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导论
经济学基础《导论》练习题(含答案)
经济学基础《导论》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经济学研究的是()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D.政府如何管治的问题2.《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公共利益可以通过以下何种方式被最好地促进():A.政府对经济的管制B.好心市民的善行C.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D.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坚持3.麦克花了500美元购买和修理一艘旧渔船,他预计一旦修理完成可以以800美元的价格出售。
可是后来他发现如果彻底修理完成另外需要支出400美元的修理费,这艘船他现在只能卖300美元。
他应该怎么做?A.他应该切断损失,300美元卖掉B.他不应该低于成本卖掉C.他应该把船彻底修理好卖掉D.无论哪种选择结果对他来说都一样4.下列中属于规范分析经济问题的是()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C.北京市要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D.消费者如何对比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二、问题与应用1、 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受灾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动?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受灾国的经济资源(土地、人口、资本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受灾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会向左移。
2、假设世界上打字最快的打字员恰好是脑外科医生,那他应该自己打字还是雇佣一个秘书?并解释之。
答:他应该雇佣一个秘书。
设他作为脑外科医生工作1小时得到20美元,打字1小时10美元。
(外科医生比打字员工作1小时薪水高)。
秘书工作1小时8美元(秘书打字没有脑外科医生快,所以拿得少)他如果打字1小时只得到10美元,而作为脑外科医生工作1小时并雇佣秘书打字可以得到20-8=12美元。
3、假定政府规定年收入6万元,纳税20%,超过6万元以上的部分的税率为50%,请计算一下8万元收入的人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答案:应纳税额=6×20%+(8-6)×50%=2.2万元平均税率=∑税额÷∑收入=2.2÷8=27.5%边际税率=△税额/△收入=(8-6)×50%/2 =1/2=50%4、举例说明“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答:“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规律或者经济规律,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工具。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导论
三、资源配置、利用和经济体制
(一)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
(二)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
(三)经济体制的分类
第二节 经济学的分类
一、按其研究方法和对象:微观经济学和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以单个经济主体(单个消费者、家庭、 厂商、企业、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 为为考察对象。以英国的马歇尔的《经 济学原理》作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期: 17世纪中期 —— 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英)
1776年发表《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研究中心 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 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 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 其他国家的商品。 大卫· 李嘉图(英)1817年发表《税赋论》发展了亚当· 斯 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一国 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 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
的用途中,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求得人 类无限欲望之最大满足为目的的一种社会 科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
进行配置的科学。
所有的经济学定义几乎都强调两点:
1、资源的稀缺性 2、选择的重要性
二、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一)人类的欲望——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四、经济模型
用一种简单易懂的方法来说明一个特定体系 的 基本特征。
文字模型 图形模型 数学模型:函数表达式、函数的变化率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导论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政府应该且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核心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 失业与通胀
宏观经济政策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3
实证方法 均衡分析 边际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 定性分析
欧洲 — 19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传统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第1次危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英国:马尔萨斯、穆勒(第1次综合)
法国:西斯蒙第、萨伊、巴师夏
第2次革命 边际革命
英国:杰文斯 瑞士:瓦尔拉斯 美国:克拉克 奥地利:门格尔
第2次综合
英国(剑桥学派):马歇尔1890年
“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 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 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萨缪尔森
欲望与稀缺性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 自由取用物品是指人类无需做出努力或花费任何代价便可随意得到的 物品,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 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或花费一定数量的金钱才能得到 的物品。
欲望的层次性
自我实现
经济学基础-01 导论
而满足人的欲望的资源相对而言
却是稀缺的,所以,生活中我们
必须进行选择放弃一些东西。那
么,怎样既使我们的欲望得到满
足,又使因为放弃带来的损失是
最小的?
◆经济学假设:理性经济人(自私)
• 理性经济人假设:人总是在一定制度约束 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 屠户、酿酒师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 他们自利的打算。” ——《国富论》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利往。” ——司马迁
五、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经济学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
要 素 收 入 理 论 总 需 求 总 供 给 国 民 收 入 决 定 失 业 通 货 膨 胀
宏观经济学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经 济 学 理 论 演 变
需 求 供 给
消 费 者 行 为
厂 商 理 论
市 场 理 论
外 部 性
经 济 周 期
国 际 贸 易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 • • • • • •
新疆 山东 江苏 湖北 甘肃 山西 湖南
352.9% 235.6% 223.5% 179.2% 167.4% 155.7% 128.6%
吉林 天津 重庆 河北 大连 云南 陕西
314.8% 230.1% 197.5% 173.3% 164.0% 142.8% 104.6%
轿车能否进入家庭? 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
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
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习题:区分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
下列表述哪些属于实证表述,哪些属于规范表述?为 什么?
a. 当政府增加货币数量时,物价上涨
b. 政府应该印刷更少的货币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导论
第一章 导论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2 经济学中的几个基础概念 1.3 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程序 1.4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4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理论提示: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经济学的产生,经 济学的基本定义,经济学的基本分类,以及经济学的基 本内容。
5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经济学基础》课件
第一章 经济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能结合我国情况对理论给以分析评价,以便为以
后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借鉴所学理论,能对我国经济情况给出分析,做
到学习与应用相结合。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3
经济学基础
课程简介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上帝赋予我们的资
源太少了,由于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这些有限的
资源还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经济学正是为解决 这个问题而产生的,也正因为经济学所要解决的 问题如此重要,在西方,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 学的皇后”。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微观
经济学与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26
存量与流量
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量,存量是在 某一时刻的总量。 举个例子,你每个月往银行里存1万块,这 是流量;你这个月初在银行里一共有60万 的存款,这是存量。 区别:一个是时期,一个是时刻;一个是 增量,一个是总量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27
1.2.2 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一个人从消费某些物品与劳务中所得到的 总好处或总满足程度。总效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消费水平,即消 费的物品与劳动数量越多,总效用越大。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某种物品消费增加一单位所引起 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这一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 19世纪心理学家韦伯和费克纳曾作了这样一个实验:把 一个孩子的眼睛蒙住,让他把臂膀平伸,手掌向上。然 后把一定的重量置于他的手掌上,他肯定会感到这一重 量,当你增加重量时,他也会感到重量的增加。然而, 在他手掌支托的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你再加一定的重 量,他并不感到重量的增加。这就说明,他支托的重量 越大,增加的或边际的单位重量对他的影响越小。这种 现象被称为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
经济学基础教程课件第1章导论
经济学方法论
•实证与规范 •优化与均衡 边际分析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
明确定义 作出假设 提出假说 进行预测
经济方法论
➢经济学中的数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导致生产更多总产出的能 力——生产可能性曲线右
6 5
移U的原因是…More of either or
4
both is possible
3
2
1
1 2 3 4 5 6 7 8Q 比萨饼 (10万)
生产可能性
机器人 (千)
Q 14 13
Notes..U. 点表示有失业和
12 11 10
经济增不长充分就业
FAVORING
FAVORING
PRESENT GOODS FUTURE GOODS
未来商品 未来商品
当前曲线 未来曲线
消费
消费
未来曲线 当前曲线
当前商品
当前商品
案例讨论
• 在一个风景区,某公司在山 上售水,每瓶出售1元,一天 供应100瓶,但某天因为异常 炎热,至少有200个游客需要 买。试问:如何分配
1 – 资源增加 -
9
8 2 – 资源的质量提高 -
7
6 5
3U– 技术进步More of either or
4
both is possible
3
2
1
1 2 3 4 5 6 7 8Q 比萨饼 (10万)
生产可能性
机器人 (千)
Q 14 A’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导论
(2)经济学假定,人们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你所买到的东西:一是一定 是你自己愿意买的;二是一定是最合意的。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 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 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
第一节 经济学的对象
人们心目中的经济学: (1)当人们知道你是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会问你:你
认为近来股票市场的状况如何?股票会不会涨?你觉得那 一种股票比较好呢? 现在的房子价格如何?现在值不值得买房子呢? 现在的商品,比过去更贵了还是更便宜了?商品的价格高 好还是低好? ◦ 为什么即使总经理的打字速度比秘书快,仍然是让秘书
研究并需要回答的经济问题。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1],或者说生产这 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 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 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的,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 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 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不能确保你发财,但是,没有经 济学,你简直非吃亏不可。
经济学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确能使你 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萨谬尔森
90年代末,当财经类人才找不到合适 的工作时,他们就深刻的体会到了经 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原理的重要性。
经济学基础(导论)
经济学基础
目录
壹 经济学的含义
贰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叁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肆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伍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收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2019/10/28
为什么麦当劳 餐厅会提供咖 啡免费续杯的
服务?
案例《小李开餐馆》
小李原来在一个政府部门上班,每年有10万元收入。 现在,小李决定下海经营一家餐馆。每年的全部收入 是19万元,会计成本是10万元,包括买菜、买肉、 员工工资、税收和各种其他费用。 讨论:请问小李是否赚钱了呢?
第一节
经济学的含义
价值论把劳动看成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并且把每一种商 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视为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并以此为 基础.通过考察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竞争约 束个人自利行为的作用形式和价格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运动 过程。
——亚当·斯密
(一) 经济是什么
经济的含义
现在的"经济"( economy)是近 代的舶来品,来源于希腊语 oikonomos(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再传到日本 明治维新时代的"经清", 然后到中国近现代赋予了新意的" 經濟"和今天的"经济"。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英国)被 认为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自 他以后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凯恩斯一生著述 颇丰,主要有《印度的通货和财政》、《货 币改革论》、《货币论》、《如何筹措战 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
经济至少包含 这样三层意思
①在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费上的节省、节约、节俭、效率;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 ③存在于上述活动中微观、宏观等层面上的管理。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基础》PPT课件
二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Economics)通常被认为是研究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的学科,原因是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欲望以 及由此引起的对各种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穷 无尽的,而满足这些需要的经济资源(包括用它们生产的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由于资源相对需求而 言的稀缺性,便产生了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 (人类必须用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来更好地满足人类需要的选 择问题。
五 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正如上文分析的普遍存在的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任何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确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这个表述从某种角度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人 类各种需要得以满足的约束条件:
(一)
(二)
一个社会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 实现经济增长;
一个人的花费不能超过他的收 入,后者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 资源禀赋。
项目一 初识经济面纱
—— 经济学导论
知识目标
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熟知: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素质目标
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 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 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 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 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做到学思用 贯通、知信行统一。
四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
如何选择有效的方式利用 有限资源,更好地满足人 们的需要,是经济学的主 要问题。如何选择,涉及 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 (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 多少。
• (2)如何生产。 • (3)何时生产。 • (4)为谁生产。
所谓资源利用,是指人类社 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 缺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它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经济学基础 第1章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 经济学包含两大核心思想 人们如何有效利用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一)欲望的无限性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欲望或需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
3.社交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人类欲望(需求)层次
巴西在生产咖啡上有绝对优势:
巴西生产1磅咖啡仅需要1个劳动小时,而阿根 廷需要两个
阿根廷在生产酒上有比较优势:
阿根廷生产1瓶酒的机会成本是2磅咖啡,因为 生产1瓶酒需要4个小时,而4个小时可以生产2 磅咖啡 巴西生产1瓶酒的机会成本是4磅咖啡
两国基于比较优势相互交易:阿根廷出口酒,巴西出口咖啡
41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不必要在同一个地点) 组织经济活动意味着需要决定
生产什么
怎么生产 生产多少 谁将得到它们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 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的著名观察结果: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从词源上看,economy一词的词源来自希腊语“oikos”(家政、家务) 和“nomos”(规则、次序)的组合,两者合在一起即家庭事务管理。
在西方,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的思想 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54年),认为经济 学就是研究关于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 题。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认为经济就 是一种谋生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 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导论一、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2、各部分的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3、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增补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
结合学时考虑,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与增补。
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
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
第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与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第十一章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各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习题巩固。
5、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关系的处理因本课程为非管理经济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因此主要联系课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分章节设计导论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为以后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学时)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经济学的分类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价格机制,熟悉需求、供给的基本理论、点弹性和弧弹性的计算,掌握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于变动、需求弹性理论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函数2、需求曲线3、需求规律4、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5、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函数6、供给曲线7、供给规律8、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9、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10、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11、需求价格弹性12、需求收入弹性13、需求交叉弹性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5、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6、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7、需求价格弹性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讨论、练习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消费者剩余,熟悉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预算线的含义与变动,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消费者均衡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4、消费者剩余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预算线的含义与变动7、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5、预算线的含义。
6、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实例分析、练习第三章生产与成本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的本质、生产函数、生产的扩张、范围经济、成本的性质、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熟悉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长期成本函数的概念与曲线形态,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投入的最优组合、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短期成本函数的曲线形态。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1、企业的本质2、生产函数的定义3、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4、生产三阶段5、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6、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7、等成本线的含义8、投入的最优组合9、生产的扩张10、规模收益的含义11、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12、范围经济13、成本的性质14、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15、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沉没成本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17、短期成本函数概念18、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形状19、长期成本函数含义20、长期成本函数曲线形态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2、生产三阶段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5、等成本线的含义6、投入的最优组合7、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8、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9、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10、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形状11、长期成本函数曲线形态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歧视、政府的价格管制,熟悉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特征,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掌握四类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和比较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2、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需求与厂商需求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收益4、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5、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7、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8、完全垄断市场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9、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10、完全垄断市场长期均衡11、价格歧视12、完全垄断市场上政府的价格管制13、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4、垄断竞争市场厂商需求曲线15、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16、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17、寡头垄断的特征18、寡头垄断市场相互勾结19、各种市场类型的比较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2、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与厂商需求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收益4、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5、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7、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8、完全垄断市场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9、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10、完全垄断市场长期均衡1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2、垄断竞争市场厂商需求曲线13、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14、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15、寡头垄断的特征16、寡头垄断市场相互勾结17、各种市场类型的比较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第五章分配理论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熟悉四种要素价格的决定、收入不均的矫治对策,掌握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1、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2、工资的决定3、利息的决定4、利润的决定5、地租的决定6、洛伦斯曲线7、基尼系数8、矫治对策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工资的决定2、利息的决定3、利润的决定4、地租的决定5、洛伦斯曲线6、基尼系数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第六章国民收人的核算及决定的简单模型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含义及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乘数的含义与计算,熟悉GDP的定义、总需求的构成,掌握GDP统计中的支出法、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投资乘数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3学时)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2、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3、名义GDP与实际GDP4、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5、总需求的构成6、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7、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8、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9、乘数理论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2、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3、总需求的构成4、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5、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6、投资乘数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第七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一LM模型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熟悉IS、LM曲线的含义与形状,掌握两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3学时)1、IS曲线的含义及形状2、IS曲线的移动3、货币的供给与需求4、LM曲线的含义及形状5、LM曲线的移动6、均衡国民收入7、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IS曲线的含义及形状2、IS曲线的移动3、LM曲线的含义及形状4、LM曲线的移动5、均衡国民收入6、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第八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熟悉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形态、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1、总需求曲线的形态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4、短期总供给曲线5、长期总供给曲线6、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7、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8、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总需求曲线的形态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3、短期总供给曲线4、长期总供给曲线5、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6、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充分就业,自然失业、失业的社会代价,熟悉失业的含义与计量、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含义与衡量、通货膨胀的类型,掌握总需求与失业、通货膨胀的效应、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解释、对供给推动通货膨胀的解释、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