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合集下载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病理生理变化
1.血尿的原因可能是:①左肾静脉受挤压后 扩张淤血,左肾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淤血的静 脉系统和尿收集系统发生异常交通。②肾盏育 隆部静脉壁变薄破裂。③肾盏弯隆部豁膜的炎 症、水肿弓!起非肾小球性出血。④左肾静脉 淤血时瓤膜下静脉窦内压力上升导致其破裂出 血等。
病理生理变化
2.蛋白尿的发生具体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蛋 白尿的发生和血尿产生的原因大致相同。即左肾静 脉受压,静脉系统淤血,蛋白滤出增加,重吸收减 少。直立性蛋白尿和胡桃夹综合征的相关性己被国 内外研究所肯定。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3. CT和MRI:对胡桃夹综合征亦有一定的诊 断价值,在相应平面增强扫描常能显示腹主动脉 和肠系膜上动脉与受压的左肾静脉三者的解剖关 系,有时能发现卵巢或精索静脉曲张。多层螺旋 CT和MRI可以根据获得的原始数据按不同的层厚 和层间距进行重建和三维图象后期处理,再现肠 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和左肾静脉的空间结构和 立体走学者根据我国的医疗实际情况提 出胡桃夹征的诊断标准:①尿RBC形态为非肾小 球性;② 24h尿钙排泻量<4 mg / (kg·d) ;③左肾静 脉的a/b ≥ 2倍(卧位时);④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或 直立性蛋白尿;⑤肾功能正常。
治疗
1.保守治疗: 由于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 年患者,大多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 加,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的脂肪增加, 侧枝循环的建立,左肾静脉系统的淤血情况可以 得到缓解。故单纯表现为无症状血尿、蛋白尿的 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以暂时行保 守治疗。
定义
此后随着影象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胡桃 夹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用于胡桃 夹综合征诊断手段主要有血管多普勒超声、 MRI, CT和血管造影等,治疗上主要有保守治 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但对诊断流程和治 疗方案的制定尚无统一认识。

胡桃夹综合征医学

胡桃夹综合征医学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胡桃夹 综合征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 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实施方案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 在的病因。
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和宣传教育活动组织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社交网络、公共场所等,推广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预后评估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还可以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通过了 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建议。
在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诊断技术进步
治疗手段多样化
跨学科合作
临床实践与科研结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胡 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技术也在不 断改进。未来,可能会有更准 确、更快速的诊断方法出现,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06
胡桃夹综合征在临床实践中的 应用价值与前景展望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诊断价值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对于泌尿外科、肾内科等科室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准确的诊断,可以明确病因,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治疗指导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可以为治疗提供指导,如手术、药物 治疗等。通过诊断,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胡桃夹综合征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具体发病率尚 无确切数据。
地域分布
胡桃夹综合征的发病与地域分布关系不大,可在 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发病。
发病年龄
胡桃夹综合征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人,男性多于 女性。
诱发因素
胡桃夹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包括脊柱过度后凸、腹 部肿瘤、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周围脂肪结缔组织 减少等。此外,长期站立或久坐也可能诱发胡桃 夹综合征。

胡 桃 夹 综 合 征

胡 桃 夹 综 合 征
13
3
一、概述
解剖学上 ,AO 与 SMA 之间构成 45°~60°夹 45° 60° 角 ,LRV 通过此夹角进入下腔静脉(IVC) 。青少 通过此夹角进入下腔静脉(IVC) 年时期身高过速增长 ,椎体过度伸展 ,体形急剧 变化等情况下 ,左肾静脉在夹角间受挤压 ,回流 受阻致左肾静脉扩张 ,其内压力增高。左肾静 脉及其引流的生殖静脉均呈瘀血状态 ,瘀血的 静脉系统与尿收集系统之间发生异常交通或因 肾盏穹部静脉窦壁破裂而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 NCP引起直立性蛋白尿的机制可能是直立位时 NCP引起直立性蛋白尿的机制可能是直立位时 内脏下垂 ,使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夹角 变小 ,尤在脊柱前突位时 ,加重左肾静脉受压而 引起。
胡桃夹综合征
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 江 苏 省 扬 州 市 中 医 院 张 星
1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症”应称胡桃夹现象( 胡桃夹症”应称胡桃夹现象(nut cracker phenomenon) phenomenon)。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 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左肾静脉(LRV) 汇入下腔静脉 ( IVC) 左肾静脉 (LRV ) 汇入下腔静脉( IVC) 的 行程中, 因走行于腹主动脉 ( AO) 行程中 , 因走行于腹主动脉( AO ) 和肠系 膜上动脉(SMA) 膜上动脉(SMA)之间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 压而引起临床症状,称为胡桃夹现象
4
相关解剖
一,解剖 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两者并列于后腹 壁。右肾位置接近下腔静脉,左肾接近腹主动脉, 右肾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其行程短而直,而 左肾静脉则需要穿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 所形成的夹角内,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才注入下腔 静脉,因而左肾静脉较右侧长。十二指肠的第三 部分与LRV大致在同一水平上穿过此夹角,左生 部分与LRV大致在同一水平上穿过此夹角,左生 殖腺静脉和左输尿管周围静脉是LRV的两个主要 殖腺静脉和左输尿管周围静脉是LRV的两个主要 属支. 属支.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定义
胡桃夹综合征又称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 或胡桃夹现象,是由 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 化等原因,左肾静脉 受到挤压引起反复血 尿和蛋白尿。少数患 者会出现贫血、肾功 能受损等并发症。
发病机制
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 的右侧,两者并列于后 腹壁,右肾静脉径直注 入下腔静脉:而左肾静 脉则需穿经腹主动脉与 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 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 方才注入下腔静脉。
发病机制
正常时,此夹角为45°60°,被肠系膜脂肪、淋 巴结及腹膜等所填充使左 肾静脉不致受压;但青春 期身高迅速增长、椎体过 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等 情况下,可使①左肾静脉 受压致肾静脉淤血,可产 生蛋白尿;②在静脉窦和 肾盂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 发生血尿,蛋白尿等表现。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男性多见。 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运动或感冒等常成为诱因,胡桃夹现象的主要症状是无症状性直立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或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为常见。 血尿的原因是左肾静脉受压致肾静脉高压,左肾静脉扩张所引流的输尿管周围静脉 与生殖静脉淤血、与肾集合系统发生异常交通,或部分静脉壁变薄破裂,引起非肾 小球性血尿,还会发生睾丸静脉和卵巢静脉淤血而出现肋腹痛,并于立位或行走时 加重。 另外男性还能发生精索静脉曲张,此外有蛋白尿,不规则月经出血,高血压等
2.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解除左肾静脉压迫。 手术适应症:反复、严重、持续血尿,引起贫血,有肾功能损害,经保守、内科治 疗2年以上不缓解。 手术方法:肠系膜上动脉切断再吻合术,左肾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
3.介入治疗
左肾静脉支架置入术,但该治疗有支架脱落或变形、再次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当左肾静脉严重狭窄时难于插入导管和球囊,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抗凝治疗,价格 昂贵,故目前限于个例报道。

胡桃夹综合症PPT课件

胡桃夹综合症PPT课件
14
2、方法
本组均无水肿、高血压、贫血、尿少、尿急、 尿痛等不适。
体检:3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
实验室检查:
(1)尿红细胞(++~+++)发作时可见 肉眼血尿;1例则多次查尿蛋白(阴性~+ +),表现为平卧位蛋白阴性,直立30min 后蛋白阳性
2)尿相差检查红细胞8~19个/HP,畸形率 6%~8%提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胡桃夹综合征
1
一、概述
• 胡桃夹综合征也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是指左肾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过程中在穿 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夹角 或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的间隙内受到挤压, 常伴有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的下降、受压处 远端静脉的扩张。当胡桃夹现象引起血尿、 蛋白尿和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盆腔淤血、 腰腹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时,称为胡桃夹 综合征。
8
六、诊断
1.尿红细胞形态为非肾小球源性(即尿中红 细胞形态正常比例>90%)。 2.尿中钙排泄量比正常(Ca/Cr(钙/肌酐) <0.20)。 3.膀胱镜检查为左侧输尿管喷血(肉眼血尿 发作时)。 4.肾活检正常或轻微病变。 5.腹部B超、CT和MRI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 扩张。
9
6.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测压证实左肾回流障 碍,左肾静脉压与下腔静脉压力差在 4mmHg以上(也有报道压力差为5mmHg)。 7.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尿的病因。
5
四、临床表现
①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多为发作 性、无症状性反复肉眼或镜下血尿,左肾静 脉与下腔静脉压力梯度>5~6cmH存20时可 出现血尿。
②淤血症状:女性患者多可因左侧卵巢静脉 逆流曲张和盆腔静脉淤血而表现为腹盆部及 腰骶部胀痛不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男性 患者可表现为精素静脉曲张,左侧常见

《胡桃夹综合征》课件

《胡桃夹综合征》课件
如有疑虑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 医,以便早期治疗和管理。
康复训练
01
02
03
04
轻度运动
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轻度有氧运 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 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膀胱功能训练
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排 尿、憋尿等,提高膀胱的控制 能力,减少尿失禁等并发症。
物理治疗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物理治 疗,如电刺激、按摩等,有助
SUMMAR Y
04
胡桃夹综合征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肾脏 和泌尿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胡 桃夹综合征的迹象。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增 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减轻对 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压力。
及时就医
REPORT
《胡桃夹综合征》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胡桃夹综合征概述 •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胡桃夹综合征的治疗 • 胡桃夹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 • 胡桃夹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尿和 腰腹部疼痛的疾病,如泌 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 肾小球肾炎等。
鉴别诊断
泌尿系结石
患者常有腰部剧烈疼痛,X 线或CT检查可见结石影。
泌尿系感染
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 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常 规检查可见白细胞。
肾小球肾炎
患者常有蛋白尿、水肿、 高血压等症状,肾功能检 查可能异常。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the nutcracker phenomenon : Long-term follow-up. Urology ,2002 ,59 :3542357.
2.
津留德. Nutcracker 现象与反复性肉眼血尿.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1 ,11(3) :78279.
23
治疗
手术治疗
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1,2 , 认为NCP 患儿手术适应证应为: ①经2 年以上观察或内科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或加重的; ②出现并发症者,如贫血、腰肋痛及精索静脉曲张,反复乏力、头疼、焦虑
临床表现
血尿
(hematuria)
1950 年El-Sadr 和Mina 首先描述左侧肾静脉受压现象。1972 年De Schepper 首先报告胡桃夹现象引致左肾出血,经膀胱镜检分侧留取尿液而证实。
由于LRV受压,肾静脉压增高,输尿管周围静脉与生殖静脉淤血,部分静脉壁变薄 破裂与肾集合系统发生异常交通,导致非肾小球性血尿,立位或行走时加重。
NCP 可引发直立位蛋白尿的机制可能是直立位时内脏下垂,使主动脉与肠系膜 动脉间的夹角变小,导致左肾静脉受压致肾淤血引起。
田绍荣等对193 例NCP伴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在B 超下行多种体位的观察,也 证实直立位、特别是脊柱前凸时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之夹角最小,左肾静 脉受压最明显,且彩色多普勒也显示有相应的左肾静脉流速减慢1。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 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 成的夹角,当其受到挤压而引起临床症状和(或) 尿检异常而言,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
2
解剖特点

什么是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什么是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什么是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肾脏是我们身体里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它能够分解出我们体内的有害物质。

可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生活结构的转变,肾脏疾病成为了生活中常见的疾病。

关于肾脏的疾病有许多种,常见的就是慢性肾炎等等。

今日我们来熟悉一种不常见的肾脏疾病——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或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化等缘由,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引起反复血尿和蛋白尿。

少数患者会消失贫血、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

胡桃夹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特点: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右侧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其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内注入下腔静脉。

正常状况下此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等充塞使左肾静脉不致受挤压,但在某些状况下,如青春期身体增长过快,脊椎过度伸展或淋巴结肿大以及肿瘤压迫等,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回流受阻,内压增高、扩张,形成左肾淤血,淤血的静脉系统与尿收集系统间发生特别交通,或因肾盏穹窿部静脉窦壁变薄裂开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98 %的正常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间压差均 1 mmHg ,当≥3 mmHg即可导致左肾出血。

胡桃夹综合征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男性多。

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多数为无症状性、突发性,有时伴有左腹部痛苦及腰痛,男性可见精索静脉曲张。

运动及/ 或感冒可为诱因,男孩多发,以9~13 岁为多见。

其主要症状是无症状性直立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或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为常见;血尿多在傍晚或运动后消失此外,随着病情的进展,个别患者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等,少数病人可有高血压.贫血、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或症状,诊断的要点是证明存在左肾静脉受压迫,同时排解其他引起血尿的缘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肾脏是我们身体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能够分解出我们体内的有害物质。

可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肾脏疾病成为了生活中常见的疾病。

关于肾脏的疾病有很多种,常见的就是慢性肾炎等等。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不常见的肾脏疾病——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或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化等原因,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引起反复血尿和蛋白尿。

少数患者会出现贫血、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

胡桃夹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特点: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 右侧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 其行程短而直, 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内注入下腔静脉。

正常情况下此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等充塞使左肾
静脉不致受挤压,但在某些情况下, 如青春期身体增长过快, 脊椎过度伸展或淋巴结肿大以及肿瘤压迫等, 左肾静脉受到挤压, 回流受阻, 内压增高、扩张, 形成左肾淤血, 淤血的静脉系统与尿收集系统间发生异常交通, 或因肾盏穹窿部静脉窦壁变薄破裂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98 %的正常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间压差均&lt; 1 mmHg ,当≥3 mmHg即可导致左肾出血。

胡桃夹综合征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男性多。

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多数为无症状性、突发性, 有时伴有左腹部疼痛及腰痛,男性可见精索静脉曲张。

运动及/ 或感冒可为诱因, 男孩多发, 以9~13 岁为多见。

其主要症状是无症状性直立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或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为常见;血尿多在傍晚或运动后出现此外,随着病情的进展,个别患者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等,少数病人可有高血压.贫血、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或症状,诊断的要点是证明存在左肾静脉受压迫,同时排除其他引起血尿的原因。

经过上边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知道了它是肾脏的一种疾病。

这种疾病是可导致肾出血的,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肾脏疾病。

所以一旦我们的肾部出现不适的话,一定要及
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情,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更大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