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讲解

合集下载

胡 桃 夹 综 合 征

胡 桃 夹 综 合 征
13
3
一、概述
解剖学上 ,AO 与 SMA 之间构成 45°~60°夹 45° 60° 角 ,LRV 通过此夹角进入下腔静脉(IVC) 。青少 通过此夹角进入下腔静脉(IVC) 年时期身高过速增长 ,椎体过度伸展 ,体形急剧 变化等情况下 ,左肾静脉在夹角间受挤压 ,回流 受阻致左肾静脉扩张 ,其内压力增高。左肾静 脉及其引流的生殖静脉均呈瘀血状态 ,瘀血的 静脉系统与尿收集系统之间发生异常交通或因 肾盏穹部静脉窦壁破裂而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 NCP引起直立性蛋白尿的机制可能是直立位时 NCP引起直立性蛋白尿的机制可能是直立位时 内脏下垂 ,使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夹角 变小 ,尤在脊柱前突位时 ,加重左肾静脉受压而 引起。
胡桃夹综合征
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 江 苏 省 扬 州 市 中 医 院 张 星
1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症”应称胡桃夹现象( 胡桃夹症”应称胡桃夹现象(nut cracker phenomenon) phenomenon)。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 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左肾静脉(LRV) 汇入下腔静脉 ( IVC) 左肾静脉 (LRV ) 汇入下腔静脉( IVC) 的 行程中, 因走行于腹主动脉 ( AO) 行程中 , 因走行于腹主动脉( AO ) 和肠系 膜上动脉(SMA) 膜上动脉(SMA)之间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 压而引起临床症状,称为胡桃夹现象
4
相关解剖
一,解剖 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两者并列于后腹 壁。右肾位置接近下腔静脉,左肾接近腹主动脉, 右肾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其行程短而直,而 左肾静脉则需要穿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 所形成的夹角内,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才注入下腔 静脉,因而左肾静脉较右侧长。十二指肠的第三 部分与LRV大致在同一水平上穿过此夹角,左生 部分与LRV大致在同一水平上穿过此夹角,左生 殖腺静脉和左输尿管周围静脉是LRV的两个主要 殖腺静脉和左输尿管周围静脉是LRV的两个主要 属支. 属支.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定义
胡桃夹综合征又称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 或胡桃夹现象,是由 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 化等原因,左肾静脉 受到挤压引起反复血 尿和蛋白尿。少数患 者会出现贫血、肾功 能受损等并发症。
发病机制
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 的右侧,两者并列于后 腹壁,右肾静脉径直注 入下腔静脉:而左肾静 脉则需穿经腹主动脉与 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 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 方才注入下腔静脉。
发病机制
正常时,此夹角为45°60°,被肠系膜脂肪、淋 巴结及腹膜等所填充使左 肾静脉不致受压;但青春 期身高迅速增长、椎体过 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等 情况下,可使①左肾静脉 受压致肾静脉淤血,可产 生蛋白尿;②在静脉窦和 肾盂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 发生血尿,蛋白尿等表现。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男性多见。 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运动或感冒等常成为诱因,胡桃夹现象的主要症状是无症状性直立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或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为常见。 血尿的原因是左肾静脉受压致肾静脉高压,左肾静脉扩张所引流的输尿管周围静脉 与生殖静脉淤血、与肾集合系统发生异常交通,或部分静脉壁变薄破裂,引起非肾 小球性血尿,还会发生睾丸静脉和卵巢静脉淤血而出现肋腹痛,并于立位或行走时 加重。 另外男性还能发生精索静脉曲张,此外有蛋白尿,不规则月经出血,高血压等
2.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解除左肾静脉压迫。 手术适应症:反复、严重、持续血尿,引起贫血,有肾功能损害,经保守、内科治 疗2年以上不缓解。 手术方法:肠系膜上动脉切断再吻合术,左肾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
3.介入治疗
左肾静脉支架置入术,但该治疗有支架脱落或变形、再次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当左肾静脉严重狭窄时难于插入导管和球囊,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抗凝治疗,价格 昂贵,故目前限于个例报道。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ppt课件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ppt课件

02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治 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01
02
03
卧床休息
对于轻度左肾静脉受压综 合征患者,卧床休息可以 减轻症状,减少肾脏负担。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抗炎药等药 物治疗,缓解水肿、疼痛 等症状。
饮食调整
控制盐分摄入,保持低盐 饮食,同时注意补充蛋白 质和维生素。
手术治疗
肾静脉支架植入
通过介入手术方式,将支架植入 肾静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总结词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尿、蛋白 尿、腰痛等,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
详细描述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肉眼 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腰痛等。血尿是该病最常 见的症状,多发生在剧烈运动或体位改变后。蛋白尿 多为轻度,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腰痛多为轻 度隐痛或酸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剧烈疼痛。诊断标准 主要包括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其中超声检查是首 选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左肾静脉受压及扩张的情 况。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理类型,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 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 疗、介入治疗等,以减轻患者 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优化现有治疗方案,包括手术 技巧的改进、药物治疗方案的 调整等,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是由于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受到压迫, 导致肾脏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该病多见于青少年,男 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病因与病理机制
总结词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解剖结构异常,导致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 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受到挤压。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护理PPT课件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护理PPT课件

运动护理
01
避免剧烈运动, 如跑步、跳跃

02
建议进行低强 度运动,如散
步、瑜伽等
03
运动时注意保 护腰部,避免 腰部受力过大
04
运动后注意休 息,避免疲劳
过度
05
定期进行腰部 按摩,缓解腰
部压力
心理护理
倾听患者的感受 和需求,提供心
理疏导和安慰
鼓励患者保持乐 观心态,积极配
合治疗和护理
01
02
05
心理疏导:关注患者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02
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 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04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避免高 盐、高脂肪食物摄入
尿量增加程度 静脉曲张缓解程度
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自 我感觉 良好运动能 力增强
心理状 态改善, 情绪稳 定
社会交 往能力 提高
01
02
03
04
05
06
预防复发
01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随访,了 解患者病情变化
03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久坐、久站等不良习惯
x
01
02
03
04
1
病因和症状
01
病因:先天性解剖结 构异常、后天性因素 (如肿瘤、妊娠等)
02
症状:腰部疼痛、血 尿、蛋白尿、高血压、
肾功能减退等
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超声检查、CT扫描、MRI检查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肾静脉支架植入术、肾静脉重建术等 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护理要点
1. 观察患者症状:如腰痛、血尿、 下肢水肿等

“胡桃夹”现象

“胡桃夹”现象

“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LRV),又称为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即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其压迫,变窄、瘀血引起血尿。

胡桃夹现象是近几年刚刚被提出的,虽然其病理生理尚未完全弄清楚,但其引发的血尿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特点:好发于青春期到40多岁的男性,儿童年龄分布为4岁-7岁,多发年龄见于13岁-16岁,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24:5。

为一侧性(左侧)非肾小球性血尿,出血程度不一,多数因突发肉眼血尿被发现,也常在尿常规检查时发现无症状镜下血尿。

病程中可有数次及反复性肉眼血尿,有时持续数月或一年多,并多在剧烈运动后及傍晚出现血尿。

可伴有全身倦怠,左腹部痛,左腰部不适、疼痛,血尿程度与腹痛、精索静脉曲张等症状不平行。

病因NCP持续存在的原因可能有三1.瘦高体型,椎体过度伸展压迫左肾静脉或因腹腔脏器(肾、肠等)下垂,或直立活动时腹腔脏器(肠、肠系膜等)因重力关系牵拉SMA,或 SMA起始部脂肪组织减少,导致SMA与AO夹角变窄; 2.先天性血管位置异常; 3.可能存在隐匿性肾脏疾病。

诊断标准1.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90%);2.B超检查在仰卧位、直立位(坐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时左肾静脉a/b大于3以上,同时左肾静脉受压处血流加速;3.血尿或/和蛋白尿(运动实验阳性); 4.肾功能正常并排除结石、感染、外伤、肿瘤及肾小球疾病。

治疗1.保守治疗长期持续肉眼血尿者如无贫血则观察病情发展,等待侧支循环建立。

小儿随着年龄增长侧支循环建立,瘀血得到改善,同时SMA起始部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增加,缓解扼阻程度,所以认为最好保守观察。

2.手术治疗外科适应症是严重、持续、反复血尿,引起贫血,腹及肋痛(可能由于输尿管中血凝块引起)。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3 MH 、1MH 。检查左 肾静脉受压部位血流 时,速度 . 5 z 0 z
标尺调节到 10 m s以上 ;检查左 肾静脉扩 张部位血 流 0c / 时,速度标尺调节到 5 0 r s ~1c d :检查精索静脉时 , r 壁滤 波和速度标尺 调节到最低状态 。
3 讨 论
1 检测方法 . 3
静脉受压明显 ,比值 大于 4以上) 4 的 0例 男性 患儿,年 龄 4 l ~ 6岁 。其 中经 肾静脉造影证实 的 6例,MR检 查 确诊的 5例, 进行 肾活检 4例 。 体检发现镜下血尿 2 例 , 0
蛋 白尿 l 例 ,肉 眼血 尿 8 ,血 尿 伴 蛋 白尿 5 ,无 症 6 例 例
直立性蛋 白尿及发作 性或持续性镜下或 肉眼非肾小球源 性血 尿) 超声对该现象 的诊 断 已有 许多报 道【 J 普遍认 , l。 为该综合征好 发于生长迅速 、体型偏瘦 的少年儿童 ,一
21 4 . 0例 N S患儿不 同体位左右侧精索静脉 内径测值 C 及 比较 见表 1 。从表 1中可 以看 出,在 4 0例 N S患 C 儿 中,平 卧位 或站立位均无伴发右侧精索 静脉 曲张 ;平
速 比值(aV ) 侧精索 静脉 内径 比较 V tb与左
见表 3 。
表 1 4 0例 N S患儿 左右侧 精 索静 脉 内径测 值 c
男性患儿精索静脉 , 旨在探 讨左肾静脉受压 时精索 静脉 曲张的发生率和变化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 检查对象 2 0  ̄2 1 . 1 0 7 0 0年经超 声检 查符合 NC S诊 断标准 ( 仰卧位 时左 肾静 脉(R ) 张部 内径( 与狭 窄 L V扩 A) 部 内径() 比值( / ) B的 A B 大于 2 脊柱后伸位 1ri 后左 肾 , 5 n a

什么是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什么是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什么是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肾脏是我们身体里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它能够分解出我们体内的有害物质。

可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生活结构的转变,肾脏疾病成为了生活中常见的疾病。

关于肾脏的疾病有许多种,常见的就是慢性肾炎等等。

今日我们来熟悉一种不常见的肾脏疾病——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或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化等缘由,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引起反复血尿和蛋白尿。

少数患者会消失贫血、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

胡桃夹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特点: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右侧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其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内注入下腔静脉。

正常状况下此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等充塞使左肾静脉不致受挤压,但在某些状况下,如青春期身体增长过快,脊椎过度伸展或淋巴结肿大以及肿瘤压迫等,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回流受阻,内压增高、扩张,形成左肾淤血,淤血的静脉系统与尿收集系统间发生特别交通,或因肾盏穹窿部静脉窦壁变薄裂开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98 %的正常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间压差均 1 mmHg ,当≥3 mmHg即可导致左肾出血。

胡桃夹综合征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男性多。

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多数为无症状性、突发性,有时伴有左腹部痛苦及腰痛,男性可见精索静脉曲张。

运动及/ 或感冒可为诱因,男孩多发,以9~13 岁为多见。

其主要症状是无症状性直立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或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为常见;血尿多在傍晚或运动后消失此外,随着病情的进展,个别患者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等,少数病人可有高血压.贫血、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或症状,诊断的要点是证明存在左肾静脉受压迫,同时排解其他引起血尿的缘由。

胡桃夹综合征知识科普(全文)

胡桃夹综合征知识科普(全文)

胡桃夹综合征知识科普(全文)胡桃夹综合征(NCS)也称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肾静脉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成夹角或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的间隙受挤压导致左肾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左侧腰腹部疼痛、血尿、蛋白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血管畸形[1]。

El-Sadr和Mina最早于1950年发现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挤压的现象,随后de Schepper在1972年将此现象命名为NCS。

NCS发病率较低,临床发病年龄为4~40岁,其中患儿发病年龄多为4~7岁,青少年发病年龄多为13~16岁[2]。

一、病因NCS可分为前NCS和后NCS,前者是指左肾静脉在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时受到挤压出现的临床症状,后者则是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的间隙穿过时受到挤压出现的临床症状,而后NCS临床上较为少见。

二、临床表现NCS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尿、直立性蛋白尿、盆腔疼痛、左侧腰腹痛、性腺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或卵巢静脉曲张)、反应性盆腔淤血和肾脏淤血等。

其中血尿最为常见,主要是左肾静脉受压导致左肾静脉压力升高,超过3mmHg时可引起肾内小静脉与肾脏集合系统之间的薄壁隔膜破裂而导致血尿。

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与肾静脉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相关,镜下血尿的发生率是肉眼血尿发生率的4倍多。

左肾静脉穿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构成的40°~60°夹角, 正常时被肠系膜脂肪、神经纤维丛、淋巴结及腹膜后组织等组织充塞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压。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青春期身体增长过快、脊柱过度伸展、淋巴结肿大及肿瘤压迫等,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小,导致左肾静脉受压变窄,回流受阻,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

血尿多于剧烈运动后或傍晚出现,易反复发作。

NCS另一常见症状是直立性蛋白尿,以青春期常见,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静脉压增高、免疫受损的亚临床状态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维声像图
• 左肾静脉水平横行扫查:显示腹主动脉,肠系 膜上动脉横断面,左肾静脉穿行在二者之间, 穿行部分由于受压管腔变窄.受压前管腔明 显增宽,受压后管腔内径与右肾静脉内径相 似.
• 纵行扫查: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 脉之间的夹角明显变小,消瘦明显 者肠系膜上动脉几乎与腹主动脉前 壁相贴,表明受压明显.
• BMI>28kg/m2 • 蛋白尿 • 三酰甘油和尿酸升高
Thank you
CDFI显像
• 左肾静脉变窄处彩色血流变细,色彩变 亮.
• 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收缩期动脉 充盈,二者间距缩小.
• 心脏舒张,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收 缩,使二者之间的距离加大.
多普勒频谱
• 左肾静脉狭窄段和扩张段血流频谱 不仅与体位有,亦与心脏收缩期和 舒张期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管 径变化有关.
机理
• 肥胖多伴有高胰岛素血症,OGR是胰岛素抵 抗的直接后果.高胰岛素血症刺激肝脏产生 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临床出现高脂血症,高 胰岛素血症使得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增加,发 生高尿酸血症.
• 高胰岛素血症对肾小球产生高灌注状况,发 生加重蛋白尿.
ORG诊断思路
• ORG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形态学改 变特点.
• 左肾静脉扩张段血流频谱:立位及脊柱 后伸位+AO and SMA充盈管径增宽 ( systolic phase)→狭窄加重→扩张段 流速减慢(in left r冫enal vein) →<3cm/s.
• 心脏舒张:AO和 SMA血管回缩,管 径相对变细,左肾 静脉狭窄段压迫 减慢,流速加快.
• 卧位时,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比受 压变窄处内径大二倍以上.
• 仰卧位,立,脊柱后伸位 15~20min:左肾静脉受压变窄 段内径明显增大,扩张段与狭窄 段大于4倍以上即可诊断.
• 俯位及跪位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 主动脉夹角逐渐变大,左肾静脉受 压处管腔逐渐变宽,扩张段管径变 小,并可缓解正常.
肥胖相关性肾病
(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
杨斌 南京军区总医院超声诊断科
Background
• 肥胖人群出现肾小球肥大和局灶节 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 肾内动脉是否存在相应改变?
病例选择
• 年龄: 18~65岁 • 肥胖定义:根据中国肥胖研究组推荐指
• 左肾静脉狭窄段血流频谱: • Systolic phase: flow velocity ↑ • Diastolic phase: flow velocity↓ • 血流频谱呈搏动性
膀胱镜和输尿管镜
• 观察输 尿管喷血
结束语
• 超声是诊断LRVES重要的手段 • 对象:瘦,青少年,间断性血尿 • 膀胱镜+输尿管镜 • CT:计算AO and SMA之间的夹角 • 必要时行肾穿 • 瘦形人75%受压 • 肾内静脉发育畸形
• Nishimura:左肾静脉受压,左肾静脉与 下腔静脉压力梯度>5~6mmH2o,出现 血尿.
• Keilling:左肾静脉受压造成肾及周围 静脉系统淤血,又在肾静脉窦与肾盏之 间形成异常交通引起血尿和蛋白尿.
• 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 的夹角在卧位和直立位时变小, 后伸位时最小,对左肾静脉的压 迫更明显.
肾脏大小测量
• 肾脏冠状(长径) • 肾脏短轴(前后及左右径) • 肾脏长径≥100mm时判定肾脏
增大
肾血管测量
• 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和弓形 动脉
• 测量指标: Vmax ,Vmin, RI and Accl time
• 频谱形态
• 肾体积明显增大 • 皮质变厚 • 皮质回声及肾窦回声无明显变化
• 除外IgA肾病,终末肾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伴 肾小球体积增大.
二维声像图
• 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测量: 1. 内脏脂肪测量2. 皮下脂肪测量:
由腹白线至皮下层
• 肾周脂肪测定:
取右肾脂肪囊前腹壁侧,取肾脏横断 面,显示肾门后,测量肾包膜与肝下缘的 垂直距离.
• 流速降低,RI变化不明显( lobber and arcurate artery)
• 频谱形态呈“沙丘样”或“驼峰样” 改变, Accl time延长(收缩期峰上升段)
病理特征
• 光镜:肾小球肥大,见泡沫细胞,透明滴 和血管透明变性
• 电镜: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和微绒毛 化不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塌陷和基 膜厚薄不一.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临床特点
• 年龄: 3~22 • 体格:瘦长 • 运动后血尿及蛋白尿(直立) • 无明显肾小球肾炎的症状和体征 • 左下腹坠胀和精索静脉曲张
病因及病理
• 左肾静脉穿行于腹主动脉与肠 系膜上动脉之间的间隙时受压 变窄,使肾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 升高,左肾静脉扩张.
标, BMI≥28g/m2。排除体重超过 130kg或是近3月体重下降3kg的患者, 并排除了内分泌性疾病,如柯兴氏征 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均 >28kg/m2;
• 除外糖尿病,返流性肾病,镰状细胞病等引起 的继发性肾脏病;
• 除外先天性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巨大稀少 症,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