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外渗

合集下载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摘要:1.胺碘酮外渗的概念和危害2.胺碘酮外渗的原因3.胺碘酮外渗的预防措施4.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5.结论正文:一、胺碘酮外渗的概念和危害胺碘酮外渗是指在注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胺碘酮过程中,药物不慎渗到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严重的胺碘酮外渗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

二、胺碘酮外渗的原因胺碘酮外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血管硬化:血管硬化会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增加药物外渗的风险。

2.注射技术不当:注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针头刺入血管过深或过浅,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3.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浓度过高会增加药物外渗的风险。

4.患者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由于血管壁薄、脆性大,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三、胺碘酮外渗的预防措施1.提高注射技术: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注射技巧,避免针头刺入血管过深或过浅,确保药物注入血管内。

2.适当降低药物浓度: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适当降低药物浓度,以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

3.采用缓释技术:使用缓释剂型,减少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波动,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在注射胺碘酮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发现药物外渗迹象,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四、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1.硫酸镁无菌纱布敷贴:用硫酸镁无菌纱布敷于患处,遮盖严密疼痛部位。

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可以在纱布外层包裹塑料薄膜,再用胶布固定。

2.新鲜土豆皮贴敷:可直接用新鲜土豆皮贴在患处,干了随时更换,不拘时的反复使用,可以使疼痛处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

3.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

4.避免挤捏水泡:如果胺碘酮渗出较多,肿胀较厉害或者局部有水泡,不要挤捏,以免感染。

五、结论总之,胺碘酮外渗是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

医护人员需要提高注射技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处理胺碘酮外渗的情况,我们需要了解其处理方法。

一、立即停止给药。

当发现患者出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时,首先要立即停止给药,避免继续注射胺碘酮加重患者的症状。

二、观察症状。

停止给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处理外渗部位。

对于胺碘酮外渗的部位,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首先要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局部的清洁,然后进行局部的冷敷,以减轻局部的疼痛和肿胀。

四、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在处理了外渗部位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五、积极处理并发症。

如果患者出现了胺碘酮外渗所引起的并发症,需要积极处理,包括对心律失常的处理、对局部感染的处理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六、加强护理。

在处理了胺碘酮外渗的情况后,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更换外渗部位的敷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全面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七、避免再次发生。

对于已经出现胺碘酮外渗的患者,需要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对药物的使用和监测,避免再次出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胺碘酮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需要在日常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胺碘酮外渗的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本文所述的处理方法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一碳酸氢钠、造影剂、胺碘酮、甘露醇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3、50%的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二脂肪乳剂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3、654-220mg加生理盐水10ml加5%利多卡因10ml湿敷至肿胀消退; 三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3、香丹注射液湿敷至肿胀消退;四多巴胺、阿拉明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立其丁10mg加生理盐水10ml局部封闭,注意观察血压变化;3、50%的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五CTX、VP-16、5-FU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50%的硫酸镁湿敷加冰敷24小时;3、可用芦荟湿敷;六ADM、VCR、氮芥、盖诺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1%的利多卡因10ml加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6小时后重复一次;3、50%的硫酸镁湿敷加冰敷24小时;4、可用芦荟湿敷;冷敷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活力组织的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是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另一方面,冷敷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药物吸收,可使某些局部破坏因子灭活,同时,冷敷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或缩短疼痛的时间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热敷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艾衡、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50℃,24h持续使用药物湿敷;有水疱者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换药;中药黄连、黄柏加3%硼酸湿敷;经以上处理效果不佳的话行以下处理:1、报告护理部,请会诊;2、烧伤湿润膏涂抹q2h;3、必要时请伤口护理小组指导换药;六、药物外渗应急预案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如果局部组织发生溃疡、坏死,应给予外科清创、换药等处理;9、安慰病人,作好心里疏导;七、药物外渗处理流程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局部皮下环封→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破溃、感染时应换药处理→加强心理疏导;。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
常常会遇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

胺碘酮外渗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因此,正确处理胺碘酮外渗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外渗的胺碘酮,我们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该
药物,并将外渗的部位进行清洁。

清洁时应使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避免造成皮肤刺激或感染。

接着,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进行冲洗,以彻底清洁外渗部位。

其次,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胺碘酮外渗可能导
致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灼热等症状,甚至引起过敏反应。

如果患
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处理和护理。

另外,对于胺碘酮外渗的患者,我们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以选择局部擦药或口服抗过敏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同时,建议患者避免摩擦或揉搓外渗部位,以免加重症状。

除此之外,预防胺碘酮外渗同样重要。

在使用胺碘酮时,应该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外渗。

另外,定期检查药物的保存状况,及时更换过期或变质的药物,也是预防外渗的有效措施。

总之,胺碘酮外渗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正确处理外渗并预防外渗的发生,对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加强对胺碘酮外渗处理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胺碘酮是一种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

外渗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胺碘酮外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处理胺碘酮外渗的方法,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外渗的胺碘酮,我们需要及时停止给药,并立即更换输液管路。

同时,需要检查输液部位是否发生了渗漏,若有渗漏则需要做好局部处理,避免药物外渗污染周围环境。

其次,对于患者的病情需要重新评估,如果患者的病情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替代胺碘酮。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调整胺碘酮的给药方案,例如减少给药速度、降低给药浓度等。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外渗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护理技能,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导致的药物外渗情况。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让他们了解药物外渗的危害性以及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医疗安全意识。

最后,对于已经发生外渗的胺碘酮,我们需要做好药物残留的处理工作,避免药物污染环境,造成交叉感染等问题。

同时,也需要及时向医院药学部门报告,以便他们对药物外渗进行跟踪调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总之,处理胺碘酮外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包括及时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重新评估病情、调整给药方案、加强护理培训和宣教工作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胺碘酮外渗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重视药物外渗的处理工作。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赵喜枝(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时间为3~4d76岁,平均54。

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

)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 结果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

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切功能。

因此,充足的氧气供应将活跃皮肤及浅静脉内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使皮肤富有弹性。

使良性的静脉炎尽快痊愈。

由于胺碘酮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增多,外渗的处理不容忽视,药物外渗出现炎性反应时间为1-2周,所以在滴注有可疑渗漏,即应按渗漏处理,切无轻易放过造成严重后果[2]实践证明:在周围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静脉推注胺碘酮后立即用5%GS20ml冲管,再接液路,(2)维持泵滴用药时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上肢不同较粗大的血管上同时建立2-3条液路,并20分鈡-2小时更换泵滴连接液路一次,后冲管,三液路总滴速不超过需要量,同时在泵滴的血管上方间断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局部停留时间,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胺碘酮静脉注射外渗致皮肤坏死1例的处理

胺碘酮静脉注射外渗致皮肤坏死1例的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方晓燕,孔德红,舒先红.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左
室瘘合并巨大右冠状动脉瘤 1 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11(32) :1055. [2] 徐亮,徐仲英,蒋世良,等.十三例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的介入治疗[ J] . 中 国 介 入 心 脏 病 学 杂 志,2010,4 ( 18) : 195-199. [3] 李斌,陈兴澎,王亚宏.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605-606. [4] 卢子润,陈鑫,徐明,等.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6(19) :593-596. [5] 杨世伟,秦玉明,周凯.介入封堵治疗巨大右冠状动脉左室
病患经治疗后,3 月内患者的创面愈合,取得满意清创效 果,坏死部位皮肤范围明显缩小,在此之后,定期更换观察药物 创面,创面愈合。 3 讨论 3.1 引起药液外渗的原因 (1)护理人员对于胺碘酮注射液不 了解,为引起皮肤坏死的重要因素。 在以往,护理人员并没有阅 读药物说明书的习惯,且未能接受过特殊的培训。 胺碘酮注射 液一般通过外周静脉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将药物溶于 5% GS 溶液内,当浓度超过 3 mg / ml 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静脉 炎发生概率,如果药物浓度在 2.5 mg / ml 以下,则会降低静脉炎 发生率。 本案例主要因为短时间内注入高刺激性药物,引起皮 肤坏死。 (2)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封闭治疗,也为引起皮肤坏 死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使用药物后,局部皮肤红肿发硬,立即拔 针。 因当时护理人员对于胺碘酮药物的不良反应理解不够,因 此未能及时处理,仅仅进行了常规药物外渗处理,对于原有的红 肿变硬并没有进行处理,令穿刺点位置皮肤面积增大,水疱增 大,渗液量增大。 (3)就管理制度而言,当前护理人员的交班制

1例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发生外渗患者的护理

1例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发生外渗患者的护理
患者,女,95岁,因“反复咳嗽、咯痰 20余年,喘累 2个月, 发热 3d”,2018年 3月 8日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 重期(AECOPD)”收治入本科。中医诊断:喘证,痰热壅肺。西
工作单位:400021 重庆 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区肺病科 左风利:女,硕士研究生,护师 收稿日期:2018-10-19
[7] 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401.
[8] 陈冬梅,傅巧美,熊剑秋,等.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抢救 马凡综合征术 后 患 儿 的 护 理 [J].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2014, 31(9):55-56.
[9] 王美艳,田甫翠,陈瑶瑶,等.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个体 化胃肠功能维护 效 果 分 析 [J].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2013,10 (15):40-41.
·158·
TODAYNURSE,November,2019,Vol.26,No.311例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发生外患者的护理左风利 彭 建
关键词:特殊药品;静脉输液;外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31-0158-02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给药途经,在临床上被广泛用 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期间 由于多种原因 使 输 入 的 药 液 渗 漏 在 静 脉 以 外 的 软 组 织 [1]。 一 旦发生,轻者可表现为局部红肿、酸麻;中度者感到灼热、刺痛, 局部出现红肿或有水疱;重度者则皮肤青紫、变硬,局部皮下组 织溃烂或坏死,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造成瘢痕挛缩、关 节强直,甚至 导 致 功 能 障 碍,给 患 者 带 来 极 大 的 痛 苦 [2]。 输 液 外渗不仅使患者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创伤,还会带来 经济上的损失,也会导致医护人员产生心理压力,极易引发医疗 纠纷。输液外渗不仅与药物的刺激性及患者血管的通透性有 关,也与护 士 的 穿 刺 技 术 和 是 否 及 时 巡 视 病 房 有 关[3]。据 报 道,不同年龄组患者同时输液外渗率为 2.3%,新生儿输液外渗 率高达 23%~63%[4]。

胺碘酮外渗专业知识课件

胺碘酮外渗专业知识课件
▪ 1.房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纤颤转律和转 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 2.结性心律失常; ▪ 3、室性心律失常 ▪ 4.伴预激综合征的心律失常 ▪ 依据其药理学特点,胺碘酮适用于上述心律
失常,尤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及心力衰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胺碘酮使用注意事项
▪ 禁用:1、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对其可能 过敏。
▪ 2、对诊断的干扰:①心电图变化:例如PR及Q-T间期延长,服药后多数患者有T波 减低伴增宽及双向,出现u波,此并非停药 指征;②极少数有AST、ALT及碱性磷酸酶 增高;③甲功异常者、 4、Ⅱ、Ⅲ房室传 到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3、下列情况应慎用:①窦性心动பைடு நூலகம்缓;②Q-T延 长综合征;③低血压;④肝功能不全;肺功能不 全; ⑤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 ⑥严重
充血性心力衰竭。⑷ ①其使用的稀释液只能用
5%葡萄糖溶液; ②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 注。 ③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 超过3mg/ml时,会提高引发外周静脉炎,如果浓 度在2.5mg/ml或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应 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 速都有效。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目的针对胺碘酮注射液对组织和血管的影响,改变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更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血管。

方法对42例患者分别给于程序化的血管管理和处理。

结果42例患者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1例局部组织坏死经切开引流而治愈;其余29例均应用硫酸镁和(或)土豆片局部治疗痊愈。

结论组织损伤和静脉炎是胺碘酮注射液的常见并发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正确评估穿刺血管,熟练掌握该药的特点,将有效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标签:胺碘酮注射液;组织损伤;静脉炎;护理策略胺碘酮是以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且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房颤的转复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1]。

但在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过程中,如果持续给药超过24 h常引起穿刺局部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症。

轻者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针对以上现象,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大大减少了胺碘酮注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08年3月~2010年5月共有42例患者次应用胺碘酮注射液,3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其中重度患者1例,穿刺手背浅静脉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转外科切开引流治愈;其余29例为轻、中度,均应用硫酸镁和(或)土豆片局部治疗而痊愈。

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为:轻度:沿静脉走行局部组织红、肿、痛,弹性差;中度,静脉呈条索状,压痛不明显;重度,在中度静脉炎的基础上,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破[2]。

2护理策略2.1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专科培训,严格无菌操作2.1.1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凡是需要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所以应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

胺碘酮外渗 PPT

胺碘酮外渗 PPT
▪(
▪ 三)、穿刺血管选择不合理:
▪ 1、选择过于细小得静脉(盐酸胺碘酮 对细小得血管刺激性较大,易产生静脉 炎)。
▪ 2、留置浅表静脉套管针时选择血管管 径太小(血管经越小,其置管反应发生率 越高,如二合一更增加发生静脉炎得可 能。)
▪ 3、选择下肢静脉输液,因为下肢静脉有瓣 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停留时间比上肢长, 易形成静脉炎。
▪ 第三个24小时,0、5毫克/分钟+口服0、2克 每天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2-2克。
原因
▪ (一)、药物刺激性较强:
▪ 由于盐酸胺碘酮本身PH值偏酸性,静脉应用 对局部血管有较强得刺激作用,超过了血管 缓冲得应激能力,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代 谢及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 功能,从而容易发生静脉炎。
▪ 也可用于其它治疗无效或不宜采用其它治疗得严 重心律失常:
▪ 1、房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纤颤转律和转 律后窦性心律得维持);
▪ 2、结性心律失常;
▪ 3、室性心律失常
▪ 4、伴预激综合征得心律失常
▪ 依据其药理学特点,胺碘酮适用于上述心律失 常,尤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 心力衰竭)。
▪ 大多数胺碘酮生产厂家得说明书上都要求 选择中心静脉给药,这是不现实得,在临床上 一般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上肢静脉管径粗,走 行直,且远离关节部位,回流通畅,弹性好易固 定又便于观察。
▪ 而下肢静脉一般不作为注射胺碘酮得静脉 通道。下肢静脉有瓣膜,静脉压较上肢高,血 流缓慢,药液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 持续使用24 h以上时易形成静脉炎。胺碘 酮注射液只能单药注射,而需要注射胺碘酮 得患者往往需要两路以上液体,因此在持续 注射胺碘酮过程中,每4~6小时与另一条静 脉通路更换1次,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 条通路,从而减少了静脉炎得发生几率 。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胺碘酮外渗的危害三、胺碘酮外渗的预防措施四、结论正文一、引言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注射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其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胺碘酮外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困扰。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胺碘酮外渗,是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胺碘酮外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胺碘酮外渗的危害胺碘酮外渗会对患者造成以下危害:1.局部组织损伤:胺碘酮外渗到血管外,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炎症、水肿、疼痛,甚至坏死。

2.血管硬化:胺碘酮外渗可能导致血管硬化,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3.药物浓度不足:胺碘酮外渗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足,从而降低疗效,延误病情。

4.感染:胺碘酮外渗可能导致局部感染,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三、胺碘酮外渗的预防措施为避免胺碘酮外渗给患者带来上述危害,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注射技术:注射前,医护人员应确保对注射部位充分消毒,采用无菌操作,并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角度,避免重复穿刺,尽量减少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2.合理选择注射部位:选择肌肉组织较厚、血管和神经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以降低外渗的风险。

3.控制注射速度和剂量:注射胺碘酮时,应缓慢注射,以降低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同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合理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注射。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射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外渗情况。

5.预防性处理:对于高危患者,可在注射前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如使用硫酸镁无菌纱布敷于注射部位,或使用新鲜土豆皮贴在患处,以降低外渗风险。

四、结论综上所述,胺碘酮外渗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医护人员需要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1例经外周浅静脉胺碘酮外渗患者的护理过程及体会

1例经外周浅静脉胺碘酮外渗患者的护理过程及体会

胺碘酮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患者用药后会增强外周静脉血管通透性,局部活化因子会游离于组织间隙中刺激机体末梢神经,并使得注射位置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1-2]。

人体血液pH 值为7.4, 但胺碘酮pH(2.5~4.0)是偏酸性,渗透压为700~800mOsm/L, 属于强刺激性药物,输注时形成针状晶体粘附在静脉内膜上,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被损伤而出现静脉炎。

胺碘酮的治疗指南中指出,外周静脉输注的浓度应<2mg/ml,为了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要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率[3]。

通过对1例经外周浅静脉胺碘酮外渗患者案例分享,详述了护理过程及效果评价,总结了胺碘酮外渗护理的关键点,提出了护理质量的提升与体会,并对未来护理工作进行了展望。

1 临床资料患者唐某年龄:78岁;民族:汉族;婚姻:已婚;出生地:广东省;入院方式:轮椅。

主诉:排尿不畅1天,伴发热3小时,伴寒战,恶心呕吐。

1.1 现病史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排尿不畅,发热,体温最高40.1℃,寒战,无汗出,留置尿管在位通畅,引流出淡黄色浑浊尿液,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纳差,睡眠一般,大便3日未解。

遂来我院急诊就诊,由急诊拟“发热查因”收入我科。

1.2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10余年,有手术史,2022年10月19日、2022年11月22日因左眼老年性黄斑变性行左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无外伤史,无药物过敏。

1.3 专科体查右侧肾区压痛(-),叩痛(-),右侧输尿管行程压痛(-)。

左侧肾区压痛(-),叩痛(-),左侧输尿管行程压痛(-),膀胱区无充盈,压痛(-),外生殖器正常。

1.4 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五分类(采血):白细胞16.54×109/L,淋巴细胞(%)2. 60%,中性粒细胞(%)94.70%。

C 反应蛋白29.20mg/L。

降钙素原1.29ng/ml。

急复血乳酸4.75mo1/L。

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胺碘酮注射过程中渗漏导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产生静脉炎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因注射胺碘酮渗漏后引发静脉炎的患者1例,给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36小时护理结束之后,患者静脉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胺碘酮采用留置针注射引起的静脉炎经护理后恢复程度与患者留置针时间长短有关,留置针时间越长,静脉炎恢复程度越低。

积极护理措施的应用,可缓解部分静脉炎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护理;静脉炎;胺碘酮【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212-02长期住院需经常补液注射的患者一般入院时都会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日后输液方便[1]。

ICU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一般都需要药物治疗心率失常,我院针对快速型心率失常患者常采用注射胺碘酮治疗。

为研究胺碘酮注射过程中留置针时间问题引发的静脉炎的情况,以及针对静脉炎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如下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余镇坤,男,74岁,诊断:(1)双肺肺炎;(2)三尖瓣中重度返流房颤并快速心室率心功能三级;(3)老年性瓣膜病二尖瓣中度返流。

因腹痛发热一天于2018年5月18日凌晨两点入我院进行治疗,并于当天行胆囊切除术后入我科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外二进一步治疗。

于6月13日,患者因胸闷气促再次转入我科,转入查体:T 37.4C,P 125次/分,R 32次/分,Bp 132/82mmHg,SP0 296%(鼻导管吸氧3L/min)。

神志清,精神倦怠,呼吸急促,自诉有胸闷,气促,入睡困难,查体部分合作,问答尚切题,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音钝,心率125bpm,律不齐,第二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2018年6月13日入科时,患者全身轻度浮肿,双上肢见红斑,轻度红肿和脱屑。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外渗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因此,正确处理胺碘酮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处理胺碘酮外渗的方法,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当发现胺碘酮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更换输液管路。

同时,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局部皮肤的情况。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其次,对于已经外渗的胺碘酮,应妥善处理,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可以将外渗的胺碘酮用吸管吸走,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同时,将外渗的部位用生理盐水或者碘伏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感染的发生。

另外,要及时通知医生和药师,报告胺碘酮外渗的情况,以便他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更换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调整胺碘酮的使用剂量和输液速度。

此外,对于输液管路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在输注胺碘酮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输液管路,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注,避免输液管路的堵塞或者渗漏。

同时,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注并进行处理。

最后,对于患者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给予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胺碘酮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胺碘酮外渗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正确处理胺碘酮外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都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胺碘酮的管理和使用,及时处理外渗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例患者静脉泵入胺碘酮药物发生外渗的护理

1例患者静脉泵入胺碘酮药物发生外渗的护理

1例患者静脉泵入胺碘酮药物发生外渗的护理关键词:中心静脉;胺碘酮;外渗;护理胺碘酮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尤其在治疗心房颤动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房颤的转复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1]。

据国外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静脉炎是静脉使用胺碘酮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54.5%[2]。

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规定,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最好选择中心静脉给药,因中心静脉血管管径粗,药液泵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可显著减少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现就我科一住院患者在使用胺碘酮药物时发生外渗,后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因以“摔倒后右髋部疼痛、肿胀、畸形1小时余”为主诉入院。

既往有冠心病、房颤病史。

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6.6℃,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2/81 mmHg。

因患者入手术室后突然出现心房颤动,立即暂停手术。

遵医嘱给予胺碘酮药物口服及微量泵泵入,纠正心房颤动,皮牵引,择期手术。

医嘱予5%GS100ml+胺碘酮0.3g,半小时泵完,后续用5%GS44 ml+胺碘酮0.3g微泵泵入,10ml/h。

持续泵入23h后责任护士发现患者外周静脉注射部位红肿出现一3cm*5cm皮丘,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立即停止胺碘酮泵入,用注射器回抽,拔除外周静脉置管,外渗部位予以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局部用喜辽妥涂擦及水胶体贴敷。

患者监护仍提示房颤律,为转律治疗,主管医生在无菌操作下行右颈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成功,继续胺碘酮药物泵入治疗。

2护理2.1外渗部位局部处理胺碘酮pH值偏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静脉注射外渗可致皮肤坏死[3]。

责任护士发现药物外渗后立即用注射器回抽,立即停止胺碘酮泵入,局部按压止血后喜辽妥涂擦及水胶体贴敷。

触之皮温高,患者主诉局部疼痛剧烈,12 h后用50%硫酸镁持续湿热敷,穿刺针眼处使用水胶体敷贴保护;外渗后24 h,局部红肿范围扩大,颜色呈紫红色,穿刺点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破,持续渗出血性脓液,用注射器轻轻挑破,轻轻挤压使渗液慢慢渗出,保持创面干燥喜辽妥涂擦,患者主诉疼痛。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

胺碘酮外渗预防答辩介绍一、胺碘酮外渗预防的重要性1.1 胺碘酮的应用及副作用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心脏的电活动,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外渗的风险。

胺碘酮外渗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预防胺碘酮外渗非常重要。

1.2 胺碘酮外渗的危害胺碘酮外渗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疼痛感,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感染、瘢痕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胺碘酮外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胺碘酮外渗预防的方法2.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为了预防胺碘酮外渗,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推荐使用中心静脉通路,因为中心静脉通路能够提供较大的通路直径,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

2.2 观察注射部位在注射胺碘酮之前,应仔细观察注射部位,确保皮肤完整无损。

如发现有破损或红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避免药物外渗。

2.3 使用适当的注射技术在注射胺碘酮时,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其质量可靠。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避免药物渗出。

2.4 观察注射过程中的反应在注射胺碘酮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发现局部疼痛、灼热感、肿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药物外渗引起的严重后果。

三、胺碘酮外渗预防的护理措施3.1 建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为了预防胺碘酮外渗,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

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准确计量胺碘酮剂量、正确注射技术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输送。

3.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护理人员是预防胺碘酮外渗的关键,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胺碘酮外渗预防的认识和理解,确保能够正确、规范地执行护理操作。

3.3 定期评估和监测为了及时发现胺碘酮外渗的风险和问题,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和监测患者的情况。

包括观察注射部位、观察患者的反应等,以及定期回访患者,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康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下肢静脉一般不作为注射胺碘酮的静脉 通道。下肢静脉有瓣膜,静脉压较上肢高, 血流缓慢,药液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 肢长,持续使用24 h以上时易形成静脉炎。 胺碘酮注射液只能单药注射,而需要注射 胺碘酮的患者往往需要两路以上液体,因 此在持续注射胺碘酮过程中,每4~6小时 与另一条静脉通路更换1次,可以避免长时 间使用同一条通路,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 发生几率 。
氧疗能使皮肤得到新鲜氧气,新鲜的氧气 使人体局部皮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 更加活跃,促进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和其他不纯物质的排泄,调节身体的一切 功能。因此,充足的氧气供应将活跃皮肤 及浅静脉内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 使皮肤富有弹性。使良性的静脉炎尽快痊 愈 。
再用50%硫酸镁浸润的无菌纱布敷于患处,完全 覆盖病变,为避免水分蒸发,可用干净塑料薄膜 包括纱布后固定,1~2 h后更换为新鲜土豆片。 土豆片不宜太薄,太薄易干涸,以2~3 mm厚为 宜。依此交替 ,50%硫酸镁湿敷可使血管平滑肌 松弛扩张血管,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减少对血管 的刺激性,同时具有高渗作用,能使组织水肿在 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达到消炎去肿的功效。土豆中富含淀粉、茄碱、 各种盐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龙葵 素,淀粉可加快药液吸收,茄碱、龙葵素有缓肿 疼痛、减少渗出作用。
7.14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复查心电图 示: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甘油三脂 2.29mmol/L。。建议患者于上级医院行心 内电生理检查机射频消融术。告知患者家 属患者病情及下一步治疗方案,患者家属 表示考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7.15患者 出院
7.13早上10点给予0.9%氯化钠+胺碘酮300 毫克每5毫升/小时泵入,到下午4点,给患 者输液时发现患者输液侧肢体针眼处发红, 给予拔除,重新在另一侧肢体重扎,告知 值班医生,暂观察,7.14早上8点交接班, 发现患者左侧肢体红、肿、痛,立即给予 50%硫酸镁湿热敷,下午3点左侧肢体仍肿 胀,告知护士长,给予患处氧疗、继续湿 热敷、土豆片冷敷、交替使用,7.15早上8 点患者患处肿胀明显消退,继续给予氧疗+ 湿热敷治疗。
所以如需静脉滴超过1小时的,盐酸胺碘酮 注射液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 脉导管给药。 ④其不宜静脉小于10分钟的 快速推注,因为存在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危 险(严重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严重 的呼吸衰竭),使用“负荷量、维持量”,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静脉泵入。
胺碘 酮
存在配伍禁 忌,易发生 浑浊及沉淀
功导致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 D、各种原因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如 感染、血管内皮受损、静脉压增高等 等,致使药液外渗。 E、进针时针尖有药液残留,拔针时输 液器开关没完全关闭。
胺碘酮外渗处理
1、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 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 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 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 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 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 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 眼,以免造成感染),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 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 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
5、加强与患者和陪护的沟通向患者和陪护 详细介绍胺碘酮注射液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增 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肢体活动以 防止药液外渗。当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引起 红、肿、痛等不适症状及肢体活动受限时, 要倾听患者诉说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以改善局部循环,利于 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向其 讲解静脉炎局部用药的有效性,消除紧张 情绪,缓解其精神压力,争取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
胺碘酮使用注意事项
禁用:1、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对其可能 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①心电图变化:例如PR及Q-T间期延长,服药后多数患者有T波 减低伴增宽及双向,出现u波,此并非停药 指征;②极少数有AST、ALT及碱性磷酸 酶增高;③甲功异常者、 4、Ⅱ、Ⅲ房室 传到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 速都有效。 静脉注射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尤其对伴有预激综合征者效果更佳。也用 于经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患 者。本品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疗效显著, 但因副作用较多,目前被列为二线的抗心 律失常药。
.心电图 (2013.7.13 科内)示:心律失常室速。 初步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阵发A型预 激综合征-室速2.高甘油三脂血症。
药物治疗
7.13胺碘酮150毫克加0.9%氯化钠10毫升 静推,0.9%氯化钠+胺碘酮300毫克静点 7.140.9%氯化钠+胺碘酮600毫克5毫升/小 时泵入,7.14下午6点停止静点胺碘酮。
3、下列情况应慎用:①窦性心动过缓;②Q-T延 长综合征;③低血压;④肝功能不全;肺功能不 全; ⑤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 ⑥严重 充血性心力衰竭。⑷ ①其使用的稀释液只能用 5%葡萄糖溶液; ②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 注。 ③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 超过3mg/ml时,会提高引发外周静脉炎,如果浓 度在2.5mg/ml或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
第三个24小时,0.5毫克/分钟+口服0.2克每 天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2-2克。


(一)、药物刺激性较强: 由于盐酸胺碘酮本身PH值偏酸性,静脉应 用对局部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超过了 血管缓冲的应激能力,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局部代谢及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正 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容易发生静脉炎。 (二)、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一次性头皮针静脉穿刺时,没有按要求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消毒范围直径5cm;
2013年7月分护理查房 胺碘酮外渗的原因及处理

心内一科 庞丽丽 2013.7

病例介绍 概念 胺碘酮外渗的原因 胺碘酮外渗处理 胺碘酮外渗预防措施

患者郭全成,男,75岁,以“突发心悸2小时” 之主诉入院,老年男性,既往体健,否认“高血 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生活自理无 饮酒史,2小时前患者因打牌后突然出现心悸, 伴胸闷、头晕、全身大汗、四肢无力,无晕厥及 一过性意识丧失,无发热、咳嗽,无胸痛、头痛, 心悸持续不缓解,遂被家人急送至我院急诊科, 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律失常-室速,给予“利多卡 因”静点后,患者心悸仍无明显缓解。遂以“心 律失常—室速”收住入院,发病以来一般体力活 动不受限,夜间可平卧休息,食纳及大小便正常。
3、选择下肢静脉输液,因为下肢静脉有瓣 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停留时间比上 肢长,易形成静脉炎。 (四)、药液外渗: 1、药液外渗对血管壁有伤害,容易引起静 脉炎,加上胺碘酮有刺激性更增加了发生 静脉炎的可能。引起药液外渗的原因有以 下几种:
A、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损 伤静脉,可造成药液外渗 B、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致使针头斜 面一部分在血管外,造成药液外渗 C、穿刺后未见回血或回血不畅,不 再想扎一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实 际穿刺不成
抗生素 碳酸氢 钠呋塞 米等
胺碘酮的速度
广泛前壁心梗并发房颤的患者慎用胺碘酮,其 有复性肌力作用。 最早:5%葡萄糖+胺碘酮150毫克静推,不缓解, 第一个24小时:5%葡萄糖+胺碘酮300毫克静点, 按1毫克/分,50毫升/小时,6小时后改成25毫升/ 小时(0.5毫克/分)或15毫升/小时。 第二个24小时,0.5毫克/分鈡,25毫升/小时, 5%葡萄糖+胺碘酮300毫克静点
病情变化
7.13 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诉心悸已明显缓 解。查体:BP 120/80mmHg,双肺叩诊呈清音, 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前区无 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 内 0.5cm 处,未触及震颤及异常搏动,心界不大, 心音遥远,心率9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不肿。复查心电图示: 心律失常 - 房颤 - 短阵室速。血常规示:中性比 73.5%。电解质:钾 3.46mmol/L 。查心梗三项、 BNP、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吴先军副主任医师 查房后指示,继续给予胺碘酮静点致最大耐受量, 24小时后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 征,完善心脏彩超及胸部CT,

查体:T 36.5℃,P68次/分,R20次/分,BP 120/85mmHg,精神可,口唇无发绀,双肺 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 湿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 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未触 及震颤及异常搏动,心界不大,心音遥远, 心率16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 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不肿。
也可用于其它治疗无效或不宜采用其它治疗的严 重心律失常: 1.房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纤颤转律和转 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2.结性心律失常; 3、室性心律失常 4.伴预激综合征的心律失常 依据其药理学特点,胺碘酮适用于上述心律 失常,尤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及心力衰竭)。
2、留置静脉针穿刺时,消毒范围没有达到 要求的8cm。 3、穿刺时皮肤消毒不彻底仍然留有污垢。 4、留置针使用时用透明胶固定,局部皮肤 汗液会发不出,胶贴更换不及时造成污染 而产生细菌。

三)、穿刺血管选择不合理:
1、选择过于细小的静脉(盐酸胺碘酮 对细小的血管刺激性较大,易产生静 脉炎)。 2、留置浅表静脉套管针时选择血管管 径太小(血管经越小,其置管反应发 生率越高,如二合一更增加发生静脉 炎的可能。)
胺碘酮外渗防范措施
1、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专科培训,严格 无菌操作 ,在穿刺过程中要保证针尖斜面完全刺 入血管内,回血通畅,严禁反复穿刺,要避免针 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导致针面紧贴血管 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 造成药物渗出。穿刺成功前尽量应用空液体,待 包扎固定好后再配入胺碘酮溶液。在输液结束后 先静推生理盐水20 ml再拔针,以减少药物在局 部滞留时间,拔针时要完全关闭输液器开关,拔 出针头后不要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而一定要按压 到血管穿刺点以免药液沿血管壁针道外渗到皮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