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2020修订)文档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的通知-沪发改规范〔2020〕1号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的通知正文:----------------------------------------------------------------------------------------------------------------------------------------------------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的通知沪发改规范〔2020〕1号各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委、办、局: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制定价格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和市政府“建立健全价格统筹机制”的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1月9日上海市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府制定价格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及《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等,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市价格主管部门和市有关部门,以及经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定价机关)依法制定或者调整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以及定价机制(以下简称制定价格)的行为,适用本规则。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政府制定价格的范围主要为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等,具体定价内容和部门以《上海市定价目录》为准。
经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区人民政府制定价格,具体工作由区价格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负责。
定价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制定价格,不得越权定价。
第四条制定价格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
第五条制定价格应当依据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社会承受能力。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价格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价格的合理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价格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维护价格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制定《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以明确违法举报的相关流程和处理程序,为广大市民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举报对象范围《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适用于在价格市场中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举报的内容和方式1. 举报内容:(1) 价格垄断行为;(2) 虚假宣传和欺骗行为;(3) 价格欺诈行为;(4) 不正当竞争行为;(5) 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2. 举报方式:(1) 可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书面举报;(2) 可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渠道进行举报;(3) 举报人可选择匿名举报,但匿名举报将无法享受相关奖励和保护措施。
四、举报流程1. 收到举报后,市场监管部门将核实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2. 如举报属实,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改正、罚款等;3. 对于给予重要线索的举报人,市场监管部门将给予奖励,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五、举报保密1. 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应予保密,未经举报人允许,不得向外界披露;2. 对于匿名举报的,市场监管部门也应保密举报人的身份。
六、举报奖励机制为了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价格违法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设置举报奖励机制,向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给予一定奖励。
举报奖励的具体额度将依据举报的重要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七、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从事价格违法行为的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
八、总结《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价格市场监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规范举报的流程和渠道,为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手段。
价格监管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概述价格监管是指国家依法对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市场价格秩序,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价格法》是价格监管的基本法律,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价格监管相关法律规定。
二、价格法的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价格监管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2. 依法监管原则:价格监管应当依法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干涉价格监管活动。
3. 信息公开原则:价格监管应当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4. 罚教结合原则:价格监管应当坚持罚教结合,既要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又要加强教育引导。
三、价格法的主要内容1. 价格监管主体价格监管主体包括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价格监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价格监管工作。
2. 价格监管对象价格监管对象包括商品和服务价格。
商品价格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产品等;服务价格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
3. 价格监管措施(1)制定价格政策: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制定价格政策,指导市场价格的合理形成。
(2)价格监测:价格主管部门对市场价格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采取措施予以调控。
(3)价格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价格违法行为,有权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4)价格调查: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核实事实,依法作出处理。
(5)价格处罚: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
4. 价格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价格违法行为:包括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价格歧视、串通涨价、虚假标价等。
(2)法律责任:价格违法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引言价格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它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各国都设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价格行为。
本文将介绍我国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包括行政处罚的类型、依据、程序和要求等内容。
行政处罚类型警告对于价格违法行为较轻的,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口头或书面警告的行政处罚。
警告旨在提醒违法者关注价格行为的合法性,并对其进行警示,以防止再次违法。
罚款对于价格违法行为较为严重的,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违法者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
罚款数额将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违法所得的数额以及违法者的经济能力等因素来决定。
没收违法所得对于价格违法行为涉及利益输送、非法获利等情况的,行政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没收违法所得既可以剥夺违法者非法获利,又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防止其他人重复违法行为。
停产整治对于价格违法行为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违法者进行停产整治的行政处罚。
停产整治旨在控制违法者的生产经营活动,限制其违法行为对市场和消费者的不良影响。
撤销许可证对于价格违法行为涉及行业准入的,行政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违法者进行撤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撤销许可证将导致违法者失去从事相关行业的资格,强制其退出市场,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处罚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价格法》•《价格举报条例》•《价格投诉处理办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价格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标准,为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处罚程序立案调查行政部门在接到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或发现后,将进行立案调查。
立案调查的内容包括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违法所得的计算核实以及相关当事人的听证等工作,以便行政部门能够全面了解违法行为的情况。
处罚决定在进行立案调查后,行政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江苏省物价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价格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物价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价格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物价局•【公布日期】2005.08.29•【字号】徐价检[2005]181号•【施行日期】2005.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江苏省物价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价格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徐价检[2005]181号)各市物价局:为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进一步规范价格举报工作,建立健全价格举报制度,我们制定了《江苏省价格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价格举报工作暂行规定二○○五年八月二十九日江苏省价格举报工作暂行规定第一条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价格举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江苏省价格管理监督条例》、《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下列价格和收费违法行为(以下简称价格违法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可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价格部门)举报,价格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予以受理:(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三)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四)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行为;(五)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的行为;(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的行为;(八)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行为;(九)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行为;(十)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行为;(十一)违反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的行为;(十二)接受价格监督检查时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十三)应当由价格部门受理的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价格举报处理规定

价格举报处理规定价格举报是指消费者对商家或服务提供者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的行为。
价格举报处理规定是指相关部门对价格举报进行处置和处理的相关规定。
下面将对价格举报处理规定进行详细说明。
一、收集举报信息:1. 相关部门应设置举报电话、举报邮箱或举报网站,方便消费者向其举报相关价格违法行为。
2. 收到举报后,相关部门应认真核实举报人身份信息,并详细记录相关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
二、调查核实:1. 相关部门应组织调查人员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
2. 调查人员应采取采访、取证等方式,获取相关证据,并对相关证据进行权威鉴定。
三、违法行为认定:1. 调查人员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认定。
2. 认定违法行为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进行认定,确保公正、客观、准确。
四、处罚措施:1. 对价格违法行为严重的商家或服务提供者,相关部门可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2. 处罚时应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等因素,保证处罚的公正和合理。
五、信息公开:1. 相关部门应定期公开价格举报处理的相关信息,包括举报人身份信息保密、举报行为处理结果等内容。
2. 公开信息要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其受到报复或诋毁。
六、奖励机制:1. 为了鼓励广大消费者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对有功举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2. 奖励机制应公正、合理,确保举报者的合法权益。
七、申诉渠道:1. 如果消费者对价格举报处理结果不满意,应当有申诉的权利。
2. 相关部门应设立申诉渠道,接受消费者的申诉,并进行重新核实和处理。
总之,价格举报处理规定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制度。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确保价格举报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促进价格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第一条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解决该争议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举报,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第五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应当遵循公正、高效的原则,做到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
第六条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鼓励消费者通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第三方争议解决机制等方式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第七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提出投诉和举报,或者提供的材料同时包含投诉和举报内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对投诉和举报予以分别处理。
第八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举报的,应当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接收投诉举报的互联网、电话、传真、邮寄地址、窗口等渠道进行。
第九条投诉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一)投诉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讯地址;(二)被投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三)具体的投诉请求以及消费者权益争议事实。
投诉人采取非书面方式进行投诉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记录前款规定信息。
第十条委托他人代为投诉的,除提供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供授权委托书原件以及受托人身份证明。
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由委托人签名。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2020)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2020)《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已于2019年11月26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年第15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肖亚庆2019年11月30日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2019年11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公布)第一条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解决该争议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举报,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第五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应当遵循公正、高效的原则,做到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
第六条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鼓励消费者通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第三方争议解决机制等方式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第七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提出投诉和举报,或者提供的材料同时包含投诉和举报内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对投诉和举报予以分别处理。
第八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举报的,应当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接收投诉举报的互联网、电话、传真、邮寄地址、窗口等渠道进行。
第九条投诉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一)投诉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讯地址;(二)被投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三)具体的投诉请求以及消费者权益争议事实。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已于2019年11月26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年第15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肖亚庆2019年11月30日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2019年11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公布)第一条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解决该争议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举报,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第五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应当遵循公正、高效的原则,做到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
第六条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鼓励消费者通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第三方争议解决机制等方式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第七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提出投诉和举报,或者提供的材料同时包含投诉和举报内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对投诉和举报予以分别处理。
第八条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举报的,应当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接收投诉举报的互联网、电话、传真、邮寄地址、窗口等渠道进行。
第九条投诉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一)投诉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讯地址;(二)被投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三)具体的投诉请求以及消费者权益争议事实。
《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2020年修订)

《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2020 年修订)第一条为规范证券期货违法线索举报工作,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据《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举报人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中心(以下简称举报中心)举报的,举报中心按照本规定处理举报接收、提请调查、奖励等工作。
举报人向证监局举报的,证监局参照本规定处理举报接收、调查等工作。
证监局处理的举报符合奖励条件的,由举报中心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举报人可以通过证券期货违法线索网络举报系统、信函方式,向举报中心举报有关个人或单位涉嫌违反证券期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四条证券期货违法线索网络举报系统接收实名举报,举报人应当准确提供举报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联系方式和地址等信息。
举报人为单位的,提供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讯地址、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五条举报处理工作遵循秉公执法,严格保密,保护举报— 1 —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六条举报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举报事项属于证券期货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并规定行政法律责任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名称)、身份、地址等信息;(三)提供违反证券期货法律法规的具体事实、详细线索和客观证据,可供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进行核查。
第七条举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举报中心不予登记,可予以存档处理:(一)不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二)举报事项已依法处理,举报人在无新证据或者新线索的情况下就同一事实或者理由重复举报的;(三)违法行为已经超过行政处罚时效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举报中心负责处理可以作为稽查案件调查线索的举报,对于符合举报条件的稽查案件调查线索,予以登记;对于其他材料,按规定转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处理,相关部门可以按照职责分工转证监局、交易所等单位处理。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

价格举报受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权利,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受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对违反价格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向价格主管部门检举、揭发(以下简称价格举报),价格主管部门受理价格举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价格举报工作的主管机关,具体工作由其价格监督检查机构(价格举报中心)承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配备必要的人员、设备,并向社会公布12358举报电话、网上举报平台、通讯地址、接待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事项。
第四条举报人可以通过12358举报电话、信件、互联网、传真、走访等形式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价格举报。
对采用口头方式提出价格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记录。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举报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超过五人。
第五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价格举报实行统一编码管理,及时将价格举报录入全国统一的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
举报人可以凭价格举报编码及密码查询举报办理进展情况。
第六条举报人提出价格举报,应当提供下列内容:(一)被举报人的姓名(名称)、地址;(二)被举报人涉嫌价格违法行为的事实。
价格举报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相关证据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进行优先调查。
第七条价格主管部门接收价格举报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要求,并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的,予以受理,但属于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情形的除外。
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价格举报,由本机关转至有管辖权的价格主管部门处理。
接受转办的价格主管部门对收到的价格举报,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第八条价格举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一)不属于价格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二)没有提供明确的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人具体违法事实的;(三)对同一个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其他机关已经受理或者未告知不予受理的;(四)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举报人再次举报,但没有提供新的违法事实及有关证据的;(五)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价格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重要元素。
无论是购买日常用品、享受服务,还是进行各种消费活动,价格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利益。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价格违法行为,这时候,了解并积极进行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就成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和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那么,什么是价格违法行为呢?简单来说,价格违法行为就是指经营者违反价格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不正当的价格制定、价格收费或者价格操纵等行为。
常见的价格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是价格欺诈。
这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比如,虚假标价,标低价卖高价;模糊标价,故意用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误导消费者;虚假折扣,先提高价格再打折,实际上价格并没有降低;虚假促销,声称特价商品却限量供应或者根本没有货等等。
二是哄抬价格。
在一些特殊时期,比如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某些经营者趁机大幅提高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获取暴利。
三是价格串通。
这是指多个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比如,一些公共服务行业没有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标准收费。
当我们遇到这些价格违法行为时,应该如何进行举报呢?首先,我们要尽可能收集相关证据。
这包括购物小票、发票、宣传单页、网页截图、录音录像等等。
这些证据能够有力地支持我们的举报,提高举报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其次,我们要明确举报的渠道。
一般来说,可以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可以通过拨打 12315 热线电话,或者登录 12315 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举报。
此外,一些地方还设有专门的价格举报电话和网站,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行举报。
在进行举报时,要详细、准确地填写举报信息。
包括被举报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具体的价格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自己的联系方式等。
价格投诉举报工作制度

价格投诉举报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价格投诉举报工作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商品和服务价格行为的投诉举报处理。
第三条价格投诉举报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
第四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价格投诉举报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价格投诉举报工作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二、投诉举报范围和内容第五条价格投诉举报范围包括:(一)经营者虚构商品或者服务价格,误导消费者;(二)经营者违反价格法律法规,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商品价格;(三)经营者拒绝提供明码标价或者明码标价不规范;(四)经营者违反规定进行价格垄断行为;(五)其他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六条价格投诉举报内容应包括:(一)投诉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住址或者其他相关信息;(二)被投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或者其他相关信息;(三)投诉的具体事实、证据和诉求。
三、投诉举报处理流程第七条投诉举报接收:(一)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设立价格投诉举报热线、邮箱等渠道,方便消费者进行投诉举报;(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举报后,对投诉举报内容进行登记。
第八条投诉举报受理:(一)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举报后,对投诉举报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决定是否受理;(二)对于不符合投诉举报范围的,应当告知投诉人并说明理由;(三)对于符合投诉举报范围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告知投诉人。
第九条投诉举报调查:(一)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受理投诉举报后,对投诉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相关事实;(二)调查可以采取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当事人、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三)调查过程中,应当保护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投诉举报处理:(一)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对投诉举报进行分类处理;(二)对于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查处;(三)对于不属于价格违法行为的,应当告知投诉人并说明理由。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价格举报办理相关程序问题的答复意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价格举报办理相关程序问题的
答复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公布日期】2019.03.19
•【文号】国市监竞争函〔2019〕103号
•【施行日期】2019.03.1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
正文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价格举报办理相关程序问题的答复意
见
国市监竞争函〔2019〕103号湖南省市场监管局:
你局《关于价格举报办理相关程序问题的请示》(湘市监办字〔2019〕42号)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抓紧制定市场监管举报投诉处理的有关程序规定。
在新的市场监管举报投诉处理程序规定实施之前,对于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办理,仍执行《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以下简称6号令)的有关规定。
二、《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号,以下简称2号令)实施后,新的举报投诉处理程序未实施之前,市场监管部门收到价格举报线索,确定应由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在收到价格举报之日起在2号令规定的时限内决定是否立案。
价格举报依照6号令有关规定经由转办、指定管辖等
环节确定由本部门管辖的,立案的时限从价格举报管辖确定之日起计算。
此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19年3月19日。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一、背景介绍价格违法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扰乱市场秩序等手段,违反定价规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为了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制定了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明确了举报的程序和处理方式。
二、举报的条件1. 举报人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能力提供相关的举报线索和证据;2. 举报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确有违法行为的线索;3. 举报人有明确的诉求,追求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罚。
三、举报的渠道1. 电话举报:市场监管部门设立举报电话,接受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2. 网络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举报平台,接受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3. 信函举报:举报人可以以书信的形式,邮寄到市场监管部门的专门地址。
四、举报的程序1. 提供举报线索:举报人应当提供价格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况、违法的事实依据、涉及的经营者等相关信息,可以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证明材料;2. 受理与审核: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受理和审核举报材料,对于属于价格违法行为的,应当立案调查;3. 调查取证: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派出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勘验、调取相关证据材料等;4. 处理结果通知: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举报人,对于查实的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罚;5. 保密保护: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身份信息、举报内容等进行保密保护,严禁泄露。
五、举报的权益保障1. 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进行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2. 举报人经过调查核实后,对于虚假举报或者恶意举报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举报的奖励制度为了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参与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经济奖励、荣誉表彰等。
总结: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国家计委印发《关于价格举报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国家计委印发《关于价格举报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价格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计价检[1998]1782号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国家计委价格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发布日期:2001年11月15日实施日期:2001年11月15日)废止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1998.11.30
【实施日期】1998.11.3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国家计委印发《关于价格举报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计价检[1998]17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物价局(委员会):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建立健全价格举报制度,进一步规范价格举报工作,我委制定了《国家计委关于价格举报工作的规定》,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将落实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我委。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
附:
国家计委关于价格举报工作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价格举报工作,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价格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来访等形式,就价格违法行为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进行的检举投诉。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2020年10月23日修订)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2020年10月23日修订)(2015年1月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3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一条为依法制止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保护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益,对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综合运用建议、约谈、示范等方式实施行政指导,督促和指导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
第四条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与消费者的约定履行义务,不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二)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三)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四)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五)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六)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七)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八)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十)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第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四)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五)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六)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七)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八)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九)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权利,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受理、办理、告知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对违反价格和收费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以下简称价格举报),价格主管部门处理价格举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12358举报电话、网上举报平台、通讯地址、接待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事项。
第四条举报人可以通过12358举报电话、信件、互联网、传真、走访等形式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价格举报。
对采用口头方式提出价格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记录。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举报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
第五条价格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对价格举报实行统一编码管理。
举报人可以凭举报编码查询举报处理进展情况。
具体编码管理及查询办法按照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规则执行。
第六条举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一)举报事项不属于价格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2—(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的;(三)没有提供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事实的;(四)对同一个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其他机关已经受理的;(五)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举报人提出举报,但没有提供新的事实的。
第七条价格主管部门接收举报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属于收到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并且不属于本规定第六条第(二)、(三)、(四)、(五)项情形的,予以受理;不属于收到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转至有管辖权的价格主管部门处理。
接受转办的价格主管部门对收到的价格举报,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第八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是否受理或者转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释义:第三十八条

第三⼗⼋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对价格违法⾏为的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均有权对价格违法⾏为进⾏举报。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者给予⿎励,并负责为举报者保密。
【释义】本条是对建⽴价格违法⾏为举报制度的规定。
对价格违法⾏为进⾏举报,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以⼝头或者书⾯形式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检举、揭发其所发现或者了解的价格违法⾏为;并要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的⾏为。
对价格违法⾏为进⾏举报,是对价格⾏为进⾏社会监督的⼀种重要形式。
价格法第三⼗七条就社会监督中具有代表性的监督主体作了规定,本条是对举报这种最普遍、最直接的社会监督形式作了规定。
要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举报制度,应当对举报者给予⿎励,并负责为举报者保密,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度作了规定。
同时,⼜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均有权对价格违法⾏为进⾏举报。
具体来讲,本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均有权对价格违法⾏为进⾏举报。
将举报作为单位、个⼈的⼀项权利作了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通过举报,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反映价格违法⾏为,就是⼈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形式之⼀、⽆论是对经营者的价格违法⾏为,⽐如不执⾏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不执⾏法定的价格⼲预措施和紧急措施,不如实提供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的资料,在价格活动中有不正当价格⾏为等,还是对政府部门及其价格⼯作⼈员的价格违法⾏为,⽐如超越定价权限定价、侵犯经营者的廛主定价权,价格⼯作⼈员泄露经营者的商业秘密,滥⽤职权、徇私舞弊等⾏为,任何单位和个⼈均有权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进⾏举报。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对价格违法⾏为的举报制度。
将建⽴举报制度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责作了规定。
因为建⽴举报制度是发动群众、⽀持群众进⾏举报活动的基础,是群众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反映价格违法⾏为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渠道,为⼴⼤⼈民群众更直接、⼴泛参与国家⾏政管理,⽀持和协助政府搞好价格⼯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2020修订)文档
Regulations on reporting price violations (revised in 20 20)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2020修订)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
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修改及打印。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价格违
法行为的权利,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受理、办理、告知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对
违反价格和收费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
为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以下简称价格举报),价格主管部门
处理价格举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
公布12358举报电话、网上举报平台、通讯地址、接待的时间
和地点等相关事项。
第四条举报人可以通过12358举报电话、信件、互联网、
传真、走访等形式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价格举报。
对采用口头方式提出价格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记录。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举报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
第五条价格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对价格举报实行统一编码管理。
举报人可以凭举报编码查询举报处理进展情况。
具体编码管理及查询办法按照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规则执行。
第六条举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一)举报事项不属于价格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
(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的;
(三)没有提供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事实的;
(四)对同一个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其他机关已经受理的;
(五)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
举报人提出举报,但没有提供新的事实的。
第七条价格主管部门接收举报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属于收到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并且不属于本规定第六条第
(二)、(
三)、(
四)、(
五)项情形的,予以受理;不属于收到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转至有管辖权的价格主管部门处理。
接受转办的价格主管部门对收到的价格举报,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第八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是否受理或者转办。
第九条价格主管部门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管辖,按照《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章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行政处罚管辖分工规定执行。
第十条价格举报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相关证据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优先进行处理。
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后,依据《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等决定或者不予立案的,为举报办结。
第十一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举报办结后 15 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
第十二条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可以单独或者在进行价格举报时一并对涉及自身价格权益的民事争议提出投诉(以下简称价格投诉)。
价格投诉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并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民事请求事项及相关证据。
消费者在价格举报时一并提出价格投诉的,价格投诉由受理价格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
消费者单独提出价格投诉的,由争议发生地的市、县价格主管部门管辖。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消费者价格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消费者。
第十三条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投诉实行调解制度,调解应当在当事人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价格投诉办结:
(一)达成调解协议的;
(二)调解期间双方自行协商和解的;
(三)消费者撤回投诉的;
(四)当事人一方拒绝调解的;
(五)双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
(六)应当视为价格投诉办结的其他情形。
价格投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60 日内办结,并告知消费者。
当事人一方拒绝调解、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不执行调解协议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被举报人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多付价款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责令被举报人将多收价款退还消费者,但应当扣除被举报人在价格投诉中已经退还的多收价款部分。
第十五条本规定中的告知,价格主管部门可以采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进行,但举报人或者消费
者姓名(名称)、地址不清或者未提供联系方式的除外。
口头告知的,应当进行相关记录。
第十六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对符合相
关规定的举报人给予鼓励。
第十七条对社会影响大的价格举报典型案例,价格主管
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对涉嫌价格垄断行为的举报,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咨询价格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不适用本
规定。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
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XX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XX年8月10日发布的《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同时废止。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