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学案(2)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c3900e77f1922791688e864.png)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岳麓版必修3[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背景(1)政治因素: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
(2)经济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文化因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4)阶级因素: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兴起(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
(3)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
[温馨提示] 新文化运动事实上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这一运动的骨干基本上都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二、“德先生”与“赛先生”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民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3.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三、“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1.“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2.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我之节烈观》,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温馨提示]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倡导的人权、平等思想。
四、胡适与白话文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革的主张,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 必修3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 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2ef88f96f1aff00bfd51e1a.png)
新文化运动本课教材主要讲解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中国人仍在探索使国家走向富强之路的途径,但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有识之士掀起新文化运动,力图使国人思想再度解放。
这也意味着进步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向更深层次发展,即由学器物、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关于新文化运动,本节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与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从思想和文学两个方面掌握“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要明确其性质、进步性和局限性它促使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启迪人们更迫切地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为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9.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在:它局限在__________圈子里,没有普及到________中去,在思想方法上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缺憾。
存一次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2.积极作用: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促进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并汇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对旧文化的勇敢挑战,不仅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而且启迪人们更迫切地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仅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在思想方法上也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脱离实际等缺憾,不能正确解决批判与继承问题。
识分子的圈子里,所以新文化运动没有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没有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这就减少了它的实际效果。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34a517fd5360cba1adbc6.png)
第二课时: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制作人:邓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民主与科学教学方法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导入】拿什么来拯救?《药》节选: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地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
《祝福》节选:四叔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嫁了第二个丈夫)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20世纪初国人的思想存在哪些问题?探究:除旧布新铸国魂——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提倡 ,反对 。
【自主探究】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2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1b80ae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0.png)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学案使用说明:导学案分为:基础知识框架、重难点阐释、合作探究、知识扩展四部分;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导学案-----自学提纲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黑暗重新笼罩中国大地:帝国主义……,袁世凯……②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④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②概况:运动中心:_____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主要人物:李大钊、胡适、______、_____、_ 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大力宣传思想。
主要思想阵地:______________主要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____③《新青年》主张、影响:大力宣传,猛烈抨击,鼓吹“”。
它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德”与“赛”)——核心内容(1)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一文,提出“当以与并重”(2)民主的内容: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小清新排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小清新排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164532eefdc8d376ee323f.png)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课: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北大红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北大图书馆、文化部。
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曾经在这里执教,新文化运动时期重要的刊物《新潮》在这里诞生。
现北大红楼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新课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1、兴起的背景: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政治黑暗。
(直接原因)教师过渡: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不断被人改造,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袁世凯亦是如此,掀起尊孔复古以为复辟帝制服务。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无法容忍如此的丑剧上演,奋起反击。
陈独秀----引言(可打在投影上)。
具体陈独秀是如何做的呢?投影——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2)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b854a65ccf84b9d528ea7a66.png)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3(必修)》的第3个专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二节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同时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
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更需要对世界的了解与关注,真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感受到科技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方式、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想让历史贴近自己。
由此看来,基础知识的讲述是必要的,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6bf4c4c8d376eeaeaa3192.png)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含解析)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2.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1)民主:①政治民主: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
②民主理念: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①含义:包括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
②影响: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目标: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和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2)表现: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
②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化平民化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出现平民教育思潮;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制度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漫画的寓意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传统道德?寓意:封建礼教行将就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原因:传统纲常礼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学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e3b92516fc700aba68fc04.png)
第21课新文化运动【目标达成】1、准确表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条件,标志、思想阵地、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体会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价值在于改造国民性,倡导个性主义,个人自由,培养现代国民。
【课前导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的思想解放运动政治上:民国初年,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逆流(直接原因)背景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经济上: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标志:1915年,陈独秀《》阵地:《新青年》思想:民权、平等、(核心:和)新文化运动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五四前)中心:北京大学(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内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推动文化平民化)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思想解放打击专制主义、动摇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思想解放)积极性促进青年的觉醒、推动的发生(民众觉醒)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文化转型)仅限于知识精英,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化评价(五四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合作探究】一、办刊缘起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2、辛亥革命后中国百姓门户前的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民国万税(岁),天下大贫(平)3、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4、1913年6月,袁世凯发布“尊崇孔圣令”;后又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加读经一科”。
一时间,尊孔复古逆流浊浪翻滚。
5、“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封建帝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尊孔复古思想兴起;除了要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二、杂志封面人物1卡内基:一个经过自我奋斗而后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人称“钢铁大王”。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c5d6725c52cc58bd6bea5.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物论、无神论等。
(2)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____________。
①旧道德是指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新道德指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现:陈独秀发表_________与________;还批判与资产阶级人格独立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又是声讨的战斗檄文。《》是揭露________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A、陈独秀B、胡适C、李大钊D、鲁迅
8、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其历史作用在于
A、彻底清算了封建思想的流毒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在全社会树立起民主科学的观念D、扫除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障碍
9、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认为必须彻底改革旧文学的思想内容的是
A、胡适B、陈独秀C、邓中夏D、鲁迅
材料二:图片:袁世凯称帝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新青年》
请回答: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f5b210b4c2e3f572763bd.png)
《新文化运动》教案教学过程知识与技能(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难点归纳近代思想的演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新课学习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1)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高中历史《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8596953f12d2af90342e600.png)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岳麓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两阶段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重新审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紧迫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五、讲授新课导入:复习导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根本原因)(3)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练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A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帜民主、科学活动基地北京大学练习: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B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解放B.北大校长蔡元培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C.北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强烈D.北大学生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强烈通过阅读鲁迅的小说——《药》《祝福》和当时的对联,学生思考20世纪初国人的思想存在哪些问题?(愚昧、皇权专制、受封建纲常礼教影响深)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_民主_与_科学_ 反对_专制_与_迷信_ 思想革命提倡__新道德__ 反对__旧道德_文学革命提倡_新文学__ 反对__旧文化_通过材料练习加深对新文化内容的理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87fd797375a417876f8f00.png)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西安市太乙路中学乔丽芳【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中“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中的第二部分。
它上承“西学东渐”,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充,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引用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虽然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
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并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及意义的学习与探究,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80f72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d.png)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政治: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在一战期间,中国1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
①袁世凯掀起2尊孔复古逆流。
②激进3民主主义者认为只有进行思想革命,才能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
③西方4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图示巧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11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1)12政治民主和反专制反特权的民主理念。
(2)科学
13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14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
15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16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
(1)17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18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攻击。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ef236633687e21af45a9c7.png)
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尽管成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仍然处在封建军阀统治下。
2.在思想领域中,辛亥革命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不彻底,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在头脑,思想上是黑暗时期。
3.经济上,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4.袁世凯上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在中国思想界形成独尊地位,到宋明时期,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新儒学进一步发展。
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因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近代以来,在寻找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
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因此要反对封建主义,就必须在思想领域把斗争的矛头指向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孔教。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导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
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
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
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 加紧侵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根本原因)(3)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逆流。
所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况且,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 000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们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了。
所以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2A.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清末秀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早年曾接受康梁的维新思想,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辛亥革命后,面对日趋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认为中国人没有觉悟是“造成今日危殆势”的根本原因,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主张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把人民从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作用;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猛烈地抨击以孔孟为代表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旧纲常伦理,鼓吹“文学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新潮》《少年中国》《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
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击旧文化的中心堡垒。
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
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一直到1926年7月停刊。
思考: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了什么?(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是什么?(前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否正确?不完全正确。
主因是中西之间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综合对比B.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于是决心兴办教育,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和进行活动的机关。
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
五四动时,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思考】政治、经济等诸种解放与思想解放是什么关系?——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思想解放是政治、经济等解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会推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反过来,政治、经济等的解放又为思想进一步解放创造条件。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生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历程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说明政治、经济与思想三大领域的发展和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核心内容)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A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民主精神: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等理念。
民主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等)B“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具体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③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④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1.“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中道德运动、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干将以此为旗帜,将批判的目标直指孔子和儒家学说。
他们力图通过这一批判,破除旧的道德,树立新兴的向上的资产阶级新道德、新文化A为何要“打倒孔家店”呢?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思考】通过易白沙的话,你认为尊孔的弊端有哪些?——易形成政治、思想的专制统治;易被别人利用,成为维护其利益的工具;重视做官不重民生易导致社会不安定。
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染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人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这实际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阅读课本P89中间左边方框里陈独秀批判“三纲”的文字,想一想:“三纲”该不该批?为什么?该批,因为它使许多人无独立自主之人格,极不平等陈独秀的文章表明了他在推动新道德运动方面的首要位置。
B“打倒孔家店”的实质是什么?①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
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李大钊这段话也表明了新道德运动的不断深入,已经突破了简单抨击孔子本人和儒教的最初阶段,而具备了理性的精神。
②“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③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188l—1936),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等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文字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
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
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鲁迅是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一员,他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激烈思考:鲁迅是怎样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猛烈抨击的?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
“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
鲁迅在文中借“狂人”之口,道出了惊世骇俗之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