君臣关系是平等的“”③倡导,建立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高尚的民族气节①呼唤“”②致力于社会变革,“”、“”。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李贽1.主张、思想特点(“三反”精神)2.产生背景(阅读教材P19 第一段)①思想界呈现、的习气②商品经济发展,风气盛行③不少士人试图摆脱“”的束缚二.三大思想家1.各自主张(略)2.分析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重点1 参看P19引言)政治上:风起云涌,空前强化,渐趋衰落经济上:发展,萌芽和缓慢发展(根本)思文上:文化专制(如);西学东渐,开阔视野3.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重点2)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②对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③对清末民初的家和家影响深远。
(如和运动等)④但未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影响有限)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有:、、、2. 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思潮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同时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精讲精练》 p14选择题部分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1.归纳、概括明清进步思想包含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难点政治上:反对,倡导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重视发展思想上:反对空谈、脱离实际,主张“”;反对纲常伦理,提倡。
2.明清进步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特点(《精讲精练》P14 重难点突破)①、②、③反映的时代要求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自我测评1(P22教材)2.《精讲精练》P15 第11题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发明纸;东汉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1)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2)北宋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火药代发明;火药用于战争。
和时,火药得到广泛应用。
4.指南针:战国时发明。
北宋发明,并应用于航海。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四大发明重点阐释: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2)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3)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航海家的远洋航行4)火药炸毁了欧洲骑士阶层的城堡,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和人类文明进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古代重要科技成就(重点)1.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领域:、、、、等2.概括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参看教材P28 阅读与思考)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民族关系、对外关系:④科技工作者:⑤文化继承性:3.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参看《精讲精练》P17 疑难剖析)、、、经验型、封闭性第三部分:课堂检测《精讲精练》P18-19 第11题第四部分:拓深(实验班)明清以来我国古代科技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①政治:②经济:③政策:④思文:第五部分:巩固、作业1.自我测评1:教材P29 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答案写在课本P29)2.作业:《精讲精练》P19 第12题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汉字1.起源:时代,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3.演变趋势:思考?二.书法1.发展阶段:在时期,汉字发展为的书法艺术2.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三.篆刻艺术(印章)秦印:,汉印:,明清:发展成与、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汉字1.起源2.演变思考1:归纳汉字的演变趋势(规律)?①由繁到;②由不规范到。
二.书法1.由自发—自觉阶段;2.时代特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思考2:宋代和明清时期出现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的原因?三.篆刻艺术(印章)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5种)2.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3.书法演变特点:由自发到阶段4.宋和明清书法特征:强调化的创造5.《精讲精练》P24 第12题第四部分:巩固、作业1.巩固:自我测评1 (教材P33)2.作业:《精讲精练》P24 第11题第8课绘画艺术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古代的绘画历程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古代的绘画历程(表格)二.中国古代绘画特点(P36)(重点)1.宫廷画、民间绘画注重2.文人画注重3.不求形似,讲求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