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5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和个体差异,以便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的理论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描述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面临的主要冲突和发展任务。

例如,在学龄期,儿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他们会感到勤奋,否则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在情感发展方面,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发展出同理心。

社会性发展包括形成自我概念、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规范等。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他通过狗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正强化会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对整体情境的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学生应该主动地探索知识。

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应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最新-中学生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5 精品

最新-中学生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5 精品

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5顺行性遗忘的病人有哪些特点?哪部分受损伤引起该症状?答:切除了大脑两半球的内侧颞叶和海马。

术后该人智力测验成绩正常;对手术前的近事和远事记忆良好;衣着整洁,能与人交谈,虽然说话的语调平淡,但词汇的使用、句子的表达和发音都很正确;对别人的话,甚至笑话都能正确理解。

这位病人智能正常,也没有知觉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

对他来说,每天的每件事都与过去无关。

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记忆形态的多样性: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又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

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和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此外一些脑外伤的病人,在伤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形成新的记忆,却不能回忆起伤前的近事。

这些都说明,记忆可以分离为不同系统。

这种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地证明,寄存或存贮信息的过程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记忆功能系统。

这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称为双分离技术。

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法是多重记忆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

□哪些事情能说明记忆的多重性?请被试看一封信,并告诉他看完后要详细讲出信中的内容。

在被试看信的同时,室内放音乐。

当被试讲述完信的内容时,顺便问他对听到的音乐有何看法。

这时,这个人实际上完成了双重记忆任务。

一个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信的内容,另一个次要任务是记住听到了什么音乐。

这种实验称为双重任务法。

在双重任务的记忆研究中,次要任务大多数都不事先告诉被试。

采用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实验方案,在脑损伤病人和正常人中发现多种形态的记忆系统。

一大类记忆是可以用口头或笔头表达的,与之对应的是难以言传的非表述性记忆。

当你向别人讲述参加的朋友婚礼时,你脑海里会浮现出婚礼的一幕幕情景,这就是情景性或情节性表述记忆;假如你帮助同学补数学课,这是一种语义性表述记忆。

一些人形象性的情景记忆能力很强,讲起过去的事来活龙活现;但对干桶偷恼苎Ю砺刍蚴淞ηη?□非描述记忆有的表现形态,包括程序性记忆、习惯性记忆、间接性事物的联想记忆和内隐性记忆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详细笔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心理学1.专家型教师的一般特征:a.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必须掌握特定的学科知识;要拥有所需要的教育学知识即怎样进行教学的知识;要掌握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即怎样对所教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的知识。

b.熟练掌握教学技能: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且有预见性;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和自动化;教学监控能力强;采用深入的方法对班级纪律问题制定计划;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2.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因素3.教师成长的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是否能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4.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a.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组织观摩教学活动等b.微型教学训练:是20C60s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D.Allen)和伊芙(Eve)开发。

c.教学决策训练:d.教师参与研究:f.反思教学训练: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惊醒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市一中通过参与者自我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波斯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常见的教学反思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反思的内容: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奇)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6.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学内容:是主要信息部分;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7.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实验室研究;自然实验:即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对教学或其他实验处理进行比较长时间的考察,也叫随机现场实验。

最新-中学生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6 精品

最新-中学生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6 精品

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651、概括:即对一类事物的特征与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区分出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进而将本质要素整合为科学概念或命题。

52、在教材的概括过程中,(变式)与(比较)的运用非常重要。

53、人们通常认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54、记忆一般被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5、知识的应用:广义的知识的应用指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客观现实中的一切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

狭义的知识应用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所领会的教材上的知识解决问题课题的过程。

这一过程又称(知识的具体化)。

56、知识的应用或具体化包括(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四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环节。

57、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已有知识的准备、心智技能的掌握以及教材结构)是影响知识学习的四个重要因素。

58、技能:指个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定的、合乎法则的动作进行方式。

技能可相应地分为两类(*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59、*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

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作活动方式。

60、心智技能: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61、*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哪四个阶段?答:(1)*作定向,它是*作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

(2)*作模仿,它虽然是*作技能掌握的必要前提,但*作技能的实际掌握,却是从(模仿)开始的。

(3)*作的整合,它在反复模仿(练习)的基础上将构成*作技能的各个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作练习,*作的熟练是*作技能掌握的最高阶段。

6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教授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可以概括为(原型定向、原型*作和原型内化)三个基本阶段。

63、什么是原型定向?答:原型是指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

心智活动的原形指的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即“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作活动程序。

心智技能形成中的原型定向就是使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原型,从而明确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这成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它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感稳定、适应能力、压力应对等方面。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等;人际关系是指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同理心等;情感稳定是指个体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适应能力是指个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包括应对挫折、解决问题等;压力应对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适应社会,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心理健康也是预防心理疾病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评估1. 标准与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感稳定、适应能力、压力应对等方面。

评估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

心理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可以客观地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问卷调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收集个体的主观报告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是通过对个体行为和表现的观察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2. 常见心理评估工具:如SCL-90、SDS、SAS等。

SCL-90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括90个项目,涉及多个心理症状领域,可以全面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SDS是抑郁自评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抑郁情绪。

SAS是焦虑自评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焦虑情绪。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教育发展1.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前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感波动等。

中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中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中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第一章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4、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5、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新趋势?(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转化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6、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

7、俄国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教育心理学》。

8、发展阶段: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

9、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特点:(1)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

A。

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和M。

B加梅佐的《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2)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的两个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

(3)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0、中国心理学的起源:孔孟荀墨等。

中国的心理学是在清末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

中学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版

中学教育心理学笔记WORD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以斯金纳的箱实验为代表,说明了通过强化和惩罚可以塑造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行为。

惩罚则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主动建构的。

在建构主义的观点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整体性,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个人化的,并且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需求。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创造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类型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表扬等。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通过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宽泛的定义:“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非宽泛的定义: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探索”。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

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盖奇为代表,以教师的教为主线来安排教材。

3.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包含四层意思:(1)从研究的范围来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2)从研究的对象来说,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

(3)从研究的过程来说,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学与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方面。

(4)从研究的目的来说,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而不仅仅是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1.学生: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

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2)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原有知识的起点水平、学习方式、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是“学”与“教”互动过程中的个体内在条件,直接影响“学”与“教”的效果。

2.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与“教”互动过程的指导者。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是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中学教育心理学保过班课堂笔记

中学教育心理学保过班课堂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初创时期:桑代克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发展;成熟;完善: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研究。

(1924年)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

《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

《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3、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填空或选择: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2、1888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

3、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正式的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

4、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5、人类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5岁)。

6、(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的理论基础。

7、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中学心理学完整笔记摘抄(3篇)

中学心理学完整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中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心理辅导方法。

以下是对中学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内容的摘抄。

二、中学心理发展的特点1. 身心发展迅速青少年时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经历着迅速的变化。

生理方面,青春期是人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身高、体重、性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

心理方面,青少年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2. 认知发展迅速青少年时期,认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方面。

感知能力提高,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记忆能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言语能力发展,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3. 情绪波动较大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青少年开始关注自我,对自己的评价和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情绪容易波动。

4. 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青少年时期,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形成,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追求独立和自主。

这一时期,青少年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认识逐渐深化,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中学心理辅导方法1. 情绪辅导情绪辅导是中学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表达和调节情绪。

具体方法包括:(1)情绪宣泄:鼓励青少年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哭泣、倾诉等。

(2)情绪认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情绪的起因和影响,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情绪调节:教授青少年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2. 人际关系辅导人际关系辅导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1)沟通技巧:教授青少年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倾听、表达、提问等。

(2)冲突解决:指导青少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如妥协、协商等。

(3)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

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

名词说明一、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进程中慢慢形成和进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进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进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二、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维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操纵情境中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非制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看,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形:(1)正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

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

当一个变量发生转变时,另一个变量维持不变。

五、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种研究确实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看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六、进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身心转变,即进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进展。

7、生理进展:个体的生理进展,也叫生物因素的进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性能及其本能的转变。

个体的生理进展进程是一种内发进程,即个体依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拍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进程。

八、心理进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进展,即个体从诞生到心理成熟时期所发生的踊跃的心理转变。

心理进展包括两种进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以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进展是一个慢慢积存的持续量变进程。

另一种是“时期论”的观点,即以为个体的心理进展不是一个持续量变的进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进展时期的非持续进程。

九、先天因素:是指个体诞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养。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诞生以后所同意的来自环境的各类阻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以为,心理进展的内部节拍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进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拍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必然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进展的速度,而不能从全然上改变心理进展的内部节律。

中学教育心理学笔记

中学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 定义: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2.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标志:美国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

2.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直接和间接调查法(3)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4)问卷法(5)个案研究法第四节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 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 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4.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传统教学系统:老师、学生、教材;新的教学系统:老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1. 师德的最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2. 师德的核心:师爱(殷雪梅、孟二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平凡、平淡、平常中快乐地面对单调、重复的工作时,这就是德,当我们面临日益繁重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时,仍然把活力与爱心、宽容带进教室,这也是德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四、具有符合的教育教学能力1.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的总和,这些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调查表明:教法、语言、专业知识、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主要方面。

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1. 它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个人气质等一系列的内在与外在因素表现出来。

2. 教学风格: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3. 教学风格形成经历阶段(1)模仿阶段(2)探索阶段(3)创造性阶段(4)独特风格阶段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及教育第一节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观察力是感知能力的重要表现,它与学生学业成绩、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

教室教育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教室教育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通过揭示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

- 学习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 教育评价心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心理测量和评价方法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收集数据。

-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变量来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

-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探讨心理现象。

第二章:个体发展心理学2.1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概述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2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序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

-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与社会互动和参与文化活动来发展心理能力。

2.3 个体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适应个体差异:了解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 促进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第三章:学习心理学3.1 学习心理学的概述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学习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3.2 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读兰文杰著《中学教育心理学》笔记及心得体会

读兰文杰著《中学教育心理学》笔记及心得体会

读兰文杰著《中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内容: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双重任务。

即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实验法(实验室、自然调查法)四)问卷法(五)个案研究法(数据小、代表性差)。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1转变课程功能;2改革课程结构;3改革课程内容;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区、学校)。

全新的教育观念:(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二)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四)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崇高的师德形象: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的要求,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法、语言、专业知识、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下述几个阶段:(一)模仿阶段、探索阶段、创造性阶段(注意:1、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点的优势。

2、要有改革和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挑战.3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独特风格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5
顺行性遗忘的病人有哪些特点?哪部分受损伤引起该症状?
答:切除了大脑两半球的内侧颞叶和海马。

术后该人智力测验成绩正常;对手术前的近事和远事记忆良好;衣着整洁,能与人交谈,虽然说话的语调平淡,但词汇的使用、句子的表达和发音都很正确;对别人的话,甚至笑话都能正确理解。

这位病人智能正常,也没有知觉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

对他来说,每天的每件事都与过去无关。

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
△□记忆形态的多样性: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又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

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和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此外一些脑外伤的病人,在伤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形成新的记忆,却不能回忆起伤前的近事。

这些都说明,记忆可以分离为不同系统。

这种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地证明,寄存或存贮信息的过程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记忆功能系统。

这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称为双分离技术。

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法是多重记忆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

□哪些事情能说明记忆的多重性?请被试看一封信,并告诉他看完后要详细讲出信中的内容。

在被试看信的同时,室内放音乐。

当被试讲述完信的内容时,顺便问他对听到的音乐有何看法。

这时,这个人实际上完成了双重记忆任务。

一个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信的内容,另一个次要任务是记住听到了什么音乐。

这种实验称为双重任务法。

在双重任务的记忆研究中,次要任务大多数都不事先告诉被试。

采用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实验方案,在脑损伤病人和正常人中发现多种形态的记忆系统。

一大类记忆是可以用口头或笔头表达的,与之对应的是难以言传的非表述性记忆。

当你向别人讲述参加的朋友婚礼时,你脑海里会浮现出婚礼的一幕幕情景,这就是情景性或情节性表述记忆;假如你帮助同学补数学课,这是一种语义性表述记忆。

一些人形象性的情景记忆能力很强,讲起过去的事来活龙活现;但对干桶偷恼苎Ю砺刍蚴侍獾谋硎瞿芰筒钜恍N颐撬荡巳饲榫靶约且淞η浚镆寮且浣喜睢R恍┧嘉透鲂蕴卣鞯娜耍镆寮且淠芰η浚榫靶约且渖圆钚
?梢粤街旨且湎低呈强梢苑掷肟摹?
□非描述记忆有的表现形态,包括程序性记忆、习惯性记忆、间接性事物的联想记忆和内隐性记忆等。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使一个孤立的动作变成连续的、协调的、自动化的运动旋律,即非表达性程序记忆。

非表述记忆是内隐性记忆,指本人并未觉得已经记住的事,经过测查可证明在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七章言语、思维的脑机制
失语症
□△失语症是一类由于脑局部损伤而出现的语言理解和产出障碍。

这类病人意识清晰、智能正常,与语言有关的外周感觉和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无恙。

所以,失语症不同于智能障碍、意识障碍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感觉或运动障碍。

它是语言中枢局部损伤所造成的一类疾病。

语言理解障碍又可分别口头语言理解和书面语言理解障碍;语言产出障碍分为语词发音、用语、语法和书写功能障碍,以及口头语言的流畅性和韵律异常,传统分类把语言产出障碍,统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除书写困难称为的失写症是左额下回语言运动区受损伤所致,其他类型语言产出障碍均被看成是左额下回语言运动区受损伤所致。

特点:这类病人说话很慢,似乎像初用外语讲话的人,边说边寻找单词,句子结构错乱或用词不当,常常用一些零散的名词作为主题词,缺乏谓语的正常表达方式。

感觉性失语症:病人主动性语言产出功能基本正常,但听不懂别人的口头言语,称为听觉性失语症,是维尔尼克区受损所致。

看不懂书面语言称为失读症,又称视觉失语症,顶叶皮层的顶下小叶和角回受损所致。

皮层间失语症的病人与传导性失语症症状相反,可以复述别人的话,但却不理解其含义,也不能自发地用正确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次级感觉皮层受损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